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特征及矿化富集规律.pdf
1 论文分类号 P618.51 单 位 代 码 10183 密 级 内部 研究生学号 2001612010 吉 林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山东招远黄埠岭金矿床 地质特征及矿化富集规律 Geological Features of Huangbuling Gold Deposit and the Enrichment Regularities of Gold Mineralization Zhao yuan, Shangdong Province 作者姓名作者姓名张艳彬 专 业 张艳彬 专 业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导师姓名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导师姓名张 渊 孙丰月 张 渊 孙丰月 及 职 称及 职 称副教授 教 授副教授 教 授 论文起止年月论文起止年月2001 年年 9 月至月至 2004 年年 6 月月 I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硕士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 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 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 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 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II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同意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送交学位论文的 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同意学校及国家有关机构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并采 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III 内内 容容 提提 要要 黄埠岭矿区位于招-莱浅成脉岩带的西侧。通过野外和室内综合研究查明了黄埠岭 金矿的控矿构造为凤凰山黄埠岭断裂上盘次级构造,并非前人认为的灵北断裂南段 上盘的次级构造。容矿围岩为玲珑花岗岩。黄埠岭金矿为一中型高品位的矿床,矿石 品位最高可达 1000 g/t 以上。该矿床矿体呈脉状、柱状、透镜状及不规则状产于矿脉 内,走向 NE,倾向 SE,NE 向侧伏;矿石物质组成复杂,研究中首次在矿区内发现了 大量的硫盐矿物。围岩蚀变有钾化、硅化、绢英岩化、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以硅化 为主。含矿流体包裹体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成矿压力为 363~925bar,成矿温度为 主要集中在 250℃。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成矿热液由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而成,金 矿床中硫来自重熔花岗质岩浆。 矿区内发现有次安山岩脉, 穿切了早期矿脉, 并与 NNE 向矿化脉密切相关。 说明黄埠岭矿床为中深成中温热液金矿并有浅成热液叠加的矿床。 金的富集主要与 Mo、Bi、Te、Ag 密切正相关,而与 Co、Ni 呈负相关。矿体在矿脉内 呈分段富集规律,主要产在次级构造、构造交汇部位以及构造转折部位。