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碎石水泥浆充填采矿方法的研究与应用.pdf
Sc r i e s No 25 5 S e D t e mb e r 1 9 9 7 金 属 M ETA 矿 山 M I NE 总 第2 5 5 期 1 9 9 7 年 第 9期 每 电 1 3 铪 太冶有色金焉公司丰山铜矿 摘要丰山铜矿 南缘矿带开 采技术条件复杂, 原 采用的无底柱分段 崩落珐 在生产中存在较大 问 题 。研究应用了分段碎石腔结充填采矿方法较好地解决 了这一问题 . 舟绍 该采矿 方案和碎石水泥浆胶 黼 麓 ⋯衔 接 / _] 关 键 词 璺 盎 苎竺 、金 垃 ,鼍 墨 查 墨 茎 主 L 采 矿 方 法 衔 接.仁 I √ / Re s e ar c h a n d Ap pl i c a t i o n o f S ub l e v e l Fi l l i n g M e t h o d b y Cr u s h e d St o n e a n d Ce me nt Sl u r r y Z h o u Ai mi n L [ a o QlA S tn j i a ck ’‘ g s k f n ““ M t 哺g R ㈣ F e n g s h a n C o p p e r Mi n e , N o t f e r r o u s 拙 G 。 Ab S t r a c t 15 e a u s e o f t h e mi n i n g o n d l t l o n 0 f o r e b e l t o f s o u t h e r n e d g e i n F e n g s h a n C 】 lp Mi n e i s mo r e c o mp l i c a t e d , t h e o r i g i n a l l y u s e d b l e v e l c a v i n g me t be d i n t h e p r o d u c t i o n h a v e o b v io u s s h o r t c o mi n g s T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s u b I e v e [f i l l i n g mi n i n g me t h o d c e me n t e d h y c r u s h e d s t o n e a n d c e me n t s l u y c 0 .r t 0 r 。 o me t h e s e s h o r t c o mi n g s Th e mi n i n g s c h e me a n d n e w t e c h n do g y o t s u h l e v e l f i l l i n g me t h o d c e me n t ed b y c r t t s h e d s t o n e a n d c e me r t t s l u r r y . a u d t h e p r o d u c t io n l i n k i n g - u p t e c h n i q u e∞ t r a n s i t f r o m c a v i n g me t h o d*t o f i l l i n g me t h o d , a r e p r e s e n t e d . Ke y wo r d s Or e b o d y h a v i n g d i f f i c u l t y i n mi n i n g , S u b l e v e l f i l l i n g me t h o d , Fil l i n g c r u s h e d s t o n e a n d c e - m r t t s l u r r y , L i n k i n g u p o f mi n i n g me t h od s 1 矿山开采现状 1 . 