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汇金矿缓倾斜中厚复杂矿体采矿方法的优选.pdf
I S S N l 6 7 12 9 o o C N 4 3一l 3 4 7 / T D 采矿技 术第 6卷第 1 期 M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Vo 1 . 6, No . 1 2 0 0 6年 3月 Ma r . 2 o o 6 鑫 汇 金 矿 缓 倾 斜 中 厚 复 杂 矿 体 采 矿 方 法 的 优 选 白复锌 , 周罗中 1 . 山东黄金集团青岛有限公司鑫汇金矿 , 山东 平度市2 6 6 7 1 5 ; 2 . 长沙矿山研究院, 湖南 长沙4 1 0 0 1 2 ; 3 . 国家金属采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 长沙4 1 0 0 1 2 摘要 鑫汇金矿矿体赋存条件复杂, 影响采矿方法选择的因素较多, 各因素对采矿方法 的影响程度不一, 用简单对比方法难于作出正确判断。通过引入模糊数学理论和分析方 法, 针对各因素对总事件的影响权重, 分别计算出各方案与理想方案问的海明距 离, 以此 作为综合评判采矿方法方案优劣的特征参数。 关键词 采矿方法; 优选; 模糊数学; 海明距离 鑫汇金矿开采的 I 号矿体位于矿区南部, 严格 受P 号构造破碎蚀变带的控制。矿体顶、 底板围岩 大都为黑云变粒岩、 斜长角闪片麻岩、 基性脉岩、 绢 云母碎裂岩、 绢云母化硅化碎裂岩、 硅化混合岩化角 闪黑云斜长片麻岩, 岩性整体性好, 裂隙不发育, 硬 度系数f 8 ~1 O 。矿体产状与岩层基本一致, 但矿 体形态变化较大, 与围岩接触不规则。矿体倾角一 般为 1 5 。 一 4 O 。 , 平均厚度为 5 . 9 I ll , 厚度变化系数 大, 矿岩分界不明显。矿石品位高, 矿化不均匀, 平 均品位为4~ 5 g / t , 品位变化系数为 3 2 %。 1 采矿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及方案初选 根据鑫汇金矿 I 号矿体的赋存条件及矿山生 产、 开拓现状、 要求采矿方法满足如下条件。 1 采场生产能力大。由于中段内能同时布置 的回采采场数量有限, 因此, 尽可能选择生产能力大 的采矿方法, 以满足矿山8 0 0 t/ d 生产能力的需要。 2 采矿工效、 机械化程度高。降低工人劳动 强度、 提高采矿效率, 是降低采矿成本的重要途径。 3 采矿损失率低。矿石品位高 , 减少矿石回 采损失, 提高矿石回采率, 对矿山具有重要意义。 4 采矿贫化率低。为降低选矿费用及提高回 收指标, 在采矿中尽量避免和减少废石的混入。 5 采矿成本低 。 6 作业安全性好。 7 保护地表, 避免岩层大规模移动。鑫汇金 矿矿体埋深较浅, 上部是建筑物、 农田和尾矿库, 不 允许地表陷落, 也不允许地表产生较大沉降。 8 采矿工艺和设备简单, 投资少 . 9 对矿体边界变化的适应性强, 灵活性大。 上述原则中, 第 3 、 7 、 9 等 3 条原则是鑫 汇金矿采矿方法选择中应重点考虑的因素。 根据鑫汇金矿矿床的赋存条件和确定的采矿方 法选择原则, 结合矿山现有生产技术装备、 工人劳动 技能及生产管理水平 , 按 回采工艺与空 区充填方式 的不同组合, 提出下述方案作为该矿床采矿方法的 候选方案 。 1 预切顶中深孑 L 落矿胶结充填房柱法; 2 浅孑 L 落矿胶结矿柱房柱法; 3 嗣后充填房柱采矿法 5 底盘漏斗采矿法; 6 电耙 出矿上向分层连续采矿法。 2 模糊数学优化模型的建立 设 为全体 //7, 个设计指标组成的论域 { 1 , 2 , 3 , ⋯⋯, } 为集合中的指标, 1 , 2 , 3 , ⋯⋯, //7, 。 