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新建大型地下铁矿采矿方法优选探讨.pdf
S e r i a l No . 581 S e pt e mbe r . 2 01 7 现代矿业 M0DE RN MI NI NG 总 第 5 8 1 期 2 0 1 7 年 9月第 9期 某新建大型地下铁矿采矿方法优选探讨 宋 亮 五矿矿业控股有限公 司 摘 要针对某新建地下铁矿的开采技术条件分析 , 通过从技术可行性 、 安全性、 经济合理性、 生产能力、 资源利用率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 择优选择最适合该矿 山的采矿方法, 即2 5 m分段上向 扇形孔阶段 空场嗣后 充填采矿法作为矿山最主要的采矿方法。 关键词采矿方法充填生产能力技术经济 某 新 建 大 型 地 下 铁 矿 主 矿 体 厚 度 2 2 . 4~ 8 0 . 2 m, 平 均 厚 度 4 0 . 2 8 m, 控 制埋 藏 深 度 9 0 9 6 8 m, 赋存标 高 一5 3~一 9 5 3 m。矿体形态呈层状 , 走 向在 1 4线以北呈北北东 向, 1 4线 以南呈南南东 向。倾 向浅部矿段 标高 一4 0 0 m以上 向西倾 , 倾 角在6 8 。 一 7 5 。 , 中部矿段 标高 ⋯ 4 0 0 5 0 0 m 接 近直立, 下部 标高 一 5 0 0 m以下 向东倒转倾斜, 倾 角一般在 7 2 。 一 8 8 。 。 从矿体赋存形态和矿岩稳 固性看 , 该矿采矿方 法选用崩落法、 空场法、 充填法均可采用 J 。 该铁矿矿石 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镜铁矿 , 矿石品 位较低。该铁矿设计生产能力为5 0 0 万 t / a , 假使采 用充填采矿法 , 采场采矿生产效率 和生产能力受到 一 定制约 , 同时增加了充填成本 , 采矿制造成本随之 也相应增加。从对地表 构筑物及环境 的保护而言, 井下采空区需要及时充填处理 ; 从 生产能力 、 效率 、 企业经营效益而言 , 比较适宜采用空场法采矿 。根 据该铁矿的地下开采技术条件 , 水文地质条件 , 矿山 开采建设现状, 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要求, 依 据 当前国内外新建地下大型矿山大规模化开采 的成 功经验 , 适宜采用空场采矿嗣后充填采空区的采 矿 方法。该采矿法是将矿块划分为矿房和矿柱 , 在 整 个矿房和矿柱 中分段或 阶段穿孔凿 岩爆破 回采 J 。 第一步采矿先采矿房 , 待采矿形成采空 区后进行 空 区充填 , 随后回采矿柱并充填矿柱采 空区。该采矿 法生产工序作业都是在专用的凿岩巷或凿岩硐室内 进行 , 人员和设备都不进入采空区。矿房 回采 时矿 柱和围岩来维护矿房 回采空间 , 矿柱 回采时利用充 宋亮 1 9 8 4 一 , 男, 工程师, 2 4 1 0 0 0安徽省合肥市滨湖新区武 汉路 2 3 0号。 填体和围岩来维护矿柱 回采空间 ] 。 根据初步设计 , 一4 2 5 、一 3 2 5 m水平为一期开 采主要运输水平 , 一4 0 0 、一3 0 0 m 为无 轨 自行设 备 集中出矿作业水平 , 主斜坡道分别与各个分段通过 联络道连接。