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矿区棕地综合治理及再利用_王滋贯.pdf
第 45 卷 第 5 期 煤田地质与勘探 Vol. 45 No.5 2017 年 10 月 COAL GEOLOGY 2. School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Land reclamation in mining areas is an urgent task. Due to years of mineral exploitation, large areas of land have been destroyed and abandoned, accompanied by soil and groundwater pollution, which results in the ation of brownfields and a large amount of land value loss, aggravates the contradictions of mining areas.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reuse of this special land in order to mak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ining area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theories and s of brownfields research in China and abroa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chemes and measures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brownfields in mining areing.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framework of governance and reuse of brownfields in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investigation and uati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land reclamation and landscape reconstruc- tion. The uation stage includes the uation of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the sustainable use of brown soil.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stage can choose suitable technical s to carry out the polluted soil and groundwater restoration. The land reclamation and landscape reconstruction stage mainly deals with the brown- fields reclamation and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based on the type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brownfields. The main contents and measures of each stages are discusse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 tages of different remediation techniques are compared, and the conceptual model was suggested for reclamation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brownfields in China. Keywords brownfield in mining area; brownfield uation; ecological remediation; land resources; reuse ChaoXing 128 煤田地质与勘探 第 45 卷 我国部分矿山正逐步迈入中老年期,据统计, 我国目前有 440 余座矿山[1]、 69 座矿业城市因可供 开发的后备矿产资源不足, 主力矿山已经关闭或处 于即将关闭的状态。 矿山关闭后有大量的废弃土地 遗留,这些土地由于长期受到矿业活动的干扰,具 有潜在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危险而未被充分利用被 称为棕地。矿区棕地导致矿区的人地矛盾日益加 剧、景观环境质量进一步下降。