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矿田地质勘查工作进展及评述.pdf
2 0 0 3年 1 0月 第 3 2卷第 5期 有色矿山 No n f e r r o us M i n e s Oc t . . 2 0 03 Vo1 . 32 NO. 5 白银矿 田地质勘查工作进展及评述 王 龚明 , 陈双世2 1 . 东北大学, 辽宁 沈阳 I 1 0 0 0 0 ; 2 .白银有色金属公司, 甘肃 白银 7 3 0 9 0 0 [ 关键词】白银矿田; 地质勘查 ; 工作进展 ; 评述 [ 摘要】总结了白银矿 田地质勘查工作和国家“ 八五” 科技攻关专题实施以来及中加合作勘查四年来所取得 的一些成果。从找矿思路、 钻探施工质量、 物探技术方法三方面对以往的勘查工作进行了评述。 【 中图分类号】T D1 6 6 [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1 0 0 2 8 9 5 1 2 0 0 3 0 5 0 0 1 9 0 5 W o r k i n g p r o g r e s s a n d r e v i e w o f g e o l o g i c a l pr o s p e c t i n g f o r Ba i y i n m i n e f i e l d W ANG Ya n m i ng .CHEN Shu a n g s hi 2 1 . No r t h e a s t e r n Un i v e r c i t y , S h e n y a n g 1 1 0 0 0 0 , C h i n a;2 . B a i y i n No n f e r r o u s Me t a l C o mp a n y , B a i y i n 7 3 0 9 0 0 ,C h i n a Ke y wo r ds Ba i y i n m i ne f i e l d;ge o l o g i c a l pr os p e c t i n g;wo r k i n g p r o gr e s s;r e v i e w Ab s t r a c t e p a p e r r e v i e we d t he wor ki n g c ou r s e o f g e ol o g i c a l pr os p e c t i ng i n Ba i yi n m i n e f i e l d.So me a c hi e v e me n t s a r e s u mma riz e d e mp h a t i c a l l y a f t e r s t a t e s p e c i a l s u b j e c t d u r i n g Ei g h t Fi v e y e a r P l a n h a v e b e e n c a r rie d o u t a nd Chi na h a v e c o o pe r a t e d wi t h Ca n a d a i n pr o s pe c t i n g f o r f o ur y e a r s ,a n d f o r me r p r o s p e c t i n g wo r ks a r e r e v i e we d f r o m t h e t hi nki ng of p r o s p e c t i n g,t he q u a n t i t y o f dr i l l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g eo p hy s i c a l p r o s pe c t i n g t e c hn i q u e. 甘肃 白银厂矿 田随着折腰 山大型铜矿床三大露 天采场相继闭坑, 白银公司产值、 产量和利润开始下 降。