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北山区采矿损失率的途径探讨.pdf
一 } 茅 1 7垂第 2期 2 0 t 1}3月 湖南有 色金属 HUNAN NONF ERR OUS ME 1 AL S 3 降低北 山区采矿损失率的途径探 讨 张有福 银 山铅辞矿 , 江西 德兴3 3 4 2 0 1 摘要介绍 丁北山区开采现状 .分析 了影响采矿损失率t / g - N .指出 了降低采矿损 失率 的几种途 径, 提出因地制宜综合运用这些途径, 降低银f U 矿北山区采矿损失率是完全可能的, 可对类似矿山有 一 定 的借鉴作用 美键 词 北 山区; 采矿损失率 ; 降低 途径 中图分类号 T D g 5 9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3 5 5 4 0 2 0 0 1 0 2一 O o 0 3 0 3 1 前言 银L U 铅锌矿是一个多金越矿田, 由银 山区、 九龙 上天区 以下简称九区 、北山区三个铅锌矿区和铜 区、 银 山西区两个铜硫矿区组成 。 现有井下和露天两 种开采方式。银山区、 九区、 北山区和银 山西区为井 下开采 , 铜区为露天开采。井下是 1 9 5 8年开始建矿 至今已开采 4 2 a , 现有生产能力为 1 5 0 0 t / d , 其中铅 锌 1 3 0 0 t / d ; 露采是 1 9 9 2年开始基建的 , 现有生产 能力为 6 0 0~8 0 0 t / d 。然而 , 多年来 , 北山区采矿损 失率居高不下, 高达3 0 % ~ 4 0 % 据不完全统计, 北 山区采矿综合损失 矿量 占全矿井下总损失矿量 的 7 5 % ~8 0 % , 因而造成矿石资源的大量损失, 从而影 响着井下铅锌生产的持续稳定 ;也影响了矿山经济 效益的提高 因此, 降低北山区采矿损失率已成为取 决银山矿井采综合指标的关键环节,也成为我们工 程技术人员探讨 的一个关键性的课题 。 2 开采技术条件及开采概况 2 1 开采技术条件 矿床成因类型属火山期后中低温热液矿床。矿 体大都成脉状急倾斜 ,倾角 6 0 。 一8 5 。 ,矿体走 向为 向,矿脉大与围岩片理一致,局部与片理斜交 , 主要矿体有 1 01 、 1 02 、 1 0 3 、 1 0 4四条 。矿体 走向长度 5 0 0~1 2 0 0m;延伸较大厚度一般 1 ~3 m, 局部 3~ 5 m, 围岩多为绢云 母千枚岩 , 少数为英 安斑岩。主要矿物有方铅矿 、闪锌矿 以致黄铁矿。 作者简秆 张有福 1 9 6 6一 . 男 , 栗 矿工程师 l 0一l 、 1 02 、 1 04三条矿体矿岩稳 固性差 , 1 0 3 矿体矿岩稳固性中等。 局部地质构造发育, 普氏系数 6 ~8 。 矿石比重 3t / , 松散系数 1 5 8 。 矿石与围岩 界限分 明 2 . 2 开采 概况 根据矿体赋存和矿岩特征 ,采用无底柱 留矿法 采矿。矿块的主要构成要索 为 阶段高度 4 5 m或 5 5 m, 矿房长度 5 0 ~ 9 0 m 。 相邻两个采矿场一般采用顺 路天井隔开 。 当矿脉较长时 同一条矿脉几个采矿场 不同时上采 , 需要留间柱, 问柱厚度一般 5 ~ 7 m。 顶 柱厚度 3~5m。 装矿进路长度 57 m, 进路间距 5 6 m。回采时采用 Y S P一4 5型钻机凿上向眼 , 炮眼深 度 1 . 4~1 8m, 梯段高度 1 3~1 . 6m。 采幅最小 1 . 2 n l , 一般 1 . 