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新生石棉矿采矿方法的改进.pdf
④ .嘶 . 厂 铆 乌 1 回 采 1 0 9 5年 一 \ 朝阳新生 石棉矿采 矿方 法的改 进 辽宁朝『 j 新生石棉矿 表高 一 r . / L提要本文对 矿床 赋存条件 和原用 的后退切 割 留柱分 层充填法 作 了简介 一着重就 改进 后钓 立壁切割无问柱分层充填法 . 从采场结构、采准切割和回采工艺等方面进行 了介绍. 兰鼍调分层充填采矿,立壁式 无问柱 .采准 .切割 .回采工艺 朝阳新生石棉矿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开 采历史。 自I 9 7 8 年以来 . 我们通过现场调研 . 及 时总结 . 勇于探索 , 大胆改进 , 从 4 7 5 m中 段开 始 ,将原用 的后退式切割 留矿柱分层充 填采矿法 简称后退法 . 改为立壁式切割无 问柱分层充填采矿法 简称立壁法 经过采 矿工艺的改进,仅从五个回采中段就多采出 矿石 8 5 万 t . 增收产值 3 4 0 0万元。 实践证明 在我矿的矿床赋存条件下 ,立璧法不仅采矿 回收率高 .安全条件亦好 ,并B取得明显的 经济效果 。 一 、矿康t存纛件 石棉 疼赋 于以探绎岩为上盎的白云 质灰岩中, 呈扁豆状 树枝状 、 层状产出, 为 岩浆后期中温热 液裂隙交代蛇纹石石棉矿 床。由于棉脉受层问断层控制,通常以同一 方向沿层间断层相互平行排列.矿体产状与 围岩一致 。 矿体厚度一般为 2 . 5 ~1 m, 颤角 1 0 - 2 5 。 走向南北,疆伸 5 O 0 s O O m 矿石 体重为 2 .6 9 帮 。 ,含棉率置 d 一4 . 6 矿体中断层、褶皱控为发膏 舍矿鬻屠蟾纹 石北 、石墨纰 碱藏盐北 、精石北等蚀变较 重,矿石拴较、 穗 周性差 不允许大面积暴 露.矿体与孱岩接触明显,棉脉{ 膏 晰、易分 离, 含矿带冶自云质灰岩, .f ; 直接顶板为 厚层灰糟,f l O .底板是中粒辉蛹岩,f 8 1 -0 .总之, 一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较为复杂. 二、后退切翻■矿柱分晨充填法 原用的采矿方法如图 1 所示 .开采顺序 为沿倾斜方向分层充填 回采。在穿脉漏斗道 上 , 从第一层矿拉切钢巷道 , 然 后进行推 采 , 当推进至 1 5 m以后 , 开始拉第二层切钢, 位置后退一层切割 6 ; 第三层切钢后退二层 切割巷道 6 m,其余依此类推。 6 圈 1 后退切割留桂分层充填法 1 一鬻斗遭 I 2 --中段早着 3 一底柱 I { 一搪l斗I 5 --房间矿柱{6 一顶柱 图 l所示采矿法的主要缺点是 ;矿柱 留 搏旁, 矿石捏嵬大,采场留有顶拄 2 m. 鹰柱 n 颤、麂摘碹 3 m 带卿聩 _ 带 滴亚 捧耐推鞋到顶挂附近_时 副 蒯钢湘l藤 安垒生产受到藏胁 、 不耨不敢i彝啊鬻 其扶 是穿H. 灞斗布置在矿体 惠 ,用 以堆护巷 遭 的 4 ~6 m矿柱也不自 嘲 采 } 荐是劳动强度太, 作 业条件差 ,落矿后就地手工筛选 、宽填、砌 墙 ,工作场地狭窄 .操作很不方便 。在开采 初期 ,切割巷道与穿蕾 } 磊斗在厨一水平 ,人 维普资讯 第 1 0 卷 4 期 建材工业技术 2 3 力出矿亦十分费劲。 为克服后退切割分层 充填法矿石损失率 大 , 安全条件整, 以及生产效率低等弊端 , 通 过多年生 产实践 ,提 出了立壁切割无 间柱分 层充填法 ,从而为 充分利用地下资源 ,改善 劳 动强 度 , 确保安全生产 , 创造了有利条件 兰 、立壁切 割无 间柱分屡充填法 1 . 采场构 成要素 经改进的采矿 方法 如图 2所示 。