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湾铁锌矿出矿贫化原因及对策.pdf
S e r i a l No. 47 7 J a n u a r y . 2 0 0 9 现代矿业 M0RDEN MI NI NG 总 第4 7 7期 2 0 0 9 年 1月第 1 期 杨家湾铁锌矿 出矿贫化原 因及对策 黄炳林 叶义成 贺 义 武汉科技 大学资 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摘要 杨家湾铁锌矿是卢氏县曲里铁锌铜 多金属矿 区的一个矿段 , 随着开采深度加深 , 出矿 贫化率有所上升。分析 了由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矿造成 出矿贫化 的原因, 并提 出了降低 出矿 贫化 的措施, 有效的降低 了出矿贫化率。 关键词 采矿方法; 贫化; 回采进路 ; 截止品位 中图分类号 T D 8 5 3 . 3 6 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9 - 5 6 8 3 2 0 0 9 0 1 - 0 0 8 0 - 0 3 1 矿 山概 况 杨家湾铁锌矿区位于河南卢氏县城西南 2 5 k m, 以磁铁矿 、 铁闪锌矿为主 , 伴生有铟和镉。根据工程 控制 , 圈定三个矿体 , 见图 1 、 图 2 。 I、 Ⅱ号矿体规 模很小, 矿种和矿石类型都 比较复杂。Ⅲ号矿体规 模大 , 矿石类型简单 , 几乎全为铁锌矿石 , 是最主要 的矿体。 、、 \ \ 0 , ,/ I I I ’ 、 / \ \ \ \ 、 e 一 ’ 图 1 杨家湾铁锌矿纵剖面 图 , “/// ’ / / / . . , , / / 3 7 5 920 0 3 7 593 00 37 59 400 3 7 5 9500 图 2 杨 家湾铁锌矿横剖面圈 I 号矿体分 布在矿段西部 , 杨家湾矿段仅 1 4 5 线见矿, 在 1 4 5~1 5 0线之间已尖灭。但在 1 4 5线以 西 , 可延长数百米 , 矿体厚度较薄 , 8~1 0 m, 呈似层 8 0 黄炳林 1 9 8 3一 , 男 , 硕 士生 , 4 3 0 0 8 1湖北省武汉市。 状 , 沿 1 4 5线以西的接触带分布。矿体走向近东西 、 南倾 , 倾 角 4 0 。~6 0 。 。矿 石 品位较 低 , 铁 的 品位 2 2 . 5 % ~ 3 5 . 1 0 % , 锌品位 0 . 4 1 % ~ 2 . 3 6 %。 Ⅱ号矿体分布在矿段 中、 西部 1 4 01 5 5线 , 长 度为 8 0 0 m, 厚度为 8~1 2 m, 呈似层状 , 沿倾斜延深 5 0~2 8 0 m。矿体走 向西段南西西 , 东段南东东, 南 倾 , 倾角 3 0 。 ~ 6 0 。 , 西 陡东缓 。矿石 品位低 , 铁品位 2 4 . 8 9 % ~3 4 . 1 l % , 锌 品位 0 . 3 4 % ~1 . 9 8 % , 单锌 矿 品位 1 . 6 6 % ~ 3 . 6 1 % 。 Ⅲ号矿体分布在 1 4 0~1 6 0线 , 走向长度 6 0 0 m, 扣除河床 压矿地 段, 1 4 5线 以东 3 0 0 m。矿 体厚度 4 . 5~ 4 7 . 4 m, 平均厚度 2 9 m, 在 1 4 5线厚度最大 , 向 东逐渐变薄尖灭; 向西在 1 4 0线分枝到 1 3 0线尖灭。 矿体走向总体南倾 , 倾 角 5 5 。~2 7 。 , 西陡东缓。该 矿段铁锌矿石品位相对较高、 较稳定。单孑 L 铁品位 3 1 . 9 6 % ~ 3 3 . 7 7 % , 矿段平均品位 3 2 . 7 3 %, 单孑 L 锌 品位 1 . 6 3 % ~3 . 2 0 % , 矿段平均品位 2 . 9 4 %。 矿体埋深在 4 7 0 m标高以下 , 最深处达 2 0 0 m标 高 , 东高西低。 