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WT-GRA的采矿方法变更方案优选.pdf
S e r i a l No . 5 5 4 J u n e . 2 0 1 5 现代矿业 M0DERN MI NI NG 总 第5 5 4期 2 0 1 5 年 6月第 6期 基于 V WT G R A的采矿方法变更方案优选 陈昌民 张钦礼 陈 宇 1 . 衡 阳远景钨业有 限责任公 司; 2 .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摘 要 为 了优 选 出矿 山更适 宜的采矿方案, 构建 了一种基于变权重理论 V a ri a b l e w e i g h t t h e o r y , V WT 和灰色关联法 G r a y r e l a t i o n a l a n a l y s i s , G R A 的综合评价指标体 系, 对 3种候 选方案 进行综合评判。考虑到采用熵权法等方法确定的常权评价各候选方案时可能出现“ 状态失衡” 的 问题 , 依据变权重理论 V a ri a b l e w e i g h t t h e o ry,V WT , 根据各 因素状态 即取值状况 的不同, 适 当 调整其权重 , 以保证各 因素的均衡性, 进 而利用 G R A法计算 出各方案的综合优越度 , 最终确定各采 矿方案的优劣程度。结果表明 3种候选方案的综合优越度分别为 5 1 . 1 % 、 4 7 . 7 %、 4 9 . 0 % , 从 而确 定方案 1为最优方案, 符合工程 实际情况, 该综合评价指标体 系对于矿山选择最佳开采方案具有一 定的参考价值 。 关键词 综合评判 变权重理论灰色关联采矿方法变更 Opt i m i z a t i o n o f Cha ng i n g M i n i ng M e t ho d Ba s e d o n C h e n C h a n g m i n Z h a n g Q i n l i C h e n VW T. GRA M o de l Yu 1 .He n g y a n g Y u a n j i n g T u n g s t e n I n d u s t ry C o . , L t d . ; 2 .S c h o o l o f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S a f e t y E n g i n e e ri n g , C e n t r a l S o u t h U n i v e r s i t y Abs t r a c t I n o r de r t o s e l e c t o ut t h e mo s t s u i t a b l e mi n i n g s c h e me,a c o mp r e he n s i v e e v alua t i o n i n d e x s s y s t e m b a s e d o n v a ri a b l e w e i g h t t h e o ry V WT a n d g r a y r e l a t i o n a l a n a l y s i s G R Ai s e s t a b l i s h e d S O a s t o e v a l ua t e t h r e e c a nd i d a t e s c h e me s .Th e fi x e d we i g h t s d e c i d e d b y t he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me t h o d s s u c h a s e nt r o p y we i g h t me t h o d ma y r e s u l t i n ”s t a t e o u t o f b a l a n c e” p h e no me n o n,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i s s i t u a t i o n, b a s e d o n t h e v a ri a b l e w e i g h t t h e o ry, t h e w e i g h t s a r e a d j u s t e d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o f t h e c o n f i g - u r a t i o n o f e a c h f a c t o r t h e v a l u e o f e a c h f a c t o r s t a t u s t o e n s u r e t h e b a l a n c e o f v a r i o u s f a c t o r s .C o mb i n i n g wi t h GRA ,t h e c o mp r e h e ns i v e s u p e rio r d e g r e e o f t h r e e s c h e me s i s c a l c u l a t e d t o d e t e r mi n e t h e b e s t o n e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s u p e ri o r d e g r e e o f t h e a r e 5 1 . 