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上金矿新立矿区开拓系统的选择.pdf
2 0 0 1年 1 1月 第 3 0卷第 6期 有色矿山 No n f e n o re Mi n e s No v . . 2 0 01 .3 0 No . 6 仓上金矿新立矿区开拓系统 的选择 声恕蠹 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 北 京 1 0 0 0 3 8 [ 关t调 】开拓 系统 ; 方案 比较 ; 方 案选择 [ 摘要】通过对仓上金矿新立矿区可行的 4种开拓方案的分析与比较, 综合各方面因素选择 出最佳的开拓方案。 [ 中田分类号】 TD 8 0 2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2 . 8 9 5 1 2 0 0 1 0 6 . 0 0 1 6 - 0 3 S e l e c t i o n o f d e v e l o p me n t s y s t e m i n Xi n l i mi ne fie l d 0 f Ca n g s h a ng Gol d M i ne L u Z h o n 4 - x i u B e i j i n g C e n t r a l En g i n e e r i n g &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f o r No n f e r r o u s Me t a l l u r g i c a l I n d u s t r i e s 。 B e i j i n g 1 0 0 0 3 8 ,C h i n a K e y w o r d s d e v e l o p me n t s y s t e m;p r o i e c t p l a n c o m p a r i s o n; p r o j e c t p h n s e l e c t i o n Ab s t r a c t B a s e d o n t h e a n a l y s i s a n d c o mp a r i s o n o f f o u r f e a a i b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p r o j e c t p l a n i n Xi n l i mi n e f i e l d o f Ca n g s h a n g Go l d Mi n e ,t h e b e a t d e v e l o p me n t s y s t e m i s d e t e r mi n e d b y g e n e r a l i z i n g v a r i o u s{ a e t o r a . 1 矿区概况 新立矿区位于山东省莱州市三 山岛镇新 立树境内, 属蚀变岩型矿床。矿 区内有 2个 矿体, 均赋存于主裂面之下的黄铁绢英岩带 中, 其中 1号矿体为 主矿体, 紧靠 主裂面分 布, 矿体顶板距主裂面 0 2 O re; 2号矿体为 单孔见矿的小矿体, 位于主裂面之下 5 5 m、 1 号矿体的下盘, 距 1 号矿体 4 5 r n 。 并与其平行 产出。 1 号矿体分布于 6 3 ~1 6线间, 两端均来 封闭, 已控制长约 l O 0 0 m, 赋存标高在一 5 0 ~ 一 6 0 0 1 T t 间, 控制 最大 垂深为 一6 5 0 m。矿 体 赋存于主断裂之下 0 ~3 O re 垂直距离 。 产状 与主裂面一致, 平均走 向 5 0 。 ~7 0 。 , 倾向 S E , [ 收稿 日期】2 0 0 1 0 8 0 1 [ 作者简 介 ]卢 忠秀 1 9 6 7一 . 男 , 山西平 定 县 人, 工程师 , 从事矿 山工 程设计 工作。 倾角4 0 。 ~4 5 。 , 矿体形态总体呈脉状, 深部矿 体相对厚大。单工程厚度 0 . 5 3 m~2 7 . 