矿块沿 矿体 走 向 布置 ,其 长 度 为整 个 中段 的 全长 6 0 0 8 0 0 m. 不 留房闯矿柱而全面拉开 。 矿房 垂直高 度 2 0 m. 斜长视矿体倾角的变化 而定 , 一 般为 8 0 ~ 1 0 0 m, 按矿体厚度分层开采 , 每 层采高为 2 m。垂直矿房走向每隔 3 0 m掘进 放 矿橱 斗道 ,在 每一 漏 斗道 上 按相 邻 间距 2 0 m布置放矿漏斗 5 6 7 8 涮 田 2 立壁切制无I可柱分屡充填法 1 一脉外运输平巷I 2 一下中段平巷I 3 穿脉 卑道 l{ 一精斗I 5 一通风料巷 I e j 胄 } 穿’ 7 一上中段平巷 l 8 --立蔓} 矿柱 2 . 采 准 切 割 在完戚脉外运输平巷后,沿运输平巷两 侧分别掘进放矿滑斗道 ,前进方向左侧为壤 努精斗道 ,右侧为底努蒲斗遭,前后间距为 3 0 m. 漏斗遭断面为 2 X 2 m , 漏斗道上每 2 0 m 布置一个放矿漏斗,顶穿巷道上 3 ~4 摊牖 斗 ,底穿巷道一排漏斗 ,漏 斗规格 1 .5 1 . 5 m和 1 .5 x2 .5 m 后者设 有风 、水管 及梯 子 间 .每个 粥 斗或天井掘 进到 第一分 层 为 止 ,回采二 、三 、四分层时 ,天井用木框或 砌石上接 。每隔四个顶穿漏 斗道 ,沿第 一分 层掘进 1 .8 x 2 m 的顺路上 山,并与上一 中 段平巷贯通 .作为行人 、运料 、 回风和通往 场工作面的联络道 位于穿脉漏斗遭顶板 .沿矿体走向在第 一 分层掘进 1 .8 x2 m 的切 割平 巷 ,并与放 矿褥斗道连接 ,啪0 工程要超前圆采工作。 随 着分层 回采的进行 ,二 、三 、四分 屡切割平 巷均与第一层切割平巷迭台布 置 ,即当第一 层工作面沿倾斜推移到 1 5 m后 , 着手在第一 分层顶板进行第二分 层切割 施工 。随着各分 层切割平 巷的掘成 ,即在采场下部形 成与矿 房走 向一致 的直立 矿壁 , 这 就是奉中段的 临 时底柱或下中段的临时顶柱 ,待下申段推采 上来便 可回栗 。 3 . 回 I作 自上而下势中段进行回采 。采场回采是 沿矿体倾斜向上分层落矿 ,上下层工作面推 采的超前距离为 ] S in 回采工作从切割平巷 开始 , 分段 落矿交替作业 ,工作面呈锯 齿状 , 以扩大其爆破自由面 采甩 7 6 5 5型凿岩机打鼹 , 炮孔按三角形 布置 , 深度为 5 ~ 1 .8 r n , 用 8 雷 管起 爆 , 2 岩右硝铵炸蓍 驰I 破落矿。 当工作面推进到立壁矿柱时, r 幕堆打涛 眼、少装药 ,松动爆破、撬棍蓿护的措施来 回采直鉴矿柱 。 4 . 手工 精选 采场工作两矿石用天玉雕选。舜子是用 1 2 铁丝 编织t规格 4 0 0 x 5 0 0 m m,孔径 2 0 ram。筛下物 矿石归积成堆 , 用铁锹蓑 入手推独轻车 , 然詹懵 糍斗 曲藿入选 。 筛 选后的废百用作果场充壤材料 ,妻辅精选细 筛,少跑废石 .确保采墒有座够的充填树料 维普资讯 2 4 建材工业技术 对采空 区进行充 填。 5 . 采 空 区 处 理 充填与砌墙同时进行。 在充填、 砌墙前, 须扫净 充填范围内底板及墙缝里的石棉纤 维 ,然后选择大块 废石砌墙 ,墙厚为 0 .3 ~ 0 .5 m, 墙 内用小块 废石充填 , 并一边充填一 边砌墙 。为 防止顶板 冒落 ,充填要实 ,砌墙 要牢 , 墙顶要紧接顶板 根据顶板稳 固程度 , 充填后的控顶距为 1 .5 ~2 m, 悬顶距不大于 4 m。对 于未封到 顶的碴墙 ,要铺 好麻袋 ,防 止下班爆 破时的棉块落人墙缝里 生 产实践 表明,充填层的沉降率较小 , 一般为 1 0 左 右 。 由于下分层工作面超前 1 5 m, 回采时间相 隔 8 O天 ,未待 顶板形成 全部 压力 之前 ,上分 层到采 B推移过去 , 可确保 工作面 生产安全 6 . 