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地下矿山的工程地质条件与采矿方法.pdf
弓 , 7 -一 , 金川地下矿山的 工程地质条件与采矿方法 金川镍 钴研究设计院 圭墼星 多 , 群细 翼 自 稳 帅 V C R 法阶 段 鳓法 彩/ F 移 关 键 词 显 垫 堕 , 自 稳 时 间墼 兰 毫 鎏 法阶 段 空 场 法 卜 / 1 前 言 始采矿.已邗 。 年闭 选择采矿方法 的基本要求是根据矿 体赋存 的地 质条 件,在 安全 的前 提下 ,力 求 劳动生产率高、采矿强度高.成本低、 损 贫率 低 、作业 条件好 、工 艺简单 .金 川 地下 矿 山从 1 9 6 5年起 .在近 3 0年 的开采 过程 中,试 验和使 用过多 种采 矿方法一一 上 向 干 式 充 填 和 胶 结 充 填 法 、 浅 孔 留矿 法 、分层 崩 落法 、分段崩 落法. 中深孔崩 矿 留矿 法 、下 向分 层 胶结 充填 法 上 向和 下向机械化分层充填法、V CR法,近期试 验的还有 深孔阶段空场法 . 目前生产上大量使用的为下向分层胶 结充填 法。其次为 上向分层充填 法. 本文试 图从金川矿床赋存的工程地质 条 件 , 对 各 种采 矿 方 法 的适 应 性 子 以 评 述 . 2 金川矿床赋存的 工程地质条件 金川矿床共有四个矿区,目前开发的 为一 、二 矿 区.一 矿 区矿 体 出露地 表。东 段为井下开采 的龙首矿;酉段为露天矿 , 转 入坑 内开 采 .二 矿 区位于 一矿 区东,储 量 占金川矿床的 7 5 %.矿体埋藏深,见矿 高 度 在 地 表 下2 0 0 3 0 0 m. 井 下 开 采 , 1 9 8 2年开始生 产 . 2 . 1 矿区地应力 金川矿床位于 中高地应力区。据地应 力 测量 , 矿 区最 大主 应力方 向为北 东 ,与 构造形 迹相 吻 合. 自东而 酉 由北 东渐 向北 酉偏转 ,倾 角 近于水 平 .应力值 随深度 增 加而递增. 2 . 2 矿体赋存条件 含矿超基性岩体不整合侵入于前震旦 纪变质岩系中.岩性为角砾状混合岩、均 质混合岩 、黑云母斜 长 片麻岩 、各种片 岩、蛇纹大理岩、条带均质混合岩等.主 要矿 体赋 存在超 基性 岩体 中下 部 ,也有分 枝穿插于变质岩系中. 矿石根据构造、工业品位分 为贫矿和 富矿.目前主要开采富矿,带采部分相邻 的贫矿 . 在二 矿 区东部 还有镍 品位 达 7 % 的块状特富矿.富矿体的顶底盘一般为贫 矿 ,局部 为超 基 性岩 ,少量 为前 震旦纪 变 质岩 或岩浆岩 . 2 . 2 . 1 龙 首矿 一 2 一 有色矿 山一1 9 9 3 . 3 维普资讯 因 矿体 出露 地 表 , 最早 发 现 和 开 发 埋藏浅,她应力较二矿区小.她表下 6 O ~ 7 0 m 的 1 6 4 o中段 8 ~ 1 2行 矿 隹 较 厚 ,富 矿 内裂隙及克 填物 不太 发 育,稳定性较 好; 1 2 ~l 4行 富矿厚度 较 小,受 断裂破坏 较重,稳定性差 ; 1 4行 以西 主要为贫矿 . 2 . 2 . 2二 矿 区 主矿 体有 两 个 ,各 长 千余 米 ,宽数 十 米至 2 0 0余 米 ,垂 向延探 最大达 8 0 0 m. 西郝为 l 号 矿 体 ,以 富矿 为主 ,储量 占二 矿区四分之三,是 目前和今后公司矿石原 料主要 产地 。 东部 为 2号 矿 体, 以贫矿为 主,但 目前开采 的 F 断层 以西部分 以富 矿 为主 .并有 特 富矿 .是 目前二矿 区开采 的 主要对 象.