根据采矿凿岩崩矿炮孔深度的不 同, 将空场采矿嗣后充填法分为 2 5 m分段空场嗣后充 填法与大直径深孔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 1 采矿方法方案技术分析 通过对上述 2种采矿方法 的论述及方案设计 , 根据该铁矿一期建设井 下开采技术条件 、 已有工程 现状 , 对 2 5 m分段上 向扇形孔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 方案 I 、 大直径深孔 阶段侧 向崩矿嗣后充 填法 方案 Ⅱ 进行技术分析, 其优缺点比较见表 1 。 通过对 2 5 m分段上 向扇形孔 阶段空场 嗣后充 填法和大直径深孔 阶段侧向崩矿嗣后充填法的技术 分析得出。 1 . 1生产能力 2 5 m分段上 向扇形孔 阶段空场嗣后 充填法和 大直径深孔阶段侧 向崩矿嗣后充填法都是适合矿岩 中等稳固以上 、 急倾斜的厚大矿体 的采矿方法 , 采用 该方法有采场生产 能力 大 , 效率 高, 安全高效 的特 点。 1 . 2 凿岩 2 5 m分段上 向扇形孔阶段空场嗣后充填 法炮 孔凿岩深度 2 5 m左右 , 设备凿岩效率高 , 损耗小 , 施 工操作简单; 大直径深孑 L 阶段侧向崩矿嗣后充填法 炮孔深度 5 0 m, 设备凿岩效率低 , 损耗大, 操作要求 严格。 1 . 3采场爆破 2 5 m分段上向扇形孔 阶段 空场 嗣后充填采矿 法 , 采场一次爆破炮孔一般为1~3 排 , 分段爆单次 总第5 8 1期 现代矿业 2 0 1 7年 9月第 9期 ①采用中深f L 4 , -f L 径爆破对充填体的损害比大直径深孔爆 破小 , 而且机动灵 活 ; ② 单次爆 破工艺 简单 , 易于处 理推墙 、 2 5 m 分 悬顶等爆 破问题 ; 与大孔相 比, 爆破震动小 , 对地 表建筑构筑 段上向扇 物影响较小; ③凿岩深度 3 0 m以内, 设备凿岩效率高, 设备 形 孔阶段 凿岩效率可达 1 0 0 m / 台班 , 凿孔 效率较 容易保证 , 满 足工序 空 场嗣 后 转换要求 ; ④不需 要增加太 多辅助和措 施工 程的情 况下 , 采 充 填 法 场准备时间短 , 投 产快 ; ⑤分段 凿岩 , 分段 高度为 2 5 IT I , 对矿 方案 I 体倾角厚度适应性好 , 采场端部废石混入少; ⑥以分段作为 回采单元 , 施工组织灵活 , 同时矿山熟悉 中深孔 作业 的组织 管理 , 有利于组织 大规模生产平稳 _ 4 J 。 ①大直径深孔 多排单孔爆破 , 效率高 , 采场生 产能力大 , 下 向 ⋯.⋯ 孔装药效率高 ; ② 阶段 凿岩 , 阶段崩矿 , 分段工 程量少 , 采场 l二 采准切割工 程量少, 采 切比 小, 中 段达产时间短; ③工艺技术 P ~J l 竺 成熟, 已 在国内 外许多矿山使 用, 已 形成系统的技术和经验; 竺 竺 多 排 孔 阶 段 一 次 爆 破 , 可 减 少 采 场 爆 破 次 数 , 提 高 出 矿 效 率 ; ④ 空 区 充 填 时, 挡 墙 工 程 量小, 充 填 体过 挡 墙后 可 适当 加 快 “ 充填速度 , 组织简单 , 充填时 间短 ; ⑤ 采准切 割工程 在脉 内, 副产矿石多 , 可产出大量副产矿石_ 6 J 。 ①采用上向孔分排爆破, 采场爆破规模小, 次数多, 效率低, 采 场底部集中出矿受其影响大; ②凿岩需在各分段凿岩巷道内进 行 , 需设置多个凿岩分段, 分段采准工程及辅助掘进工程量大, 采切比较高; ③上向炮孑 L 深度深在2 5 m左右, 人工装药劳动强 度大, 装药效率低; ④充填时各分段需要修筑挡墙, 挡墙修筑工 程 量大, 施工强度大 ; 充填 工序组织较 繁琐 , 采 场充填 时间长 ; ⑤凿 岩炮孔为扇形布置 , 如操作不 当易凿到相邻 矿柱或充填体 内, 回采爆破时难以保证采场帮壁整齐; ⑥脉外采准工程多, 副产矿石少, 基建与试生产期间采掘压力大 J 。 ①炮孔孔深5 0 m, 控制爆破技术要求严格, 爆破震动大, 多地表 及相邻充填体影 响大 ; ②大直径深孔爆破 , 单 孔药量大 , 边孔爆 破与小孑 L 径中深孔爆破相比对充填体有一定影响; ③炮孔深度 超过 5 0 m, 凿岩效率低 , 设备凿岩台效为 3 5~ 4 0 m /台班 , 同时 钻头损耗较大; ④阶段凿岩, 凿岩深度为5 0 m, 对矿体倾角及厚 度要求严格。矿体厚度小于 1 6 m时, 采场难以实现高效生产; 矿体倾角低于5 0 。 时, 回采贫化、 损失率增高, 同时需增加凿岩 硐室长度才能使炮孔控制采场下部矿体。与分段法相比, 采场 两端废石混入率高 J 。 爆破量较小 , 完成较大的落矿作业需要组织多次爆 破 , 上 向扇形孔装药 , 工人劳动强度大 , 效率低 ; 大直 径深孑 L 阶段侧 向崩矿嗣后充填法采用大直径深孑 L 侧 向崩矿, 采用多排孔阶段一次爆破, 可减少采场爆破 次数, 提高出矿效率, 下向孔装药, 施工简单, 效率 高。 I . 4采场 准备 时 间与采切 比方面 大直径 深 孔 阶段 侧 向崩 矿 嗣后 充 填 法 按 照 5 0 1 3 1 段高, 可设 一 4 0 0、 一 3 5 0 、 一3 0 0 IT I 共 3个分段 , 凿岩集 中在 一3 5 0 、 一3 0 0 1 T 1 分段凿岩硐室 内进行 , 采准工程多在矿体 内, 采切 比小 , 采 场投产时间 1 1 个月 ; 2 5 IT 1 分段上 向扇形孔 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凿 岩分别设有 一 4 0 0 、 ~ 3 7 5 、 一3 5 0 、 一3 2 5 1 T I 共 4个 凿 岩分段 , 分段采准工程及辅助措施工程量大 , 且多在 脉外 , 采切比高 , 采场投产时间 1 3个月。 1 . 5 生产组织管理 大直径深孔阶段侧向崩矿嗣后充填法采矿工艺 技术成熟 , 在 国内外许多充填矿山得到应用 , 如安庆 冬瓜山铜矿 、 霍邱草楼铁矿、 澳大利亚芒特艾矿 , 已 形成系统的技术和经验 ; 但该法对建设方而言为新 的采矿方法 , 工人熟练程度低 , 生产组织管理经验为 零。而 2 5 m分段上向扇形孔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 , 以各分段为回采单元 , 使用中深孔 台车凿岩, 凿孔效 率较容易保证 , 施工组织灵活且满足工序转换要求 , 该矿山工人及 管理人员熟悉 中深孔作业 的组织管 理 , 有利于组织大规模生产 。 98 1 . 6 采矿贫化损失 大直径深孑 L 阶段侧 向崩矿嗣后充填采矿法凿岩 深度达 5 0 1T I , 对矿体倾角较小的矿段其端部废石混 入率高 ; 2 5 i n分段上向扇形孔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 凿岩深度 2 5 I n , 矿体适应性好 , 采场爆破废石混入 率低。 1 . 7 采场充填 大直径深孔阶段侧 向崩矿嗣后充填采矿法分别 在下部两个凿岩分段凿岩巷靠近矿体下盘端部设置 2堵封堵 挡墙 , 充填作业时料浆超过充填挡墙 最高 点经过初凝后 , 可一次性充填至上一个挡墙位置 , 采 场充填组织简单、 效率高; 2 5 in 分段上向扇形孔阶 段空场嗣后充填法需要分别在 4个凿岩分段的凿岩 巷端部设置充填封堵墙 , 充填封堵墙工程大、 施工强 度高 、 造价高昂, 同时充填作业时充填料浆抵达各个 分段挡墙位置时不宜过快 , 采场充填施工组织复杂 、 时间长。 