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下金属矿山连续开采技术研究的发展.pdf
2 0 0 2年 2月 第 3 l卷第 1 期 有色矿 山 No n f e r r o u s M i n e s Fe b. . 2 00 2 Vo 1 . 31 No. 1 ‘ ‘ ” ;地质、 采矿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国地下金属矿 山连续开采技术研究的发展 吴爱祥 , 韩 斌 , 古德 生, 胡 华 中南大学 资源环境 与建筑工 程学院 , 湖南 长沙 4 1 0 0 8 3 【 关键词】地下金属矿山;连续开采; 技术研究 ; 发展方向 [ 摘要 】简要介 绍了地下 金属矿 山连 续开采 的概念 , 将连续 开采 技术 的研 究分为 四 个基本 层次, 并 阐 明了各 层次 的研究 内容、 目的和现状 。重点介 绍了我 国“ 七 五” 、 “ 八 五” 和 “ 九 五 ” 期 间地 下 金属矿 山开 展 的 多项连 续 采矿 试验研究工作, 指出了我国地下金属矿山连续开采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 中图分类号】T D 8 0 1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 0 0 2 8 9 5 1 2 0 0 2 0 1 0 0 0 1 0 5 De ve l o pme nt o f c o nt i nu o u s mi n i n g t e c h no l o g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i n Ch i n a u nd e r g r o u nd m e t a l m i ne W U Ai xi a n g, HAN Bi n, GU De s h e n g, HU Hu a C e n t r a l S o u t h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n o l o g y,C h a n g s h a 4 1 0 0 8 3 ,Ch i n a Ke y wo r d sun d e r gr o un d me t a l m i n e;c o n t i nu ou s mi n i n g;t e c hn o l o gi c a l r e s e a r c h;f u t u r e d e v e l o p me nt Ab s t r a c tTh i s a r t i c l e b r i e f l y i n t r od uc e s t h e c o nc e p t o f c o nt i nu o u s mi n i ng i n t he u n de r g r ou n d me t a l m i n e.Con t i n u o u s mi n i n g r e s e a r c h wo r k i s d i v i d e d i n t o f o u r b a s i c l e v e l s a n d i n e a c h l e v e l t h e r e s e a r c h c o n t e n t ,p u r p o s e a n d t h e c u r r e n t s t a t u s a r e o u t l i n e d.Th e a d v a n c e me n t