2 采矿 方法 矿区位于秦岭东西复杂构造带北缘 , 曾受多次 构造活动的影响。成矿受接触带和断裂带控制 , 后 期构造又部分破坏矿体。矿体埋藏在 2 0 0 m 以下 , 主矿体埋深在地下 3 0 0 m, 属隐伏 的倾斜厚 矿体 , 必 须以竖井开拓, 坑内采矿。 矿体顶板主要为正长斑岩 , 底板为透辉矽卡岩 、 黑云大理岩或透辉大理岩。正长斑岩多呈灰色、 肉 红色 , 块状构造 , 岩石较坚硬 、 性脆 , 受后期构造影 响, 裂隙发育 , 岩石较破碎 , 沿裂隙多发育粘土岩化 , 使岩石坚固性大大降低 , 掘进时易垮塌 、 冒顶 和偏 帮, 岩石 力学测定结 果 抗压 强度 5 7 1 . 0~1 4 1 2 . 3 黄炳林叶义成等 杨家湾铁锌矿出矿贫化原因及对策 2 0 0 9年 1月第 1期 k g / c m , 抗 拉 强度 2 0 . 1~6 7 . 0 k g / c m , 抗 剪强 度 1 0 2 . 2~1 6 0 . 4 k g / c m 。透辉矽 卡岩主要 由透辉石 、 金云母、 绿帘石以及次生粘土矿物 、 方解石等组成, 粒状结构 , 块状构造 , 岩石极易风化, 吸水膨胀, 较破 碎, 稳固性极差。 根据以上情况 , 矿区属不易管理顶底板, 稳定性 差, 易出现冒顶 、 塌落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工程地 质条件属于中等. 复杂型。 采矿方法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矿, 如图 3 所示。阶段高度为 5 0 m, 分段高度为 l 0~1 2 . 5 m, 采 矿进路间距为 1 2 . 51 6 . 5 m, 采用 Y G Z 9 0型凿岩机 凿岩, 深孔爆破 , 装载方式为 C 3 0轨道式装岩机装 矿和人工装矿。井下运输为人力矿车运输 , 通过竖 井罐笼提 升。 1 1 1 7 一 I I I / II I I I I Ⅱ 儿一儿 图 3 杨家湾铁锌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块 图 1 一 设备井; 2 一 设备井联络道 ; 3 - 机修硐 室; 4 - 分段 联络道 ; 5 . 矿石溜井; 6 一 废石溜井; 7 , 斜溜道 ; 8 - 溜井联络道 ; 9 . 回风井 ; l O 一 回采进路 ; 1 1 一 切割巷道; 1 2 一 切割天井 3 生产 出矿贫化现状 及原 因 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是一种国内外广泛应用 的高效率的采矿方法 , 其最大缺点是损失贫化大, 一 般为 2 0 % ~ 2 5 % 。 该矿地下开采分两期建设, 目前建设的是第一 期工程 , 开采范围为 1 4 5勘探线以东、 3 0 0 m标高以 上矿体 , 设计规模 2 0万 t / a , 竖井和斜井开拓方案, 2 0 0 5年底基本建成试产, 采矿首先在一期开采工程 Ⅲ号矿体 4 0 0 m标高以上首采地段进行。截止 2 0 0 6 年底, 矿 山实际采 出矿量 1 8 2 . 5 k t , 采出铁锌矿石量 1 7 3 . 8 k t , 锌金属量 5 . 1 k t ; 年末保有资源储藏量为铁 锌矿石量 6 8 8 6 . 2 k t , 锌金属量 1 9 1 . 5 k t ; 采矿损失量 2 7 . 8 k t , 损失率 1 6 %, 实际回采率 8 4 %, 采矿平均贫 化率为 2 0 %。2 0 0 7年主要作业在 3 7 5 m和 3 8 8 m平 台, 实际采矿量 1 8 5 k t , 锌金属 6 . 0 k t , 采矿损失 量 6 2 . 6 k t 。期末保有资源储量铁锌矿石量 6 0 9 2 . 4 k t , 锌金属量 1 7 2 . 8 k t 。与原地质报告相 比开采范围内 铁和锌的矿石品位都有所降低 , 铁品位降低4 . 