根据矿床地 质特征、矿化富集规律及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和找矿矿物学等综合信息进行 了矿体定位预测,取得了理想效果。 I 目目 录录 前言 1 第一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一章 区域地质背景3 第一节 地层 3 一、新太古代胶东岩群 4 二、古元古代荆山群和粉子山群 5 三、新元古代蓬莱群 5 四、中生代莱阳群、青山群 5 五、新生代新第三纪、第四系 6 六、胶东群变质岩系与金成矿的物质关系 7 第二节 岩浆岩 7 一、玲珑片麻状花岗岩 7 二.、郭家岭花岗岩 8 三.、滦家河花岗岩 8 四、脉岩 9 第三节 区域构造 10 一.、东西向基底复背斜构造11 二、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构造11 三、区域构造演化与金矿带空间展布 12 第二章 矿床地质第二章 矿床地质14 第一节 矿脉及矿体地质特征 15 一、7 号脉 15 二、10 号脉 17 三、15 号脉、4 号脉、14 号脉及北北东向脉 19 第二节 矿石物质组成、矿石组构、成矿阶段 20 一、矿石组成矿物 20 二、矿石构造、矿石结构 29 三、矿化阶段 29 II 第三节 围岩蚀变 31 第四节 矿化类型 32 第五节 矿床成因分析 32 一、 成矿地质条件 32 二、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34 三、 成矿物质来源 37 四、晚期浅成热液的特征与成矿 39 第三章 矿化富集规律第三章 矿化富集规律40 第一节 矿化富集规律的物化探信息 40 一、黄埠岭矿区成矿构造格架的地球物理信息 40 二、矿化富集规律的勘查地球化学信息 41 第二节 矿体重现地质规律 46 一、控矿构造与矿化富集规律 46 二、矿脉中矿体分段富集 48 第三节 矿体定位预测 50 一、未知矿体定位预测参数 50 二、靶区预测及工程查证 53 结论结论 55 致谢致谢 57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58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 图版图版 1 前 言 胶东是我国著名的金矿集中区和黄金重要产地。该区不仅金矿床(点)星罗棋布, 资源丰富,而且还以矿床类型新、配套全,尤其是以大型特大型金矿床聚集为特点。 由此,近 30 年来一直是进行金矿地质勘查及金矿地质科研的“热区” ,引起国内外地 质学家的关注。黄埠岭金矿位于山东省招远市南部与莱州交界的蚕庄盛家村西南山, 位于招平断裂带和焦新断裂带之间凤凰山黄埠岭断裂的上盘。 东距招远市区 30 公 里,北距蚕庄镇 5 公里,西距烟潍公路 10 公里。地理坐标东经 12009,北纬 3722。 属蚕庄金矿管辖。 在黄埠岭矿区内,于 1963 年和 1973 年山东省地质六队两次对该区金矿进行地质 普查工作,圈出 14 条矿化蚀变带;1967 年至 1979 年山东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第三勘 探队,对该区进行了地质物化探普查找矿和评价工作,获得黄金 1976 kg;1981 年招远 黄金地质队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该地区 10 号脉东段进行了地质普查探矿工作,获 黄金 211.78kg; 1994 年和 1998 年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两次对该区进行地质和物化探找 矿,并提交研究报告。 黄埠岭金矿区是蚕庄金矿的主要生产采区之一,该矿区经过二十多年的开采,探 明的后备资源量满足不了矿山的持续生产,造成矿山选厂不能满负荷生产。根据矿山 的急需, 2002 年山东省招金集团公司蚕庄金矿与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达成合作协议, 与张渊老师等项目组进行为期两年的合作研究。拟定了“山东招远蚕庄黄埠岭矿区成 矿规律及矿体定位机制研究”的研究课题。