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倾斜多层矿体开采工艺的试验研究.pdf
2 0 0 O年 8月 第 2 9 卷第4 期 总第 1 6 3 期 云 南 冶 金 n J NNA N ME T ALL U RGY Ⅷ凹 . .N o 2 0 0 0 4 S u m 1 日】 \ 弓r t 缓倾斜多层矿体开采工艺的试验研究 郭金峰 ,谈晓明, / 侯大德 一一 马鞍 山矿山研究 院,安徽马鞍山2 4 3 0 0 4 摘要云南省斗南锰矿缓倾斜多层矿体开采时,通过相似材料摸拟试验和计算机数值计算分析等手段,对 各矿层 的先后 回采顺序 、超前 关系和矿房 的布置形式等方 面进行优化选择 ,并 据此进行采 矿方法工业试 验。实 践 证明,先采 矿层后采 V 矿层优于先采v 矿层后采 矿层 , 矿层超前 矿层加 6 0 m为最佳 ,矿房以上下 对称布置时采场顶板位移和应力值均比交错布置时小 L 、 量 t 词 詈 鐾 堡 堑 ; 开 采 工 艺 ; 相 似 材 料 ; 试 验 季 , f 体 广 衍 ; 艺 中 田 分 类 号 T I Y 2 6 3 . 5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6 0 簧 _堀 2 b 帕0 4 6 o 1 3 一 啦 J ‘ - ’ 一 Ex p e r i me n t a l S t u dy o nM i n ing o ft he Pi t c hM u l t i l a y e r d d n eBo d y G UO J t nf e n g ,T A N Xi a omi n g a n d HO U Da d e M a a n s h a n Mi n e R e s e a r c h I n s ti t u t e ,M a A n S h a n ,A n h u i 2 4 3 0 0 4 ,C h i n a 1 , 巧 A B S T R A CI I n r】 i t h e I i出 p il c } I m u l t i l a y e t b o d y Y I 蚰l B l l D o u n a n M 跚 l l e M i n e ,t h e 劬咖s e q u e n c e v a . 由e| e a d i n g 止0 t 1 日 l 1 a n d 一o u t r d l 啪憾 榭o p t h mMe d b y。 md u c 唱 s i mu l a t e dt e 血 讪 w t e d a I a n d惜 c v mp e mM 皿Ⅱ r 吼 . d 9m e t h y l 0 r L re s u l t s ,t h e h dmm l s c a l e唧峨 W a ft e mi e d o u t h惴 i n脚吐 I皿 v 自 t 0 l . h a do a t y帅恤l . p - j t 0 l v B ; b e s t I 幽d a n c e l 呷l b e t w e e n 4 0 mmd ‰;t h e d 鼬删 日 I 叩e w a l l md s t r e s s w d u e d e 盯 朗 i f b o r d , n w e r e l o u t a c c o r d i n g t o 珊唧 r 螂 l e i n s t e a d i n l e p -r d d KEY WORD Sl i曲‘ p it c h ;m 山a o r e b o d y n fi n i n g l e c h n o l o g 【a rⅡ ;把 m 1 矿山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 斗南锰矿是一个缓倾斜、急倾斜层状沉积锰矿 床,共有两个矿区开采,嘎科矿区为急倾斜矿体, 白菇矿区为缓倾斜多层层状薄矿体,主要矿层有 v 6 、 、v 7 b 、v 8 、v q 五个矿层,其中较典型的、 具备开采条件的是 v 7 和 v B 两个矿层,两矿层间距 7 . 