在经历了“ 六五” 、 “ 七五” 、 “ 八五” 、 “ 九五” 期 间 进行的地质行业科学技术发 展基金资助项 目、 地矿 部科技攻关项 目、 国家 科技攻关项 目及 多项公司与 科研单位合作开展 的勘查 找矿 研究项 目后 , 白银矿 田的二轮找矿 尚无实质性突破 , 确定新的找矿思路, 寻找隐伏矿床和进行新矿种 找矿评价, 是新一轮找 矿急需解决 的重要课题。 1 白银 矿 田地 质勘查 工作 回顾 1 1 9 5 1年 5月至 1 9 6 2年, 铜 的 找矿 勘探 阶 段 。这一 阶段 以 6 4 1队的大 规模 勘探 为 主。1 9 5 1 年发现的含粉末状辉铜矿的次生富集带及原生带的 含铜黄铁矿 , 为确定对 有开采价值 的黄铁矿型矿床 进行勘探打 下 了基础。1 9 5 2~1 9 5 6年提交 的折腰 [ 收稿 日期 】2 0 0 3 0 4 1 0 [ 作者简介】王龚 明 1 9 5 6一 , 男, 山西忻县人, 教授级 高级工程师, 白银有色金属集团公司董事、 副总经理, 东北大 学在读博士。 山、 火焰山、 铜 厂沟三 矿区最终地 质勘 探报告, 奠 定 了白银作为我国有色 金属 工业基地 的地位, 并积 累 了找勘经验。 宋叔和, 1 9 5 5 一文为该 阶段的代表性文 献。 刘宝瑁 , 1 9 5 7 、 胡惠民, 1 9 5 9 为该阶段涉及矿床 成 因的重要文献。围绕黄铁矿型铜矿床地质特性 为 主题的研究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色。这 一时期 6 4 1 队在 白银 矿 田共 施 工 钻 孔 3 7 1个。钻 探 工 程达 9 9 8 6 2 . 9 3 m, 但平均孔深仅 2 6 9 . 1 7 m。同阶段 中后 期 1 9 5 5 ~1 9 6 2 , 兰定 队仅钻 8 6孔 、 2 8 1 5 4 . 3 4 m钻 探工程就基本查明了隐伏的小铁山多金属矿床。 2 1 9 6 3至 1 9 8 2年, 铜 及 多金 属 补勘 找 矿 阶 段 。这一 阶段以甘肃 省冶金三 队 前期为西北 冶金 六 队 为主体, 其它地质、 科研、 教学单位也参 与了矿 床成因、 控矿 因素、 找矿 标志及 预测 方面 的研 究工 作。这一时期除对折腰 山、 火焰 山 、 小铁 山、 铜厂沟 等矿床进行补充勘 探外, 仅 在四个 圈地段根据 围岩 蚀变探获了 3万 t 铜 多金属储 量, 巨大的投入 与找 矿效果很不相称。这一时期冶金三 队和区调 队在矿 维普资讯 2 0 有色矿山 2 0 0 3年 第 3 2卷 田投入钻孔近 2 0 0个 , 钻探工程量 1 0 0 0 0 0 m 以上, 平均孔深达到 了 4 5 1 m 左右。这一时期找矿指导思 想经历了蚀变 围岩找矿 、 有利含矿岩性找矿 、 已知矿 床周边部位找矿 、 次生石英角斑岩找矿 、 基性火山岩 找矿、 地层构造找矿等 阶段 , 但都未取得 突破。 3 1 9 8 3至 1 9 9 0年, 以有色三 队为主体, 有科 研和教学单位参 加的第 二轮再 找矿。1 9 8 1年 由甘 肃省金属学会和地质学会组织 召开了 , 会 后 由有色三 队和 有关科研、 教学单位进行新一轮再找矿, 开展了成矿地质背景、 成矿规律 、 成矿模式研究和资料更新, 采用先进的物 探方法进行找矿预测研 究, 投入 了相 当多的钻探工 程 钻孔 1 0 0个 以上, 钻探进尺 4 0 0 0 0 m 以上, 平均 孔深 4 5 0 m 以上 , 仍无实质性进展。正如 有色三 队 1 9 9 0年 评述 “ 在矿 田 4 0 k m 范 围内, 4 0 0 m 以上, 即 1 5 0 0水平 以上 , 前 人的找矿工 作不会遗 漏具规 模的矿床” , “ 进一步找矿难以进行” 。 4 1 9 9 1至 1 9 9 7年, 以国家“ 八五 ” 科技攻关课 题为主体 的再找矿。这 一阶段主要 由地矿部西安地 质研究所主持, 白银公司地质队协作, 其它有关单位 参与的国家“ 八五” 科技攻关课 题运用 了“ 海底火 山 机械热 卤水循环动力学” 学术思想为指导, 并提 出了新区缺位矿床和 已知矿床 5 0 0 ~1 0 0 0 m深部找 矿 目标定位预测意见。