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铜矿南矿带采矿方法优化初探.pdf
[ 矧v e 武山铜矿南矿带采矿方法优化初探 袁成贵 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武山铜矿 , 江西瑞 昌 3 3 2 2 0 4 摘要 采矿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 , 直接 关系到矿 山的整体安全生产及经营效益。 武山铜矿 以创建 “ 绿 色可持 续发展 ” 矿 山为契机 , 探 索出适合武山铜矿南矿带最优 的采矿方法, 提 高了资源回收率, 改善 了作业环境 , 经济 及 社 会 效益 明显 。 关键词 采矿 方法 ; 资源回收率 ; 作业环境 ; 经济效益 ; 社会 效益 中图分类号 T D8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2 5 0 6 5 2 0 1 6 0 8 0 0 4 5 2 Th e P r e l i mi n a r y S t u d y o f Mi n i n g Me t h o d Op t i mi n z a t i on i n W u Sh a h Sou t h Or e Be l t Yu a n Ch en g gu i Wu s h a n C o p p e r Mi n e o f J CC, Ru i c h a n g 3 3 2 2 0 4 , J i a n g x i , Ch i n a Ab s t r a c t Th e mi n i n g me t h o d i s v e r y i mp o r t a n t ,wh i c h i s i n r e l a t i o n t O t h e p r o d u c t i o n s a f e t y a n d ma n a g e me n t o f mi ne . W u s ha n c o p pe r mi ne t a k e t he o p po rtu ni t y of“ Gr e e n a nd S us t a i na bl e M i ne ”p ol i y,find ou t a mi n i n g me t ho d wh i c h i s s ui t a b l e f o r s o ut h o r e be l t . i n or d e r t o i mp r ov e t he r e c ov e r y r a t e o f r e s o ur c e s a n d wo r k i ng e n v i r o nme nt . The e c o no mi c a nd s o c i a l be n e fit s a r e o bv i o u s . Ke y wo r d s Mi n i n g Me t h o d; Re c o v e r y Ra t e o f Re s o u r c e s; W o r k i n g E n v i r o n me n t; Ec o n mi c a n d s o c i a l b e n e fi t s 武山铜矿为国内地下大型铜硫矿山, 矿区位于九瑞 铜矿田中部。 横立山黄桥向斜东段北翼的单斜构造 内,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为落实国家和行业资源节约综合开发利用政策, 降 低贫损指标, 改善作业安全环境, 提高矿山经营效益。 武 山铜矿以南矿带一 3 1 0 米中段南2 采场为试验 , 通过优化 现有采矿工艺,由上 向充填采矿法改进为下向人工假底 充填采矿法, 实践证明 , 能显著提高资源回收率,降低 贫化损失率 , 保障作业安全, 经济及社会效益明显 1 1 - 3 ] 0 1 采场概况 该 试 验 采 场 位 于 南 矿 带 一 3 1 0米 中 段 南 部,标 高-3 1 5 . 