因此,通过合理的 人工干预,进行棕地的再造,使之能够为人类再利 用,是增加我国土地有效利用面积的有力途径之 一,并符合我国长期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 国外发达国家对矿区棕地治理利用的研究开展 较早,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 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或法律,对棕地危险定级、 风险评估、 再利用规划和税收优惠等方面做出规定。 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实施了大量的矿山棕地污染土 壤地下水修复和土地复垦工程,形成了一系列棕地 现场调查、评价、污染土壤修复、监测的技术方法。 与之相比,我国棕地治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随 着国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发布,以及国家 相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一些省市关于土地或场地 污染评价与修复管理框架、办法、导则的颁布实施, 我国棕地综合治理和利用必将受到进一步重视。事 实上,在我国围绕矿山棕地和其他污染场地修复、 复垦、综合利用的一些示范工程目前已经逐步开展 起来。因此,对国内外棕地相关研究进行对比分析, 结合我国棕地现状,探讨我国矿山棕地可持续利用 评价理论和方法、方案和措施,以期基于合理的棕 地可持续利用评价,通过有效的棕地污染治理及废 弃土地复垦,实现矿区棕地资源再利用,对于矿山 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矿区棕地的概念及内涵 1.1 棕地的概念 与绿地相对应,棕地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环保署 于 1980 年提出,之后再次将其定义为“已废弃、闲 置或未被完全利用的土地,其扩展或再开发受已存 在的或潜在的环境污染而变得复杂”[2]。加拿大、法 国的学者对于棕地的定义与美国相似,英国学者则 认为棕地是废弃的土地,不一定为污染用地[3]。虽 然各国对于棕地的定义各有不同,然而其基本特征 可归纳为①废弃、闲置或未充分利用的土地;②存 在一定的环境问题或潜在污染威胁;③土地具有再 次利用的潜力[2-3]。根据以上特征,可以将矿区棕地 定义为狭义的和广义的 2 种表 1。 表 1 棕地的定义及主要土地问题 Table 1 Definition of brownfield and its main land problems 矿区棕地的定义 主要土地问题 狭义 矿区内土壤受到污染的土地 土壤重金属污染 广义 矿区内废弃的、闲置的、未被利用 的、污染的等有环境问题的土地 土地损毁、土地 废弃、土地退化 从狭义的概念来看,矿区棕地指有潜在污染可 能或已被污染的土地,主要分布在资源枯竭矿区, 由于可供开采的后备资源不足,导致矿区全部或部 分停产及闭坑, 造成了大量的矿业企业闲置废弃地, 其中包括废弃砖瓦窑、管线、煤矸石等[4]。这些废 弃物含有部分重金属元素, 露天堆放后经风化作用或 淋溶作用进入土壤, 土壤中的重金属可迁移性差, 且 大多无法被降解, 在土壤的表土层中不断积累, 使得 土壤潜在污染的威胁性加大,导致棕地的产生[5]。 从广义的概念来看,除了土壤污染和潜在污染 的土地,矿区棕地还包括了由于采矿活动而造成的 矿区生态环境破坏及土地利用不合理的区域。 包括 ①矿山的长期采掘造成的植被和森林破坏,从而引 发土壤侵蚀和土地沙化问题;②因地下挖凿造成的 地表塌陷导致土壤结构层破坏;③废石及山体滑坡 后的落石堆积造成土地废弃及利用效率低下。这些 由于自然和人为活动导致的土地生产力下降以及土 地未充分利用同样属于矿区棕地的研究范畴。 1.2 矿区棕地类型分布及特点 矿区棕地多分布在矿山周围,并以其为圆心向 四周呈类穹窿状扩大。据推算,棕地的扩散半径范 围一般为 2035 km,因此一座矿山附近的棕地影响 面积通常会达到几百甚至上千平方公里[6]。矿区棕 地的类型和成因复杂多样,一般来说在采矿区和工 业场地区其分布也各有不同表 2。据有关资料表 明19571990 年,全国各项建设用地、弃地、浪 费与因灾损失的耕地达 42.73 万 hm2,矿山占地达 49.1,由此可见,矿山开发对耕地的破坏在全国各 表 2 矿区棕地类型及特点 Table 2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ining brown- fields 位置 棕地类型区 形成原因 棕地特点 露天开采区 排土场、 废石场 剥离、 压占 似圆形状 延展扩大 采矿区 地下开采区 塌陷区、 矿井区 塌陷、 污染 地表平整 度较差 矿业加工区 尾矿、 煤矸石场 污染、 压占 固体废弃 排弃堆放 工业场地区 矿山废弃区 工业厂房、 管线 废弃、 压占 土地利用 粗放严重 ChaoXing 第 5 期 王滋贯等 我国矿区棕地综合治理及再利用 129 项建设用地中占主要地位[7]。当矿区土地遭受煤矸 石等带来的土壤污染的威胁后,其中的微生物群落 细菌、真菌、放线菌会产生变异或死亡,土壤中 的酶活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态功能[8]。