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萤石矿采矿方法优化设计研究(1).pdf
S e r i a l N o . 6 0 7 N o v e m b e r . 2 0 1 9 现 代 矿 业 M O D E R NM I N I N G 总 第6 0 7 期 2 0 1 9 年 1 1月第 1 1期 张小波( 1 9 8 6 ) , 男, 工程师, 2 6 4 0 0 6山东省烟台市经济技术开 发区福州路 1 1号。 某萤石矿采矿方法优化设计研究 张小波1 李晓刚2 , 3 ( 1 . 烟台东方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 .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3 . 金属矿山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 要 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是我国工业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在矿山设计中, 采矿方法若不能 很好地适应矿山实际, 可能会导致井下采矿不安全、 矿产资源回收率低、 资源浪费严重、 地表塌陷等 问题。某萤石矿区内主要矿体有 2条, 由Ⅰ号、 Ⅱ号矿体以及零星小矿体组成。矿石资源储量规模 较大, 品位高、 加工技术性能好。但是采用的采矿方法具有回采率低、 机械化程度低、 资源浪费等缺 点。为了解决以上问题, 通过将脉内运输巷改为脉外运输巷、 人工出矿改为铲运机出矿、 改变矿房 参数等方式对采矿方法进行了优化设计。经实验采场验证, 优化设计后的采矿方法可有效提高资 源回收率 4 . 9 9 %, 并且具有采矿工作效率高、 作业安全、 机械化程度高等特点, 十分有利于矿山后 期的发展。 关键词 萤石矿 采矿方法 优化研究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6 0 8 2 . 2 0 1 9 . 1 1 . 0 3 9 S t u d yo nO p t i mu mD e s i g no f Mi n i n gMe t h o df o raF l u o r i t eMi n e Z h a n gX i a o b o 1 L i X i a o g a n g2 , 3 ( 1 . Y a n t a i O r i e n t M e t a l l u r g yD e s i g na n dR e s e a r c hI n s t i t u t eC o . , L t d . ; 2 . S i n o s t e e l M a a n s h a nI n s t i t u t eo f M i n i n gR e s e a r c hC o . , L t d . ; 3 . S t a t eK e yL a b o r a t o r yo f S a f e t ya n dH e a l t hf o r M e t a l M i n e s ) A b s t r a c t E x p l o i t i n ga n du t i l i z i n gm i n e r a l r e s o u r c e s i s t h ek e yp o i n t o f C h i n a 's i n d u s t r i a l 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 I nt h em i n e d e s i g n , i f t h e m i n i n g m e t h o dc a n n o t a d a p t t o t h e r e a l i t y , i t m a y l e a dt o u n s a f e u n d e r g r o u n dm i n i n g , l o wr e c o v e r y r a t e o f m i n e r a l r e s o u r c e s , s e r i o u s w a s t e o f r e s o u r c e s , s u r f a c e s u b s i d e n c ea n ds oo n . T h e r ea r et w om a i no r e b o d i e s i naM i n e , w h i c ha r ec o m p o s e do f N o . 1a n dN o . 