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孔留矿法底部结构双排普通漏斗的应用实践.pdf
矿业快报 EXPRESS I NF0RMAT1 0N OF MI NI NG I NDUS TRY 总 第4 7 2期 2 0 0 8 年 8月第 8期 浅孔留矿法底部结构双排普通漏斗的应用实践 张金 山 金凤英 珲春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根据珲春曙光金铜矿 南山井下的地质状况和矿体的开采技术条件 , 总结了以前上下盘 混采的经验 , 对浅孔留矿法底部结构进行 了优化与改进 , 并应用于实践取得 了较好 的经济效果, 对 类似矿 山企业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 双排普通漏斗; 采矿方法; 经济效果 中图分类号 T D 8 5 3 . 3 3 . 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9 - 5 6 8 3 2 0 0 8 0 8 - 0 1 0 8 - 0 2 1概述 珲春曙光金铜矿南 山井 下现 已形成 1 、 2 2个 盲竖井提升系统。l 竖井二 中段至九中段, 2 竖井 六 中段至十三 中段。近年来 , 随着开采 中段的增加 , 矿产资源逐渐减少 , 为了加强资源管理、 充分回收矿 产资源。根据 1 1 脉矿体地质条件, 经过现场多次 勘察论证, 改进回采方案、 优化采矿方法 , 取得 了较 好 的经济效益 。 2 地质概况 南山井下矿段主要 由 1 1 主矿 脉和位于 1 1 脉 东侧的 2 4 支矿脉组成。其 中 1 1 主矿脉呈脉状产 出, 由上下盘组成 , 中间夹有成矿前闪长玢岩 , 闪长 玢岩厚度约 2~ 4 m不等。矿脉走 向 3 5 5 。 ~5 。 , 倾 向 西 , 倾角 4 0 。 ~ 6 5 。 , 控 制延 长 2 0 0 0余米 , 最大延伸 达 7 0 0 余米, 矿体赋存于闪长玢岩上下盘中, 厚度由 0 . 2 1~ 7 . 6 2 m不等 , 主要 由破碎带含硫化物石英脉 矿化角砾岩 、 富硫化物脉 、 石英方解石脉及矿化蚀变 围岩组成 , 节理发育 。2 4 支矿脉与 1 1 主矿脉最大 不同之处在于 2 4 支脉 中间没有闪长玢岩。赋存于 闪长岩体中, 往北与 1 1 下盘矿交汇。矿脉走 向 3 4 0 。 左右, 倾向南西, 倾角 3 0 。 ~ 8 0 。 , 在垂向呈上缓 下陡趋势, 矿体厚度 0 . 2~ 2 . 4 m不等。矿脉控制延 长 4 0 0余米 , 延深 3 0 0余米 。 3 采矿方法的优化 3 . 1 浅孔留矿法底部结构改进原因 1 1 1 脉矿体由上下盘组成, 中间夹成矿前的 闪长玢岩, 上盘品位高下盘品位低。由于当时金铜 市场价格较低 , 大部分用 浅孔 留矿法沿脉普通漏斗 张金山 1 9 6 6一 , 男 , 吉林桦 甸市人 , 工程师 , 1 3 3 3 1 4吉林省长 春市。 l 08 回采的矿块, 都是单采品位较高的上盘矿体, 下盘品 位低的矿体没有进行回采。局部地段对上下盘矿体 品位较高的几个矿块 , 用浅孔 留矿法脉外普通漏斗 进行了混采 , 但效果都不好。一个 矿块上下盘混采 大约需要 4~ 5个月的时间来完成。当采场进行存 窿出矿时, 由于采场回采周期长、 上盘矿体围岩节理 发育 , 随着采场 内采矿量逐渐减少 , 采场里的控顶越 来越高, 上盘围岩发生片面脱落 , 产生不少大块 , 在 放矿过程中形成空洞, 而且大矿下来 后容易把漏斗 口卡住, 使采场局部地段的采矿量无法从漏斗 内放 出来, 增大了采场矿石损失率指标。 2 采用沿脉巷道 、 脉外下准水 、 交错布置双排 普通漏斗的方法, 对 1 l 脉上下盘矿体进行混采。 3 . 2 双排普通漏斗的布置方式及施工顺序 1 布置方式。根据 1 l 脉矿体开采技术条件, 矿块底部 结构采用 有底柱沿 脉普通漏 斗 上 盘矿 体 、 沿脉和脉外下准水普通漏斗交错布置, 漏斗间 距 5~ 6 m, 底柱垂高 4 m, 如浅孔 留矿法双排普通漏 斗回采示意图见图 1 。 2 施工顺序 。首先施工 沿脉普通漏斗 上盘 矿体 , 在穿脉里施工脉外下准水、 沿下盘矿体施工 切割层 , 然后从下盘矿往上盘矿进行开帮 , 跟上盘各 个漏斗E I 开透至上盘矿体边界为止, 最后依次进行 扩斗, 上述各项工程达到设计要求后, 浅孔留矿法双 排普通漏斗底部结构施工完毕。 3 . 3 经济效益 浅孔留矿法底部结构采用双排普通漏斗、 上下 盘混采的采矿方法, 通过实践与应用取得了较好 的 效果 , 每个矿块可多回采矿石量 6 0 0 0多吨 , 金 铜 产值 2 6 8万元 ; 利润 1 9 0万元。充分 回收了 1 1 脉 下盘矿体的低品位资源, 提高了矿产资源的回采率,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