o f s e v e r a l c o n t i n u o u s mi n i n g r e s e a r c h wo r k d u r i n g t h e s e v e n t h t o n i n t h f i v e y e a r p l a ns i n Ch i n a u n d e r g r ou n d me t a l m i ne s a r e s u m ma r i z e d,a nd t h e e xi s t i ng pr o bl e m s a s we l l a s t he f ut u r e d e ve l op me nt a r e i nd i c a t e d. 1 引言 随着地下矿山开采规模 的不断扩大及 开采深度 的不断增 加, 会带 来一系列 的技术难题 。连 续开采 技术是解决这些难题的有效途径 之一。它可以改善 井下工 人的作业环境和工作条 件 ; 可 以实现 矿山机 械化连续作业, 提高采场的综合生产能力; 可 以缩短 采场的回采周期, 有利于深部地压的控制和管理 ; 可 以实现大规模、 高强度的集中强化开采, 降低矿石的 开采成本 , 提高开采的经济效益等。因此 , 连续开采 [ 收稿 日期】 2 0 0 1 . 1 0 . 1 8 【 作者简介】吴爱祥 1 9 6 3一 , 男, 湖北仙桃人, 博士生 导师, 从事采矿及其相关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 工艺具有 明显的技 术经济优势。连续开采 已成为当 今世 界各国研 究的热点和焦点, 对于二十 一世 纪矿 山向开采深部化、 规模 大型化、 设备机械 化、 操 作 自 动化、 生产连续化 、 管理现代化方向发展具有重大意 义。 2 地下金属矿山连续开采的概念 对“ 地下矿山连续开采” 这一概念的认识理解是 随着现代矿山技 术的发展逐步完 善的。“ 地下 矿山 采矿连续工艺” 依矿岩软硬程度的不同有两种形式 一 是在硬度不大 的矿岩如煤矿、 钾盐等矿 床开采 中 的采掘全工艺过程 如切割 、 落 矿、 装载 、 运搬 在同 一 空间内平行连续作业; 二是在矿岩坚硬的矿山, 如 金属矿, 在矿体、 阶段 或矿块 的 回采过 程中落矿、 出 矿 、 运矿三大工序各 自具有相对独立的作业条件, 各 维普资讯 2 有 色 矿 山 2 0 0 2年 第 3 1卷 工序间相互协调。 在不同的空间平行作业, 由此组成 高效率的连续开采工 艺系统。 地下金属矿 山连续工艺仅指矿块 矿房 回采工 艺 的连续性 。 只是连续开采 的一个层次。连 续开采 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范围更广、 内涵更 丰富的 矿山开采新技术。它主要包括 矿房的连续 回采I 层次 、 矿体 床 的连续开采 Ⅱ层次 、 矿石 的连 续 运送 Ⅲ层次 及全工艺过程的连续化 Ⅳ层次 。 2 . 1 矿房的连续 回采 矿房 的连续 回采是 指在采 场的 回采过程 中落 矿 、 出矿 、 矿石运搬工艺的连续作业。研究的主要内 容有适合于连续 回采 的采 矿方法及采场结构 、 高效 率 、 低大块率的凿 岩、 落矿技 术 ; 安全简便 实用的底 部结构, 高效耐用的采场连续出矿和连续运搬设备 。 其 目的是 实现高效率 、 高能力、 高强度的落矿、 出矿、 运矿的采场连续回采 。这个 层次是 国内外投入的人 力、 物力 、 财力最多的层次, 也是研究成果最 多的层 次。例如, 各种型号和用途的振 动出矿机、 采场矿石 连续运搬的振动运输机 、 振动运输列车、 胶带运输机 等。