母杜柴登煤矿地表移动周期规律分析.pdf
15杨 飞 姚 伟 张志强 等 母杜柴登煤矿地表移动周期规律分析 2222 年 母杜柴登煤矿地表移动周期规律分析* * 收稿日期2929-94-17 *基金项目天地科技公司其他内部研发项目开采设计事业部科技 创新基金KJ -2919 -TDKCQN-93 作者简介杨 飞1982,男,陕西汉中人,。。厶年毕业于辽源职 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专业,工程师,现从事岩层控制研究工作。 杨 飞5姚 伟5张志强5李建平5段海涛5高 超2,张玉军2,田国灿2 1.鄂尔多斯市伊化矿业资源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917009; 2.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213 摘 摘 要为明确鄂尔多斯地区风积砂覆盖、厚基岩、大采深地质采矿条件下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在 母杜柴登32221与32222工作面对应地表开展了地表移动观测站观测研究。历经约23 a的长期 观测并对取得的实测数据分析,分析了该地质采矿条件下地表下沉、下沉速度与地表移动持续时间 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母杜柴登厚基岩、大采深地质采矿条件下,32221与32222工作面开采 后地表最大下沉值为1 689 mm,最大下沉速度为34. 43 mm/d;地表移动初始期为39 41 d,活跃期 为93 165 d,衰退期大于429 d;由于采深较大,地表移动具有下沉速度较小、下沉量值变化较为平 缓、地表移动剧烈程度较小、活跃期内地表下沉量占总移动周期内地表下沉量值的占比 较小等特征。 关键词关键词地表沉陷;地表移动;大采深;剧烈程度;移动周期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TD325.2 文献标志码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1-749X222226-0216-24 Analysis o f surf ace mo vement law in Muduchaideng co al mine YANG Fei1 ,YAO Wei1 ,ZHANG Zh i-qia n g1 ,LI Jia n -pin g1 ,DUAN Ha i-t a o 1 ,GAO Ch a o2,ZHANG Yu -ju n ,TIAN Gu o -c a n .Ordo s Yihua Mining Reso urc es Co ., hd., Drdo s 217002, China ; 2. CCTEG Co ul Mining Researc h hnstdutd Cu.,hd.,Beijing 100213 ,Cina AbstrrcO A o r der t a r esea r c h t h e l a w o f su r f a c e mo v emen t a n d def o r ma t io n u n der t h e geo l o gic a l min in g c o n dit io n s o f a eo l i a n sa n d c o v edn g,t h ic k bef r o c h a n d l a r eo min in g dept h in Or do e a r ea ,t h e su r f a c e mo v emea i o bser v a t io n st a t io n s a r e est a b- Osh ed a t No . 32201 a n d No . 30222 w o r din g f a c es o f Mu du c h a iden g c o a l min e. Af t eo a n o n t 2. 3 y ea r s o f l o n g-t er m o bser v a t io n, t h r o n c h t h e a n a l y sis o f t h e mea su r ed da t a, t h e su r f a c e su bsidea c e. su Usidea c e speed a n d su r f a c e mo v emen t du r a t io n u n - do r t h e 0600031 a n d min in g c o n dit io n s a r e ma st er ea . Th e r esu l t s sh o w t h a t u n der t h e geo l o bic a i min in g c o n dit io n s o f t h ic k bea r o c C a n d Or ee min in g dea t h in No . 