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巷道分层围岩变形特征研究.pdf
煤炭工程 2 0 1 3年第 2期 深 部巷道分层 围岩变形特征研究 马雪晴 ,霍 亮 ,郭永祥 1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阜阳2 3 6 0 0 0;2 .煤炭工业郑州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4 5 0 0 0 7 摘要矿井进入深部开挖后 ,巷道围岩 内部 出现破裂现 象。通过考虑巷道 围岩碎胀性和地 质分层的影响 ,得 出了计算巷道 围岩 内部破裂范围的位移解析表达式;分析 了锚杆对巷道两帮的 影响,获得 了维持巷道 两帮稳定所需的最小锚 固段长度。最后通过算例进行验证 ,为深部巷道支 护 设计提 供 了一定 的理论依 据 。 关键词 深部巷道;分层围岩;解析解 ;破裂区 中图分类号T D 3 5 0 .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 7 1 0 9 5 9 2 0 1 3 0 2 - 0 0 8 0 - 0 4 St ud y o n De f o r ma t i o n Fe a t u r e s o f I n di v i d ua l S ur r o un d i ng Ro c k Al o ng M i n e Ro a d wa y i n d e e p M i n e MA Xu eq i n g ,HU O L i a n g , GUO Yo n gx i a n g 1 . F u y a n g V o c a t i o n a l a n d T e c h n ic al C o l l e g e ,F u y a n g 2 3 6 0 0 0,C h i n a ; 2 . Z h e n g z h o u D e s i g n a n d R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l i m i t e d C o m p a n y o f C o a l I n d u s t r y ,Z h e n g z h o u 4 5 0 0 0 7,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T h e r e wa s a c r a c k p h e n o me n o n o c c u r r e d wi t h i n t h e s u r r o u n d i n g r o c k o f t h e mi n e r o a d wa y a f t e r e x c a v a t i o n s i n t h e d e e p s e c t i o n o f t h e mi n e . I n 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 o f t h e i n fl u e n c e s o f t h e s u rr o u n d i n g r o c k b r o k e n a n d s we l l i n g a n d t h e g e o l o g i c a l b e d s e p a r a t i o n,a d i s p l a c e me n t a n a l y t i c a l e x p r e s s i o n t o c a l c u l a t e t h e c r a c k s c o p e w i t h i n s u r r o u n d i n g r o c k o f t h e r o a d w a y w a s o b t a i n e d . T h e p a p e r a n aly z e d t h e b o l t a f f e c t e d t o t h e t w o s i d e wa l l s o f t h e r o a d w a y a n d a mi n b o l t a n c h o ri n g l e n