这个层次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将是大块 的控制管 理和出矿、 运矿设备的改进和完 善。 2 . 2 矿体 床 的连续开采 矿体 床 的连续开采是指在矿体 床 的开采过 程 中, 不 留或少 留矿柱, 尽可能采用一步骤 回采的开 采模式。研究 的主要 内容 有 开采方 式 上 行或 下 行 、 采场 回采推进顺序 前进式 或后退式 、 开拓 、 采 准形式 以及 有利 于采场 安全 的地压 管理和 控制 技 术。 目的是实现矿体 床 一步骤 回采, 避免或减 少 二步骤 回采矿柱的矿量, 从而提高 了矿石的 回收率, 减少矿石资源的损失和浪费, 这 一层次还有 巨大 的 发 展 空 间 。 2 . 3矿石的连续运送 矿石的连续运送, 是指井 下矿石的转载 、 运输 、 提升等环节。研 究的主要 内容有 连续运送矿石 的 方式、 运送设备及配套 设备的研制等 。该层次为地 下开采矿石的后 处理 工艺, 其工 作效 率直接影响 到 前工艺作业的效率。近几年来, 该 层次的研究无 重 大突破, 国外很多矿 山用特殊 的胶 带运输机实现 了 地下开采矿石的连续运送 。 2 . 4 全工艺过程的连续化 全工艺过程 的连 续化是指掘进 、 落矿 、 出矿、 运 搬 、 运输等过程的连续化作业, 是最高层次的连续开 采。研究的 目的是, 实现地 下金属 矿山名副其实 的 连续开采。研究的主要 内容是达到上述 目标的工艺 技术和设备。 目前, 这个 层次在软岩矿 中的研 究和 应用发展迅猛, 已实 现大 规模工业开采全工艺过 程 的连续化 。在硬岩开采 中的研究难 度较大, 但 如连 续采矿机、 冲击式采矿机 、 钻孔射流采矿等 已开始投 入试验阶段, 这一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 它对于硬岩 中实现非爆破采矿具有重大的意义。 3 我国地下金属矿山连续开采技术的 研 究 我国从“ 六五” 至“ 九五” 连续 4个 国家五年发展 规划中, 该课题始终被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 目, 投入 了大量的人力、 物力和 财力进行理论研 究和科 学试验, 并在地下金属矿 山连续 开采技术的研 究中 取得 了一 些 成果 。 3 . 1 狮子 山铜矿盘 区回采振动出矿连续开采研究 “ 七五” 期 间, 在铜陵有 色金属公 司狮子 山铜 矿 分别以振动运输列车和原矿车带式运输机为主要连 续运矿设备的两条连续作业线进行 了试验 。 试验在狮子 山铜矿西 山矿段 一1 2 0 m 水平的 1 5 号矿块进行, 矿体厚度 6 2 m, 倾 角 5 0 。 左右, 矿体 中有 1 4 m厚的夹层, 矿岩均很稳 固。1 5号 矿块垂 直走向 布置 , 试验采用的采场顶板 宽 1 3 m、 阶段 高 4 0 m, 采 矿连续工艺方案如图 1所示。矿块上部 一8 0 m水平 为大 空 区, 用 KY一1 2 0钻机 钻凿垂 直下 向平行深 孔, 侧向崩矿, 底部结构为无二次破碎水平的平底式 结构 。共安装 了 3台轻型 组合式振动 出矿机, 漏 斗 间距为 1 0 m, 振 动运输 列 车 由 1 1节 组成 , 总长 度 4 0 m, 在溜井 口上部安装 了原矿振动条筛。出矿时, 采场原矿经大 出矿 口的组合式振动 出矿机放到振动 图 1 狮子山铜矿采场连续工艺方案示意图 1 一J z c振动出矿机 ; 2 一 降尘喷雾器 ; 3 一 Yz Y振 动运输 列车 4 一轨道 ; 5 一Yz s原矿振动条筛 ; 6 一贮矿溜 井 一 振动 出矿机 8 一电机车牵 引矿 车 ; 9 一落矿深孔 维普资讯 第 1期 吴爱祥等 我国地 下金属矿山连续开采技术研究的发展 3 运输列车上 , 在运输槽的激振力作用下, 矿石被连续 输送到溜井 口上部的条筛上, 大块 由振动条 筛输送 到专用二次破碎硐室集 中处理 ; 合格块度则 直接进 入溜井, 到下部运输水平 由振动装矿车运 至主井矿 仓 。