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尹格庄金矿采矿方法的沿革及优化.pdf
SuPPI . N o v e mb e r Z以为 金 属 矿 山 ME I , A L MINE 增 20 09年 刊 11月 大尹格灰全矿 采矿方孩的 沿 革 众优化 刘明泉李秀臣 江国建 褚亦功 招金矿业股份公司 摘要 以实例的形式 , 介绍了大尹格庄金矿采矿方法的沿革及优化过程 , 并着重介绍了机械化大生产条件 下优化后的回采方案及创新点 “ 关键词采矿方法 沿革 优化 E vo uUo n n a d O P t枷 吐a zt i n o o f 涌苗 n gM e h t od n i D ayn i 仑 e功ua n g G o ld M in e U u M ingqun aU x iu ehe n Ji a ng G u o j in aChuYigo ng Z肠妒 n M i n i n go c 挤甲a n y A b sta r c tA s n a m x a e P e l , h e t e v o lu t in o a n d O P t i面 za t ion p, e s s O fmin i吧m h e t 记 5 inD叮in,g e z hu n a g a e r in 协 du c e d , a n d the O P t i而 Ze d e c ro v e 叮 s o lu tin o s n adin no v atin os u n de r the e n o山 tion s O fla rg e一 s ca l e m e e h耐 ze dpD d r uetin o a e r h i脚ightd e K eyw o d r s M i n i n g m h e t 闭 , E v o lu t in o , OP t imiz at in o 招金矿业股份公司大尹格庄金矿是一座国内现 代化程度较高的矿山之一 , 单井采选综合生产能力 达 250 0/d “ 一个很重要 的原因就是在采矿方法 的研究和应用上注重投人 注重创新 “ 现就该矿采 矿方法的沿革及优化作以小结 , 供兄弟矿山借鉴 “ 1 地质概况 大尹格庄金矿为蚀变岩型大型金矿床 “ 主要工 业矿体产于招平断裂蚀变带下盘绢英岩 绢英岩化 花岗闪长岩质碎裂岩 绢英化花 岗闪长岩中 “ 主要 工业矿体隐伏于地下 , 埋藏深 品位低 水平厚度大 , 一般水平厚度达2 0 m以上 , 最厚达 1o o m以上 ;且 矿体连续性好 , 局部有分支复合现象 “ 矿体呈缓倾 斜产出 , 倾角1 8 0 一 51 0 “ 矿岩上下盘界限均不明 显 , 需用化验圈定矿体边界 “ 矿岩中均无含水层 , 局 部有少量淋帮水 ,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 矿石及上下 盘岩石较稳固 “ 局部破碎 , 节理裂隙发育 “ 2 采矿方法沿革史 投产初期 , 大尹格庄 金矿由人工出矿 “ 采选能 力为3 5 0/d “ 使用传统的上向水平分层尾砂充填 法 , 梯段非连续回采 “ 垂 直矿体走向布置矿块 “ 矿 块宽度以 7 . sm和 巧m 两种为主 “ 但随着铲运机 出矿的推广 , 井下机械化程度的提高 , 逐步过渡形成 了典型 的 / 盘区式上向水平分层尾砂充填采矿法 0 “ 尔后由于隔墙和泄水井的成功研制 , 形成了 / 盘区 连续回采隔墙尾砂充填采矿 法 0 “ 采选能力已达 50 0 吨/日以上见图 1 “ 但矿块的结构参数未变 , 只是不留间柱梯段连续回采 “ 但随着企业走规模经 营的路子 , 现有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 , 更与现有地质储量不相匹配 , 三期工程于 25X城年建 成投产 , 采选规模扩大为 