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腰庄金矿采矿方法改进的探讨.pdf
三曼一 罴曼 一 髓 轻 矗籁黪黪 帮羲棼辩 文章编号 1 0 0 6 4 8 7 7 2 0 0 7 0 7 0 0 8 8 0 2 东腰庄金矿采矿方法改进的探讨 王计 海 山西第三地 质工程勘察 院,山西榆次0 3 0 6 2 0 摘要 结合 实际工作情况.介绍 了矿体的基本特征及其条 件.针对采矿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 出了合理化的改进 方法.即留矿 法与分层崩 落结合 式采矿 法、房柱 留矿 结合 式 采矿法、不规则房柱结合式采矿法。 关键词 东腰庄金矿 ; 采矿 方法改进 ; 留矿与分层崩落法 中图分类号 T D8 5 3 , 3 文献标志码 A 矿产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黄金资源更是如 此。选择最佳的合理采矿方法,是矿山生产管理过 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是衡量矿 山开采技术水平 的 重要标准 。但东腰庄金矿多年来在开采过程中一直 采用边探 、边采的采矿方法 。不仅工人的劳动强度 大。而且造成资源浪费。也加大了采矿工作的危险 性 。因此 ,需要对 以往采矿方法进行改进 ,提高矿 山的采矿技术水平。 1 矿体特征及开采条件 东腰庄金矿是一座小型金矿.已有十余年的开 采历史,生产能力为 2 0 0 t/ d 。矿山为低品位矿山, 矿床平均品位 3 . 1 7妇,矿体赋存于五台群台怀业 群鸿门岩组的浅色带内。岩性以绢云纳长片岩和硅 化绢云纳长片岩为主,主矿体呈东西向延伸走向北 北东向.走向延伸约 1 0 0 0 m,矿体产状倾向 3 2 0 ~ 3 5 0 。 、 倾角3 5 ~ 1 5 。 ,矿体形态简单呈层状似层状产 出 .矿石品位变化较大 ,变化范围 1 . o 0 ~ 3 2 . 7 6 g / t 。 矿 体顶底板岩性均为绢云绿泥 片岩和绢云纳长 片 岩 .岩层节理发育较弱 ,岩石完整性较好 ,在风干 状态下的抗压、抗剪 、抗拉强度较大 ,岩石硬度为 中等 .受断层影响破碎带 附近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 矿体上部接近地表氧化程度大 、岩石松散 ,对采矿 不 利[ 1 ] 。 2 现有采矿方法 矿 山在 以往的采矿进程 中主要 采用浅孔 留矿 法。矿体沿走 向划分矿块 ,矿块又划分为矿房和矿 收稿日期 2 0 0 7 0 5 1 5 ; 修回日期 2 0 0 7 0 5 1 9 作者简介 王计海 1 9 7 1 一 , 男, 山西榆次人。1 9 9 0年 7月毕 业于长春地质学校, 助理工程师。 一 88 柱.矿房长 3 0 m,阶段高度 3 5 m,矿块斜长 5 0 m。 此法适用于矿体倾角大、矿体较厚的矿段,一般底 部结构采用 电耙巷道式。其优点是采矿强度大 ,但 采空区难 以处理 ,顶板不易管理 ,矿柱不易 回收 , 矿石损失率高且矿石贫化严重 ;特别是采区内容易 发生冒顶或坍塌,使采区危险性加大[2]。经过几年 的生产和实践 。浅孑 L 留矿法虽然在采矿能力上有 明 显的优点. 但随着采矿生产不断扩大,许多缺点便 逐步显露出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随着开采深度增加 ,地压增大 ,顶板岩石 稳定性变差。顶板管理难度加大,贫化率提高,采 空区内塌方等现象经常发生。 2 留矿法矿房 内矿柱量大 ,难 以回采 ,造成 矿石损失。 3 矿山地质品位较低 ,小中断崩落法采切工 作量大,成本高、效益低。 4 此法很难适应分支复合及产状变化较大的 块断。 5 由于矿块 斜长和矿体倾 角较大 ,采用 留矿 法很难将矿体内的矿石全部采完。 3采矿方法的改进 为提高矿山现有的技术管理水平 和装备水平 , 为降低矿石损耗 和减少贫化 ,根据矿体变化情况 , 在确保 矿 山正常管理 生产 的前提下 ,经 过认 真 比 较 。确 定东腰庄金矿 的采矿方法 为结合式采矿 方 法。 3 . 1 留矿法与分层崩落法结合式采矿法 留矿法与分层崩落法结合式 采矿法 见 图 1 f \I \亟部采矿 中段 口 口 \堕 拄 口 口 电 耙 巷 道 / \ 熙 中 _l l l - - 、 、 一 i 一 I F l , r, I,r / 图 1 留矿法与分层崩落法结合式采矿 法 维普资讯 适用于 1 6 9 0中段,该矿段上部矿体厚度为 5 ~ 7 m 、 倾角为 4 5 。 。底部结构为电耙式巷道 ,底部有分支 , 为减少矿石贫化,采用分层崩落法回采。主要工 艺 首先 .在 中部下盘 内切割 出电耙式巷 道 ;其 次 ,用留矿法采上部矿体 ;第三 ,对下部矿体及分 支矿体分别采用崩落法回采,并一起回采中部的底 部矿体 。