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长岭井下铁矿下含铁带采区优化开采的研究.pdf
田、矿 山、 电力设备 管理与技术 弓长岭井下铁矿下含铁带采区优化开采的研究 杨明久 柴青平 鞍钢集团矿业设计研 究院 辽宁鞍 山 1 1 4 0 0 4 摘要 根据下舍铁带采区矿体赋存条件, 结合采区目前开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对采区的延深开采范围, 开采规模, 开拓运输, 采矿方法等进行了优化 开采研究, 提出了优化开采工艺, 提高生产能力的采矿方法, 满足 了采区深部开采技术 目标要求。 关键词 下含铁带采区 开采现状 存在问题 采矿方法 生产能力 1、概 况 弓长岭井下铁矿下含铁带采区位于弓长岭二矿区中部, 是井下 铁矿的一个独立采区, 该采区早在1 9 8 0 年进行平峒开采 , 现已开采 2 0 余年 。 目前 , 采区最 低开采平峒 1 4 0 m水平 以上还剩地质矿量约 7 2 万吨, 其中 可采矿量4 5 万吨, 残存矿量2 7 万吨, 预计还能开采3 年 结 束 , 近期生产能力急速畏缩 , 采区急需进行深部延深开采研究 , 以 接续矿山生产。 为延续采区开采, 满足弓长岭地区采选平衡, 加快新水平开拓、 采准速度, 确保矿山生产能力的接续, 应对下含铁带采区的深部开 采技术进 行优化研 究, 以指导矿 山开采 长远 发展 。 2、采 区矿 山地 质 下含铁带采区主要开采弓长岭二矿区1 3 ~l 9 剖面间的矿体, 矿 体走向长9 6 0 m。 倾向北东, 倾角6 0 。 ~8 7 。 , 矿体水平厚度2 ~7 8 m, 其 中 F e l 矿体水平厚度2 ~2 0 m; F e 2 矿体水平厚度0 ~5 0 m; F e 3 矿体水 平厚度2 ~8 m。 矿体形态呈层状、 似层状产出。 磁铁贫矿体重3 . 4 t / m , 岩石体重2 . 7 t / m3 o 普氏硬度系数 磁 铁贫矿f l 5 ~2 5 , 岩石f 5 ~1 7 。 磁铁贫矿TF e 平均地质品位3 5 . 5 %。 矿体和围岩的稳定性较好 , 对矿 床开采影响不大。 采 出矿石质 量满足选矿厂选别工 艺要求 。 3、采 区开采现状 和存在问题 3 . 1采 区开采现状 下含铁采区目前主要开采1 3 ~2 2 线之间1 4 0 m水平以上的矿 体。 采区为平峒开拓, 现有1 8 0 m和1 4 0 m两个平峒采矿车间。 其中 1 4 0 m平峒分为南、 北两个平峒口, 均与中央采区共用。 年生产能力 在4 0 -5 0 万吨之 间。 该采区的 1 8 0 m水平 已经开采 完毕 , 目前只有 1 4 0 m水平回采本水平矿房矿量及矿柱回收, 采用原有的平峒开拓 运输系统, 采矿方法为浅孔留矿法, 矿山目前正在进行 8 0 m和 2 0 m水平开 拓, 生产 逐步转入深部开采。 矿井通风采用 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相结合 的通风方 式, 并 以自 然通风为主; 矿井排水采用自流排水方式。 3 . 2采 区存在 问题 1 浅孔留矿采矿方法装备水平落后, 生产效率低下, 采场安全 管理复杂。 针对矿山对产能的需要, 应采用安全高效的无底柱分段 崩落采矿方法以满足矿山生产需要。 2 采区的通风系统不完善。 目 前, 矿山为平硐开拓 , 通风系统采用平峒进风, 采场或回风水平回 风。 以自然通风为主并配有机械通风, 采场的风流很不稳定。 在矿山 转入深部开 采后 , 通风系统需要重新建立 。 3 开采范围需要 重新调 整。 该采区目前主要开采二矿区1 3 ~2 2 线之间1 4 0 m水平以上的下 含铁带矿体。 目前开采范围对东南区开采有一定的影响, 为了理顺 开采顺序, 合理利用矿产资源, 确保矿山安全生产, 下含铁带采区的 开采范围需要重新进行调整。 4、采区优化开 采研究 4 . 1采 区开采范围的确定 超前于东南区开采深度, 为确保相邻采区开采安全, 充分利用回收 矿产资源, 下含铁带采区与中央区应保持一致, 开采范围为1 3 1 9 勘 探线。 开采对象为F e l和F e 2层矿体。 为充分利用中央区现有提升 和溜破系统, 确定采区延深开拓深度到一 2 8 0 m。 按开采范围和深度 计算, 采区开采范围内的矿石地质储量约3 6 0 0 万吨。 4 . 2采 区合理 开采规 模 采区原采用潜孔留矿法 , 生产能力4 5 万t / a , 根据采区矿体赋存 条件, 如果采用无底柱崩落法及提高采矿装备水平, 按年下降速度, 有效进路法和新水平准备时间三种方法验证, 采区生产能力可达到 1 0 0 万t / a 。 4 . 3采区开拓运输 系统 采区 1 4 0 m水平以上采用平硐开拓。 根据相邻中央采区深部延 深开采工程内容, 结合井下铁矿中央采区现有开拓运输系统现状 , 以及两个采区同时延深开采时间和空间位置, 下含铁带采区1 4 0 m 以下应采用竖井斜坡道开拓。 在下含铁带采区1 4 0 m - 2 8 0 m开采 期间, 竖井利用中央区现有主、 副井提升系统, 主斜坡道利用中央区 新建主斜坡道。 为满足大型采掘设备在采场运行方便, 每个水平都 设有采场斜坡道。 现有中央区东南回风竖井做为下含铁带采区专用 回风井, 现有中央区专用人风井经验证不能满足下含铁带采区开采 用风量要求, 因此采区需新掘一条长4 5 7 m, 净直径4 . 