2o r e b o d i e s a n ds p o r a d i c s m a l l o r e b o d i e s . T h e r e s o u r c e r e s e r v e s a r e o f m e d i u ms c a l e , a n dt h e o r e g r a d e i s h i g h a n dt h ep r o c e s s i n gp e r f o r m a n c ei sg o o d . H o w e v e r , t h em i n i n gm e t h o d sc u r r e n t l yu s e da r el o wr e c o v e r y r a t e , l o wd e g r e eo f m e c h a n i z a t i o na n dw a s t eo f r e s o u r c e s , w h i c ha f f e c t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m i n e s . I no r d e r t os o l v ea b o v ep r o b l e m s , t h em i n i n gm e t h o dw a s o p t i m i z e db yc h a n g i n gt h ei n t r a v e n o u s t r a n s p o r t r o a d w a y t ot h ee x t r av e n o u s t r a n s p o r t r o a d w a y , t h e m a n u a l m i n i n g t o t h e s c r a p e r m i n i n g a n dc h a n g i n g t h e p a r a m e t e r s o f t h em i n i n g r o o m . T h e e x p e r i m e n t v e r i f i e s t h a t t h e o p t i m i z e dm i n i n g m e t h o dc a ne f f e c t i v e l y i n c r e a s e t h er e c o v e r y r a t e o f r e s o u r c e s b y 4 . 9 9 %, a n dh a s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h i g hm i n i n g e f f i c i e n c y , s a f e o p e r a t i o na n dh i g hm e c h a n i z a t i o nd e g r e e , w h i c hi s v e r yb e n e f i c i a l t ot h el a t e r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m i n e . K e y w o r d s F l u o r i t eM i n e , M i n i n gM e t h o d s , O p t i m i z a t i o nS t u d y 采矿方法对矿山的生产安全、 资源回收率以及 工作效率等方面有重大影响。采矿方法选择的合理 性对矿山的效益十分重要, 甚至关系到矿山的生存 与发展[ 1 ]。当选择的采矿方法不能很好适应矿山 现状时, 需要对其分析、 优化设计, 以更好的服务矿 山生产。而采矿方法的优化设计又是一个复杂的系 统工程[ 2 ], 它涉及到的因素较多, 许多因素具有模 糊性和不确定性, 如矿体厚度、 矿体形态、 矿体倾角 等矿床赋存要素[ 3 ]。此外, 采矿方法的评价标准[ 4 ] 也不尽相同。为了解决以上问题, 国内外学者引入 431 了许多新理论和方法用于采矿方法的优化[ 5 ]。 1 矿山简介 某萤石矿采用竖井开拓, 提升竖井分别为 1 #竖 井和 2 # 竖井。回采顺序为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分中 段回采, 水平方向由两端向提升竖井方向后退式回 采。矿山开采规模为 6万 t / a , 主要中段有 + 1 0 5 、 + 5 5 、 + 5以及 - 4 5m中段。目前 + 1 0 5m 、+ 5 5m 中段已经回采结束,+ 5m中段开拓工程已经开始 回采,- 4 5m中段仅形成了水泵房、 水仓及井底车 场。 1 . 1 采矿方法现状 矿山采用浅孔留矿法, 矿房底部为漏斗结构, 运 输巷道位于矿脉内, 采用人工方式出矿。