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腰山矿床露天转地下开采的设计与实践.pdf
缃刁 锄 彳 / 螽 折腰山矿床露天转地下开采的 / 设计与实践 。 / 兰州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翼洪年 廖 糊 ⋯据 自 艚 ⋯⋯⋯ 赋 露 ⋯一⋯撇 术问题的认识与处理 爰茬实跷中前具体做法进行了介翊和总结. 关篱谒露天转地下开采’生产衔接回采顺序无底柱崩落法技经指标 1 矿床概况 折腰 山矿床位于甘肃省 白 银 市 北1 3 k in 处,为黄铁矿翌铜矿床,产于石英 角斑凝灰 岩中,矿体与围岩为 同一岩层 ,产状一致, 走 向北西6 0 7 0 。 , 倾 向南西 , 倾 角5 0 8 5 。 , 矿体的东部较西部陡,深部较 浅部陡。矿床 由上述分析,金堆城钼矿床 中 的 磁 铁 矿,主要以单矿物出现,因此,就磁铁矿的 有关性质作如下分析。 3 . 4 . 1 结构分析 。 对 矿样 中的磁铁矿 ,通 过电磁磁 力分析 仪 ,将磁铁 矿单矿物分离 出 来 ,并 研 磨 至 2 0 0 目以下,进行x 射线 结构分析 由衍 射 曲 线肼计算出的 磁 铁 矿 的 晶 胞 参 数 为a d 8 . 3 6 9 A 1 A l 0 。 m,与理论所计算的 品胞 参数值a 。 8 . 4 0 直相差不大 ,进而 卣衍 射指数分析所得的单形种类如下袁。 襄1 0 磁 铁矿单形 种类 表 3 . 4 . 2 电子探针分析 将原矿光片 中的磁铁矿 圈出,做 探针 分 析, 备成 分的氧化物含量如 下。 共有百多个矿体组成,中央为块状矿逐渐向 外演变为阿脉状、浸染状、再形成轻微矿化 最后到不含矿的围岩。矿体与围岩无明显界 限。 主矿体断续 延 长1 . 2 k in,延 深7 0 0 m , 平均厚度2 0 5 0 m。其中 3号 矿 体 纵 贯 全 区,长千 余 米,延 深5 0 0 6 0 0 m,最 大 厚 表 l 1 磁铁 矿中 的氧化物 含量 氧化物Fd s 0 Ti O 2 Cr 2 0 a Mn0 Mg O V 台 计 由此可见 ,金堆城 钼矿床 中的磁 铁矿较 纯 ,其它元素 的含量很 低。 4 几 点认识 统归起来,对金堆城钼矿床中的磁铁矿 的赋存特点有以下几 点认识 1 磁铁矿主要富集在蚀变的安山玢 岩和 穿行其 中的细脉中,花岗斑岩中含量偏 低, 2一般粒度较 细, 分布不均匀, 品 位低,储量 大} 3 单晶多,细磨易解离分选。 通 过对 磁铁矿赋 存状态的查定,给工 业 试验及 选矿 提供 了可靠 的地质资料 ,为综 合 回收打 下坚 实的基础 , 目前 已建 厂投产,年 产 值在2 0 0 万 元 以上 。 责任 编辑周政 勤 一 8 一 有色 一1 9 0 t . 4 维普资讯 1 5 0 m。 1号 块 状 矿 体 , 长 6 0 0 m,厚 8 0 ~ l O O m,延深2 5 O 多米;一般的 矿 体 长1 0 0 ~ 3 5 0 m,厚 5~ i 5 m,延 深I O 0 2 O O m,但 矿 体 形态复杂 ,块 状矿体呈不规则 透镜 状 、扁 豆状,脉状 浸染 状矿体形态 更不规则 ,分 枝 复合、膨胀 狭缩现象极其普 遍,与 围岩无明 显 界线 。 在 露天坑底部 1 6 5 5 m水平 以下主要为 东 部的 1号矿体和西部的 2 号、 3号矿体。地 质提交 矿石 量 总 计 为2 4 2 l 万t ,平 均 品 位 1 . 2 9 。其 中l 号矿体 走 向 长3 O O 5 0 O m, 厚3 0 7 0 m,平均 品位 1 . 6 3 , 矿石 储量 占 总储量的5 2 . 4 2号矿体处 于 1 号矿 体 延 长线 的上 盘,走 向长3 0 O m,厚2 0 4 0 m, 平 均品位0 . 9 2 , 矿石储量 占总储量的1 8 . 