埋 藏 较 1号矿体浅 .储量有 限 . 2 . 3矿 区 构 造 矿 区经历 了 白吕粱 运 动 以来 多 趺构造 运动 的作用,断层 纵横交 错,十分 发育. 断裂 不仅控制 岩矿体及各 类脉岩的生成 . 也使岩 矿 体遭 破坏 ,一 组 北 东 向张扭性 断 层常将 岩 矿体错 断 。矿体 内常穿插 有多种 酸一 基 性 脉 岩 , 如 花 岗 闪长 斑 岩 、煌 斑 岩 、鹅 绿 岩等 ,使 矿 体 完 整性 遭受 破 坏 脉岩 本身裂 隙极发 育 ,稳定性差 . 岩 矿 体 内节 理及 构 造裂 隙发育 ,但东 西部发 育程度 不 一 ,西 部 富矿一 般 发育 4 组 以上 ,节理 线 密度一 般 约 6 ~ 7条 /V i i , 东部 富矿一 般 为 2 ~ 3组 ,线 密度 小 于西 部.裂隙间发育有多种充填物,有些具膨 胀 性 ,遇 水 膨 胀 .裂 隙 生 成后 的 构造 运 动,又使岩矿沿裂隙错动和晃动,故裂 隙 面多具擦痕,多数裂 隙面光滑. 节理裂 隙中的充填物对稳定性影响很 大 , 用 节 理 蜕 化 系 数 J a表 示 . J a值 越 大,说明节理充填物越发育.据中瑞技术 合作 1 、2号试验采场统计部分围岩 J a 值 统计列于 下表 . 从 表 内 看 出 , 1号 矿 体 各 类 矿 岩 6 5 . 3 9 %的 J 8值等于或大于 4 ,表明多数节 理裂 隙 中有 较厚 的粘 土矿 物充 填 .2号 贫 、富 矿体 J a值等 于 4的 比率 较小 ,无 大 于 4的 .这表 明东 部 矿体较西 部 1号矿 体 稳定 . J a值分级及 其所 占比率 岩 矿 类 型 盈 矿 体 号 _ 堕 { 墨 l_ _ 2 . 4 岩体她质力学指标、工程跨度和 自稳 时间 据地质力学调查分析和岩体地质力学 指标调查统计 .东、西部富矿体岩体她 质 力学指标 R MR值分别为 5 5 .3和 4 9 8 ;贫 矿分别为 5 1 8和 4 4 .运用美籍学者 z . T . B ie n i a w s k i提 出 的 岩 体 地 质 力 学 指 标 RMR 与 跨 度 和 岛 稳 时 问 关 系 曲 线 图 1 “ ,结 合金 川 矿 山 的实 践 , 在 5 m I l 。 一 }一 立日 l 冒薷 一 L 帅 J / 4 0 /’ , _ 、、 ● o 氐 、 \ \ \ \ 8 0 。 / / \ \ / /、 、 护 口东部富矿 -西部富 矿 o ] 部贫矿 棚 部贫矿 0. 1 1 10 1 0’ 1 0’ 1 0‘ 1 自稳时甸 h j 图 1 岩 体地 质力学指标 RMR 与工 程跨 度和 自稳 时间关系 曲线 金川地下矿山的工程地质条 件与采矿方法一束恕夏 ∞ 坫 m0 维普资讯 跨度 时,东部矿体 自稳 时间约 1 月,西部 仅有 8天;东部贫矿体最长不超过半月 , 酉 部 不 到 两 天 。跨 度 增 大 , 自稳 时 间 缩 短.超过一定值, 开挖后立 即冒落。巷道或 采场 拉开后 ,若不及 时采取措施维护, 超过 自稳时间就产生片冒。故金J I l 无论使用何 种采 矿方法 , 都必须 陕采 快 出、快充 。 3 采矿方法试验 3 l 龙 首 矿 3 1 . 1 龙 首矿初期的采矿试验 1 9 6 5年 冶金部组 织科研 院校 的采 矿专 家 在现场 详细 调查研 究 的基 础 上,根据 前 述各 地段 矿体 的不 同赋存 条件 ,确定 1 6 4 0 中段 8 ~1 2行进 行 上 向分 层 胶 结充 填 法、 l 2 ~1 4行进行分层崩 落法 1 4行以酉进行 分 段崩落 法等试 验 。