本论文以该项目为依托,结合矿山实际生 产需要和所学专业,选定了“山东招远黄埠岭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化富集规律”为硕 士学位论文。目的是通过详细的了解该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其矿床成因,总结 该矿床的矿化富集规律,并通过综合地质和找矿预测研究来获取新的矿体定位靶区, 为生产探矿导向。 论文以野外地质工作为基础,遵循野外与室内综合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于 2002 年 7~8 月和 2003 年 7~8 月进行了野外工作。按照项目的目标、任务,结合硕士论文要 求,论文在充分的资料收集、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应的野外工作,完成的工作 2 量如下表所示(表 0-1) 表表 0-1 研究工作量一览表研究工作量一览表 序号 研究内容 工作量 序号研究内容 工作量 1 原生晕地球化学 440(件) 13 编制联合剖面图 1(套) 2 找矿矿物学 260(件) 14 修改地质图 1(份) 3 含矿流体 20(件) 15 钻孔编录 1424.6米 4 矿石光片 216(件) 16 定向构造研究 8(件) 5 岩石薄片 36(件) 17 探槽素描 66(米) 6 电子探针 90(件) 18 岩心鉴测 26(件) 7 电镜分析 120 (小时) 19 地表沿脉追索 3900(米) 8 红外光谱 30(件) 20 素描图 20(幅) 9 地质、显微摄影 5(卷) 21 绘制元素相关分析剖面 10 坑道编录 3143米 22 绘制模拟图件 11 实测剖面 1966米 23 绘制预测图件 12 编制立体图 1(套) 24 本文在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基础上,阐述黄埠岭金矿床矿体特征、矿石物质组成、 矿石组构、围岩蚀变和矿化类型,探讨了黄埠岭金矿矿床成因。在综合地质、勘查地 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信息的基础上,总结了黄埠岭金矿化富集规律,并对未知矿体 进行定位预测。 通过我们的研究认为,黄埠岭金矿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黄埠岭金矿是凤凰山 黄埠岭断裂的次级构造控矿,而非前人认为的灵北断裂南端上盘的次级构造控矿。黄 埠岭矿区存在两期成矿。 断裂构造在该区金矿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导致矿体的形态、规模和产状 等有一定的规律性,总结黄埠岭金矿矿化富集规律与断裂构造面的空间变化关系,从 而确定矿体的空间定位机制。黄埠岭矿区构造格架呈反“Y”字型。矿体主要产在次级 构造、构造交汇部位以及构造转折部位。 在矿床成因模型指导下,应用矿床地质法、勘查地球化学法、找矿矿物学法等综 合方法进行矿体预测,所得认识对矿山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 第一章第一章 区域地质背景 黄埠岭金矿位于招莱金矿带的中偏南部,凤凰山-黄埠岭断裂的上盘,属蚕庄金 矿管辖。焦家金矿、新城金矿位于矿区西北部,灵山沟金矿位于矿区北部。区内广泛 出露前寒武地层,中、新生代地层零星分布。东西向栖霞复背斜为基底构造。断裂构 造极其发育,以北东北北东向断裂为主,是主要的成矿、控矿构造。区内岩浆岩发 育,主要为玲珑花岗杂岩和脉岩等(图 1-1) 。 第一节 地 层 胶北地体招莱地区的结晶基底为新太古代胶东岩群、 古元古代荆山群和粉子山群, 在结晶基底的局部地区不整合覆盖了新元古代稳定环境下的盖层性沉积蓬莱群,区 内缺失古生代地层,在胶莱盆地中,堆积了中新生代陆相碎屑岩和火山岩。 图图 1-1 胶东西部地区金矿床区域地质图胶东西部地区金矿床区域地质图 4 一、新太古代胶东岩群 胶东岩群自上而下划分为唐家庄组、齐山组和林家寨组(张增奇,1994) ,并将胶 东群改称为胶东岩群(表 1-1) 。胶东岩群在胶东西部地层走向近东西,在东部为北东 向,主要分布在爱隆起区的中部,出露面积 2000 余 km2。 