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pdf
第 2卷 第 4期 V0 1 . 2 No . 4 采矿技术 M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2 0 0 2年 1 2月 De c .2 0 o 2 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李重贵 , 刘洪露 铁山垅钨矿, 江西 于都县 3 4 2 3 0 7 摘要 大 多数钨矿山因资源枯竭而面临破 产倒 闭。本 文结合黄 沙矿 区几十年 的开采经 验 , 重谈老话题“ 矿产资源的保 护和合 理开发利用” , 分述 了矿产 资源保 护与合理开采的 必要性 和 可 能性 。 关键词 矿产资源 ; 采矿方法 ; 探矿; 综合利 用; 回收率; 资源保护 众所周知 , 矿产资源是开采后不能再生的资源 , 黄沙矿区是一个具有数 十年开采历史 的老矿 山 , 为 使它最大限度地延长服务年限并不断地提高企业经 济效益, 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就显得特 别重要和迫切。 1 资源勘探与开发状况 矿体开采一般按“ 由顶到底, 从上而下, 由远而 近” 的顺序进行作业 , 相应地探矿亦应贯彻执行“ 由 近而远 , 由上而下 , 先表后里 ” 的方针 。然而黄沙矿 区创业 时由于矿 山探采技术低 下 的局 限性 , 开采时 仅对中组表露大脉见矿吃矿 , 开采深度直达 6中段。 截止 1 9 6 1 年底, 矿区钨金属保有储量仅 3 3 1 8 t , 资 源危机已到 了“ 家无隔夜之炊” 的地步。1 9 6 2年 6 1 7地质 队第 3次上 山勘探 , 矿 山技术人 员也 积极 贯彻执行“ 采 掘并举 , 掘进先行 ” 的方针 , 及时调 整 采掘 比, 配合地质 队于 1 9 6 9年前完成北组掘进坑道 4 0 0 O m, 并且坑钻结合 , 一举推翻了过去对北组细脉 带“ 品位低, 储量少” 的结论 , 探获 WO 金属储量 1 3 3 1 8 t , 缓解了矿山“ 找米下锅” 的燃眉之急 。 1 9 7 5年底江西冶 金勘探公 司二 队四分 队对 黄 沙进行 了第 4次勘探 。以芭蕉坑 组为重点 , 点面结 合 , 矿化面积从 0 . 6 k m 扩大到北组 、 中组 、 南组 、 芭 蕉坑组 、 青 山窝组 、 樟 木林 组 、 及花 岗岩盲 脉组共 7 个组, 近 4 k m , 井下坑探延伸到 1 O中段。从 1 9 8 9 年开始矿山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依然坚持 1 1 中段 以下的深部 开拓 , 每年投 入资 金 6 0 08 0 0万 元 , 并在上部中段 1 O中段 以上 新脉组 以及在矿区 周围开展探边、 摸底 、 扫盲, 坚持正规的采掘顺序。 所以黄沙矿区 1 9 5 42 0 0 1年虽然从井 下采 出矿石 1 2 5 9 0 5 8 3 t , 产出钨精矿 3 0 0 5 8 t 。但是截止 2 0 0 1年 底保有金属储量为 WO 2 6 4 5 7 t 、 C u 1 4 3 6 9 t 、 S n 1 1 3 0 t 、 B i 2 1 2 2 t 、 M o 2 1 5 t 、 Z n 2 2 3 0 t 、 A g 1 6 3 . 6 t 可 供矿山按 1 2 0 0 t / d生产近 1 5年 , 黄沙矿 区也 因此成 了省内名列前茅的钨矿 山。 