g t h r e q u i r e d t o k e e p t h e t w o s i d e w all s t a b i l i t y o f t h e r o a d w a y w a s o b t a i n e d . T h e v e r i f i c a t i o n o n t h e c a l c u l a t i o n e x a mp l e s c o u l d p r o v i d e c e r t a i n t h e o r e t i c a l b a s i s t o t h e s u p p o r t d e s i g n o f t h e mi n e r o a d wa y i n t h e d e e p mi n e . Ke y wo r d s mi n e r o a d w a y i n d e e p mi n e ;i n d i v i d u a l s u r r o u n d i n g r o c k;a n a l yti c a l s o l u t i o n;c r a c k i n g z o n e 目前 普遍 接 受 的巷道 围岩 力学 性质 是 用弹性 、塑性 、 粘性或三者之间的组合来表示。求解其力学问题是从围岩 的单元微分体出发,研究微分体的力的平衡关系 平衡方 程 、位移和应变的关系 几何方程 以及应力和应变的关 系 本构方程 ,得到相应的基本方程,然后联立、积分求 解这些方程 ,并 与 围岩 的边 界条件联 系起来 ,从 而求得 巷 道围岩内部的应力场和位移场。这种研究方法的前提条件 之一就是假 设 巷道 围岩 是 由同一 类型 的均 匀材 料组 成 的 , 各部分的物理性质是相同的,并不会随着坐标位置的改变 而发生变化 | 9 。然而在通常情况下,巷道 围岩是处在分 层的岩体中的。各岩层间的物理性质不同,其应力场和位 移场也不尽相同。 1 巷道 围岩位移计算基本理论和方程 设有一直墙半圆拱巷道,开挖半径 r 0 ,原岩垂直应力 8 0 分量 P 、水 平应力分量 q ,支护荷 载 P ,巷遁 围岩处在分层 的岩体中,由塑性区、弹性区、原始应力 区三部分组成。 圆巷周边的塑性位移公式 为 ‰ [ 2 1一 A R / O ]{ s i n [ p 1 A 2 cc 。 s ] [ 哿 ] 一 p 一 A c o s2 0 } 式 中 ro { 嚣 1 1 Ⅷ c口 c o s 2 塑性区半径计算公式⋯ r o{ 舞 { 收稿 日期 2 0 1 2 0 51 4 基金项目国家 “ 十一五”支撑计划子课题 “ 深井巷道围岩变形特性与支护优化设计研究” 2 0 0 6 B A J 2 1 B 0 4 作者简介马雪晴 1 9 8 5一 ,女,安徽阜阳人 ,硕士,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研究方向为矿井巷道 支护技术。 2 0 1 3年第 2期 煤炭工程 考虑岩体的碎胀性,有 2南 一 ][ r 02一k r ou 。 ] 式 中 碎胀 系数 ,由实测所得 ,通常为 I . 1~1 . 2 。 可得出弹塑性边界处的位移 一 √ r0 设分层处距圆巷中点的距离为 r ,围岩弹性位移 U为 U c o s v s i n a u 【 , r 4 一 __ c 。 s 2 ] 一 \ r , J [ , 一 一 咖 2 一 【 一 si叫 一 【 一 sin 2 】 式中 选取的分层处计算点与垂直于分层走向的径向 轴夹角; 弹性区巷道任一点的径向位移; 弹性区巷道任一点的切向位移。 分层处的破裂区宽度为 AU 一 Ul 式中 上层围岩位移; U , 下层围岩位移。 当下层围岩位移小于上层围岩时,AU 0 ,分层处出现明显的破裂。 与塑性区内围岩位移有关的参数为内聚力 c 、内摩擦角 泊松比纵弹性模量 E 、径向与水平轴的夹角 、侧压 系数 A以及支护力P 。 ;与弹性区内围岩位移有关的参数为 泊松比 、弹性模量 E、垂直地应力 P 、水平地应力 q以及 径向与水平轴的夹角 。对分层处破裂区宽度有较大影响的 参数有泊松 比 、弹性模量 E、垂直地应力 P 、水平地应力 q以及分层处距圆巷中点的距离为 r 。 在巷道两帮的直墙部分 ,由于巷道开挖而造成直墙部 分围岩在水平方向产生卸载效应。