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钢峨口铁矿马宗山挂帮矿开采方案.pdf
第 1 2卷 2 01 2住 第 z 1期 5月 中 国水运 C h i na W ar er Tr an sp or t VO1 .1 2 Ma y No. Z1 2 O1 2 太钢峨 口铁矿马宗山挂帮矿开采方案 朱跃兵,蔡绍清 浙江省隧道Z - 程公 司,浙江 杭州 3 1 0 0 0 5 摘要 结合设计 图纸和矿体赋存地 形条件 ,开采范 围内矿体采 用平硐开拓方式 ,充分利 用现 有公 路。 自上而下划 为 四个主要运输水平 ; 十 四个主要 出矿水平 。通风采用 回风井逐层往 下延伸 。采矿主要采 用 “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 分枝矿体采 用空场法之 “ 浅孔 留矿法” 。 关键 词平硐开拓 ;采矿方法 ;无底柱分段 崩落 法 中图分类号T D 8 2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6 7 9 7 3 2 0 1 2 0 Z 1 0 1 1 8 一 O 2 一 、工程概况 峨 口铁矿马宗 山挂 帮矿为正在 生产的露天矿 山,开采开 采对象 为 1 4 - 2 6 勘探线 ,现西 区露天采场 1 , 8 4 0 m 水平 以上 的南 北矿 体 ,沿矿 体走 向长 6 0 0 m 。最 低开 采标 高为 1 , 8 4 0 m 水平 ,最高2 , 1 7 0 m 水 平 。 图纸计 算 矿石 储 量 1 , 9 2 1 . 0 7万 t 。结合设计 图纸和矿体 赋存地形条件 ,开采范 围内矿 体采 用平硐开拓方式 ,充 分利用矿 山现有公路 。 本区构造简单 ,矿体层位稳 定 ;覆盖层厚 度不大 ,矿层 厚度较大,北矿体走向 N8 2 。W,南矿体走向 N1 1 5 。w, 倾 角 7 0 - 8 0。。 主平硐设在 1 , 8 4 0 m 标 高 ,在现北部排土场设矿石堆场 露天采场溜井停产 时临时存矿 。 上部各中段 的矿石利用铲 运 机运至各 中段的溜井 ,经 中段运输至主溜矿 井 ,再经主平 硐 运输至露天采场 附近溜井 交矿点 或送往 1 , 8 4 0准备建 设的矿石堆场 。回风井直接通地表,接力风井向下延伸 ;各 中段及分段 的污风经专 用回风井排 出地表 。 各中段与地表联系方式沿现有矿山公路建设简易的矿 山公路通至每个 生产中段。 中段高 度结合矿 山已有露天边坡 工程 情况 ,根据地形 情 况 ,本着高效 、可行、节支 的原 则取4 8 - 1 0 8 m。分 段高度 为 1 2 ~2 4 m ,自上而 下划 为 四个 主要运输水平 ;十四个主 要 出矿水 平。 四 个 主 要 中段 运 输 水 平 , 即 2 , O 9 2 m 、 2 , O 4 4 m 、 1, 948m 、 1, 840m 。 十四个主 要出矿水平 , 即 2 , 1 4 0 m 、 2 , 1 1 6 m,2 , 0 9 2 m、 2, 068m 、2, 044m 、2, 020m 、1, 996m 、1, 972m 、1, 948m 、 1, 924m 、 1, 900m 、 1, 876m 、 1, 852m 、 1, 840m 。 南矿体回风井 2 , 1 7 0 2 , 0 9 2 m,逐层向下延深。 北矿 体回风井 2 , 0 4 0 - 1 , 9 4 8 m ,逐层 向下延 深。 中段运输 根据矿 山生产规模 ,主要运输 设备采用 2 0 t 自卸汽车;1 , 8 4 0主平硐运输采用同型号汽车,溜井出矿采 用振 动放 矿机 。 出矿 水平采用 2 m。 铲运机 出矿 ,深孔采用进 口阿特拉斯 公司生产的 s i mb a 1 , 3 5 4型凿岩台车。 二、采矿 方法的选择 根据矿山生产规模及技术装备水平,矿床规模及赋存条 件 ,结合现有技术装备 水平 ,矿体及 顶底板 围岩状况 ,本着 生产工艺简便 、生产安全、管理简单原则 ,采用无底柱分段 崩落 法作为矿 山主 要采 矿方法 。分枝矿体 采用空场法之 “ 浅 孔留矿 法” 。 三、采切工艺布置及构成要素 1 . 矿 块 布 置 矿块长轴沿矿体走 向布置 ,矿块长一般 1 0 0 -1 5 0 m 主 要按出矿设备 的合理运输距离设计 , 矿 块宽既矿体厚度 ,一 般2 0 4 0 m。