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铀矿山独立矿区Ⅲ#矿体采矿方法选择.pdf
第 2 4卷第 2期 2 0 1 0年 6月 南华 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 版 J o u rna l o f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o u t h C h i n a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Vo 1 . 2 4 No . 2 J u n . 2 0 1 0 文章编号 1 6 7 30 0 6 2 2 0 1 0 0 2 0 0 1 9 0 5 某铀矿山独立矿 区 Ⅲ 矿体 采矿方法选择 丁福 龙 , 丁德 馨 , 叶勇军 南华大学 核资源与核燃料工程学院, 湖南 衡阳 4 2 1 0 0 1 摘要 某铀矿 山现采 区铀资源的开发 已接近尾 声 , 开采该矿 山独立矿 区的 I I I 铀矿 体 已是 当务之急. 本文根据该矿体的赋存条件 , 采用经验 类比法 , 对适合于开采该矿 体 的低 成本 、 高效 率 的采矿 方 法进行 了探 讨 . 关键词 经验类比法; 采矿方法; 分层矿房法 中图分 类号 T D 8 文 献标 识码 B S e l e c t i o n o f M i n i n g M e t h o d f o r No . 3 Ur a n i u m Or e Bo d y i n t h e I nd e pe nd e n t M i n i ng Ar e a a t a Ur a n i u m M i n e DI NG F u l o n g , DI NG De x i n , Y E Yo n g - j u n S c h o o l o f N u c l e a r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N u c l e a r F u e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o u t h C h i n a , H e n g y a n g , H u n a n 4 2 1 0 0 1 , C h i n a Abs t r a c t Mi n i n g o pe r a t i o n i n t h e e x i s t e d mi n i n g a r e a a t a u r a n i u m mi n e i s n e a r c o mp l e t i o n a n d i t i s n e c e s s a r y t o mi n e t he No . 3 u r a n i u m o r e b o d y i n a n o t h e r mi ni n g a r e a a t t he mi n e. T hi s p a p e r , b a s e d o n t he g e o l o g i c a l c o n d i c t i o n s, u s e d a n a l o g i c a l me t ho d f o r a n a l y z i n g t h e f e a s i b l e me t h o d s a n d t h e l o w c o s t a n d h i g h e ffic i e n c y mi n i ng me t h o d wa s s ug g e s t e d for t h e No. 3 o r e b o dy i n t h e i n de p e n d e n t mi n i n g a r e a a t t h e u r a n i u m mi n e . Ke y wo r d sa na l o g i c a l me t h o d; mi ni n g me t h o d; s l i c e c h a mb e r mi n i n g me t h o d O 引言 在矿山开采设计 中, 采矿方法 的选择是一个 至关重要的环节. 采矿方法选择得合理与否 , 直接 关系到矿山开采投 资、 生产效率和矿石 回收率 等 的高低 , 决定着矿 山能否安全、 经济 、 高效和可靠 的生产. 传统上 , 采矿方法是通过经验类 比法来选 定的. 虽然经验类 比法与选择者的经验密切相关 , 但是这种方法 简便 、 易行 、 有 效 卜 . 本文采用经 验类 比法为某铀矿 山独立矿 区的Ⅲ 矿体优选采 矿 方法 . 1 地质概 况 某铀矿 山独立矿区的 Ⅲ 矿体赋存 于连 山关 收稿 日期 2 0 1 0 0 4 2 9 作 者简介 丁福 龙 1 9 7 7一 , 男 , 辽 宁铁 岭人 , 中核北 方铀业公 司工程 师 , 南华 大学 工程硕 士. 主要研 究方 向 铀 矿 开采 . 南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1 0年 6月 混合杂岩体与浪子山组底部混合接触带 内侧 , 矿 岩均为白色混合岩 , 致密、 坚硬, 稳定性 良好 , - 厂 1 2~1 5 , 区内构造发育程度一般 , 以北东向断裂组 为主, 矿化控制作用也较 明显 , 围岩蚀变有绢云母 化等 , 发育不 良. 