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doc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一、概念 经济轴可行性轴地质轴即EFG 1探明的 2控制的 3推断的 4预测的 1 2M 2S 3 1 2 3 可行性轴1---可行性研究,2---预可行性研究,3---概略研究 经济轴 1---经济的,2M---边际经济的,2S---次边际经济的,3---内蕴经济的 二、概念注解 1、可行性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详细评价,其结果可以详细评价拟建项目的技术经济可靠性,可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所采用的成本数据精确度高,通常依据勘探所获得的储量数及相应的选冶加工性能试验结果,其成本和设备报价所需各项参数是当时的市场价格,并充分考虑了地质、工程、环境、法律和政府的经济政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2、经济意义对地质可靠程度不同的查明矿产资源,经过不同阶段的可行性评价,按照评价当时经济上的合理性可以划分为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内蕴经济的。 (1)经济的其数量和质量是依据符合市场价格确定的生产指标计算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市场条件下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 条件允许,即每年开采矿产品的平均价值能满足投资回报的要求。或在政府补贴和(或)其它扶植措施条件下,开发是可能的。 (2)边际经济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于盈亏边界,只有在将来由于技术、经济、环境等条件的改善或政府给于其它扶植的体癌件下可变成经济的。 (3)次边际经济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或技术上不可行,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技术进步,使成本降低后方能变为经济的。 (4)内蕴经济的仅通过概略研究作了相应的投资机会评价,未作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由于不确定因素多,无法区分是经济的、边际经济的、还是次边际经济的。 经济意义未定的仅指预查后预测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矿产资源,无法确定其经济意义。 三、分类及编码 1、分类依据矿产资源经过矿产勘查所获得的不同地质可靠程度和经相应的可行性评价所获不同的经济意义,是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主要依据。据此,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可分为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三大类十六种类型。 地质可靠经济 查明矿产资源 潜在矿产资源 探明的 控制的 推断的 预测的 经济的 可采储量(111) 基础储量(111b) 预可采储量(121) 预可采储量(122) 基础储量(121b) 基础储量(122b) 边际经济的 基础储量(121b) 基础储量(121b) 基础储量(2M22) 次边际经济的 资源量(2s11) 资源量(2s11) 资源量(2s22) 内蕴经济的 资源量(2s11) 资源量(332) 资源量(333) 资源量(334) 经济轴 1---经济的,2M---边际经济的,2S---次边际经济的,3---内蕴经济的;可行性轴1---可行性研究,2---预可行性研究,3---概略研究; 2、分类 (1)储量是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技术计划当时经过了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治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2)基础储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包括品位、质量、厚度、开采技术条件等),是经详查、看探索或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3)资源量是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和潜在矿产资源。包括经可行性研究和预可行性研究证实为次边际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勘查而未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预查后预测的矿产资源。 3、编码采用(EFG)三位编码,E、F、G分别代表经济轴、可行性轴、地质轴。编码的第1位数表示经济意义1代表经济的,2M代表边际经济的,2S代表次边际经济的,3代表内蕴经济的;第2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1代表可行性研究, 2代表预可行性研究,3代表概略研究;第3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1代表探明的, 2代表控制的,3代表推断的,4代表预测的。变成可采储量的那部分基础储量,在其编码后加英文字母“b”以示区别于可采储量。 4、类型及编码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经济意义可进一步将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分为16种类型。 (1)储量有3种类型。 A、可采储量(111)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按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已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包括对开采、选冶、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会和政府因素的研究及相应的修改,证实其在计算的当时开采是经济的。计算的可采储量及可行性评价结果及可靠程度高。 B、预可采储量(121)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已达到勘探阶段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跨国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但只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表明当时开采是经济的。计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C、豫可采储量(122)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已达到勘探阶段加密工程的地段,基本上圈定了矿体三维形态,能够较有把握地确定矿体连续性的地段,基本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提供了矿石加工选冶性能条件试验的成果。对于工艺流程成熟的易选矿石,也可利用同类型矿产的试验成果。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开采是经济的,计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