上 向分 层 充填法 回采 人 员在 矿石顶 板大 面积暴 露下 作业 ,故 要 求 矿体 稳定性 较好 ,不 易 冒落 伤人 .采 场 布置如图 2 .采场垂直矿体走向,宽 5 m, 长为矿体宽 .高 3 0 m。隔一采 一方式 回 采 。先 同采 的是 矿房 ,相邻 的为矿 柱.等 矿房全 部采 完并 充填形 成人 工矿柱后 ,再 回采原 矿石矿柱 .每分 层回采 高度 2 m, 由天井 处 开槽 向上 下盘 推进 ,多漏 斗人工 例 矿 “ . 上盘 与 围岩 接触 处 为一 断 层 , 易片 冒.故 控制最后 回采 ,使其 最后暴 露,并降低 回采高度 .试验获得成功,后 改进 为 电耙 集 中 出矿 . 为维 护顶板 安全 , 顶板掘成略带拱形.现推广光面爆破,减 小爆 破对 矿 岩的破 坏和 松动。这期 间还进 行过 浅孔 留矿嗣后一 次充 填 的试验 , 由于 上 盘 稳 定 性 差 ,在 大 量 放 矿 和充 填过 程 中,上盘岩矿产生冒落,尤其是出矿和充 填不 及 时时更 为严重 ,下 盘倾 角较 缓处需 人工倒矿。在作了少数采场试验后未再使 用 。 分层崩落法能适应该段矿体破碎的赋 存条件 ,但 由于产量低且消耗太量术材, 1 9 6 8 年后停用,为下向充填法取代. 分段崩落法采 矿强度高,成本低.但 囡损贫率高且与露 天矿毗邻,只采 了一个 中段 .1 9 7 3年 后改 为露 天开采 。 一 B I 图 2 上 向分 层胶结 法多漏 斗 标 准方案 1 一竞填道;2 一天井 3 一矿堆4 一谊矿井 5 一皂耙道;6 一砼底亡 7 一漓井;s 一瞄络遭 9 一 电耙 I Q - - 夭井 3 . 1 . 2中深 孔崩 矿留矿嗣后一次充填 7 0 年代初.为了提高采矿强度和避免 人 员 在太 面 积暴 露 顶 板 下作 业 的不 安全 , 曾用中深孔崩矿 回采分层胶结充填法人工 矿柱 间 的原 矿柱 .这 种采 矿方 法 的问题是 下 盘 矿石 因 倾 角不 够 陡 , 采 不 尽 ,放 不 出;上盘围岩 冒落,造成大量损失贫化。 据 统计 ,全 面 留矿嗣 后一次 充填 法损 失率 达 l 5 . 1 5 %,在 1 5 8 0水平采完 一个 中段 后,再未使用. 3 . 1 . 3 下向分层 胶结充 填法 4 一 有 色矿 山一 1. 9 9 3 . 3 L 维普资讯 下 向分 层 充 填 法 适 用 于 矿 岩 裂 隙发 育 、破 碎 ,稳定性 差 的岩 体.它 是在 人工 硷假 顶下进行 回采作业 . 采场沿走向布置 ,两个单翼采 场各长 2 5 m,宽 为 矿 体厚 度 ,按 隔一 采一 的方式 回采.进路 断面为 2 . 5 m2 . 5 m, 为便于充 填,倾 斜 6 ~8。,每条进 路 回采 完后 逐一 进行 充填 .二期 进 路全部 回采 完毕 , 连 同 分层 道一并 充 填转 下一分 层 。开 始 回采 强 度低 ,劳动条 件差 . 1 9 & 0年长沙 矿 山研究 院予 以改进,形成分层高 4 m 的高进路 回 采 ,采场交错下降,使采场结构合理 .整 个分层采后一次充填,简化了工艺,提高 了回采强度.在生产实践中,矿山在保持 断面积不变、改正方形断 面为六角形,顶 板 跨 度 缩 小 到 3 m, 力 学 结 构 更 为 合 理 图 3 , 即变正 方形 两 帮受 拉 为受 压 , 应 力集中系数较正方形降低 3 .4 倍 “ ,大大 提高了采场的安全.盘 区产量 由过去 日产 6 0 t 提高到 1 0 0多 t ,取得 了令人满意 的效 果 。