实践证 明, 由轻型组合式振动 出矿机 出矿, 移动 式振动运输列车运 矿, 原矿振 动条筛集 中处理 大块 所组成的采场出矿、 运矿连 续作业 线取得 良好 的技 术经济指 标。采 场大块 产出率 2 . 9 %, 矿 石贫 化率 6 . 3 %, 矿石损失率 8 . 1 %, 采切比 1 9 . 5 m/ 万 t , 采场 出矿技术生产能力 8 2 8 t / h , 作业成本 2 . 4 8元/ t 。 3 . 2 凤量山铜矿振动机组连续作业强化开采研 究 在“ 七五” 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 八五” 期间, 中南 工业大学在铜陵有色金属公司凤凰 山铜矿对 以振动 运输列车为主体的连续作业线进行 了进一步 的研究 与完善工作。 试验采场位于 凤凰 山铜 矿 2 矿 体北 端, 倾 角 8 5 。 , 平均厚度 1 0 m, 矿体上盘为花岗岩, 厂 6 ~8 , 矿 石为含铜磁铁矿或赤铁矿为主, f1 6 ~2 6 , 坚 硬稳 固。但采场局部节理裂 隙发 育, 溶洞穿插 。矿房 长 5 4 m, 高 6 0 m, 宽 6~1 6 m, 矿量 1 3 . 5 4万 t 。采场结 构示 意图见图 2 , 采场上 部凿岩硐室宽 9 ~1 4 m, 凿 岩用 C D一3 6 0型高风压潜孔钻机, 钻凿孔径 1 6 5 mm 的下向孔, 侧 向挤压崩矿方案落矿。 采 用了无二次 破碎水平的平 底式底部结构, 安 装了 5台双 台板组合式振 动出矿机, 放 矿 口尺寸 为 2 . 2 m1 . 9 m 宽 高 。溜井设 在采场 中央 位置, 广 I Ⅱ Ⅱ一Ⅱ 图 2 凤工山铜矿连续出矿采场结构示意图 l 一 凿岩硐室 ; 2 -- 1 6 5 mm炮 孔 ; 3 一 切割 天井 ; 4 一放 矿 闸门 ; 5 一 矿车 ; 6 一 振动 出矿 机; 7 一振 动运 输 列车 ; 8 一振 动条 筛 ; 9 一 二 次破 碎硐室 ; l O 一 液压碎石机 采场南北两端 由 4台和 7台振动运输列车组成了两 条运输作业线, 对 中央溜井给矿, 通过溜井 1 1 的振动 条筛将大块运 至二 次破碎硐室, 用 YS一5 0型液压 碎石机集中破碎 ; 溜井下部用振动 出矿机 向矿车装 矿, 运至主矿仓 。 试验取得 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采场综合生 产能力 8 1 3 t / d , 振动 出矿机 组生 产能 力 3 2 5 t / h , 矿 石贫化率 8 . 3 %, 出矿成本 0 . 9 3元/ t 。工业试 验再 次证 明, 采用大直径深孔 采矿技术与先进 的全套国 产连续出矿装备, 具有 回采强度高 、 出矿能力大 、 成 本低 、 作业安全 、 适应性强 的特点。它对实现强化开 采 、 提高矿山综合 生产能力具有重大 意义。特 别是 在大孔崩矿, 连续 出矿设备 的可靠性 及生产 能力等 方面均有较大进 展。该成果 目前已在凤凰 山铜矿进 一 步试 用 。 3 . 3 安庆铜矿高阶段回采工艺及连续出矿研究 “ 八五” 期 间, 北京矿冶研 究总院在安庆铜 矿进 行了以 C J D Y一1 2 0 0原矿车架带式运输机为主体的 连续出矿 系统试验研究。 