4 ~1 . 8m 。采用铵松蜡炸药爆破, 塑料导 爆管系统起爆 。采矿场通风方式采用机械通风。 回采工艺主要有 凿岩、 爆破 、 通风 、 准备 包括 装矿、 平场、 洒水、 处理顶边邦松石及支护 。施工组 织 采用--A制循环作业 , 即 凿岩、 爆破一个班 8 h , 通风一个班 8 h , 准备一个班 8 h 劳动定员 7 . 5人 , 即 凿岩爆破 3 人 , 准 备4人 装矿 1 人 、 运矿 1人、 支 柱 1 人、 平场 1 人 , 通风 0 . 5人。 根据矿L L 【 生产实践 资料表明,采矿场高 2 5 3 5 m时地压显现明显 ,发 生片邦、冒顶现象严重 即岩爆 , 采高低于 2 5 1 11 和 高于 3 5 m时地压显现不明显 , 发生片邦、冒顶现象 较少, 相对回采作业条件较安全。目 前北山区已开拓 至 一 2 4 0 m中段 ,采矿到 一1 5 0 m中段 , 一5 1 11以上 含已开采结束。随着开采深度的延深,地压显现 危害 越来越 明显 , 采矿场达不到设计高度 设计高 维普资讯 4 湖南有 色金属 第 1 7卷 度 4 1 . 0m或 5 l m, 一般平均采高 2 5~3 O m, 最低只 有 1 6 . 0 m中途停采以存隆矿量装不出来的现象常 有发生, 因此造成采矿损失率过高 。 3 影响采矿损失率的原因 3 . 1 客观因素 1 .由于矿岩稳固性差 , 节理断层发育 , 地压大等 引起采矿场在 回采过程中 , 一是形成大片邦 , 厚度达 3~ 6 m不等 , 而极易造成采矿场形成空洞 俗称 “ 吊 空” 无法处理 , 被迫停止上采 , 造成矿石资源 大量损 失 ; 二是顶板松石严重 , 出现大面积松石 , 冒顶现象 时有发生, 无法实现安全作业 , 被迫停采而造成矿石 损失 ; 三是两端人行顺路天井遇大片邦 大断层支 护十分困难 , 被迫缩出口 即丢斗移位改变人行顺路 天井位置 , 而造成矿石损失 ; 四是巷道变形严重 , 给 安全生产带来 严重威胁 ,使采下的矿石装不 出来而 造成矿石损失 。 2 .个别采矿场含硫高 , 如 l O一2矿体局部地段 . 回采结束后矿石结块,造成采后矿石装不出来而损 失 。 3 2主观园素 l l 凿岩工操作技术水平低 , 打眼不规范 , 采幅控 制不严, 采幅过宽. . 人 为地加剧了片邦现象的发生以 及造成出口支护困难。 2 .现场技术管理不到位 . 人员紧张 , 缺乏激励机 制 。采幅圈定 、 掘进沿脉追矿现场指导不及时 , 造成 操作工盲 目施工 , 出现采矿采废石 , 沿脉未跟到矿的 现象。 3 . 施工组织 问题。一是劳动组织不合理 ,人员 搭配不当, 台班效率, 回采速度慢, 周期长, 延长地压 破坏时问 ;二是作业班次单一 .未采取强采强 出措 施 。 4 .采矿设计欠 佳。一是有 的采矿场设计过长 , 在作业台效不变的情况下, 延长了采矿场结束时问; 二是人行顺路天井布置在矿体下盘 ,加剧 了地压活 动对人俐 顷 路 天井的破坏 三是遇矿体厚度为 2 . 0~ 5 . 0 m的中厚矿体采主脉 , 丢次脉。 4 降低北山区采矿损失率的途径 1 .选择合理的支护方法,控制地压危害。一是 对人行顺路天井采用锚杆支护回固围岩, 控制边邦; 二是对采矿场中间地段因片邦造成采幅过宽 ,采取 预留矿柱支撑围岩 , 如图 l 所示 ; 三是对局部难以处 图 l 预留矿柱支撑围岩示意 图 1 一暂 留矿石; 2一措施小井 ; 3一预 留矿柱 理 通常的撬邦问顶处理法 顶板松石 , 采取圆木临 时支护支撑顶板岩层 , 如 图 2所示 ; 四是对采矿场底 图 2 圆柱临时支护顶板示意图 1 一 底 五升板; 一 01 1 1 6圆柱; 3 一 顶部木塞子; 4一不稳固矿石顶板 部脉外运输巷道和装矿进路采用锚杆支护、临时木 ‘ 支护 、 喷锚支护 、 钢筋混凝土支护或者它们的两两组 合支护形式加固顶板和两邦围岩 ; 五是对品位高、 岩 石破碎的采矿场采取砂浆锚索支护法回固围岩 2 .