250 0/d “ 根据1 0年生产 探索 , 对井下的矿岩条件进行了重新的评估 , 将采场 结构参数进行了重新调整 , 据矿石的稳固程度分别 将采场放宽至 10m 15m 20m和30m 不等 “ 10 m 15m 沿用前法 , 采场间仅留 Zm 间柱 “ 20 m 30 m 改为点柱式 , 间柱同前 “ 调整了装备水平 , 其中进 口凿岩台车两 台 , 锚杆台车一 台 BT I 碎石机两台 “ 购置大小铲运机2 7台 , CA 一 8型地下卡车3辆 , 起 到了很好的效果 “ 3 优化 方案介绍 3 . 1 方案概述 盘区和采场均垂直于矿体走 向布置 , 盘区宽 6 0 m , 采场宽3 0 m , 长为水平厚度 4 0 一 lo om “ 中段 高度为 go m , 分段高度为1 4 m , 分层落矿高度 3m , 刘明泉19 74一 ,男, 招金 矿业股 份有限公司 , 高级工 程师 , 26 5月 减叉 山东省招远市 “ 增刊 金属矿 山 20 09年11月 采场不留顶柱 , 留 s m 底柱 “ 两相邻采场间留 Zm 的连续矿壁 , 由下盘脉外斜坡道每隔1 4 m 垂高掘脉 外分段巷联络道和分段平巷 , 然后自分段平巷沿盘 区中心线布置分层联络道 “ 每分层的第一分层联络 道 由分段平巷向采场以 9 / 左右 据现用设备的理想 爬坡能力而定 下坡掘进6 0 m 至矿体下盘 , 其余分 层的联络道则采用挑顶 垫底方式形成 , 联络道最大 上坡角度仍为 9 / , 斜长4 0 m “ 在矿体下盘掘进矿石 溜井与分段平巷相通 “ 采场 中央布置充填回风天 井 , 分别与上下中段相通 “ 用凿岩台车 , 2岩石炸药 落矿 , 电动铲运机与卡车联合出矿 , 分级尾砂充填 , 自上而下逐分层回采 , 最大控顶高度 4 . s m “ 表 1 上向水平分层尾砂充填采矿方法沿革 与采场跨度直接相关 “ 然而 , 在某些情况下 , 采场跨 度不便随意改变 , 只好依据矿体厚度而定 , 只能在采 场长度上做文章 , 由此便出现了一个采场长和宽尺 寸匹配的问题 “ 通过数值模拟计算结果 , 2号矿体 岩石地段暴露面积为 1 20 0 耐左右 “ 现推荐盘区 及采场结构尺寸如表 2所示 “ 表 2 盘区及采场结构尺寸推荐值 m 采区长度 采场跨度 3 040506090 - 45感30簇2 4簇 2 0-18 采矿方使用 法形式 时间 结 构 参 数凿岩 出矿方式 传统式 19 91一 垂走向 , 宽 7 . sm和巧 199 4m , 留间柱 19 94一 垂走 向 , 宽 7 . sm和巧 1995m , 留间柱 19 9 6一 垂走 向 , 宽 7 . sm 和 15 19 9 9m , 不留间柱 2 00 0 垂走 向 , 宽2 0 一 3 0 m , 留 至今间柱 2以X 垂走 向 , 宽 10 一 15m , 留 至今间柱 76 55 人工 盘区式 76 55 铲运机 盘区连续 回采隔墙 机械化盘 区点柱式 机械化 盘区式 7 6 55 铲运机 台 车 765 5 铲运 机 卡车 台 车 76 55 铲运 机 卡车 3 . 2 采场结构参数的匹配 通过 2矿体空间展布的原始条件和力学模型 采用平面应变模型分析得知 当单层矿体采场跨 度为巧m时 , 顶板内的最大拉应力仅为 0 . 47 2MP a , 一般的岩体均能承受 “ 当采场跨度增大至2 0 m 时 , 顶板最大拉应力值达到了 1 . 38 4MP a , 处于失稳的 临界状态 “ 采场跨度为2 5 m 时 , 顶板的最大拉应力 值达到了 2 . 1 03MP a , 只有稳定性较好的岩体 , 才能 经得起 2 . 