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笼山矿业有限公司采矿方法探讨.pdf
2 0 0 6 年 1 2月 第 3 5卷第 6期 中国矿山工程 C h i n a Mi n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De e . , 2 0 0 6 V0 I . 3 5 No . 6 鸡笼山矿业有限公司采矿方法探讨 Di s c u s s i o n o n t h e Mi n i n g Me t h o d o f J i l o n g s h a n Mi n e r a l I n d u s t r y Co . , L t d . 王新 忠 湖 北 三 鑫 金 铜 股 份 有限 公 司, 湖 北大 冶4 3 5 1 0 0 关键词 矿体产状 ; 采矿 工艺; 生产 能力; 安全生产 摘要 采矿方法选择 包括矿体的回采 工艺、 开采顺序 、 采场布置等各个方面, 其合理确定是矿体安全 高效回采 的关键。本文就 鸡笼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采矿方法进行探讨, 以便相似条件下矿山企业参考。 Ke y wo r d s o r e o c c u r r e n c e ; m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 p r o d u c t i o n c a p a c i t y ; s a f e p rod u c t i o n Ab s t r a c t I t i s t h e k e y o f o r e b o d y s a f e a n d h i g h d u t y s t o p i n g t h a t s u i t a b l e m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y, mi n i n g s e q u e n c e a n d s t o p e l a y o u t w e r e s e l e c t e d i n c h o o s i n g mi n i n g me t h o d .I n t h i s p a p e r ,t h e mi n i n g me tho d o f J i l o n g s h a n Mi n e r a l I n d u s t r y Co . ,L t d .wa s d i s c u s s e d ,a n d wh i c h wi l l p r o v i d e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o t h e r s i mi l a r mi n e s . 1 企业概述 鸡笼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湖北省阳新县富池镇南 约 8 k in的港下村。公司前身鸡笼山金矿由 1 9 6 9 年阳新县筹 建 一期 进行露天开采 , 1 9 8 1年转入地下开采 , 1 9 9 2年进行 二期扩建 , 设计处理量 l 2 0 0 t / d , 2 0 0 0年进行三期工程 即二 期下延二 I 程 。后几经改制, 2 0 0 6年由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控 股, 成立了湖北鸡笼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是以采选金、 铜为主要产品的资源开发型企业, 年产矿石量 3 5 万 t , 矿山 金 4 0 0 k g 、 矿山铜 3 0 0 0 t 、 铁精矿 1 0 0 0 O r 。 2 矿体地质概况及开采技术条件 鸡笼 山铜金矿床受鸡笼 山岩体与竹林塘复式倒转 向斜 的联合控制, 分布于 6 8 ~ 5 1 线的一 6 5 0 rn标高范围内, 为金铜 共生矿床。仅 0 ~ 6 8线有工业价值的矿体 5 2个, 主矿体为 I一 Ⅲ号 3个矿体 ,主要赋存于鸡笼山岩体与三迭系大冶组 碳酸盐岩石 的接触带及其附近 . 且有明显的带状展布特征。 矿床受岩浆岩与大理岩接触带控制, 矿体形状以不规则 脉状 、 鞍状为主, 次为似层状 、 透镜状以及少量巢状 、 囊状 、 指 掌状等复合形状 , 形态比较复杂 , 变化较大; 矿体倾角以倾 斜一陡倾斜矿体为主, 一般以 3 0 。 ~ 4 0 。 为主。 缓倾斜矿体也占 有较大比例且变化较大。矿体产状变化较大 , 倾角有的地段 近于水平 , 有的地段近于直立 , 尤其是脉状矿体变化更大, 可 呈舒缓波状 迭加矿体都有侧伏现象 , 主矿体一般倾伏方位 角为 1 4 8 ~ 1 5 7 。 , 倾伏角为 2 O o 一 3 O 。 ; 矿体厚度 1 - 3 7 m, 平均厚 度为4 5 m 矿体顶底板岩石以灰岩 大理岩化 、 花岗闪长斑 岩、 矽卡岩为主 , 由于经过 多次构造作用 , 裂 隙发育 , 蚀变强 烈 。 故岩石一般均较破碎 。 