0 m专用人风 井。 该系统形成后, 能够满足采区开拓、 运输、 通风、 排水等生产需求 图1 。 图 1 采区延深开 采优化立体 示意图 4 . 4采矿方法 区1 4 0 m水平以下矿体赋存条件及相邻中央采区目前使用的 无底 柱分段崩落法现状 , 为与 中央采区开采保持一致 , 便于矿山生 产管理 , 下含铁带采区延深开采的采矿方法应该由浅孔留矿法改为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采区 2 0 m水平以上开采, 阶段高度6 0 m, 分段高 度1 5 m, 进路间距1 5 m, 进路断面3 . 6 m X 3 . 8 m 按现有2 m3 铲运机规 格考虑 。 采区2 0 m水平以下开采, 阶段高度为1 2 0 m, 分段高度为 1 5 m, 进路间距2 0 m, 进路断面4 . 2 m 4. 0 m 按下含铁带采区 1 4 0 m水平 以上采用浅孑 L 留矿法 , 开采工艺落后 , 生产效率低 。 根据采 4 m3 电动铲运机确定 。 当矿体厚度大于1 2 m时, 采用垂直走向布置 下含铁带采区与东南区彼此相邻, 目 前中央下含铁带开采深度 ⋯ ⋯ 下转第1 l 7 页 作者简介 杨明久 1 9 5 3 . 9 男, 汉族 , 辽宁辽阳人, 鞍钢集团矿业设计研究院采矿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矿山设计研究工作。 C h i n a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Ov e r v ie w 1 1 5 油 田 、矿 山 、 电 力 设 备 管 理 与 技 术 矿企业要逐步建立所有设备的检修、 保养档案制度, 细化和加强设 备的强制保养工作, 认真落实包机责任制。 煤矿机 电设备运行监控 图如图2 所示。 逐步推广使用设备状态监视和故障诊断技术, 积极开 发、 推广、 应用一些质优价廉的煤矿机电设备诊断监测仪器、 仪表。 借助先进的监测仪器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 不仅有利于 将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逐步从时间维修模式过渡到状态维修 模式, 更能为煤矿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 促进煤矿企业的发展。 图 2 煤矿机电设 备运行监控图 3 . 4 加 大机 电维护管理队伍培训力度 先进的技术装备需要高技能、 高技术、 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维修 人员和操作人员, 否则再先进的技术装备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 率。 因此, 煤矿企业必须要立足本企业的实际, 抓好一切机会, 加大 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维护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通过扎实有效的业务 培训, 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 奉献意识, 不断提高机电技术队伍的素 质。 敢于突破旧框框, 在批评中继承, 在继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发展。 要转变观念, 只有转变观念, 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 掌握科学的管理 方法, 才能走出一条向机电管理要效益的路子。 ⋯上接第 1 1 5 页 进路, 矿体厚度小于1 2 m时, 沿走向布置进路。 每隔1 0 0 m布置一个矿 块, 溜井间距1 0 0 m, 规格2 m X 2 m, 人行通风天井每隔1 0 0 m设一条, 规格2 . 5 mX 2 . 5 m。 主要设备配置有 电动铲运机E S T一 3 . 5 型 2 0 m 以上 , 电动铲运机T OR O- 4 0 0 E 型, 掘进台车B o o me r 2 8 1 , 采矿凿 岩台车S i mb a H1 2 5 3 型, 另配有柴油铲运机。 4 . 5采 区通 风 系统 经验算, 中央区和下含铁带两个采区总需风量4 4 8 m / s , 其中 中央区2 9 7 m / s ; 下含铁带采区1 5 l m / s 。 现有 中央 区三 风井最大进 风量3 5 5 . 5 m / s , 因此, 现有三风井不能做为两个采区专用人风井。 为满足下含铁带采区延深开采通风需求, 采区必须新建一条专用入 风井, 净直径4 . Om , 井深4 5 7 m, 回风竖井利用中央区现有东南回风 竖井。 下含铁带采区通风系统为单翼对角式3 级机站通风系统, I 机站 设在新建专用进风井的进风石门内; I I 机站设在回风竖井的回风石 门内, I I I 机站设在回风竖井地表。 采区通风系统路由为 地表新鲜空 气从新建专用人风井进入井下, 经由进风石门、 平盘运输巷道和采 区进风天井进入需风工作面, 新风洗刷工作面后变成污风, 经采场 分段巷道、 采区回风天井、 回风石门和现有的东南回风井排到地表。 