现龙 首 矿除少量 稳定 性 好 的地段 仍 用 上 向法回采外,其余渐 为下 向法 取代 。 图 3 下向高进路分层 充填 法六角形 断面标准 圈 一 下藏井2 一充填道3 一充填行井4 一克填小井s 一矗路6 一分层道7 一滴矿井8 一耙座9 一通风 行 井 l O 一顺 路 无井 ; I ] 一设 备硐 室 3 . 2二 矿 区 7 0年代初,对二矿区的采矿方法,冶 金部 曾组织 过多 次讨 论 。争论 激烈 , 主要 是崩克之争。为了尽可能回收镍 矿资源, 最后确定用充填法.初期使用的上 向和下 向充填法工艺,源于龙首矿.以后又进行 过多 种采矿方法试 验. 3 . 2 . 1 上 向进 路机械化 胶结 充填采矿法 该法是 1 9 8 5 1 9 8 7 年 中国一瑞典关于 中国金 川二矿区采矿技术合作 内容 之一 . 试验地点选在矿岩较稳定的东部 2号矿体 1 3 0 0中段 3 7 ~3 9行段 .在 l O O ml O O m 范 围 内组 织机 械化开 采 .要求 盘 区达 到 日 产矿石 l O 0 0 t 的生产能力 .采场布置如图 4所示.进路宽 5 m,高 4 m,间隔 回采 . 每条进路采 完后即行充填,再 回采褶邻进 路 . 由于采 场暴 露 面 积 大 , 为 预 防 冒顶 . 使用开缝式摩擦锚杆和瑞典胀管式锚杆与 金J 1 l 地下矿山的工程地质条件与采矿方法一束怨夏 维普资讯 双筋钢条配合护顶. 这 种采 矿 方 法 生 产 能 力 最 高 达 到 1 0 3 9 t /d ,损 贫 率 均在 5 % 以下 . 问题 是 充填接顶不好,使用采场暴露 面积大。整 个盘 区全部 回采 完需要 时间长 。后 采 进路 顶板 稳定性 降低 ,尤其是 有 辉绿 岩 脉穿插 时 . 由于安全 生产难 以保 证 。1 9 8 9年后该 区为下 向法所取代 . 图4 二矿区 2 试验采区上向进路机械化盘区充填采矿法 3 . 2 . 2 下 向进路机械化胶结充填采矿法 是中瑞技术合作的另一项试验。盘区 走 向长 1 0 0 m.宽为矿体厚度 .采场布置 如 图 5所示 。与一 般下 向法 的主要 区别是 使用 了无轨机械化设备,进路断面较大. 宽 5 m, 高 4 m,进路 布置 较灵活 。该试 验 达到连续三个月平均 日生产能力 8 1 7 t .进 路生产能力 2 0 4 t .为我公司二期工程准备 了一种行之有效的采矿方法,为我国地下 矿 山实行大型 无轨化采矿获得 了宝贵经 验。 包爆破后 退式采矿法 这是 近十 多年来 随井 下太 孔径 高效 率 深孔 凿岩 设备 的 出现 和利文 斯顿爆 破 漏斗 理论 的实 践而创 造 出的一种 新型 高 效采矿 法 。这 种方 法要 求 矿 岩 五 向稳 定 上盘 、 下盘 、两帮及凿 岩道 顶板 .不至 在崩 矿、 出矿和充 填过程 中产生 片 冒。试 验 选择矿 岩 稳定性 较好 的东都 2号 矿体 l 2 5 O ~】 3 0 0 中段 3 4 --3 5行 间进行 . 采场 垂 直 矿 体走 向,宽 6 m,长应为矿体厚度 图 6 . 在 l 3 0 0中段 掘 6 m 宽 5 m 高 的凿 岩 3 . 2 . 3 VCR 法 全 称 为垂 直 深 孔 球状 药 道 一 6 一 打 锚 杆 喷砼 护 顶 . 向下 打 三 排 排 距 有色 矿 山一 1 9 9 3 , 3 维普资讯 2 . 6 m、 孔 距 2 . 5 --3 m、 直 径 1 6 5 mm 的垂 直 深 孔 。在 1 2 5 0中段 开 6 m6 m 的 堑沟 和 出矿进路.为保护上盘沿脉道,在上盘 贫矿 中安设 8 根预应力钢绳锚索。