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林寺冠山自然保护区简介.doc
山西省药林寺冠山自然保护区简介 药林寺冠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中段东侧素有“晋东大门”之称的平定县境内。四周分别与昔阳县、寿阳县、盂县和阳泉市交界,总面积11017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3407.5公顷。境内山势险峻,沟谷交错,森林茂密,最高峰七千寨海拔1529。6米,平均海拔1100米。 本区属大陆性温带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气温10。5℃,无霜期160天,年降雨量537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__9月份,年蒸发量181.4毫米。年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冬季少雪。森林且成.主要是由油松、栎类为主的植被类型,间有椴木和杨桦林,灌木以胡枝子、榛子、沙棘、黄刺玫、锦鸡儿、荆条等为主,森林覆盖率为5 1%。总蓄积量为5.7万立方米,据调查主要有乔木树61种,灌木75种,藤本植物4种。 野生动物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对象,如金钱豹、梅花壳、苍鹰、雀鹰、鵰鹗、鹗鸟等。 药林寺冠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药材寺距县城20公里,这里千山一碧,苍翠欲滴,更有鸟语花香,潺潺流水,大自然将一派无限优美的风景展现在您的面前。这里除山峦起伏、茫茫林海之外,掩映在苍松古柏中的_座药林古寺,因势起屋,座落玲一方巨石一清凉石上,小巧玲珑,别具异彩。药林寺本名清凉寺,因其地处药岭山中,后人将之山寺合一,故称药岭寺,药林寺始建于明宣宗朱瞻基宣德九年,甲寅1434年,明天顺八年重修,寺院座落在山腹之中,登上三十级石阶即达山门。山门为木结构二层楼台,系阁楼式,人称南楼。进山门见一巨石,人目清凉石。据说在明代化年间,一高僧之徒在此圆寂,为纪念其创业之艰辛,就在该石上凿一座北朝南的石洞,洞高2.3米,宽约5米,深约3米,洞内四壁皆塑有丰满圆润、精美绝乡仑自勺神像,八仙过海,十八罗汉,三身如来,四位菩萨栩栩如生。洞顶正中雕飞龙,四周花乌图案相衬,龙下有一八角水井,井浅泉清颇为甘甜,人称神水。据说,水中溶入几百种药材,能治多种疾病,尤其是阳光斜射入洞,龙影倒映水中,随着粼粼波光,苑若飞龙戏水,美奂美仑。这充分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精湛的石雕技艺和绝妙的创意构思。 药林寺不仅有完美的寺院建筑,被誉为“院中石、石上院”,而且还有虎窝、蓬松、井沟泉、点将台、一线天、旧寺遗址、待月石、山门石、观日坪等诸多景致,尤其是建在山梁上的座落于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的别具异国风情的洋楼,更f吏人顿生无限的遐想。该五座洋楼,分属英、美、法、挪威、黎巴嫩五国的传教士,他们选中这里的五个山头建造别墅,就是瞅准了这里冬暖夏凉、风清气爽的优美环境。 该处不仅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灿烂的人文景观,而目还是秦基伟司令员带领将士门战斗生活过的地方,至今在门楣墙壁上抗日救国的标语仍依稀可辨,这里还是北京制药总厂的前身一一太行第二卫生材料厂的所在地。在革命战争年代,为支持抗战和解放全中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是对后代进行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基地。 位于城北60公里处的秋林保护站,为典型的石灰岩母质石质山区,立地条件差,但由于林场职工近半个世纪来的艰辛劳动和不懈努力,营造大片油松纯林,保护原有的阔叶次生林,使这里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成为动植物相互依赖、和协共存的良性循环生态图示范样板。 座落于城西4公里的冠山保护站及城西20公里的赵家保护站,都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完整的生态系统,尤其是冠山,不仅风.光优美,而目是晋东儒学文化的发源地,座落于山上的冠山书院,更是出了元代中书左丞吕思诚、明代尚书乔宇及清代名医傅青主等显责名流,是平定乃至整个三晋大地儒学教育的奇葩,清嘉庆年间更被御赐楹联“科名锟耀无双地,冠盖衡繁第一州’’。使平定获“文献名邦’’之美誉。 在药林寺的后山部分是晋东地区最完整、林相最整齐、生态系统保持最好的油松、栎树混交林。林内生有数十种药材,如秦艽、黄芪、党参、柴胡、黄连等,药岭山也因此而得名。在赵家和秋林则分别有大片的油松纯林,冠山则有大片的风景林和多棵古树。这里是晋东地区的氧气库,也是空气净化器。由于建国以来只重狈工业发展,不重视环境的保护,对这些地区的森林及生态系统的保护已到了主鱼在眉睫、刻不容缓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