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CrNi3MoA钢热处理工艺探讨.pdf
第 3 O卷第 6期 2 0 0 9年 6月 煤矿机械 Co a l Mi n e Ma c h i n e r y V0 1 . 3 0 No . 6 J u n .2 0 o 9 1 5 C r N i 3 Mo A钢热处理工艺探讨 姚 国 臣 辽源煤矿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 辽源 1 3 6 2 0 1 摘要介绍 1 5 C r N i 3 Mo A钢的热处理性能、 工艺参数、 金相组织、 结构特性、 热处理工艺方法 以及该材料的各项机械性能指标, 可满足采掘机械设备齿轮的技术要求, 进行 了热处理工艺性能试 验和验 证 。 关键词 1 5 C r N i 3 Mo A;工艺参数;金相组织 中图分类号T G 1 6 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 0 0 3 0 7 9 4 2 0 0 9 0 6 0 l 1 6 0 3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f S t e e l 1 5 C r Ni 3 Mo A He a t Tr e a t me nt Pr o c e s s YAO Gnoc he n L i a o y u a n C o a l Mi n e M a c h i n e r y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C o . , L t d . ,L i a o y u a n 1 3 6 2 0 1 , C h i n a Abs t r a c t Th e h e a t t r e a t me n t p e r f o r ma n c e,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p a r a me t e r ,me t a l l o g r a p h i c s t r u c t u r e,s t r uc t u r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me t h o ds o f h e a t t r e a t me n t pr o c e s s o f s t e e l 1 5 Cr Ni 3 Mo A p r o c e s s a s we l l a s t h e me c h a n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t h e ma t e r i a l a r e i n t r o d u c e d,c a n me e t t h e t e c h n i c a l r e q u i r e me n t s o f mi n i ng ma c h i n e ry g e a r,c a r r y o u t t h e p e rfo r ma n c e t e s t a n d a u t h e n t i c a t i o n o f t h e h e a t t r e a t me n t p r o c e s s . Ke y wo r d s 1 5 Cr Ni 3 Mo A ; p r o c e s s p a r a me t e r s ; me t a l l o g r a p h i c s t ruc t u r e 0前 言 国内外采掘机械设备重载负荷齿轮一般采用 1 8 C r 2 N i 4 WA低碳高合金钢 , 通过渗碳 、 淬火及冰冷 等热处理工艺方法提高齿轮寿命。由于该钢冷热 加工性能较差 , 能源消耗大 , 生产周期长等缺点 , 近 年来随着齿轮用钢的发展 , 重载负荷齿轮用钢可采 用 1 5 C r N i 3 Mo A代替 1 8 C r 2 N i 4 WA钢 。在满足重载 负荷齿轮的使用要求基础上 , 对齿轮用钢提出一些 新的要求 , 以减少渗碳层表面缺陷, 改善工艺性能 , 提高齿轮使用寿命 。 1 材料的选择 采掘机械设 备要求齿 轮具 有体积小 、 强度高 、 耐磨性好 , 并且具有 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等特点。 因此采掘机械设备齿轮采用低 碳高合金渗碳钢制 造 , 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性能 1 具有 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即较高的强度 和韧性 , 较高的屈服强度。 2 具有较高的淬透性, 淬硬性, 以确保芯部在淬 火后获得碳马氏体, 淬火时具有最小的变形倾向。 3 在高温下长时间加热 , 奥 氏体晶粒仍能保 持细晶粒 , 并且过敏感性小。 4 具有接受碳原子 的能力 强, 碳原子在其扩 散系数大 , 适当渗碳工艺条件下碳浓度容易控制 , 碳浓度梯度区域过渡平缓。 根据以上特点采用 1 5 C r N i 3 M o A钢完全能代替 1 8 C r 2 N i 4 WA钢 1 . 