1 开采技术条件 丰山铜矿属中偏高温的大型矽卡岩矿床。 矿体沿 花岗岩体 与嘉陵江灰岩接触蚀变带分 布, 分为南缘和北缘两个矿带。其中南缘矿带 矿化富集段约 8 0 0 m; 倾向南西、 倾角一般为 5 O 。 ~ 7 0 。矿带 中矿体成群出现, 沿着与接触带 一 致的方向排列, 相互平行; 矿体形 态复杂多 变, 沿走向和倾向均频繁地出现分枝复合现象。 矿体大小不一, 长度由几十米至8 O 0 m不等, 其 中延长大于 l 0 0m的矿体有 6个。南缘矿带以 1 矿体规模最大, 地质储量占南缘储量的 7 6 % 强. 矿体平均厚度 2 9 . 1 m, 是采矿方法技术改 造的主要开采对象。 矿体上盘为大理岩, 下盘为花岗闪长斑岩, 主要矿石类型为矽卡岩型铜矿石。矿岩稳固性 条件变 化大, 从极 不稳 固到较稳固, 且相互穿 插。钙铁、 钙铝矽卡岩铜矿石节理裂隙不甚发 育, 呈块状, 较稳固; 透辉石、 矽辉石矽卡岩型铜 矿石松软, 易风化 破碎变成粉末 状, 且遇水膨 胀. 极不稳固, 揭露后极 易冒落。下盘花岗闪长 斑岩常因矿化作用构成贫铜矿石, 蚀变带宽 l O 用爱 民 长 沙 矿 山 研 究院 院 长 助理, 教 授 级 高级 工 程 师 4 1 帅 l 2潮南省长沙市艟山南路 2 3 6号 害全 佳, 冶 有 色 金属 公 司 丰 山铜 矿 车间 主 任. 工 程师 4 3 5 2 3 2湖北省阳新县 . 维普资讯 总 第2 5 5期 金 属 矿 山 1 9 9 7年 第 9 期 ~ 2 0 m, 其节理裂隙非常 发育, 岩体 呈碎裂结 构, 有漏水现象, 稳定性差, 揭露后易出现 1 0 0 m n 3 . 左右块度的冒落。上盘大理岩属块 状碎裂 结构, 中等稳固。矿岩接触带极不规则, 且接触 蚀变矿化带均为构造裂隙破碎带, 节理特别发 育. 稳固性极差。 南缘矿带上盘为陡坡高 山, 困受其地形地 虢的影响使采区存在较大的原岩构造应力。在 山脚下的矿带附近, 原岩应力集中现象显著, 垂 直应力与自重应力之比达 2 . 4左右。随着深度 增加, 困矿体向山体中央延伸, 则在 一1 0 0 n l 水 平以下由山体所引起的应力集中变缓, 初始应 力场渐趋正常。 1 . 2 崩落采矿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南缘矿带 l 6线 以东原采用无底柱分段崩 落法进行地下开采,因崩落法开采导致上盘岩 移向南西高 山中央发展, 则使采场始终处于山 脚陡坡下的高应力集中区。而随着开采向深部 发展, 其二次应力集中程度显著增长, 将渐趋缓 和的原岩应力场激活为应力集中加剧的二次应 力场。经 模拟 研 究表 明,当崩 落 法 开 采到 一 5 0 m水平时。 其最大主应力增量近 l 5 MP a . 最大主应力达 2 8 MP a 。因此, 随着崩落法采场 向深部发展, 二次应力集中区将同步下移, 并且 加副其应力集中程度。 地表水经崩落区直灌井下采场, 不但在雨 季严重影响到矿山的正常生产, 而且进一步弱 化了矿岩的稳定性。 由于崩落法开采二次应力大和水的影响, 再加上矿体形态复杂邗矿岩稳定性变化大等复 杂的矿床赋存条件。因此, 在崩落法开采过程 中, 坑道垮塌经常发生, 中深孔变形、 堵塞现象 严重, 导致采矿损失贫化大, 安全条件差, 难 以 维持正常 的生产秩序。且随着开采深度的增 加, 南面山体可能产生的大滑坡将直接危及井 下安全生产, 是南缘采矿过程申的安全隐患。 2 采矿方法技术改造 为了解决 丰山南缘 开采过程 中存在的问 题 该矿 自8 0年代末开始进行南缘矿带采矿方 d 法的技术改造, 逐步以分段碎石胶结充填法取 代无底住分段崩落法。技改工程按两个阶段实 施, 第一阶段进行了分段胶结充填法的工业试 验与关键技术研究. 为技改工程提供设计依据 并积 累建设 经验 ; 第二 阶段 实施 全 面改 造。 1 9 9 2 年完成丁第一阶段工业试验和技改初步 设计 ; 1 9 9 6年完成扩大工业试验和技改建设工 程 。 