30221 a n d No . 30222 w o r k in g f a c es ,t h e ma x imu m su r f a c e su bsidea c e v a l u e is 1 689 mm , t h e ma x imu m su Usidepc e speea is 3233 mm/d,Sio in it ia i su r f a c e mo v emen t peCo b is 39 -41 d,t h e a c t iv e er io n is 93 〜165 d, a n d t h e dec l ia o eer io n is mo r e t h a n 403 d. Du e t e t h e Or ee min in g dept h ,t h e su r f a c e mo v e mea t h a s t h e c h a r a c t er ist ic s o f sma l l su u sidea c e su eea,gea t l o c h a n ge o f su bsidea c e v a l u e , l ess v io l en t su r f a c e mo v emen t ,a n d sma l l pr o po r t io n o f su r f a c e su Usidepc e in t o t a i mo v emea t c y c l o in a c t iv e eer io b. Key w o rd su r f a c e su bsidepc e ; su r f a c e mo v emen t ; l a r o e min in g dea t h, in t ea sit o; mo v emen t 0匸 0引言 井下煤炭资源采出后,岩层自下而上经弯曲下 沉一裂隙发育扩展一破断过程逐层传播至地表,地 表宏观范围内呈现出下沉盆地,并在开采影响范围 第6期杨飞姚伟张志强等母杜柴登煤矿地表移动周期规律分析1 内出现大面积地表裂缝和地表沉陷,严重威胁到地 面建筑物的使用安全[1_2];地表移动过程中的不同 时间段内对建筑物、水体、环境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 响60不同的地质采矿条件,地表的移动变形程 度、范围等均有一定的差异,对于生态环境比较脆 弱、零散分布有村庄的鄂尔多斯矿区,其地表移动周 期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且对指导该地区今后的 “三下”采煤、保护煤柱留设、工作面布置与地面建 筑物保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J-4] 0 为此,主要针对内蒙古鄂尔多斯母杜柴登煤矿 厚基岩、大埋深地质采矿条件,通过设置地表移动观 测站及取得的现场实测数据,初步探讨该地质采矿 条件下的地表移动持续时间情况,分析该地质采矿 条件下的地表移动周期特征。 1矿井概况 1.1井田位置与地表井田位置与地表 母杜柴登井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 胜煤田的西南部、呼吉尔特矿区的东南部,行政区划 隶属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图克镇。地表具备典型的高 原堆积型丘陵地貌特征,地表全部被第四系风积沙 所覆盖,植被稀疏,为沙漠-半沙漠地区。区内地形 总体趋势是东南部较咼,西北部较低。最大地形咼 差为24. 5 mo区内地形总体趋势是东南部较高,西 北部较低。井田内受开采影响的地面建(构)筑和 设施主要有拟建矿井西部的矿区专用铁路、工业场 地进场公路、井田东部的油气井、矿井工业场地和零 星村庄。 1.2 30201工作面概况工作面概况 井田设1个主水平和5个辅助水平进行开拓, 首先开采主水平3 -煤层及以上的2-4中煤层,均划 分为3个盘区,分别为201、222、223和321、302、323 盘区。并将2-4中煤层221盘区和3 -煤层302盘区 作为首采盘区。30201工作面为盘区首采面;地表 标咼1 279 1 289叫无大的工业及民用设施, 有零星建筑物分布。首采30221工作面范围内煤层 厚度3.65 6.22 m,平均煤厚5. 61 m,平均煤层倾 角为2。,开采深度620 -655 m,平均约644 mo设计 工作面长度约为244 m,设计工作面推进长度约为 3 41 mo采煤机截深0. 865叫日推进进度为 7. 