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底柱分段崩落法在胡家峪矿的应用.pdf
2 0 0 3年 1 2月 第 3 2卷第 6期 有色矿 山 No nf e r r o us M i n e s De c. , 2 0 03 Vo 1 . 3 2 No . 6 有底柱分段崩落法在胡家峪矿的应用 张 运 山, 田文 东 中条山有色金属 公司胡家峪 矿, 山西 垣曲 0 4 3 7 0 4 [ 关键词]分段崩落法; 优化; 爆破参数 [ 摘要]胡家峪矿在生产中确定了有底柱分段崩落法的合理落矿方案, 选用了优化爆破参数, 采用科学的爆 破方案, 提高了爆破质量, 降低了生产成本。 [ 中圈分类号]T D 8 5 3 . 3 6 2 [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1 0 0 2 8 9 5 1 2 0 0 3 0 6 . 0 0 1 4 - 0 4 Ap p l i c a t i o n o f t h e s u b l e v e l i n g wi t h s i l l p i l l a r i n Hu j i a y u mi n e ZHANG Yu n- s ha n,T I AN W e n d on g Hu j i a y u Mi n e ,Z h o n g t i a o s h a n NO n - f e r r o u s Me t a l s C o mp a n y,Yu a n q u 0 4 3 7 0 4 ,C h i n a Ke y wo r d s s u b l e v e l c a v i n g;o p t i mu m;b l a s t i n g p a r a me t e r A b s t r a c t I n Hu j i a y u mi n e t h e s u b l e v e l i n g w i t h s i l l p i l l a r wa s a p p l i e d ,t h e r e a s o n a b l e p r o j e c t o f d o w n mi n e ,o p . t i mu m b l ast i n g p a r a me t e r s a r e s e l e c t e d a n d s c i e n t i f i c b l a s t i n g p l a n wa s a d o p t e d ,wh i c h i mp r o v e d b l a s t i ng q u a l i t y a n d r e d u c e d p r o d u c t i o n c o s t . 1 前言 胡家峪矿开采的主要矿床属于高中温热液细脉 浸染似层状铜矿床 , 主要 出露地层为前震旦纪 区域 变质岩系下元古界 中条 群蓖 子沟组和余家 山组, 赋 存于黑色片岩和厚 层大理 岩接触 带中, 主要 的采 矿 方法为有底柱分段崩落法。 2 开采技术条件 1 含矿岩性为矽化大理岩, 中等硬度, f8 ~ 1 2 , 较稳固, 如果没有 断层和其 他构造 影响, 巷道一 般不需支护, 矿体与 围岩接触不明显。 2 矿体顶盘围岩为黑色片岩和钙质云母片岩, 厂 4 --6 , 稳固性差, 巷道掘进时常需临时支护。 3 矿体底盘围岩为矽化大理岩和厚层大理岩, f8 ~1 O , 坚 固性与稳固性较好。 4 矿体倾角为 3 0 。 --6 0 。 , 厚度为6 ~7 O m, 沿走 向、 倾向变化不大, 区段不同略有差别。 5 矿石属硫化矿, 以黄铜矿为主, 含硫较低, 无 [ 收稿 日期] 2 0 0 3 . 1 0 . 2 8 [ 作者简介】张运 山 1 9 6 4一 , 男, 山西垣曲人; 采矿工 程师。 