4 { 3号矿体在 2号矿体的延 长 线 上 ,走 向 长 4 0 0 m,厚1 2 2 5 m,矿石 品位 0 . 8 1 ,矿石 储量 占总 储量 的2 0 . 3 。 深 部矿床 除 1号 矿体上 部有少量的 块状 矿外 ,其 余均为 浸染 矿,品位东富西贫,上 盘 富下盘 贫。矿石含 硫 小 于 8%,无 自燃 性 ,但遇 水后软化,有粘 结性 。矿体与围岩 的稳 固性 较差,矿岩 硬度 系数f 4 ~6 。 2 露天转地下开采设计概况 2 . 1 采 矿 方 法 根 据矿 床赋存条件 、矿石 质量和矿岩 物 理 机械性 质,设计中 曾研究 过多 种 采 矿 方 法,但 限于当时的条件,仍 全部 确定采用无 底 柱分段崩落 法。主要设计指标 为采区生 产能力2 0 0 3 0 0 t / d ,贫化率2 5 ,损 失 率 £ 0% 。 2 . 2 开 拓、通 风系统 设计时 曾多 次对 开拓方案作 过 方 案 比 较 ,最 终确定并 实施的是箕 斗主井 、罐笼 副 井 、中央专用进 风井 压入进 风、两翼 风 并 出风的五井 方案 。 箕斗井直 径 4 m,井深 4 8 3 m布 置 于 露 天采场东 边 拔 、矿 区 崩 落 范 围 之 外 ,配 折 腰 u矿床 露天 转地下开 采的 设计 与实践 是戋 年 l 0 . 5 t 底卸式单箕斗和平衡锤,并设2 条十 IIi 倒段式旁侧溜井和 2台9 0 0 1 2 O 0 颚式 破 碎 机 提 升采用J KM一2 . 8 4 型多绳提升机 。 副井直径 6 m,深4 0 8 m,配 2套罐笼及 提升 设备,担 负废石 、人 员、材 料的提升任 务 。 按 Ⅱ级矽 尘危害的矿 山标 准进行通 风 防 尘 设计 。根 据采用 的崩落法 及上 部为露天 采 场 等特 点采用 中央 压入两翼 出风的对 角式 机 械 通风系统 。中央建有北 风井,净 径 4 . 6 m, 安 设 2台7 o B 一 2 1 型2 8 号轴 流式 扇风机 。回 采作业 面多为独头 ,用 局扇 压入式通 瓶。在 渴井卸 矿、坑 内破碎 、皮 带计量 、水 泵房 、 坑 内炸药库 等硐 室内均 安装局扇加 强通 风 。 矿井总风量为 1 6 0 . 4 4 m / s ,总负 压 前 期 为 1 2 1 1 . 7 P a ,后期 为2 1 6 1 . 2 P a 。开 拓 ,通 风 系统分 别见 图1 、2 3 。 2 . 3 露天 转地 下开 采 的衔接 当露天开 采 尚未结束 ,地 下开采 已投产 的情况 下, 崩落法回采 将直 接崩落露天采 场 边坡和盆底 ,从而破坏 了露天 采场 内的运 输 线路,使露天 矿无法继续生产 ,而地 下开采 的初始几年 又难以达到设计规 模,将导致 供 矿不足,不 能满足 选冶厂 的需求, 影 响生产 衔接。为此,在认真分析 了矿床的赋存特点 后,采用 了小露天 优先开采东部 高品位的块 状 矿,用坑 内运输 出矿。小露天 的开采 范围 是1 6 5 5 1 6 2 5 m水平 Ⅱ一 Ⅵ行 线 的 东 部 矿 体 ,矿量有8 7 . 2 2 万t ,岩量 1 1 . 5 万m。 ,剥采 比0 . 4 4 m。 / m。 ,生 产规 模l 5 O O t / d ,采 剥 总 量2 0 1 0 t / d ,服务年 限约2 a 。当小 露天 开 采 结束后就用硐 室大爆 破崩落 边坡 形 成 覆 盖 层 ,以下仍用 崩落法 回采, 从而全面转入地 下开 采。 2 . 4 矿 区的 防排洪及坑 内防排水 矿 区内干燥 少雨,只在 每年 7、 8、 9 月暴雨 集 中,强度 大,地 面又 无 密 林 和 植 被,很容 易暴发洪水,对 地下开采 造成 一定 威胁 ,在 正常情 况下 地 F 涌水很少 。设计采 维普资讯 东风井 /” 1 8 3 8 州出 酾 且 毫扦 f ~ 剐井 巾6 . ‰ 圉1 白银t 号露天转地下开采开拓系统平面布置图 f 】 r ’ _ 0 L 一 雕 房 一 l n . 