4 . 6采 区排 水系统 下含铁带采区1 4 0 m水平以上采用自流方式, 1 4 om 水平以下 采用泄水井流到 中央区现有排水泵站 , 利用中央 区现有 排水系统 。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于简单类型, 经水文计算采区正常涌水量 3 . 5加强机 电设备更新改造力度 煤矿机电设备运行环境恶劣, 机电设备故障率会明显上升, 因 此, 要进一步加大设备更新改造的力度 , 力争在设备彻底失效前进 行设备的更新, 确保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通过采用技术上比较先 进、 使用操作规程上比较方便、 经济上比较合理、 管理上比较进步的 新型设备替代原来使用的老设备。 通过技术改造, 全面提升机 电设 备安 全运行 的水平 。 4、结 语 煤矿机电设备的保养, 尤其是维护和维修工作, 是煤矿企业的 一 项重要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合理的维护和维修工作, 能够使煤矿 机电设备长期处于 良好的运行状态和技术状态, 从而为煤炭生产的 安全 、 有序 、 正常进行和煤矿企业生产成 本的降低 、 经济效益的提高 提供有力的保障和坚实的后盾。 做好机 电管理与维护工作, 一定要 从保障安全、 服务生产及技术创新的角度人手, 结合煤矿的具体实 际情况, 通过定期的检修工作, 强化井下电气设备及流动设备的管 理 , 提高机 电设备管理人 员和机 电操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 把工作 的 重点放在提高设备的安全水平上, 引导生产力发展, 实施机电设备 投入与先进技术引进相结合, 落实管理与维护措施, 确保机电设备 的安全运行, 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 1 ] 鄢玉华. 浅谈煤矿机电设备的维护与修理[ J ] . 科技与企业, 2 0 1 2 , 0 8 . [ 2 ] 王磊. 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护探讨[ J ] . 机电信息, 2 0 1 2 , 0 6 . [ 3 ] 吕春发. 煤矿机电设备的技术管理与检修改造[ J ] . 经营管理者, 2 Ol 1 。 01 . [ 4 ] 梁志刚. 浅谈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措施[ J ] . 科技创新导报。 2 01 2 . O 4 . [ 5 3 魏强. 故障诊断技术对综采机电维修的技术研究[ J ] . 中小企业管 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 0 1 2 , 0 1 . [ 6 ]吕子明。 蔡英辉, 张瑞芹. 浅析煤矿机 电事故及预防措施[ J ] . 科技 传播, 2 0 1 0 , 2 1 . [ 7 ] 张守军. 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维修研究[ J ] . 中小企业管理 与科技 下旬刊 , 2 0 1 0 , O 2 . 1 5 1 0 In / d , 最大涌水量 1 7 5 2 0 m / d 。 为满足两个采 区共用排水泵站 的需求, 现有中央区一 3 4 om 、 - 2 2 0 m、 一1 0 o m排水泵站必须改造, 为不 影响下含铁带采区延深开采排水需求 , 现 阶段只能考虑-l D m水 泵站改造设计。 然后再根据下含铁带延深开采情况, 再做中央区一 3 4 om 、 一 2 2 om 水泵站改造设计。 该采区利用中央区现有排水系统 技术可行, 经济合理 。 4 . 7技 术 经济 指标 优化开采研究圈定地质矿量3 6 0 0 万t , 采区开采年限可达到4 0 年。 下含铁带延深开采, 可以充分利用中央采区现有提升系统和溜 破系统, 可节约投资3 5 o o 元。 采区井下排水及通风系统, 能充分利 用中央采区现有排水泵站及东南回风竖井, 可节约投资2 8 0 0 元。 采 区生产能力 由目前4 5 万t / a 提高到1 0 ff T f t / a 。 因此 , 该采区延深开采 优化研究, 技术是可行的, 经济是合理的。 5、结 语 根据下含铁带采区开采现状及矿体赋存条件, 结合相邻中央采 区现有开拓运输系统现状及采区目前开采存在的问题, 对西北采区 延深开采范围、 开采规模、 开拓运输系统、 采矿方法, 采区通风系统、 排水系统等进行了优化研究。 通过合理利用中央采区现有开拓运输 系统, 改变采矿方法和增加开拓工程内容, 使采区生产能力由4 5 万 t / a 提高到1 0 0 7 f t / a , 达到了采区延深开采规划目标, 给下含铁带采 区开采长远发展指出了方向。 C h i n a 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 Ov e r v i e w 1 1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