在竖直方向压应力的作 用下,水平方向将会产生卸荷效应,按照剪切破坏极限平 衡条件,直墙部分围岩体 内将会 出现两个对称的剪切破坏 面,形成塑性变形区。当采用锚网喷支护加强后,在加强 范围内 锚杆的有效锚 固长度范围内 ,破坏的岩体与锚杆 共同作用形成复合岩体来维护其后岩体的稳定。在预应力 锚杆的锚固区段内,由于锚固区岩体主要承受拉应力的作 用 ,因此在较大的预应力作用下 ,该处岩体最容易首先产 生拉破坏,由岩体受拉破坏而出现近于直立的复合岩体梁。 此时,只要岩体内没有特别软弱的结构面存在,复合岩体 梁内的岩体就不会发生沿结构面的滑动破坏,即巷道直墙 部分的复合岩体梁作为一个整体是稳定的,因此,对于深 埋巷道直墙段的稳定性分析,可以采用复合岩体梁弯曲破 坏理论进行计算,其分析过程如下 在施工过程中,采用 的锚杆与围岩体锚 固以后,在锚固端将形成一个锚杆与岩 体的复合体,按照平面应变方法,将复合岩体的稳定性简 化为宽度为锚杆间距的简支梁构件,按照均布荷载简支梁 稳定性分析方法来进行。复合岩体作用简图如图 1 所示。 图 1 复合岩体作用简 图 从图 1中可以看出,整个直墙段岩体的稳定性完全依 赖于锚杆锚固段的稳定 ,一旦锚固段失稳破坏则整个锚杆 支护结构将失效。对于长度为 。锚 固段岩体而言则近似简 化为受弯简支梁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如下 对于锚固段岩体而言,该处岩体可以看作是由锚杆和 岩体组成的复合材料,其承载力 近似看作复合岩体材料 的屈服应力 ,则有 m 一 其中, 为锚杆的强度; 为岩体的强度;m d / 为锚固段锚杆的置换率,以为锚杆直径,d 为加固区 段的等效直径 ,若锚杆按间排距均为 的正方形排列,则 有 d 1 . 1 3 s 。对于锚固端来说,复合岩体梁的破坏主要是 在均布的水平荷载 q作用的弯曲破坏,则复合岩体梁的几 何尺寸如图2所示。其中,o为锚杆端头锚固长度;s为锚 杆排距;h为巷道直墙段的高度。 要保证复合岩体梁不会出现弯 曲破坏,则必须要保证简支梁的最 大弯矩 M⋯不大于复合简支梁的屈 服弯矩 ,即要满足条件 M ≤ M s 其中 图2 复合岩体梁简图 M 1 1 口 则锚杆端头锚固长度 h J 4s 如果巷道直墙部分存在着岩体分层现象,也就是存在 81 煤炭工程 2 0 1 3年第 2期 软弱结构面,要使岩体不发生沿着结构面的滑动破坏 ,则 必须要求预应力锚杆沿潜在滑动面所提供的阻力足以抵抗 岩体的滑动。其预应力的大小与软弱结构面的力学参数、 结构面的倾角、锚杆的倾角及锚固形式、巷道埋深、水平 构造应力等因素有关。 2 案例分析 现场监测选在淮南矿业集团望峰岗煤矿二副井 一 9 6 0 m 水平巷道,监测区段处巷道围岩主要是砂质泥岩、泥岩和 细砂岩,岩层倾角小于 5 。 。巷道支护主要是采用喷、锚、 网和锚索联合支护方式。巷道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拱顶下沉 和底鼓现象,严重者锚杆和锚索被拉断。岩层介质物理力 学参数见表 1 。 表 1 岩层介质物理力学参数 在巷道顶板 、拱肩与拱基处采用全景数字化智能钻孔 电视成像仪观测巷道围岩内部位移情况;在巷道两帮采用 声波测试仪进行 围岩破裂区范围的判断。该巷道竖直方向 的自重应力为最大主应力,即P 2 2 M P a ;水平方向的最大 主应力为q 2 0 . 2 MP a ,水平与竖直地应力比值为 A 旦 2 0 .9 2 P Z 监测区段巷道半圆拱处在泥岩层中,由于钻孔深度限 制,探测到顶板 2 m至 3 . 8 m处为砂质泥岩,深部为细砂 岩;巷道直墙段处在砂质泥岩层中。将参数代人力学模型, 可得出顶板处泥岩层与砂质泥岩层之间的破裂带宽度为 4 8 m m,砂质泥岩层与细砂岩层之间的破裂带宽度为 1 2 m m; 拱肩处泥岩层与砂质泥岩层之间的破裂带宽度为 3 9 ra m,砂 质泥岩层与细砂岩层之间的破裂带宽度为 1 0 m r n 。M⋯为 2 5 k N i n ,Ms 为 1 0 9 k N In 。现场观测结果如图3所示。 图3中 1 、2 、3 、6测点采用的是全景数字化智能钻孑 L 电视成像仪 ,4 、5测点采用的是声波测试仪。测试结果清 晰地展示了巷道围岩经过长时间变化以后的破碎程度及分 布范围。