试验采场在安庆铜矿 1 矿体 9 采场, 采场 位 于 1 矿体西倾伏端, 一3 2 4 m水平至 一3 8 4 m水平之 间, 采场宽 1 5 m, 长为矿体厚约 6 0 m。矿体上盘紧靠 F 1 断层, 并以 F 1断层作为采场上盘端部边界, 采场 围岩 多为蚀变 闪长岩 ; 下盘靠矿体有 一矽卡岩带, 节 理裂 隙发育, 较为破碎。 采准主要包 括底部结 构与凿 岩硐 室 见图 3 。 底部结构主要包括皮带巷道、 堑沟凿岩巷道、 二次破 碎巷道 、 振动出矿 口及 溜矿井。爆 破采用小断面 拉 槽与大孔侧崩联合落矿方案。整个底部连续 出矿系 统 为 采场的助流 振动条筛一 固定格筛一 振动给矿 机一移动式转载小车一原矿皮带运输机一溜矿井。 试验采场取得 的主要 技术经 济指标 采场综 合 生产 能力 1 0 6 h/ d , 采场 平均 出矿能 力 1 7 0 8 t / d , 回 采作业直接成本 4 . 1 6元/ t , 大块产出率 1 . 9 %, 采矿 损失率 8 . 5 %, 矿石贫化率 2 . 6 %, 经济效益显著。 孑 L 图 3 安庆铜矿高阶段大直径深孔采矿法示意图 维普资讯 4 有色矿 山 2 0 0 2年 第 3 1 卷 3 . 4 凤凰山铜矿无 间柱连续大量 采矿工艺技术 与 装备研 究 “ 九五” 期 间, 在铜陵有色金属 公司凤凰 山铜 矿 研究探索区域连续大量采矿 工艺技术, 提 出以矿段 为回采单元的连续大量采矿工艺技术, 即“ 无间柱连 续大量采矿” 技术 见图 4 。 一l 5 m_ - 3 0 0rr ; ; j‘ . ‘0 鬈 毒 { 辫 x 黧 t f 0 一 { -3 48 m { I 一 3 6 O m 图 4 试验矿段无间柱连续大量采矿方案示意图 1 一分区 采后充填 体 ; 2 一预 留临时 矿壁 ; 3 一 二分区正在 回采 工业试验在凤凰 山铜矿 一3 6 0 m 中段的 2 号矿 体, 倾角为 7 5 。 ~8 5 。 , 平均厚度 2 0 ~2 5 m。矿石坚硬 稳 固, 而水平节理较发育, 局部矿段 比较破碎。矿体 上盘为花 岗闪长岩 , 属 中等稳固 ; 下盘 为灰岩, 较 稳 固。试验矿段选定在 一3 6 0 m 至 一3 0 0 m 2 矿体 的 原 8号矿 柱 与 9号 矿 房。矿段 沿 走 向 长 4 5 m, 高 4 8 m, 宽为矿体的厚度 平均 1 4 m。矿体倾角 7 5 。以 上。设计采矿量 1 1 . 5万 t , 铜矿石品位 0 . 9 3 %。 试验矿段长 4 5 m, 高 4 8 m, 分为两个宽度不等的 作业区, 先采 1 5 m宽的一分 区, 一分 区崩矿 、 出矿完 成后, 随后采 用高水尾砂胶结料进行快速充填, 分区 间预 留 5 . 5 m 宽 的临 时矿 壁。该 矿壁 待 二分 区崩 矿 、 出矿结束时, 一次崩落, 并组织快速放出。 采场出矿振动机组连续作业系统 由 3台F S Z一1 / 型振动 出矿机 、 七节 HZ Y型分节振动运输 列车 、 原 矿振动条筛 和溜井 下部装 载及 中段运 输等设 备组 成。其出矿运矿 作业程序是 采场崩落矿 石一大 出 矿 口的振动出矿机放出一振动运输 列车一 溜井 口的 振动条筛一 合格块度到溜井 不合格矿进行二次破 碎 一XL~2 0型 7 t 架线式 电机车一 主井矿仓 。由 此实现采 场 出矿 、 运 矿、 筛分 和处理 大块 的连 续作 业 。 试验取得 的技术经济指标 采场综合生产能力 8 4 5 t / d 按实际 工作 日算 , 采场连 续 出矿能力 5 5 4 t / h 技术生产能力 ; 实际平均 出矿能力 1 8 5 t / h , 采 场振动连续 出矿成本 1 . 0 5元/ t ; 回采作业成本 4 . 