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石棉矿采空区地表变形现状研究.pdf
1 9 9 9年弟 3期 总弟 3 6期 煤矿开采 1 9 9 9卓 9月 罗 州石棉矿采空 / 金州石棉矿采空 表变形现状研究 白喜元,扬世宇,周鹏,徐峰 大 连 开 厩翡 院 , 辽宁大 连1 1 6 6 0 0 ’ 3 【 摘要】 通过对金州石棉矿采空区地表 变形现状监测及研究,评价采空区 各类变形影响程度,为保证 已建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和土地资源的台理利用提供科学 依 T D 采 3 矿 .3T I Y 3 2 5 3 方法 B 1 0 0 6 “ - 1 9蠡99 0壅3 。 宅 昼 l关 键 词 】 采 矿 方 法 ; 茎 墅 堕 里 L 美 甲 f , 中 圈 分 类 号 ■ 标 识 码 文 章 组 号 砬 25 一 00 一 僻 金州石棉矿采空区位于大连开发区的中心 地带下方 ,南起大窑湾北岸 ,斜穿开发区,延 至西 北大 黑 山前 ,沿 走 向长 4 k m,倾 斜 宽 0 . 5 k m 。为保证已建建筑物 的安全和土地资源 的合理利用,评价采空区各类变形程度及可能 引起的危害,以便采取预防措施 ,我们进行了 采空区影响范围内地表变形现状研究工作。 1 矿山开采殛地质情况 1 . 1矿 山开采 石棉矿 南矿于 1 9 5 8 年开采,在第4一 l 6 勘探线 长度 2 0 0 0 m范围内进行小斜井沿 脉开采,采矿方法为巷柱法和浅孔 留柱法 。在 小斜井开采过程中 ,对浅部接近强风化带 的矿 体基本采 出,采深至 一l O O m,1 9 7 0年小斜井 开采结束。1 9 7 0后采用中央竖井 和两翼通风 斜井的中央对角式开拓 ,开采长度 4 0 0 0 m,采 深 一1 0 0 一1 5 0 m采用浅孔 留矿法 , 一1 5 0 m 以下采用千式充 填法。每 5 0 m为一 个中段, 采至 一 4 5 0 m,于 1 9 9 4 年 4 月闭坑。 1 . 2 矿 山地质 1 矿层位于辉绿岩层的下盘震旦 系甘 井子组蛇纹石化白云质灰岩中,距辉绿岩床 1 ~ 1 . 5 m,产状与围岩一致 ,矿体平均厚度 2 m, 倾向 N E ,倾角为 5 0 8 0 。辉绿岩厚度为柏 一 9 0 mo 2 构造矿区岩体呈 N W s E“ s ”形 展布,呈单斜构造。断层主要包括 N E向压扭 和部分张性、张扭性横断层、N W 向的 及 F 柏 压性断层,横断层在 “ s ”形转弯处发育。 3 水文地质条件矿 区有 3个含水层, 辉绿岩为良好的隔水层 ,其上下盘基岩分别为 第一 、第二含水层 ,南部靠近海边 的第 四系为 第三含水层。近海地段排泄区和断层发育地段 岩溶发 育,向北迳流 和补给区岩溶率相对减 弱,地下水 由降水和海水双向补给 。 2 地衰变形监测 2 . 1 采空区地表移动变形分带 按地表变形的特点,不同采矿方法形成的 空场范围及深度.地质构造复杂程度 ,围岩分 类及按规范计算的采空区顶板岩体破坏高度 , 将采空 区影响范 围分为 3 个带。 I带 采深 7 5 m以上采空区影响带; lI 带 采深 7 5 m一一 1 5 0 m采空区影响带;llI 带 采深 一1 5 0 m一一 4 .Yn 采空区影响带。 2 . 2 地表连续变形监测 1 监测线的布设在采空区中部垂直矿 体布设了2条监测线 ,见图 1 。基准点布设在 采空区影响范围以外 ,并采取保护措施 ,保证 9 地 区 一 维普资讯 1 9 9 9年第3期 总第3 6 期 煤矿开采 1 9 9 9 年 9月 其稳定 。监测点分为基岩点和普通点,布设在 不 同采深地段,具有代表性。见表 1 2 水准洲量自 1 9 9 6年 6月开始对 Ⅱ、 Ⅲ监测线进 行监测。依据 工 程测量规 范 G B 5 0 0 2 6 9 3 中变形测量的等级划分及精度 要求 ,采空区垂直变形测量等级定为三级,按 Ⅱ等水准测量 的技术要求施测。 图 1 2环 Ⅱ菩水准路线和监测发布置 裹 1 监舅线布点统计 1 9 9 6 年 6 月开始对 Ⅱ监测线 I IA至Ⅲ 一 B和 Ⅲ监测线的Ⅲ 一A至 Ⅲ 一B ,按单一附合 水准路线进行观测,观测周期为 1 5 d 。高差全 中误差Ⅱ监测线 Ⅱ1 . 2 4 w in,Ⅲ监测 线 M 1 . 2 4 w in。