785 mo 1.3 32222工作面概况工作面概况 32222工作面位于井田东南部322盘区东翼 3“煤层内,紧邻32221首采工作面,西邻设计的 32223工作面未开采煤体,南邻井田边界保护煤柱, 北邻工厂保护煤柱线.32222工作面辅回撤巷。 32222工作面范围内煤层厚度4.74 6.32 m之间, 平均煤厚5.25 m,平均煤层倾角为2。,开采深度与 32221工作面相近。设计工作面长度约为225 m,设 计工作面推进长度约为3 718 mo 2地表移动观测 2.1地表移动观测站概况地表移动观测站概况 设立观测站的必要性地表移动变形是井下煤 层开采引起的一个复杂、一定周期的运动过程,设置 地表移动观测站及对测点进行观测是认识地表移动 最为直接的方法J1-3o由于地表移动变形是多种 地质采矿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观测站的实地观测 可获取地表移动变形的第一手资料;对这些资料进 行综合分析,确定各因素对上覆岩层移动的影响规 律,为合理留设保护煤柱、进行压煤开采设计等提供 科学依据,并可减少开采造成的地面影响及减少压 煤资源损失[I■I9] o 地表移动观测站概况母杜柴登煤矿32221与 32222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站测点间距取25 m,控 制点间距取50 m,测点的埋设为现场混凝土灌注。 共布置4条测线,如图1所示,各测线观测次数自 3377次不等,观测时间历时约2. 5 bo其中, 32221面切眼侧走向半盆地观测线-A测线、32221 面切眼侧倾向全盆地观测线-BC测线、32221与 32222面切眼侧走向半盆地观测线-B测线、32222 面切眼侧走向半盆地观测线-C测线。地表移动观 测站各测线布设总长度约为7 026 m,测线点数共计 232个。母杜柴登煤矿地表移动观测站各观测线及 观测概况详细地列入了表1中。 2.2地表移动周期分析地表移动周期分析 参数说明地表移动周期的分析可科学指导地 表建(构)筑物何时受到采动影响、地表移动剧烈程 度的持续时间、地面建筑受地表移动影响的总持续 时间等。为分析沉陷区地表各点的动态移动特征, 需要分别取各个观测线最大下沉点来研究地表受开 采影响的规律。同时绘制出最大下沉点的下沉曲线 礦()、最大下沉点的动态下沉速度曲线卩()与工 15 陕西煤炭2020 年 作面推进距离曲线ZQ)。其中W(t)曲线的单位为 mm;V()曲线的单位为mm/d;()曲线(单位m) 中规定当工作面推进至最大下沉点正下方时,取最 大下沉点到工作面的水平距离(0;工作面尚未推 过最大下沉点下方(取负值;推过最大下沉点后, 取正值。 图1母杜柴登36201与30202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站布置平面 表表1地表移动观测线概况地表移动观测线概况 测线观测起止测线测点观测次 备注 名称时间 长度/m数/个 数/次 A测线 2016.10 〜 1 4899999 36201面走向半盆地 2010.28线 B测线 2018.29 〜 1 7635070 36201 与 36202 面联 2010.28 合布置走向半盆地线 C测线 2016.10 〜 2019.26 1 9196940 36202面走向半盆地 线 BC测线 2016.10 〜 1 8396933 36241 与 36202 面联 2010.28 合布置倾向全盆地线 各测线的作用母杜柴登煤矿32201与32202 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站共布设4条观测线。B测线 位于0个工作面巷道保护煤柱对应地表,其地理位 置限制了该测线不可应用于地表移动周期的求取工 作;C测线由于初始观测时间较近(受32201工作面 采动影响)、观测周期较短(尚未完全稳定)等因素 影响,规律性较差。仅A测线和BC测线可用于地 表移动周期部分参数的求取。 A测线A测线最大下沉点在测线北侧的A45 处,最大下沉量为-1 689 m叫最大下沉速度为 5.22 mm/d在32205工作面推过该点后的155 - 225 m范围内出现(后续受相邻32202工作面的采 动影响,最大下沉速度34. 43 mm/d在32202工作 面推过该点后的168〜172 m范围内出现)。经插值 法地表移动初始期为45 d,此阶段下沉量为45 mm, 占总下沉量的0. 23 ;经插值法计算得地表于2015 年6月25日活跃期结束并进入衰退期,活跃期为 145 d,此阶段下沉量为249 mm,占总下沉量的 14. 64 ;截止到32205工作面采动引起的地表移动 活跃期结束,地表的最大下沉值可达到总下沉量的 12.29o由于32225工作面的采动尺寸相对于埋 深较小,地表为非充分采动,反映至单个工作面的采 动影响剧烈程度较小,地表移动变形相对平缓;后续 受到32202工作面的采动影响(32205工作面采动 影响的衰退期尚未结束,地表受相邻工作面的扰动 后,再次进入活跃期,二次扰动引起的活跃期时间大 于393 d),地表下沉主要集中在32202工作面的采 动影响时期内。