8 1 3 m,平均 1 0 . 1 m 见图 1 。本次采矿试验 以 、 矿层为开采对象,其开采技术条件见表 1 。 矿区水文地质为简单至中等,含水层主要在砂 质灰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中。矿层顶底板 围岩为相对隔水层,渗透系数较小,地下水以大气 降水补给为主,受层控而沿层间运动。矿坑涌水主 要是大气降水渗入和从老采空区下流而进入采场。 田 1 v | 、 。 矿体 分布示意田 ng . 1 r c 血 m o f t h e d i s b i o I | o f v 8 a n d 。 哦 b o d y 1 一v 7 | 矿层1 5 6 0 m中段脉内巷道2 一 矿层拉底巷道 3 一V 7 - 矿层1 5 m副中段4 _v T l 矿层1 5 9 0 m中段脉内巷道 5 一V s 矿层1 5 6 0 m中段脉外巷道6 _ 一 矿层拉底巷道 卜 v 8 矿层1 5 7 8 m中段脉 内巷道子 一v 矿层采空区 * 收稿 日期 ∞∞m 0 2 怍者筒介郭盒峰 1 9 6 3 一 . 男.江西信丰,高工 、采矿研究所副所长。 冶金部 1 9 9 4 1 9 9 5 年度重点攻关项 目 l 3 维普资讯 2 0 0 0 年9 月 云 南 冶 金 A u g 2 0 0 0 第 2 9 卷第 4 期 总第 1 6 3 期 “ U N N A N M E T M L U R G Y V o l 2 9 N 0 4 s I Iml 6 3 矿区位于滇歹字型构造的左支,经历了印支运 动 以来的多次区域构造运动 ,给矿区 留下以褶皱 、 断裂为主的构造形迹。 试验地点选在的白菇矿区1 5 6 0 m中段 v 8 、 两个矿层中,分别在 矿层的 1 0 7 矿块和V 8 矿层 的 1 0 9 矿块 。 矿层 1 0 9 矿块走向北 东,倾 向南东 ,倾角 2 5 。 ,矿层平均厚度 2 . 0 4 m,地质储量1 0 9 4 8 t ,平均 地质品位 2 8 . 1 %。矿层直 接顶板 与矿层直接 接触 的是一层厚 1 0 2 0 e m的破碎软岩,随采随下,其 上依次为灰岩,厚度 1 0 2 0 12 1 ;泥质粉砂岩整体 性较好,厚度一般为 加 一 4 0 12 1 ;矿层底板为粉砂 岩、泥质粉砂岩,岩性较软 ,一般随采矿耙矿时混 入矿石增加贫化 。 矿层 1 0 7 矿块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 2 4~ 2 8 D ,矿层平均厚度 1 . 1 0 m,地质储量 1 9 7 3 3 t , 平均地质品位为 2 O . 0 2 %。矿层直接顶板为泥质粉 砂岩 ,平 均厚度 1 . 5 m,平 整而稳 固;矿层底 板为 粉砂岩 和泥 质粉砂 岩 ,平均厚度 1 1 . 1 3 m,中等稳 固 2 矿层回采顺序和矿房布置形式的选择 对于缓倾斜多层矿体的回采,矿层的回采顺 序 , 各矿层的超前关系和矿房布置形式是至关重要 的,为此,在进行工业试验之前,进行了相似材料 模拟试验和计算机数值分析。 2 . 1 相似材料模拟试验 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的 目的 ,是通过试验掌握摸 拟开采过程中采场顶板的变形 、破坏过程 、冒落时 间以及矿柱变形和破坏情况等 ,以寻找缓倾斜多层 矿体开采时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和矿层开采顺序。 