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倾斜至倾斜中厚矿体采矿方法的探讨.pdf
Se r 1 e N N o.2 44 c r o b e r 1 9 9 6 金 属 矿 山 M ETA I M 1 NE 总 算 2 4 4 期 】 9 9 6 年 1 0 期 l 福 建 省 潘 洛 铁 矿圭 丝 差 堕 摘要在 缓倾 斜 至倾 斜 中厚 矿 体的 复杂 开 采技 术 条件 下 . 分 析 了应 用 育底 柱分 段 丹条 崩 落 法开 潘洛铁矿洛 阳矿 区南矿体属接触交 代的矽 卡岩型矿床, 主矿体产于林地组碎屑岩与船 山 组灰岩之 间 , 由于 成矿 地质条 件的差 异和成 矿 前后岩体断 层的侵入 及破坏 , 导致矿体个数 多 , 连续性差 , 形 态复杂 。 该 矿 床共有 大小 矿体1 4 2 个 , 其中规模较好大 的2 3 、 1 2 2 和1 3 1 三 个主 矿体为主 要开采对 象 , 同时还兼 采靠近 主 矿体 的 1 2 1 、 1 2 5 、 1 2 6 、 1 2 8 、 1 3 5 、 3 0 3 和 3 0 4 等 小 矿体 。 主矿 体厚度一般为4 . 6 6 ~ 3 2 . 3 n 1 , 平均厚 度为1 3 . 4 n l , 矿体 的厚度沿 走 向和 沿倾 向的变 化均较大 。 矿体形态多呈似层状 、 条带 状和透镜 状 , 走 向北西 , 倾向北东 , 倾角~般为1 j 。 ~ 4 0 , 属于缓倾 斜至倾斜 中厚 矿体 。 矿体 的稳 固性 较 好 , f一 6~ 1 0 ; 顶 板岩石主要为大理 岩和矽卡 岩 , f 6~ 1 2 ; 底 板岩石主要为花 岗斑 岩和矽 卡岩 , f一 6~ 1 2 , 顶底板岩石均较 稳 固。 从生产勘探 和地下 井巷工 程揭 露情 况看 , 与原设 计相 比, 开采技术条件发生一些变化 , 主 要有三个方 面的因 素 一是矿体形态十分复杂 , 倾角 、 厚度变化均很大 , 给 采切工 程布置带 来不 利影响 二是 由于矽卡岩矿体的复杂性 , 即使是 B级储量, 矿块的矿量变化很 大 , 且有减 少的现 象 三是 矿岩稳固性 比预计的要好 , 顶板 自然 暴 露面积很大 , 不易 自然 冒落 。 2 有底柱分段分条崩落法应用效果分析 该矿区设计采 用有底柱分段 分条 崩落法开 每 高 度为3 0 n l , 矿块长 度为5 0 m, 沿 矿体 倾 向分3 个分 条 自上而下顺序 回采 每个分条均 布 置有 电耙道 、 斗』 I l 、 漏 斗、 凿 岩巷道 和拉底 巷 道 , 电耙道 沿矿体 走 向布置 , 水平 间距 为1 0 r n , 斗 川 I 间距 为5 n l , 两侧漏斗 交错 布置 , 电耙 道上 方5 . 5 n l 高度处设有凿 岩巷道 。 该 方法首 先在 1 3 1 矿体 中应用 , 生产 实践 表 明 , 该方 法主要 存在 以下 问题 1 采切工程大 , 采矿成本高 。 该方法 的采 切 比为1 7 9 m/ 万 t , 且采 切巷 道大 多布置 在 下 盘 岩石中 , 采矿成本很高 。 2 底部结构复 杂 , 难 以适应 矿体变化 在 1 0 m 宽的分条中要布置 电耙道 、 斗 川、 漏斗 、 凿 岩巷 和拉底巷 , 采场结构相 当复杂 , 由于矿体产 状变 化很大 , 给 这些工 程 的施工造 成很大 的困 难 ‘ 3 矿石贫 化较 大。 由于矿体顶板 变化大 , 采 用 中深 孔爆 破 , 难 以控 制顶 板 边 界 , 贫 化较 大 . 同 时也 易造成较大的损失 。 4 需要采 取强 制放顶 处理 顶 板。 现 场揭 露 表明 , 顶板的稳定性很好 , 暴露 面积达6 2 0 m 后仍不 能 自然 冒落 , 需要 布置 放顶工 程爆 破放 顶 , 放顶工程量大 、 费用高 。 3采矿方法的变更 鉴于原 设计 有底 柱分段分 条崩落法在应用 李志 铺 幅 建 肯潘洛 铁 矿坑 果 车卅 主 任 . 助 理 _ [程 师 . 3 6 j I 嘶 福 建卷漳 平 市 津 ; 41 , 。