为提高观测精度 ,1 9 9 7 年增测Ⅲ一A到 IIA测段 ,构成单一 闭合水 准路线。观测周期 1 9月份为 1 5 d ,1 0月份 开始为 3 O d 。高差偶然中误差 1 9 9 7年 Ⅱ监测 线的 M△ Ⅱ0 . 6 O 盯 l m Ⅲ监 测线 的 MA Ⅲ 0 . 8 4 n m a 1 9 9 8年 Ⅱ线 村△ 0 . 4 8 n n ,Ⅲ线 M 0 . 7 5 n n 。符合规范要求。 3 监测点下沉结果各监测点下沉结果 1 0 列入表 2 ,表 3中,对下沉值大于 2 m m的测点 视为有下沉趋势,对于下沉值小于 2 n n n且大 于 2倍中误差的测点视为稍有下沉趋势,在 2 倍中误差以内的视为无下沉趋势。 从表 2 和表 3 可以看出,几年来 ,石棉矿 采空区上方未发现岩体整体移动现象。 2 . 3 地表非连续变形 采空塌 陷监测 定期观察采空区影响范 围内的地表塌陷情 况。在雨季 ,特别是大雨过后 ,在可能引起地 面塌陷 、台阶及裂隙的部位进行现场踏勘 ,出 现塌坑时及时测量 ,同时展示图上。 1 9 9 6年 一1 9 9 8 年共出现采空塌陷坑 8 个。 维普资讯 1 9 9 9年 第3期 总第3 6期 煤矿开采 1 9 9 9年 9月 裹 2 历年监谢沉降值统计 监测点 Ⅱ 一l / ram Ⅱ 一2 / I 山 T LⅡ 一3 / n _Ⅱ一4 / n _Ⅱ 一5 / mm Ⅱ 一 一Ⅱ 一7 / I 山 T LⅡ 一8 / ram Ⅱ一9 / 一Ⅱ 一l O / mm 拓啦 一 十厘 下 下 下下 下下 下下 下下 下 下 下 下下 下 下 下 下下 沉沉沉沉沉沉沉沉沉沉沉沉沉沉沉沉掘沉掘沉 值 趋 值趋 值趋 值趋 值趋 值趋 值趋 值趋 值趋 值趋 势 势 势 势 势 势 势 势 势 势 9 6 0 无0 无0 . 6无0 . 3无破环0 无1 . 3无3 1有O . 8无O 5无 9 7 0 无O . 9无2 . 2有0 . 7无0 . 4无2 . 5有2 . 8有1 8 稍有1 . 4 稍有 9 8 0 无0 无0 无0 . 2无0 无0 无0 无破环0 无 监测点类型 普 普 基 普 普 基 普 普 普 普 u n n m m m m m m m 2 . 4 采空塌陷的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分析,开采塌陷的相关因素如下 1 塌坑和开采深度有关出现塌坑的最 小开采深度为 1 5 m,最大开采深度为 3 5 r o 。引 起地表裂缝最大开采深度为 4 5 m,大于这个深 度 的地段 未出现 塌坑和裂缝 。 2 塌坑和岩体强度有关在浅部风化带 内开采形成空场,上覆岩体强度很低 ,顶部易 冒落 ,地 表出现塌坑 。 塌坑出现在采空区上覆的辉绿岩床上。 3 塌坑和第四系厚度有关第四系厚度 较薄 一般为 1 9 m且为含水量较大的红粘 土 ,容易形 成塌坑 。 4 塌坑和开采 范围有关大面积开采, 开采长度较大,达到充分采动 ,则地面出现塌 坑 。局部开采 的地段未发现 塌坑 。 5 塌坑和水的作用有 关 1 9 9 4年闭矿 后采空区地下水 回升,1 9 9 6年 3月 2 8日水位 回升到 一8 m,6 7 t o 勘探 线最浅采 深标高为 一 1 3 m一2 m,地下水位已超过或接近最 浅开采 深度。矿柱在地下水的浸蚀作用下强度降低, 导致覆 岩 垮 落 面 产生 塌坑 。塌 坑 全 在 雨 季 出 现,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6 塌坑与矿柱面积有关浅部小斜井开 采,矿柱面积 比率小 于 3 0 %,强度较低 ,易 出现 塌陷 。 综上所述 ,开采塌陷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采 深较浅,开采范围大 ,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用明 显 。 维普资讯 1 9 9 9年第 3期 总第 3 6期 煤矿开采 1 9 9 9年 9月 3 结论 1 地表非连续变形 采空塌陷仍在继 续,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不连续的,应予充分 注意,特别是雨季 ,需加强观测。 2 对采深小于 7 5 m的地段 属不稳定 地段 ,均不适宜建筑 ,可留作预留地 ,待 以 后观测评价处理后使用。