1 % 、 4 7 . 7 % 、 4 9 . O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S O ,t h e f i r s t s c h e me i s t h e o p t i mal o n e .Th e c o n s e q u e n c e i s c o ns i s t e n t wi t h t h e e ng i n e e r i ng s i t u a t i o n,a n d t he r e s ul t s f ur t h e r p r o v e t h a t c o mpr e h e n s i v e e v alu a t i o n i n d e x s e s t a b l i s h e d i n t h i s p a p e r h a s a r e f e r e n c e v a l ue f o r s e l e c t i ng t h e mi ni n g me t h o d. Ke y wo r d s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 ,Va ri a b l e we i g h t t h e o ry ,G r a y r e l a t i o n a l a n a l y s i s ,Mi n i n g me t h o d c h a n g e s 采矿方案是指为了高效回采矿石而在矿块 中所 进行的采准、 切割 和回采 工作 的总和⋯ , 对矿 山生 产的许多重要技术经济指标 , 如矿山生产能力、 矿石 损失率和贫化率、 劳动生产效率、 采矿成本、 矿山经 济效益 、 生产安全等具有重要的影响。 陈昌民 1 9 6 6 一 , 男 , 董事长 , 总经理 , 高级工程师 , 4 2 1 1 6 6湖南 省衡 阳市衡南县 。 国内很多矿山新建时 , 由于技术资料有 限, 尤其 是受勘探程度影响, 对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掌握有 限, 初期选择的采矿方案有其局限性。矿山发展到了后 期, 由于矿床赋存条件和矿体形态的变化、 采矿设备 的更新、 采矿强度的要求以及采矿工艺的改变等因 素 , 初期的采矿方案往往无法适用, 面临着对采矿方 法进行变更的问题。在充分利用矿山现有开拓运输 系统及已有的采准切割工程的基础上, 研究在用采矿 1 1 总第 5 5 4期 现代矿业 2 0 1 5年 6月第 6期 方案平稳过渡至另一种采矿方案的关键技术 , 确保采 准切割工程 的衔接, 实现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采矿方案变更时需要优选出更适合矿山实际的 开采方式 , 近年来 , 很 多学者将模糊数学 j 、 突变理 论 ] 、 神经网络 、 T O P S I S _ 6 等应用于采矿方案 的 选择 , 但仍存在一些 不足 。为此 , 通过变权重理 论 V wT 对常规方法求得的权重值进行修正 , 并 结合灰色关联法 G R A 进行分析 , 构建变权一 灰 色关联评判模型 , 确定矿山最适宜采用的开采方案。 1 变权重理论确定权重步骤 常权综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基本 目标的综 合优度及在决策中的相对重要性 , 因此在许多场合 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被广泛使用 。然而, 当系 统内部 因素 如方 案、 指标 、 准则 等 之 间蕴含着许 多错综复杂的非线性、 动态性关系时, 对系统要素之 间相互作用机理假设 的可靠性 、 合理性较低 , 往 往造成实际问题 中出现不合理的综合结果 , 即出现 “ 状态失衡 ” 问题。变权思想 的实质是强调 因素权 重应随因素状态值 的变化而变化 , 以弥补常权决策 带来的偏差 。 1 . 1 构造多属性决策矩阵 设有 m个候选方案组成 的方案集 V{ , , / 3 , ⋯ , } , n个评价指标组成 的指标集 U{ , , , ⋯ , } , 则 010 ; 为否定水平因子 , 0方案 3方案 2 , 即杨林坳矿 区最适宜采用机械 化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开采。 4 结语 在充分利用原有开拓系统和采准切割工程的基 础上 , 提出了 3种备选的采矿方案 , 基于变权重理论 和灰色关联法思想对 3种备选方案进行综合评判。 