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洞金矿厚大破碎矿体开采的研究与实践.pdf
S e r i a 1 No . 511 N o v e mb e r . 2 O 1 l 技术交流 现代矿业 M0DERN MI NI NG 黄金洞金矿厚大破碎矿体开采的研究与实践 刘方求 冯 壹 郑剑洪 湖南黄金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总 第5 1 1 期 2 0 1 】 年 1 1月第 1 I 期 摘 要厚大破碎矿体 由于顶板暴露面积大 , 采场极 易出现塌方, 安全、 高效、 低贫损开采是其 开采的关键 。以黄金洞金矿厚 大破碎矿体为研 究对象, 针对原采矿方法存在的支护成本高、 生产效 率低 、 矿石损失大和顸板 易冒落等技术难题开展 了研 究, 提 出了 S Y Z型水压支柱控顸与小型挖机 出矿相结合的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 详细地介绍了采场结构和 回采.3 2 艺及所取得的主要技 术经济 指标 。 关键词 厚大破碎矿体采矿方法水压 支柱 小型挖机上向进路充填 湖南 黄金洞 矿业有 限责任公 司 原 黄金洞金 矿是一个具有 4 0 0多年开采历史 的老矿 , 位于湖 南省平江县黄金洞乡境内, 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高砷 高硫难选矿山生产企业之一。黄金洞金矿金塘矿区 3 脉属于难采厚大破碎矿体, 公司先后进行了崩落 采矿 法、 长锚索 网护顶采 矿法, 均未取得成功 。为 此 , 采用采空区顶板暴露面积较小的水压支柱控顶 与小型挖机出矿相结合的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 对 3 脉进行采矿试验。 1 开采技术条件及存在问题 黄金洞金矿金塘矿区 3 脉 为厚大矿体 , 近东西 走 向, 矿脉厚度为 1 0~6 0 m, 平均脉厚 4 0 m, 倾角 4 5 。 ~ 5 5 。 , 平均 5 0 。 , 矿脉下盘稳固, 矿脉及上盘均非 常破碎, 节理与裂隙极发育 , 矿石多为网状石英脉夹 破碎蚀变板岩矿石及少量泥质岩夹石英岩型矿石 , 遇水泥化严重 , 属难采厚大破碎矿体 。 开采不稳固顶板覆盖下的矿体一直是困扰采矿 的重要难题之一, 尤其厚大矿体, 由于顶板暴露面积 大 , 采场极易出现塌方_ 】 。 目前黄金洞金矿金塘矿 区采用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开采 , 但存在以下问题 ①木材支护成本高; ②采矿过程主要靠人工作业, 特 别是工作面出矿和废石充填, 基本靠人工搬运完成, 工人劳动强度大, 劳动效率低; ③以人工砌袋接顶充 填, 密实性差, 充填效果差; ④采空区顶板 自然垮塌 现象严重 , 安全隐患大; ⑤采空区顶棚垮塌, 作业人 刘方求 1 9 6 9 一 , 男, 副总经理, 工程师, 4 1 4 5 0 7湖南省岳阳市 平江县黄金洞乡。 5 6 员无法进入 , 矿石损失大。 2 采矿方法及出矿 2 . 1 采矿方法 采用水压支柱控顶与小型挖机出矿相结合的 向进路充填采矿法开采 , 以水压支柱为护顶_ [ 具 , 对 回采工作面附近的空区进行临时地压管理、 , 废 充填采空区, 以小型挖机配合斗车完成 出矿和充填 工艺 。 2 . 2 S Y Z型水压支柱系统 S Y Z型水压支柱系统由水压支柱和增压泵两部 分组成。水压支柱 由柱体 和承压顶架构成 , 支柱底 座可套承压板 , 对松软、 破碎的顶底板 均可适应 , 柱 体与柱体之间用钢构件连接 , 形成网状结构 , 对顶板 实施主动支撑 j 。水压支柱的初撑载荷为 1 6 0 k N 0~ 2 0 0 k N可调 , 柱体的支撑高度在1 5 0 0~ 2 4 0 0 I I I 1T I 调节 , 水压支柱 的安设 、 回收可在 3 m外遥控操 作。水压支柱具有安全 、 稳定 、 环保等优点 , 增压泵 由泵体及其附件组成 , 以空气为动力 , 以水 为介质, 对环境几乎不造成污染 , 最少启动压力为 0 . 