胡家峪矿南和沟坑 口坑长, 从事生产管理工作。 甄 1 自燃性 。 6 矿区内地质构造复杂, 断层、 节理发育, 断层 多数与矿体走向斜交, 对矿床开采有一定的影响。 7 矿区地形属丘陵山区, 地表允许崩落。 3 采矿方法的演变 胡家峪矿 1 9 5 8年开始建设, 1 9 6 0年简易投产, 投产后存在的技术 问题较多, 特别是开 采顶盘不稳 固的中厚倾斜矿体。在探索试验阶段, 曾研究了带 顶的分段崩落法、 垂直分条房柱法和封 闭矿房 分段 崩落法 , 但都 由于其各 自的缺陷而被淘汰, 使得生产 长期达不到设计能力。1 9 6 3年经研 究, 提出采用挤 压爆破落矿单步骤 回采 的有 底柱分 段崩 落采 矿方 法, 同年进行施工 , 次年生产试验取得成功, 即得到 推广。1 9 6 4年以后生产直线上升。多年来 , 该采矿 方法经过不断改革, 日益完善 , 逐步形成 了两种基本 方案, 即侧 向逐次挤压落矿方案和 小补偿 空间挤压 落矿方案。 1 侧 向逐次挤压落矿方案的特点是 采场 内部 不划分矿房和矿柱而单步骤一次 回采, 根 据中厚倾 斜矿体的几何参数, 每分段按菱形布置 回采范 围, 在 凿岩巷道 内施工垂直扇形 中深孔, 松散 的矿岩将矿 石崩落, 要 求从 相邻 的崩 落 区放 出本 次 崩矿 量 的 维普资讯 第 6 期 张运山等 有底柱分段崩落法在胡家峪矿的应用 1 5 1 / 3 , 以获得本 次爆 破的 补偿 空 间, 落 矿步 距 1 0~ 1 6 m, 底部采用堑沟 结构, 用 电耙出矿, 主要采 准工 程置于脉外 , 溜 井间距 2 5~3 0 m, 通 风井 间距 6 0 m 或 9 0 m, 每一分段第一次切割槽形成后, 原则上不再 拉槽, 只有矿体变化较大或改变 回采顺序时, 才重新 拉槽。 2 小补偿空间挤压落矿方案的特点是 以“ 丁” 字或“ 井” 字型拉槽为 补偿 空间的挤 压爆 破落矿, 每 个 回采单元均在矿体厚大部位拉槽 , 沿走 向每隔 1 0 ~ 1 2 m布置一个切 割槽, 并在槽 内垂直 向上沿全高 掘切割立槽井, 爆破 时先 以槽井为 自由面逐排挤压 爆破槽 内排面, 再爆破切巷 内的深孔排面, 切割槽巷 道的空间容积为崩落矿石的 1 2 %~1 8 %, 即补偿系 数为 1 2 %~1 8 %。 . 4 有底柱分段崩落法的应用 4 . 1 主要结构参数 阶段高 5 0 m, 分段高 1 2 2 0 m, 分段底 柱高 8 ~ 1 0 m, 根据耙矿 区段划分采场, 采区宽等于矿体的厚 度, 一般为 1 0 ~1 5 m, 采区长根据耙运的最佳距离确 定为 2 5 3 0 m, 每个耙矿段布设一个溜井。 4 . 2 采准 、 阶段运输 巷道 沿矿体走 向布置, 每隔 2 5 ~3 0 m 布置一条穿脉运输巷道, 与上下盘沿脉运输巷道连 通 。 构成穿脉装车的运输系统, 在中段 以上进行分段 采准 。 在矿体厚大部分穿脉 布置 电耙道, 每个 中段 划 分两个分段回采, 穿脉电耙道与上下盘联络道贯通, 构成分段 电耙层, 顶盘联络道为进风道 , 底盘联络道 为回风道, 上下分段 的电耙道呈交错布置 ; 在矿体较 薄的地段采用沿脉布置 电耙道, 每隔 9 0 ~1 2 0 m施 工一个进风井, 般分 为 3 ~4个 分段 回采, 段高 为 1 3 ~1 5 m, 电耙道布置在底盘脉外。 采用单堑沟布置时, 斗间距 5 m, 双堑沟布置 时, 漏 斗呈交错 布 置, 斗 间距 6 m, 坡 面 角 6 0 。 , 斗 穿 长 2 . 2 m, 断面 2 . 5 m2 . 5 m, 放矿 口有效高度 1 . 4 m。 每个 中段的底盘运输道与 总回风井贯通, 并作 为下一个中段的回风巷道。每个分段 电耙层均有独 立的进回风系统 , 从阶段至各分段 电耙层都设有 专 用的人行、 运输井相通 。 4 . 