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向水平扇形进路采矿方法的研究及应用.pdf
上向水平扇形进路采矿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王大为, 王卓, 李磊, 李伟宁, 秦伟利, 刘洪伟 , 李伟国 山东黄金矿业 莱州 有限公司焦家金矿 , 山东 莱州2 6 1 4 1 9 摘要 望儿山矿 区浅部 由于受主观 条件 限制 , 无法实现铲运机进路 回采 。 矿 区内 I - 2号矿体破碎 , 回采效率低。经过 多次采矿 方 法优化, 并结合 已有工程, 研究应用了“ 上向水平扇形进路电耙出矿” 回采模式, 采用局部超强支护, 胶结接顶充填, 一举解决了进 路回采二次倒运及暴露空间大、 易塌方等回采难题。 该工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首先, 需尽量预留一条进路回采空区, 作为其他进 路充填后淤泥清理空间, 减少清泥劳动强度; 采用二步采进路封闭, 以防止大量漏浆现象出现; 并且采取预留矿柱等方式保证顶 帮安全。该采矿方法提高了单采场生产效率, 满足了扩产要求, 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破碎 矿体 ; 扇形进路 ; 望儿山矿 区; 采矿 方法 中图分类号 T D 8 5 3 . 3 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5 2 5 1 8 2 0 1 2 0 2 0 0 6 7 0 4 引用格式 王大为, 王卓, 李磊, 等. 上向水平扇形进路采矿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J ] . 黄金科学技术, 2 0 1 2 , 2 0 2 6 7 7 0 . 望儿山矿区原本是一座民营小规模矿山 ,规划 生产能力和机械化程度较低 , 原采场回采时均采用 人工和电耙作业 。浅部 I - 2号矿体破碎 , 原采矿方 法 回采效率低 。在 2 0 0 6年底 , 望儿 山矿区归人山东 黄金集 团, 根据集 团整体发展思路 , 日出矿 能力 由 8 0 0 t 提高至 1 8 0 0 t 。 原 回采方式和出矿效率远远不 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求 ,有必要对浅部 I 一 2号矿体 的回采方法进行优化。 1 I 一 2号矿体地质概况 望儿 山金矿床赋存于河 东望儿 山断裂的南部 , 其主要矿体有 I 一 1 、 I - 2 和 V号矿体,另外在其上下 盘还产出许多规模大小不等的小矿体 ,这些矿体均 表现出较为明显 的“ 构控” 特征。控制望儿 山金矿床 I 一 1 、 I - 2号矿体的河东望儿山主断裂为压扭性断裂 , 其在走 向和倾 向上呈舒缓波状 ,且在局部地段发育 不明显。2 4线以南平均走向 2 7 0 ~ 2 8 0 。 , 2 4线 以北平 均走 向 2 9 0 ~ 3 0 0 。 ; 其倾角具有从南向北变缓的趋势 , 2 4线 以南 倾 角一般在 5 0 o 左右 , 2 4线 以北一 般在 4 0 。 左右 , 在倾 向上也有上缓下陡的变化。 1 - 2号矿体赋存于 F 断裂带内,断裂带走向 0 2 5 。 , 倾角 4 0 6 0 。 , 其上下盘发育次一级断裂 。 从一 2 3 0 中段 以下其下盘发育有次一级断裂 ,其走 向为 2 5 6 。 左右, 倾角 5 6 。 。 主次构造在平面上呈“ 入” 字型 , 而在 剖面上呈 “ 人” 字型 , 断裂带内岩石较为破碎 , 主次构 造间节理较为发育 ,这为热液的运输及储存提供 了 必要的通道和空问。由于 I 一 2号矿体发育于断裂破 碎带 内, 且为中低温热液成矿 , 其蚀变范围较小 , 上 、 下盘边界基本为断裂所控制 ,且在主次断面上发育 0 .2 ~ 2 .0 H I 厚薄不均匀的糜棱岩带,矿体赋存形态、 产状基本同断裂构造相一致 ,在平面上主次构造面 即为 I - 2号矿体 的上 、 下盘边界【 1 1 。 2 采矿方法优化 随着矿区生产规模的 日益扩大 ,生产能力也在 逐步提高。 浅部原有的小采场生产能力低下, 已经严 重制约了矿区的整体发展 。矿区经过多次研究 和实 验, 对原 I - 2 号破碎矿体采场的采矿方法进行优化, 提高了采出效率。 2 . 1 原 回采工 艺 望儿 山矿区浅部 回采主矿体为 I 一 2号矿体 , 矿 体较破碎 , 矿体宽度在 3 ~ 1 0 m之间 , 原有布置 了 8 个采场 , 并已经全部布置工程进行了回采。 