1 MP a , 最大输 出压 力为 3 0 MP a , 泵重 2 7 k g , 附件总重 5 ,因而增压泵具有启动压力小 、 输 出压力大、 重 肇 轻、 环保性能好等优点。 2 . 3 0 8型井下用小型挖机 0 8型井下用小型挖机具有稳定性好 、 重量轻 、 结构紧凑 、 灵活高效 、 耐用 、 环保等优点 , 其技术指标 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使用特点 ①以电力做驱 动力 , 电机功率 7 . 5 k W, 对井下空气无污染 。 环保性 能好; ②附带液压破碎锤, 可辅助破碎大块、 处理松 石 , 与矿车配套完成矿岩的装载及运输任务 ; ③借助 刘方求冯 壹等 黄金洞金矿厚大破碎矿体开采的研究与实践 2 0 1 1年 1 1月第 1 1期 于铲斗的特殊设计 , 能较好地用于巷道进路式回采 空间的接顶充填; ④通过试验对比, 装岩效率是耙岩 机的 1 . 5倍 , 是人工 5人同时作业 的 3倍 ; ⑤成本 低 , 装载成本是耙岩机的 6 5 %, 是人工 5人 同时作 业 的 3 5 %。 3工业试验 3 . 1 试验采场 试验采场选在金塘矿 区 3 脉 一2 0 11 1 中段 的 4 矿体。该矿体平均倾角约5 0 。 , 垂高约 4 0 IT I , 矿脉走 向长约 1 0 0 1 T I , 倾 向长约为 5 2 m, 矿脉平 均厚度约 3 0 m, 平均含金地质品位 5 . 1 7 d , 平均含砷地质品 位 1 . 1 2 % , 含硫地质品位 0 . 7 7 % 。矿石类型为含金 网状石英脉夹破碎蚀变板岩, 矿石遇水泥化。矿体 及围岩节理裂隙发育, 特别是上盘围岩和矿体与断 层相交部位 , 岩体破碎 , 稳 固性极差 。 3 . 2 试验矿块布置及结构参数 试验矿块沿矿体走 向布置 , 按 5 0 m划分矿块 , 阶段高度 4 0 m, 宽度 为矿体 厚度。以分层凿 岩爆 破 、 分层出矿和分层充填方式 , 自下而上分层进路式 回采, 分层高度为 2 . 2 m。回采进路沿矿体走向连 续推进 , 回采进路宽为 2 . 2 m, 高为 2 . 2 m, 长为矿层 全厚。工作面采用 O 8型井下用小型挖机出矿 , 顺路 溜井溜矿至阶段运输平巷装入矿车运 出。试验矿块 采矿方案见图 1 。 图 1试验矿块 采矿方案 1 一充填天井 ; 2 一 回风天井 ; 3 一上中段运输平巷 ; 4 一 水压支柱 ; 5 一挖机; 6 一斗车; 7 ~顺路通风上山; 8 一穿脉平巷; 9 一矿石溜井; 1 0 一中段运输平巷; 1 1 一斜坡道 ; 1 2 一充填联络 巷; 1 3 一废石充填体 3 . 3采准切 割 工程 掘进断面为 2 . 2 m2 . 2 m的充填联络巷 , 掘进 断面为 2 . 2 m2 . 2 m的溜井联络巷 , 然后在阶段运 输平巷向上 以大于 4 5 。 的倾角向上朝矿体方向掘进 断面为 1 . 0 m 1 . 0 m的放矿斗穿, 同时在充填联络 巷和溜井联络巷分别向上掘进断面为 1 . 8 m 1 . 6 m 的充填天井 和回风天井 至上 中段水平 , 并与 大于4 5 。 倾角斜向上中段运输平巷底板相通。以沿 脉切割平巷作为初始 自由面垂直矿脉走 向掘进断面 为 2 m X 2 m穿脉回采进路 。 3 . 4 回采工艺与技术 采用分段爆破法进行 回采 , 一次爆破分段长度 为 3 . 0~ 3 . 5 11 1 , 分段宽度为回采进路宽度。由于顶 板矿岩破碎, 采空区暴露面不宜过大, 故待充填进路 采空区为一条。每一分层有两条回采进路同时推 进 , 两 回采进路的间距为 2 0 m。 1 凿 岩 与 崩 矿 。用 7 6 5 5 型 凿 岩 机 钻 凿 2 m m浅孔 , 孔深 为 2 . 4 1T I , 炮 眼采 用水平 “ 梅花 形” 布孔方式, 侧向崩矿, 即逆回采进路掘进方向崩 矿 。 2 通风。新鲜风流从采场下部中段运输平巷 经顺路通风上山、 溜井联络巷进入采场 , 污风从 回风 天井进入上中段平巷, 再经各级通风斜井排出。 3 采场顶板管理。在底板沿脉切割平巷和回 采穿脉进路施工过程中, 随着掘进工作面向前推进 , 进路空区均以水压支柱支撑顶板, 水压支柱的设计 排距为 2 . 0 2 . 2 m, 设计间距为 0 . 6~ 0 . 8 IT I 。 4 出矿。