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关系矩阵和模糊理论的采矿方法优化选择.pdf
S e r i e s No . 4 31 Ma v 2 01 2 金 属 矿 山 METAL MI NE 总 第 4 3 1 期 2 0 1 2 年第 5期 基于关 系矩 阵和模糊 理论 的采矿 方 法优化 选择 覃敏 廖文景 徐必根 唐绍辉 1 .长沙矿 山研究院 ; 2 .金属矿 山安全技术 国家重点 实验 室 摘要建立采矿方案的综合评判体系, 更好地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借用关系矩阵和模糊理论的方法对 采矿方案进行综合评判优选。利用关系矩阵法确定评价指标的各因素活动性指数, 并借助模糊理论中的隶属度为 量化手段确定反映采矿具体影响因素特征的单因素分级指数, 然后确定各方案的单因素的隶属度值, 最后计算出 各方案基于影响因素的综合优越度。以某硫铁矿为例, 计算 出 3种待选采矿方案的优越度系数分别为 0 . 7 4 6 , 0 . 6 8 6 , 0 . 7 1 3 , 从而确定第 1 种方案为最优, 符合矿山实际情况。 关键词 关 系矩 阵模糊理论采矿方案综合优越 度 M i ni n g M e t h o d Op t i m i z i ng Ba s e d o n Re l a t i o n s hi p M a t r i x a nd Fuz z y Th e o r y Q i n Mi n ’ L i a o We n j i n g , X u B i g e n ’ T a n g S h a o h u i ’ 1 . C h a n g s h a I n s t i t u t e o fMi n i n g R e s e a c h ; 2 . S t a t e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fMe t a l Mi n e S a f e t y T e c h n o l o g y A b s t r a c t I n o r d e r t o g u a r a n t e e o b j e c t i v i t y o f e v a l u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 s y s t e m o f m i n i n g s c h e me s h o u l d b e e s t a b l i s h e d .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ma t ri x a n d f u z z y t h e o r y i n o p t i mi z i n g mi n i n g me t h o d w e r e u s e d . I t c a n u s e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ma t r i x t o d e t e r mi n e e a c h f a c t o r a c t i v i t y i n de x .I t i s b y me a ns o f t h e me mb e r s hi p i n f u z z y t h e o ry a s t he qu a n t i fic a t i o n me t h o d t o r e fl e c t t h e s i n g l e f a c t o r g r a d i n g i n d e x o f mi n i n g c h a r a c t e ris t i c s . T h e n i t n e e d s t o e n s u r e t h e f a c t o r s me mb e r s h i p v a l u e o f e a c h mi n i n g s c h e me . A b o v e a l l ,t h e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i n d e x o f e a c h mi n i n g s c h e me w a s c a l c u l a t e d . T a k e n a p y ri t e mi n e a s a n e x a mp l e ,t h e s u p e ri o r d e e e c o e f f i c i e n t o f e a c h mi n i n g s e h e me are 0 . 