表表 1-1 胶东下元古上元古界地层划分沿革表(罗镇宽,胶东下元古上元古界地层划分沿革表(罗镇宽,2001)) 长春地院 1962 年 山东地质局 805 队 1968 年 山东地矿局三队 1979 年 胶东群现场讨论会 1986 年 张增奇等 1994 年 粉 子 山 群 岗嵛组 巨屯组 张格庄组 祝家夼组 粉 子 山 群 岗山组 巨屯组 张格庄组 祝家夼组 小宋组 粉 子 山 群 明村岩组 山张家岩组 粉 子 山 群 芝罘组 岗嵛组 巨屯组 张格庄组 祝家夼组 粉 子 山 群 岗嵛组 巨屯组 张格庄组 祝家夼组 下 元 古 界 荆 山 群 陡崖组 野头组 禄格庄组 早 元 古 代 荆 山 群 陡崖组 野头组 禄格庄组 6 岩段 5 岩段 4 岩段 3 岩段 元 古 界 太 古 界 胶 东 群 旌旗山组 华山组 胶 东 群 富阳组 王官庄组 民山组 马格村组 蓬夼组 鲁家夼组 下 元 有 古 界 太 古 界 胶 东 群 2 岩段 1 岩段 太 古 界 胶 东 群 小庄组 林家寨组 齐山组 英庄夼组 唐家庄组 晚 元 古 代 胶 东 群 林家寨组 齐山组 唐家庄组 下部主要岩性为黑云变粒岩夹石榴二辉麻粒岩、 磁铁二辉麻粒岩、 角闪二辉麻粒岩、 磁铁紫苏麻粒岩及少量斜长角闪岩为主,以高级变质麻粒岩组合为特征。向上以条纹 条带状黑云母变粒岩、厚层斜长角闪岩为主,夹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上部为薄层 中厚层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角闪黑云变粒岩夹浅粒岩。从南到北胶东岩群变质 程度降低,从高角闪岩相到低角闪岩相、浅粒岩相。 据王孔海(1984) 、裘有守(1988) 、杨忠芳等(1992) 、李兆龙等(1993)研究, 其原岩自下而上为超镁铁质岩石拉斑玄武岩碱性玄武岩中、基性玄武岩中酸 性火山岩、沉积岩,并认为早期形成于太平洋中脊环境,中晚期为岛弧火山环境。胶 东岩群可以视为广义的太古宙绿岩建造。 胶东岩群黑云变粒岩的五个锆石 U-Pb 年龄为 5 26642670 Ma(余汉茂,1984) ,该组地层锆石的 U-Pb 年龄为 28172858 Ma(山东区 调队,1987) ,故该岩群应为新太古代。 二、古元古代荆山群和粉子山群 荆山群走向与胶东群接近,两者多为断层接触。主要出露于胶北地体的南部和东 南部,面积 1000余 km2。 荆山群的主要岩性为含石墨高铝片岩、富镁的大理岩、片麻岩、透闪透辉石岩等, 以富含晶质石墨为特征,其变质程度达麻粒岩-角闪岩相,为一套中深变质岩系。原岩 为高铝泥质岩、粉质泥岩、碳质页岩和镁质碳酸岩,夹有部分火山凝灰岩、角斑岩和 石英角斑岩(杨士望,1993) 。赵懿英等(1995)将其划分为孔兹岩系。 荆山群的同位素年龄从 2482.8Ma21.336 Ma锆石 U-Pb 年龄,安家桐等,1990 至 1895.4 Ma(黑云母 Rb-Sr 等时线年龄) 。由于部分锆石选自副变质片岩,可能反映 碎屑锆石的年龄。荆山群的形成年龄应小于 2482 Ma,大于 1906 Ma;侵入于荆山群的 花岗岩的锆石 U-Pb 年龄为 1906 Ma(安郁宏,1990) ,属早古元古代的产物。 粉子山群主要分布在胶东地块的北部,是胶东地区一套含铁的变粒岩、高铝片岩、 片麻岩、富镁大理岩、含石墨岩系和透闪透辉石岩,并夹有菱镁矿的复杂岩系。变质 程度为低角闪岩系、其下与胶东岩群呈不整合接触,其上被蓬莱群不整合覆盖(张增 奇等, 1994) 。 粉子山群的 U-Pb 年龄为 2381 (山东地质矿产局区调队, 1987) 2075 Ma (邓幼华,1984) ,属早元古代晚期的产物。 三、新元古代蓬莱群 蓬莱群是不整合在胶东岩群、 粉子山群之上的一套低绿片岩相变质的大理岩、 千枚 岩、板岩和石英岩等,原岩为一套泥质陆源碎屑和碳酸岩沉积岩建造,为前寒武纪克 拉通后的第一盖层。据其所含大量微生体生物化石(山东地质志,1991) ,属新元古代 震旦系。 四、中生代莱阳群、青山群 胶北地体上缺失整个古生代及早中生代三叠纪和侏罗纪地层,直到晚中生代白垩 纪才在前寒武纪基底上或拉分盆地中沉积了莱阳群、青山群相碎屑岩和火山岩建造。 莱阳群是一套河湖碎屑岩建造,直接覆盖在前寒武纪基底之上,主要分布在胶莱 盆地中的莱阳、海阳和诸城一带。各地岩性虽有一定的变化,但都属于陆相不同色调 的砾岩、砂砾岩、粗砂岩、砂岩、细砂岩、粉砂岩、和页岩,局部有灰岩及泥灰岩。 