首采32205工作面引起的地表移动 衰退期大于379 d,因此根据A测线求得地表总移 动期大于525 d,如图2所示。 BC测线BC测线最大下沉点在BC25处,最大 下沉量-5 689 mm,最大下沉速度3. 00 mm/d在 32225工作面推过该点后的279〜359 m范围内出 第6期杨飞姚伟张志强等母杜柴登煤矿地表移动周期规律分析19 2 000 1 500 1 000 500 0 /d -500 图2 A45测点下沉、下沉速度与工作面推进关系曲线 2 500 -600 I -900 -1 200 -1 500 -1 -00 -1 200 -1 500 -1 800 现后续受相邻30202工作面的采动影响,最大下沉 速度8. 84 mm/d在30222工作面推过该点后的209 〜382 m范围内出现经插值法地表移动初始期 为39d,此阶段下沉量为30 mm占总下沉量的 1. 78 ;经插值法计算得地表于201年6月9日活 跃期结束并进入衰退期,活跃期为93 d,此阶段下沉 量为14 m叫占总下沉量的11.49 ;截止到30201 工作面采动引起的地表移动活跃期结束,地表的最 大下沉值可达到总下沉量的13.26o由于采深较 大,地表移动具有下沉速度较小、下沉量值变化较为 平缓,地表移动剧烈程度较小,活跃期内地表下沉量 占总移动周期内地表下沉量值的占比较小的特征。 后续受到30202工作面的采动影响30201工作面 采动影响的衰退期尚未结束,地表受相邻工作面的 扰动后,再次进入活跃期,二次扰动引起的活跃期时 间351 d,地表下沉主要集中在30202工作面的采 动影响时期内。首采30201工作面引起的地表移动 衰退期大于443 d,因此根据BC测线求得地表总移 动期大于535 d,如图3所示。 3结论 1 母杜柴登煤矿30201与30202工作面对应 地表共布设4条观测线,总长度约为7 006 m,测线 点数共计232个,观测时间历时约2. 5 a ,各测线的 观测次数自33〜77次不等。 2 综合考虑地表移动观测站4条观测线的观 测效果,受周边工作面的开采影响程度,得出母杜柴 登30201与30202工作面该地质采矿条件下的地表 图3 BC28测点下沉、下沉速度与工作面推进关系曲线 移动初始期为39〜41 d,活跃期为93 - H d,衰退 期大于403 do 3母杜柴登煤矿30201与30202工作面地质 采矿条件下地表最大下沉为1 689 mm、最大下沉速 度为34.43 mm/d;由于采深较大,地表移动具有下 沉速度较小、下沉量值变化较为平缓、地表移动剧烈 程度较小、活跃期内地表下沉量占总移动周期内地 表下沉量值的占比较小等特征。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邹友峰,邓喀中,马伟民.矿山开采沉陷工程 [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209. [2] 郭文兵,谭志祥,陈俊杰,等煤矿开采损害与保 护[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13 [3] 高超,徐乃忠,刘贵,等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地表 沉陷规律实测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01,2 1 295-199 [4 ]郭文兵,黄成飞,陈俊杰厚湿陷黄土层下综放开 采动态地表移动特征[J].煤炭学报,2010,35 S1 39-43. [5] 殷作如,邹友峰,邓智毅,等开滦矿区岩层与地 表移动规律及参数[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 [6] 滕永海,王金庄五阳矿综采放顶煤地表移动与 变形特点[J] 煤炭科学技术,209 ,1 12 57- 59 J] 杜福荣浅埋煤层的覆岩破坏及地表移动规律的 研究[D].阜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002. J]谭志祥,王宗胜,李运江,等高强度综放开采地 表沉陷规律实测研究[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08,5159-62. 下转第 下转第 31 页页 第6期石成虎付良廷基于智能化综采工作面采煤机的惯导系统的设计与研究31 以观测数据作估计 取 t 〜E[y g] Fnr[J2]Vard[yg] 递推 2-99 n ,2-1602-89人 2 ,2f p J -----------fH1 f 21 L |2-103 2-99 n ,2-1602-89人 21,1 -f p , -----------fH2 f 22 L |2-103 fP2 继续递推,可获得任意时刻>2。 