7 4 6, 0 . 6 8 6,0 . 7 1 3 b y c a l c u l a t i n g . Th e n t h e s c h e me 1 i S s e l e c t e d a n d i t c o n f o rm s t o t h e a e t n a l s i t u a t i o n o f mi n e . Ke y wo r ds Re l a t i o n s hi p ma t r i x, Fu z z y t he o r y, Mi n i n g s c he me, Co mp r e h e ns i v e s u p e r i o r c o e f fic i e nt 对于一个矿体, 确定其适合的采矿方法显得尤 为重要 。采矿方法的选择要遵循许多的原则 , 受多 种因素的影响, 而这些因素又带有极大的模糊性、 随 机性和未知性 。传统的采矿方案的选择带有极大的 经验成分 , 容易受到经验 的左右而不能十分准确地 反映实际情况 。鉴 于这种情况 , 人们探讨出了一些 方法应用在采矿方案 的选择 中, 为在 系统设计过程 中把那些模糊的概念和判断数字化 、 定量化提供 了 理论依据。如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结合模糊综 合评判法、 层次分析法结合灰色理论等为采矿方案 的选择提供了新的方法 , 并且理论依据也更加充分。 本研究为了采矿方法 的影 响因素得 到较全面 的考 虑 , 系统得到较为客观性的评价, 尽量减少经验的作 用 , 将关系矩阵和模糊理论结合起来 , 分析评价系统 的影响因素的权重和隶属度 , 计算 出各方案 的优越 度 , 进而确定最优方案, 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1 采矿方法优越性综合评价 1 . 1 关系矩阵的原理及建立 关系矩阵的主对角线的节点上放置影响系统行 为的主要因素, 次对角线上 的节点则 由两 因素的相 互影响和作用构造而成 。对角线上主要因素的选取 和对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的认知水平等 对关 系矩阵的精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同时, 两 因 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是不等价 的, 从而关系矩 阵是非对称性 的。关系矩阵 表达式如下 R rl l r1 2 r 2 1 / 2 2 ● ● /n l /n 2 式中, r ⋯r z , ⋯, r 为 n 个主要影响因素 ; i 1 , 覃敏 1 9 8 6 一, 男 , 硕士研究生 , 4 1 0 0 1 2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 1 3 ; 总第 4 3 1期 垒 氟 砖 2 0 1 2年第 5期 2 , ⋯ , 凡 ; i ≠ 为因素 r 对因素 影响作用程度 。 在系统关系矩阵中如何定量评价主要影响因素 的重要程度是主要问题 , 一般情况是凭对评价系统 的认识和经验来为关系矩 阵元素赋值 , 可采用哈德 森提 出的“ 专 家 一半定量取值法” 。具体做法是依 据各元素间相互作用程度对元素赋 以 0, 1 , 2 , 3 , 4, 相应 的意义为无 、 弱 、 中等 、 强烈、 极强烈相互作用 5 个级别。根据 由半定量专家取值法建立的关系矩阵 因果 图, 关系矩阵上两两元素之间相互影响, 各元素 在行上的赋值之和表示该元素对系统总的影响 , 这 就是“ 因” ; 各元素在列上的赋值之和表示其他 因素 对该 因素的影响, 这就是“ 果” 。根据关系矩 阵因果 图的情况可知系统各主要因素的重要程度。每一 因 素的活动性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FA i , S F A ㈤∑ , 2 s ∑ ∑r , 式 中, ㈤为主要 因素 r 的活动性指数 ; S 为 r 所在行、 列元素码值之和 ; S 为关系矩阵所有元素 码值之和。 