通过分段碎石胶结充填采矿方法的试验研 究. 取得了如下效果 1 碎石胶结充填抗压缩性能好, 抗 压强 度高达 3 ~ 4 MP a , 有效地控制了采场地压. 使 其二次应力增量比崩落法降低了 6 6 %; 可抑制 岩层移动和山体塌陷, 阻隔地表 水直灌井下。 特别是随着充填法采场 向深部发展, 采场逐步 进入山体中央. 固山体 不再塌陷而消除陡坡地 形所造成的高应力集中区, 使南缘矿带采矿生 产 长治久 安。 2 困胶结充填体 有效地控 制了采场地 压. 生产过程中巷道坍塌的现象大大减少, 炮孔 利用率显著提高。 3 分段胶结充填法通过分步退采能灵活 适应复杂的矿体形态, 有效地剔除夹石, 且落矿 后属于纯矿石回收。因而采矿损失率和贫化率 大幅度 降低, 分别 由 3 O 舟9 %、 3 3 墙3 %降低到 1 4 . 1 3 %和 9 . 6 5 %。因此, 不但 使矿 山获得了 较好的经济效益, 而且充分地利用了有限的矿 产资源。 4 分段碎石胶结充填法试验采场所取得 的其它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 采场生产能力 2 0 4 t / d ; 铲运机充填效率 4 2 m / 台班 ; 充填体 水泥单耗为 l O 3 . 3 1 k/ m , 充填体试块 2 8 d的 单轴抗压强度为 3 ~ 4 MP a 3 分段碎石胶结充填采矿法 3 . 1 主要技术特 分段碎石胶结 充填采矿法 几尢图 1 , 将 中段 矿体划分成分段 在各分段布置采场并进行采、 出、 充等各项采矿工序的作业。分段采场垂直 矿体走向布置, 作业采场可在中段内呈梯状分 维普资讯 周 爱 民等 分段 碎石 水 泥 浆 充填 采矿 方法 的研 究与应 用 1 9 9 7年 第 9期 图 1 采矿 方法 衔接方 案 卜一 崩落废石 ; 2 一崩落法炮孔 ; 3 一矿体 ; 4 一崩蓓法回采进路 ; 一 充填法炮孔 6 一碎石胶结 充填体; 7 一 下盘措肺巷道 ; 8 -- 充填洼采准巷道 ; 9 m 充填法 回采进蹄; Ⅲ一蔼矿井 布在多个分段。在整个矿体内不留矿柱连续回 3 . 3 采场结构参数 采 ; 在分段采场内按 6 r i l 以 内的采矿步距组织 中段高 5 0 m, 分段高 1 0 m, 采场宽 6 . 7 m, 采、 出、 充采矿作业循环。回采与充填作业在分 采场高为分段高加上充填巷道高, 为 1 3 m; 充 段采场 内按采矿步距交替进行。回采时剔除夹 填进路的顶板和采矿进路的底板分别构成采场 石 在巷道内进行凿岩、 出矿和充填作业, 且形 的顶底板 ; 采场长度为矿体厚度。采矿循环步 成采空区后立即采用自然级配的碎石水泥浆胶 距一般为 4 ~ 6 m, 当矿体不稳固时取小值 , 矿 结充填料充填。胶结充填料通过 自淋混合工艺 体稳固时取大值。当采用遥控铲运机 出矿后. 制备, 实现最佳含水量配合, 不需在 采场 内脱 在矿体稳 固的条件下亦将采矿步距扩大 到 l 0 水。台车凿岩、 斗容为 2 m 的柴油铲运机出矿 ~ 1 5 m。采场断面呈似椭圆状多边形, 其应力 和充填运料 , 实现采矿凿岩 、 出矿和充填作业的 状态有利于采空 区稳定; 经计算机模拟分析表 全盘 国产无轨机械化。 明, 其采场侧帮应 力比矩形断面的侧帮应力小 3 . 2 采准系统 且分布均匀. 而顶板上几乎不出现受拉 区。囤 采用下盘脉外无轨斜坡道 采准系统, 在各 此, 即使在掘进 充填巷道过程中曾发生过 冒顶 分段 的下盘脉外布置分段沿脉巷道, 该下盘沿 的不稳固矿段, 在 回采与 充填期间采空区仍能 脉巷道通过分支斜坡道与主斜坡道联通。主斜 保持稳定, 未发生片帮冒顶。 坡道直通地表, 无轨设备 可从地表一直进凡分 3 . 4 回采工艺与技术 段采场。从下盘沿脉每隔 2 0 m开掘一条垂直 采用 C Z Z 一 7 0 0型台车配 Y G Z g O型导轨式 矿体走 向的采准进路, 将 矿体划分成可以同时 凿岩机钻凿上 向中深孔, F Z Y 1 0 0型风动装药 作业的采区, 溜矿井和采场 充填井均设于矿体 器装填 2 岩石炸药, 用孔底起爆器加非 电导爆 下盘。