10 3MP a 拉应力 “ 当采场跨度为 3 0 m 和 3 5 m 时 , 必须在采场的长度方 向给予一定的约束 , 才能维持采场顶板的稳固 见图 3 “ 当多层矿体平行排列时 , 随着回采高度的增加 , 顶板最大拉应力 由小到大 , 然后又降了下来 “ 中央 高度处是拉应力最大 的部位 , 也即最危险部位 “ 最 大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发生在小厚度的夹壁 内 , 当 底部开挖时这两个数值均较大 , 随着回采高度的增 加 , 立即就降了下来 , 随后又逐渐降了下来 , 随后又 逐渐增加 “ 顶板位移则一直呈增加趋势 “ 此外 , 随 着回采高度的增加 , 岩层屈服破坏的范围不断扩大 “ 由此可见 , 顶板拉应力是导致上向水平分层充 填采矿法顶板失稳的根本原因 , 顶板应力的大小又 6 3 . 3 采准切割工程布置 采场下盘脉外斜坡道 脉内 脉外溜井联合采准 方案 “ 从脉外 断面为 3 . 6m x 3 . 7m 的斜坡道每隔 1 4 . Om 垂高向矿体掘进断面为 3 . 6m x 3 . Om 的分 段联络道与分段巷相联 , 分段 平巷设在距矿体下盘 边界 50 m 左右的围岩中 , 沿矿体走向布置 , 掘进断 面为 3 . 6 m x 3m ; 然后 自分段平巷沿采场中心线方 向按鉴 9 “ 下坡掘进断面为3 . 2m x 3 . om 的分层 联络道至矿体 “ 在盘区内下盘分段平巷与联络道的 巷道交汇处附近布置规格为 2 . 5m x 2 . sm 的脉外 矿石溜井 , 用出矿联络道与其连通 “ 同时在底柱内 于采场平面中心区域掘进顺路短溜井 “ 每个采场中 靠近上盘布置有规格为 2m x Z m 的充填回风天井 , 与上中段回风巷道相通 “ 分层回采仍从联络道人 口处开始 , 首先沿采场 中央自下盘向上盘方向压顶落矿 , 形成 6 一 sm 宽度 的切割槽至采场上盘边界 , 然后再从切割槽向两侧 连续压顶落矿 “ 当矿体为多层矿时 , 先采上盘矿体 , 最后采下盘矿体 , 直至本分层采完为止 “ 若单层矿 体水平厚度超过 2 0 m , 需据矿石 的稳固程度决定预 留点柱 , 点柱一定要设在采 场中间 , 规格为 4m x 4 m , 柱与柱之间一般为1 2 m “ 若有底品位矿层和夹 石一定要保护好 , 并留作矿柱 , 可适当增加富矿段矿 柱间距 “ 为确保矿块间柱的厚度和最大限度回收资 源 , 采场边界落矿时 , 须边打探眼边落矿 , 对富矿段 矿块间柱可适当减小 , 以不跑漏尾砂为准 “ 为了确 保这方案的实施 , 在 每分层验收时 , 地测人员使用 e t科 0 5 e l ia c全站仪对采场边界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 测 “ 3 . 4 凿岩落矿 采用芬兰汤姆洛克 MERCu Y R F I D 4 一 E 5 0全 液压凿岩台车施工水平浅孔 , 以765 5气腿式凿岩机 辅助作业 “ 炮孔直径4 0 , 孔深 3 . sm “ 优化后 的最佳落矿参数为孔距 1 . lm , 排距 0 . sm , 装药系 2 1 刘 明泉等 大 尹格庄金矿采矿方法的沿革及优化 2009年1 1月 数 0 . ;8光面爆破参数为孔距0 . 6m , 光面层厚 0 . 7 m , 装药线密度 0 . Z k留m “ 采用 2岩石按梯炸药全 断面非电导爆管一次性起爆 “ 3 . 5 通风 除尘 排险 出矿 二次破碎 爆破完毕后 , 靠主扇通风 , 新鲜风从斜坡道依次 进人分段联络道 分段巷 分层联络道 采场 , 污风由 天井排至上水平回风巷 , 1 5 mn i 左右可达安全生产 标准 “ 尔后 , 人工洒水除尘 排险 , 即可出矿 “ 出矿用衡阳力达 铲运机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 CA 一 8型地下卡车和C花 一 1 . 5型电动铲运机或同 型内燃机联合作业将矿石搬运至盘区脉外溜矿井 中 , 或由铲运机直接将矿石搬至脉外溜井和采场顺 路溜井 “ 最终经 5 . 