采场布置 一 条行人通风天井 ,架设 了一条顺路铁溜井和一条 顺路行人泄水井 。该部分采场最初采用全断面上向 水平分层法回采 , 但是在实际回采过程中, 由于整体 暴露空间较大 , 施工难度大 , 时常发生塌方 , 危险系 数高 , 效率也十分低下 ; 所 以 , 后期全部改为普 通上 向分层进路回采 , 电耙出矿 , 但是 由于受原有工程限 制 ,单个采场只有一个下盘 出矿溜井 ,出矿十分困 难 , 需要 2个电耙进行二次倒运 , 安全性有 了提高 , 但效率一直没有提高。 由于浅部 I - 2号矿体的地质储量较少 ,并 且浅 部周围已经受民采影响, 存在大量的采空区, 且原有 收稿 日期 2 0 1 2 0 2 1 1 ; 修订 日期 2 0 1 2 0 3 0 5 . 作者简介 王大为 1 9 7 9 一 , 男 ,山东莱州人 , T程 师, 从事采矿技术及生产指导丁作. fl y 6 4 4 s o h u .C O I n 2 0 1 2 年 4月第 2 0 卷. 第 2 期 6 7 的运输巷道均存在规格普遍较小等一系列的主观 因 素 , 因而不能投入更多采准工程实现铲运机出矿 , 只 能够实现 电耙作业。 而采用正常的进路 回采 , 电耙 出 矿 ,一个溜井出矿非常困难 ,需要 2 个 电耙二次倒 运 ; 若一个采场内增加多条溜井 , 又势必会增加工程 施工的难度和成本。 2 . 2 现有采场的改造 通过矿区对矿体稳固性的充分验证 ,利用现有 T程 ,对浅部 I 一 2号中厚破碎矿体 的采矿方法进行 了优化 , 设计应用了“ 上向水平扇形进路采矿方法” , 采用了以下盘溜井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扇形进路 布置及电耙出矿的回采工艺。 矿区首先在一 6 0 1 4 m采场进行 了优化实验 , 一 举解决了矿体稳 固性差 、电耙出矿困难和效率低下 等问题 , 取得了巨大 的成功。 目前 , 矿 区浅部 中段 已 逐步推广应用此工艺。 2 . 3 回采作 业 1 首先将溜井和人行井上 口提前挑高 , 然后将 原有的上 向水平分层 回采 的空区全部接顶充填 , 改 用上向进路 回采。 2 分层 回采前 , 先对溜井附近区域进行超强支 护 , 保证溜井附近较长时间暴露作业空间的顶帮安全。 3 采场回采根据设计 , 先从下盘进路进行拉底 回采 , 按 中心线进行进路施工 , 至 回采边界后 , 进行 扇形边角扩帮, 扩帮采用后退式顺序扩帮 , 并对顶帮 及时支护 图 1 。 4 回采作业采用 7 6 5 5凿岩机钻凿 q o 4 0 mm 浅孔 , 孔深 2 . 3 ~ 2 . 5 m, 用非电导爆管微差 引爆 , 进 路断面一般为 3 . O x 3 . 0 m或 2 . 5 x 3 . 0 m,顶板必须 进行光面控制爆破 。崩下 的矿 石用 1 5 k w 电耙 运 至 p l 0 0 0 m m顺钢溜井 中, 人工放漏斗至矿车中, 经 脉外运输巷卸载至集 中溜井。 5 采场通风主要采用通风系统加局扇 的联合 通风方式l 2 l 。新鲜风流从上部运输巷由局扇经天井 通道压人采场 , 冲刷工作面后 , 污风经泄水井排至下 部中段 , 最后经 回风系统排 出。 6 进路 回采结束后 , 根据情况架设 隔离板墙进 行封闭充填。 充填采用胶结充填 , 胶结材料为焦家金 矿生产 的 C料 。充填分为 2部分进行 一步采进路 , 底部充填高度 2 . 5 m, 采用配比 1 2 0充填 , 顶部 0 . 5 m 采用配 比 1 1 0充填 ;二步采进路 ,底部充填高度 2 . 5 m采用全尾充填 ,顶部 0 . 5 m采用配比 1 1 0充 填 。 必须保证充填接顶质量 , 确保相邻进路 回采的 安全【 一 。 7 本分层 进路全部 回采结束 后 , 需 提前对溜 井 口及行人通道处顶板进行挑顶 , 挑顶高度为 1 . 8 ~ 2 . 0 m, 以保证下分层回采作业空间。 2 . 4 顶板管理 由于矿体岩石较破碎 , 所 以在施工过程 中, 必须 加强对顶板 的安全管理『 J 。 特别是在每分层开始施 工前 ,首先必须对溜井上 口附近的顶板进行超强支 护。 为了提高顶板的安全系数 , 顶板采用控制爆破技 图 1 上向水平扇 形进路采矿方法示意图 一6 0 1 4采场通风行人天井 ; 2 一 顺路溜井; 3 一 顺 路泄水井 ; 4 一 回采进路 ; 5 一 上盘主构造 ; 6 一 相邻采场 ; 7 一 采场边界 ; 8 一 超强 支护 区域 术 ,呈微拱形。采场顶帮支护以管缝式锚杆支护为 主,辅之以其他支护形式如金属网、穿带和木支护 等 。 锚杆网度根据岩石破碎程度现场确定 一般情况 下 网度 为 1 . 