攥破沿 垂 向后退式分 7次爆完 .凿岩道安 然无 恙 ,也没 有引起周 围巷道 、硐 室 的明显破 坏 . 纵 投影 图 圈 5二矿区 I 试验 采区下向进路机械化盘 区充填采 矿法 该法 日出矿能力 最高 1 0 1 9 t ,大量 出 矿时平均 日出矿能力为 6 5 5 t ,采场综合生 产 能力 达 到 2 5 0 . 6 t /d ,采矿综合 成本 比上 向分层充填法降低 1 9 2 %. 1 9 8 6年,在第一个试验采场上部,即 1 3 0 0 -- 1 3 5 0水平 又 用 VCR法 圆采 了一 个 矿房 ,采 场宽度 6 . 8 m,长度增大为 5 8 m. 1 9 8 7年顺 利 地进行 了爆破 .但 由于爆 破 了 上 盘贫 矿 图 7 ,造 成上盘 和凿 岩道 大规 模 冒落 ,侧帮 也产生 了片落.距东侧帮 6 . 9 m 的一 多 点位 移计 的锚 固头被 片落矿石 带到采场 中.预采矿量 出够后, 冒落贫矿 还 堆满整个采 场 .最后被迫充 填。 为何第一个采场试验成功而第二次失 败 呢从图 6可以看 出,第一个试验采场 全是在稳定性较好的富矿中进行 ,上下盘 都 留了富矿作保护层 ,未崩落稳定性较差 的贫矿.而第二次,采场上盘和凿岩道大 部分顶板均为稳定性较差的贫矿。最后一 次崩矿的药量又过大 ,凿岩道附近巷道的 术棚大多被震塌,矿岩 内原有裂隙张开并 有 掉块 . 3 . 2 . 4 深孔 阶段 空场 法 该法是一种 比V CR法更高效的采矿 金川地下矿山的工程地质条 件与采矿 方法一束恕夏 剃 维普资讯 3 0 0m 平 图 6 二 矿区 VCR采 矿法 工艺布 置示 意 图 卜一 长锚索.时室;2 一上盘运输道;3 一长锚索;4 一 凿岩_ 时室s 一凿岩硐室联络道;6 - 1 6 5 mm炮孔;7 - 3 4行穿脉8 一通风天井;9 ~铲运机装车 口;1 O 一调 车尾巷 ;1 卜‘ 出矿进路;l 2 一堑沟;l 3 一上盘运精巷; l 4 一下盘运输巷;1 5 3 6 行穿脉 方法。采场暴露面积 2 5 m2 5 m,为已试 验 的 VCR法 采场 面 积 的 1 . 6 --2 . 7倍 . 因 而要求 矿岩的稳定性 比 V CR法更高 .试 验 采场选 在东部 2号矿 体 1 3 5 0 ~1 4 0 0水平 3 8 ~3 9行 间 。切 割 槽 宽 4 . 5 m,沿 矿 体走 向布置在 富 矿体 下盘 ,距 切割 槽不远 为稳 定 性较差 的下盘 贫矿 和超 基性 岩 。再 外 为 稳 定性 差 的 中薄 层 大理 岩 图 8 .凿 岩 、 爆破工 艺与 VCR 法相似 。在 1 4 0 0水平 凿 下 向扇 形大 深孔 .西1 6 5 ram 和 1 1 5 ram, 1 3 5 0 出 矿 水 平 凿 上 向 扇 形 中 深 孔 。 5 5 mm.切割槽 拉开后 . 向切 割槽 方 向后 推 式侧 向一 排 排爆 破 .全 部 爆 完 出净 后 。 堵 口一次充 填。 图 7 3 4 ” 地质剖面 图 混台岩;2 一交代 型富矿;3 一超基性岩,4 一贫 矿5 一富矿6 一大理岩 1 9 9 2年 3月 2 5日切割槽 开始崩 矿 。 至 4月 2 2日切 割 槽崩 矿 到 1 7 m 长时 ,底 盘贫矿还基本处于稳定性状态。5 月上旬 下盘局部出现片落 ,1 2日起开始大冒.以 后下盘每 日冒落量多于出矿量,已放 出矿 量 比所 崩矿 量还多 5 0 0 0 t 。6月 上旬下盘及 顶 板 冒落 的矿岩不 仅 填满 已拉开 的切 割 槽 ,还越过 切 割槽堆 到凿岩 道 口。 