1 . 2 采矿方法优越性影响因素分级 采矿方法的影响因素包括定性因素和定量 因素 , 所以要进行系统评价的前提是要建立统一的衡量标 准。而要建立统一的衡量标准, 一般使用处理描述性 数据有一定功效的模糊集合理论, 采用其中的隶属度 概念 , 将采矿方法优越性主要影响因素的程度性进行 定量化处理。对于因素集合 i1 , 2 , ⋯, 以及 评价集合A的隶属度 用 U “ 表示 , 隶属度满足 0 ≤U I t ≤1 , 其值越大 , 表示 t t 对A的隶属度越高。 不同因素的隶属度研究方法是不相同的, 根据 目前单 因素的研究情况来看, 研究较为清楚 的因素 , 其隶属 度划分为 1 , 0 . 8 , 0 . 6 , 0 . 4 , 0 . 2 , 0 , 分别表示对评价系 统的影响最有利 、 有利、 较有利 、 一般 、 不利 、 最不利; 不太清楚 的因素 , 其隶属度划分为 1 , 0 . 5 , 0 , 分别表示 对评价系统影响最有利、 一般 、 最不利。因此, 通过各 因素隶属度的变化可以确定 以隶属度为 自变量 的单 因素分级指数曲线。 1 . 3 采矿方法优越性系数计算 分析可知 建立采矿方法优越性影响因素的关 系矩阵可以求得各主要因素的活动性指数, 而由模 糊理论分析可确定各单因素分级指数。采矿方法优 越性系数 MMS I 通过计算采矿方法各影响因素活 动性指数和单因素分级指数 的乘积之和求得 , 其计 算公式如下 M M S I ∑F S , 3 式 中, ㈤ 表示影响因素 的活动性指数 , s 表示 单因素分级指数, M M S I 值的变化范围为 0~ 1 。根 据各采矿方案的优越性系数 的计算结果进行排序, 优越性系数最大的方案也就是综合优越度最高的。 2 采矿方法优越性综合评价的应 用 2 . 1 矿床开采的技术条件 某矿为接触交待灰岩成矿矿床 , 水文地质条件 复杂 。矿体 为硫铁 矿, 伴 生铜 、 铁 、 铅 、 锌 , 含有 近 2 0 0 0 k t 品位较高铜硫矿石量, 以前市场不好未对其 进行开采。随着铜的价格 日益升高, 回收该部分高 品质的铜硫矿床就很有价值 。该部分矿床多呈致密 块状 , 中等稳定以上 ; 底板为高骊山组砂页岩 , 稳 固 性好 ; 顶板 为黄龙灰岩 、 船山灰岩 , 无破碎带 , 较稳 固, 有 自燃性和黏结性 。矿体走 向长约 2 1 0 1T I , 平均 倾角 4 8 。 , 平均厚度 2 0 m, 地表不允许陷落。 2 . 2 采矿方法的初选 矿石具有 自燃性和黏接性 , 加之地表不允许陷 落 , 为了控制采场地压 , 在充填法中初步选择 了 3种 方案 ①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 ; ②分段凿岩分段出矿 嗣后充填法 ; ③分段凿岩 阶段 出矿嗣后充填法。各 方案技术 比较如表 1 所示。 表 1 采矿方案技术 比较 1 方案 I, 上 向水 平分层充 填法 如 图 1 。 该方案仅设分段溜井 , 运矿汽车在装矿平巷内装车 , 既简化采准工程 , 又提高运矿效率 ; 采用先挑采 、 后 压采的方式 , 有效地提高凿岩效率 , 也便于采场顶板 的安全管理 。但是, 压顶 回采凿岩效率相对较低 , 作 业循环较多; 无轨设备运行频繁 , 满足无轨设备通行 要求的采准切割工程断面大。 2 方案 Ⅱ, 分段凿岩分段 出矿嗣后充填法 如 图 2 。用这种采矿方法开采时 , 采场可 以相对少一 覃敏等 基 于关系矩阵和模糊理论的采矿方法优化选择 2 0 1 2年第5期 厂 1 1I 业 图1 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 1 一阶段运输 平巷; 2 ~斜坡道 ; 3 一分段运输平巷 ; 4 一装矿横巷 ; 5 一分层联络道 ; 6 一卸矿横巷 ; 7 一溜井 ; 8 一充填回风井 ; 9 一泄水井 ; 1 0 一穿脉 ; 1 1 --充填挡墙 ; 1 2 一人工假底 些; 工作循环比较简单 , 通风条件好 ; 使用无轨设备 出矿, 生产能力大。但是采准工作量大, 在分段巷道 内不易实现巷道掘进 的机械化; 矿柱所 占矿量 比较 大 , 且 回采矿柱损失 , 贫化又 比较 大; 采用 中深孔落 矿 , 大块率高 , 二次破碎作业量大。 