沿矿体走 向每隔 5 0 11 1 设置一个出矿溜 管起爆 。 井, 每隔 1 5 0 m设一排水井。不另设废石井, 少 每个分段采场的第一个采矿步距和遇 夹石 量未用作胶结充填集料的掘进废石, 利用暂不 后的第一个步距需要进行拉槽, 其它各采矿步 出矿的矿石溜井放出。采场充填井在下盘脉外 距则采用向充填体挤压爆破工艺。 每隔 1 0 0 m左右设置一个, 沿矿体共开掘 4个 切割槽通过一次拉槽爆 破工艺形成, 即成 图 1 , 均由充填联络巷道与下盘沿脉连通。 井爆破和扩拉爆破通过一次起爆完成。成井炮 5 维普资讯 总 第2 5 5期 金 属 矿 山 1 9 9 7年第 9 期 孔为 4 8 0mm 的上 向平行孔, 共 1 7个, 成井断 面为 2 m2 m。扩槽孔孔径为 4 6 5 mm. 按两 排呈扇形分布于成井孔两侧。 实旖挤压充填体爆破新工艺的目的是为了 尽量减少拉槽爆破次数, 以简化 回采工 艺和降 低采矿成 本。该工 艺的特点是 在充填结 束后 2 4 h之 内, 利用充填料未凝 固时 的可压缩性, 向充填体挤压爆破。挤压充填体爆破的炮 L 孔 径与拉槽 后的回采爆破孔孔径一样, 均为 帖5 mm,其他孔 网参数也 完全一致。所 不同是 应 根据矿体的坚硬性条件, 采用不同的雷管段别 和一次起爆的炮孔排数。 3 . 5 采矿损失贫化控制 充填采矿法在空场条 件下出矿, 均为纯矿 石回收。则回采设计与凿岩爆破施工过程是采 矿损失贫化控制的重点。为此, 开发 了采矿技 术计算机管理软件进行 回采设计 、 即根据生产 探矿刻槽品位分布. 以金属含量为 目标进行 回 采炮孑 【 l 优化设计。该软件 为模块化程序, 由采 准施工图设计 、 实测工程围绘制、 地质品位图描 绘、 阿采施工图设计、 图形输出和生成设计说明 等模块组成 ; 并且还 建有通用的数据库和图形 库。因此 , 回采设计优化过程分别 由地 、 测 、 采 技术人员在采矿技术管理计算机工作站 完成。 凿岩的施工质量同样是采矿损失贫化控制的重 要方面, 其关键是要求 回采炮孔将采场边界控 制到位。特别当采场侧帮为充填体时, 其采场 的实际边界往往与设计边界有 出入, 而一旦炮 孔不能控制到位, 将造成永久损失, 若超深则将 造成贫化。因此, 在侧帮为充填体的条件下, 凿 岩时要求密切观察岩粉, 以炮孔达到充填体边 界作为侧帮孔深的标志。 4 碎石水泥浆胶结充填 4 . 1 充填系统 丰山铜矿碎石水泥浆充填系统由地面破碎 站、 地面制浆站和井下 充填材料 转运子系统 3 个部份组成 图 2 。 4 . 1 . 1 地面破碎站 地面破碎站主要负责碎石的加工并将其送 6 至碎石充填井, 主要包括废石原料仓、 三段破碎 机和碎石输送设备。 采 帆 图 2 碎石 水泥黎胶结 竞填 系统 废石料仓 安有 网度为 5 0 0 to n i 5 0 0 f i l m 的格筛, 料仓 下部出料 口安装 有 4 . 5 k W 的振 动给料机。三段破碎设备为 P E 6 0 09 0 0型颚 式破 碎机 、 P E X2 5 01 2 0 0型 颚 式破 碎 机 和 P C HZ一0 8 0 8型环锤式破碎机, 破碎料经 3台 胶带输送机接力输送, 直至卸入主碎石充填井。 4 . 1 . 2 地面制浆站 地面制浆站包括散装水泥仓和高浓度搅拌 机。水泥仓设计容积为 2 0 0 m , 其仓扳锥角为 6 5 。 , 在水泥仓的下部安装有惯性 振动给料斗, 以保 持 料 流 畅 通。 高 浓 度 搅 拌 桶 规 格 为 n 5 0 0 mr i l X 1 5 0 0 mm, 通过螺旋给料机向搅 拌桶输送水泥, 并采用电子秤计量. 加水量采用 流量计计量。 4 . 1 . 3 井下充填材料转运子系统 井下充填材料转运子系统主要包括主碎石 充填井、 4台胶带输送机、 4 个采场充填井和充 填联络遭以及水泥浆输送管。主碎石井直 径 3 . 