下盘 冒 落 的宽度约为切割槽宽度的 3 倍 。1 3 5 0出 矿道 口也为片 冒大块 堵满。 4 采矿方法与工程地质条件 金川 地下矿 山的采矿 方法经历 近 3 0年 的试验 、生 产 , 由开 始 的人 工倒 矿 、电耙 出矿到 大型 无 轨机械 化生 产 。产量稳 步增 一 8 一 有 色矿 山一 1 9 9 3 . 3 维普资讯 长并 积 累 了丰富 的经验 .但 也有 一些 教训 值得 吸取,有些问题 尚待探讨 ,尤其是二 矿 区 西 部1号 矿 体 要 达 到 日 产 矿 石 8 0 0 0 t ,究竟用何种方法来实现,是否国外 高效率 的采矿方法都可适用于金川笔者 从金川矿床赋存的地质条件 ,结合多年的 生产实践.对各种采矿方法的适用性.镬 些 粗浅 的看 法. 图s 阶段空场法 1 4 0 0中段平面及 3 8 行半剖面图 一 富矿卜 贫矿3 一擞榄辉石岩;4 一边颦片岩;5 - - 辉绿岩 6 - - 大理岩;7 --凿岩天井;8 --留制槽 t 岩遭;l O 一出矿遣;I 卜- 冒落范茸 4 . 1 上 向分 层胶结充填 法 它一 直 是 金川 主 要 的采 矿方 法 之一 . 该法工艺简单,损贫率低 ,劳动条件好. 采场生产能力 随机槭化 程度的提高而 增 大 在稳定性较好的地段仍 直继续采 用. 之所以逐渐为下向法取代,是因顶板不够 稳定 ,未解决 采 场护 顶 问题 ,安全 生产 得 不到保 证 .二 矿 区 1 2 5 0中段 l 9 ~2 0行 开 始也试用上 向分层胶结充填法,因 自稳时 间 比东部 富 矿短 得多 , 当时又 未使 用 光面 爆 破 ,普 通 法爆 破对 矿 岩 的震 害较大 所 用锚杆 和尼 龙 网联合 支 护效果 不佳 ,后 改 为下向.只要解决好护顶问题,在稳定性 稍差 的矿岩 中也可以使用.笔者在二 矿区 工作期间,曾提出长距离管道输送喷射砼 护 顶 的建 议 ,这 是 基 于 对 裂 隙 发育 的 矿 岩 ,喷射砼 效果要 比单 纯锚杆 护顶好 ,若 与局部 锚杆结 台 更佳 .近几 年基建 巷道 支 护 的实 践证 明 了这点 .遗 憾 的是建 议 当时 无地段试 验 . 4 . 2 下 向分层胶结充填法 是适应金川矿岩稳定性较差的赋存蠡 件发展起 来的.经改成高进路和六角形断 面后,生产效率有很大的提高,但仍难满 足 日产 矿 石 8 0 0 0 t的需 求 . 出路 是 机 械 化, 目前二矿 区下向机械化盘 区有 3 个 . 需要扩大.采场生产也仍有潜力可 挖.方 向是加强组织管理,提高工人素质,保彝 和维修好设备,备件国产化并保证质量是 设备正常运转的前提,这三点能做好.盘 区生产能力 l O 0 0 t /d的 目标可 以实现 . 4 . 3 VCR 法 据前述盘川矿岩 自稳 时间,能适应地 法的仅二矿区和龙首矿东部少部分 睫倾角 的富矿,且不能同时带采富矿上下盘的贫 矿.也不宣用于回采矿房,仅用于 回采生 向分层充填法 已接顶的陡倾角中间矿桂, 为减少损贫,矿房回采 时,每个分层都要 垒川地下矿山的工程地质条 件与采矿方法一宋恕夏 一9一 维普资讯 按规定尺寸垂直上采,采场宽度不超 欠。 垂 向上下偏 斜. 虽 然该 法采 场生 产 能力 较分 层 充填 法 高许多,劳动条件也好 ,但使用范围很有 限,故 不应 成为金川矿 山的主要采矿方 法 . 4 . 4留矿法和深孔 阶段 空场 法 两种均属 中 大深孔崩矿嗣后一次 充填法 .它要 求赋存矿岩 的稳 定性 比 VCR 法更好 .金川 能适 应此法 的地 段极 少. 