5kw 振动放矿机放人 4耐 底卸 式矿车 , 由1 0吨电机车双机牵引至卸载站卸人原矿 仓 , 经井下 90 0m m x 1200 鄂式破碎机一级破 碎至 25 0 “ m以下 , 暂存于成品矿仓之中 , 再由 5 . 5 kw 振动放矿机卸人皮带运输 机 , 经计重漏斗装人 箕斗 , 提至地表原矿仓 “ 铲运机在出矿过程中将矿堆 中的大块 一般为 2左右 , 集中堆放在 采场工作面 , 由加拿大 BT I 公司生产的 TM12H D / T B72 5X型移动式液压碎石机 进行破碎后 , 再由铲运机清除 “ 3 . 6 采场充填 在每一分层回采完毕分层 验收前 , 要将采场残 矿彻底清理干净 , 并将生产时铲运机运行尾砂面下 挖 2 0 cm 粉矿富集 , 品位高 “ 验收合格后 , 立即进 行采场充填的准备工作 “ 准备工作包括加高顺路钢 质溜矿井 安设充填体泄水口 压顶垫高分层联络道 和脉间联络道 架设充填管道等 “ 充填料浆 由地表 充填搅拌站供应 , 用管道自流输送至采场 , 充填料为 选厂 20 0 目分级尾砂 “ 同时 , 在本分段或上分段 掘进工作面有掘进废石时 , 则在尾砂充填前 , 用铲运 机或地下卡车先行运至采场充填 “ 分层每次充填高 度为 3m左右 , 以保留 1 一 1 . 5 m 的空 间作为回采落 矿的自由空间 “ 充填体中的水分别经预先埋设的波 纹滤水管或由顺路钢质溜井上的滤水口泄人溜矿井 流出 , 充填结束后3 0 mn i 左右可从分层联络道用导 洪吸法或用泵强行将水排出 , 以减少泄水时间 , 减小 渗透水对相邻采场造成不良影响 , 快速提高充填体 的强度 , 利于马上落矿生产 “ 通过用这一措施每次 充填到设计高度后 , 经过2 4 h的滤水时间 , 即可开 始后分层的回采 “ 3 . 6 采场顶板管理 采场顶板维护中采取了如下主要措施 l严格控制采场的结构尺寸 , 保证采场顶板 的最大暴露面积不大于极限暴露面积 120 0 扩 “ 2在矿体水平厚度大于2 0 m 的厚大部分区 域 , 在采场中布置 4 m x 4m 的不规则点柱支撑顶 板 , 并将点柱尽量位于矿石品位较低的部位 “ 3对于暴露顶板节理裂隙发育的部分区域和 部位 , 特别是由于不 同方向的裂隙彼此交叉切割而 形成 / 倒三角 0 楔体的部位 , 则视具体 情况分别采用 长锚索 锚杆和金属 网联合支护 “ 长锚索支护时 , 用 YG Z 一 90钻打眼 , 孔径 60 m n z , 孔深 10 一 16m , 内置 币1 6 mm 螺纹钢筋 , 砂浆灌注孔全长 ; 锚杆安装采用 芬兰汤姆洛克公司生产的 MERcu R YB I D 4 E6 0型 锚杆 台车作业 , 锚杆为涨壳式锚杆 “ 或者在矿堆上 用 7655凿岩机打眼和安装管缝式锚杆 , 锚杆长度一 般为 1 . 8 m , 安装网度为 1 . 0 m x l . 0 m ; 金属 网用劝 3mm 铁丝点焊而成 , 网度尺 寸为 10 0 x l o o m m , 安装锚杆时一同安装 “ 4 在回采落矿过程 中 , 为了尽可能减少爆破 对采场顶板岩体的破坏 , 在落矿边界采有光面爆破 技术 , 光面爆破孔径为4 0 mm , 孔距为 o . 6m , 光面 层厚为 0 . 7m , 与落矿孔 同次滞后起爆 “ 光爆面平 整光滑 , 既减少了爆破对顶板表面的破坏 , 又大大避 免了局部边界的应力集中 “ 5提高采矿强度 , 缩短回采周期 , 降低采场顶 板地压 “ 采场地压随着空间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增 大 , 加快回采进度 , 有利于降低采场显现的最大地压 峰值 , 达到安全回采的目的 “ 6采场顶板下沉位移 观测 顶板下沉量与该 处顶板的暴露时间成正比 “ 一定岩性岩体的最大允 许下沉量有一定的范围 “ 因此 , 根据顶板的绝对下 沉变形量 , 可作为顶板稳定性的间接判据 “ 采场在 分层回采过程中 , 从中央切割槽形成就在顶板布置 观测点 , 并在分段巷道顶板上布置观测基准点 , 用水 准测量仪每周测量一次观测点的调和变化 , 计算出 观测点处顶板的绝对下沉位移量 , 并和岩体的最大 允许位移量相对照 , 定性判断采场顶板的安全状态 “ 7 / 岩音定位 0 监测预报系统 “ 盘区布设了 1 套 ST L 一 8型岩音监测定位系统 “ 在采场上部周边 不同高度处分别布设了六个探头 , 各探头所接收到 的岩音信号被传送到位于附近铜室中的计算机进行 处理 , 可较准确地预报岩体冒落的时间 和位置 “ 大 217 增刊金属矿 山2009年11月 大增强了采场顶板的安全性和可预见性 “ 8 采场作业制度 采场由下列人员构成 凿岩 爆破工 3人 , 铲运机工 3人 , 运输工 维修工 电工各 班统一安排 “ 凿岩爆破工负责采场的凿岩爆破及大 块破碎工作 ; 铲运机工负责采场的排险 洒水 降尘 出矿 平场工作 “ 采用凿岩台车凿岩 , 碎石机破碎 , 电动 柴油铲 运机及坑内卡车联合出矿 , 每天 3班 , 每班作业 sh “ 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 盘区综合生产能力/ 口d 62 4 采场综合生产能力/ 口d 31 2 采矿损失率/ 5 . 6 8 采矿贫化率/ 7 . 巧 千吨采切比/ m 3/ k t 8 4 . 6 3 每米炮孔崩矿量/u m 2 . 4 凿岩台效/口台班4 9 6 凿岩工效/口工班2 4 8 出矿台效/口工班2 4 8 出矿工效/丫工班 12 4 采矿直接成本/元/ t 1 9 . 0 7 单位矿石总成本/元 尹t 8 9 . 4 7 5 创新点 1 全套 自行无轨采矿设备配套作业 “ 采用芬 兰汤姆洛克公司M E RCU R YF I D 4 一 E S O全液压凿 岩台车凿岩 国产C花 一 1 . 5型电动铲动机和CA - 8型地下卡车联合出矿 , 同时采用 TM 12H D / T B 725X 转移动式液压碎石机破碎大块 , 采用 ME Rcu Y R B I D 4 E60型锚杆台车局部支护顶板 , 实现了采矿过程 的无轨化高效作业 , 其装备水平和综合配套性能均 处于国内领先 ,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2矿石回采 中采用光面爆破落矿 “ 分层回采 作业中 , 采用水平浅孔落矿 , 边孔的布置网度和装药 结构按光面爆破参数和要求 , 与崩矿爆破孔滞后同 时起爆 , 减少爆破对采场顶板岩体的破坏 , 增强了顶 板的稳定性 , 同时还简化了爆破施工工艺和浮石处 理 “ 3 用水准测量监测采场顶板下沉 “ 在分段平 巷中布置水准测量基点 , 在暴露顶板中央布置监测 点 , 使用水准测量仪每周定期进行一次监测点高程 测量 , 以测点高程的变化计算出顶板的下沉量 , 大大 简化了在分层回采采场中用传统滑尺 位移计等监 测位移时 , 随分层的更换而不断重复埋设 调试仪器 的复杂工作 “ 4顶板破坏定位监测 “ 采场顶板破坏冒落是 岩体中积聚能量释放的表现形式 , 伴随这一过程部 分能量转化为声波 “ 试验采场周边不 同平面位置和 高程布设有 Sd 一 8型声发射智能监测系统的6个探 头 , 主要根据 岩体冒落前发出声波的频率一般为 1 0 一 2 0 次/分 , 实现顶板冒落定位和定时预报 “ 6 经济效益 根据矿山三期开采工程设计 , 矿石生产规模为 8 2 . 