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金矿采矿方法的改进.pdf
o 2 f 何 , 姚 第 1 6 卷1 9 9 5 年第 6 期 黄金 白云金矿采矿方法的改进 堕 苎 . 丹 东市黄 金管理 局 矿产资源 是 国家 的宝 贵财 富 , 黄金 资源 更 是如此 。 加强矿 山的采 掘技术管理 , 正 确地 选 择与 运用最佳 的合 理的采 矿方法 , 是 矿 山 生 产管 理 中的 一项重 要任务 , 是 衡量矿 山开 采技术 水平 的重要标志 。 一 、开 采条件 白云金 矿是 一座小型 岩金 矿 山 , 已有十 年 的生产历史 , 采选 生产能力为 l O O t / d 。 矿体 赋存在辽河群盖县组硅钾蚀变带中, 呈扁豆 状 、 脉状产出, 形态复杂 , 常见尖灭现象, 具有 分支复合等特点。矿脉走向近东西 , I哽角 3 9 “ ~ 5 O 。 脉厚 3 l 2 I 断 裂 构造 比较发 育 , 但 规模不大, 对矿体破坏较小。 矿石品位变化很 大 . 常呈臃跃式 , 一般在 3 5 s / t 之 间。 矿区圉岩蚀变明显 , 具有分布性, 矿体上 盘为矽化大理岩, 局部地段是闪长玢岩和云 母片岩 。 由于蚀变使围岩岩性松软, 尤其使上 盘易于脱落, 同时矿体赋存在硅钾蚀变带中. 并与石英脉硫化物关系密切, 矿体上部接近 地 表 , 氧化程度大 , 对采矿 非常 不利 。 二 、 采矿方法应用现状 1 . 单侧小 中段 崩落法 本方法主要应用于矿体较厚 , 且接近地 表上盘稳固性差而极不安全的条件 , 如 6 0 5 ~ 1 O 矿房。 其主要工艺是 为确保安全, 需在 下盘脉 内开凿小 中段 , 其段高一般为 5 ~ 7 m, 并开掘下水平凿岩平巷。 在凿岩平巷内, 分别 布置上向炮孔 , 然后分阶梯式崩落, 进行矿石 回采 , 其底 部结 构采用 电耙巷道式 。 采甩此法 可全 面回采矿房 矿石 . 安全可靠 , 但 采准切割 工 程量大 , 采矿 贫化 率较高 , 一般 在 蚰 左 右 。 - I - D 如 10 j 、 2 . 浅 孔留矿法 此 法主要 用于矿 体 顺角较 大 , 脉 幅较 厚 的块段 中, 一般底部结构采用 电耙巷道式 。 其 优点是采矿强度大 , 但空区难以处理 , 矿柱不 易 回收 , 损 失 率达 3 3 , 特 别 是顶 板 经常 冒 落 , 贫化严重, 超过 帅 。 经过 几年 的生产 实践证 明 , 上 述两 种方 法虽有 明显的优点 , 但随生产 的不 断扩大 , 许 多缺 点便逐步 显露 出来 , 主要有 1 随着开 采探度 增加 , 地 压增 大 , 顶 板 圉岩稳 固性更 差。 采用 留矿法 , 顶板管理难度 大 . 贫化严重 , 导致 大面积空区塌方 。 2 留矿法矿房矿柱量大 , 难于回采, 采 矿损失率高 。 3 地质品位较低 , 小中段 崩落法采切工 程量大 . 成本高 , 效 益低 。 4 很 难适 用于分 支复 合及 产敞变化 大 的块段 。 三 、 采矿方法改进方案 考虑 到矿 山现有 技术管 理 与装 备水平 , 以及 几年来 的采 矿实践 , 为减 少矿 石的损 失 和贫化. 有效地控制地压, 针对矿体产状变化 大 , 具有分支复合的现象, 在确保安全生产的 前提下, 经认真比较, 确定白云金矿的采矿方 法为结合式采 矿方法 。 1 _ 留矿法与分层崩落结合式采矿法 此 法应 用在 5 8 0中段 的 2 9 3 , 2 0 4采场 。 该矿块上部矿体脉幅为 l O 1 2 r n , 倾角 5 O 。 。 根据坑 内实际 , 上部采甩 留矿法 , 底部结构为 电耙巷道式 l 下部 是分支小 脉 , 为 减 少贫化 , 剔除夹石 , 而分别采甩分层崩落法 回采 。 主要 回采工艺 是先在中部下盘脉内切窨 I 出电耙巷 道 , 然后 甩留矿法 回采上部矿体 , 最后 对下部 维普资讯 黄金 3 条分支矿脉分别用分层崩落法回采, 并一 起 回采 中部的底部结构矿体 。顶板压 力采 用 /// //i ///,,, ,,,,/, 超前阶段分屡方式解决 见图 1 。 圉 1 2 0 3 、 2 0 4 矿房葺矿与分层崩落结台式采矿法 l 一5 a 0 中段2 ~电耙遭3 ~嘎 柱4 6 0 5中段 选用留矿法与分层崩落法结台式的特点 该法用于 2 0 1 矿房 , 其上盘是云母片岩, 是, 上部矿脉 回采 阶段小, 矿体倾角 5 0 。 , 适 较稳固, 允许暴露面积大 , 矿体比围岩稳 固, 于放矿, 对原矿体利于快速开采; 可提高采矿 倾角缓 , 幅度变化大 , 局部地质情况不详。依 强度, 避免顶板冒落, 可保证安全生产; 下部 据地质构造推测矿体赋存在蚀变带中, 上、 下 矿脉 分层崩 落既 可减少贫化 , 叉可 一次性 回 盘有不回程度的矿化 , 矿体界 限不 清 。 