莉 一喇 一 堂 卡寸 一 东 风 l拌 鹾 风 魏 自 、露 ; I矿 箍 _ _ J州 井 曾 子 i- 稀 1 } 嗣 蟊藤懿 广 1 一 刊 腿 ., 剧 } ,,} 一 搿 ; I. I露 积管 u 二 j 一● ,/ 瞄 I I{ 水 井 f 井 l j} 一 尊 、 夯懊 胖 ㈠ q 孝 l 一 生 l l j l I 图2 开 拓系统 纵投影图 有 l 9 9 4 . 4 瞅 维普资讯 圈3 通 风系统示 意图 取 “ 以防为主,游、排,堵、储并举”的原 则 。具体措施有 ; 1 在露天采场北沿开凿1 . 3 k in长 的 排洪沟,拦截北风井工业场地和左家沟内废 石场的洪水, 2对短 时暴雨 采取有准备 地淹没 部 分坑道的办法用以储水,淹没控制时间 3~ 5 d; . 3设井 下 排 水 泵 房 。前 期 设 在 1 4 7 5 m中段东 风并石 门处, 1 4 7 5 m . 中段 及其 以上各 中段的水 汇流入 泵房水 仓,通过排水 泵,经东风井的排水 管扬 到1 8 8 D m的 排水 平 碗。流到排洪 沟排 出。后期 可在 1 2 9 5 m水 平 再 设水 仓和泵房 ,把水扬 到1 4 7 5 m水平 的 水 仓 ,再 由该水 平扬 至地表排洪 沟j 4通 往 副井 ,东风井的石 门内以及 井 下水 泵房均安 设防水 门。 3 地下矿生产简况及其变更 深部铜矿 自 1 9 7 5年 正 式 开 始 施 工, 1 9 8 7 年3 月 1 日进行试 生产 ,并 于同年l 0 月正 祈磋山矿 柬露无转地下开采的设计与亮跌 吴*年 式投产, 投资约1 . 1 亿元。 投产6 年 来 ,已出 矿 近3 6 6 。 0 4 万 e ,获铜金属9 . 4 9 万 L ,采据 总 量 4 0 4 . 2 8 万t 。其 中采矿量 为3 0 2 . 9 2 万t ,掘 进 巷道 3 7 3 9 7 。 2 r a 3 5 . 0 3 万 m。 ,产 值 1 5 1 3 7 . 0 8 万元 。 从基建与初期生产总的情况看,矿 l1 1 基 本搜 修改 初步 设计的各 项方案进行施工 种生 产 ,但 据实 际情况也 有了一定的改进 ;改单 一 的采矿方法为三种采矿方法。其中在4 l 、 2 和9 盲矿体 采用 了分段空 场 法,在j 矿 体试 验了V C R法,其余仍 采用 无底柱分段 崩 落法 。 日前平均经常有 8个采场 在 进 行 作 业 ,每个采场的乎均生产 能力达2 8 0 t / a 。 计划在东部 的富矿段采用VC R 法开 采。 已增 建地 面充填料 制奋站。 增加了铲运机 替换装运机出矿。并增 建 了平均坡度达1 8 的斜坡道 因矿石粘性大,旁鲥段溜井经常堵塞, 溜并无法存矿,而空漓井在放矿过程中受矿 石 冲击 ,井 口放 矿设施全部砸坏,溜井系 统 破 坏 比较严 重,各倒融 的中段 n粉尘夫 。 ~ 1 l 一 维普资讯 井下通风系统也来完全形成,主嗣未能正常 运 行 。局 扇分布与运行 无规 律。 井 下排水 系统运 行正 常 ,但腐蚀 性大 , 设备和管路损耗大 。 矿山投产以来的主要技术经 济 指 标 见 表 。 实际生产 技术经 济指标表 有 色矿 u 9 9 4 . 4 维普资讯 4 若干 问题 的设计 实践与认识 4 . 1 储 量计算及工业 指标 白银公 司锕 选厂和 冶炼厂的能力很大 , 而矿 山后备 资源 由于 露天 矿的 闭 坑 而显 不 足 。为 充分 利用矿藏 资源,多 回收金属和提 高地下矿 山的出矿能力,经 过补勘,重新对 几种工业指标进行 了技术经济比较,并推荐 采用 了边界 品位0 . 2 、工业 品位0 . 3 的方 案 计 算cD级 地 质 储 量 2 4 2 ] 万 t , 品 位 1 . 2 9 ,金属 量3 1 万l 。