充分合理地开采矿产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在矿床 开采的全过程 中坚持“ 四个兼采” 原则。近 3 O年来 钨矿生产常年徘徊于赢利与亏损的边缘, 但是为了 合理回收矿产资源, 矿山强化了细脉带贫矿体的开 采 , 坚持细脉带贫矿 与富矿搭配 , 薄矿脉小采 浅孔 留矿法、 低分段阶段矿房法 与脉带大采 中深孔崩 落法和中深孔矿房法 搭配; 同时重返已基本停止 生产的2 7中段 , 对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上部未采 尽地段进行开采; 1 9 8 9年又将 2 7中段的开采经 验用于刚结束机采的 8 9中段的残矿回收工作中, 至 2 0 0 1 年又陆续回收了难采矿石数 1 O 万 t , 为减少 资源损失, 保证矿山持续均衡生产作了最大限度的 努力。 2 采矿方法的选择 资源保护的关键是协调好地质、 采矿专业的工 作, 坚持利用矿区地质规律指导开采。在多年的实 践经验中, 矿山摸清了矿区矿化深度从北向南, 从西 向东逐渐下降的规律 , 因而在采掘 的总体 战略布置 上确定了北组 一 中组 一南组 一芭蕉坑组的顺序, 力 争各组脉带合理地均衡下降, 以确保持续生产。 随着勘探和开采的深入, 证实黄沙矿床各主体 矿带的形态特征都呈细脉带、 单一大脉、 大脉带、 细 脉带、 线脉带“ 五层楼” 模式。如芭蕉坑组的 1 1 1 带 是矿区的“ 王牌” 矿体, 其矿化好、 脉幅大、 品位高, 在9 1 2中段 1 0 8 、 1 0 9 、 l l 1 、 1 l 2矿带呈“ Y ” 字型合 并为同一大脉带, 在 91 0中段矿带正处在细脉带 维普资讯 8 采矿技术 2 0 0 2年 l 2月 向大脉带过渡地段 , 因此在采矿方法选择时 , 无论是 分采, 还是合采, 都势必损失相当部分的支脉或造成 极大的贫化, 二者必选其一。据地质条件, l l 1 带在 四条脉带中脉 幅最宽 , 品位也最高 , 而 1 0 8 、 1 0 9 、 l l 2 带则处于细脉带状态 , 脉幅小 、 品位也较低 。通过分 析比较 , 决定对 7 4~ 8 O线之间的 l l 1矿带先用浅孔 留矿法 , 采后 的空 区正好作 为 1 0 8 、 1 0 9 、 l l 2矿 带 的 补偿空间。这样既保证 了矿体的充分回收, 又减少 了 l l 1富矿脉的贫化, 而且利用小采空区作大采的 补偿空间 , 可节约大量的分层切割硐室和切割井 , 在 组织大爆破作业 时因有小 采 的足够补偿空 间, 一次 性崩矿量可以明显加大, 从而减少采场总的大爆破 次数 , 达到节约生产成本 的目的。 黄沙矿 区的另一特点是容矿裂隙纵横交错 , 脉 体变化频繁 , 品位涨落悬殊 , 成矿后断层 复杂 多变。 因此选择经济合理、 贫化损失小的采矿方法就显得 非常重要 。通常对采幅 2 m 以下 的矿块选用小 采 ; 采幅大于 5 m的矿块则选用大采 ; 采幅 2~5 m的矿 块则选用小采和大采的组合。对于各种断层错动形 成的三角矿块和倒三角矿块 以及形态复杂的半截子 矿块选择 “ 盲中段” 开采成 了黄沙矿 区的一大特产 , 在开辟盲中段时 , 虽多了不少工程 , 但保证 了最大限 度地 回收矿产资源和减缓 了中段下降速度 。 3 资源综合利用 与回收 3 . 1 残矿回收 黄沙矿区 1 9 2 5年开始开采 , 1 9 5 4年 收归国营 , 地表 民窿千疮百孔 , 上部 中段 星散 分布的矿房矿柱 较多, 是个数量可观的残留资源。