结果表明, 3种采矿方案 的优越度分别为 5 1 . 1 %、 4 7 . 7 %、 4 9 . O %, 从而得出方案 1为最优方案。 0. 3 3 3 1 . 0 00 0. 6 7 0 1 . 0 00 0. 6 5 9] 1 . 0 0 0 0 . 5 3 4 0 . 3 9 7 0 . 4 5 7 1 . 0 0 0 l ; 0. 5 0 3 0. 7 41 1 . 00 0 0. 5 8 4 0. 8 8 9J 1 . 0 0 0 0 . 5 3 4 0 . 4 9 4 0 . 4 5 7 1 . 0 0 0 “ ] l 0 . 3 3 3 1 . 0 0 0 1 . 0 0 0 1 . 0 0 0 0 . 6 5 9 1 . 0. 4 9 7 0. 6 5 7 0. 3 9 7 0. 6 7 8 0. 71 8J [ 4 ] 黄德镛, 胡运权, 陈孝华, 等. 基于模糊推理和神经网络的采矿 方法智能 决策 系统 [ J ] . 有 色金 属 矿 山部分 , 2 0 0 2 , 5 4 2 1 0 4. 1 0 7 . [ 5 ] 陈建宏 , 刘 浪, 周智勇, 等. 基于主成分分析 与神 经 网络的采 矿 方法优 选 [ J ] .中南大 学 学报 自然科 学版 , 2 0 1 0 , 4 1 5 1 9 6 7 1 9 7 2. [ 6 ] 王新民, 秦健春 , 张钦礼 , 等. 基 于 A H P - T O P S I S评判模型的姑 山驻 留矿 采 矿 方法 优 选 [ J ] .中 南大 学 学报 自然科 学版 , 2 0 1 3 , 4 4 3 1 1 3 1 1 1 3 7 . [ 7 ] 于德海 , 彭建兵. 地下 工程 围岩分 类的神 经 网络 可视化 评价 [ J ] . 中围地质 灾害与防治学报 , 2 0 0 5 , 1 6 4 1 1 6 - 1 1 9 . [ 8 ] 杨 宝臣, 陈跃. 基 于变权和 T O P S I S方法 的灰 色关联 决策模 型[ J ] . 系统工程 , 2 0 1 1 , 2 9 6 1 0 6 1 1 2 . [ 9] 夏春林 , 周德云 , 冯 琦. 基 于变权 灰 色关联 法的 目标威胁评 估 [ J ] . 火力与指挥控制 , 2 0 1 4, 3 9 4 5 4 - 5 7 . [ 1 O ] 李洪兴. 因素空间理论与知识表示的数学框架 Ⅷ 变权 综合原理[ J ] . 模糊 系统与数 学, 1 9 9 5, 9 3 1 -9 . [ 1 1 ] 李春好 , 孙永河 , 贾艳辉 , 等. 变权层 次分析法 [ J ] . 系统 工程 理论与实践, 2 0 1 0, 3 0 4 7 2 3 - 7 3 1 . [ 1 2 ] 汪培庄. 模糊集与随机 集落影 [ M] . 北京 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 社 . 1 9 8 5 . [ 1 3 ] 张钦礼 , 肖崇春 , 陈秋松 , 等. 某矿 山最佳 充填站站 址方 案选 择 [ J ] . 科技 导报 , 2 0 1 3 , 3 1 1 9 3 9 - 4 3 . 收稿 E 7 期 2 0 1 4 1 2 - 2 2 上接第 1 0页 表 9 采场暴露面积推荐值 m 1 6 0 0 m , 矿体侧帮暴露面积为6 0 0 0 ~ 8 0 0 0 m , 节 理裂隙发育时取小值 , 反之取大值 。 2 灰砂比为 1 4~ 1 8的充填体, 其侧帮暴露 面积为5 0 0 0 8 0 0 0 m , 其中, 灰砂比为 1 4 、 1 6 、 1 8的充填体 , 其侧帮暴露面积分别为 8 0 0 0 , 6 0 0 0, 5 0 00 m 。 1 4 3 因岩性不一致 , 上 、 下盘围岩的暴露面积相 差较大 , 暴露面积为 1 7 5 01 0 0 0 0 m 。其 中, 下盘 围岩稳 固性较好 , 暴露面积为 7 0 0 0~1 0 0 0 0 m ; 上 盘围岩 的稳 固性较差, 其暴 露面积 为 1 7 5 0~ 4 2 0 0 m 。 参考文献 [ 2 ] [ 3 ] [ 4 ] [ 5 ] 古德生, 李夕兵. 现代金属矿床开采科学技术[ M] . 北京 冶金 工 业 出版 社 . 2 0 0 5 . 肖 军. Ma t h e w s 稳定 图法在确定矿 山采场 暴露面积 中的应 用 [ J ] . 新疆有色金属 , 2 0 1 3 , 3 6 2 1 9 - 2 0 . 董国庆. M a t h e w法在某矿采场结构参数中的应用[ J ] . 新疆有 色金属 , 2 0 1 1 S 3 4 - 3 6 . 尚精华, 万国春. M a t h e w法在矿房结构参数设计中的应用[ J ] . 采矿技术 , 2 0 0 9 2 5 - 7 . 韩志型 , 王 宁. 急倾斜厚矿体无 间柱 上向水平分层 充填 法采 场 结构参数的研 究[ J ] . 岩土力 学, 2 0 0 7 , 2 8 2 3 6 7 - 3 7 0 . 收稿 日期 2 0 1 4 1 2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