1 米, 分层矿量 1 9 8 6 5 吨, 矿体类型为含铜矽卡 岩 , 呈块状 , 局部受风化花岗岩、 煌斑岩穿插破坏 , 稳固 性一般。 围岩上盘为风化花岗岩 , 极不稳固, 易片帮 冒 收稿 日 期 作者简 介 工作 单位 研究方向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2 。 1 6 - 0 3 袁成贵 1 9 6 5 一 , 男, 江西赣州人, 采矿工程师 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武山铜矿 主要从事采矿技术及相关管理工作 江西省瑞昌市武山铜矿 3 3 2 2 0 4 5 6 9 3 5 5 0 5 q q . c o m 顶, 下盘为稳固性较好的白云质灰岩。 采场采取三班制作业, 日生产能力7 0 吨, 综合贫化 率9 -7 %, 损失率 1 1 _ 5 %。 2 上向水平进入式水砂充填采矿 该采场试验前采用的为上向水平分层进路式充填采 矿法 , 盘 区沿矿体走向布置 , 长度为 9 O米, 宽度为矿体 厚度,平均 1 5米,中段高 5 0米,分段高度 1 0米,分层 高度3 . 3米, 底柱高 6 . 6 米 , 间柱宽4米。 采准工程均布 置在较稳固的下盘大理岩中。 切割平巷沿矿体下盘边界掘进, 到位后 , 沿矿体走 向后退式布置回采 , 考虑矿岩较为松散破碎 , 一般在切 割巷道三角点、 中央、 端部留有保安间柱 , 规格为 3 . 3 米 高 X 3 米 宽 X 3米 长 , 按采一充一方式作业。 采 矿断面 3 . 3 米 X3 . 3 米 , 顶板管理以水砂充填接顶为主, 局部松散段采用管缝式锚杆或坑木支护。 采用 Y T一 2 9气腿式凿岩机浅孔凿孔, 乳化炸药 , 激 发器起爆。通风为局扇压入与抽出混合式, 爆破后在进 行洒水通风撬松石等工序后 , 用wJ D一1 _5立方电动铲 运机出矿, 运至溜矿井。每一回采进路结束后, 经平整 底板进行水砂充填。 该采矿方法的主要优点 2 0 1 6 年 4 i T世界有色金属 4 7 [ 刚 表 1 两种采矿工艺对比 单位 m/ Z i t t / 人 年 % %t / 万 t K wh / h 次 次 2 下向 1 2 6 4 5 4 . 7 6 3 5 1 2 3 2 1 . 9 0 0 ① 采矿成本低。 由于该采矿方法直接采用下分层顶 板作为该分层底板, 无须额外的铺底、 支护等工艺环节, 作业环节连续 、 简单 , 采矿成本较为低廉。 ② 作业效率高。由于在爆破作业时, 底板为下分层 充填水砂 , 形成了有效的自由面, 能在一定程度提高爆 破效率 。 缺点是 ① 贫损指标高, 矿产资源利用率低。 为便于铲装设 备运行, 须垫矿 2 0厘米厚, 损失率高。采矿作业矿体边 界控制难度大, 易造成较高的贫化率 , 资源利用率低。一 2 6 0米中段第十二分层 , 该采场综合综合贫化率9 . 7 %, 损失率 1 1 l5 %,日生产能力7 0 吨。 ② 易片帮冒顶, 安全监管压力大。 由于下分层矿体 已回采、 充填, 本分层采矿作业时, 进路两帮破坏严重, 极易片帮 , 增大空场面积, 进而导致冒顶等事故发生, 加上作业人员直接暴露在原岩下,安全生产风险极大。 空场 时间长, 片帮冒顶发生率高, 安全生产压力大。 该 采场 自中段投入生产以来, - 2 6 0米中段矿石回收过程 中, 共发生冒顶 4 次 , 片帮 1 2次, 作业人员人身伤害轻 伤 3 次 , 重伤 1 次。 3 下 向水平进入式水 砂充填 采矿 近年来 , 国家大力提倡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开发, 提 高资源回收率, 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同时安监部门加大 了矿 山企业的监管与处罚力度 , 强调落实矿山主体责任。 