6 8 % , 锌品位降低 1 . 6 3 %, 锌品位降低幅度相对较大。采 矿 回收 率 8 3 %, 平 均 贫 化 率 为 2 0 %, 局 部 达 到 2 8% 。 杨家湾铁锌矿出矿贫化的原因有 以下几条。 1 结构参数不合理 。分段 高度 、 回采巷道 中 心距 、 回采巷道断面大小应根据使用的设备 、 崩落矿 石的流动I生、 矿体的倾斜性来决定。选择的结构参 数不合理 , 导致正常的正面脊部损失矿石量的增多 , 使落矿椭球体两侧的废石过早的进入出矿漏斗, 造 成过早的贫化和矿石损失 。 2 贫化矿石品位超过截止品位 。在放矿过程 中, 当放出一定量 矿量的 3 5 % ~ 4 0 % 之后开始有 废石混入, 产生贫化 , 并且贫化随着放出矿石量增大 而增大 , 使放出矿石品位越来越低。为了降低贫化 , 采用截止品位放矿, 当矿石和一定量废石混合后达 到一定的工业品位时即停止放矿。使用截止品位放 矿, 很难具体把握放出矿石的截止品位, 没有一个很 明显的放矿标准。而 目前国内对出矿品位的获得 , 主要是依靠取样进行化学分析, 这种方法速度慢 , 而 放矿周期又短 , 出矿品位变化大。这样 , 取样化验满 足不了现场生产的要求。所以, 在实际生产中, 通常 不得不依靠出矿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经验, 根据 放出矿石的颜色、 密度和块度等情况的变化 , 用肉眼 或感觉来识别矿石的贫化程度 , 准确度很难保证。 放矿品位超过截止品位限制导致更多的废石混入 , 造成了矿石贫化加大。杨家湾铁锌矿设计出矿截止 品位为 1 8 % , 在进行回采时 , 由于取样化验不及时, 在贫化矿石 品位达 到或接近 1 8 % 时, 未能停止 出 矿 。 3 炮孔设计的参数与崩矿步距布置不合理。 炮孑 L 孑 L 底距过大 , 在爆破崩落矿石时 , 矿石块度过 大, 容易搁阻, 影响矿石的流动性。同时也有可能产 生悬顶 、 立墙 ; 炮孔 的边孑 L 角度过小 , 崩落的矿石未 能得到松动, 而且角度小的炮孑 L 易被矿堆埋住 , 使后 排爆破产生一定的困难 , 从而影响了矿石的回收率。 崩矿步距过小, 使上部 的废石过早混入 , 产生贫化 ; 崩矿步距过大, 使正面脊部矿石损失增加。在实际 生产中矿石的贫化主要是由这两种原因所引起的。 4 生产管理 不合理 、 出矿 不及 时。在废石覆 盖下出矿时, 出到一定数量的纯矿石后 , 废石逐步混 入 , 贫化开始逐渐增大, 当达到出矿截止品位时应停 止出矿 , 否则会加大贫化。同时, 加强对爆破人员技 术和责任的管理 , 爆破效果如不好 , 产生大块 多, 造 81 总第 4 7 7期 现代矿业 2 0 0 9年 1月第 1 期 成出矿困难 还会 引起爆破事故 , 如拒爆 、 爆破立墙 和悬顶等等事故, 这些都会引起矿石 的贫化。杨家 湾铁锌矿爆破设计参数 崩矿步距为 1 . 8 m, 炮孑 L 排 面前倾角为 8 0 。~ 9 0 。 、 边孔角 4 5 。 ~5 0 。 , 每排 l 0~ l 2个炮孔。在爆破人员打孔时, 有时未能达到设计 要求 , 加上炮孔填药量不够 , 造成爆破效果不理想 , 加大了出矿贫化。 4 降低贫化的措施 1 正确的选择采矿结构参数 , 合理地 、 科学地 布置各分段的回采巷道。巷道的掘进与采准必须严 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 , 上中下 3个分段应保持菱形 交错布置。 2 钻上 向扇形 中深孔时 , 排 面步距设计不超 过 1 . 8 m, 炮孔孔底距不超过 1 . 8 m, 排面倾角保持 8 0 。 ~ 9 O 。 , 边孔角为 5 0 。 , 每排钻凿 l 0~1 2个炮孔 , 在两边孔之间均匀布置, 进路 间距 为 1 0 m时 , 每排 打 l 0个炮孔, 进路间距为 1 2 . 5 m时, 每排打 l 2个炮 孔。