矿房长 4 0 ~ 5 0m , 采场垂高 5 0m , 漏斗间距 5~ 6m , 顶、 底柱 高 5m , 间柱宽 8m , 采矿方法现状见图 1 。 图 1 采矿方法现状 采矿方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 1 。 表 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 矿块生产能力 / ( t / d ) 采准切割比 / ( m/ 万 t ) / ( m 3/ 万 t ) 矿块回采率 / % 指标6 03 9 . 4 42 1 7 . 4 38 1 . 3 1 . 2 存在的问题 ( 1 ) 底部结构占用矿体资源。浅孔留矿法底部 漏斗结构具有施工工序复杂、 施工难度相对较大、 占 用矿体资源、 出矿效率较低、 支护成本高等缺点, 目 前已经很少被矿山所采用[ 6 ]。 ( 2 ) 脉内主运输巷影响工作效率。主运输巷道 位于矿脉内, 采用人工方式出矿, 矿山基建投资相对 较小、 见矿速度快、 短期内矿山经济效益明显。但 是, 不可避免会产生更多问题, 如出矿工作与运输工 作相互影响导致出矿效率低等问题, 不利于矿井生 产及发展。 ( 3 ) 采矿安全性差。矿山矿体大致形态为两翼 薄、 中部厚大, 矿体位于破碎带中。对于中部厚度大 于8m的矿体来说, 在凿岩过程中, 无法避免破碎带 内顶部矿体暴露面积大、 暴露时间长、 难以支护等问 题。工作人员长时间位于大面积暴露的破碎矿体下 部凿岩, 安全性很差, 也影响到作业效率。 ( 4 ) 机械化程度低。主运输巷道位于矿脉内, 采用人工方式出矿, 出矿工作与运输工作同时进行。 在狭小的空间内大多数工作都需要依靠人力解决, 无法再进一步增加铲运机等设备, 导致矿山机械化 程度低。 2 采矿方法优化设计研究 针对采矿方法存在的以上问题, 提出以下优化 措施 ( 1 ) 人工出矿改为铲运机出矿, 铲运机型号为 Z S Z G 9 3 0 , 斗容 1m 3。为了回收出矿进路间三角矿 体, 另配置 1台斗容 1m 3遥控铲运机。 ( 2 ) 脉内运输巷改为脉外运输巷, 避免矿石运 输与出矿工作相互影响。 ( 3 ) 漏斗结构改为平底结构, 并在靠近上盘的 平底结构内设置混凝土三角柱, 尽可能减少矿石资 源的损失。 ( 4 ) 顶柱高度修改为 3m , 间柱宽度为 6m , 出 矿进路间距为 8 . 5m 。 优化后的采矿方法见图 2 。 图 2 采矿方法优化 3 实验采场生产验证 3 . 1 实验采场简述 ( 1 ) 实验采场位于 + 5m中段, 北 4 #天井与北 5 # 天井之间, 矿房走向长度 6 7m , 矿体平均厚度 5 . 6 m 。实验采场位置见图 3 。 ( 2 ) 实验采场矿量。实验采场位于 0勘探线与 4勘探线之间, 采用垂直平行断面法计算矿量较为 合理, 计算公式如下。 V=S 1+S2 2 L,( 1 ) 式中, S 1、 S2分别为相邻 2个剖面上的对应面积; L 为相邻 2剖面间距或剖面到尖灭点距离。 ( 1 ) 当相邻2 个剖面对应面积( 下转第1 5 3 页) 531 张小波 李晓刚 某萤石矿采矿方法优化设计研究 2 0 1 9年 1 1月第 1 1期 [ J ] . 稀有金属, 2 0 1 5 , 3 9 ( 6 ) 5 4 6 5 5 3 . [ 4 ] C U R R E L I M, G H I A N I M , S U R R A C C OG , e t a l . B e n e f i c i a t i o no f a g o l db e a r i n g e n a r g i t eo r e b yf l o t a t i o na n dA s l e a c h i n gw i t hN a h y p o c h l o r i t e [ J ] . M i n e r a l s E n g i n e e r i n g , 2 0 0 5 , 1 8 ( 8 ) 2 5 2 8 . [ 5 ] 许金越, 李 婷. 江西某含碳砷难处理金矿石浮选试验[ J ] . 金 属矿山, 2 0 1 5 ( 7 ) 7 3 7 6 . [ 6 ] 陈 军, 卫亚儒. 难处理含碳金矿石预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J ] . 黄金, 2 0 1 8 , 3 9 ( 1 2 ) 5 9 6 2 . [ 7 ] 谭白华. 浮选工艺在某含碳微细粒金矿石的研究[ J ] . 世界有 色金属, 2 0 1 7 ( 1 9 ) 8 8 8 9 . [ 8 ] 陈慧杰, 张 莉, 蒋升国, 等. 某微细粒难选金矿石选矿工艺研 究[ J ] . 金属矿山, 2 0 1 8 ( 7 ) 1 3 1 1 3 4 . [ 9 ] 李 恒, 张晓民, 祁 超, 等. 高含碳金矿石浮选工艺流程试验 研究[ J ] . 