且加之地下水 的运动和碳酸盐的 维普资讯 第6 期 王新 忠 鸡笼山矿业有限公司采矿方法探讨 2 7 岩溶作用 。 含矿接触带岩石的稳定性随深度增加地 下水径流相对减弱 , 而使井巷施工 中坍塌 、 片帮和 冒顶现象相对减弱 ,但仍需进行支护或部分支护 ; 矿体主要 由含矿矽卡岩 、 次为含矿大理岩 、 斑岩等 组成 。 当矽卡岩含软质蚀变矿物或含矿岩石为角砾 岩时 , 矿石强度降低 , 易破碎 , 矿体厚度较大时会与 接触带同时 发生坍塌现象。 3 采矿方法现状及初探 矿经 3 0多年的开采, 上部主矿体 已基本开采完 毕 。 目前 主要 生产 中段 为一 2 9 0 m 和一 3 4 0 m 中段 ; 一 2 5 0 m及 以上 中段为残 矿回收及边 盲小矿体 的探 采阶段 ; 一 3 9 0 m中段 为新中段, 现正进行开准及采矿 准备工作 一 4 4 0 m和- 4 9 0 m中段为二期下延工程的 最后两个中段 。 现开始进行开拓工程 。该矿经多年 开采逐渐 形成了 目前 以上 向水平分层全尾砂充填 采矿法为主 , 以房柱法 和留矿法嗣后 充填为辅的采 矿方法 , 基本能够满足生产的需要 。但 因多年不注 重井下技术 。 生产技术工作薄弱 , 开拓 、 采准矿量不 足 , 三级矿量不平衡 . 生产采场逐步减少 , 而新 中段 采场形成较慢 , 因而生产压力较大。为较好地实现 生产 经营 目标 , 除加快新 中段施工 , 加 强老中段残 矿回收及盲小矿体的探采外 。 应提高现有采场及矿 体的生产能力。 3 . 1 中厚及以上矿体的开采 主矿体在部分地区较为厚大 如 3 4 1 采场1 , 采场 宽度约 3 0 m。采场内采用 0 . 7 5 m , 电动铲运机出矿 , 其生产能力相对较大 。因为采场面积较 大 , 在采场 中留有规则点柱 , 因矿体不稳 固, 点柱规格较大 , 因 而采场损失率很大 ,部分分层损失率达到 3 0 %以 上 , 极大地浪费了矿产资源。而且这些厚大矿块作 为一个 采场回采 因受施工组织 、 生产安全 、 出矿能 力、 充填等方面的影响。 其平均生产能力相对较低。 在新 中段对 中厚 及 以上矿体应垂直矿体走 向 竖直布置采 场 , 采场宽度 8 ~ l O re, 采场长度为矿体 宽度。溜井采用人工铁皮溜井布置在矿体下盘且沿 矿体倾向布置 , 每个采场布置一条 。开采顺序首先 在矿体中部作为首采采场, 然后在两边依次布置 , 矿 体呈 阶梯状上采 , 使一条厚大矿体分多个采场进行 开采 , 这样使该矿体开采呈连续性 , 加 大了矿体 的 开采强度 , 提高了矿块 的生产能力 。同时有利于地 压管理 , 又可实现采充平衡。部分厚大矿体在局部 有嵌入式夹石 ,在生产 实际中因含矿接触带不稳 定 。 很难使夹石作为矿柱保留。因此在上采过程 中 夹石可遗留在采空区中或实行分采分出。 3 . 2 中厚以下倾斜及急倾斜矿体的开采 该类矿块 占井下矿石主要部分 , 提高这类矿块 的利用率和生产能力意义重大。但井下生产形成了 见矿 即采 的不 良习惯 。为改变 目前现状应采取以下 措施 ①在新 中段进行 中段开采的规划 。 规划要布置 采场和主要采准工作 ,确定 回采顺序及采矿方法。 这样可理顺施工顺 序 , 确定施工思路 , 充分利用 现 有工程 , 减少施工的相互影响及盲 目性。 ②合理布置 采场。因矿体侧伏较大 , 在生产实际中采场较长且 沿矿体侧伏方向移动,特别是矿体两端较为明显。 采场布置可依据勘探线和矿体走向长度按竖直方 向布置 。 不依矿体侧 伏平移 , 这样将一条矿体分成 几个采场并 同时进 行开采 ,可提 高矿体 的开采强 度, 实现采充平衡。 ③确定合理的采矿顺序。因井下 矿体较多。 不 同矿体之间根据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 , 采用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时 , 若矿体间距较近时要 确定合理的开采顺序 ; 采用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或 矿体 间距较远时可根据开拓和探 矿工程 的进度 同 步进行; 在同一条矿体内应首先在某中部布置首采 采场 , 然后在两边依 次布置采场 , 使整个矿体呈阶 梯状上采。 3 - 3 中厚 以下缓倾斜不稳定矿体 的开采 该矿体倾斜 、 缓倾斜矿体占较大比例 。 对矿体 及上盘围岩较稳 固时采用点柱房柱法 品位较低 或 分条房柱法两步回采 品位较高 , 并采用锚网进行 顶板加 固技术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但对矿石不稳固 而上盘围岩相对较稳 固时。其开采工艺可适 当调整 如一 2 9 0 m中段 3 5 8 采场1 。 该矿块矿体倾角约 l 5 。 ,矿 体厚度 3 5 m, 矿体为含矽卡岩块状矿体, 节理较为 发育 , 矿体不太稳固, 暴露后易坍塌很不安全 , 因局 部回采出现大面积冒顶后较长时间未能很好地开 采 。但该矿体上盘围岩为 T , d y 5 , 暴露后为局部碎裂 状片裂 , 进行 喷浆支 护后取得 了较好效果 , 因此对 该矿体采矿工艺进行了重新设计。 首先在一 2 9 0 m水平靠近矿体上盘沿走 向布置 一 条运输巷道 , 然后沿矿体反倾 向每隔 l o re施工一 条切割上 山 , 上山到上端部后相互贯通 。 