3 切割 用堑沟切割, 从各漏 斗颈以贯通 的形式掘 成堑 沟巷道, 根据深孔凿岩机的有效进尺, 堑沟巷道与凿 岩坑道垂距一般为 8 ~1 2 m, 切割槽根据矿体形态及 电耙道布置形式 的不 同, 一般采用 “ 井” 字形和“ 丁” 字形拉槽, 特殊情况下也采用“ 八” 字形拉槽, 上下槽 尽量拉齐, 防止 留“ 隔层” , 槽布置在矿体厚大的部位 及拐弯处, 两槽水平相距 1 2 ~1 5 m。 4 . 4 回采 回采采用扇形中深孔落矿, 使用 Y G一9 0型 外 回转式凿岩机在堑沟巷道及凿岩坑道中施工扇形中 深孔。凿 岩爆 破 炮 孔直 径 6 5 ~7 2 ram; 每 米 崩矿 量 4 . 5 ~5 . 0 t ; 炮孔深度 1 2 ~1 5 m; 切割槽 最 小抵 抗线 1 . 4 ~1 . 6 m, 孔底距 0 . 6 ~1 . 2 m; 落矿孔 最 小 抵抗线 1 . 6 ~1 . 8 m, 孔底距 1 . 8 ~2 . 2 m; 凿岩台效 3 5 ~4 5 m/ 台班 ; 一次 炸 药单 耗 0 . 6 3 k g / t ; 补偿 系 数 1 2 %~1 8 %; 出矿炸 药单 耗 0 . 2 8 k g / t ; 爆 破方 式 毫秒微差。 起爆方式 采用导爆管雷管起爆为主、 导爆索起 爆为辅的复式网路起爆 。起爆药包设在孔 口。 5 有底柱分段崩落法的发展 5 . 1 不同矿体赋存条件的采准方案 1 矿体倾 角在 5 0 。 以上, 厚度在 3 0 m 以上 时, 采用有底柱分段崩落法, 电耙道垂直矿体走 向布置, 每个阶段分两个分段 回采, 分段高度 2 0 2 5 m, 回风 道布置在底盘脉外, 采场进 回风系统独立, 采场作业 干扰少。 开采强度大。 2 矿体倾角在 5 0 。 以上, 厚度在 7 ~3 0 m 时, 电 耙巷道沿矿体走 向布置, 每个阶段分 2 ~4个分段回 采, 一般上分段 “ 预摘” 下分段部分矿量, 既解决了三 角矿柱部分井巷距采空区近, 难于施工, 爆破质量不 好等问题, 同时也减少 了井巷施工, 降低了成本。 3 对于矿体在 3 0 。 -5 0 。 之 间, 厚度不大于 3 0 m 时, 成功的采用了分段空场法, 其采切工程与分段崩 落法一样, 堑沟 角度 变 为 4 5 “ , 上部 留 4 ~6 m 的矿 柱. 采用空场出矿。不仅可以减少分段数 目, 而且损 失率、 贫化率及千吨采准切割 比均有不 同程度 的降 低, 这种采矿方法兼顾 了空场和崩落两种采 矿方 法 的优点。 综合改善 了技术经济指标。 5 . 2 挤压爆破的应用 根据两种挤压落矿方案破碎机理 的不 同, 在生 产实践中的效果也各不相同。 1 采准结构和工 程量相同, 切割工程量 不同。 “ 逐次挤压爆破” 采切工作量少, 千吨采准切割 比低, 每米崩矿量大 , 采矿成本低, 采场准备周期短。 维普资讯 1 6 有色矿山 2 0 0 3年 第 3 2卷 2 “ 逐次挤压爆破” 能更 充分的利用爆破能量。 同等能量下, “ 逐次挤 压爆 破” 能更好 的改 善矿石破 碎质量, 单位炸药用量比“ 小补偿 空间挤压爆 破” 低 1 0% ~ 1 5% 。 3 地压作用可引起采场 内部或相邻井巷工程 塌落和深孔变形, “ 小补偿空 间挤压爆 破” 由于切割 井巷繁多, 引起的地压破坏作用比较严重。 4 “ 逐次挤压爆破” 严 格要求遵 守协调 的采矿 顺序和放矿顺序, 采场内部以及相邻采场之间, 相互 制约, 而“ 小补偿空间挤压爆破” 与之相反, 采场衔接 比较灵活, 生产管理 比较方便。 5 适 当扩大爆破规模, 能够减少大爆破的准备 工作, 减 少人力和 物力 消耗。 “ 小补偿 空 间挤 压爆 破” 比较灵活, 爆破规模可大可小, 而减小了对生产. 组织的影响, 对生产有利, 而“ 逐次挤压爆破” 受松动 放矿的限制, 爆破规模较小。 