5 5 元/ t , 大块产 出率 5 %, 采矿 损失率 9 . 1 5 %, 矿 石的 贫 化率 8 . 1 7 %, 试验研究经济效益 良好。 3 . 5 湘西金矿深井缓倾 斜薄矿脉连续开 采工艺技 术与装备研究 国家“ 八五” 和“ 九五 ” 期 间, 中南 工业大学在湘 西金矿进行 了上述项 目的试验研究。 试验采场位于深 部 2 6中段 V, 西 的复式 褶皱 轴部矿段 。该区段内地质构造复杂, 地压活动强烈。 矿体平均倾角 2 3 。 , 脉厚 0 . 8 5 ~1 . 5 m, 矿体赋存于板 溪群马底驿组的上部紫红色娟云母板岩和含碳质较 高的黑色板岩中, 普式系数 f6 ~8 , 不稳 至中等稳 固。 回采工作面垂直走 向布置, 沿走 向推进 , 工作面 长度 4 0 ~5 0 m。工作面每推进 8 ~1 2 m就用帷幕隔 离空区, 进行尾矿充填 ; 每次回采步距 2 m, 采幅 1 . 4 ~ 2 m, 采用浅孔崩矿, 电耙出矿。矿石 出完后 , 立即 架设水 压支柱临时护顶, 其布置形式 为条带状, 与工 作面平行, 支柱与工作面之 间的跨度为 2 m, 以便作 为下一次 回采循环的作业空间。清除采场底板粉矿 后, 除保 留矿体边 界的一列 和切割平巷 附近 的一排 水压支柱外, 将其余水 压支 柱全部拆 除, 封 闭空区, 准备 充填, 采矿方案见图 5 。 2 l 图 5 湘西金矿深井缓倾斜薄矿脉采矿方法示意图 1 ~沿脉 ; 2 一 漏斗 ; 3 一 尾矿充填体 ; 4 一水压 支柱 ; 5 一 上切 巷 ; 6 一沿脉 ; 7 一切巷 ; 8 一 人行道 ; 9 一底巷 试验取得 了 良好 的技术 经济 指标 试验期 间, 2 矿房生产能 力 9 0 6 . 9 t / 月, 矿 石的贫 化率控 制在 5 %左右, 损失率 7 . 3 %, 工班 工效 9 . 3 t / 人班 。 超过 了该矿区相 同脉幅采场生产能力 1 . 5 ~2 . 0倍。 4 我 国地 下金属 矿 山连 续开 采技术 的 发展 方 向 我国地下金属矿 山连续 开采工艺取得 的成果, 将在生产实践中进 一步完善和提 高, 同世 界先进 国 家相 比, 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 , 应加强我国地下金 属矿山连续开采技术方面的研究。 维普资讯 第 1 期 吴爱祥等 我国地下金属矿 山连续开采技术研 究的发展 5 1 加强连 续开 采的理论研 究 目前 我 国连 续 出矿 、 运矿技术和设备得到迅速发展, 但采矿方法和 工艺始终没有大的突破, 直接影 响连 续开采技术 的 发展 ; 对低层次的开采模式而言, 偏重设备的研制和 试验是正确的, 但要 向高层次模式发展, 必须加强如 工艺与设备的合理 配套 问题 、 适合连续工 艺设备的 合格块度标准优 化问题、 连 续工艺的合理应 用范 围 问题、 作业集中程度的优化确定问题等理论研究, 创 造与连续采矿技术相适应 的连续采矿理论基础。 2 改善连续开采试验研究模式过于单一的局 面 各地大小规模 的工业试验都集 中在矿房的连续 回采这一层次, 而对更深 层次的研究几乎 没有。因 此, 应加强无矿柱连续开采技术的研究, 制定新的开 采方案和采矿工艺, 为提 高矿 山的生产能力, 实现矿 体 床 的连续开采创 造条件。采用不 留矿柱 、 一步 骤快速推进, 实现 高阶段 、 大 矿段连 续 回采, 并 建立 与之相适应的连续运输系统是今后连续开采发展的 大趋势。 3 加强连续 采矿工艺技术相关的岩石力学研 究 目前, 我 国部分地 下矿 山 已实现 了矿房 或矿体 床 的连续回采, 但随之而来 的许 多新的岩石力学 问题还没能得到解决 , 这对矿 山的安 全生产无疑是 一 个潜在的隐患。