此外, 其中的重金属元素还会破坏植物的根瘤系统和叶绿 素, 阻碍植物的固氮作用和光合作用, 造成作物产量 下降。 由此可见, 开展矿区棕地的综合治理是必要的。 矿区各种类型棕地地块的数量及其面积可以在 一定程度反映矿区棕地空间分布特征。借助景观格 局指数法可以较好的反映矿区内棕地空间分布斑 块密度及其变化[9],并能够较好的反映出棕地影响 范围的空间变化情况。模型为 棕地斑块密度 PD i i n A 1 式中 ni为棕地斑块的数量,Ai为矿区棕地斑块的总 面积。斑块密度可以反映出矿区景观的破碎程度。 最大斑块指数 max LPI100 ij a A 2 式中 aij为矿区棕地的面积,A为矿区的总面积。通 过对比棕地和绿地的最大斑块指数,可以反映出矿 区内健康土地资源的丰度。当LPI值变动时,可以 反映出矿区内土地资源质量和分布的变动情况。 2 矿区棕地治理方案框架 围绕着矿区棕地的治理和再利用,世界主要发 达国家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与法律,提出并施行 了相应的棕地治理和修复的程式和措施[10]表3。 归 纳起来,矿区棕地综合治理的目标是通过矿区棕 地的综合修复规划及其实施, 实现棕地的再利用[11]。 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是,以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盘 活矿区闲置废弃土地,治理污染土地,促进矿区土 地资源的全面利用。 表 3 不同国家棕地再利用法律及措施 Table 3 The laws and measures of brownfield reuse in different countries 国家 政策与法律 再利用措施 美国 超级基金法等多部法律,通过危险定级系统对棕地进行评 分排名,分高者将被列入优先名册[12] 进行现场环境调查,对棕地进行初步评价,再确认污染程 度,制定有关污染修复的方案[12] 英国 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建立全国土地利用数据库,分类整理 棕地,开展相关的风险评估[13] 制定详细的生态恢复计划,对污染的土壤进行“解毒”,并 经有关机构检测评估其清洁度[13] 加拿大 以地方为主导,议会通过听证会等途径向有关部门提交棕地再 利用规划,交由财政部门审批[13-14] 城市居住人口密度较大,多为城市棕地再利用。措施为 土壤粒径重构、修复监测及景观重组[13-14] 日本 土壤污染对策法等法律,由国家主导,对棕地治理给予相 应的税收优惠政策[13] 民间的棕地再利用组织共同参与棕地的监测, 并进行棕地 污染、蔓延的趋势分析[13] 通过分析各国对棕地治理的举措,结合我国的 棕地现状,可将我国矿区棕地的治理分为3个阶段 表4 ①调查评价阶段。 首先对矿区棕地进行调查, 一般情况可分为两步第一步为环境现场调查评估 ESA,评估项目包括棕地的类型、分布、坡度、灌 溉状况、排水状况、植被覆盖率等;第二步为污染 现状调查评估,确定是否有土壤重金属污染存在, 了解土壤的pH值、总氮、总磷及土壤有机质等的 含量,测算耕层的厚度及质地[15]。调查一般只采取 耕层020 cm,但根据污染情况可采到心土层、底 土层甚至更深土层的土样,采样点一般按照对角线 或网格法布设,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污染的情况,可 加密布设。基于以上调查结果,对矿区棕地进行环 境评估,并制定棕地闲置废弃物的拆迁和清理有关 方案。②进行土壤污染的修复,任何棕地的再利用 都是建立在土壤状况相对安全的情况下[15]。由于矿 区棕地的污染物多为重金属且多呈复合型出现,故 表 4 矿区棕地治理的阶段划分及其工作内容 Table 4 Definition of brownfield and its main progress 阶段划分 工作内容 调查评价阶段 现场调研矿区棕地,开展棕地可持续利用 评价及土壤环境质量评价,设计棕地清理 路线[16] 生态修复阶段 根据土壤污染评价,确定棕地主要污染源 及污染物,制定修复方案,进行污染物的 固化及土壤修复,并制定土壤表土层的修 复措施 土地复垦与景观 再造阶段 开展矿区棕地复垦及景观再造工程,“变棕 为绿”,将其恢复成耕地、林地、草地、水 域及建设用地等 修复难度一般较大,多采用物理化学及生物方法联 合修复。③开展矿区棕地的土地复垦与景观再造, 对于废弃、闲置土地以土地集约和节约的原则重新 利用,开展植被的修整和栽培工作。由于棕地多出 现在资源枯竭矿区,因此通过棕地治理,可以最大 ChaoXing 130 煤田地质与勘探 第45卷 程度的实现衰退矿区的生态恢复。 3 矿区棕地治理措施 3.1 矿区棕地再利用土地评价 借鉴美国环境保护署的棕地评价方法,结合我 国矿区棕地实际情况,可选择项目-因子-指示层 IFI法进行矿区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IFI法将土 地资源治理的3个基本原则设为项目item层, 将基 本原则下的具体评价内容列入因素factor层,将子 项的具体评价指标列入指标index层表5。IFI法 在草地评价系统中已经得到了运用[17]。在矿区棕地 的评价中,IFI法包括了棕地的潜力评价和适宜性评 价[18],兼顾了土壤的物理、化学及生物指标,可以 全面的评估棕地再利用的潜力,并可以兼顾一定的 土壤污染问题,能够满足矿区棕地的评价要求并较 为全面的反映出棕地的环境状况。 