r 一 1I 图2 分段凿岩分段出矿嗣后充填法 l 一 阶段运输平巷 ; 2 一斜坡道 ; 3 一分段运输巷道 ; 4 一 回风充填平巷 ; 5 一 分段 出矿进路 ; 6 一 堑沟拉底平巷 ; 7 一凿岩平巷 ; 8 一切割横巷; 9 一切割天井 ; 1 0 一卸矿横巷 ; l 1 一溜井 ; 1 2 一 穿脉; 1 3 一斜顶柱 ; 1 4 一 间柱 3 方案Ⅲ, 分段凿岩阶段出矿嗣后充填法 如 图 3 。矿房内同时作业面多, 回采强度大 , 劳动生 产率高 ; 工人不进入空区 , 作业安全; 采矿成本低 , 通 风条件好 , 采矿方案灵活性强。但是在分段巷道内 不易实现巷道掘进的机械化 ; 矿柱所占矿量 比较大 , 且回采矿柱损失 , 贫化又 比较大 ; 采用 中深孑 L 落矿 , 大块率高, 二次破碎作业量大。 2 . 3 对采矿方案进行综合评价 1 建立采矿方法优越性的评价的关 系矩 阵。 广 1I 图3 分段凿岩阶段出矿嗣后充填法 1 一 阶段运输平巷 ; 2 一 穿脉; 3 一 出矿平巷 ; 4 一装矿斜巷 ; 5 一人行天井; 6 一人行横巷; 7 ~分段联络凿岩平巷; 8 一分段凿岩 横巷 ; 9 一切割天井 ; 1 0 一充填天井 ; 1 1 一溜井 ; 1 2 一堑沟拉底横巷 采矿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很多 , 需解决 的问题又十 分复杂 ,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不明确 , 因而因素项 的选取与评价系统地质环境的复杂程度 、 研究程度 以及评价 目的精度有关。根据矿床开采条件可知 地表不允许陷落 , 排除 了崩落法 ; 矿体品位较高 , 有 自燃性和黏结性 , 排除了空场法。为此 , 开采该矿体 只能选择充填法 , 并从 中优化 。根据以前 的经验 , 并 结合历年研究的统计分析 , 本研究将影 响该采矿方 法优越性的因素分为 8 个方面 ①矿床地质及水文 地质条件 ; ② 矿石价值、 矿石品位及其分布特征 ; ③ 矿体形态及其连续性 ; ④采矿人员的健康与安全因 素; ⑤环境状况; ⑥经济因素; ⑦加工部门的特殊要 求 ; ⑧劳动力和政治因素。从这 8大类影响因素中, 尽量选取不叠加的 1 4个次级 因素作为关系矩阵的 主对角元素 , 它们分别为矿床地质 、 岩土体结构、 矿 床成因、 矿体品位 、 矿体倾角、 矿体厚度 、 采场生产能 力、 损失率 、 贫化率 、 采切比、 方案灵活性 、 通风条件 、 围岩的稳固性 、 矿体的稳固性。 根据初选的 3种方案可知, 矿山地质 、 岩土体结 构和矿岩稳定性及形态本身为先天条件 , 对 3种方 案的影响效果是一样 的, 所 以只需分析 3种采矿方 案的经济因素及本 身情况 , 即采场生产能力 P C 、 损失率 L R 、 贫化率 o R 、 采切 比 C R 、 方案灵活 性 S F 、 通风条件 V C 。现在简化选 取 6个 次级 因素作为关系矩阵的主对角元素 , 分析的结果是一 样的。分析评价系统的各 因素间的相互作用 , 由半 定量专家赋值法给出反映相互作用强度的的值。查 找矿山方面的资料可知 , 采场生产能力、 损失率、 贫 1 5 . 翦曲 总第 4 3 1 期 金 飘 2 0 1 2年 第 5期 化率、 采切比4 个元素的权重应是最大的, 且相互差 不多, 而方案灵活性和通风条件 的权重相对次之。 通过对各因素赋值 , 计算各因素的活动性指数 , 结果 如图 4所示。 P C L R DR C R S F V C 影响 因素 图 4 简化采矿方案影响因素的活动性指数 0 1 0 0 2 0 0 3 0 0 4 0 5 0 采场生产能力 / O l d a 哩 饼 2 该采矿方法 优越性 主要 影响 因素 的隶属 度。根据模糊数学隶属度 的概念, 还有对该采矿方 法的研究理解 , 并结合相似矿山和相关资料 , 对影响 该采矿方法优越性 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同样 , 对 初选的 3种采矿方案而言 , 矿山地质、 岩土体结构和 矿岩稳定性及形态本身为先天条件 , 对 3种方案的 影响效果是一样的, 故在此不对其作分析。采场生 产能力相对来说是越大越好 , 是一个收益性因素 ; 贫 化率 、 损失率 、 采切 比相对来说是越小越好 , 是消耗 性因素 ; 方案应用越灵活越好 ; 当然通风条件越好对 矿山人员开采也是越有利的。收益性因素用单调上 升的曲线表示其隶属度 ; 而对消耗性因素用单调下 降曲线表示其隶属度。