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斜工作面推进方式在浅孔留矿法中的应用.pdf
畴 晦 阔 第 2 6卷第 3期 2 0 0 4年 9月 甘肃冶金 CANS U ME TAL L URCY Vo I _ 2 6 No 3 S e p ., 2 0 0 4 文章编号 1 6 7 2 - 4 4 6 1 2 0 0 4 0 3 - 0 0 1 4 - 0 2 伪斜 工作面推进方式在 浅孔 留矿法 中的应 用 李明祥 , 陈和 国 甘 肃洛坝 有色金 属集 团公 司 , 甘肃徽 县7 4 2 3 0 0 摘要 洛坝铅锌矿应用留矿采矿 法, 采用伪斜工作 面推进方式 , 水平梯器 式落矿 , 优化 浅孔 留矿法的落矿方式和 结构参数, 回采率达到 9 5 % 以上 , 采场生产能力达到 4 5 t / d , 缩短 了回采周期 , 取得 了较好的经济效果。 关键 词 伪 斜 工作 面 ; 落矿 方 式 ; 回采 率 ; 生产 能 力 ; 回采周 期 中图分 类 号 T D 8 5 3 . 3 3 1 文献标 识 码 A 1 前言 洛 坝铅锌 矿开拓方 式属于平硐 、 斜井联合开拓 、 多 中段 回采 的矿 山, 中段高 3 0 m。I I I中段部分地段 受矿体赋存条件的限制和原 民采巷道 空区 的影 响 , 回采高度仅 l O一 2 0 m。在普通浅孔 留矿 法 回采 中, 一般是沿矿体走向布置 , 每隔 5 0 m在脉内掘进 人行天井 上山 , 然后在矿体内布置联络道, 下部 留 46 m 的底部结构 , 两边 留 3 m 的间柱 , 上部 留 24 m 的顶柱 , 落矿方式 采用水平分层 梯段式上 向 凿岩落矿。因矿体规模小 , 利用常规浅孔 留矿法进 行回采时, 其掘进工程量投入较大, 且矿柱矿量所占 比例大、 回采率低、 后期回采矿柱难度大、 损失率高。 1 9 9 8年在 I I 中段回采原老采空区底部矿石时, 通过改进浅孔留矿法的结构、 参数和落矿方式 , 减少 了工程投人, 提高了矿石 回采率 , 增大了采场生产能 力 , 取得 了较好 的效果 。 2 试验采场地质条件 本 采场 在 I I中段 2 3 A一1与 2 31之间 。上部 是原民采巷道 空区 , 空区高度平均 8 m, 留有矿体 保护层 。矿 块 高度 2 0 m 斜 长 2 3 . 6 m , 其 中下部 7 m为围岩 , 长度 4 8 m。矿体矿化程 度均匀 , 呈致密 块状 , 水平厚度 4 7 m, 平均厚度 5 . 8 m, 矿体倾角 5 0 。一 7 0 。 ,品 位P b 5 .5 7 % ,Z n l 8 .O 1 % ,储 量 1 2 6 2 0 t 。矿体上下盘矿岩界线明显, 围岩为顺层千 枚岩 , 矿岩 f 4一 l 2 , 属稳固、 中等稳固。 3采矿方法试验 3 . 1 试 验采场 的结构 、 参数 、 回采工艺的确定 过 去一直 采用 普通浅 孔 留矿 法 , 用 水平 分层 梯 段式向上回采 。回采结束后才能大量出矿 , 周期较 长。采准工程一般在脉 内布置, 矿柱矿量 占比重较 大 本采场方 案 比较 计算 矿柱 矿 量 为 3 0 7 0 t , 其 中 顶柱 2 2 4 0 t , 间柱矿量 8 3 0 t , 回采间柱时需在脉外 布置工程。工程投人较大, 且矿石易崩落到两边的 采空区, 与废石 昆 在一起, 加大损失和贫化。采场的 顶柱部分矿体受开采技术条件的限制 , 基本没有回 采。所以普通浅孔留矿法工程投人多、 回采周期长, 损失率达 2 0 . 4 % 。 针对以上问题, 对普通浅孔留矿法的结构参数 和回采工艺作 了以下的改进和优化 1 由水平分层 梯段式上向凿岩落矿方式 , 改为伪斜工作面后退式 凿岩落矿, 全断面一次推进 ; 2 将行人天井布置在脉 外下盘, 联络道穿脉方 向布置 ; 3 采场两侧不留矿 柱 ; 4 采用连续顶底柱布置方式, 根据上部空区 或 上中段采场 情况一次性回采 , 不留顶柱。 3 2 试 验采场设计参数 试验采场参数见图 1 。矿块沿走 向布置 , 长度 4 8 m, 垂直高度 2 0 m, 宽度为矿体厚度 , 底柱高 度 7 m 底部 7 m为围岩 , 不留间柱与顶柱 , 联络道高 差为 5 m, 堑 沟 式 漏 斗 , 间距 为 8 m, 即 矿 房 长 度 4 8 m, 高度 1 3 m。 3 . 3采准切割工作 为减少工程投人 , 采切工程尽量利用地质探矿 巷道。地质探矿天井做人行天井 , 地质探矿沿脉作 为拉底巷道。在人行天井内每隔 5 m以穿脉方向掘 进联络道至矿体, 在主运输巷道隔 8 m上掘漏斗颈。 利用探矿上山作为切割槽, 逐渐形成 3 O 。 