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 2 0 1 9 ( 3 ) 1 0 1 6 . [ 1 0 ] 靳建平, 韩跃新, 雷大士, 等. 陕西某含碳微细粒金矿石工艺 矿物学研究[ J ] . 金属矿山, 2 0 1 8 ( 3 ) 1 0 6 1 1 0 . [ 1 1 ] 张水旺, 黎清林, 冯 勇. 高碳微细粒复杂金矿石选矿工艺研 究[ J ] . 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 2 0 1 0 ( 4 ) 2 0 2 4 . [ 1 2 ] 薛 忱, 梁泽来. 贫硫化物含砷碳微细浸染型金矿石浮选试 验研究[ J ] . 黄金, 2 0 1 1 , 3 2 ( 1 2 ) 4 2 4 6 . [ 1 3 ] 于 雪. 某含碳微细粒金矿石浮选工艺研究[ J ] . 黄金, 2 0 1 1 , 3 2 ( 1 1 ) 5 2 5 5 . ( 收稿日期 2 0 1 9 0 9 2 3 责任编辑 王亚琴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 ) ( 上接第 1 3 5页) 相差 < 4 0 %。 图 3 实验采场位置 ( 2 ) 当相邻 2个剖面对应面积相差 > 4 0 %。 V=S 1+S2+ S 1S 槡 2 3 L,( 2 ) 经计算, 扣除间柱、 顶柱、 夹石后, 可采矿量为 2 93 0 6t 。实验采场矿量计算见表 2 。 表 2 实验采场矿量计算 项目 截面积 / m 2 平均面积 S / m 2 长度 L / m 密度 / ( t / m 3) 质量 / t 0勘探线2 3 0 . 9 71 7 5 . 8 06 72 . 8 43 34 5 1 4勘探线1 2 5 . 9 0 夹石-1 1 . 71 52 . 54 3 9 3 . 2 实验采场生产验证 经实验采场生产验证, 矿块生产能力得到有效 提高, 缩短了矿块的回采时间。矿块回采率由 8 1 3 %提高到 8 6 . 2 9 %。优化后的采矿方法主要技 术经济指标见表 3 。 4 结 论 ( 1 ) 采矿方法优化工作增加了部分工程和投 表 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优化后的采矿方法) 矿块生产能力 / ( t / d ) 万吨采准切割比 / ( m/ 万 t )/ ( m 3/ 万 t ) 矿块回采率 / % 1 5 05 6 . 1 33 0 1 . 4 48 6 . 2 9 资, 但是回收矿体价值高于投资。 ( 2 ) 优化后的采矿方法具有机械化程度高、 工 作效率高、 更加安全等优点, 且更有利于矿山生产后 期的发展。 ( 3 ) 优化后的采矿方法具有施工简单, 操作方 便, 安全可靠等优点。 ( 4 ) 经实验采场生产验证, 矿石资源回采率提 高了 4 . 9 9 %。与投资比较, 每年为矿山带来较为可 观的经济效益。 ( 5 ) 优化后的方法技术上可行、 经济上合理, 为 矿山后期的充填采矿法提供基础。 参 考 文 献 [ 1 ] 汪 亮. 龙首矿西部贫矿体采矿方法优选研究[ D ] . 昆明 昆 明理工大学, 2 0 0 8 . [ 2 ] 刘 方. 金属矿山地下采矿方法选择系统[ D ] . 武汉 武汉理 工大学, 2 0 1 1 . [ 3 ] 采矿设计手册 编委会. 采矿设计手册[ M] . 北京 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 1 9 8 7 ( 1 ) 1 0 5 3 1 0 5 4 . [ 3 ] 田 锋, 任 远. 采矿方案选择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J ] . 矿冶, 2 0 0 2 , 1 1 ( 3 ) 2 3 . [ 4 ] 姚 香. 采矿方法研究与数学优选[ J ] . 黄金, 1 9 9 7 ( 2 ) 1 5 2 1 . [ 5 ] 解世俊. 金属矿床地下开采[ M] .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2 0 1 2 . ( 收稿日期 2 0 1 9 0 9 2 3 责任编辑 徐志宏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 櫄櫄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 櫄櫄 殮 殮 殮 殮 ) 欢 迎 投 稿 欢 迎 订 阅 351 李明阳 陈 泽等 辽宁某含碳难选金矿石浮选试验研究 2 0 1 9年 1 1月第 1 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