表 5 IFI 矿区棕地评价法 Table 5 IFI uation in mining brownfield 评价项目 评价因素层 评价指标层 矿区棕地基础生产力X-1 光温生产力X1、水分状况X2、地形坡度条件X3、土壤有机质含量X4 棕地产植能力X-2 单位面积产量X5、积水排水状况X6、灌溉率X7、有效土层厚度X8 生产性 X-I 棕地生产潜力水平X-3 土壤耕层质地X9、土壤全氮X10、土壤 pH 值 X11 矿区土地生产波动性X-4 产量年际变化幅度X12、土壤含水量与田间持水量对比X13 矿区棕地环境X-5 土壤有效养分X14、土壤环境质量指标 X15、土壤微生物含量X16 稳定性 X-II 矿区棕地改良投入X-6 科技投入X17、治理投入X19、风险评估X20 矿区土地退化程度X-7 植被覆盖率X21、水土流失X22、土壤盐渍化程度X23、地表平整度X24 棕地地下水利用方式X-8 地下水利用率X25、地下水污染面积X26、地下水矿化度X27 棕地土壤结构X-9 土壤团聚结构X28 保护性 X-III 棕地利用X-10 集约节约状况X29 3个项目层可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赋分,对每个 因素层按权重值从0100赋分X-1, ⋯, X-10的分 数总和为100,并结合矿区棕地的具体情况,通过 对每个指标层按程度分为强、较强、一般、弱、较 弱5个层次,进行打分,分数的量化满分值为相应 因素层的分数。从而建立起IFI法矿区棕地可持续 利用的评价模型。 对于评价项目分数较低的指标层, 则可以在土地利用大纲中表明为主要限制性因素, 着力进行研究。 3.2 矿区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估 矿区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和评价的主要目 的是识别主要的污染源、污染物、污染范围、污染 程度和污染途径等,为建立棕地土壤污染的概念模 型、制定土壤修复方案提供依据。在具体调查评价 过程中,以相关导则、规范规定的限值或土壤背景 值为评价标准,通过相应的评价方法,对采集的土 壤中重金属样品含量情况及土壤污染状况进行评 价。有时也采用棕地土壤环境容量为土壤污染危害 的临界值,结合生态环境评价法中的土壤理性指标 综合评估矿区棕地的重金属污染情况表6。 近年来 风险管理模式和理念在国内学术界日益受到重视, 基于用地规划的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也在实际中 开始得到应用。 表 6 矿区棕地重金属污染评估指标 Table 6 uation inds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mining brownfield 主要评估指标 采集并检测土样中的重金属含量,并与相 关标准或当地的环境背景值综合比对评价 辅助评估指标 土壤 pH 值、CEC、有机质、黏粒含量、土 壤酶、土壤微生物等综合评价 对于具有潜在重金属污染的棕地,Hakanson潜 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可以较为全面的反映出污染的潜 在指数等级。吴攀等[19]在黔西北土法炼锌及铅锌选 矿厂造成的河流重金属污染的研究中运用了潜在生 态危害指数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在矿区 棕地的潜在重金属污染的评估中可以进一步应用。 3.3 棕地重金属污染修复措施 棕地重金属污染修复的主要对象为土壤中重金 属的有效态,治理主要方法有化学、物理及生物工 程法表7。化学方法有化学淋洗法及稳定化法等。 物理方法包括玻璃化及电动力法。生物工程法主要 包括种植对于重金属超富集的相关植物,从而吸收 棕地中过量的重金属。 排土法及客土法在棕地污染治理中利用较为普 遍,但其前期成本投入较高且对换出的污染土地要进 行堆放和处理,因此存在潜在的二次污染威胁。借鉴 ChaoXing 第5期 王滋贯等 我国矿区棕地综合治理及再利用 131 表 7 矿区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措施及优劣势对比 Table 7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control in mining brownfield 措施 修复技术 优势 劣势 物理 措施 热解法、电动法、 物理固定法 对土壤负面环境 影响小,成本低 修复条件苛 刻,效率低 化学 措施 化学沉淀法、重金 属螯合剂化学淋 洗法 去除率较高、适 用性广 价格昂贵, 二次污染 生物 措施 超积累植物、微生 物工程法 易推广,修复具有 永久性,清洁环保 修复过程较 为缓慢 工程 措施 客土法、排土法、 深耕翻土 最为稳定的方法, 修复彻底 工程量大、破 坏土壤结构 日本的棕地污染处理方式,可以在污染土壤周围修筑 钢铁、水泥等材质的隔离墙,并在其最下层铺设石板 隔离带, 以此避免重金属的迁移对地下水造成污染[5]。 目前最新的棕地污染修复技术为种植超富集植物及培 育微生物,超富集类植物可以通过根系有效的吸取棕 地内的重金属有效态并将其储存在液泡内;而通过基 因法培育出来的微生物可以针对特定的重金属有效态 进行螯合及还原, 将其转换成对土壤无害的存在形式。 