5万口 a , 预计采用本法担负的矿石量可达 4 5万 口 a , 年直接经济效益可达 218 0万元 “ 设计开采范 围服务年限为1 4年 , 预计可创总经济效益 3亿元 “ 7 结论 l 盘区机械化高效采矿综合技术研究 , 采用 优选法选择采矿方法 , 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优化 采场结构参数 , 以全套自行无轨采矿设备取代原有 的单纯铲运机作业 , 并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采矿爆 破参数 , 用非胶结分级尾砂分层充填 , 同时通过动态 跟踪监测采场顶板稳定性和采用多种手段维护采场 顶板安全 , 实现了高效率低成本无轨化安全开采 , 成 功地解决了中厚矿体的高效采矿综合技术难题 “ 其 综合研究成果属国内首创 ,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2盘区综合生产能力 62 4口d 采 场综合生产 能力 31 2口 d 采矿损失率 5 . 6 8 采矿贫化率 7 . 巧 采矿直接生产成本1 9 . 0 7 元/ t 的技术经济指 标 , 部分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 3采用分段采准分层回采工艺 , 采准工程量 小 , 降低采矿直接成本 , 在分层回采过程中能根据地 质情况的变化 , 随时调整回采边界 , 灵活而有效地控 制矿石的损失和贫化 “ 同时 , 能够增加采场工作面 , 出矿能力调节余地大 , 有 利于实现矿山的高产和稳 产 “ 4该方法采用全套无轨自行设备联合作业 , 既提高了采矿的机械化装备水平 , 使工人劳动强度 大为降低 , 又使全员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 同时有效 地降低了矿石的生产成本 , 为矿山带来较大的经济 效益 “ 实践证明 , 无轨采矿设备配套作业是实行高 效采矿的有效手段 “ 5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分析 采场的稳定 性 , 其分析方法先进 , 分析结果准确 “ 以此为依据的 采场结构设计参数合理 , 既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矿岩 体的自支撑能力 , 又保证了试验采场顶板的稳定和 安全 , 充分发挥无轨采矿设备作业的高效率 “ 下转第 2 2 2页 2 18 增刊金属矿 山 20 09年11月 构参数 胶结充填采矿是对隔离矿柱的有效保护 , 从 而实现对第四系的保护 , 地表不塌陷 “ 2矿山应用证明研究确定的2 0 m 的隔离矿 柱厚度 , 巧 一 ZOm 的矿房 矿柱参数 , 多步骤分段回 采高阶段胶结充填采矿法对该矿是合适的 成功的 “ 3采用全尾砂胶结充填尾砂得到充分利用 矿石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地表需得到严格保护 , 良好 的整体经济环境及社会效益 , 具有 良好的示范作用 “ 参考 文 献 褚洪涛 . 我国金属矿山大水矿床的地下开采 采矿方 法 J2 . 采 矿技术 , 25X巧 , 6 3 . 郭金峰 . 我国复杂难采矿床开采的问题与对策 . J2 . 金属矿 山 , 2叨512 . 王军 , 等 . 大水矿床开采技术部分 . 湖南 复杂及特殊条件下 矿床开采调研报告 . 徐树岚 , 等 . 充填采矿法1M2 . 北京 中国有色 金属学会采矿学 术委员会 , 19 991 4 5 . 长沙矿山研究 院 . 吴集 铁矿北矿段一期 工程安全采矿综合技 术回采方案研究R ] . 长沙 长沙矿山研究院 , 2X 7 . 长沙矿山研究 院 . 吴集 铁矿北段一期工程安全采矿综合技术 研究 1R2 地压部分阶段 报告 . 长沙 长沙矿山研究院 , 2X 7 . 长沙矿山研究院 . 吴集铁矿充填 系统设计说明书R ] . 长 沙 长沙矿山研究院 , 2加7 . 