0 x 1 . 0 I T I ,锚杆 孔轴线 与构造 面夹角 需 ≥6 0 o , 锚杆不得沿构造面或裂隙布置 , 托 盘安装 时应凹面向里并紧靠岩体,不得将锚杆托盘反装或 挤压变形。采用木棚支护时, 需将顶帮填实。 3 实施效果 上向水平扇形进路采矿法已经在望儿山矿区成 功应用 , 并在浅部 I - 2号矿体 回采中得到了推广 , 先 后在一 6 0 1 4 、 一 6 0 1 2 、 一 6 0 1 0 、 一 9 0 1 6和一 3 0 1 2 m等 浅部采场应用。 从优化后 的实施情况来看 , 单采场的 采出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并且保证了回采时 的安全【 1 0 - 1 6 1 。该方法与全断面上 向水平分层采矿法 及普通上向水平进路采矿法相 比, 采矿损失率 、 采矿 生产能力和采矿工效都有明显提高。具体经济技术 指标如表 1 所示。 4 结论 上向水平扇形进路采矿方法 ,是根据望儿 山矿 区浅部的实际情况及 I 一 2 号矿体的赋存情况研究得 出的, 该采矿方法充分结合 了现有工程 , 使其在短期 内实现生产能力的提高, 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 并实 现了小规模电耙采场安全、 高效的回采作业, 符合望 儿山矿区不断壮大的整体发展思路。 该采矿工艺 , 对 于类似矿 山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该工艺在实 际应用过程 中, 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1 在 回采过程 中 , 尽量 预留一条进路 回采 空 区, 作为其他进路充填后淤泥清理空间 , 减少清泥劳 动强度。 2 胶结体质量必须达到设计要求 , 减少尾砂贫 表 1 1 - 2号矿体采矿方法经济技术指标对比 化 ; 板墙封闭必须达到严密要求 , 特别是二步采进路 的封闭 , 以防止大量漏浆。 3 为提高单采场回采效率和调节采充 , 进路回 采顺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并可采取预留矿 柱等方式保证顶帮安全。 另外, 各种采矿方法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可以将 该方法与采矿方法合理有效地结合起来 ,以获得更 好的效果 。 参考文献 [ 1 ] 汤磊. 望儿山金矿 I - 2 矿体的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J ] . 中 国矿山工程 , 2 0 0 4 , 3 3 2 2 2 2 4 . [ 2 ]白复锌, 王善功, 张永林 , 等. 山东鑫汇金矿厚度突变矿体 采矿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J ] . 黄金科学技术 , 2 0 1 1 , 1 9 3 6 8 -69 [ 3 ] 魏兆云, 陈国山控 制爆破技术在采场落矿中的应用[ J ] . 黄 金 , 2 0 0 8 , 2 9 1 0 2 6 2 8 . [ 4 ] 刘华生, 姚香. 岩金地下矿山充填采矿若干技术问题的探 讨[ J 1 . 黄金, 2 0 0 0 , 2 1 1 3 5 4 2 . [ 5 ] 刘明泉, 贾成梅, 李启新 , 等. 尾砂充填采矿法的应用和创 新[ J ] . 黄金, 1 9 9 6 , 1 7 1 1 2 8 3 2 . [ 6 ] 余磊. 武山铜矿扩大采矿能力探讨[ n 有色矿山. 2 0 0 3 , 3 2 1 1 8 2 1 . [ 7 ] 任建平. 会泽铅锌矿采场爆破及临时支护技术应用研究 [ D] . 长沙 中南大学 , 2 0 1 0 . [ 8 ] 徐东, 胡忠强冲 深孑 L 采矿法在新城金矿的研究与应用[ J ] . 黄金科学技术, 2 0 1 0 , 1 8 5 7 2 7 5 . [ 9 ] 周旭. 水压支柱护顶大进路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 艺技 术研究[ D] . 长沙 中南大学, 2 0 0 9 . [ 1 0 ] 郭析兴 , 李向东. 上向进路胶结充填法的工艺改进[ J】. 矿 业研究与开发 , 2 0 0 0 , 2 0 6 3 - 5 . [ 1 1 ] 李阳, 彭康, 张小刚, 等. 上盘进路下盘水平分层联合采矿 法试验研究[ J 1 . 黄金科学技术, 2 0 1 0 , 1 8 1 7 7 7 9 . 