0 m, 深 9 7 m, 在其下部 ~5 0 m 水平安装有 2 . 3 k W 的振动给料机向皮带 下料。水泥浆管 道井直 径 5 0 0 mm。垂直 段输 浆管管径 7 6 . 2 mm, 从 一5 Om水平开始为 5 0 . 8 r f l l I 1 管径。 4 . 2充填工艺与技术 丰山铜矿碎石水泥浆胶结充填工艺和技术 为国内首次采用的充填新工艺和新技术。碎石 维普资讯 周 爱 民等 分段碎石 水 泥 浆充填 采矿 方 法的研 究与应 用 1 9 9 7年 第 9 期 与水泥浆分流下井, 在井下通过 水泥浆 自淋混 合的充填料制备工艺 图 3 , 取消 了机械混合 工序. 因而能耗低; 应用铲运机运料充填, 对充 填料的流动性无特殊要求, 则其用水量可以满 足最高抗压强度要求, 因而充填水泥耗量低, 充 填体强度高。 ‘ a 1 l a r 皇 生 迪翌 Iq j 争 聋 凰 3 充填料 自淋混合示意 1 一充填集料 ; 2 一水 泥装 ; , 一充填混 合料 { 4 一 蓄浆底槽 4 . 2 . 1 充填材料 采用地表破碎的 自然级配碎石和井下掘进 废石作为充填集料。但固掘进废石级配效果一 般不佳, 且常常夹杂有清道泥质物料 , 故只是在 充填分段采场的上部时用其作为充填集料。胶 结剂为 3 2 5 矿碴硅酸盐水泥, 在地表制各成重 量浓度为 5 6 %左右的水泥浆. 借助 自重输送到 井下。集料 含水率为 5 %左右, 每立方米充填 体水泥耗量约为 1 0 0 k g 。 4 . 2 . 2 铲运机充填 采用 wJ 一2型柴 油铲运 机运料进 行采场 充填, 即铲运机 从混合点铲装充填混合料后. 扶 充填水平卸入采空区。当铲运机完成铲、 运、 卸 充填料三个动作时, 可使充填料得到再次混合。 尤其是当充填料卸入采场过程中, 由于 自重 冲 击作用. 具有较强 的混台效果。充填集料的粗 颗粒明显偏多时, 倒入采场后有粗颗粒滚动现 象, 不利于充填体的整体质量。级配合理 的充 填混合料卸入采场后, 在自重作用下产生滑动, 形成均质充填体。 部分充填进路要求 充填接顶, 则研制采用 了新型推卸式铲运机推卸接顶 , 其接顶量可达 进路断面的 8 5 %左右。 4 . 3充填体强度 充填体 强度 主要取决 于 每立 方米水 泥和 水 用量藏集料级配。当最大集料粒径 为 4 0 m 时, 较合理 的级配要 求 一5 m m 粒级 含量约占 2 5 %。最佳充填料含水量为集料吸水量与水泥 水化水量之和。利用丰山铜矿 自然级配碎石集 料作为充填骨料, 当水 泥用量为 7 5 ~ i 0 0 k g / 时, 其最佳用水量为 1 6 0 ~ 1 8 0 k g l m3 , 试块 2 8 d的单轴抗压强度为 3 ~ 4MP a 表 1 。 表 1 碎石胶结充攮料试块2 8 d单轴抗压强度 5 采矿方法衔接 丰山铜矿南缘矿体原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 法开采, 现改用分段胶结充填法则需要 合理地 衔接采矿方法, 以尽可能减少衔接损失, 确保矿 山产量稳定和衔接技术安全可靠 。为此, 技改 初步设计曾拟 在 ~7 0 m~ 一8 O m分段衔接, 并采用下向立体交错的衔接工艺 该方案几乎 不存在采矿方法衔接设计损失. 但技术要求高, 且要求技改充填系统按计划于 1 9 9 4年 建成投 产。在按改实施期间, 因技改充填 系统推延 了 2 a才建成, 则使得充填法产量规模 因受临时充 填系统能力的制约, 不能满足矿山产量的要求。 因而将衔接层调整到 一9 0 m~ 一8 O m 分段, 并改用上 向立体顺序衔接 的技术方 案 圈 1 , 以确保矿 山产量稳定。该方案将存在少量的衔 接损失, 约占一7 0 m分段矿量的2%。 一 9 0 m分段是衔接层的关键分段, 故充填 法优先回采该分段 , 以形成完整的胶结充填层。 一 8 0 m分段为衔接层的机动分段. 在技改充填 系统投产前. 