需要说明的是钻孔窥视图像是在巷道返修以后 测得的,因此 图像起点位 置对应于返 修前距巷道表 面 1 0 0 0 ra m的深度,即钻孔窥视图像岩层的显示位置应加上刷 帮厚度 1 0 0 0 m m,才是相应巷道围岩返修前的实际位置。从 钻孔窥视展开图像中可以看出,巷道拱形顶板部分泥岩层 与砂质泥岩层之间 1 . 9~2 . 1 m 、砂质泥岩层与细砂岩层 之间 3 . 7~ 3 . 8 m 均出现了与计算结果接近的破裂区;而 与拱顶成4 5 。 夹角的拱肩处层间虽然也出现了破裂区,但破 裂宽度远大于计算结果,其原因为受到了与平行于巷道直 墙的连续剪切滑动面交汇的影响,因此拱肩处围岩破碎比 8 2 砂质泥岩层 \\ 1 .9 ~2 . 1 m 3 .2 ~ 3 .踟 //3 .1 -- 3 .8 m 一 ⋯ 泥岩层 J 0 0 n N 一 2.2 m 0 ~ 2 . 1 ~ 2 . 2 m 粤 一 L I 4 6 0 0 『 d 、 4 9 0 0 0 图 3 检测区巷道 围岩破裂区测试及结果 IT l m 较严重 。 由于施工比较困难 ,对于巷道两帮直墙部分的围岩的 测试 主要采 用声波法进行 测试,声波测 试孔 的深度 为 2 . 5 m。声波测试的时程曲线 如图4所示 表明,两帮围岩 破碎变形的深度基本一致 ,其中左帮松动圈的深度约为 2 . 2 m左右 ,而右帮松 动圈的深度在 2 . 1 ~ 2 . 2 m左右 。 厘 富 耀 迎 粗 孔深, m a 巷道右帮声速 、 振幅随孔深的变化曲线 1 3 5 0 三1 2 0 皿 薹l0 5 羹9 0 骚, s 6 0 0 . 0 0 . 5 1 . 0 1 . 5 2 . 0 2. 5 孔深/ m b 巷道左帮声速、振幅随孔深的变化曲线 图 4 巷道两帮超声波传播时间变化 该距离与巷道所用锚杆的有效锚固长度相吻合,即巷道 两帮是沿着预应力锚杆锚固区岩体受拉破坏处产生连续剪切 滑动面。由于M ≤ ,巷道直墙段岩体未出现明显破坏。 3 结论 1 巷道围岩在同一层内材料参数保持不变,且符合弹 塑性基本方程 ,得到了考虑围岩分层条件下的位移解析表 达式 。 下转第8 6页 煤炭 工程 2 0 1 3年第 2期 考虑用矩形替代直墙半圆拱形巷道时要加强顶底板支护。 综上所述,在进行巷道断面选型时要考虑如下因素 1 巷道所处地层地应力的绝对大小以及随着采区巷道 延伸而引起增值的大小。当所处地应力整体水平较小时, 应力增加对巷道稳定性影响较小,此时可以继续沿用原有 断面形式;而当地应力整体水平较高时,应力增加,须对 原有巷道断面重新验算。 2 水平应力与竖向应力的相对大小。 3 结论 1 矩形和梯形巷道相对于拱形巷道而言,围岩表面位 移量较大,不利于维持巷道围岩稳定性 ,但断面利用率较 高、施工方便 ,经济性较好。 2 在常用的拱形巷道中,直墙半圆拱形优于三心拱及 圆弧拱 ,能够发挥较好的承载性能,对于维护巷道围岩稳 定性有利。加设底拱对于抑制底板变形量效果明显,故有 条件的地方应加设反拱。 3 采区巷道埋深和侧压力系数对巷道位移场 、应力场 都有重要影响,影响程度的大小与外部条件变化所引起的 应力增量以及巷道所处地应力水平有关,采区巷道延伸时 要统筹考虑 。 4 采区巷道埋深小于4 0 0 m,侧压力系数小于 1 . 6时, 巷道所处围岩条件与数值模拟相近时,可以选用矩形巷道, 达到提高施工速度及经济效益的目的E 12 1 。 5 巷道断面选型要基于地应力实测数据 ,并结合巷道 稳定性、断面利用率 、施工难易程度、用途而进行。 参 考文献 [ 1 ] 李桂臣,张农 ,王成,等.高地应力巷道断面形状优 化数值模拟研究 [ J ] . 中国矿业大学 学报,2 0 1 0,3 9 5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 O ] [ 1 2 ] 6 5 3~6 5 7. 凌标灿 ,黄向宏.巷道断面形 状力学效应 三维数值模拟 分 析 [ J ]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 学版 ,2 0 0 2 ,2 2 1 6 ~9. 戴永浩 ,陈卫忠 ,刘泉声 ,等.深部高地应 力巷道断 面优 化研究[ J] .岩 石 力 学 与 工 程 学 报 ,2 0 0 4,2 3 Z 2 4 9 6 0~49 6 5. 朱 以 文 ,蔡 元 奇 ,徐 晗. A B A Q U S与 岩 土 工 程 分 析 [ M] .香港 中国图书出版社 ,2 o o 5 . 