【 1 2 ] 路仁江, 刘鹏金 , 娄伟华. 高水固结充填采矿法工艺创新 与应用[ J ] . 黄金科学技术, 2 0 1 1 , 1 9 1 5 1 5 4 . [ 1 3 ] 白复锌 , 王善功 , 安智海. 分段中深孑 L 挤压崩矿连续采矿 法在山东鑫汇金矿的应用[ J ] . 黄金科学技术, 2 0 1 0 , 1 8 5 6 4 6 7 . [ 1 4 ] 田昌进 , 何茂才 , 孙德民. 上向水平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法 在某矿山的应用[ J ] .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2 0 1 1 , 3 2 1 1 3. [ 1 5 ] 陈华国, 尹广顺 , 黄三华. 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顶板 安全防治措施探讨[ J 【 _ 矿山机械, 2 0 1 0 , 3 8 1 2 1 4 . [ 1 6 ] 聂世磊. 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在麻姑山铜钼矿的应 用[ J ] . 金属矿山, 2 0 0 2 , 3 5 2 5 3 . 2 0 1 2年4, E l 第2 0 卷. 第 2 期 6 9 Re s e a r c h a n d App l i c a t i o n o f t he Upwa r d Ho r i z o n t a l Fa n Dr i f t M i n i ng M e t ho d WA N G D a w e i , WA N G Z h u o , L I L e i , L I We i n i n g , Q I N We i l i , L I U Ho n g w e i , L I We i g u o J i a o j i a G o l d Mi n e , S h a n g d o n g G o l d Mi n i n g L a i z h o u C o . , L t d . , L a i z h o u 2 6 1 4 1 9 , S h a n d o n g ,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T h e s h a l l o w o f Wa n g e r s h a n mi n i n g i s l i m i t e d b y a s u b j e c t i v e c o n d i t i o n . c a n n o t a c h i e v e a c c e S s r e e o v e r y w i t h s c r a p e r s . B e c a u s e o f t h e No . I 一 2 o r e b o d y b r o k e n . t h e mi n i n g e ffic i e n c y i s l O W. Aft e r ma n y mi n i n g me t h o d o p t i mi z a t i o n , a n d b a s e d o n t h e e x i s t i n g p r o j e e t s 。 s t u d i e d a n d a p p l i e d“ t h e u p w a r d h o r i z o n t a l f a n d r i ft m i n i n g me t h o d ’ ’ r e c o v e r y mo d e . Us i n g l o c a l s u p e r s t r o n g s u p p o r t a n d t a k i n g c e me n t a t i o n t o p fi l l i n g t o s o l v e t h e d i ffic u l t i e s o f s e c o n d a c c e s s r e c o v e ry mi l e s t o n e s a nd mi ni n g e x p o s u r e s pa c e a nd l a n d s l i d e s mi n i n g . Th i s p r o c e s s i n p r a c t i c e ,fir s t o f a l l , r e s e r v i n g a w a y b a c k i n t