改变劳动组织形式, 实施强采强出措施 。 采矿 由目前三八制每天一循环作业改为每昼夜循环两次 作业 , 定员 1 4人, 即 装矿 2人 , 准备平场 2人 , 支柱 2人, 运矿 2人 , 凿岩 4人 , 爆破 2人 兼通风 , 1 4 人 为一 团队, 分为两循环作业, 集 中统一考核实施产量 工资制 作业工序和班次安排列于表 l 。 表 l 2 4 h作业回采工序安排表h 名称 装矿准备 凿岩爆破通风 装矿准备凿岩爆破 通风 时段。一5 5 5 5- 1 1 1 1 ~l 2 l ~1 7 5 1 7 52 3 2 32 4 维普资讯 第 2期 张有福 降低 北山区采矿损失率的逢径探讨 5 强采作业实施条件 1 要求作业人员必须具备 团队协作精神; 2 加强采矿场的通风管理工作, 确 保作业空气良好; 3 加强现场生产协调组织, 确保 装矿准备班空重车运输畅通 。 强采作业实施后能加快上采速度,缩短回采周 期 ,赶在地压来 临之前即回采结束或快速越过地压 危害破坏期 。回采速度越快, 地压影响越小。 强出即回采结束后装存窿矿由目前一个出矿组 作业改为 23 个 出矿组作业 , 同时必须加强生产协 调工作, 以缩短大量装矿时间, 赶在含硫矿尚未氧化 结块即装矿完毕 , 从而达到减少存窿矿石损失之目 的。 3 .优化采矿设计 ,提高设计质量。一是采矿场 长度不宜超过 7 O m, 以 5 0~ 7 O m为宜 ; 二是顺路天 井尽量不要布置在地质构造发育地段,改顺路天井 下盘布置为上盘布置 ;三是对中厚矿体采取浅孔 留 矿法和中深孔联合采矿法回采 , 如图 3 、 图 4 T I Ⅲ] Ⅲ 图3矿房 一间柱 回采法 1 一 沿肼巷道 2 一 装矿进路 ; 3 一脉外运辅道; 4 一 问壁; 5 一 联络道; 6一深孔; 7~中罐孔 4 . 加强现场采矿技术管理 ,要求采矿地质技术人 员经常深入现场,对采矿的炮眼布置和采幅圈定进行 现场指导, 力争最大限度地降低采矿贫化和损失。 r B 一A C’ 图 4 矿房 一消壁 回采法 l 一装矿 进路 i 2一 脉 外运输道 5 . 认真研究和探索更合理的凿岩爆破参数,进 一 步提高凿岩爆破效率。 6 . 加强对采矿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和举行有关操 作技能的比赛,不断提高采矿工人的技术水平和操 作技能, 以达到严格控制采幅之目的。 7 . 继续推行和完善产量工资制和奖金挂钩考核 制度 ,用经济手段激发采矿工人 和工程技术人员的 工作积极性 ,以提高生产效益和加强现场技术管理 工作。 5 结束语 以上是针对银山矿北 山区现场地质情况 和矿山 开发现状根据矿山多年生产实践和学习借鉴他矿工 作成果, 提出降低北山区采矿损失率途径的。 本人认 为只要根据这些途径在生产现场因地制宜地综合运 用 , 降低银山矿北山区采矿损失率是完全可能的, 这 对持续稳定银山井下铅锌生产和提高矿山经济效益 将是十分有益的。 收稿 日期 2 O 0 01 2一l 5 下转第 2 6页 厕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