欧美国家目前正在通过以化学、物理修复措施 为主,辅以农艺及微生物措施进行棕地污染修复, 而EDTA试剂作为一种化学萃取剂已经取得了良好 的效果,通过向土壤中添加有效的肥料来中和污染 物质的研究目前也在进行中[20-21]。由于棕地污染的 治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且超富集植物的修 复周期较长,因此单一的修复技术很难达到预期效 果。在我国棕地治理的过程中可以借鉴一定的化学 物理–生物农艺–工程措施的组合修复措施。 3.4 棕地复垦 复垦是棕地综合治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工程和 植物手段,能够使闲置、被毁坏的棕地重新为人类 开发使用,从而缓解矿区较为尖锐的人地矛盾。由 于采矿区多年的凿山挖井, 导致地形环境较为破碎, 尤其矿山体轮廓线杂乱,地表塌陷积水严重。因此 通过整改地形破碎区与积水区,可以开展有效的生 态植被恢复并形成相应的矿山立体农林业,矿区棕 地复垦的理想模式见图1。 图 1 矿区棕地复垦理想模式图 Fig.1 The idealized reclamation model of mining brownfield 矿区棕地的植被恢复应以乡土植物为主,根据 不同肥力及地形条件,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 则草、宜水则水、宜建则建。棕地斑块可使用EDTA 试剂进行污染修复,并可以对其所萃取的金属合剂 进行回收,通过添加Na2S形成沉淀后连续利用[5]。 复垦植被的规划与组合应因地制宜,依据坡度等条 件可以在煤矸石废山周围修筑梯田,在农田四周种 植松柏、垂柳、海棠、白杨、刺槐等植物,形成林 业调蓄农田棕地环境的复垦景观[22]。凹型地貌如积 水区经过净化后可采取挖深垫浅的方式开展棕地池 塘养殖业,并培育芦苇、水竹等作物美化景观[23-24]。 棕地塌陷区可采取清洁后的煤矸石回填,有利于提 高棕地肥力、 形成煤矸石的再利用并重塑凸型地貌。 绿色废弃堆积物经过人工处理后可以作为肥料及土 壤改良剂保持土壤中有效的养分[21]。对于矿山棕地 边坡的闲置用地也应当盘活利用起来,根据坡度可 以选择将废石堆积修筑野生生物栖息地、 人工瀑布、 漂流等景观娱乐设施,对于有旅游价值的地区可发 展中心矿山地质公园, 对于已经枯竭或闲置的矿区, 可以有效的增加其经济效益并开展转型工作。 3.5 利用生物结皮协助生态恢复 土壤生物结皮BSC是由蓝藻、绿藻、地衣、苔 藓等隐花植物也称非维管束植物等生物在土壤表 土层上形成的薄层壳状结构[25]。在矿区棕地中,由 ChaoXing 132 煤田地质与勘探 第45卷 于植被破坏较为严重,导致木本植物不能够连续覆 盖地面,形成斑块状,斑块之间的裸地为BSC的形 成提供了拓殖的生态位[26]。由于土壤稳定性是决定 BSC形成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因此存在BSC 的裸地区域即隐花植物带也被视作为开展生态恢 复的试点区域[27]。 此外由于BSC是许多土壤动物的 食物来源, 因此在BSC覆盖的土壤通常会出现较多 的如鞭毛虫、线虫等帮助棕地土壤进行分解、矿化 及呼吸作用的中小型土壤动物。这亦更利于植物延 展根系效应,整体增强棕地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和抗 剪强度[5]。BSC在复垦土壤中起到的土壤颗粒的胶 结和团聚作用目前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27]。 李新荣等[26]通过研究发现BSC中某些特定的生物 对于维管束植物的生长有积极作用,包括提供必需的 养分以及固氮,显著提高表层土壤中的微生物量和酶 活性。然而BSC在地表结成的薄壳也会对某些植物的 种子萌发起到阻碍作用,使其难以进入土壤种子库, 并与其争夺水分。由于目前培育BSC的工作相对较为 复杂且需要漫长的时间约50200 a,因此选择棕地内 与BSC互惠共生的草本及灌木类植物可以显著的提高 植被及生态恢复的效率图2,研究方法可选择协调度 模型,建立土壤结皮系统与维管束植物系统的指标体 系表8,可以反映出两者是否存在共生的现象。 图 2 古田矿区棕地内白苞蒿与地衣的共生现象 Fig.2 Symbiosis of artemisia annua and lichen in brownfields of Gutian mining area 表 8 土壤结皮系统与维管束植物系统的指标体系 Table 8 uation inds of soil crust system and vascular plant system 目标层 下属指标 植物盖度 植被株高 植被物种量 土壤种子库 X维管束系统 植物养分 结皮斑块面积 根际微生物量 土壤 pH 值 有机碳 Y土壤结皮系统 拓殖速率 对各项指标赋予权重,X系统权重设为A1, A2,⋯,A5,Y系统权重设为B1,B2,⋯,B5。对各项数据 经过标准化后设为X1,⋯,X5;Y1,⋯,Y5[28]。 故X系统函数为 MA1X1⋯A5X5 3 Y系统函数为 NB1Y1⋯B5Y5 4 协调度模型公式为 2 /2/2 MN C MN 5 TαMβN αβ0.5 6 DC T 7 式中 C为耦合度,T 为综合评价指数,D为耦合协 调度。当D≥0.6时,可认为BSC系统与植物系统 较为协调[28],可以在该区域开展耦合植被的景观试 点修复工作。 