1 O m, 平均真厚度 7 . 1 2 m, 水平厚度 9 . 7 1 m。 1 9 9 9年, 根据 当时的地质 资料, 设计规 模 7 0 0 t / d , 采用混合井开拓。混合井位于 5 5 线, 井筒净直径 6 4 . 5 m, 内配箕斗、 罐笼互为 平衡, 设 计 井 耀 6 6 7 . 1 5 m。 目前 B施 工 到 一 6 0 0 多米。 根据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和设计所推荐的 采矿方法, 确定段高为 4 0 m, 各中段标高分别 为 一 1 0 5 m、一 1 3 5 m、一 1 6 5 m、一 2 0 0 m、 一 2 4 0 m、一2 8 0 m、一3 2 0 m、一3 6 0 m、一4 0 0 m、 一 4 4 0 m、一4 8 0 m、一5 2 0 m、一5 6 0 m、一6 0 0 1 3 2 等。中段巷遭布置在矿体下盘, 一4 0 0 m 中段 和 一6 0 0 m 中段为主运输 中段。各中段矿 石 及废石, 经布置在矿体下盘的矿石及废石溜 井下放到 一4 0 0 m 中段或 一6 0 0 m 中段, 再 由 一 4 0 0 m 中段或 一6 0 0 m 中段 电机车牵引 至 主井或混合井旁, 将矿石和废石分男 l 翻卸到 维普资讯 第 6期 卢忠秀 仓上金 矿新 立矿区开拓 系统 的选择 l 7 矿石、 废石溜井中, 经皮带道、 计量硐 室装入 箕斗, 提升到地表。人员、 材料、 设备由罐笼 提升。 2 开拓方案 结合矿床赋存条件、 地表设施及现已施 工井巷工程, 可供选 择的开拓系统 有 4个方 案。 I 方案 主井 箕斗井 与副井 罐笼井 开拓方案; Ⅱ方案 主井 混合井 与副井 罐 笼井 开拓方案; Ⅲ方案 双混合井 5 5 线 、 3 1 线 开拓方案; Ⅳ方案 双混合井 5 5线、 6 3 线 开拓方案。坑内外复合平面见图 1 I 方 案 。 围l 坑内外复合平面示意田 2 . 1 备方案简述 1 I 方案 主井 箕斗井 与副井 罐笼 井 开拓方 案。主井位于 5 56 3线 间, 井筒 净直径 似. O m, 井深 6 7 0 m, 内配 7 m3 底卸式 箕斗与平衡锤互为配重, 承担全矿矿石、 废石 提升任务 提 升机选用 J K M 一3 . 2 5 4 I E 型多绳摩擦提 升机, 电机 Z 5 0 04 A一0 3 , 功 率 7 0 3 k W。将 现正在施工 的原 混合井改为 罐笼井作副井用, 副井位于 5 5线 , 井筒净直 径 似 . 5 m,井 深 6 9 5 m,内 配 3 6 0 0 ram 1 4 5 0 mm双层单罐与平衡锤互为配重, 承担 人员、 材 料 等 的 提 升 任 务。提 升 机 选 用 J KM一2 . 8 4 I E 型 多绳 摩擦 提 升机, 电 机 7 - 4 5 0 4 , 功率 3 6 5 k W。主井井底与副井 连通, 承担粉矿回收任务。 2 Ⅱ方案 主井 混合井 与剐井 簟笼 井 开拓方案。现正在施工的混合井仍为混 合井, 井深 6 7 0 m, 内配 7 底卸式箕斗与 1 8 0 0 mm1 0 踟m m双层单罐互为配重, 全矿 建成前可利用其进行小规模生产出矿, 箕斗 承担废石提升任务. 罐笼承担人员、 材料等的 提升任务。全矿建成投产后, 其罐笼作舟平 衡锤用, 混合井改作主井只承担矿石、 废石的 提升任务。提升机选用 J K M 一3 . 2 54 I E 型多绳摩擦提升机, 电机 z 5 o o一4 AO 3 , 功 率 7 0 3 k W。副 井位于 5 5 ~6 3线 间, 井筒净 直径 似. 5 m, 井 深 6 3 0 m,内配 3 6 0 0 ram 1 4 5 0 m m双层单罐与平衡锤互为配重, 承担 人员、 材 料 等 的 提 升 任 务。提 升 机 选 用 J KM一2 . 8 4 I E 型 多绳 摩擦 提 升机、 电 机 Z 4 5 0 4 , 功率 3 6 5 k W。主井井底水平与 一 6 0 0 m 水平之间设粉矿回收斜井, 承担粉矿 回收任务。 