近年来, 经过 生产中的不断实践和探索, 挤压爆 破落矿方式不断发展, 不断完善和进步, 简化了回采 工艺, 改善了爆破质量, 逐步形成了相邻松散体挤压 爆破和拉槽小补偿空间挤 压爆破相结合的联合落矿 方案。这种方案集 中了前两种方案 的优 点, 在生产 实践中被广泛使用, 既能够保证爆破质量, 降底采矿 成本, 又有利于生产组织。 5 . 3 优化爆破参数 最优的爆破应使采下的矿石所消耗的总劳动量 最小, 目前 , 衡量爆破质量好坏的是爆下矿岩的块度 组成, 炸药单耗过高或过低, 都无助于爆破质量的改 善。为此必须根据矿岩的赋存及 构造情况 岩石性 质、 装药方式等 , 在保证爆破质量 、 提高出矿效率 、 降 低炸药单耗的前提下, 优化爆破参数, 达到更好的爆 破效果。 从 中深孔爆破矿岩的机理 出发, 增大炮孔间距, 减小抵抗线, 可有效的改善爆破矿岩质量 , 而合理的 布孔参数, 应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爆破能量, 达 到最理想的破碎矿岩效果。根据爆 破理 论, 爆破 破 碎矿岩体, 是在气体推力和反射波拉伸共同作用下 进行的, 即在被爆矿岩 中, 爆轰气体产物对矿岩的推 力造成剪切及在应力波反射拉伸的复杂应力状态下 共同破碎岩石。若抵 抗线过 小, 反射拉伸波会在 自 由面强烈地 、 非常迅速地破碎, 使气体作用得不到充 分发挥 ; 抵抗线过大, 超过其最佳值时, 一部分拉 伸 波与压缩波不能很 好的叠加, 拉伸波 由于卸载 而无 法破碎矿岩, 径 向裂隙难以得到充分发育, 高压气体 冲入裂隙内, 也不足以产生有效的破碎作用, 或者大 量爆炸气体压力在空 间贯通 中做功, 过 早泄压。缩 小抵抗线, 增加孔底距, 能使爆炸气体作用力与反射 应力拉伸波很好的叠加, 达到爆破能量的最佳利用, 避免能量耗散。对于垂直扇形 中深孔而言, 结合 胡 家峪矿的技术条件, 进一步优化爆破参数 , 才能达到 改善爆破效果的 目的。 胡家峪矿采用传统的爆破参数, 一、 二次炸药单 耗偏大, 爆破大块率偏高, 不仅使采矿成 本增加, 而 且影响了出矿效率的提高。从 1 9 9 3年开始, 在爆破 参数的优化应用方面, 不断完善, 不断提 高, 最终找 出了一套适合不同地质情况并与之相适应的爆破参 数, 保证 了崩矿效果, 降低 了炸药单耗, 节约了生产 成本, 在生产实践中, 也证明了参数的科学性、 合理 性 。 在矿体厚大、 穿脉布置、 矿 岩可 崩性 好的采场, 采用 了孔径 7 0 ram, 抵抗线 1 . 4 ~1 . 6 m、 孔底距 2 . 2 -- 3 . 5 m、 密集系数 1 . 3 --2 . 5 的爆破参数, 崩矿量由 原来 的 5 . 2 t / m 提 高 到 6 . O t / m, 一 次 炸 药单 耗 由 0 . 5 7 k g / t降 低 到 0 . 5 4 3 k g / t ,二 次 炸 药 单 耗 由 0 . 2 5 k g / t 降低为 0 . 1 7 k g / t ; 在矿体较薄 、 沿脉布置、 矿岩稳固性好的采场采用了孔径 6 0 mm、 抵抗线 1 . 6 ~ 1 . 8 m、 孔底距 1 . 8 -2 . 2 m、 密集系数 1 . 1 ~1 . 3的 爆 破 参数, 一 次 炸 药单 耗 由 0 . 5 6 k g / t降 低 到 0 . 5 2 k g / t , 二次炸药单耗 由 0 . 3 k g / t 降低到 0 . 1 9 k g / t ; 在矿体中厚、 矿岩破碎的采场, 采用孔径 7 0 ram、 底 抗线 1 . 8 --2 . O m、 孔底距 1 . 8 ~2 . 2 m、 密集系数 1 . 0 -- 1 . 2的爆 破 参 数, 崩 矿量 由 5 . 2 t / m 提 高 到 5 . 4 t / r l l , 一次炸药单耗由 0 . 5 7 k g / t 降低到 0 . 