减少矿山生产的盲 目性。 1 4 试验时采用长 宽 高 2 . 5 m0 . 2 5 m1 . 5 m 的平面应力应变模型,杠杆加载,几何相似比 为原型模型 3 0 1 ;力学相似比为原 型模型 3 0 . 2 8 l ;无 量纲量相似 比为原型 模型 l 1 。相 似材料采用石膏、砂和少量水泥混合材料,其中水 泥、石膏为胶结材料,砂为填充材料 ,硼砂为缓凝 剂 模型制作时根据矿层、直接顶板 、底板和老顶 厚度分别按不同的配比配制相似材料进行浇制,云 母粉模拟层面,弱面用 刀片切缝并填充云母粉以形 成弱面效果 。 模型分矿房、矿柱两部分,矿房宽 2 6 . 6 7 c m 相当原型 8 m ,矿柱宽 6 . 6 7 c m 相当原型 2 m , 同时在矿房中央和矿柱内埋设量测元件,随着模型 的开挖随时测量元件的数值变化。 根据以上相似材料摸拟试验规则共进行了二架 模型试验 ,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处理和综合分析,认 为①选用矿房跨度为 8 m、矿柱宽度为 2 m的采场结 构参数是合适的,能够保证采场的安全与稳定;② 先采 V 8 矿层后采 矿层优于先采 矿层后采 v 8 矿层的回采顺序;③先开采的矿层应超前后开采矿 层 4 6个矿房为宜。 2 . 2 计算机数值计算分析 本次计算机数值计算采用边界单元法 平面模 型 ,计算分析的目的是①对 。 、v s 矿层的采场顶 板应力、位移分布规律进行探讨;②对采场的合理 跨度进行探讨;③对上下两层矿体的矿房布置位置 进行比较,并确定合适的对应位置关系。 计算条件假定计算模型不考虑层面、节理等 构造弱面的影响 岩体的抗拉强度视为零;矿岩作 为均质体对待,在线弹性范围内进行计算 ;原岩应 力场仅由岩石自重产生,不考虑构造应力的影响; 围岩参数作为一种混合岩处理,且取其平均值。 维普资讯 郭金峰等缓倾斜多层矿体开采工艺的试验研究 计算 模 型 矿 房 斜 长 6 0 m, 矿 层 厚 度 为 1 . 5 2 m, 矿层厚度 为 1 . 2 3 m,两矿层间距 为 1 0 m, 矿层平均倾 角为 3 O 。 ,V 1 、V 8 矿层 的顶板每 2 m设 置 1 个计算单元。 根据以上计算条件假定而建立的计算模型,对 获取的矿房顶板应力、位移进行分析认为①矿房回 采结束后 ,v 7 、V R 矿层 的顶板 应力 、位移分布规 律不同 , 矿层整体稳定状态要好于 v 8 矿层 ;② 矿房跨度以6 ~8 m为宜;③ 、V 8 矿层的矿房对 应布置要好于矿房交错布置 。 2 . 3 矿房布置形式和矿层 回采顺序的确定 根据相似材料摸拟试验和计算机数值计算分析 的结果 ,本次选用先采 V R 矿层后 采 矿层 的回采 顺序 ,且 V R 矿层超前 矿层 4 0~6 0 m;采场结 构 参数矿房 宽 68 m,矿柱 宽 2 m;矿块 内矿房 以上 下对应布置为现场工业试验 的矿房布置形式和矿层 回采顺序。 3 缓倾斜多层矿体开采工艺试验 3 . 1 采场结构参数 根据 目前矿山的现有开拓工程 ,试验 中段高度 由1 5 6 0 m中段和 1 5 7 8 中段控制 为 1 8 m,矿块走 向 长度为 3 0~6 0 m,矿房跨度 57 m,房间矿柱规格 为 2 3 m,矿块 间柱为 26 m,采矿方法布置图见 图 2 。 3 . 2 采准切割工程布置 每个矿块布置2 ~ 3 条切割上山,规模为 2 . 0 矿厚 ,并与拉底巷道和 1 5 7 8 m中段脉 内巷道贯通 , 在l 5 6 0 m中段脉外运输巷道抬高 4 m的矿层内布置 一 条拉底巷道 ,规格为 1 . 