这一阶段 以项 目研究为 主, 投入的验证工程较少。 5 1 9 9 8至 2 0 0 2年, 中加合作找矿阶段。1 9 9 8 年新 颁布 实施后 , 矿业权 的流转 已纳入市场 经济的轨道 , 鉴于公 司地质 队在二 十多年的找矿过 程 中未取得进展, 加之公司流动资金极度困难 , 没有 能力在地质勘探上再投入 风险资金, 公司 以其所拥 有的 白银矿 田外 围 9 9 . 7 k m 的探 矿权 出资 与加拿 大明克公司合作成立 了甘肃科银矿业公 司, 在 白银 地区进行矿产勘查 工作。合 作企业运行 四年来, 加 方实际投入 货 币资金 1 7 5 0万元, 开 展了大 量地面 高精度磁法测量 、 大功率瞬变 电磁测量和地表填 图、 取样分析等地质工 作, 投入 了部分验证工程 近 3 0 个钻孔 , 1 0 0 0 0余米 。但工程验证结果都在意料之 中, 小铁 山矿床深部投入 的 1 7个钻孔 7 8 9 3 . 7 5 m 性质为加密和边界控制孔 , 只是提高 了勘探程度和 储量级别, 外 围牌楼沟、 放马沟、 折北的三转石 、 放羊 沟、 铜厂沟以东及缸 沟北 共施工 了 9个 钻孔均未见 矿 。 2 近几年主要勘查工作进展 本文所叙述 的勘查工作进展指国家“ 八五” 科技 攻关专题研 究中所提 出的预测 区经钻探工程验证 以 及 中加合作勘查四年来所取得的一些成果。 1 折腰山矿床深部主巷道北侧盲矿体 的发现。 在 国家 “ 八 五” 科 技攻关 专题 完成 之后, 1 9 9 5年 至 1 9 9 7年 由白银公司资助新开设 了 课题。通过研究在“ 新区缺位 矿床 预 测地 段 ” , 即 开 采 巷 道 下 盘 沿 主 巷 道 北 测 25线、 6 7线和 91 3线, 经 1 5 3 5水平和 1 4 7 5 两个水平 中段验证, 发 现工业 矿体 1 6个, 其中最大 矿体为 1 5 3 5水平 9 7 5线的矿体 , 厚 9 . 0 m、 长 7 0 m 左右 、 延深 1 1 0 m, 铜平均品位 1 . 5 6 %, 呈柱状产出, 含铜工业储量 2 9 9 0 t , 并 在 1 4 7 5 m 中段 以下 3 0 0 ~ 5 0 0 m两个预测区获科研储量 1 0 . 4 5万 t 。 2 小铁山矿床深 部经钻探验证储 量有较大幅 度增加。国家“ 九五” 科技攻关项 目 9 6 9 1 4 0 3 0 3 3 研 究结果认为, 小铁 山矿床是“ 受古火山 口斜坡继承 性成岩断裂系统控制的海底热液对流循环成矿作用 的产物 ; 在矿床中有两个成矿热液喷流富集中心, 即 矿床东段 的 59线和西 线的 1 1 1 4线, 深部扩大 找矿主要应在这两个 喷流富集 中心地段 。 ” 实际选择 1 1 1 4线地段作为定位找矿预测靶区的突破 口, 研 究认为主要是基于① 小铁 山矿床西部, 原冶金三 队 补勘时在 7 0 0 m 以下 1 2线附近矿体仍未闭合, 且十 中段 以下主矿体基本都未闭合。②小铁 山矿床主矿 体 明显向西侧伏。③小铁山矿六 中段 以上 已揭露矿 体实际向西已延至 1 3线。④物探资料反 映的低 电 阻、 高极化 、 高密度的 Tz 异常与矿体侧伏 投影区相 对应 。基于以上原因公司地质队于 1 9 9 4至 1 9 9 8年 在 1 2线、 1 3线、 1 4线先后 投入三 个钻 孔进行 验证 见表 1 。验证结果使小铁 山矿床深部 尚未闭合 的 矿体向下 、 向西又有所 延伸 , 其提交 的 1 9 9 8 年 , 未经审批 , 获铜铅锌金属 D级储量 2 9 . 5 8万 t 、 伴 生金 5 . 3 t 、 银 2 1 0 t 、 硫 4 6万 t 。1 9 9 8年以后 , 中加 合作甘肃科银公司在小铁山矿 已完成开拓的六 中段 施工 了 1 7个钻 孔, 进 尺 7 8 9 3 . 