经 过基建期探 矿 及 试 生产, 除原 有l 、2 、3 矿体外. 还发现 了4 l 、 9 等矿体。但 由于小露天开采,挖采 富矿。多采 了8 9 . 2 6 万 t 、 品位2 . 6 8 1 的 矿 量,因 此 实 际 矿 量 为2 2 0 ] . 2 6 万t 。 品 位 1 . 3 2 9 。1 9 8 9 年的实际采矿成本为2 6 元/t 左 右,选矿成本 1 8 元/ t 左 右 ,远 比设 计当时 的成本高 采选分别为 l 5 . 3 和5 . 4 3 元/ t , 根据最近的调查 和 计 算,采 矿 成 本 已 达 6 O . 7 元/ t ,选矿成本4 O 元/ t ,根据白银深部 铜矿当前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从提高矿 山的经济效益出发,提出了适当提高矿山的 工 业指标 。 并在1 9 8 9 年 报请 上级 批准, 将原 定 的工业指标 改为 边界 品位0 . 3 %, 最 低工 业 品位 0 . 5 %。按此圈定矿体和计算 出的 cD 级储量为1 6 9 8 万t ,品位1 . 5 4 6 。 4 . 2 采矿 方法选择 在初步设计修改时推荐全部采用无底柱 分段崩落法,并提出在东部的较富矿体 品 位1 . 8 6 7 建议进行充填 法的试验,但 由于 当时 条件差,未进行该 项工作 。现在, 已增 建 了一 座克填料制 备站和一套克填料输送系 统 , 充填法 得以应用 。 从1 9 8 8 年 开始 在 ] 5 9 5 m 中段水平 又进行 了V CR 法 的试 验工作,共 布 置 5个矿坎 其中 3个矿房 2个 矿柱,都 因种种原因未 获得预想的试验 效果 ,VC R法 能 否在 白银顺 利推 广尚难确定 。 与此 同时 .还在个 别较 稳固矿体应用 了 析腰山矿 床露天特地下开采的设计与赛践 昱傲年 分 段空场法 。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回采出矿的无轨出 矿设备原设计采用的T G 与矿 山新增的9 2 2 D 或电动铲运机.生产初期应用均不理想。备 品备件供应较难解决,故障又多,平均 台效 很 低, 出矿能力有 限。还不如部分 Z C Z 有轨 装岩 机出矿 的采 场。在凿岩设 备方面.原设 计采 用 的YG一8 O 凿岩 机 因钻 孔深度 受 到 限 制 最大深度 1 2 m,现逐步改 用Y G z 一9 O 型凿岩机,并将在矿山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总的看,当前矿 山在采矿方法和设备应 用上更适台实 际了,工人能熟练掌握运用, 又可使贫损指标减少.生产能力较大,经济 效益 变好 。 4 . 3 开 拓系统及井巷工程 深部铜矿上部的露天采 场,长l 3 0 0 m、 宽6 0 0 m, 深 2 0 0 多 米,边坡时 有塌 方 。 四 周 为较陡峻的山地,许多可以利用的场地早已 为露天矿的建构筑物所 占用。而且,露天开 采 与地 下建设必须 同时进行才 能保 持生产衔 接, 因此在选择开 拓系统,确定井 位有一定 的难度 。经 过比较 论证,最后 审定 的开拓系 统为 竖井开拓,主副井 的位置在外运 铁路线 的一例,距工业场 地近 ,有公 路相通的露天 采场东端 见 示意 图 1。 多年的实践证 明,该方 案对避 免露天 生 产 与井下施工的相互 干扰是可行 的。为 克服 转层 段时经常需通过竖井提升、下放. 影响竖井提升能力的问题,生产期间,矿山 在1 6 5 5 ~ l 5 9 5 m水平 的 Ⅵ~ Ⅶ线位置增设 了 平均 坡度 为1 8 的斜坡道 。以 利铲运机 能在 上 下各中段间 自由运行, 灵活词度 。主井为 箕斗井 , 4 m, 装备1 0 . 5 t 箕 斗, 副 井 为 罐 笼 井,配大 小罐笼各一套, 剐井在 1 4 7 5 m 中 段 以上,井 径6 m,大罐 服务 .