A为全体设计方案组成的方案集 A{ A 1 , A 2 , ⋯⋯, A } A 为集合中的方案且为 上的模糊子集JI , 2, ⋯ ⋯ , n o G为 上的模糊最优子集, 则 d , c _ _Elw w I以 - g c i I 称为对 加权 后, 方案 A , 相对最优方案 C的 海明距离。海明距离最小, 采矿方案与最佳方案最 接近。 2 . 1 隶属度的确定 维普资讯 白复锌, 等 鑫汇金矿缓倾斜中厚复杂矿体采矿方法的优选 5 定量指标的隶属度由隶属函数法确定, 非定量 指标采用相对二元比对法确定。 1 隶属函数法。设有 In . 个评价指标组成全 体 个方案的评判用指标的特征量表示, 矩阵为 Y Yl 1 Y1 2 Y 2 1 Y 2 2 Y n 1 Y . 2 1, 2, ⋯ ⋯ , I n . 1, 2, ⋯ ⋯ n 式中Y 为第 个方案的第 个评价因素的指标特征 向量。 对于越大越优的指标有 1 Y g , , - y/ 0 Y , , iP≥ , ≥ , { r 3 ‘ 式中 r 方案 f 指标的隶属度; , 指标的上限; , 广 指标的下限。 Y 和Y {r 为设计规范或文件要求的上、 下限指标 值。对无固定最大和最小值的指标, 取方案的相对 最大最小值。根据 2 、 3 两式, 可将指标特征矩 阵 1 式转换为指标隶属度矩阵 R 阵 , 要求满足 表 1 非定量指标赋值 二元对比分值 8 k 二元对比 分值 8 k 很好 1 . 0 差0 . 3 好0 . 9 稍差0 . 1 稍好0 . 7 很差0 相同0 . 5 r O≤ k≤ l k≠J { 8 j 0 . 5 6 ● t 8 8 k j 1 若 8 jk ≤8 jL , 则 8 k L ≥8 L k 。 两个方案对定性指标优的比较是相对的, 则 f j/ k { / 8 当 8 ≤ 8 7 f k / j 1 8 jk 8 k j 8 由此构造相及矩阵 1 1 2 / 8 2 l ⋯ l 1/ 8 1 2 I ⋯ 1 / 8 / 1 ,I2 / 2 ⋯ 1 9 对矩阵 9 每一行取小 , 得 / 7 , 个项 目就定性指 标i 关于优的隶属度向量。 2 . 2 权向量的确定 指标的权向量大小可 由相对二元对 比法确定。 设m个指标对于重要性和隶属度向量为 , , ⋯⋯, 对于上式归一化后得到 m个指标的权向量 W l , , ⋯⋯ / 玉 , / , ⋯⋯ 偶 1 O 4 2 . 3 最优方案的确定 最优方案m个指标的隶属度分别取全体方案相 2 相对二元对比法。对每一指标的 ,1 个方案 进行两两模糊比较, 其模糊语言按表 l 转换为分值。 由此建立项目集关于优的二元对比矩阵 占 l 1 1 2 1 2 1 , I 2 5 5 式中 为某一指标 方案与后 方案的比较 分值。 二元对比矩阵 5 为/7, /7, 阶方阵, 且为模糊矩 应指标隶属度的最大值。 以向量表示的表达式为 G r 1 1 1 2 V ⋯ , 1 “2 I V ⋯ , ⋯ ,r V ⋯ g 1 , g 2 , ⋯⋯ , g 1 1 式中 V 为取大运算符。 2 . 4计算海明距离 第 个方案可用向量式表示为 弓 r v , , ⋯⋯, 第 个方案与最优方案的优距离用海明距离为 m D , .g 一r f 1 2 . ‰ ‰ ~ 一 一一 O %一 ~ ● ● ● ● . 一 ■ ● ● ● 维普资讯 6 采矿技术 2 0 0 6 , 6 1 3 采矿方法模糊数学优选 3 . 1 隶属度矩阵的确定 采矿方法隶属度矩阵按采矿方法选择原则的9 个影响因素构造, 其中5个为定量指标 因素 , 4 个 为非定量指标 因素 。 1 定量指标的各特征向量按表2选取。 表 2 采矿方法定量特征向量 将上述特征向量组合成特征向量矩阵为 Y1 5 1 0 0 6 0 5 8 1 6 0 9 0 4 0 7 . 3 7 6 . 3 6 . 5 5 2 0 l 2 5 7 9 l 8 4 2 0 4 l 5 1 4 1 0 4 2 5 4 3 0 . 2 0 3 3 . 0 9 2 5 . 5 6 2 2. 0 5 2 6 . 2 0 3 0 , 5 0 标据表 l 和式 5 确定, 非定量指标的隶属度矩阵 采用相对二元对比法的专家模糊语言分值法构造。 