1 化 学成分 1 5 C r N i 3 M o A化学成分见文献[ 2 ] , 该钢加入铬 和镍 , 除了铬的强化作用外 , 还可以保持镍 的 良好 作用 , 从而得到高的综合机械性能。铬和镍的相互 作用使钢的淬透性提高很多, 远远超过单独元素铬 的作用。根据试验铬和镍 的比例在 1 3时效果最 佳 , 其特点是既提高 了淬透性 , 又提高了强度、 塑性 和韧性。钢 中钼的存在 可以有效地减弱 回火脆性 的倾向, 同时还进一步提高了强度及淬透性并细化 晶粒。 1 . 2 机械 性 能和 物理性 能 1 1 5 C r N i 3 Mo A钢的机械性能见表 1 。该材料 机械性能基本 上与 1 8 C r 2 N i 4 WA钢的机械性能相 同, 完全能满足齿轮 的工况要求。因此从常规机械 性能上看 1 5 C r N i 3 Mo A可以代用。 表 1 机械性能 A 1 A 3 M 备 注 一 1l 4 一 第 3 O卷第 6期 1 5 C r N i 3 Mo A的钢热处理工艺探讨姚国臣 V o 1 . 3 0 N o . 6 ② 淬 透 性 从 等 温 转 变 曲 线 可 以 看 出 1 5 C r N i 3 M o A钢 的淬透 性 略小 于 1 8 C r 2 N i 4 WA钢。 从齿轮所要求的淬透性方面考虑 1 5 C r N i 3 Mo A钢完 全可以满足使用要求 。 ③相变特性1 5 C r N i 3 Mo A钢 的等温转变 曲线 见文献 [ 3 ] 。 2热处理 工 艺试 验 2 . 1预 先热 处理 齿轮经锻造后为了消除锻造应力 , 细化 晶粒改 善加工性能 , 锻造后热处理工艺如 图 1所示。齿坯 正火后通常进行高温 回火软化处理 , 主要 目的是进 一 步消除内应力及降低硬度 , 获得 良好 的机械加工 性能, 经试验测定齿坯热处理后表 面及芯部硬度均 在 ≤H B 2 6 9以下 。 时问 图 1预 先 热 处 理 工 艺 2 . 2 渗碳 处理试验 渗碳处理试样采用渐开线齿形试样 , 齿形模数 m 1 0 , 渗碳工艺采用分段气体渗碳工艺见图 2 , 渗 剂是煤油 和 甲醇。在渗碳 过程 中不 同时期采 用的 温度不 同, 不 同的渗 剂供给控 制渗碳 过程 中的碳 势。在强渗期渗碳温度为 9 0 0 o C, 渗剂 主要 以煤油 为碳势剂供给 , 甲醇作为稀释剂供给 , 此 阶段为高 碳势强渗期。扩散期温度为 9 3 0℃, 扩散时间一般 为强渗期的 I . 5~ 2倍。此 时渗碳介质主要以 甲醇 供给为主 , 煤油为辅 , 主要提高炉 内压力 , 减少炉 内 碳势。经试验验证 1 5 C r N i 3 M o A钢的平均渗速可达 0 . 2~ 0 . 2 5 m n / h 。由渗碳层含碳量分析图 图略 可知 , 渗层深 2 . 0 mm有效 , 以保证炉 内正压 , 防止 造成氧化脱碳。渗碳 层厚为 1 . 7 lT l t l l 左右 , 过 渡层 占渗碳层的 7 0 %以上。碳浓度趋于平缓 , 过渡区较 宽, 效果显著。 、 渗碳后随炉 内温度 降至 8 8 0℃, 油冷 至室温。 主要使渗碳层高碳 奥氏体析 出一部分碳化物 , 减少 奥氏体中的碳浓度 , 减少 渗碳层淬火后 的残余奥 氏 体 , 细化渗碳后钢晶粒 , 改变碳化物形态 , 防止缓冷 时氧化脱碳 , 为淬火做组织准备。 6 5 0℃, 保温 4 h , 主要是在此温度下回火使渗层残 余奥氏体发生分解 , 碳 化物充分析 出和聚集 , 以使 淬火时碳化物不能完全渗入到奥氏体 中, 减少残余 奥 氏体, 从而提高渗层 的强度和韧性 。 时 『 u 图 2分段气体渗碳工艺图 Tb / v . 渗碳 速度h . 工艺要求渗 层 h 1 1 / 2 h、 24 / 5 h 扩散时 间为强渗期 1 . 5~ 2倍查看试样 /4次停止渗碳 延长 扩散时问 2 . 3淬火低 温 回火试验 淬火 回火试验采用一次淬火工艺处理如 图 3 , 为了提高芯部淬火后获得较高 强度 淬火 温度选定 稍高于 A 点温度 主要是提高芯部强度 和硬度选 用 A 温度 。经淬火试 验测定表面硬度为 HR C 6 2 ~ 6 5, 芯部硬度为 H R C 3 7~4 0 , 使其表 面耐磨性有 所提高, 芯部韧性和疲劳强度均可满足使用要求 。 p 延 图 3淬 火低 温回火工艺 2 . 4组 织分析 和性 能分析 1 组织分析 1 5 C r N i 3 Mo A钢渗碳组织 标准采用 船 舶柴油 机金相标准, 渗碳后试样组织为碳化物 , 呈颗粒状 分布, 碳化物级别小于 2级。 淬火组织表层为细针状 马 氏体 细粒 均布 的 碳化物和少量的残余奥 氏体组织 , 芯部组织 为低碳 马氏体组织。 经 1 5 0℃低温 回火表 层组织为 回火 马氏体 细小粒状碳化物和少量的残余奥氏体, 马氏体 和残 余奥氏体级别小 于 3级 , 淬火后经冷处理 硬度梯度 略有上升 HR C 1~ 2 。 2 性能分析 渗碳冷 却后 必须 进行 高温 回火 , 回火 温度 为 在试验过程中 1 5 C r N i 3 Mo A和 1 8 C r 2 N i 4 WA钢 一 1 1 5 第 3 0卷第 6期 2 0 0 9年 6月 煤矿机械 Co a l Mi n e Ma c h i n e r y V0 1 . 3 0 No. 6 J u n .2 0 0 9 特种加工的几种方法介绍 韩淑敏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 辽东 丹东 1 1 8 0 0 8 摘要 主要介绍了特种加 S - . 的产生、 特种加工方法的种类、 特点及应用。