以挖机配 斗车为出矿设 备 , 以分层 底板沿脉切割平巷和溜井联络巷作为斗车运输平巷 出矿 。 5 撤柱与充填。撤柱的顺序是从里向外依次 撤卸, 撤柱时, 作业人员站在 3 1T I 外遥控操作。撤卸 完水压支柱后 , 用挖机将这段 回采进路空 区密实充 填好 。 3 . 5 工业试验结果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通过现场工业试验 , 与原采矿方法相 比大大提 高了出矿能力和效率, 支护成本大大降低。经现场 统计,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 1 。工业试验证明, 该 采矿方法作业机动灵活、 安全性好、 开采成本低、 生 产能力大, 是一种适合于黄金洞金矿倾斜厚大破碎 矿体的理想采矿方法。 表 1 试验矿块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 结语 1 现场工业试验证 明 水压支柱护顶 , 能有效 控制采空区顶板, 避免采场顶板垮塌, 提高作业环境 安全; 小型挖机出矿与充填, 减轻了出矿和充填工人 的劳动强度,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缩短了矿房回采周 期 。 2 在初始试验阶段, 挖机装矿与斗车运矿、 挖 机充填与斗车运料等工序之间的衔接不是很密切, 采 矿工艺效率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 下转第7 4 页 7 总第 5 1 1期 现代矿业 2 0 1 1年 1 1月第 1 1 期 1 0 . 1 %的尾矿, 精矿 T F e 品位为 1 8 . 5 %, T F e 回收率 为9 0 . 2 3 %; 弱磁粗选所得粗精矿破碎到一 3 Irll m, 再 经 C G 2永磁多辊干选机精选后 , 抛弃尾矿 T F e品位 8 . O %; 经 过 两 次 磁 选 最 终 可 抛 弃 尾 矿 总 产 率 3 8 . O % , 最终尾矿 T F e品位 8 . 9 % , 最终精矿 T F e品 位 2 2 . 6 % , 精矿 T F e总回收率 8 0 . 3 7 %。对 比表 6 和表 2铁物相分析结果可知 物料经过 B X筒式永 磁干选机弱磁粗选和 C G 2型永磁多辊干选机精选 后 , 物 料 中磁 性 铁 占有 率 由 6 6 . 2 7 % 提 高 到 了 8 0 . 0 9 % , 赤褐铁矿 和硅酸盐 中铁 的占有 率分别 由 2 7 . 8 1 % 、 5 . 3 3 %下降到了 1 5 . 9 3 %和 1 . 3 3 %。经计 算精矿中磁铁 回收率为 9 7 . 1 3 %, 说明通过两次弱 磁预选抛弃了大部分非磁性铁 , T F e品位2 2 . 6 % 的 精矿经过换算相当于T F e 品位 2 7 . 3 %的原矿, 满足 人磨物料的 T F e品位要求。 3 结 语 极贫磁铁矿经过干式预选提高 T F e品位后 , 所 得粗精矿与包钢巴润矿业有限公司选矿厂现生产工 艺中最终破碎产品一起给入一段磨矿作业 , 不再建 设磨矿选别车间。因为 B X筒式永磁干选机 处理 量大 和C G 2 永磁多辊干选机 适合细粒干式磁选 各有优点, 因此干式预选推荐两种选 矿设备 流程 。 第一种预选选矿流程 B X筒式磁选机 中铁精矿磁 性铁含量为7 8 . 1 8 %, 磁性铁回收率 9 9 . 5 %, T F e品 位 2 2 . 0 % 的 铁 精 矿 经 过 换 算 相 当 于 T F e品 位 2 6 . 0 %的原矿。第二种预选选矿流程 C G 2永磁多 辊干选机 中铁精矿磁性铁含量为 8 0 . 0 9 % , 磁性铁 回收率9 7 . 1 3 % , T F e品位 2 2 . 6 %的铁精矿经过换算 相当于 T F e品位 2 7 . 3 %的原矿。应用预选流程可 及时抛尾 , 免去新建磨选车间 , 可经济地处理白云鄂 博西矿超贫磁铁矿, 由此提高白云鄂博西矿资源储 量, 从而提高包钢集团铁矿石的自给率。 参考文献 [ 1 ] 邵凤俊 , 戴翠红 , 赵礼 兵. 超 贫磁铁 矿选矿 工艺流程优化 【 J ] 中国矿业 , 2 0 1 0 9 7 1 - 7 2 [ 2 ] 马 淮湘 , 胡义明 , 皇 甫明柱 , 等. 