8矿厚。每个矿块设放 矿漏斗 2 ~ 3 个,并与切割上山相对应,一个矿块 布置 1 ~2 条人行通风联络上山。 图 2 锚 杆房 柱采矿 法布置 图 F i g . 1 L a y o u t o f a n c h o r p o l e iV O l| p i l l a r m i n i n g me t h o d 1 --1 5 6 陆 中段脉内运输 巷道2 一超快硬水泥卷锚杆 3 -- 1 5 7 8 m中段脉 内运输巷道 4 一 出矿平巷 s _ I 出矿漏 斗 一 人行通风联络上 山卜一 拉底巷道 切割 山 3 . 3回采工艺 回采方向矿块 回采方 向从矿块一侧 向另一侧 推进 回采;矿房回采以拉底巷道为起点 ,逆挺全断 面 由下向上回采。 凿岩爆破采用 Y T一2 4型风动凿岩机凿岩, 炮孔 深 度 为 l _ 51 . 8 m,孔 径 3 8一似O n m,呈 “ 之”字型布置,火雷管单个药包起爆 。 矿 石运搬 采场内矿石 以电耙运搬 为主,辅以 人工清场。采场爆破落矿后,用电耙将矿石耙至漏 斗装车运出。 采场通风 采场 以自然通 风为主,辅 以局扇。 新鲜风流由1 5 6 0 m中段运输巷道经人行通风联络 上山进入采场,然后通过切割上山或采空区从 1 5 7 8 m中段排出。 3 . 4 采场顶板加固 采场顶板设计采用超快硬水泥卷锚杆加固,局 部辅以木柱, 但由于在回采过程中锚杆供应不上, 除某些地段采用锚杆加固外,其余地段则用木柱支 表 2 采矿方法试验 主要 采矿技术经济指标 T a b.2 M 0 rmi n i n g t e c h r fi e a l a n d e c o n o mi c a l t a r g e t s o f I I 】 i me a h o dt e s t s { 下转第 2 2页 l 5 A . 一 一 一 , 一 藿 维普资讯 2 ∞D年 9月 第 2 9卷第 4期 t 总第 1 6 3 期 五 南 冶 盒 YL N AN MET AI / T RGY A lg . 2 9 No 2 0 0 O 4 f S I I I t l 1 6 3 法,如重磁浮、化学选矿及它们的联合流程 ,擦洗 脱泥工艺、光电选矿和选择性絮凝,这丰富了磷矿 石的处理方法 。但不同的处理工艺适应于不同的磷 矿石 ,根据矿石性质选好处理工艺十分重要。 2 浮选依然是磷灰石的主要而有效的选别方 法,对直接浮选的研究较多,而对其它浮选方案的 研究相对少些 ,应该加强对其它方案的研究以寻求 最佳浮选方案。 3 联合工艺流程在当前简化工艺流程和节能 降耗 中有着很强的优势,应加强对它们的研究。 4 焙烧 一消化工艺处理钙质磷矿石 比浮选获 得更为优异的指标,可以付诸于工业应用。结合云 南磷资源特点及区位的特殊要求 ,开展此项研究对 利用大量中低品位磷矿石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1 j黄太雨等我国礴矿资源抿况及主要选别流程 [ J ] 化工矿山 技 术、1 9 8 2 , 1 j 【 2 ]姚术典著.非金属矿物加工与利用 【 M ] .科学出版社 1 9 9 2 年 2月第一版 [ 3 ]李惠民浅谈滇池礴矿擦洗脱泥工艺 [ J ] .化工矿山技术, 1 9 9 5 , 2 [ 4 ]谭菲玲滇池地区礴矿攘洗脱泥装置述评 [ J ] 化工矿山技 术 ,1 9 9 5 、 5 【 5 ]柏中能 ,王朝蔗晋宁礴矿下 Ⅱ级 品上中层矿石重 选试验 [ J ] 化工矿山技术,1 9 9 3 . 2 [ 6 ]符瑞良,樊旭东宜昌磷矿重升质选矿的生产实践 [ J ] 化工 矿 山技术 ,1 9 9 3 , 2 . 