为适应新形势需要。 武山铜矿以南矿带 一 3 1 0 米中段南 2 采场为试验, 优化现有采矿工艺 , 积极探索一种安全、 高 效、 经济的采试方法。 经过逾两年的试验、 推广, 下向水 平进入式水砂充填采矿法在南带应用取得了成功。 上向采矿法做大的弊端在于作业人员在作业时, 长 时间直接暴露在原岩下, 尤其是在破损松软的矿岩条件 下 ,日常撬毛工作量重 , 安全隐患大 , 施工断面控制难 度大。针对这一弊端, 武山铜矿 一 3 1 0米中段南2采场先 后试验了顶板喷浆、 木支护 、 锚网喷、整体砼加 固等支 护方式 , 控制顶板, 但效果不佳。主要是因为在原岩已 受爆破作业扰动破坏的情况下, 采取被动支护手段, 支 护力难以抵消地应力作用, 很容易导致顶板、 边邦失稳, 进而导致采场垮塌事故。 鉴于此, 武山铜矿创新思维 , 变被动为主动 , 采取 预先浇筑人工砼假底的方式, 对地压力进行控制, 保证 作业顶板、 边邦安全。 在回采分条结束, 清理平场后 , 首 先按网度2 0 0毫米 X 2 0 0毫米铺设直径 1 2 毫米螺纹钢筋 网, 钢筋网垫高5 O毫米。 其次将已湿式搅拌的混凝土铺 上, 混凝土厚度3 0 0 毫米, 并用振动泵充分插浆捣鼓 , 待 3 天养护期后, 对空区进行水砂充填接顶。 转入下分层后, 作业人员在木支护的人工砼假底下施工, 由于充填体 、 假 底及木支护的承载作用, 能完全抵消因开采扰动导致岩体 失稳 , 防止巷道变形、 垮塌, 改善作业环境, 保证作业安全。 采切工程 、 盘区布置等与上向采矿法基本一致 , 采 用木支护方式,坑木直径 2 0 厘米,切采 间距0 .8米 , 回 采间距 1 . 1 米, 支护间设有粱撑 、 腰撑 , 并用短天井木 、 五分板、 竹搭子闭帮闭顶 [4 5 1 。 该采矿方法的主要缺点是 ①新增人工砼假底浇筑 、 支护等作业, 工序相对较 复杂, 成本较高 , 同时对作业人员技能要求较高。 ②受假底承重受力影响 , 单次作业循环进尺需控制 , 一 定程度上影响作业效率。 该采矿方法的主要优点是 ①作业安全系数高。由于采用木支护及人工混凝土 假底的方式管理顶板 , 采场顶板压力大大减小 , 作业安 全得到保障 , 作业环境改善明显。 试验后, 采场未发生 一 起垮塌事 故 , 无人员 、 设备 事故 。 ②资源回收 率高。采 场顶板为 人工混凝土假底 . 底板为原岩, 设备运行无须垫矿, 采矿损失率低。同时 能较好地控制矿体边界,回采进路能灵活布置 , 尤其适 合南2采场产状复杂, 围岩破碎矿体的回收。 试验后, 采 场综合贫化率 4 . 7 %, 损失率6 . 3 %,日生产能力8 0吨。 4 结 语 下向水平进入式水砂充填采矿法, 在矿岩破碎, 存在 易片帮、 冒顶的安全隐患条件下, 是回收贵重金属矿物的 一 种安全、 经济、 高效的手段, 值得同类矿山借鉴应用。 四 [ 1 ] 中 青色 】 程 设计研 究总院 [ 2 0 4 2 0 0 4 1 L 程 , 江西铜、 I 股 份有限 公司武 L n 铜矿深部挖潜扩 产技术改造初 步设计 [ 2 0 0 4 . 【 2 】 赵鸯, 等. 武山铜矿大 断面 开采条伴 F 分级尾砂胶结充填 研究嘲, [ 3 ] 解世俊 . 金属 床地下开采 第二版 【M] 北京 冶垒工业出版社, 8 . I 4 J4 段 龙银 , 彭小 刚 . 武 山铜矿下 向胶结 充填 试验方 案探 讨 . 钒 业 工程 2 0 0 7 , 1 1 卜一 1 3 . [ 5 】 彭小 刚 , 段 龙镊 旋 流分级与 立式砂仓联 合水力造浆充 填工 艺探 讨 【 J 】 .铜业 工程 , 2 0 0 7 , 2 1 3 -1 4 . 4 8 世界有色金属2 0 1 6 年 4 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