6 侵入到莱阳群中的次火山岩的 K-Ar 年龄为 102 Ma 和 107 Ma(山东区调队,1987)属 早白垩世,形成于胶莱盆地拉张的早期。 青山群平行不整合覆盖在莱阳群之上,下伏于王氏群之下,为一套陆相火山岩建 造。属早白垩世晚期。 五、新生代新第三纪、第四系 新生代新第三纪地层主要分布在黄县盆地中,底部为陆相含煤碎屑岩建造,上部为 河流碎屑沉积岩及玄武岩。第四系主要为玄武岩及冲、残坡积物。 胶东地区各时代地层基本特征见表 1-2。 表表 1-2 胶东地区地层简表(张增奇,胶东地区地层简表(张增奇,1996)) 第四系 河流相沉积及残坡积物 新生界 第三系 陆相碎屑岩和火山岩 青山群 陆相火山岩 中生界 莱阳相 陆相碎屑沉积岩 香夼组 灰 岩 南庄组 板 岩 铺子夼组 石英岩 新元古界 蓬莱群 豹山口组 板 岩 岗山组 片 岩 巨屯组 石墨岩系 张格庄组 大理岩和透灰变粒岩 祝家夼组 变粒岩等 粉子山群 小宋组 变粒岩 水桃林岩段 陡岩组 徐村岩段 定国寺岩段 野头组 祥山岩段 光山岩段 古元古界 荆山群 禄格庄组 安吉村岩段 林家寨组 变粒岩、斜长角闪岩 齐山组 条带状变粒岩、片麻岩、斜长 角闪岩 太古界 胶东岩群 唐家庄组 麻粒岩、斜长角闪岩、变粒岩 7 六、胶东群变质岩系与金成矿的物质关系 胶东群变质岩系与金成矿的物质关系一直是许多学者长期以来关注的问题,亦是 关于胶东西北部地区金矿床成因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在综合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 础上,我们认为胶东群变质岩系与金成矿有密切的物质关系,是金的矿源层。其主要 的依据为1)胶东群金的丰度值普遍高于地壳克拉克值(表 13) 。另外,经人工重 砂取样, 在蓬夼组地层中掏出了较丰富的金粒, 表明其具有提供成矿物质的可能性; 2) 胶东群与金矿带及矿床有密切的空间分布关系,表现在胶东群与成矿的展布方向及分 布范围一致,矿床的直接围岩均为胶东群变质地层或由其经变质改造而成的各类花岗 质岩石;3)同位素地球化学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胶东群地层与原地、半 原地混合交代花岗岩或重熔花岗岩以及金矿床三者的硫、氧、铅同位素组成一致,稀 土配分模式也具有一致性,表明三者的形成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和统一性,即金最初来 源于胶东群。 表表 1-3 胶东西北部变质岩系含金丰度值胶东西北部变质岩系含金丰度值 群 胶东群 粉子山群 蓬莱群 地壳(黎彤,1976) 含金量(10-9) 22.11(265) 1.56(132)2.00(21) 4.00 据孙丰月,括号内为样品数; 1995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胶东群变质岩系与金成矿有密切的关系,是金的矿源层, 为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大部分的成矿物质,这与世界上产于变质岩系的绿岩带金矿有 明显的一致性。 第二节 岩浆岩 胶东地区岩浆岩十分发育,以花岗质杂岩为主,主要有玲珑片麻状花岗岩、郭家 岭花岗闪长岩和滦家河中粗粒花岗岩组成。区域内大的金矿床(三山岛、焦家、新城、 玲珑等)都产于玲珑花岗岩之中,黄埠岭金矿也产于玲珑花岗之中。区内脉岩发育, 类型复杂,从酸性到基性脉岩均有出露,主要有煌斑岩、闪长玢岩、辉绿岩脉和次安 山岩等。 一、玲珑片麻状花岗岩 区内玲珑花岗岩出露广泛,是本区金矿的主要围岩,主要分布于平度旧店地区, 招远以北,黄县以南的玲珑地区及莱州等地,总面积 2883km2。岩体受到北北东向、 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呈北东向展布。玲珑花岗岩包括胶东西部的玲珑,华山及胶东 8 东部的昆嵛山、鹊山等岩体,岩体呈岩基状产出。岩体与前寒武纪地层呈过度接触或 断层接触,当岩体与围岩呈断层接触时,岩体主要分布在断层的下盘,变质岩在上盘。 其岩性主要为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和含石榴细粒花岗岩。