顶部压力采用超前阶段分层法解决 。 留矿法与分层崩落法的特点是 上部矿脉回采 阶段高度小,矿体倾角为 4 5 。 ,适合于存矿。顶板 便于管理,避免出现冒顶现象,保证了生产安全。 下部分层崩落既可减少贫化 ,又可一次性 回采上部 不可能回采的矿石 .虽然在短时间内可能存在积压 矿石、采掘周期长等问题 ,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只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就能使整个矿房的采准量 小、费用低、生产效率高,达到储存矿石的目的。 3 .2 房柱留矿结合式采矿法 房柱留矿结合式采矿法 见图2 适用于顶板 通 图 2 矿房房柱、 留矿结合式采矿法 围岩较稳固的矿段,允许采区暴露面积大、矿体倾 角缓、变化幅度较大、局部地质情况不明、矿体界 慧 圆圜圆 遵 秣 髓 瓣 霎 鞭 黼 ■ 誓 ■ ■ ■ ■ ● ■ ■ ■ ■ 一 限不清的矿房。结合坑内实际生产情况,上部选用 房柱法 .下部采用浅孔 留矿法 ,底部均用电耙式巷 道。回采时上下同时进行,最后可将中部的保安矿 柱和上部的底部结构一次性 回采完毕 。此类方法的 优点是工艺简单 ,工效高,矿石损失小,安全可 靠 。 3 . 3 不规则房柱法 不规则房柱法适用于矿快地质条件特殊 、矿脉 的延伸长和延伸小、幅度变化大 、金矿品位不均 匀、倾角小的矿块。采用无底部结构式房柱法,从 切割巷道 中进行耙矿 ,在暴露面积大 、品位小的矿 体 中,为减少贫化 ,维护顶板,可保留不规则矿 柱。 4 结束语 结合不同性质的采矿方法在不同开采条件下联 合使用 ,可发挥各自优点,屏弃各 自缺点,特别是 赋存条 件变化复 杂的矿段和矿 体上 ,应用效果 更 佳。对减少矿石损耗与贫化、有效地控制低压、保 证生产安全具有明显效果 。采用此方法可达到采准 工程量小、材料消耗少、通风条件好、安全可靠、 效率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 1 ] 采矿手册编委会. 采矿手册[ s ] .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1 9 9 0. [ 2 ] 饶运章, 高国庆. 岩金矿山空区处理研究Ⅱ ] . 黄金, 1 9 9 7 2 1 2-1 3. 责任 编辑赵娟 Di s c u s s i o n o n I mp r o v e me n t o f M i n i n g M e t h o d o f Go l d M i n e i n t h e Ea s t W a i s t Vi l l a g e W a n g J i h a i Ab s t r a c t Co mb i n mg wi t h t h e a c ma l wo r k mg c o n d i t i o n s .t h e a r t i c l e h a s i n t r o d u c e d t h e b a s i c f e a t u r e a n d c o n d i t i o n o f the o r e b o d y .A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e x i s t i n g q u e s t i o n i n t h e mi n i n g c o u r s e , i t h a s p u t f o r wa r d t h e r a t i o n a l i z e d i mp r o v e me n t me tho d s , wh i c h i n c l u d e a v a l a n c h e l a w o f l e a v e o r e s a n d d i v i d e l a y e r , r o o m p o s t l e a v i n g o r e c o mb i n i n g mi n i n g l a w,i r r e g u l a r r o o m p o s t c o mb i n i n g t y p e mi n i n g l a w. Ke y wo r d s g o l d mi n e i n the e a s t wa i s t v i l l a g e ;i mp r o v e me n t o f mi n i n g me tho d ;a v a l a n c h e l a w o f l e a v e o r e s a n d d i v i d e l a y e r 8 9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