安装误差校准算法设计设计误差校准算法和 误差校准通讯模块,当采煤机长时间进行割煤时,惯 导形成一个时间累积误差,致使惯导与采煤机的实 际运行轨迹形成了累积误差[9-15],因此,惯导系统 需要配备误差校准通讯模块,进行误差修正和纠偏, 以实现对采煤机实际运行轨迹和状态的精准测量。 3结语 将高精度惯导系统应用于煤炭智能化综采工作 面的煤炭开采中,进行采煤机位置、姿态的精确监测 和取直,通过对每个液压支架推移行程单独闭环控 制来达成直线度控制目标,以保证综采工作面连续 生产过程中不需要人工调架亠8 ,达到提高生产效 率和安全性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推动矿井远程控制 智能化采煤的进程,加快智慧化矿山的建设步伐,具 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袁建平.黄陵一号煤矿薄煤层综采工作面智能化 控制系统的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214,n 8 169-200. [2] 王金华,黄曾华.中国煤矿智能开采科技创新与 发展论文[J].煤炭科学技术,2014,429 1-6, 71. [3] 王金华,黄乐亭,李首滨,等.综采工作面智能化 技术与装备的发展[J].煤炭学报a n ,398 1418-1473. [4] 王虹.综采工作面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发 展方向[J].煤炭科学技术,2014,421 f O-H. [5] 范京道,王国法,张金虎,等.黄陵智能化无人工 作面开采系统集成设计与实践[J].煤炭工程, 2016,481 84-87. [6] 王海军.数字式智慧综采工作面集控系统研究 [J]煤炭科学技术,2017,451 135-141. [7] 王国法.综采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成套技术与装 备发展方向[J ] 煤炭科学技术,2014,42 9 32 32. [8] 高有进,罗开成,张继业.综采工作面智能化开采 现状及发展展望[J].能源与环保,2018,4011 167-171. [9] 阳洪,刘勇,刘程,等.基于MEMSIMU/GNSS/磁力 计/气压高度计的单兵组合惯导系统[A],中国惯 性技术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 ZOOB. [16]毛玉良.激光陀螺捷联惯导系统误差辨识与修正 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14. [1]刘宇.煤矿全断面掘进机捷联惯导曲线测量系统 []工矿自动化,2016,458 68-72,7. [12] 刘儒宏,刘成龙,何金学,等.惯导型轨检仪轨道 测量精度检测方法研讨[J] 测绘通报,2020,58 4 76-82. [13] 张鹏.激光陀螺捷联惯导系统旋转调制技术研究 [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上接第上接第4页页 [9]王鹏.韩家湾煤矿大采高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 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2. [16]陈俊杰,南华,闫伟涛,等.浅埋深高强度开采地 表动态移动变形特征[J].煤炭科学技术,2016, 443 158-162. [11] 李圣军.哈拉沟煤矿高强度开采覆岩与地表破坏 特征研究[D].焦作河南理工大学,2015. [12] 国家煤炭工业局.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 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M].北京煤炭工业 出版社,2000. [13] 煤炭科学科学究院北京开采所.煤矿地表移动与 覆岩破坏规律及其应用[M].北京煤炭工业出 版社,1982. [14] 何国清,杨伦,凌赓娣,等.矿山开采沉陷学[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 [15] 徐乃忠,高超,吴太平.浅埋深高强度综采地表沉 陷规律实测研究[〕]煤炭科学技术,2017,45 16 150-15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