o t h e mi n e d o u t a r e a a s f a r a s p o s s i b l e , wh i c h i s f o r t h e o t h e r p a t h t o r e d u c e t h e l a b o r i n t e n s i t y o f mu d a ft e r fi l l i n g s i l t c l e a n i n g s p a c e . F u r t h e r mo r e , a d o p t i n g t wo s t e p s o f t h e c l o s e d r o a d t o p r e v e n t l e a k a g e o f s l u r r y ph e n o me n o n. An d t a k i n g t he t i b e r i u m s pi ke s , e t c t o e n s u r e t o p s a f e t y . Th i s me t h o d c a n i mp r o v e t h e p r o d u c t i o n e ffi c i e n c y a n d me e t t h e r e q u i r e me n t s e x p a n s i o n . T h e mi n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h a s l a r g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v a l u e . Ke y wor ds Br o k e n o r e bo d y; Fa n dr i ft; W a n g e r s h a n mi n i n g; Mi n i n g me t h o d 中加两国共同探讨铜冶炼炉渣回收技术难题 2 0 1 2年 4月 1 6 1 8日,由江西省人 民政府和国 家外专局联合主办的第九届 中关工程技术研讨会江 西分会在江铜 召开。会议邀请的来 自江铜和加拿大 的专家于 4月 1 8目召开 了铜 冶炼炉渣热能回收技 术研讨会 ,围绕铜 冶炼炉渣热能回收技术难题进行 了深入 交流和 广泛研 讨 。 中美工程技术研讨会始于 1 9 9 2年。 当年 , 国家外 专局 以 中 国 国际人 才交流 协会 的名 义 与 美 国最 大的 华人专家组织 一 一美洲中国工程师学会签署合作协 议 。 根据协议 , 自1 9 9 3 年起 , 双方每 两年在中国举 办 一 次工程技 术研讨会 ,旨在为中关工程技术人 员开 展技 术交流, 解决 中方企业技术难题搭建平台。2 0 0 6 年 第七届 中美工程技术研讨会 ,美国机械工程 师学 会成为美方共 同主办单位。从 1 9 9 3年至今 , 研讨会 已成功举 办了8届。 本届研讨会以转变增长方式 、 促 进科技 创新 、 优化 产业结构、 推动科学发展 为主题 , 设 立 了先进制 造 、 信 息技 术 、 绿 色城 市 、 低碳 产 业 、 矿 区治理 等 5个主题分会。其 中, 低碳产业分会在江 西省召开, 在 江铜 的研讨主题是“ 铜 冶炼炉渣热能回 收技 术” 。 铜 冶炼炉渣热 能回收技术是一 个世界性 难题 , 世界 各 国对这一领域的研 究都 非常重视 ,如 能取 得 突破 ,对促进我 国有 色金属 工业节能减排将 发 挥重要作 用。以贵冶为例 , 该厂每年产 出初 始温度 约 1 2 5 0℃ 的炉渣 3 7 0 0 t ,其散发 的热量相 当于 燃烧 6 . 7万 t 原 煤 ,如 果将 这部 分 热 能回 收 , 按 6 0 %效率计 算 , 可节约原煤 4万 t / a , 经 济效益 和社 会效益相 当可观 。 研 讨会上 , 加拿 大赫 氏有限公 司 热发 电技 术专 家伊 丽 莎白 托 雷斯女士 、 加拿 大密 西沙加赫氏集 团中国技术 总监 郭先健先 生和 中方 专 家贵溪 冶炼厂 梁健先 生分 别 宣读 了各 自在 这一 领 域 的研 究论 文 。与 会 专 家 围绕 论 文 进 行 了深 入 的互动式研 讨 , 在对论文进 行修改后 , 形成 了课 题 建议书。 江铜对举办此次研讨会 高度重视 , 并进行 了精心 准备。期 间, 中方专家组组 长、 公 司副总经理董家辉 会见并宴请 了与会人 员, 介绍 了江铜概 况, 并与他们 进行 了座谈 交流。与会人 员还先后考察 了江铜 南 昌 工业 园和贵溪冶炼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