采场 通风 采场采用 自然通风 。新鲜空气 由主斜井 进入运输 平巷 ,经过穿脉漏斗道 、天 井到采 场工 作面 ,污风沿斜巷至上中段 回风平巷经 副井排出 每次爆 破排出炮烟 时间约 7 0 分 钟 左右 ,为下班作业创造了 良好 环境 。 7 . 劳动 组织 采场 回采作 业每昼夜 为两班生 产 每班 工 作八 小时 。一班 凿岩 、爆 破落矿 ,定员 1 2 名 ,其中凿岩工 1 O名 ,放炮工 2名 ;另一班 筛选 、出矿、充填 ,定员共 1 5 7名 ,其中筛 选 充填 、砌 墙 1 2 2名、采场运 搬工 3 5名 。 两班组成 一个 采矿 中队 ,分布在个 回采 中 段。每周倒班一次,循环交替作业。 8 .运输提升 井下矿石运输 , 采用 自动俩卸武矿车 、 & t 电机 车牵 引 。矿 车送到 穿脉漏斗道后 ,人工 进行 放矿 ,l 2辆矿车并为一列 ,由机 车牵 引 到车场,通过斜井提升到地表,再用机车送 到贮矿 仓。 四、立譬法的优点及存在问题 根据矿床开采条件, 通过多年生产实践, 立壁法比后遇法有以下优点; 1 .劳动生产率高。采场沿矿体走 向全 面 推进 , 回采作业的 回旋 空间大 , 分段 落矿 , 操 作方便 ,可以充分 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 ,加 快开采速 度 ,采矿工效提高 2 9 2 .切割工程较简单 , 工 程量也较少 。当 第 一层切割工程完成后 ,进行 开采第二分层 时 ,就在一层切割上部压顶即可形成 。 3 .采场 回采率高 。由于大面积开采 ,不 留房问矿 柱 ,加之上下中段间的临时立壁矿 柱也可以回收 ,能充分 利用地下资源 ,总 回 采 率可达 8 5 。 4 有利于顶扳管理 。由于充填 碴墙 紧跟 回采工 作面 .缩 小了悬顶 距离 ,强化了顶板 控制 ,缓解了顶 部压力 ,同时上下中段之 间 未遗 留有三 角矿带 ,从 而可保证生 产安全 5 .原材料 消耗低 。在 回采过程 中沿走向 多段落矿 ,形成多自由面爆破 ,降低了火工 材料 的单耗 采场暴 露面积小 ,坑 木消耗也 少 ,总 的采矿直接成本降低 了 1 6 . 8 采矿法改进前后主要技经指标对 比表 名称 后退崧 立壁法 士 % 矿块 生产 能力 , t / 日 6 0 0 7 7 4 2 9 . 0 0 雷岩工技 , t , 台班 4 8 7 8 6 2 . 5 0 采 矿工技 , t , 工班 4 . 9 2 6 . 3 5 2 9 . 0 6 回来事 , 7 4 8 5 l J . a 5 采 掘 比, m/ 千 t ’ . 6 8 6 . 8 4 1 O 9 3 炸 药单耗 , k 寡 , 1 0 . 1 8 讥 l 5 1 6 . B 7 雷管单耗 , 十, t 0 . 3 2 0 . 2 3 2 B . 1 3 导 缝单 耗 , t rn / t 0 . 4 0 0 . 3 4 一l 5 . O 0 坑木单 耗 , m l, I 0 . 0 0 1 5 0 . 0 0 1 3 一l 3 . 3 3 采矿直捷盛丰 , 元 l 7 . 0 2 1 l 6 一l 6 . B O 不高, 仍存在笨莺的体力劳动; 回采, 冒藩的 矿 岩 , 需 在果场 内进行筛 选 、 充填 , 这 些工序 亦靠手工作业来完成 , 劳动强度太 , 生产效率 低 .此外 , 工 作面交替落矿 , 还要求 留有适 当 的手选空间, 采场利 用系数仅 s O 左右, 限 制了生产能力的提高。 面对这些不足之处 尚 需在今后生产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 以求得妥 善解决 。 ■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