为了满足正常产量要求, 允许 甩崩 落法回采, 但必须待 一7 0 m分段 回采结束后方 可开辟采场, 当技改充填系统建成投产后, 一8 0 m分段则采用充填法回采, 这时应与 一9 O m分 维普资讯 总第2 5 5期 金 属 矿 山 1 9 9 7年第9期 段的回采同步协调。 一7 0 m 分段采用崩落法 回采. 当 一8 0m 分段采用 充填法时, 应滞后于 一 8 0 m分段回采; 当 一8 0 m分设 用崩落法 回 采时, 则应超前 一 8 O m分段回采。衔接损失主 要是在于该分段在出矿过程中进路两侧分别约 有 1 IT l 厚度的崩落矿量难 以采 出。 6结语 丰山铜矿采矿方法技改工程于 1 9 9 6年 已 全部完成, 技 改工程所担 负的实际年产量 已达 2 0万 t 。而且, 1 9 9 6年的矿山铜综合成本低于 1 9 9 5年, 这与通过充填法提高 了出矿品位密切 相关。从 1 9 9 7 年开始, 充填法的产量比倒将逐 年增加。 直至完全取代崩落法, 达到 日产 1 5 0 0 t 矿石量的采矿规模。 收稿 日期 1 9 9 7 0 3 0 7 上接第 2页 工程轻率上了马, 开工 l a后 才批准 了初步设 计。 4 a 后地质勘探报告才提交. 可见程序完全 颠倒了, 这种边勘探、 边设计、 边施工的所谓“ 三 边政策” 给工程带来了一系列后遗症, 投资一再 追加. 最后还是失控, 教训是深刻的。 2 施工过程中抓好设计变更管理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 设计变更是经常发生 的。变更 发生得越早损失越小. 反之损失就越大。为此 要建立相应的设计管理制 度, 如 图纸 校对、 审 核、 各专业 图纸会签的制度, 尽量把错误 消灭在 图纸上。认真做好施工前的设计交底 、 图纸会 审, 期集思广益在开工前发现错误修改图纸。 对影响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 更要用先算帐后 变更的办法解决. 出设计变更通知单的同时修 改预算. 堵 塞由于不合理 的设计变更而使工程 造价失控 。 3 强调技术与经济管理相结合是控制投 资的最有效手段。长期以来, 在我国工程建设 领域技术与经济相分离, 画图的不管算帐, 设计 人员把降低工程造价看成是与 已无关的财会人 员的职责, 而财会概预算人员往往不熟悉工程 技术。 不掌握设计规程规范。只是根据财务制 度办事. 单纯从财务制度 角度审核 费用 开支。 这种技术与经济的人为分离不能有效地控制项 目投资, 因此我们强调设计人员要懂经济, 技经 人员要懂工程技术, 这样就可 以在工程建设过 程把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 通过技术比较、 经济 分折和效果评价, 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 理两者之 间的对立统 一关系, 力求在技术先进 条件下的经济合理, 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 先进 , 把控制项 目投资渗透到各项设计和麓工 技术措施中。 一 般大 中型建设项 目, 特别是地 下黑色金 属矿山建设周期都比较长。鲁中冶金矿山公司 所属的小官庄铁矿建设长达 1 5 a . 张家洼铁矿 也用了 1 0 a 。建设周期长, 必然给设计管理对 投资的控制带来困难。因此只有做到全过程控 制、 主动控制、 各个环节的控制, 才能最后实现 投资控制 目标。 4 结 语 设计阶段是建设项 目投资控制的最重要阶 段, 在所有影响投资的各阶段中, 设计阶段影响 投资的可能性 占 7 5 %~ 9 5 %, 该阶段项 目投资 的控制是控制投资失控的重点。由于冶金矿山 建设周期长, 因此应实行全过程控制 。 收稿 日期 1 9 9 7 一O 6 0 9 }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