结合坑 采上 部不能 回采 的 矿石 , 但在短时期 可 能积 内实际 生产 能力 , 上部选用 房柱法 , 下部脉幅 压矿石, 并有采掘周期长等问韪。 而在实际生 较宽的采用浅孔留矿法 , 底部结构均为电耙 产 中只要做好 组织 工作 , 可达 到整个 矿房 的 巷 道式 , 回采时上下 同时进行 。最后 , 可将 中 采准量小, 费用低 , 生产效率高, 术材等主要 部留的保安矿柱和上部的底部结构一次性 回 材料消耗少 , 增加存窿矿石的 目的 。. 采完 毕 见 图 2 。 2 , 房柱、 留矿结合式采矿法 囝 2 2 0 1 矿 房房挂 、 留矿结 合式采 矿法 l 一底桂 2 一嗣井3 一顶柱 j 一矿柱 5 一保安矿柱 6 ~阶段通风井 7 --6 0 5 中段 维普资讯 第 l 6卷1 9 9 5年第 6期 2 3 采用此方法的优点是 , 探采结 合, 可借助 幅穿 与顺 路天井等探 清矿 体边界 , 掌握 品位 变化情况 其工 艺简单 , 工效高 , 损失小 , 安 垒 可靠 。 3 . 不规则房柱法 此方法用于 2 0 5矿房 。该矿块地质条件 特殊 , 矿 脉的延 长和延深 小 , 幅度变 化大 , 金 品位 不均 匀 , 倾角小 , 采用无底部结构式 房柱 法 . 从 切割巷道 中进行耙矿 ; 在 暴露 面大 , 品 位低的 矿体中 , 为 减少贫化 , 维 护顶 板 , 可 留 不规 则矿 柱 。 - 各 种结合 式采矿 方法 的改 进方 案 , 其采 掘技术特 征见表 1 。 改 进方 案的 矿房技术 特 征 衰 J \ 长 宽 馈角 采掘比 品位 矿量 备 注 m t m ’ / k t g / t t 2 0 3 l 6 l 2 5 0 1 2 . 2 4 . 3 7 2 1 l 茸矿法、 分层崩落法 2 0 | 2 0 l 1 5 0 1 4 . 8 3 . B 7 9 2 5 留矿法 、 分屡■ 落 法 2 0 1上 3 6 4 3 5 2 3 3 . S 0 5 4 序 柱法 2 0 1 3 O 9 0 】 5 3 . 8 8 4 3 留 矿 法 2 0 5 J 9 4 4 0 1 i . 3 5 . B 4 4 3 5 不规则房 桂挂 四、 采矿方案评价 结合式采矿 法 , 是近 年来 国 内外 出现 的 新 技术 , 它 打破 了目前 回采时 以地 压管理 方 法为 依据 所确 定的现行 地下采矿方法 。它将 两种 不同性质 的采 矿方 法在不同矿脉 开采技 术 条件下联合应用 , 可发挥其各 自的优点 , 屏 弃其各 自的缺 点, 特 别是在赋 存条 件变化 复 杂的矿段 及矿 体上应用效果最佳 对 降低 矿 石的损失与贫化 , 有效地控制地压 , 井 扩大 其 使用范 屡具有 明显效果 , 进而 可获 得 良好 的 技术经济效果 见表 2 。 两年来的采矿实践证明, 在白金矿区的 窄幅 缓倾斜矿 体 内, 采用无底柱式 房柱法 在 中厚缓 烦斜矿体 内 , 即 l号矿 体 中部 的分支 处 , 采用结合式采矿方法是 可行的。 达到 了采 准 工程量 小 , 材料消耗 低 , 通 风 条件好 , 安全 方 案改选 前后的 主要 指标 对照 衰 2 指标名称 l 改造前 { 改造后 出矿 品位 g / t 3 . 0 6 2 . 8 扭 失章 3 3 4 5 贫 化卑 { 3 1 2 . 2 鬻 矿量 万 t / a 3 . 0 8 3 5 果 矿工 散 £ , 工 班 2 . 5 5 5 采 矿工 劳散 t , 人 a 2 7 6 4 2 O 材料 消耗 采矿部 分 炸药 , I 0 . 7 3 0 5 9 雷管盈 导爆管 十 m 0 . “ 0 . 1 5 束材 m。 / 万 I 2 2 l 1 6 . 7 电耗 k w b / t 7 . 4 9 3 可靠, 效率高的要求 , 获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 效 果 。 这种结 台式采矿 方法 , 可在条件合适的 岩金矿 山推广应用 编辑 崔岱 1- 接第 2 6 页 通过对采金船在动水中特性的研究及其 在江 内渡汛 的尝试 , 初步掌握了一些规律 , 但 是 , 由于对这一课题 的深入研究还不够 , 其结 论仅供参考 。 参考文献 l 左 求启 等编. 模型 试验 的理 论和 方法. 北京 , 水平 爿 电 力 出版社 . 1 9 8 4 2 水 电部 五局缩 . 土 埂 设计 上 . 北京 t 水 利 电力 出版 社 , 1 9 8 3 3 吴持恭. 水力学. 北京 t 人民教育出暇社 - 1 9 8 3 编辑 崔岱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