该岩石呈浅肉红色,块状构 造、片麻状构造,中粗粒结构、中细粒结构、斑状结构等。组成矿物有石英、斜长石, 微斜长石,黑云母及副矿物等。玲珑型花岗岩的 K-Ar 年龄范围主要在 125191Ma。而 我们认为玲珑花岗岩成岩年龄为 164.20.69 Ma(胡世玲等,1987) ,相当于燕山中期 第一阶段。 二、滦家河花岗岩 分布在招远市中西部及莱县东部,划分为滦家河岩体、毕郭岩体、招贤岩体、郭家 店岩体,近东西向展布,总面积 1500km2。岩石类型主要为钾长花岗岩、含黑云母钾 长花岗岩、粗粒或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岩体呈灰白色,主要矿物为钾长石、斜长石、 石英、黑云母、副矿物为独居石、绿帘石、黄铁矿、磁铁矿等。该类花岗岩交代结构 不明显,但有其特征的等粒花岗岩结构及似文象结构。岩体与胶东群呈明显的侵入关 系, 有时在与其它花岗质岩体或胶东群的接触带可见到冷凝边或矿物颗粒变细的现象。 滦家河花岗岩是玲珑花岗岩经重熔交代再生形成的,成岩年龄为 124 Ma(李兆龙, 1993) 。 三、郭家岭花岗岩 郭家岭花岗闪长岩分布在胶东西部,南围山、南截、北截、上庄和南诸等岩体也 属郭家岭花岗岩,面积共 620m2,总体排列近东西向。郭家岭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多呈 岩株状产出,总体近东西向展布。郭家岭花岗岩没有明显边缘相-过渡相-中心相的 变化规律,岩石类型以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石英二长岩和角闪花岗岩为主,各 类岩石之间为渐变的过度关系。岩石为灰白色,主要矿物为钾长石、石英、角闪石和 黑云母,副矿物有锆石、榍石、磁铁矿、磷灰石、褐帘石等。该岩体同位素年龄(表 1-4)及地质特征表明,郭家岭花岗岩体成岩年龄 130-126Ma(罗镇宽,2002) 。 表表 1-4 郭家岭花岗岩闪长岩体同位素年龄数据郭家岭花岗岩闪长岩体同位素年龄数据 岩体 测试方法 测试矿物 同位素年龄(Ma) 资料来源 上庄、北截 K-Ar 角闪石 102.5-133.8 上庄、北截 40Ar- 39Ar 角闪石 134.8 胡世玲,1987 上庄 40Ar- 39Ar 黑云母 136.8 郭家岭 Rb-Sr 全岩 131.98.7 郭家岭 Rb-Sr 全岩 133.8 徐金方,1989 郭家岭 离子探针 锆石 130126 罗镇宽等,2002 9 四、脉岩 1.脉岩类 胶东地体北部的脉岩发育,在空间上与金矿床的关系比较密切,它们形成的期次 多,成分复杂,密度大,既有中深成脉岩又有浅成脉岩。脉岩类型有闪长玢岩、闪长 岩、煌斑岩、辉绿岩、正长斑岩、伟晶岩、霏细岩等。从时间上来,脉岩有成矿前, 有成矿同期的,大量是成矿后的。已测得这些脉岩的同位素年龄范围多在 80135 Ma (李兆龙,1993) 。下面主要介绍区域上的浅成脉岩带。 2.浅成脉岩带 胶东西北部成矿作用分为中深成和浅成两期,浅成成矿作用形成于拉张地球动力 学环境,并伴随着浅成脉岩。胶东西部由南到北存在一个浅成脉岩带及与其伴生的浅 成成矿作用(图 1-2) 。平度莱西招远浅成脉型金矿带的显著特征是与 NENNE 向的浅成超浅成脉岩带时空相随。该浅成脉岩带,南起平度旧店,经莱西河里吴家、 招远的十里铺、北延至龙口市境内,长80 米。其西界为旧店袁家莱西姚家招远 界河张家,东界为莱西涧里北泊招远市龙口市大园,宽 47km,面积150 km2。 带内主要发育有中酸性脉岩类。 浅成超浅成脉岩岩相学特征。业已查明,该带相当部分属浅成超浅成脉岩, 具流纹构造、球粒构造、石英的溶蚀和再生边结构、安山结构等一系列浅成岩相学特 征。莱西十八中附近成矿前的细粒花岗岩,边部具原生流纹构造;旧店 1 号脉市矿段, 有强烈矿化影响的闪长玢岩脉,存在球粒结构;莱西西馆孙家的闪长玢岩脉,发育大 量又放射状的斜长石微粒组成的球粒。 十里铺 AuAg 矿床的银矿脉穿切次火山相的石英闪长玢岩(黄德业,1984) 。玲 珑矿田也存在一系列的浅成超浅成脉岩(刘连登,2000) 。在西山矿段极为发育的 NE 走向的花岗斑岩,具典型的斑状和花岗结构,基质往往为细晶隐晶结构,钾长石 和石英斑晶往往被溶蚀,后者呈浑圆状。