7 5 m, 比较详细 的查 明了小铁 山矿床八 中段 以下矿 体的分布情况 , 共探 获 D级矿石储量 3 7 0万 t 左 右, 扣除原兰 淀队提交 的八 中段 以下 已探 明储量 1 0 9万 t , 实际新增铜铅锌 矿石储量 2 6 0万 t 左右, 铜铅锌金属在 3 2万 t 以上, 维普资讯 第 5期 王美明等 白银矿 田地质勘查工作进展及评述 2 1 其结果与公司地质队提交的 提交量接近。 3 根据研究建立 的白银 矿 田东部地 区矿 床成 矿模式和找矿模式 、 思路 , 提 出了 白银矿 田东部地 区 新区缺位矿床找矿预测 区两 个, 已知矿床 间及深部 找矿预测 区两个 。矿 田外 围黑石山地区找矿预测区 两个 表 2 。 表 1 小铁山矿床西部部分钻孔资料一览表 3 地质勘查工作评述 3 . 1 找矿思路是影响找矿效果的根本 白银矿 田 5 0年代找矿获得重大成功的关键是 把 白银矿 田的含矿地层确认 为“ 变质火山岩” , 把“ 铁 矿” 确认为“ 铁帽” , 把该类矿床类 比为“ 西 班牙里奥 延托式黄铁矿型矿床” 。重点抓住 了“ 铁帽” 和“ 蚀变 作用” 这两个重要 的找矿标 志。正确 的找矿思路实 现了白银矿 田寻找铜 多金属 矿床的重大成功。然而 6 0年 代 以后 的再找矿 , 虽投入 了大 量 的人力 和物 力, 历经 4 0年的努力而未取得 成功, 究其原因主要 还是找矿思路 问题。6 0年代初, 随着 白银矿 田露头 矿和浅部矿床的相继发现, 新矿床发现的难度加大, 在寻找隐伏矿床过程中, 5 0年代 总结 的两个重要 找 矿标 志 “ 铁帽” 和“ 蚀变 作用” 已不能直接从地表 直接得到, 而必须通过钻探工程和物化探手段取得 , 但当时的钻探 质量 及物探 精度都 很难 达到 以上 目 的。因而这 一 时期 的找矿 思路转 向了当 时流行 的 “ 火山一沉积岩系层位控矿说 ” , 以这 一找矿 思路为 主的找矿勘查工作持续了 2 0多年, 由于控矿因素认 识上的不确实, 导致 了对矿体 空间产 出部 位认识 上 的失误 , 而 9 0年代该区的地 质找 矿更需深思, 从 8 0 年代后期至 9 0年代末 , 尽管地矿部 、 国家都 投入了 大量资金 , 开展 了地矿部科技攻关项 目、 地质行业科 学技术发展基金资助项 目、 国家科技攻关项 目, 但都 没有取得进展。分 析原因可能包 括以下几方面 , 一 是 自 1 9 9 0年有色地 质三队放弃 白银矿 田d , l - 围地 质勘查工作后 , 该 区基 础性 地质勘查工 作的力量大 为削弱, 随后“ 七五” 、 “ 八五” 、 “ 九五” 开展的许 多项 目都是为了研 究。第二 这一 时期 的找矿思路较 为 混乱 , 且每一找矿 思路都 缺 少扎 实、 严 谨 的基础工 作。第三 这一时期投入的大 量物、 化探工作许多不 是从实际需要出发 。不是 “ 该 区需要进行什 么物探 技术测量工作” , 而是 “ 项 目承 担单位能开展 什么物 探技术工作” 。由于找矿思路 不清, 导致对基础性地 质研究重视不够。如 1 9 8 1年 上, 总结提 出的白银矿 田五个特殊地质现 象 分布广的含铁硅质岩 、 奇特 的磁黄铁矿矿筒 、 矿 床下部位于主矿体上盘 的石 膏岩、 脉状 富铜矿 产出 特征 、 1 9 4号矿体产 出特征 , 经过 2 0年的研究 尚未 得到十分 满意 的回答 , 还有诸如火山岩基地、 区域地 层时代、 成矿古环境恢复等一些基础问题 尚未解决。 3 . 2 钻探施工质量是深部找矿成败的关键 深部找矿是按照一定的找矿 思路通过基础性地 质工作, 借助物化探手段 对深部特 定区域 的成矿前 景作 出评价 , 再利用钻探 工程对评价 区进行验证的 方法, 钻孔施工质量是深部 特别是 5 0 0 m 以上的深 孔 找矿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例 如小铁 山矿床 1 2 线及以西深 部 5 0 0 ~1 O 0 0 m 通过 物探成果解释和 矿体空间分 布特征分析 , 几十年来 一直认为是深部 找矿的最有利部 位, 但是 由于钻 孔施工质量 问题影 响了对该 区深部的远景评价 。