王金昌 ,陈页开 .A B A Q U S在土木工程 中的应用 [ M] .杭 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 0 0 6 . 庄海洋 ,陈国兴 ,梁艳仙 ,等.土体动 非线性黏弹性模 型 及其 A B A Q U S软件的实现 [ J ] .岩土力学 ,2 0 0 7 ,2 8 3 4 3 64 4 2. 范庆来 ,栾茂田 ,杨庆.修正 剑桥模型 的隐式 积分算法 在 A B A Q U S中的数值实施 [ J ] .岩土力学,2 0 0 8 ,2 9 1 2 6 9~2 7 3. 宗义江 ,韩立军 ,张后 全,等.深井上下覆 开采 软岩巷道 围岩稳定 机 理 与 控 制技 术 研 究 [ J ] . 煤 矿安 全 ,2 0 0 9 , 3 1 2~1 5 . 高富强.断面形状对巷道 围岩稳 定性影响 的数值模 拟分析 [ J ] . 山东科 技大 学学 报 自然科 学 版 ,2 o 0 7,2 6 2 4 3~4 6 . 刘豆豆 ,陈卫忠 ,杨建 平,等.二道垭隧道 开挖与支护 的 数值模 拟分 析 [ J ] .山东 大学 学 报 工 学版 ,2 0 0 7 ,3 7 1 8 0~ 8 5 . 吴忠 ,罗运军 ,秦本东.断面形状对巷 道稳定性影 响的 研究 [ J ]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2 0 o 4 , 2 1 4 4 1 ~ 4 3 , 4 O. 汪伟,韩磊 ,邵康.基 于 U D E C数 值模拟的巷道 断 面形状优化设计 [ J ] .煤炭工程 ,2 0 0 7 , 1 2 5 4~ 5 5 . 责任编辑郭继圣 上接第 8 2页 2 考虑锚杆对巷道两帮的影响,通过对复合岩体梁的 受力分析得到了保证巷道两帮稳定所需的最小锚固段长度。 3 深部巷道围岩内部出现破裂现象是由于围岩各岩层 之间位移不同所形成的。 参 考文献 钱七虎.深部岩体 工程响应的特征科学现象及 “ 深部 ” 的 界定 [ J ]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 0 0 4,2 7 1 1~ 5 . 周宏伟,谢和平 , 左建平.深部高地应力下岩石力学行为 研究进展 [ J ] .力学进展, 2 o o 5 , 3 5 1 9 1 ~ 9 9 . 何 满朝 ,谢和 平,彭苏 萍 ,等.深部 开采 岩 体力 学研 究 [ J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 0 0 5 ,2 4 1 6 2 8 0 32 8 1 3 . 李全生.我国井下煤矿开采技术现状和发展展望 [ J ] .煤 矿 开采 ,2 0 0 2,7 3 1 ~5 . 陈坤福 ,深部巷道 围岩破裂演化过程 及其控制机 理研究与 应用 [ D ]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 0 0 9 . [ 6 ] [ 7 ] [ 8 ] [ 9] [ 1 O] 钱七虎.非线性岩体力学 的新进展深 部岩体力 学的若 干 问题 [ c ]/ / 中国岩石力学 与工程学会 主编.第八 次全 国岩石力学与工程 学术大 会论 文集.北京 科 学 出版社 , 2 0 0 4 1 0~1 7. 张强 ,王水林 ,葛修润.圆形巷道 围岩应变软化 弹塑性 分析 [ J ] .岩石力学 与工程 学报 ,2 0 1 0 ,2 9 5 1 0 3 1~ 1 0 3 5. 王其胜.深部软岩巷道矿压特征与支护技术研究 [ D] .长 沙中南大学 ,2 0 0 8 . 蒋斌松 ,张强 ,贺永 年,等 .深 部圆形巷道破 裂围岩 的 弹塑性分析 [ J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 0 0 7 ,2 6 5 9 8 2~9 8 6. 华 安增.矿 山岩石力学基 础 [ M] .北京 煤炭 工业 出版 社 ,1 9 8 0 . 蔡 美 峰.岩 石力 学 与 工 程 [ M] .北 京 科 学 出 版 社 , 2 0 0 2. 责任编辑郭继圣 1 ]J 1 J 1 J 1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