此外,通过研究BSC附近土壤种子库、茎叶养 分、植被株高及盖度、水循环并与地表无结皮的裸 地指标作对比可辅助耦合协调性评价。对于被BSC 阻碍种子萌发及定居的区域,可适当采取人工干预 修剪的方法,从而辅助矿区棕地的植被恢复。 4 结论与讨论 a. 矿区棕地的潜在利用价值是巨大的。在矿区 棕地的综合治理中,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结合 矿区棕地的不同自然地理特点,对土壤污染区域采 取有效的固位及修复措施,将矿区内的压占、塌陷 等原因导致的空闲用地进行凹凸地貌的重塑并结合 土壤结皮开展有效的植被修复措施,不仅可以有效 的增加矿区的可利用土地资源总量,而且可以净化 土壤环境,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b. 我国的棕地治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然而 已经取得了较为喜人的成果“棕地云”作为国内棕 地数据的整和统计数据已经在研究中,一些修复和 复垦示范工程已经或正在开展中。棕地治理的收益 是较高的①耕地收益。由于我国耕地总量目前已 经逼近红线,因此 “开源节流”是十分重要的。矿区 棕地作为一类较为特殊的土地资源,经过治理以后 具备土地生产的潜力。②景观收益。经过土壤污染 治理及土地复垦,可以一定程度上恢复矿区较为单 一的生态结构,如采取林业调蓄农业及矿区湿地池 塘的工程措施可以有效的进行“变棕为绿”的矿区景 观恢复。③改善矿区的生活质量,棕地的土壤污染 不仅会对地下水、大气造成破坏,对于作物、牲畜 及人类的健康都具有较大的威胁,因此开展棕地治 理可以有效的改善这一问题,从而创造出较大的间 ChaoXing 第5期 王滋贯等 我国矿区棕地综合治理及再利用 133 接效益。 致谢谨此感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 技术学院白中科教授对本文提出的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 付梅臣,曾晖,张宏杰,等. 资源枯竭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 建技术[J]. 科技导报,2009,271738–43. FU Meichen,ZENG Hui,ZHANG Hongjie,et al. Land rec- lamation and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in resource-exhausted mining areas[J].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w,2009,2717 38–43. [2] 薛春璐, 周伟, 郑新奇. 国外棕地治理与再开发政策对我国棕 地利用的启示[J]. 资源与产业,2012,143147–152. XUE Chunlu,ZHOU Wei,ZHENG Xinqi. Reference of foreign approaches to brownfield and redevelopment to China[J]. Re- sources Industries,2012,143147–152. [3] 赵菲菲,许月卿,李艳华. 棕地再开发国内外比较研究[J]. 国 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4314–18. ZHAO Feifei,XU Yueqing,LI Yanhua. Comparison study on brownfield re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J]. Territory Natural Resources Study,2014314–18. [4] 王亚飞. 矿业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产业转型的对策探讨[J]. 中国矿业,2008,17725–27. WANG Yafei. Mining city econom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reing countermeasure discussion[J]. China Mining Magazine,2008,17725–27. [5] 张乃明. 环境土壤学[M].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3. [6] 钟顺清. 矿区土壤污染与修复[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 236532–534. ZHONG Shunqing. Soil contamination and remediation in the diggings area[J]. Resource Development Market, 2007, 236 532–534. [7] 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矿山开发生态环境破坏与重建调查 报告[R/OL] 2004-09-16[2017-02-11]. ViewThread.aspxid117ThreadId59091df5-5e3b-448f-a716- 5ecb4116d8b8. [8] 王世华,高双成,常会庆.