如在中组 1 6主脉 带原来采富弃贫 , 1 ~ 4中段只用浅孔留矿法采了矿 带的主脉而遗留下 2 0 0 m高的含矿夹墙。1 6脉带 向下成“ Y” 字形收敛成“ 五层 楼” 结构 , 上部分采 的 1 5 、 1 6 、 1 9脉 在 5中段 合并 构成 了大脉带 , 带 宽 9~ 1 2 m, 适合大采。从 1 9 7 4~ 1 9 7 6年矿山结合矿区地 压处理 , 在 2~ 4中段 1 O~1 2线 的小采空 区之 间的 夹墙与矿柱中 , 布置 中深孔抽夹墙 与崩落矿柱 , 使地 表陷落而解除了上部 中段 的地压威胁 , 同时也造就 了下部中段大采的覆盖贫矿层 , 降低 了回采下部中 段矿块的矿石贫化。截止 1 9 7 6年底, 共计处理 1 6 脉带空区 1 2 . 7 万 m , 多回收帐外矿 1 3 . 8万 t , 折合 钨精矿 2 4 0 t 。 在回收矿房 “ 夹墙”的同时 , 把 回收矿 房 间柱 、 底柱也纳人生产 内容 , 如对大量 的小 采间柱用小分 段浅孔崩落法或小分段浅孔与中深孔联合崩落法进 行回采。虽然这些残留矿柱多数是零散分布的, 但 “ 集腋成裘” , 资源回收当从小做起 , 尤其是采区的 富矿间柱和底柱一定要及时果断地回收 。 清 理采场 残矿要列 入资源保 护 的重 要议事 日 程 。由于历史 的原 因和地压 的破 坏 , 导致窿 内相 当 部分矿石存窿过久 而难 以放 出, 有些则 被地压 “ 挤 死”, 成为名存实亡 的挂名 “ 家产 ” 。从 1 9 8 9年起 , 根据历年所掌握的地质资料, 在已经停产的2~ 9中 段, 采用机械化作业与手工清理矿石、 用水冲洗等方 法相结合 清理残矿 , 截止 2 0 0 1年底 , 从 9中段 以上 抢救出2 0 0 0多 t 钨精矿, 其成绩相当显著。 3 . 2副产 品回收 黄沙矿区属高 、 中温热液多金属硫化物 、 黑钨 、 石英脉矿床, 花岗岩分异程度好 , 有用元素富集程度 高, 已计算储量的金属有 w、 s n 、 B i 、 M o 、 C u 、 Z n 、 A g 7 种 。根据上锡 、 中钨 、 下银 的地质规律 , 目前 开采 的 l l ~1 2中段正 是含银 品位 最高 的地段。因此在 这 些 中段 的地质 圈带过程 中要充分考虑副产金属的品 位变化情况, 做好矿床的综合查定工作, 并尽最大努 力提高各有用组分的副产实收率。 4 结 论 值得指出的是 , 当前矿 山的地、 测 、 采、 选工作 由 于忙于应付 日常生产而无暇顾及资料 的收集与综合 研究, 贫化、 损失管理工作长期是一个薄弱环节, 大 采 的均衡 出矿管理也一直达不 到较理想 的水平 。 另外 , 矿石有用组分的综合回收值得特别重视 , 不能收多少算多少, 如含银量很高的铋精矿选矿回 收率只有 2 4 . 2 % , 就是 回收率最高 的铜也有待 于进 一 步提高 。 无容置疑, 矿山企业生产的根本任务和最终 目 的就是在严格科学地管理 下 , 充分合理地 回收矿 产 资源 , 为国家创造财富 , 为企业创造效益 。要达到这 一 目的, 关键是要提高科学技术管理水平。在开采 和选矿时搞“ 单打一 ” , 或采大弃小 、 采 富弃贫 、 采厚 弃薄 、 采易弃难 , 甚 至乱采 乱挖 以及对 出矿 、 选矿 管 理工作掉以轻心等等, 都将造成矿产资源的损失和 浪费。 收稿 日期 2 0 0 20 72 0 作者简介 刘洪露, 男, 1 9 6 2年生, 江西省于都县人。铁山垅 钨矿 , 采矿 工程师 。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