对于 通过采深小于 5 0 m的地段 位于辉绿床上 的公路,应采用 特殊的路基或进行采空区处理 ,以确保在公路 营运过程中不发生塌坑事件。 3 观测结果表 明,采空 区上方岩体稳 定 ,采空区地面未发现大面积移动现象。通过 地表变形现状研究 ,为采空区治理和规划建设 提供了依据。 4 石棉矿采空区地表变形监测研究 ,是 研究急倾斜矿体采空区地表变形的典型实例,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 参考文献】 [ 1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所编著.煤矿地表移动与疆 岩破坏规律 及其应用[ M] .北京 煤 炭工 业出版社 , 1 9 81 [ 2 ]事通村等 .矿 山岩石力学 [ .重庆 重 庆大学 出版 杜 .1 9 9 1 [ 3 ]石棉矿采空区地表稳 定性及建筑适宜性研究 报告 [ R ] . 大连 }大连工程建设高级工程师事务所,大连开发区石 棉工业公司。1 9 9 3 [ 4 ]胡德 富.孙宪立.地下水采空 区目 I 起 的地表斜坡变形和 精移 的研究 [ J ]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 9 8 6 [ 5 】韩汉森.矿柱强度的若干影 响因素 [ J ] .岩石力学与工 程学报.1 9 9 3 [ 6 ]G B 5 1 1 2 1 8 9 4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 s 】 [ 7 】G I I 5 0 0 6 9 3 .工程测量规范 [ s ] . 作者膏, 卜 白喜元,1 9 8 7 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毕业 后从事矿山地质和工程地质工作 . 蜘 任大连开发区金琼勘I 晕 设计院酲院 长、总工程师。 收稿 日期1 9 9 9 0 60 3 ;责任编辑周万茂 上接 5更 作面试验时,掘进速度提高 了 8 5 %;在 突 出矿井分级管理 中,按 1 2 项指标 ,分为严 重 、中等、较弱等突出矿井类型,结合我矿区 的分区分级管理,无疑会对解放生产力产生巨 大的作用 。 继续开展通风系统合理优 化。1 9 9 71 9 9 8 年连续两年 ,我们开展 了优化通风系统减少风 门数量和降低通风阻力 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效 果。在此基础上 ,要组织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 进一步对矿井通风系统 、网络结构、主扇与网 络的匹配等技术问题进行深层次 的探讨,最终 对各生产矿的通风系统提出综合评价结论 。 放顶煤技术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应该说它 是采煤工艺的一场革命。但从我矿区所采煤层 情况看 ,瓦斯、煤的自燃、煤尘等问题都将不 断地暴露出来 ,很可能会成为制约生产的一个 重要因素,所 以要刻不容缓地组织技术攻关 。 一 是技术装备必须跟上,如在防灭火问题上要 考虑喷洒阻化剂防治 自燃 ,投入井下移动式液 1 2 氮灭火装置 ;瓦斯治理主要是上隅角,在采取 抽放措施的基础上,要考虑上隅角安装抽出式 风机 ,并与 自动调风装置配套使用 ;防尘 ,除 保证供洒水系统完善外,要进一步考虑放煤时 洒水降尘手段的可靠程度和 自动化。二是管理 要跟上 ,制定放顶煤工作面 “ 一通三 防” 、瓦 斯抽放专项安全措施 ,并纳人生产工序。 紧紧抓好瓦斯抽放这个治理瓦斯的根本技 术问题 。一是钻孔布置方式 的科学性 和合理 性 ,如交叉布孔、高位钻孔等技术 的应用研 究 ;二是钻孔深度必须保证 ,抽放量与钻孔深 度应该有一个比例关系;三是推广大直径埋管 抽放采空 区瓦斯新技术 ;四是加快 两台 “ 澳 钻”的使用步伐,使其既能解决掘进工作面的 防突问题,又可利用高抽法解决回采工作面 回 采过程中的瓦斯超限问题 ;五是要组织专家对 放炮后突出问题进行研讨 ,以期取得 一个合 理、科学 的结论 ,更好地指导安全生产。 收稿 日期 1 9 9 90 6 0 9 ;责任编辑 酆正立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