收稿 日期2X 9 一 10一 9 ,.J,.J -2 r.LF.L , .,J.J飞.J,.Jf. .J ,J 4 j工o7 6 . . rkr.LF.LF.L.rJ 后 , 在采场底部结构电耙道端部岩石稳固处构 筑隔 墙 , 并在隔墙上安装滤水设施进行脱水 “ 密闭隔墙 及滤水设施检查合格后 , 即开始充填 “ 充填管路从 上一中段的充填联络巷至矿房矿柱的充填回风 井 , 进人采场充填 “ 采场下部和接顶时要求充填体 强度较高 , 中间可适当降低 “ 等充填体达到一定强 度后 , 方可进行相邻矿房的回采 “ 矿山建设有两套充填系统 , 从 20 09年初投人运 行至今 , 已充填空区3 0万扩采空 区 , 其浓 度 在 7 0 一 7 1 , 灰砂比约 14 一 11 2 , 最大充填倍线为 9 . 1 “ 在井下采场取样检测 , 6 0天强度在 0 . 7 一 3 . 2 MP a “ 有 6个采场已全部充填并充分接顶 , 及时处 理了老采空 区 和新增采空区 , 有效控制了采场顶板 , 保护了隔离矿柱 “ 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采场生产能力 50 0口 d , 损 失率 9 . 6 , 贫化率 10 . 7 , 采切比 5 . 24 耐 kt或39 . 56 m 3/ kt , 采矿凿 岩台效 5 0 而台班 , 采矿工效3 0口工班 , 铲运机出矿 效率 28 0口台班 , 充填能力6 0 一 8 0 m 3 h / , 充填料浆 浓度 70 , 灰砂比 14 一 1 2 , 充填成本1 8 . 8 7元/ t“ 7 结论 l富水第四系覆盖铁矿床安全采矿预留合理 厚度的隔离矿柱是简单有效的措施 , 合理的采场结 上接第 2 14页 5 结语 为了更好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 业 , 达到安全 经济 合理 高效地利用中铝重庆分公 司矿山资源目的 , 加强对缓倾斜薄矿体铝土矿地下 开采方法研究 , 降低铝土矿的贫化 损失率 , 提高资 源的回收率 , 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 我们相 信 , 通过努力 中铝重庆分公司铝土矿山将为我国其 它缓倾斜薄矿体矿山的安全 经济 合理 高效开采 矿体提供方法和技术示范 “ 收稿日期 20 09 一 10一2 .州卜. 一卜, 州卜.刊卜.叫卜.州卜州卜0叫卜.州卜.州卜.叫卜.一卜.州卜.州卜一卜润刁.刊叫卜.叫卜 一卜.州卜 十一州卜.琦一 卜.刊 卜 冲 卜. 州卜 十一州卜一十州卜.州 卜.创卜明 侧卜润一卜门叫卜一州卜叫卜. 州卜.州卜.州卜.州卜翻州卜叫卜 . 上接第 2 18页 6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爆破参数 , 改善了回采 落矿爆破效果 , 提高采场出矿效率 “ 对于落矿爆破 边孔采用光面控制爆破 , 尽量减轻爆破对顶板 的破 坏 , 有利维护采场顶板的稳定 “ 7采场中用预留点柱支撑顶板 , 对矿岩稳固 性较差的局部用长锚索 锚杆网或锚杆金属网联合 护顶 , 对维护大暴露面顶板的稳定是切实有效的 “ s用水准测量方法监测采场顶板下沉位移 , 是一种直观 准确 实用的监测方法 ; 同时用声 发射 监测定位预报系统监测顶板的稳定性 , 实现采场顶 板破坏冒落的定位预报 , 它使回采工 作面顶板安全 性处于有效的监控之下 , 增加了人员设备的作业安 全感 “ 不失为一种采 场顶板管理的有效方法和手 段 , 是该系统应用上的创新 , 对大暴露面采场顶板的 管理有较大的推广意义 “ 9今后应进一步完善各工序设备能力的优化 配套 , 加强采场通风管理 , 切实控制回采边界和点柱 尺寸及位置 , 可望进一小提高盘区及采场的生产能 力 , 改善技术经济指标 “ 收稿日期 2X 9 一 10一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