矿田中存在的安山玢岩(石连汉等,1998) , 具斑状结构,基质为交织结构、气孔杏仁构造等。在九曲矿段 206 中段,含玲珑花岗 岩和角砾岩辉绿玢岩,可见杏仁构造(刘连登,1982) 。 浅成超浅成脉岩的年龄。火山期火山活动的地质时代应为 12065 Ma。玲珑矿田 洪青顶一带的花岗斑岩脉,锆石的离子探针年龄为 120 Ma(UPb,罗镇宽,1996) ; 前述遭受成矿影响的十里铺石英闪长玢岩、莱西十八中细粒花岗岩和烟台金矿石英斑 岩脉的 RbSr 等时线年龄, 依次为 96 Ma (黄德业, 1984) 、 117.65 Ma (刘连登, 1998, 1997) 。 有限的数据, 反映本浅成脉岩带与青山期火山有关。 其与成矿作用的时空关系, 10 显示本区青山期金银成矿作用的存在。 黄埠岭矿区在脉岩密集带的西侧(图 1-2) ,主要的脉岩有煌斑岩、次安山岩、闪 长玢岩脉和辉绿岩脉。 图图 1-2 胶东招远胶东招远-莱西脉岩密集带与金(银)矿分布图莱西脉岩密集带与金(银)矿分布图 第三节 区域构造 招莱金矿带处于早期的东西向构造与晚期北东向构造的复合部位,早期的东西 11 向构造以栖霞复式背斜为代表,晚期的北东向构造则主要为一系列沿北东向发育的断 裂构造。其中区域性的断裂构造有三条,自西向东依次为三山岛断裂、焦新断裂和招 (远)平(度)断裂。区域构造控制着金矿带以及矿田的空间展布。 一、东西向基底复背斜构造 早期形成的栖霞复背斜是本区构造的基础,北背斜横亘桃村断裂以西的胶北隆起 带,轴部东起栖霞市唐家泊一带,往西经招远道头到莱县,倾没于安丘东、公山一 带,东西长 34km,南北宽约 14km。复背斜西端向南西偏转,东端向北东偏转,背斜 核部由胶东岩群组成,两翼出露有荆山群、粉子山群、蓬莱群等地层。 中生代以来,强烈构造岩浆活动,破坏了基底构造的本来面目,其上叠加一系 列规模较大,多期活动的 NENNE 向断裂,复背斜西段被滦家河花岗岩截断,所剩 无几,东段被桃村断裂所截。 二、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构造 区内断裂按走向分为东西向,近南北向,北北东北东向、北西向四组,不同断 裂组合由于发育程度、形成时间等诸多因素的不同,表现出对金矿的不同控制作用, 其中北东向断裂最为发育,且与金矿化关系密切。 1.三山岛断裂 三山岛断裂位于招莱金矿带的西端, 该断裂走向 NE40, 倾向 SE, 倾角 35~ 40,两端侵入渤海,延伸超过 3km,发育在玲珑片麻状与胶东群斜长角闪岩的内接 触带中,断裂面呈舒缓波状延展,沿主断面的构造岩及节理带发育,构成一宽达 200 300m 巨大的断裂破碎带,最宽可达 700m。控制着三山岛金矿田的产出。 2.焦家-新城断裂 焦家断裂,走向在 20~50间变化,平均走向为 30,倾角 30~40,倾向 NW,走向长度达 70km,宽 80~200m。若将次级构造算在里面带宽可达 2km。控制了 焦家和新城等大型金矿田的产出,并为焦-新矿田的主干断裂。 3.招平断裂 招平断裂带,南起平度,向北经招远,蓬莱县以西进入渤海,在招远、平度一带 沿北东方向延长近百余公里,它是胶东西北部地区沂沭断裂东侧规模较大的断裂。 断裂带总体展布方向 NE30~40,倾向 SE,倾角 30~60。断裂带内发育 有较宽的糜棱岩、超糜棱岩带。石英的韧性变形明显,并且有拔丝构造,镜下具波状 消光。长石则表现为脆性变形,因此该断裂应为脆韧性断裂。 12 4.灵山-双目顶断裂 灵山-双目顶断裂总长大于 50 公里,从地表出露看,可以分为二段,即南段和北 段。南段从灵山沟到杜家集,是含矿最好的一段,通常被称为灵(山)北(截)断裂 或灵北金矿带。北段从双目顶到崔家。灵山-双目顶断裂具压扭性及斜冲擦痕的特征, 其蚀变以绢英岩化、钾化为主。主断面具断层泥、断层角砾。走向 NE50~60。七 夼以南,倾向 SE。倾角一般为 60,南端倾角较缓,向北倾角趋大,局部近直立。七 夼以北则倾向 NW,倾角 55。 5.凤凰山黄埠岭断裂 该断裂与灵北断裂斜列产出,位于灵北断裂下盘,从凤凰山至盛家村进入莱州境 内,该断裂走向 NE,倾向 SE,倾角 45,表现构造破碎带,最宽可达 50 米,蚀变强 烈,有绢英岩化、硅化、黄铁矿化,以绢英岩化为主,在莱州山上杨家南山该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