该矿区矿体规模小 , 形态简单 , 主 要位于 2 6~ 3 0勘探线之 间, 赋存标高为 2 6 7 . 2~ 2 8 8 . 0 m, 走 向长 1 0~2 0 m, 矿 体厚 度 1 . 0~ 5 . 0 m, 倾向南东 , 倾角 陡 约为 7 1 。 , 矿 石储量 2 6 1 1 t , 平均品位 0 . 2 7 1 % , 金属量 7 . 1 t . 2 采矿方法的选择 在该独立矿区共赋存有 6个矿体. 相对其 它 5个矿体而言 , Ⅲ 矿体规模较大, 品位较高, 金属 量 占总储量的 7 2 . 6 % , 矿体倾角陡, 厚度小 , 地表 允许陷落. 该铀矿使用的采矿方法为干式充填法和分层 崩落法. 根据该独立矿区的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 确定可行方案集为 浅孔留矿法 A 、 分层矿房法 B 、 削壁充填法 C 和分层崩落法 D . 根据采 矿方法的主要技术指标 、 工艺复杂程度 、 采矿成本 和安全程度等因素确定采矿方案的技术指标 J , 方案集中的每一个方案参照国内外矿山实例选取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 见表 1 . 表 1 各可行方案 的开采技术条件和主要技术指标 Ta bl e 1 Th e m i ni ng t e c hno l o g y c o ndi t i on s an d t he ma i n i nde x of e a c h f e as i bl e pr o g r a m 对 每种 方案 的每个 评价 指标 按 “ 好 ” 、 “ 较 好” 、 “ 一般” 和“ 差” 的标准赋给“ 1 ” 、 “ 2 ” 、 “ 3 ” 和 “ 4 ” 分 , 将所有评价指标的分值进行累加 , 得到每 一 个可行方案的总分 , 分值最小者为最优方案. 根 据经验类比法 , 对备选方案的 V ~V 。 这 1 0个评 价指标进行评分 , 评分结果见表 2 . 从表 2可知 , 方案 B, 即分层矿房法的总分最 小. 因此最合适 的采矿方法为分层矿房法. 对可行方案集的采矿方法论述如下 浅孔留矿法 要求矿体形态规则 , 同时要求勘 探程度较高, 矿体空间位置清楚 , 以便于布置人行 天井和联络道 , 而该矿新矿 区矿体不能满足这一 第 2 4卷第 2期 丁福龙等 某铀矿山独立矿区Ⅲ 矿体采矿方法选择 2 l 要求. 为此 , 留矿法的人行天井一般布置在脉外 , 采准工程量较大 , 若布置在脉内, 对于该独立矿 区 的小矿体来讲 , 损失率太大. 削壁充填法【 由于该矿体相对来讲规模较 大, 削壁量较大 , 势必要增加采矿成本 , 且要求进 行平场 、 浇灌混凝土隔离层或其它隔离层、 架设顺 路井等 , 工序较复杂 , 效率较低. 表 2 各可行方案相应评价指 标评分结果 Ta bl e 2 Th e s c o r e of t he c or r e s p ondi ng a s s e s s me nt i nde x o f e ac h f e as i bl e pr og r a m 分层崩落法 该矿新矿区矿体及 围岩较稳固, 须采用强制崩落法崩落围岩. 如不崩落 , 则顶板越 来越高 , 暴露面积越来越大, 回采的安全性会越来 越低 , 而且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和铺底放顶材料 , 采矿成本会大幅度增加. 分层矿房法 该采矿方法 的主要优点是采准 工程量少 , 采准 比低 ; 上采过程 可以边采边探 , 对 矿体探矿程度要求不高 ; 浅眼落矿 , 分层 回采 , 容 易控制损失率和贫化率 , 采矿工艺简单易行. 终上所述 , 选用分层矿房法是可行 的. 3 回采工艺及设备选型 3 . 1 回采工 艺 在每个中段沿矿体下盘布置沿脉平巷 , 然后 向上掘进小天井 , 倾角一 般 6 0 。~9 0 。 , 达到上一 中段. 接着进行第 一分 层切 割, 分 层高 度 2 . 2~ 2 . 5 m, 分层 间留 2 . 5~ 2 . 8 m厚度的矿柱 , 层间掘 进专用出矿溜井和人行井 , 溜矿井须上下对齐以 便出矿 , 溜矿井 间距为 1 0 m, 最后落矿前要增加 出矿溜井 , 以便大部分矿石落下 ; 人行井可按需要 任意布置. 见图 1和图 2 . 出矿方式为人工耙矿 , 在各分层进路 中可使 用手推车或风动绞车将矿石转运到出矿溜井. 后 期集 中落矿的方案见 图 3 . | 、、 / /// l / / / l 7 / u L 止 2 4 0 6 7 // 』 / / / /啊 、 f ’ .. . . . 。 . . . . . . . 2 3 0 6 H分层高 ; B分层宽 ; h矿柱高 ; “矿体倾角 ; H I 矿体号 ; 2 4 0 6井巷上程编 图 l 2 8号勘探线剖面图 F i g . 1 Th e No . 2 8 e x p l o r a t o r y g r i d c r o s s s e c t i o n 南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1 0年6月 . 