一 4 O 。 的伪 斜工作面, 漏斗劈漏工作。因底部结构为围岩 , 故工 程单独计量 。 由于采场结构简单, 且充分利用 了地质探矿工 维普资讯 第 3期 李明祥等 伪斜工作面推进方式在浅孔留矿法中的应用 1 5 程 , 因而采准切割工程 量较小。 4 3 图 1 优化后的采矿设计方法 1一联 络道 ; 2一上 山 天 井; 3一主运巷 道 4一 漏斗; 5 一上部 空区 巷道; 6一 问柱 3 . 4回 采 工作 拉底劈漏工作完成后 , 即可开始 回采。回采利 用 l 上 山作 为切 害 q 槽 , 从 东 向西 以伪斜 工 作 面推 进 , 伪斜工作面坡度 4 0 。 左右 矿石安息角理论值为 4 3 。 , 实践 中一般 4 5 。 , 以便 于工人 在 作业 面上作 业 为准 。使用 Y T一 2 8型 凿岩机 凿竖直或倾斜炮 孑 L , 2 岩石硝铵炸药 8 纸雷管起爆 。凿岩爆破参数为 炮 孑 L { { } 距 0 . 60 . 8 m, 孑 L 距 0 . 60 . 8 m, 孑 L 深 1 . 8 2 . 2 m。上下盘距岩界 面清楚 , 为千枚岩 。边 眼布置 距矿岩界面0 . 2 0 . 3 m, 装药量根据实践经验增减。 通风路线为 新鲜风流经穿脉 、 天井 、 联络道进 人采 场 , 污 风 由 1 一 侧 上 山排 至 上 中 段 巷道 空 区 。行 人及 风 水 电线路 穿脉 一天井 一联络 道 到 采 场 , 采场 放炮时撤到联络道 内。 3 . 5 回采与放矿 的关系 随着伪斜工作面的推进 , 有计划地把崩落的矿 石放掉约 1 / 3 , 保持工作面与矿堆 1 . 8~ 2 . 0 r n的间 距 。工作面推进一 定距 离后 , 已采部 分矿 石上部 边 坡与工作面最 小控制在 4 m 的情况下 , 可进行 大量 放矿 , 见 图 2 , 使 回采 与放 矿平 行 作业 , 以缩短 回采 周期 。 图 2 回采与放矿示意图 l一联络 道 ; 2一上 山 天井 ; 3一主运巷 道 4一漏斗 ; 5一上部 空 区 巷 道 ; 6一问柱 整个采场 回采结束 后 , 全 部漏 斗大量 放 矿 。到 放矿后期 , 矿石贫化可能增加 , 此 时在装车平巷实行 人工手选 , 人 为地使 渣矿 分离 , 以减 少贫化率 。 4 技术经济指标 通过改进和优化采场结构 、 参数和 回采工 艺 , 本 采场取得 了 良好 的效果 。采切工程 尽量利用 了探矿 工程 , 万吨采切 比小 ; 不 留顶 柱与 间柱 , 使 回采 率达 到 9 5 % 以上 低 柱为 围岩 ; 回采 与放 矿平 行 作业 , 使整个采场的回采周期缩短。 5 结语 通过 改进 和优 化普 通浅孑 L 留矿法 的结 构 、 参数 和回采工艺所改进 的采 矿方 法试 验 , 取得 以下 几点 结论 。 1 伪 斜工 作面 推进方 式在 浅孑 L 留矿 法 中的应 用 , 对开采 洛坝矿矿体 沿倾 向延 伸不高 2 0 m 以及 原空 区下部小而 富的矿体 , 在实践上是可行 的 , 经 济 上是合理 的。由于 回采 到一 定时期 , 回采 与放 矿可 平行作业 , 大大提高 了矿块 的生产能力 , 回采速度加 快 , 缩短了 回采周期 。 2 通过改进 、 优 化普 通浅 孔 留矿 法 的结 构 、 参 数 , 不 留问柱和顶柱 , 使 回采率 达 到 9 5 % 以上 , 与普 通浅孔留矿法相 比多采 2 5 7 2 t 富矿 其 中顶柱 2 2 4 0 t , 间柱矿量 3 3 2 t , 同时省去普通浅孔留矿法后 期回收问柱的采掘工程投入。经济效益显著。 3 利用伪斜 工作 面全断 面后退 式一 次 回采 , 行 人第二 安全出 口为上 部巷道 空 区 , 应 视矿 岩稳 固 程度考 虑行 人 安全 问题 。本 采 场 安全 方 面 比较 可 靠。 4 由于采用连续 顶底柱布置方式 , 回采上部时 , 上中段 空 区 崩落的废石使 贫化 率加 大 , 但 可 在装 矿平巷实行人工手选, 降低贫化率。 参考文献 [ 1 ] 冶金矿山设计参考资料编写组. 冶金矿 山设计参 考资 料 上册 [ M] . 北京 冶金工业 出版社. [ 2 ] 杨根祥 , 沙 日娜 , 王志刚. 留矿全 面法在倾斜破碎 薄矿 脉开采中的应用[ J ] . 有色金属 矿山部分 , 1 9 9 8 , 2 】 4 】 6. 收稿 日期 2 0 0 4 - 0 5 - 2 0 作者简介 李明祥 1 9 7 4 一 , 男, 采矿助理工程师。一直从事采矿技术 工作 。 朗 翅 螽 捆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