综上所述, 这2种采矿方法优缺点都很明显, 从 技术角度分析很难确定采用哪一种采矿方法更加合 理 。 2 采矿方法方案经济分析 对 2 5 I T 1 分段上 向扇形孔 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 方案 I 、 大直径深孔阶段侧向崩矿嗣后充填法 方案 Ⅱ 进行经济分析 , 以 一 4 0 0 IT I 中段做为比较 , 其经济指标 比较见表 2 。 通过对 2 5 m分段上向扇形孔阶段空场嗣后充 填法和大直径高阶段侧向崩矿嗣后充填法 的经济分 宋亮 某新建 大型地下铁矿采矿方法优选探讨 2 0 1 7年 9月第 9期 方案选 本 采 位 ⋯ / Y Y 属 t 量 c 选 % 量 年 ⋯ 人 析得出如下结论 。 1 资源利用程度。2 5 m高分段上向扇形孔阶 段空场嗣后充填法比大直径深孔阶段侧向崩矿嗣后 充填法综合贫化低, 回收率相当, 每年精矿产量多 2 5 00 t 。 2 经营成本 。大直径深孔阶段侧 向崩矿嗣后 充填法吨矿采矿成本 比 2 5 m分段上向扇形孔 阶段 空场嗣后充填法低 1 . O 8元 , 每年经营成本低 5 7 4万 元 , 整个 中段 回采结束后 , 总经 营成本低 7 0 9 4万 元。 3 销售收入与利润。2 5 m分段上 向扇形孔 阶 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年销售收入比大直径深孔 阶段侧 向崩矿 嗣后充填法 2 0 3万元 , 中段矿石销售收入多 2 5 1 3万元 , 但年利润少 3 7 0万元 , 整个 中段 回采结 束后利润少 4 5 8 1 万元。 4 投资收益率、 投资利润率及净现值。大直 径深孔阶段侧 向崩矿嗣后充填法稍微优于 2 5 IT 1 分 段上 向扇形孔 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 。 3 结论 根据分析, 该铁矿设计生产规模为 5 0 0万 t/ a , 矿山基建时间短、 基建工程量大, 投产、 达产规模大, 这就要求投产期间的采矿试验方案必须具备开采强 度大、 采矿方法成熟可靠、 采准施工高效的特点, 以 满足矿山建设、 生产要求, 实现投产及达产目标。为 此 , 在达产期间选择施工组织灵活 , 工艺流程熟悉的 2 5 m分段上 向扇形孔 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进行 , 利 于公司平稳组织大规模生产与建设。 大直径深孔阶段侧 向崩矿嗣后充填法在开采厚 大矿体 中具有矿房生产能力大、 具备实现强采 、 强充 生产目标等特点。而矿体条件与工程现状同样适应 采用大直径深孔阶段侧 向崩矿嗣后充填法 回采 , 因 此 , 在矿山达产后 , 应择时开展大直径深孑 L 阶段侧 向 崩矿嗣后充填法的试验研究 , 探讨其适用性 , 为矿 山 开采稳产、 高产和长远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 1 ] 解世 俊.金 属 矿床 地 下 开采 [ M] . 北 京 冶金 工 业 出版社 , 1 9 7 9 1 - 2. [ 2 ] 古德 生, 等. 现代金属矿床开采科学技术 [ M] . 北京 冶金x - ,_ lk 出版 社 , 2 0 0 6 3 - 5 . [ 3] 周爱民. 基 于工业生 态学的矿 山充填模 式与技 术 [ D] . 长 沙 中南大学 , 2 0 0 4 . 收稿 日期 2 0 1 7 - 0 6 . 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