作为小铁山矿床补勘 时唯一控制深部 的 1 2线 3 0孔, 深达 9 2 1 . 3 3 m, 但 由 于钻孔方位向东偏离 8 9 m, 没有打到主矿体 , 影响了 维普资讯 有色矿山 2 0 0 3年 第 3 2卷 当时对该 区深部远 景 的正确评 价。时隔 2 O余年 , 1 9 9 5年 白银公司地质 队在 1 3线施工 B Z K, 孔, 孔深 达 9 8 1 . 3 8 m, 是 目前矿 田最深 的钻孔 , 同样 由于钻孔 施工质量问题, 横 向漂移达百米以上, 未能见矿 。这 些施工质量 达不到要 求 的钻 孔不但 浪 费了大 量资 金, 而且严重影 响了深部找矿评价方法。直到 1 9 9 6 年底 , 施工的 B Z K 2孔时采取了纠偏措 施, 保证 了施 工质量, 才使该区深部找矿取得了进展 , 这个孔深 为 9 2 5 . 9 8 m 的 钻 孔,从7 2 2 . 1 m 至9 2 5 . 9 8 m,在 2 0 3 . 8 8 m 的斜深范围内发 现两个矿带 , 大小 3 O条矿 体, 其中块状铜铅锌矿体三条, 厚 2 0 m, 浸染状铜铅 锌 矿 体 七 条, 厚 1 5 . 5 9 m。独 立 银 矿 体 三 条, 厚 2 8 . 5 m, 加表 外矿见矿 视厚度达 1 1 1 . 9 m, 由于保证 了钻孔施工质量, 才获得 了预期 的找矿效果。 表 2 白银矿田及外围找矿预测区一览表 3 . 3 物探方法找矿得失 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探矿是寻找 隐伏矿体 的基 本方法和重要手段。白银矿田四十多年来先后投入 了电法、 磁法 、 重力、 地 震、 化探等五大类 2 2种方法 和技术 , 几乎包含 了当今 可投入的寻找 隐伏 矿产 的 所 有 方 法 和 技 术, 其 覆 盖 面 积 以 矿 田及 外 围 维普资讯 第 5期 王龚明等 白银矿 田地质勘查工作进展及评述 2 3 3 5 0 k in2 计 均数倍 于这 一 区域面 积, 获得 了许多物 化探异常, 投入了相 当数量 的验证工程 , 但并未取得 预期效果, 其主要原 因是 ①物探技术方法单一。众 所周知, 物探结果解译具有多解性。如白银矿田最 有代表性的铜多金属矿体 电法低 电阻和碳质千枚岩 具有相 同的异常, 早期许 多经 电法物探确定的异常, 后经钻探验证 , 大 多为炭质千枚 岩。这 一认识在 8 0 年代末就被多数人所承认。 由于对前人资料和区域 背景 的研究不够, 直到 2 0 0 1年科银公司在折一火西 “ 三角地带 ” 发 现的瞬变 电异常 区 T E M 设 计施工 的两个钻孔 , 实际均 为前人早 已验证过 的碳质千枚 岩异常。②物探技术方法与成矿地质背景脱节。物 探技术方法 的实施是建立在对成矿地质背景认识 的 基础上的, 而对物探 异常的解释和工 程验证 的结果 又丰富和充实 了对地质背景的认识。但在实际工作 中 由于物探与地质脱节 , 使得 2 0多年的找矿过程屡 屡犯错。如 1 9 7 7年 冶金物探大 队 1 0 4队在矿 田外 围阴沟谷峡一左家沟地段 , 用大功率时 间域激 电仪 面积测量 约 5 0 k m2 , 在放 马沟发现一大 型激 电异 常, 长 3 O 0 0 m、 宽 1 2 0 0 m, 极 化率 为 9 . 2 %, 后经 四 个钻孔验证 全是 由地 表及深 部的铁 锰质 千枚 岩 引 起 , 并非矿致异常 , 1 9 8 3年冶金物探大 队 2 0 2队, 又 在折一 火西三角地带发现瞬变 电磁异常 T E M , 布 置两孔验证, 同样落空, 及 至 2 0 0 1年科银公司 的验 证孔都是铁锰质千枚岩引起的。其实铁锰质千枚岩 对 电法瞬变 电磁法 的干扰 , 早在 7 0年代 中期 , 甘肃 区调队在其报告 中 甘肃地质局, 1 9 7 7 曾有 明确表 述 。 4 今后找矿思路 1 建立成岩 成矿的统一递进 模式。