从 采矿方 法而言, 连续 开采的根 本是地压问题 , 主要是研究其机理, 探明时空分布及 转移规律等。今后应通过计 算机数值模拟 、 相似材 料模拟等手段加强连续采 矿工艺的岩石力学 研究, 并在矿山建立观测站和观测 网, 采用多种手段 对 围 岩 或充填体 应力 、 位移和稳定状态进行全面监测, 对岩体的稳定性状况进行预测预报。 4 创造与采矿连续工艺相适应的采矿方法 与 开拓采准系统 目前, 我国地下金属矿 山除崩落采矿 法外, 大都采用留房 间矿柱的二步骤 回采, 矿柱损失 大, 回采效率不高。改变现有开拓系统与回采顺序, 采用不留矿柱, 一步骤快速推进 , 实现高 阶段 、 大 矿 段连续回采, 并建 立与之 相适应的连续运输 系统是 今后连续开采的发展大趋势。 5 提高矿石 的破碎质量, 使之与连 续作业设 备相适应 大量落矿采矿法的落矿量大, 是实现采矿 连 续工艺的有利条件 ; 但是大孔落矿块度大, 大块产 出率高, 这又是 实现采矿连续工 艺的最大难题。 因 此 , 一方面采用块度标准两步制, 即出矿以 1 l O O mm 为 目标, 落矿以 5 0 0 ram 为 目标, 将放 出大块 实行集 中二次破碎 ; 另一方面要优 化凿岩爆破参数, 尽可能 降低大块产 出率。 6 不断研制 出矿、 运矿及破 碎新设备 大型高 效的矿山设备是研究和推广应用地下连续 开采工艺 技术的前提条件, 今后需要进 一步改进 和完善连 续 出矿 、 运矿设备 , 提 高设备 拆装灵活性 、 工作可 靠性 及抗冲击性能, 并 不断开发 研制新型设备。新型 的 井下移动式破碎机 已逐步开 始推 广应 用, 胶带运输 机技术也 日趋成熟, 可以预料, 在不远的将来 , 我 国 的地下金属矿 山连续开采将从采场连续作业向全矿 系统的连续开采迈进。 [ 参考文献] [ 1 ] 吴爱祥 , 胡 华 , 古 德生 . 缓 倾斜 薄 矿体 连续 开 采 的采 场稳定性 数 值模 拟 [ J ] . 中 国工 业大 学学 报 , 1 9 9 9 5 1 23 1 26. [ 2 ] 吴爱祥 , 胡 华, 古 德生 . 地 下金 属矿 山连 续 开 采模 式 初探 [ J ] . 中国矿业 , 1 9 9 9 4 2 8 3 1 . [ 3 ] 吴爱祥 , 胡 华, 余 键 . 湘西 金 矿深 部采 场 稳 定性 计 算 机数值模拟 [ J ] . 中国有 色金属学 报 , 1 9 9 9 , 9 4 8 4 6 851. [ 4 ] 古德 生等 . 地下金 属矿 山采矿 连续 工艺 [ J ] . 中国矿 业, 1 9 9 2 2 4 95 3. [ 5 ] 解世俊 . 地 下采 矿工 艺 的发展 和 未来 采矿 技术 改 革 的 预测 [ J ] . 有色矿 冶, 1 9 9 4 5 1 7 . [ 6 ] 古德生 , 王 惠英 . 振 动出矿技 术 [ M] . 长沙 中南 工 业大 学 出版社 , 1 9 8 9 . [ 7 ] 谌江 . 我 国地下 金属 矿 山采场 连续 出矿运 矿 设备 研 究的现状 与发展 【 J ] . 矿冶 , 1 9 9 7 , 6 2 1 11 6 . [ 8 ] 谢源 . 高阶段 回采工 艺及 连续 出矿工 业 试验 [ J ] . 黄 金 , 1 9 9 8 , 5 5 2 02 2 . 通 告 经上级部门批准, 有色矿山 杂志从 2 0 0 2年第一期 始, 由 1 6开本改为大 1 6开本, 且 由单 月 1 5日出版 改为取月 2 0日出版, 特此通告。 有色矿山 编辑部 2 0 0 2年 2月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