实 际施工 中 6 m井绳一 直掘 砌到1 4 0 0 m地 下破碎水 平, 以下才改 用井径3 . 5 m井 筒。 井筒装备的金属构件,在施工中,未进 行 防腐处理, 而 由于酸性水 的存在, 当前井 一一 1 3 维普资讯 筒装备的金属构件和钢绳罐道已有部分不 同 程度的腐蚀损坏,增加了维修工作量。 看来, 未 加防腐处理是不太合 适的。 井下溜破系统,采用花岗岩料石衬砌加 固两条倒段式旁侧溜井 在实际 生 产 过 程 中,由于浸染矿的牯结性很 大,常 发 生 堵 塞, 尤其 在链 式 闸门 口,崩矿时 将闸门和颚 墙崩掉。现在,1 6 5 5 1 4 7 5 m中段各分段 溜 井无法贮 矿,放矿时,矿石直 冲而 下,对各 分段漓井冲击破坏严重,甚至对1 4 7 5 m水 平 的原矿仓也 有破坏,检修原矿 时 需 要 停 产。同时,由于各分段溜井闸门破坏,每个 分段都敞开 口,溜放矿石时粉尘严重。在卸 矿硐 室 内沉 积的 粉尘厚度 达半米多 。卸 矿硐 室条筛也被砸坏,无法控制大块率,有的大 块 长度超 过1 m进9 0 0 r a m1 2 0 0 mm式 破 碎机时造成卡机或突然停机,大块只好采用 吊车吊出,影响生产能力的充分 发 挥 和 提 高。 针对上 述 问题 , 目前, 拟对 溜破系统进 行改造恢复卸矿硐室条筛,改用振动给矿 机闸门,还拟进一步研 究改造 溜井及其通 风 除尘 系统。 破碎 机硐 室设计采用 钢筋 混凝 土支护, 岩石吊车梁结构,实际施工采用光面爆破, 改用喷锚 网支护,钢 吊车梁结 构。使 用情 况 良好,还节 约 了工程量 。 4 . 4 通风系统 露天转地 下采 用 斟落法开采 的矿山,漏 风 比较严重 ,设计采用了 中央 压入 北风井 进风两翼 东 、西 风井出风 ,分 区对 角 的机械通 风系统 。多年的生产实 践证 明, 目 前 还存在如 下问题 1 污风串联严重,炮烟难以很快排 除, 粉尘 严重超 过国家卫生标 准几倍乃 至十 几倍; 2 井下必要的通风结构,构筑物很 少 ,有较多的坑 道与露天 边坡相通, 风流 和 风量难 以控制 , 漏 风严重 漏 风率6 7 . 8 , 一 1 4 一 有效风量低 仅为3 2 . 2 % 3设 计当时选用的 主崩为 7 0 B 2 2 1 2 8 ,局扇为J B T 一6 1 2 型 现今均属高 能耗,低效率的淘汰产 品,实际生产 中风机 极少运 行,许多 作业面靠 自然通风维持 ,作 业环境的空气 质量差 ,污染 严重; 4 预热设施 基率上弃 之未用,各井 筒进出风辩 【 方 向随季节变化而改变。尤其是 冬季,井下大量的含腐蚀性气体的污风从主 井冒出并直接窜入井塔和多绳提升机房,设 备腐蚀性很大,后来在竖井旁侧开掘了一条 引风道直通 山上,还 安装 了 2台抽风机,也 无济于事。 经劳动卫生研究 所和 冶金部武汉安全环 保研究院共同测试和评价认为,矿区通风改 为多级机站的分区通风系统较为合适。 4 . 5 矿山生产能力- 投产以来,1 9 9 1 年矿 山生产能力最大, 达到8 0 。 1 6 万t / a 。矿方认为,根据现在的人 员素质,设备状况 ,已有储量、管理水平, 欲达到原设计l O O 万t / a ,困难较大 而研究、 设计院对此进行过核算,也有周感。笔者认 为,矿山生产能力确定为8 O 万I /a 左右较为 合适。而由于采出品位的提高金属量仍可保 持在l 万t / a 左右。 4 . 6 回采顺序及生产衔接 设计中采用按常规 自上而下、从上 盘到 下盘 、从两翼 向中央 的回采厩序,采用 无底 柱分段崩落法 强采西 边坡,先 西部 后东 部 的分期投产 衔接方案 。初期开采 地段确定 为东 边坡1 6 5 5 m水 平 以 上 ,西 边 坡 1 8 0 6 l 7 1 5 m水平及1 6 5 5 m 水平的西部矿 体。