5 4 k g / t o 5 . 4 改变爆破方案 1 变复式起爆为单式起爆。传统的观念认为, 这种复式起爆系统的作用是主起爆雷管起爆瞬间将 起爆药包激爆, 起爆药包在爆轰孔 内爆炸 同时, 将孔 内导爆索激爆, 导爆索以 6 5 0 0 m/ s 的速度 向孔内爆 轰, 其理 想的作用之一是保险、 其二是助爆。而在炸 药品种 、 装药密度 、 被爆 岩体 一定时, 炸药释放 出最 大能量的条件是 在短时间内达到稳定爆轰传播, 该 值至 爆轰 终 止 时 始终 恒 定。起 爆 药 包 的爆 速 是 4 O 0 0 m/ s 左右, 而导爆索的爆速为 6 5 0 0 m/ s , 提前激 起了孔 内炸药 的爆 燃, 影 响 了起 爆 药包 的激爆 能。 起爆 系统本身阻碍了炸药能量的充分发挥 , 而影响 了爆破效果 。 1 9 9 6年以前 胡家峪矿一直 采用导爆 管雷管起 维普资讯 第 6期 张运山等 有底柱分段崩落法在胡家峪矿的应用 1 7 爆为主、 导爆索为辅 的非电毫秒复式起爆 网路, 随着 爆破技术的进步, 在生产实践中对爆破认识的深入, 该起爆方式已不能满足爆破技术进步的要求。在岩 石情况较好、 孔径不易变形 的采场, 1 9 9 6年 试验并 推广应用了非 电毫秒雷管起爆 的单 式起爆 网路 , 一 次 炸 药 单 耗 不 变,二 次 单 耗 由 “ 复 式 起 爆 ”的 0 . 2 8 k g / t 下降为“ 单式起爆” 的 0 . 2 4 6 k g / t 。 2 变孔 口起爆为孔底起爆。从能量角度分析 , 孔 口起爆时, 孔 口部分密集装药, 所释放 出的爆轰能 量猛烈集中向孔口冲击, 致使孔 口部分介质过分破 碎, 眉线遭受较大 的破坏, 并立即 向孔外逸散, 大部 分释放在空气中, 而导致对介质作功 的能量大打折 扣, 同时产生强大的空气冲击波 ; 而孔底起爆点前方 的堵塞作用, 高能爆轰产物不能立即向孔口 逸散, 故 作用于介质作功 的能量较 多; 从爆 轰气体作用时 间 上分析, 孔口起爆时, 爆轰气体一开始就在敞开空间 膨胀, 故对介质的膨胀压力小且消失快 ; 而孔底起爆 点前方的装药起了堵塞作用, 爆轰气体能在从孔底 起爆到孔 口这 段时 间内处于 密闭 的介质空 间 中膨 胀, 作用时 间长 ; 从 爆炸 应力波 作用分 析孔底起 爆 时, 应力波沿传爆方 向由疏到密向前发展, 在介质中 产生强大的冲击波。据应力波反射原理, 从自由面 反射 回介质的拉伸波强度也相应增大, 而孔 口起爆 时应力波沿传播方 向则是 由密到疏 向前发展, 在介 质中产生的冲击波起始强度较小。这就是孔底起爆 较孔 口起爆爆破效果优越的最主要机理。孔底起爆 爆轰气体对介质的静态膨胀时间长、 爆轰能量利用 率高、 在介质中产生的冲击波强度大, 能使得介质得 到很好 的破碎, 降低大块率的产生。 胡家峪矿传统 的起爆药包设在孔 口, 并在孔 口 进行堵塞, 爆 破效 果一直 不错, 但也 存在 一定的 问 题, 大块产出率高, 二次破碎火工材料高 , 眉线破坏 严重, 爆破空气冲击波危害较大。扇形 中深孔落矿 有以下特点 每米深孔崩矿量随着孔深 的增 加而加 大, 一次单耗则下降; 能量分布不均 匀, 孔 口部分炸 药单耗过高, 部分能量用于破碎矿岩, 其余的都消耗 在产生冲击波和地震波等无用功上, 并破坏眉线, 造 成了能量不足而产生大块。为 了改变爆 破效果, 本 矿 2 0 0 0年进行 了孔底起爆 的试验研 究, 取 得了成 功, 并推广使用, 明显改善 了爆破效果 , 提高了出矿 效率, 降低了劳动 强度, 减小 了对 巷道 的的破坏 程 度, 大块率 降至 8 . 1 4 %, 二 次单耗 降至 0 . 1 2 7 k g / t , 一 次单耗略有上升, 出矿成本 降低了 0. 2 7 5 3元/ t 。 