2 8 5 m矿体/ / / 2 7 0m矿 I \ 图 2 2 6 0 m 中段平面图 Fi g. 2 The 2 6 0 me t e r s m i ddl e pi e c e i ch no gr a phy l10 _ _ 。 _ 1 / _ll 0一 一 / - ’ { } 一 I 、 ■ ‘ l - 一 。 1 .溜 矿 井 . 1ll0 _ 一 , ’ I_, l l j l 、 \ / ; . 运输平巷 \ \ \ ≮ _ l 【 _ l l _. ⋯ l _ 1 。 ll ■ ⋯ 、 Z ⋯\ \\ / 。 ._ _\ k}_ _。 l l_{ll l l l l l 0 _lll l l / I。 ~ \, , r f 图 3 集 中落矿方案图 3 . 2 设备选型 根据优先使用该矿原有设备的原则, 在分层进 行凿岩作业时, 采用气腿式凿岩机 Y T 2 9 , 共计两 台, 一用一备 ; 上掘天井及落矿作业时, 采用上向式 凿岩机 Y S P 4 5 , 一台 即可 ; 运输设备 选用侧 卸式 0 . 7 m 矿车; 采场采用局扇加强通风 , 选择5 . 5 k W 局扇风机; 出矿设备可选两种 , 分层出矿设备选择 风动绞车 , 最后落矿阶段采用 电爬 , 1 5 k w即可. 该 矿山现没有 1 5 k W 电爬 , 需要新购 ; 其余设备均利 用现有设备即可 , 详见设备选型表 3 . 4 结论 某铀矿五道沟 Ⅲ 矿体的采矿方法是该矿能 否尽早回采该部分矿体 的关键 , 根据该矿矿岩的 赋存条件和稳定性特点及开采技术条件, 从技术 上可行 、 经济上合理 、 安全上可靠的原则出发 , 经 过分析 、 探讨 , 提出了一种可行、 合理、 可靠的分层 矿房法 , 供有关部门参考. 分层矿房法具有采准工程量少 , 采准比低 ; 上 采过程可以边采边探, 对矿体探矿程度要求不高; 第 2 4卷第 2期 丁福龙等 某铀矿山独立矿区Ⅲ 矿体采矿方法选择 浅眼落矿 , 分层 回采 , 容易控制损失率和贫化率 , 高, 工人劳动强度大, 难 以实现机械化. 采矿工艺简单易行 等优点. 缺点是采矿效率并不 表 3设备选型表 Ta bl e 3 Type s e l e c t i o n of mi ni ng e q ui pme nt 另外该铀矿没有从事该采矿方法的实际回采 经验 , 对一线工人在技术 的掌握上还需要采矿技 术人员进行业务指导 , 以及在操作规程上对其进 行 的必要培训 , 方可确保安全上的可靠. 分层矿房法的提出 , 不仅有利于某铀矿五道 沟Ⅲ 矿体的尽早回采 , 而且也为其它零星小矿体 的采矿方法 , 提供 了新的选择. 参考 文献 [ 1 ]孙旭 . 金 川 三 矿 采 矿 方 法 探 讨 [ J ] . 采 矿 技 术 上接第 1 8页 f 8 ]陈峰, 修济刚, 安金珍, 等. 用动态岩石电阻率变化 各 向异性探测 岩石 破裂 前兆 和确定 主破 裂 扩展 方 向 [ J ] . 地震学报 , 2 0 0 0 , 2 2 2 2 1 0 2 1 3 . [ 9 ]陈峰, 安金珍, 廖椿庭. 原始电阻率各向异性岩石电 阻率变化 的方 向性 [ J ] . 地球 物理 学报 , 2 0 0 3 , 4 6 2 2712 8 0. [ 1 O ]郝锦绮 , 冯锐 , 周建国, 等. 岩石破裂过程中电阻率 变 化机理的探讨 [ J ] . 地球物理学 报 , 2 0 0 2 , 4 5 3 4 2 ~ 4 34. [ 1 1 ]张流, 黄建 国, 高平. 水对岩石变形过程中电阻 率变化的影响[ J ] . 地震 , 2 0 0 3 , 2 3 1 81 4 . [ 1 2 ]杜云贵 , 鲜学 福 , 谭学 术 , 等. 南桐煤 的导 电性 质研 究 2 0 0 3, 3 3 1 21 4 . [ 2 ]刘加冬. 浅谈 采矿 方法 的优 化与 选择 [ J ] . 化工 矿物 与加工 , 2 0 0 9 , 1 2 5 2 7 . [ 3 ]周罗中, 张永林 , 鲁洪军, 等. 中等稳 固低品位厚大矿 体采矿方法的优选f J ] . 采矿技术, 2 0 0 9 , 9 5 1 3 . [ 4 ]肖宏, 刘文剑, 刘玉红. 黄金洞金矿采矿方法的优 选[ J ] . 采矿技术 , 2 0 0 9, 8 5 5 6 . [ 5 ]黄小忠, 刘发平. 和睦山铁矿 的新型高效采矿方法 [ J ] . 采矿技术 , 2 0 0 8 , 8 6 1 2 . [ J ] . 重庆大学学报 , 1 9 9 3 , 1 6 3 1 4 5~1 4 8 . [ 1 3 ]何继善, 吕绍林. 瓦斯突出地球物理研究 [ M] . 北京 煤炭工业 出版社 , 1 9 9 9 . [ 1 4 ]徐宏武. 煤层电性参数测试及其与煤岩特性关系的 研究 [ J ] . 煤炭科学 技术 , 2 0 0 5 , 3 3 3 4 1 4 6 . [ 1 5 ]王云刚. 受载煤体变形破裂微波辐射规律及其机理 的基础研 究[ D] .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 , 2 0 0 8 . [ 1 6 ]刘贞堂, 贾迎梅 , 王恩元 , 等. 受载煤体电阻率变化规 律研究[ J ] . 中国煤炭, 2 0 0 8 1 1 4 7 4 9 . [ 1 7 ]曹亮. 考虑 过程 区的混凝 土 断裂韧 度尺 寸效应 研 究[ D] . 南京 河海大学, 2 0 0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