形成通风 人行道。上山布置在上盘围岩下 , 在运输巷道另一 侧抬高 1 . O re后施工电耙硐室, 采用电耙运矿 , 在上 山与运输巷道处制作耙矿平台, 将矿石直接耙入矿 下转第 5 2页 维普资讯 5 2 中国矿山工程 2 0 0 6 年 第3 5 卷 用收入费用观是不恰 当的。⋯⋯历史的经验表明 资产负债观为经济实质提供了最有力的概念描述 , 从而成为准则制定过程中最合适的基础” 在所得 税会计处理方法上 。 也经历 了从应付税款法 、 递延 法、 损益表债务法 , 到目前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 发展过程 。美 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 A S B 早在 1 9 8 7年发布的 9 6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 S F A 9 6 中 就建议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核算 当年和 以前年 度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所得税纳税影响 ; 1 9 9 6年修订 的国际会计准则第 1 2 号。也由原来要求企业采用 递延法或损益表债务法改为禁止采用递延法 , 要求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由此看来 , 无论从制定 准 则所依据的基础观念 .还是所得税的会计方法 , 我 国所得税准则都顺应了所得税会计 发展 的国际趋 势 .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 间实现了实质性趋 同。 然而 , 从会计实务的角度看 , 新准则与旧制度相 比, 所得税的会计核算程序更加 复杂 . 理解难度也大大 增加。 【 参考文献】 【 1 1 财会字[ 1 9 9 4 ] 2 5号,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 S 】 . 【 2 】 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 2 0 0 6 [ M1 .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 o o 6 . 【 3 】 于晓镭. 新企业会计准则实务指南与讲解[ M】 一E 京 机械 工业 出版社 . 2 0 0 6 , [ 4 】 盖地. 税务会计研究[ M ] 。 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 2 0 0 5 . 【 5 】 盖 地, 李 韬.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探讨[ J ] . 财务与 会计, 2 0 0 5 . 1 . 上接第 2 7页 车内, 矿车用 电机车牵引至主矿石溜井。切割上山 作为 自由面进行拉顶, 拉顶宽度控制在 6 . 0 ~ 8 . 0 m, 中 间留 3 . 0 4 . 0 m的规则点柱支撑顶板。 这样采矿时顶 板为较为稳固的大理岩 。 并可根据顶板岩石 的情况 进行喷浆或锚网支护, 可保证顶板岩石的安全。 拉顶 结束并处理好采场顶板后再沿矿体倾 向从下往上 对下部矿体进行撬底 回采 , 这样 在较为安全 的顶板 下施工可有效 回采该矿块 。目前该采场正在积极恢 复和重新施工 中。 4 结论 1 在生产实际中要根据开 采技术条件灵活运 用采矿方法,确定合理的开采工艺以实现其安全、 高效生产 。 2 采场规划 、 回采顺序 、 地压管理及现场管理 均为采矿技术方面的工作 。 在生产实际中应统筹考 虑 , 特别是在鸡 笼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失调情 况下 , 要加强规划设计, 努力加强矿体的开采强度 , 提高其生产能力 。 3 鸡笼山矿区为矽 卡岩矿床 , 且矿 岩均不很 稳定 , 要控制采场宽度, 提高采场的安全性。因此在 生产实际中要不断总结 , 确定合理的采幅和不同矿 岩条件下的安全措施 。 确保采场的安全生产。 4 水平分层采矿法是对各种形态矿体适应能 力较强的采矿方法 . 鸡笼山矿业有 限责任公司井下 矿体变化较大 , 要在生产实践 中确定合理的探矿网 度 , 尽量减少探矿工程 。因其井下探矿钻机运用较 为成熟 。 要充分利用钻探的优 势 。 对矿体进行必要 的钻探控制 。同时在采矿过程中要加强探采结合 , 尽量减少探矿工程 。 特别是对采矿利用率较低的探 矿工程 , 要充分利用采准工程进行补充探矿和加强 二次圈矿指导生产, 实现低成本、 高教益的回采。 5 损失贫化是衡量一种采矿方法的重要技术 指标 。在采矿设计和施工中要充分考虑, 加强控制 , 尽量减少损失贫化 . 减 低资源 的损失与浪费 , 充分 利用现有资源。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