3 Ⅲ方案 双混合井 5 5线、 3 1线 开 拓方案 现正在施工的混合井保持不变, 承 担 一4 0 0 m以下矿废石及人员、 材料等的提升 任务。井深 6 7 0 m, 内配 4 r n 3 底卸式箕斗与 3 1 0 0 m1 3 5 0 m双 层单罐互为配重, 提升机 选用 J KM 一1 . 9 4 5 I E型多绳摩擦提升 机, 电机 Z S 0 0 2 A , 功率 5 0 6 k W。混合并井 底水平与 一6 0 0 m水平之间设粉矿 回收斜井, 承担 粉矿 回收 任 务。另设 混合 井 承 担 一 4 0 0 m 以上矿石、 废石及人员、 材料等的提 升任 务。位 于 3 1线 附 近 ,井 筒 净 直 径 .0 m. 井深 4 8 0 m, 内配 6 . 3 底 卸式箕斗 与 3 6 0 0 ram1 4 5 0 mm 双 层单 罐互为 配重。 提升机选用J KM一2 . 1 5 I E型多绳摩攘 提升机, 电机 z 5 6 03 功 率 7 2 8 k W。井底粉 矿经 一4 8 0 m中段运至脉外矿石溜井。 4 Ⅳ方案 双混合井 5 5线、 6 3线 开 拓方案。该方案与Ⅲ方案基本相同, 只把 3 1 线附近的混合井移至 5 5 --6 3 线间。 2 . 2 方案比较 I方案利用现混合井 改为 副井, 形成主 维普资讯 有色矿山 2 0 0 a蓝 削井开拓, 矿石、 废石由主井提升, 人员、 材 料、 设备 由副井提升, 主井、 副 井提升互不影 响, 工业场地集中, 生产管理简单灵活。缺点 为主井箕斗在上、 下部生产过渡期需上、 下两 点装 矿 。 Ⅱ方案利用现混合井改为主井, 形成主 副井开拓, 在主井中用小罐笼代替平衡锤, 在 剖井未形成前即可作为混合井进行小规模生 产出矿。 但持续时间较短, 主副井系统即可形 成。其它同 I方案。 Ⅲ方案 5 5线混合井按原 7 0 0 t / d设计不 变, 3 l线混合井浅, 井巷工程量少, 两混合井 箕斗均 一点装矿, 两条井相互独立, 相互不影 响生产。缺点 两混合井均设地表矿仓, 需要 两个工业场地, 生产管理复杂, 经营费高。另 外, 3 1线混合井在 一2 4 0 m处穿过矿体, 须留 保安矿柱保护井筒生产安全, 地表工业场地 需征地, 征地比较困难。 Ⅳ方案 5 5线混合井按原 7 0 O r / d设计不 变, 6 3线混合井浅, 井巷工程量少, 两混合井 箕斗均一点装矿。 两条井相互独立, 相互不影 响生产 。与 I方案相 比, 两混合井均设地表 矿仓, 生产管理复杂, 经营费高 。与Ⅲ方案相 比, 不用征地, 没有保安矿柱的问题, 但石 门 工程量大, 投资高。 各方案在投资方面的比较见表 1 。 从技术管理方面看, 两个混合井管理复 杂; 主副井方案生产管理相对简单灵活,I 方 案优于其它方案。 从投资方面看, 虽然 Ⅲ方案投资最少, 但 3 1 线混合井在 一2 4 0 m 处穿过 矿体, 须留保 安矿柱保护井筒生产安全, 另外, 需要两个工 衰 l 开舫橐投赍比较毫 注 表中项目为各方案可比繇分 业场地, 地表 工业场地需 征地, 征地 比较困 难。经营费高。其它 3个 方案中,I方案投 资最少。 综合各种 影响因素,I方案优 于其 它 3 个方案。 3 结语 矿山开拓是一项对矿山生产具有长远影 响的矿山总体布置, 它的确定将直接影响矿 床开采的可行性 以及经济效益的好坏, 必须 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来确定技术可行、 经 济合理的最佳矿 山开拓方案。 对仓上金矿新立 矿区而言, 由于矿体 下 盘为村庄和大海, 无法布置工业场地, 只能布 置在矿体上盘。另外, 还要考虑 充分 利用现 有工程及工业场地, 以及将来矿山的生产管 理、 经营费用等。因此, 应综合各方面因素来 确定开拓方案。 仓上金矿新立矿 区开拓系统的选择是在 初步选定具有可 比性 的方案后。 总结 出各方 案的优缺点, 再从技术和投资两方面进行 比 较, 选择出了最合理 的方案。 欢迎订阅 有色矿 山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