成矿是地 质作用过程中很 偶然的地质事 件, 但地质 作用是一 个连续作用的过 程, 因此 必须将成岩和成矿 作为一 个统一整体研 究才能得到全面 客观的结论, 建 立实 用有效 的找矿模式 , 为找矿服务 。 2 开阔思路 寻找新矿种 和新类型矿 床。矿产 作为一种 不可再 生 的资源有 其稀缺 性 和不 可再生 性 , 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 在此基础上加强 生产探边摸底, 在开拓工 程范 围内确保 不遗漏盲矿 体。同时还应开阔思路在矿床深部和矿田外 围寻找 新矿种和新类型矿床。国外许多黄铁矿型矿床开发 实践证 明, 在黄铁矿型矿床深部约 3 0 0 ~5 0 0 m 空白 区以下又发现新矿种 主要是金银 , 小铁 山矿床深 部的部分钻孔也发现 了数条 独立金银矿体。 3 探索适合 本区的物 化探 找矿方法。根据预 测区隐伏矿埋深较大 距 地表 4 0 0 m 以下 矿体规模 不太大, 产状陡立 以及矿体成群产 出、 分段集 中、 矿 带有一定规模的特点, 要 求投入 的物探方 法和技术 应具有探 测深度大 、 精 度高 , 且能排 除干 扰相 互 印 证 。因此本 区物探方法技术组合应是以可控音频大 地电磁测 深 C S A M 测 量为 主, 配合 综合 电法 测量 激 电法和瞬变 电磁测量 和高精 度重力测量, 在地 球化学找矿方面应注意叠加晕测量。 地质找矿是一项技术性很强 的系统工程 , 不但 需要有一个符合 矿 田实际 的找矿 思路, 坚 持以地质 为基础, 物探与地质紧密结合, 选择合理 的物化探技 术方法, 还要有高质量的钻控工程, 才可能取得地质 勘查工作的成果。 [ 参考文献 】 [ 1 ] 边千韬. 白银矿 田构造及成矿模式 [ M] . 北京 地震出 版社 。 1 9 8 9 . [ 2 ] 宋叔和. 祁连山一带黄铁矿型铜矿的特征与成矿规律 [ J ] . 地质 学报 , 1 9 5 5 。 3 5 1 . [ 3 ] 胡 惠民 . 祁连 山东部 火 山岩 系 中金 属矿 床 [ J ] . 地 质论 评 , 1 9 5 9 , 1 8 4 . [ 4 ] 彭礼贵。 任有祥 等 . 甘肃省 白银厂铜多金属矿床成矿 模式[ M] .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 9 9 5 . [ 5 ] 李向民, 彭礼贵 等 . 白银矿 田含矿 围岩蚀变特征及其 意义 [ J ] . 西北地质 , 1 9 9 8 , 1 9 2 . [ 6 ] 李向民 等. 折腰山矿床蚀变岩筒特征研究[ J ] . 矿床地 质, 1 9 9 8 , 1 7 增刊 . 矿产综合利用 2 0 0 4年征订启事 矿产综合利用 杂志是经原国家科委批准,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主办的矿业科技刊物, 已连续三 届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主要报道国内矿产综合利用科研成果与技术进展, 矿产资源分析与地质评价, 二次资源的回收利 用以及选冶新工艺、 新技术、 新药剂、 新设备等。设有选冶试验、 工艺矿物、 综合评述、 资源开发、 利废工艺、 设备研制、 问题讨论 和试验简讯等栏 目。征订办法 矿产综合利用 全年 6期, 每期定价 4 . O 0元 含邮费 , 全年 2 4 . 0 0元。邮汇订刊款请寄四川 省成都市二环路南三段五号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编辑部 邮政编码 6 1 0 0 4 1 。银行信汇 四川省成都市 工商行跳伞塔分理处。 帐号 4 4 0 2 2 4 8 0 0 9 0 2 4 9 0 9 7 3 5 。信汇款请写明“ 订阅期刊款” 。尚有少量 2 0 0 4年 以前的过刊也可补购。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