主要影响因素的分级 曲线如 图 5所示 。 O 5 1 0 1 5 2 2 5 贫化率 , % c 采切 比 / m / k t 方案灵活性 通 风条件 d e f 图 5 基 于模糊集合 的简化采矿方法优越I生影响单因素分级指数 曲线 2 . 4 采矿方案优越性系数的计算 1 3 %。分别代人采矿方法优越性计算公式 嘎 M M S I 窆 ‰s 州 评 价 系 统 的 主 要 因 素 划 分 为 基 本 单 元 。由初选 的 3 ” 种方案可知 , 基于模糊集合理论 的方法探讨 了影响 F A 1 S A I F A 2 S A 2 ⋯ 评价系统 主要 因素的指数曲线 , 则可 以分别确定 3 F A S A 4 种方案的隶属度 。方案 I各影响因素的隶属度分别 方案 I、 方案 I I 、 方案 Ⅲ优越性系数计算结果分别是 为 0 . 4 2 , 0 . 9 2 , 0 . 7 9 , 0 . 4 1 , 1 . 0 , 1 . 0 ; 方案 I 1 各影响因0 . 7 4 6 , 0 . 6 8 6 , 0 . 7 1 3 。结果表明 , 采矿方案 的优劣次 素的隶属度分别为 0 . 8 8 , 0 . 4 6 , 0 . 6 1 , 0 . 8 4 , 0 . 4 , 1 . 0 ; 序为方案 I、 方案 Ⅲ、 方案 l I 。故选用方案 I, 即选 方案 Ⅲ各影响因素的隶属度分别为 0 . 9 0 , 0 . 1 , 0 . 7 , 用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这与矿山实 际情况相符 , 0 . 7 5 , 1 . 0 , 1 . 0 。由前面的研究分析可知各影响因素 矿山多年的生产实践表明这种采矿方案是可行的, 的活动性指数分别 为 1 7 % , 1 9 %, 1 9 % , 1 7 % , 1 5 %, 能够为矿山带来效益 。 下转第 2 0页 1 6 加 8 4 O O 8 6 4 2 0 0 0 O 0 哩 0 8 6 4 2 0 0 O O 0 噗懈 加 粹㈩ m 损 0 O 8 6 4 2 0 ● O 0 O 0 哩耩 0 8 6 4 2 0 ● O O 0 O 越噬耩 0 8 6 4 2 O 0 0 O O 哩描 总第 4 3 1期 金 属 矽 山 2 0 1 2年第 5期 形量减少 , 在 高程 3 3 4~4 1 0 m, 坡 面变 形为 0 . 8~ 5 . 0 e m; 在近坡脚高程 3 1 0 m左右 , 受地形影响, 变 形量值可达 5 . 0 e m 图 6 。变形部位与现场地表调 查的结果基本一致。 图 7给出了放大后 的堆积体变形形态。变形主 要产生于堆积体后缘 , 在高程 3 1 0~ 4 1 0 m的坡面也 有一定的变化 , 宏观上分别表现为坡面的拉伸和剪 切裂缝 , 与现场查勘的结果吻合。 4 结论 1 堆积体一般厚度 4 0~ 6 0 I l l , 钻孔揭露最大 厚度 1 0 1 . 9 5 m Z K 4孔 , 原堆积体方量为 2 1 0 8万 m , 新堆渣约 9万 m , 总体积约 2 1 1 7万 m 。 2 堆积体主要 由块石 、 碎石层和壤土层组成, 部分钻孔揭露出砂层 、 粉土层、 卵石层和黏土层。在 系统研究堆积体各钻孔 资料 的基础上 , 可将其岩土 层 自上而下划分为 新堆渣层 ; 黏土质、 壤 土质碎石 层, 表层部分为含碎石黏土; 含黏土质碎石层、 碎石 层 ; 黏土质、 壤土质碎石层 ; 含黏 土质碎石层 、 碎石 层 ; 碎石质黏土、 碎石质砂土层 ; 砂卵石层等 。 3 天然状态下 , 堆积体处于临界稳定状态 ; 由 于后缘边坡上部的公路开挖抛渣 , 导致堆积体 出现 变形 。受同年雨季影响, 堆积体抗剪强度参数值大 幅度降低 , 变形增大。宏观表现为 , 在堆积体后缘 、 中部 以及坡脚等多处 出现长短不 同、 深浅不一 的裂 缝 , 局部出现小规模泥石流 , 冲毁 了原有道路 , 甚至 产生垮塌现象。 4 监测结果显示 , 堆积体边坡变形主要发生 在 2 0 1 0年 7月至同年 9月 2 0 0 9年底至 2 0 1 0年初 是堆积体后壁边坡上部公路修筑的高峰期 。2 0 1 0 年 1 0月至今 , 变形曲线趋于平缓 , 堆积体变形基本 趋于稳定。 5 计算得到的堆积体边坡安全系数为 1 . 0 4, 处于临界稳定状态; 受堆积体后缘上部公路开挖弃 渣影响 , 坡面出现变形 , 且最大变形发生于新堆渣体 中, 带动原有堆积体变形 。