矿块高度 2 4 m。出矿巷道位于矿体 底盘或顶盘 矿体与岩石接触部位 根 据矿体厚度变化 , 沿矿体走 向布置 ; 沿出矿巷道每隔1 5 m开凿装矿进路,装矿进路与出矿巷道垂 直,采场主要井巷断面规格 运输巷道4 . 5 mx4 . 2 m,出矿 巷道3 . 8 m x3 . 3 m,槽井2 . 0 m x3 . 0 m,溜井2 . 5 m x2 . 5 m , 拉槽 巷 道 2 . 5 m X 3 . 0 m ,风 井 2 . O m x 3 . O m ,回风 联络 道 2. 5m x 2. 5m , 2 .矿块构成要素 分段高度 即矿房高 1 2 - 2 4 m ; 矿块长 1 0 0 - 1 5 0 m ; 矿块 宽度 即矿体 厚度 ;矿石 回采率 9 0 % ;废石混入率 1 O % 。 四、回采工作 及设备选择 开采 顺序 矿井开采顺 序为南一北矿体 ;矿 床开采 自上 而 下进行 ,中段开采顺序 沿中段平硐矿块 由内向外后退式 回 采 ;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回采工作在进路中进行,回采顺序 南矿 体 由上盘 向下 盘方向推进 ,北矿体 由下盘向上盘 方向推 进 。 1 . 中深孔作业 深孔采用 S i n b al 3 5 4型凿岩台车,当采场每次爆破后, 出矿到I l缶 界品位 ,再进行下次爆破。每次爆破两排。备用考 虑 Y GZ 一 9 0型凿岩机 。 炮孔孔径 7 2 mm, 孔深 5 - 1 5 m , 边孔水平夹角 6 0 。- 5 5 。, 每排 1 4 -1 5个孔,排距 0 . 8 -1 . 8 m,孔底距 2 . 0 2 . 5 m,炮 孔采用梅花形布置;崩矿量为 5 . 0 t / m。 下转第 1 2 0页 收稿 日期 2 0 1 2 0 3 1 1 作者简介朱跃兵 1 9 7 7 一 ,男,浙江杭州人,浙江省隧道工程公司工程师,主要从事隧道工程施工管理工作。 蔡绍清 1 9 7 5 一 ,男,广西平乐人,浙江省隧道工程公司工程师,主要从事隧道工程施工管理工作。 1 2 O 中 国 水 运 第 1 2卷 局部具膨 缩现 象 。铅锌矿化体 总体产状 2 3 5 。 7 0 。,受断 层控 制 ,均产于 断层带 中,产状 与断层产状基本一致 。围岩 为石 英二长岩 。老 硐中 由于开采 年代 久远 ,铅锌矿物氧化 流 失严重 ,现状 只见到少量铅锌矿物 ,见较多 的次 生石英 团块 , 平均 品位 P b1 . 8 8 %,Z n1 . 71 % ,Ag l 1 . 5 3 g / t 。 Ⅱ号矿化 带 矿化带宽 3 5 m,长度 大于 1 0 0 m ,铅锌 矿体呈脉状赋 存于矿化带 中,长度约 3 0 m,宽 0 . 4 0 . 8 m , 局部具膨 缩现 象 。铅锌矿体 总体 产状 2 4 0。 5 0 。,受断层 控制 ,产于断层 的下盘及带 中,产状 与断层产状相似 。古代 开采老硐 小而窄 ,深约 8 m,残 留极 少 ,现状偶见有 星点状 铅锌 ,地 表铅锌矿化 露头人工爆 破处 ,见有 明显 的细 脉浸染 状 、小 团块状铅锌 ,矿化体 宽 5 0 c m,围岩 为石 英二长岩 。 蚀变主 要为硅化、 绿泥石化 , 平均 品位 P b 1 5 . 9 %, Z n 0 . 2 6 %, A g 2 3 3 . 0 g / t 。 Ⅲ号 矿化 带 矿化带与 I、 Ⅱ号基 本平行 ,宽 5 - 1 0 m , 长度 3 0 0 m,受断层控制 明显 ,铅锌矿体产于断层蚀变带 中, 局部见 宽 1 ~ 2 m ,长 8 -1 5 m 透镜体 ,产状 与断层产状基本 一 致 ,断层总体 产状 4 0 。 7 0 。 ,围岩为黑云母斜 长片麻 岩 。矿 化带地表 断续出露 ,风化氧化 作用强烈 ,矿石 类型为 细 脉 浸 染 状 , 主 要 蚀 变 类 型 为 绿 泥 石 化 。矿 石 品 位 Pb0. 33~2. 93%, Zn0. 212. 56%, M oO. 020. 13%, A u0 . 0 5 ~ 0 . 1 3 g / t 。 三、矿床成 因 矿 区大地构造 位置位于江 山一 绍兴深断裂带之 南侧 ,丽 水一宁波槽凸区内,溪源田一塘上铅锌多金属异常区,成矿 岩性 受控于石英 二长岩、黑云母 斜长片麻岩 ,矿 化体受北西 向构造 控制明显 。 