对于安全程度, 可得其特征向量矩阵为 Y6 0 . 5 0. 7 0 , 9 0 . 3 0. 1 0 . 4 0. 3 0. 5 0. 7 0. 3 0. 1 0. 7 0 . 1 0. 3 0 . 5 0. 1 0. 1 0 . 9 0 . 9 0. 7 l 0 . 5 0. 3 0 . 8 0. 8 0. 7 l 0. 8 0. 5 0. 5 0 . 5 0. 8 0. 7 0. 9 0. 6 0 . 5 据式 7 、 8 得相及矩阵, 几个影响因素的隶 属度如下 作业安全程度 r 6 0 . 1 2 5, 0 , 3 0 , 0 . 1 , 0 . 3 8 , 0 . 8 3 , 0 . 7 8 ; 施工简易程度 r , 0 . 1 1 , 0 . 5, 1 , 0 . 1 l , 0 . 1 4, 0 . 6 0 ; 环保与岩移 r 8 0 . 4 3 , 0 . 4 3 , 0 . 1 3 , 1 , 0 . 1 1 , 0 . 2 6 ; 矿体适应性 r 9 0 . 4, 0 . 3, 0 . 5 , l , 0 . 1 , 0 . 3 5 。 将最大最小处理后, 得到 6种候选采矿方法的 9个评价指标的综合隶属度矩阵为 根据式 2 和式 3 处理后转换为定量指标的 隶属度矩阵为 rI_ 5 0. 5 0.1 7 0.1 5 l 0. 4 2 0 0. 1 6 0 . 0 9 0 . 1 0 l 0 . 4 7 0 0 . 8 l 0 . 5 2 0 . 7 l l 0 1 0 . 4 8 0 。 5 2 0 . 7 l l 0 1 0 . 2 6 0 0 . 6 8 l 0 . 6 2 0. 2 3 2 非定量指标隶属度矩阵的构造。非定量指 0. 5 0.1 7 0. 1 5 1 . 0 0. 4 2 0 0.1 6 0. 0 9 0. 1 0 1 . 0 0, 4 7 0 0 . 8 l 0 . 6 9 0. 1 4 1 . 0 0 1 . 0 0. 4 8 0. 5 2 0, 7l 1 . 0 0 1 . 0 0. 2 6 0 0. 68 1 . 0 0. 6 2 0. 2 3 0. 1 2 5 0. 3 0 0. 1 0 0. 28 0. 3 0. 78 0.1 l 0. 5 0 1 . 0 0. 1l 0. 1 4 0. 6 0 0. 4 3 0. 43 0. 1 3 1 . 0 0. 1 l 0. 2 6 0. 4 0 0. 3 0 0. 5 0 1 . 0 0. 1 0 0. 3 5 3 . 2 权属特征矩阵的确定 根据专家模糊语言统计的相对二元对比法确定 各指标的权向量, 从而得出权重矩阵为 0. 5 0, 8 0, 7 0, 3 0. 2 5 0. 6 0. 8 0. 7 0. 1 0 . 3 0 , 5 0 , 4 0 . 7 0 . 1 0 . 6 0 . 9 0 . 8 0. 2 0 . 4 0 . 6 0 . 5 0 . 3 0 . 1 5 0 . 4 0 . 8 0 . 7 0 . 1 5 0 . 3 O. 6 0 . 4 5 0 . 5 0 . 3 0 . 4 0 . 9 0 . 8 0. 1 0 . 5 5 0. 7 0. 6 0 . 7 0 . 5 O . 5 5 0 . 9 0 . 8 0. 9 O . 7 O. 6 5 O . 5 5 O . 8 O . 3 O . 5 O. 6 5 O . 6 0. 9 0. 2 0. 3 5 0. 3 0. 1 5 0. 4 5 0. 2 5 O. 5 0. 4 0.1 O . 2 0 . 4 0 . 3 0 . 1 5 0 . 3 O . 2 5 O . 7 O . 5 0. 9 0 . 6 0 . 8 0 . 7 0 . 6 0 . 1 O . 6 5 l 0. 9 0 . 0 5 根据式 7 及 8 得相及矩阵为 下转第 1 3页 维普资讯 李志 综采工作面爬上山开采技术实践 I 3 1 采煤机向上割透端头煤壁后 , 从下向上推 续推溜移架至机头。 