越往坡脚方向, 变形 的量 值越小, 计算结论与现场查勘和监测结论基本一致。 6 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堆积体 的变形监测 , 在 堆积体前缘的原水 富 绥 江 公路修筑挡土墙加 固, 同时做好坡面排水措施。 参考文献 [ 1 ] 潘别桐 , 黄润 秋 .工程 地质数值 法 [ M] .北京 地 质 出版社 , l 9 9 4 . [ 2 ] 张倬元, 王士天, 王兰生 .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 M ] . 北京 地质 出版社 , 1 9 9 4 . [ 3 ] 徐邦栋 . 滑坡分析与防治[ M] .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2 0 0 2 . [ 4 ] 王恭先, 徐峻岭, 等 . 滑坡学及滑坡防治[ M] . 北京 中国铁道 出版社 , 2 0 0 3 . [ 5 ] 中华人民共和 国建设部 . G B 5 0 3 3 0 --2 0 0 2 建筑边坡 工程技 术规范 [ s ]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 , 2 0 0 9 . 收稿 日期2 0 1 2 - 0 3 -02 上接第 l 6页 3 结 论 关系矩阵能提供定性描述采矿方法突出优越性 的系统框架 , 然后通过专家 一半定量取值法可获取 影响评价系统各主要因素的相对活动性指数。借助 模糊集合理论提供 了定量表示定性描述事物的有效 工具, 由模糊数学中隶属度的概念确定各影响因素 的隶属值 。利用关系矩阵和模糊集合理论对采矿方 案优越性进行综合评价是可行的, 避免 了主要影 响 因素过多而难 以区分权重 的缺陷, 也尽量减少了单 因素的片面性和人 的单纯主观认识差异性带来 的误 差 。因此 , 用这种方法对采矿方案进行优化选择是 科学的, 可 以应用到矿 山中, 并 能够为企业带来 效 益 参考文献 [ 1 ] 于润沧 .采矿工程师手册 [ M] .北京 冶金工业 出版社 , 2 0 0 9 2 0 ”” “ - ”- 4-“ [ 2 ] 龚声武, 蔡明悦, 李夕兵 . A H P F C E法在采矿方法优选 中的 应用 [ J ]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 0 0 9 1 4 1 49 . [ 3 ] 王新 民, 赵彬 , 张钦礼 .基于层次分析 和模 糊数学 的采矿方 法选择 [ J ] .中南大学 自然科学报 , 2 0 0 8, 3 9 5 8 7 5 8 8 0 . [ 4] 钟春晖 , 赵奎 , 郭秋根 , 等 .基于关 系矩阵 和模糊理论 的采 空区稳定性综合评价[ J ] .矿业研究 与开发 , 2 0 0 6 1 1 4 4 _ 4 6 . [ 5 ] 张晓晖, 王辉 , 戴福初 , 等 .基于关 系矩 阵和模糊 集合 的斜 坡稳定性综合评价[ J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 0 0 0 , 1 9 3 3 4 6 . 3 5 1 . [ 6 ] 宦 秉炼 , D i n i s C, D a G a m a .葡萄牙怕纳什凯拉黑钨矿采矿系统 的改进 [ J ] .金属矿 山, 2 0 0 0 2 1 9 - 2 2 . [ 7 ] 宫志新 , 李小 民, 徐世杰 .辽 宁北 票房近况采矿方法转变 的生 产经验 [ J ] .有色矿冶 , 2 0 1 0, 2 6 6 8 - 1 0 . [ 8 ] 胡永泉 , 张传信 , 李际 昌.某硫铁矿开采方法研究[ J ] .金属矿 山 , 2 0 0 3 3 1 5 1 6 . [ 9 ]H u d s o n J A . R o c k i n g E n g i n e e r i n g S y s t e m s T h e o r y a n d P r a c t i c e [ M] . C h i e h e s t e r E l l i s H o r w o o d , 1 9 9 2 . [ 1 0] 杨殿 .金属矿床地下 开采 [ M] .长沙 中南 工业大学 出版 社 . 1 9 9 9 . 收稿 日期2 0 1 2 -03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