还需 指 出的是 多 年实 践证 明,爆破 震动 对 已 成巷 道 和 采 场稳 定 性 影响 甚 大 , 被迫提 前 闭坑 的露天 矿东 部采场 上盘 边坡 的滑塌与基 建时期三次大爆破有关 ” 。 大的爆破震动使岩矿体中原有裂凉开裂松 动 , 1 9 9 2年 4月 2 2日切 割槽药量 2 5 t的 爆破对相邻其它采场也有明显反应.有的 采场出现掉块.仅从这点考虑 ,金川也不 宜 选 用大药 量 的大深孔 留矿法 或 阶段 空场 法 . 参 考 文 献 1 z T Bie ni a w s ki . Rc ck M e c ha m i c s D e s i gn i n M i 血 g I n d Tu nne l i n g. A A.Be l ke ma。1 98 4. 2 金 川有 色金属公司 金 川有 色金j 臣 公 司科技 志, 金 昌市 1 9 8 9 . 3 唐长捂 下向分层充填。 六角形 方案采矿法金 川科技.1 9 8 9 2 期. 4 束掘夏.张纪定 金川露天矿东 部采坜边坡 的变 形破坏.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 9 9 1 .I 期. 责任编辑王家骧 倾斜破碎矿体抛掷充填 采矿法在焦家金矿研 究成功 由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 黄金总公司 全国金矿地质工作领导小组 共同下达 的国家重点黄金科技攻关项 目一 一 倾斜破碎矿体抛掷充填采矿法,在焦家 金矿研究 成 功 ,并通过 了国家 黄金 管理 局 组织 的鉴 定 。其 工艺技 术 达到 国际先 进水 平,填补 了国内空白. 焦家金矿是我国的重点黄金企业,蚀 变岩型倾斜破碎矿体 占总矿量 的 4 0 %左 右.这种矿体倾斜度大,节理发育岩石破 碎,用一 般方 法采矿 ,矿 床易大面积 塌 方,危险陛大,1 9 8 8年,国务院科技领导 小组办 公室 , 中国 黄金 总 公 司、全 国金 矿 地质工作 领导小组将该采矿法的研究作为 重点攻关项 目,由焦家金矿与长沙矿山研 究院共同承担 .四年来,工程技术人员经 过精心设计 ,反复试 验,终于完成了 。 倾 斜 破碎矿体抛掷充填采矿法 的研究课题,解 决了这种矿体开采的技术难题. ,该充 填采矿法.是采用非电微差控制 爆破技术落矿。 电动铲运机出矿,锚杆、 锚 网 喷锚网联合护顶驶术 .A T I 2 0 0型 斜 天井钻机钻进斜天井和 P C - I 型抛掷充 填机与管道 自流输送尾砂充填相结合的充 填工艺 的一种作业方法.A TI 2 0 0型斜 天 井钻 机钻井 角度 在 9 0 ~4 5。范围 内任 意可 调 ,钻井深 度可 达 1 5 0 m.P C- I型抛掷 充 填机充填与管道 自流输送尾砂相结合 的充 填工艺使充填结顶率达到 8 0 %以上. / 该 充填采 矿法 作业 安全 ,生产效率 高 ,经 济 效 益 好 ,采 场 生 产能 力 达 到 5 8 t /d ,与现行 的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 法相 比提高生产能力 1 4 6 . 3 9 %,矿石损失 率和贫化率降低 了 3 1 . 3 1 %和 7 6 . 1 9 %,斜 天井成井直接成 本 1 7 1 . 7 7元 /m,应用 后,每年可创产值 7 4 . 3 7万元. 张庆 明 一 l 0一 有 色 矿 山一 1 9 9 3 . 3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