河北 某极 贫铁 矿石选矿 试验 [ J ] . 金属 矿山, 2 0 1 1 4 5 8 -6 1 [ 3 ] 王陆新. 某板 贫磁铁矿石选矿工艺研 究[ J ]现代矿业, 2 0 0 9 1 1 3 5 3 9 [ 4 ] 杨军, 赵 夕兵 , 孙敬锋 , 等. 内蒙古某地超贫铁矿选矿试验研 究[ J ] . 内蒙古科技 与经济 , 2 O L O 1 1 8 4 8 6 . [ 5 ] 李 晓勤, 秦煜 民, 魏有权 某超贫磁铁矿 选别 工艺试验 [ J ]矿 台, 2 0 0 6 9 1 8 -2 0 [ 6 ] 孙炳泉. 超 贫铁矿 资源化利 用技 术现状及 发展 趋势 【 J ] . 金 属 矿 山, 2 0 0 9 1 9 1 2 . 收稿 日期 2 0 1 1 - 0 9 . 0 7 上接第 5 7页 因此采用该采矿法 回采厚大破碎矿 体 , 关键在于做好水压支柱的控顶 , 做好挖机装矿和 斗车运矿之间、 挖机充填与斗车运充料之间的衔接。 2 1 世纪的矿业要广泛吸收各学科的高新技术, 开拓先进的 、 非传统的采矿技术 , 创造更高效率 、 更 低成本 、 最少环境污染和较好安全条件的采矿模式 。 厚大破碎矿体开采一直是国内一些矿山企业和科研 院所面临的难题。水压支柱控顶和机械化开采具备 了实现厚大破碎矿体安全、 高效、 低贫损开采的条 件, 为厚大破碎矿体开采拓展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 1 ] 黄启富, 胡中华. 我国矿井支护设备的分析与探讨[ J ] . 黄金 2 0 0 3 , 2 4 3 3 1 3 5 . [ 2 ] 李昌元, 张秉行. 水压支柱系统在沃溪矿区的应用实践[ J 1 . 黄 金 , 2 0 0 4 , 2 5 4 2 5 - 2 9 . [ 3 ] 任卫 东, 杨彪. 水压支柱护顶房柱采矿 法在 豫西铝土矿 中的 应 用[ J ] . 中南大学学报 , 2 0 0 9 , 9 2 8 - 9 . [ 4 ] 张根深 , 刘 赘 , 王祥 , 等. 水压 支柱 护顶壁式充填采矿 法试 验研 究[ j ] . 采矿技术 , 2 0 0 6, 6 4 7 - 9 . [ 5 ] 黄仁东. 金属矿缓倾斜薄矿脉深井开采临时支护新技术应用 [ J ] . 中国矿业 , 2 0 0 4, 1 3 4 5 1 . 5 4 . [ 6] 曹志丰 , 冯 壹. 水压支柱全面法回采深井缓倾斜复 杂矿体的 实践 [ J ] . 江西有 色金属 , 2 0 0 3, 1 7 4 1 9 - 2 1 . [ 7] 吴爱祥 . 水压 支柱 支护特性及在 深 井开采 中的应 用[ J ] . 中南 大学学报 , 2 0 0 2, 3 3 6 5 6 4 5 6 6 . 收稿 日期 2 0 1 l - 8 . 1 5 上接第6 4页 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1 ] 刘泽 民, 王社林 , 才庆祥. 安家岭露 天煤矿 端帮采煤 方法研 究 [ J ]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 0 0 1 , 3 0 5 5 1 5 _ 5 1 7 . [ 2 ] 李纪青. 螺旋钻采煤法[ J ] . 煤矿开采, 2 0 0 1 , 4 4 2 3 1 _ 3 4 . [ 3 ] 程国明, 黄侃, 王思敬. 螺旋钻开采技术及其发展[ J ] . 矿7 台 工程 , 2 0 0 3, 2 3 2 4 -6. 7 4 [ 4 ] 刘玉华, 李世明, 秦志辉. 帮外残矿回采技术研究[ J ] . 矿业工 程 , 2 0 0 4, 2 3 1 7 1 9 . [ 5 ] 孟建华 , 张 兆琏. S H M 端帮联合采煤机赴美现场考察报告 [ J ] 露天采矿技术 , 2 0 0 7 2 5 , 9 . [ 6 ] 庞俊杰 , 唐 阁俊. 露天煤矿开采技术若干理论 的探 讨 f J ] . 民营 科技 , 2 0 0 9 6 2 0 . 收 稿 日期 2 0 1 1 -07 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