分别对电火花加 工、 电解加工、 激光加工的基本原理 、 特点及应用作 以介绍。 关键词 特种加S - ;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超声波加工;激光加工 中图分类号T G 6 6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3 0 7 9 4 2 0 0 9 0 6 0 1 1 6 0 4 I n t r o d u c e d No n t r a d i t i o n a l M a c hi ni ng HAN S hurai n L i a o n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Ge o l o g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d a n d o n g l 1 8 0 0 8, C h i n a Abs t r a c t T h e e me r g e n c e o f n o nt r a d i t i o n a l ma c h i n i n g, s p e c i a l t y p e s o f p r o c e s s i n g me t h o d s , c h a r a c t e r i s - t i c s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a r e i n t r o d u c e d.Re s p e c t i v e l y, EDM , e l e c t r o c h e mi c a l ma c h i ni n g; l a s e r p r o c e s s i n g o f t h e b a s i c p r i nc i p l e s,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a pp l i c a t i o n s c o u l d be t o i n t r o d u c e . Ke y wo r d s n o nt r a di t i o n a l ma c h i ni n g; EDM ; ECM ; u l t r a s o n i c p r o c e s s i n g; l a s e r p r o c e s s i n g 1 特种加工特点及分类 1 . 1 特种加工及特点 特种加工是指利用电能 、 热能、 光能、 化学能 、 声能等进行加工 的方法。主要 用于 高强度 、 高硬 度 、 高韧性 、 高脆性 、 耐高温、 耐磁性等难切削材料 , 以及精密细小和复杂形状零件的加工。 与传统切削加工工艺相 比特种加工具有 以下 特点 1 主要不是靠机械力和机械能切除金属, 而 是直接利用电能 、 光能 、 声能或几种能量的复合形 式去除金属材料。 2 适应性强 , 加工范围广 , 一般不受工件材料 机械物理性 能的限制 , 可以加工任何硬 、 脆 、 热敏、 耐腐蚀 、 高熔点 、 高硬度 、 高强度 、 特殊性能的金属 石 \ ; \ . .、 睹蛤 , \ - 、 蛉、 蛤、 嵋\ 、 、 ; 、 、 ; 、 蠕 石 \ . 、 、 、 石 \ ; 蛤 \ 、 石 l、 石 蛉 石 - 、 牙 齿轮, 其齿形试样 的机械性能在 同等条件下 , 热处 理后经测试结果见表 3 , 测试结果表 明各项性能指 标均达到 1 8 C r 2 N i 4 WA钢的性能指标 , 单齿弯 曲疲 劳强度甚至超过 1 8 C r 2 N i 4 WA钢 。 表 3 性能指标 3结语 1 1 5 C r N i 3 M o A经渗碳淬火获得 的各项性能 指标均与 1 8 C r 2 N i 4 WA钢相 同, 弯曲疲劳强度超过 1 8 C r 2 N i4 WA钢, 齿轮弯曲疲劳强度有所提高。 2 1 5 C r N i 3 M o A钢的热处理工艺 比 1 8 C r 2 N i 4 WA 钢工艺简化, 热处理后的表面硬度值均在技术要求上 限, 耐磨性与 1 8 C r 2 N i 4 WA钢媲美, 由于工艺简化、 耗能 降低、 效率提高, 经济效益显著。 3 试验过程 中受 到检测设 备的限制 , 有些性 能指标未做, 如测残余奥 氏体耐磨性试验 , 这些 问 题有待于今后作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 1 ] 热处理手册编委会编. 热处理 手册 K] . 北 京 中国工业出版社 , 1 9 9 2. [ 2 ] 刘羽辉. 金属材料物理性能检验标准工 作手册 [ K] . 北京机械工 业 出版社 , J 9 8 2 . 3 ] 美 圉钢铁协 会. 航空材料[ M] . 美 国钢铁协会出版社 , 1 9 8 0 . [ 4 冶金工业部 编写 组. 合金 钢手 册 [ K] . 北 京冶金 工业 出版 社 , 】 9 8 3 . 作者简介 姚国臣 1 9 5 5一 , 吉林梨树人 , 工程师, 1 9 7 7年毕业于 辽源煤矿学校 , 现任辽源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三分厂厂长. 一 11 6 一 收稿 日期 2 0 0 9 0 21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