以 利 改善露天开采西高东低下降不一的局面。 但是,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承包责任 制的推行 ,从经济效益看 ,若 按原设计顺序 安排先采 西部边 坡矿 ,则工 作 线 短 ,品 位 低。产量受限制,投产第一年,计算 亏损近 3 7 2 万元。投产前五年累计亏损7 3 4 万元 仅 按 白银公 司内部计价标 准计算。为此 ,矿 有色矿山l 9 9 4 . 4 维普资讯 , , 粉煤灰在金川矿山胶结充填中的应用 f / { . , . 叠 『 『公 面 矿 【【r 部 墨 塾 r . j f 三 , ‘ ,,一 【 L 。 ’ 『 、 p , , 【 摘 要 J 根 据 ; 煤 藏 具 有 胶 凝 特 性 . 在 金 川 矿 山 麓 措 充 填 中 甩 籽 煤 藏 代 替 宽 填 辩 中 的 却 ,, 承 泥,健粉爆蔽变虚为主.奉文对此进行了评1连. 关键词;粉煤灰皎凝剂胶结充填 1 概况 随着工业发展,耪煤灰产出 量 逐 年 增 长。为了处理粉煤灰这种工业废渣,每年不 仅要耗费大量排污资金,占用很多土地,而 且造成环境污染。金川公司是一/ 卜 采选冶联 台企业,地处甘肃河西走廊,属 高寒地区, 不仅工业需要供热,冬季职工也 需呆暖,为 之建立供热车间, 每年要产出大量的粉煤灰, 同样存在着大量占地 。耗资问题。同时又困 豫 球 XK} 河西走廊天千风犬,堆放在地表的粉煤灰时 破大风 刮得满天乌烟璋气,危害人们的身体 健康 ,周 围农村 庄稼的生 长,污 染 问题尤为 严重,所 以粉煤灰的综合利用 已成 燃 眉 之 急 。 金川矿 区的特点是埋藏深,地压大,岩 石破碎,矿石岔多种金属价值高,全部采用 地下胶绪充填采矿方法进行开采。 I 期地下 开采矿山,每年充填需消耗约l 3 万t 的水泥, Ⅱ 期矿山建成投产后将增至3 3 万t ,每 年 充 球冷 £ 球冰Xxx 取搿 xXK张 X 山采取 以下几个措施来提高它的经济效益; 1报废西边皱首采地段贫矿 矿量 2 6 . 1 万t , 地 质 品 位 0 . 7 , 出 矿 晶 位 O. 4 3 。 2强化东边坡矿体的开采,迅速降 低东边坡与东部富矿段作业线的高差,以利 东 都圊采 维韭线的展开 。 3增加汗采东部露天盆底富矿体的 开 采,并 利用原 二号 露天采场剥离度石 ,形 成人工 覆盖层 。采取上述措 施后,使 三级 ‘ 量 有了增长 ,矿石 品位提高 了3 6 %,即从原 来 的O . 9 I ~ 0 . 9 5 提高到i . 3 左 右。从 实 际生产 技术 经济指标丧 中可 以看 出,内部利 润 从最 初的几万 元增 长到现今的几百 万元 。 目前, 西 部矿体采 lJ 1 6 7 0 m的标 高 , 东部 矿体已采剐1 6 0 7 m标高, 两者高差仍然较大 , 需要在今后的生产中给以平衡下阵和分别研 究其 回采工 艺、生产 系统。 5结语 精煤藏在 盘j I j 矿山破培充填巾的应用 顾贵先 初步的实残证明, 自银公司折腰山深部 铜矿露无转地下开采设计方案基本是正确合 理的,实践中有了一定改进提高 选用无底柱崩落法开采是可行的, 实践中改单一采矿方法为三种采矿方法更能 适合矿床实际条件和有利于生产能力、经济 效益的提高。 2开 拓、剥 } 水系 统总 的是 可靠 的, 通风系统不太切合实际未能很好实现,需要 进一步完善提高,改用多级机站通风可能是 较好 的方案 。 3生产 能力 尚束达到设计产 量,涉 及的因素较多 ,需要进~步核 实研 究。 4 设计的 回采 顺序 原则比较传 统, 现场改进经济意识较好,有利于初翘的圆采 效益 。如 何从市场经济 观念 的角度正 确理解 霸目的采掘 政策,折腰 m铜矿的 初步 实践给 予我们一个 穗示。 责任 编辑黄燮 中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