上接 第 1 1 8页 炸药采用 2 岩石炸药 如果有水采 用乳化 炸药 ,装药 采 用 BQ一 1 0 0型装药器 ,爆破 网络为毫秒差非 电雷管火雷管 起爆方式 。 2 . 出矿 沿出矿巷道每 隔 1 5 m 开凿装矿进路 , 在装矿进路端部 开 凿拉槽巷道和槽井 。采场 内采下矿石通过 c Y 一 2型铲运机运 输 至溜矿井 。汽车在运输巷 道装满矿石转运 至主溜井卸载 , 通 过 1 , 8 4 0主运输巷道 经汽 车运输至 1 , 8 4 0露天采场 附近 的 矿石堆场 。在分段矿石溜井 口安装格筛 ,大于 8 O O mm 的大 块在采场进行二 次爆破 浅孔凿岩爆破 。 采用 2 m。 铲运机 运送矿石 。 3 .采场顶板管理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必须在覆盖岩层下放矿,且覆盖岩 应有一定厚度 一般为 1 . 5个分段高度 , 才能确保 生产安全 。 马宗 山挂帮矿首 先开采 的南矿体 ,设计 2 , 1 7 0 m一 2 , 1 4 0 m , 作为基建放顶 分段 ,形成覆盖岩厚度约 1 8 m。 在放顶过程 中 ,可放 出约 1 / 3的矿石 ,回采 的第一个分 段为 2 , 1 7 0 m一 2 , 1 4 0 m 。 五 、采掘 采掘采 用 Y T 一 2 8型凿岩机。另外 ,在施工溜井、风井等 工作中 , 需凿上向孔 , 为此 , 矿山配备 4台 Y S P 一 4 5型凿岩机 。 自燕 山运动 以来 ,岩浆 活动强烈 ,有较 多的中酸性侵入 岩 ;同时以北西 向为主 的断裂构造十分发育 ,为 成矿 创造 了 良好 的条件 。 塘 上铅锌 矿点赋存于石 英二长岩岩体 内与岩体 内外接触 带 ,并受 北西 向断裂控制 ,梧岭一塘上一带为较理 想的找铅 锌矿地段 ,燕 山期侵 入的高 P b 、Z n石英二长岩及八都群变 质岩岩体为成矿提供 了丰富物质来源 , 而岩体 石英 二长岩 与八都群 变质岩 的内外接触 带较发育的断裂构造 为成矿提供 了容矿空 间。 四 、找 矿 远景 在石 英二长岩与黑云母斜 长片麻岩 内外接触带 ,有多处 铅锌矿 露头及古代开采老硐 ,为有找矿远景 的异常 成矿带 。 在该 带内 已有探 明的梧 岭小 型铅锌矿床及半岭 、塘 上等铅锌 矿点 ,根据 1 / 2 o万地球化 学水 系沉积物 的 P b 、Z n等元素 的异常规 模较大且套合程 度较好 ,并 已在该地段 的异常范 围 内发现 具一定规模 的铅锌金 属工业矿化体 。经过对地 质资料 综合 分析 ,认为塘 上铅锌矿 点成矿条件较好 ,具进 一步找矿 工作 。在 已发现 的矿化 带周边和 异常 范围内 , 经进一 步勘 查 , 有望成为小一 中型铅锌 矿床 。 参考文献 【 1 】浙 江省地质矿产局. 浙江省 区域地质【 M1 .北京 地质 出 版 社 . 1 9 8 9 . 【 2 】朱志澄 ,等.构 造地 质学【 M】 . 武汉 中国地质 大学出版 社 . 【 3 】广 西上林县 南崖矿 区铅 锌 多金 属矿床 地质特征及 找矿远 景 [ P q.2 0 1 1 . 六、采矿时露天边坡保护措施 马宗 山地下开采东 端为太钢峨 口铁矿露 天采场边坡 ,边 坡位于 2 0 2 2 勘探线之 间 ,最 高平台高度约 1 2 0 m ,主 要 矿量位于露天 开采 边坡附近 。地下开采 过程 中,矿体部分 的 边坡随地下开采 而下降 ,矿岩尽量 不滚 入露天采场 ,使 露天 开采能正常进行 。采取措施如下 ①在有矿 的边 坡上及上、下盘可 能塌落 的岩石范 围内 , 用喷锚挂 网方法进行边坡 维护 。 ②边坡 附近进路 的爆破 ,控制 一次爆破装药量 ,减少对 边坡喷砼挂 网的破坏 。 ③靠边坡最近一条进路 ,只崩落进路顶部及另一侧的矿石 。 通过 上述措施 ,使 崩落矿岩 不沿边 坡滚入露天采场 。 另外,在边坡附近爆破时,露天边坡底部分工作人员应 撤离至 安全地带 ,边坡地采 时尽 量与露天采场到边 坡底下 时 间错开 。 七、结束语 峨 口铁矿马宗 山挂帮矿 ,采 用平硐开拓 方式 ,充分利 用 矿 山现 有公路 。采用无底柱 分段崩落法作为矿 山主要采矿 方 法 。分枝矿体 采用空场法之 “ 浅孔 留矿法” ,并采取 了有效措 施 防止崩落矿 岩不滚露天采场 。 参考 文献 【 1 ]采矿技 术[ MI .北京冶金 工业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