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途径[J]. 河 北农业科学,2008 1180–82. WANG Shihua,GAO Shuangcheng,CHANG Huiqing. Harness approaches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soil[J]. 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2008 1180–82. [9] 张贞. 平原区土地质量评价研究[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5. [10] 肖龙,侯景新,刘晓霞,等. 国外棕地研究进展[J]. 地域研究 与开发,2015,342142–147. XIAO Long,HOU Jingxin,LIU Xiaoxia,et al.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brownfield in foreign[J]. Areal Research and Devel- opment,2015,342142–147. [11] 曹康,金涛. 国外“棕地再开发“土地利用策略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6124–129. CAO Kang,JIN Tao. A discussion on brownfield re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western countries and its inspiration to China[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07,176 124–129. [12] 郭鹏,梁燕华,苏海棠. 美国棕地治理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环境保护科学,2010,36373–76. GUO Peng,LIANG Yanhua,SU Haitang. Analysis of American brownfields cleanup and its revelation of China[J]. Environ- 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2010,36373–76. [13] 飏宋, 林慧颖, 王士君. 国外棕地再利用的经验与启示[J]. 世 界地理研究,2015365–74. SONG Yang,LIN Huiying,WANG Shijun. International ex- perience of brownfield reuse and its enlightenment[J]. World Re- gional Studies,2015365–74. [14] 张琳,李影,李娟. 国外棕地价值评估的方法与实践综述[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4131–136. ZHANG Lin,LI Ying,LI Juan. Summary and review of foreign s and practice for brownfield valuation[J]. China Popula- 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2,224131–136. [15] DAVID R,Brownfield redevelopment critical for industrial midwest success[EB/OL]. 2015-04-06[2017-02-11]. http//www. midwest-success-david. [16] SCHDLER S,MORIO M,BARTKE S,et al. Designing sustainable and economically attractive brownfield revitalization options using an 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J]. Journal of En- 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1,923827. [17] 刘黎明,谢花林,赵英伟. 我国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 标体系的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2001,15443–46. LIU Liming,XIE Hualin,ZHAO Yingwei. Study on the uation index system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grass- 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