炮孔深度按炮 眼布置图上标注的尺寸 , 深度要 打够 , 根据现场爆破后的效果 , 摸索出比较合理的炮 孔深度参数 , 使穿爆后达到合理贫化 , 保证出矿量。 3 切割槽尽量在矿体 中形成。切割槽高度应 达到分段高度, 切割槽顶部是上盘岩石接触面。尽 可能不崩落上盘岩石 , 防止过度贫化 , 待回采后顶板 岩石 自然崩落成为覆盖层。 4 当回采进路进入下盘岩石, 矿石 回收量随 着开采岩石高度增大而减少, 而且岩石混入量随之 增大, 贫化严重 , 需要及时进行取样化验 , 贫化矿石 品位达到设计截止品位 1 8 %或接近 1 8 %时 , 应停止 出矿。在每条进路出矿时 , 发现矿石品位低于 1 8 % 时, 及时向管理部门反应情况 , 并在现场采取措施堵 塞放矿 口, 使用金属网和不同长度的坑木进行堵 口, 确保不影响下一排炮孔装药。 5 回采进路放炮后 , 将上分段覆盖岩崩落下 的矿石贫化情况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 , 由领导组织 技术人员研究出矿贫化程度, 便于改进下一排炮孔 深度参数, 降低矿石贫化。 6 加强必要 的技术管理 , 制定合理 的回采计 划 , 系统出矿统计资料, 比较理论计算出的崩矿量 。 提高采场管理员的专业业务理论和技能, 使其能有 效的控制落矿的截止品位 、 合理的产出矿。 7 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定期进行 矿山地质特征、 矿体 回采方法 、 爆 破器材使用的培 训 , 提高其采掘方面的理论水平和技能。不定期地 由技术人员讲授本矿 山的特征 地层 、 岩石 、 节理 、 构造在矿体 回采过程 中的有利和不 利因素 , 讲授 采场布孔及爆破要领。提高采掘工人的应变能力, 有效地提高采掘质量和效率 。 5 结论 通过 以上措施 , 杨家湾铁锌矿出矿贫化率明显 改善。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方法是一种高效、 安全 的采矿方法 , 但其损失及贫化问题较为严重 , 是此采 矿方法的主要突出问题。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对采场 结构参数 、 炮孑 L 设计参数进行优化 , 准确找出合理的 采场结构参数和炮孔设计参数 , 同时加强出矿管理 制度 , 便可以大大降低出矿贫化程度 。 参考文献 [ 1 ] 陈敏 , 郑伟 强. 无底柱 分段 崩落采 矿法的损 失、 贫化 问题探 讨[ J ] . 南方金 属, 2 0 0 7 , 1 5 7 2 7 2 9 . [ 2 ] 王 玉斌. 降低 矿石 损 失与 贫化 的 综合 措施 [ J ] 矿业 _T - 程 , 2 0 0 7 , 5 3 3 1~ 3 2 . [ 3 ] 李金财. 浅析无底柱分段崩 落采矿法矿石 贫化 、 损 失的原因及 对策[ J ] . 矿业快报 , 2 0 0 6, 4 4 3 5 3 1 3 2 . [ 4 ] 刘建平. 浅谈 降 低采 矿 贫化 率 的方 法措 施 [ J ] . 有 色金 属, 2 0 0 7 , 5 9 { 4 5 1~ 5 4 . 收稿 日期 2 0 0 8 1 0 1 2 信息平 台 首钢水厂铁矿选矿智 能控制系统投入使用 由首钢水厂铁矿 自主研发 的选矿高频筛 、 精选 机远程智能控制系统近 日完成整体在线调试 , 正式 投入使用。此系统的投入运行 , 全面实现了4 8台高 频筛和 2 2台精选机的开停机 、 相关参数调整的远程 集 中操作 , 可根据客户质量需要及时进行主控操作 8 2 调整 , 提高了工序质量的稳定率 , 极大地降低了岗位 职工的劳动强度。通过此控制系统实时画面显示的 参数 , 能够实时发现、 判断现场存 在的工序问题 , 及 时加以解决 , 提高了选矿工序管理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