弓 l 维普资讯 总第2 4 4 期 垒 属 矿 山 1 9 9 6 年 第l 0 期 中存 在的问题 , 经过分析研 究 , 我 们在几个小矿 体中应用以浅 孔留矿和 浅孔房往法为主的空场 法开 采 , 取 得了较好 的效 果 , 表l 列 出几 个矿体 的技术指标 。 表 】 几 个矿 体 的开 采技 术指 标 黼 在 小矿体 应用 浅孔 落矿空场法开 采经验的 基础上 , 我们 叉在 1 3 1 主矿体 和2 3 主 矿体分 别采用了电耙辅助 出矿的 留矿全面法 和浅孔留 矿法开采。 从初步的生产 实践看 , 与原设计的采 矿方法相 比 , 此 类方法 主要有 以下优 1 采 切工程量小 , 采场结构 简单 ; 2 回采工 艺简单 , 应变能力强 , 能 适应 复 杂多变 的矿体 产状 ; 3 矿石 的损失 贫化 较小 , 采 矿成 本低 ; 4 留永 久 矿柱 而无 需放顶 , 节 省放顶 费用 但浅孔落 矿的空场法生产能 力低 于中深孔 落 矿的有底 柱崩 落法 , 在 实际 生产 中可通 过增 加凿 岩机 数量或适当增加采场数 量来 满足产量 要求 。 4结语 生产实践证 明 , 采用浅孔 落 矿的空场 法 开 采我矿 复杂条 件的 矿体 , 在技 术上和 经济 上均 取得 良好的效 果 , 在今后 的生 产 中还将 进 一步 应 用 该方 法 。 通过 我 矿 采 矿方 法 的变 更 和应 用情 况 分 析 , 我 们认 为在 新建的小型地 下矿 山、 复杂矿体 条件下 , 选择采 矿方法应 从实际出 发, 力求采场 结构 简单 , 应变能 力强 , 采切 准备 时间短 , 这 样 有利于 取得 较好 的技术 经济指 标 , 以便矿 山早 日达产并保持三级矿量 的平 衡 。 收 稿 E l 期 1 9 9 6 0 8 一 l 0 上接 第3 8 页 山, 尚未封闭 , 南段延至观音 山 , 也未封闭 , 同时 岩墙西接触 带距 东带 l 。 O ~ l 5 0 m, 呈平 行延 伸, 这是寻找铜 、 硫矿体 的 景区 。 2 叠加复 台构 造深部 找矿 。 由于本 区构 造 格架呈 网格状展 布 , 它 们在 岩浆岩侵 位和矿 化过程 中 , 其连接点既是含硫溶液的主要通道 , 叉可在 不同水平上 与顺层 滑动构 造相互 淘通 , 成为 良好的储矿构造 。 因而在岩体凹部、 裂隙发 育部位 、 接触带与构造裂隙带交错部位 、 不同水 平的 围岩层 间破碎裂 隙带 中, 均可能 找到较 好 的矿 件 。 区 内深部 一3 0 0 m 以下 找 矿的主要 地段 有 鸡冠 石深部 、 新华 山深部 、 鸡 冠 山 号 含金铁 帽深部 , 施工 部分 中深钻孔均可 能寻找 到矽卡岩型铜矿床 , 沿 中基性 岩体 找矿 。 区内中基性 岩体 为辉石闪长岩 , 沿早期近南北 向断裂侵位 , 分 布 于羊 山尖 白芒 山一带 , 同物探 异常 带走 向吻 台 , 且北端 已有 的白芒 山金硫矿 已经建成投 产, 这 一带是金硫矿床形成 的远 景 区。 4 该矿床下 部铜 硫矿体在 各类 型矿石中 钼 的组 台分析 含量达 到0 . 0 0 2 ~0 . 0 5 9 , 已 具 工业 利用价值 , 故生 产 中应 注意 在 含铜 矽卡 岩 和含铜石英 闪长岩中寻找 独立钼矿体 。 5 铜硫 矿体 中伴生 金 、 银 品位分 别 已达 2 . 3 g / t 和 7 8 . 3 g / t , 生产 中亦 应查 定独立 金 、 银 矿体 , 以提高矿床 的开采 利用价值 。 6 矿 区内风 化淋滤型铣 帽已显示 出一定 的找金 前景 , 也 应引起注 意。 参考文献 1 黄 许 陈. 储国 正. 铜馥狮 子 山铜矿 田多 位 一体模 式. 矿 床 地 质 1 9 9 3, 1 3 2 2 1 ~2 3 0 2储 国正 . 黄 许陈安徽 铜蹬 地 区成 矿 规 律 研 究. 地 质 与勘 探 . 1 9 9 3 2 1 ~6 收 稿 日期 l 9 9 6 O 3 2 7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