、7 ]黄卫国,张干来保康磷矿石的重介质分选 [ J ] 化工矿山技 术 .1 9 9 5 , 2 8 ]郑世波,吴良躅太峻Ⅱ磷矿石选矿试验及选矿广工业调试 [ J ] 化工矿山技术.1 9 9 7 , 2 . 9 ]钟康年等不同成因礴藏石可浮性的研究 [ J ] .国外金属矿选 矿 .1 9 9 1 , 7 [ 1 O ]孙克己.碳酸盐新型捕收剂 P 一3 1 选矿试验研究 [ J ] 化工 矿山技术,1 9 9 1 , 7 . [ 1 】 ]扬帆,吴越清浏阳礴矿西井田磷块岩正 一反浮选试验 [ J ] 化工矿山技术、1 9 9 5 , 2 [ 1 2 ]曹泽旺石门磷矿高镁磷矿石的台理选矿工艺 [ J ] 化工矿 Ⅱ J 技术 ,1 9 9 6 , 4 [ 1 3 ]邓毓贵我国沉积砖块岩的近别富集技术 J ] 化工矿山技 术 ,1 9 8 4 , 5 . [ 1 4 ]彭懦某磷块岩 的双反浮选研究 [ J ] 化工矿山技术, 1 9 9 2 , 5 [ 1 5 ]I u a 等,白云石磷酸盐选矿新工艺 [ J ] 国外金属矿选 矿 ,1 9 8 9 , 4 . 1 6 ]J .} 等,用脂防酸从碳酸盐和古硅矿石中选择牲浮选磷 酸盐的新工艺 [ 力国外盎属矿选矿,1 9 9 2 , 7 [ 1 7 ]唐德身胶磷矿与白云石浮选分离的研究 [ J ] 化工矿山技 术 ,1 9 8 4 , 1 [ 】 8 ]郑汝瑁阶殷磨矿阶段选别在钙硅质磷块岩选矿中的应用 J ] 化工矿山技术.1 9 8 1 , 2 . 1 9 ]朱从杰磷矿选别用承介质旋流器的研制 [ J ] 矿产保护与 刺用.1 9 9 7 , 6 【 ∞]张增玉矾山磷矿选矿工艺及生产实践 [ J ] .化工矿山技术, 1 9 9 7 . 6 [ 2 1 ]王海军,浮选药剂厦精矿除铁重点研究 [ J ] 化工矿物与加 丁 ,1 9 9 9 、 2 2 2 ]姜有才.李兆惠,用磁选法选别礴灰石岩浆型矿物的探讨 [ j ] 化工矿山技术 .1 9 8 4 , 1 . [ 2 3 ]吴良图,林功敷瓮福礴矿选矿试验及选矿厂生产词试 [ J ] 化工矿山技术,1 9 9 6 , 3 【 2 4 ]许长连磷矿石工艺类型划分的浅见 [ J ] .化工矿山技术, 1 9 8 8 1 j [ 2 5 ]S M a t h e r 等,利用选择性絮凝 含高氧从镁磷酸盐中分选礴 灰石 【 】 ] .国外金属矿盏矿, 1 9 9 7 , 9 上接第 l 5页 护, 木 柱支护 网度为 1 , 5 2 . 0 m x 1 . 5~ 2 、 0 m ,一般采场上部步距大于采场下部。锚杆加 固网度为 1 . 0~1 . 2 m x 1 . 01 . 2 m ,锚杆长 度为 1 . 5 1 . 8 m。 3 . 5 主要采矿技术经济指标 试验阶段主要采矿技术经济指标列表 2 。 4 基本结论 自菇矿区缓倾斜多层矿体开采时,采用先采 矿层后采 V 7 矿层的矿层 回采顺序,优于先采 V 矿层后采 v B 矿层的矿层回采顺序 ;v s 矿层 开采 2 2 超前 v 7 矿层 4~6个矿房 即 4 0~6 0 m为最佳 ; 矿块内各矿房以上下对应布置为好,位移和应力值 均比矿房上下交错布置时小。根据目前矿山所具备 的开采条件,采用房柱法是合适的,但如果具备条 件 ,采用 全尾砂充填采矿法开采 v R 矿层 .房 柱法 开采 矿层,更有利于控制采场地压。 参考文献 [ 1 ]马鞍山矿研究脘, 文山州斗南锰矿斗南锰矿援额斜多层矿体 开采方法 工艺的研究 R] 1 9 9 5 .1 O [ 2 ]煤炭部矿山压力科技情报中心.矿压显现的相似材料模扭方法 [ c ] 矿山压力文集,1 9 8 o . 2 .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