溜移架完毕, 凋换两个滚筒的上下位置, 向下进刀通 6 调换两个滚筒的上下位置, 向下割透三角 过 1 5 m的弯曲段到 2 5 m处, 使得采煤机达到正常 煤后, 调换两个滚筒的上下位置向上进入正常割煤 截割深度。 状态, 紧跟采煤机由下向上推溜移架。 2 调换两个滚筒的上下位置, 向上割三角煤 , , 、 至割透上端头煤壁。 。 ~ 3 割完三角煤以后, 将两个滚筒的上下位置 采用以上方法后 , 1 0 3 2工作面实现了爬上山安 调换, 采煤机空机返回, 进入正常割煤状态。 全回采。调整人-r _ q l 采角度、 工作面打折、 改变采煤 4 采煤机向下割过仰采角度较大处, 停止割 工艺在防止设备下滑和应对仰采的过程中起到了主 煤, 从煤机向上推溜移架至上端头, 并回收点柱。 导作用, 为起伏较大的缓倾斜煤层开采积累了宝贵 5 采煤机向下正常割煤, 同时紧跟煤机推溜 经验, 拓宽了综合机械化采煤的应用空间。 移架至机头2 5 m处停止推溜移架。煤机向下割透 作者简 介 李志 1 9 7 7 一 , 男, 安徽蒙 城人, 工程师, 主要从 下端头煤壁, 空机上返到2 5 m处, 停止割煤, 向下继事.掘 进技术管 理工 作。 ⋯~⋯一⋯⋯一⋯一⋯.-.⋯._.⋯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 上接 第 6页 卢 每一行取小, 得其隶属度向量 r 0 . 1 7 , 0 . 1 4 , 0 . 2 1 , 0 . 1 7, 1 , 0 . 5 5 , 0 . I , 0 . 1 9 , 0 . 1 1 对上式向量归一化后得权重 0 . 0 6 4, 0 . 0 5 3 , 0 . 0 8 2, 0 . 0 6 4 , 0 . 3 7 9 , 0 . 2 0 8 , 0 . 0 3 8 , 0 . 0 7 2 , 0 . 0 4 2 3 . 3 采矿方法最优方案的确定 对上述综合隶属度矩阵中每一行取大, 得隶属 度最优矩阵 G 1 , 1 , l , l , 1 , 1 , 1 , 1 , 1 用计算机解算以上模型, 得各采矿方法与最优 方案的海明距离分别为 作 Dl0 . 6 8 7 9; D2 0 . 7 71 5;D3 0 . 5 8 3 3; D4 0 . 1 6 2 8; D5 0 . 5 2 5 2;D6 0 . 5 5 0 4。 按照模糊数学理论, 各选择方案与最优方案的 海明距离最小者, 为最佳方案。由此得出诸方案的 最优排序为 盘区机械化上向分层连续采矿法; 底盘 漏斗采矿法; 电耙出矿上向分层连续采矿法; 嗣后充 填房柱采矿法; 预切顶中深孔落矿胶结充填房柱法; 浅孔落矿胶结矿柱房柱法。因此, 盘区机械化上向 分层连续采矿法为最佳方案。 收稿 日期 2 0 0 51 1 2 8 作者简介 白复锌 1 9 6 0一 , 男, 采矿工程师, 山东黄金集团 青岛有限公司鑫汇金矿矿长助理, 主管矿山生产和技术。 在 片 麻 岩 结 构 中 岩 体 结 构 参 数 对 TBM 工 作 性 能 的 影 响 本文分析 了在高强度和低强度片麻岩结构体 中开挖 隧道 时, 岩体质量对盾构机械工 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岩体条件的观察 , 一项关于岩体揭露面的地质力学性能调 查随之 开。数据统计分析展示了盾构机 的穿透速率与经微小改动后 的 R MR指数的匹配关系 好 。 “ “ ●● ●● 0 7 i l l l 5 l。 l 0 乃 ● ● 强 c ;c ;c ;0 c ; M ∞ 强 c ; c ; c ; c ; c ; 0 c ; c ; 7 , 9 ●● ●●● r 、 ● 0 c ; 8 3 l l l l l l 3 4 l c ; ●● ●● ● 0 c ; c ; 0 。 。。。 。 c ; c ; 展 较 、■‘ ● 7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