2 0 0 1 年胡家峪矿的采 矿主要技术 经济指标如 下 采场生产能力 2 4 0 0 t / d ; 采矿台效 1 1 6 . 6 t / 台班 ; 中深 孔 台效 2 1 . 9 m; 采 掘 比 2 1 m/ k t ; 崩 矿量 5 . 3 3 t / m; 一 次 炸 药 单 耗 0 . 7 0 7 k g / t ; 二 次 炸 药 单 耗 0 . 1 2 7 k g / t ;矿 石 贫 化 率1 3 . 7 %;矿 石 损 失 率 1 4 . 3 %; 出矿成本 1 0 . 2 4元/ t 。 6 结 束语 有底柱分段崩落法在胡家峪矿经过几十年的实 践、 应用与发展, 效果明显, 越来越被接受, 尤其是孔 底起爆技术的成功运用和岩体主结构面控制爆破技 术的试验成功及其理论 的逐步完 善, 必然会导致矿 岩爆破和采矿工艺和技术发展。矿山企业必须重视 引进和推广各种新技术、 新工艺, 不断推动技术进步 和技术创新, 降低生产成本 , 把技术有效的转化成经 济效益, 促进经济的增长。 上接 第 7页 [ 1 4 ] 肖建平, 范崇政. 超临界流体技术研究进展[ J ] . 化学 进展, 2 0 0 1 , 1 3 2 9 4 1 0 1 . [ 1 5 ] 阮新, 曾健青, 张镜澄. 在超临界 c o 2流体中的化 学反应[ J ] . 有机化学, 1 9 9 8 , 1 8 3 2 8 2 2 8 7 . [ 1 6 ] 钟明宏, 柯杰, 韩布兴, 闰海科 . 超临界 c 0 2 溶 质二元系的密度及溶质的偏摩尔体积[ J ] . 物理化学 学报, 1 9 9 6 , 1 2 9 6 1 68 2 4 . [ 1 7 ] 周忠清. 超临界二氧化碳化学 [ J ] . 上海化工, 1 9 9 6 , 2 1 3 3 5 0 3 7 . [ 1 8 ] 董建军 , 梁春 申, 王家栋 . 超 临界 二氧化碳萃 取技术 应 ’ 用状况[ J ] . 上海化工, 1 9 9 9 , 2 4 1 - 2 2 3 4 , 【 1 9 ] 孙睿, 胡文宜, 段振豪 . 超临界流体热力学函数的理 论计算[ J ] . 地质论评, 2 0 0 0 , 4 6 2 1 6 71 7 7 . [ 2 0 ] T e s t e 。J e f f e r s o n W, Mo d e l i n g p h a s e e q u i l i b r i a a n d c h e mi e a l k i n e t i c s i n s u p e r c r i t i e a l w a t e r [ C] .I n T h e ’ Ab s . o f 5 t h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 y mp o s i u m O i l S C Fs , At l a n t a ,GA,US A,2 0 0 0. [ 2 1 ] C h a r i e sE c k e t , Ov er 2 5 y e a r s o f e 】 【 p 商e n c e i n s u t i e a l f l u i d s [ M] .I n T h e b o o k o f s h o r t啾o i 1 s u p e r c r i t i c a l f l u i d . 5 t h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 ym p o s i um o n S C F, GA,US A,2 0 0 0. [ 2 2 ] 温志坚, 毛景文. 超临界流体的研究进展及其对成矿 地球化学研究的启示[ J ] .地质论评, 2 0 0 2 , 4 8 1 1 0 6 1 1 2.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