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高效采矿方法优化研究(2).pdf
书书书 第 3 4卷第 5期 2 0 1 8年 1 0月 湖南有色金属 H U N A NN O N F E R R O U SM E T A L S 作者简介 舒 亮( 1 9 8 8- ) , 男, 工程师, 主要从事矿山管理工作。 采 选 规模高效采矿方法优化研究 舒 亮 ( 湖南宝山有色金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 郴州 4 2 4 4 0 2 ) 摘 要 介绍了湖南宝山有色金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地质情况及现有采矿方法, 推荐了斜坡道中 孔分段崩矿嗣后充填和中深孔分段侧翼崩矿两种规模高效的采矿方法; 同时结合该公司实际情况 进行了对比分析, 并建议对地质条件符合的矿体进行试验, 实现矿山开采的规模高效化。 关键词 采矿方法; 规模高效; 中深孔; 斜坡道 中图分类号 T D 8 5 3 3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3- 5 5 4 0 ( 2 0 1 8 ) 0 5- 0 0 0 1- 0 5 湖南宝山有色金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 宝山矿业) 坐落在著名的“ 有色金属之乡” 湖南省郴州 市境内, 矿山占地面积 3 2 3k m 2 , 目前拥有采矿权面 积5 2 1 93k m 2 , 探矿权面积 1 9 9 7k m 2 , 开采矿种为 铜、 铅、 锌、 钼。公司拥有完整的探矿、 采矿、 选矿体系, 现采矿规模为3 0 万 t / a , 日处理原矿能力为10 0 0t / a , 具有良好的矿产资源和矿业开发基础技术条件。 1 采矿现状 1 1 矿体地质特征 矿区田按位置分为中部铜钼多金属矿区、 西部铅 锌银矿区和北部铅锌银矿区, 目前在进行回采的只有 西部铅锌银矿区和北部铅锌银矿区。各矿区的矿体 地质条件差别较大, 西部矿区矿体主要产于 F 2 1 、 F 0- 1 断层及宝岭北倒转向斜层间滑动破碎带中及南部 F 5 断层下盘的隐伏背斜中, 其中主矿带三个, 即 赋存 在 F 2 1断层破碎带的 1号矿带; 赋存在梓门桥组下段 白云岩与测水组砂页岩层间滑动破碎带中的 2号矿 带; 赋存在测水组砂页岩中的3 号矿带。 北部矿床主要产于财神庙倒转背斜正常翼( 北 西翼) 的断裂中。矿体主要受 F 2 5 、 F 2 3 、 F 4断裂及 F 2 5与 F 4之间发育于灰岩中的裂隙带控制, 其次是 受背斜轴部挤压形成的剥离空间破碎带和受岩体冷 凝收缩产生的破碎带控制。 1 2 采矿方法现状 各矿区根据矿体及围岩的稳固性采用了不同的 采矿方法, 运用较成熟的主要有浅孔留矿嗣后充填 采矿法和上向水平分层干式充填采矿法[ 1 ]。 1 2 1 浅孔留矿嗣后充填采矿法 采场沿矿脉走向布置, 矿块长5 0m , 采场宽度主 要为矿体实际厚度 3~ 8m , 高度即开采阶段高度为 4 0m , 顶柱 3~ 5m 、 底柱 2 7~ 3 5m 、间柱4~ 6m , 联络道间距 5~ 6m 。底部布置密集型漏洞, 用铲运 机或装岩机出矿。从第一分层开始垫矿往上回采。 如图 1所示。 图 1 浅孔留矿嗣后充填采矿方法图 1 - 充填井; 2 - 顶柱; 3 - 回风巷道; 4 - 人行通风天井; 5 - 未采矿石; 6 - 上向炮孔; 7 -回采空间; 8-存留矿石; 9-联络道; 1 0-底柱; 1 1 - 脉外运输巷道; 1 2 - 脉内运输巷道; 1 3 - 漏斗; 1 4 - 出矿短巷 1 2 2 上向水平分层干式充填采矿法 矿体水平厚度小于 1 5m时, 采场沿矿体走向布 1 湖南有色金属第 3 4卷 置, 长度一般为 3 0~ 6 0m ; 矿体水平厚度大于 1 5m 时, 采场垂直矿体走向布置, 宽度一般为 1 0~ 2 0m 。 阶段高度 4 0m , 间柱宽度 6~ 1 0m , 顶柱高 3~ 4m , 底柱高 4~ 6m 。回采分层高度为 2 0~ 2 5m 。当 矿石较为稳固时, 可以采用两采一充, 分层高度达 4 ~ 6m , 采用水平或上向孔落矿。崩落的矿石, 用电 耙耙至溜井, 通过振动放矿斗放矿。每分层回采完 后, 直接用废石倒入采场进行充填。分层充填时, 留 出继续上采的工作空间( 一般留 1 8~ 2m高) 作为 上采的工作平台, 回采中必须严格控制每分层的回 采边界; 采矿方法如图 2所示。 图 2 上向水平分层干式充填采矿法 1- 顶柱; 2- 联络道; 3- 人行天井; 4-阶段运输平巷; 5-电耙绞 车; 6- 混凝土隔墙; 7-钢筋混凝土假底; 8-充填料; 9-混凝土 底板; 1 0- 底柱; 1 1- 矿体; 1 2- 充填井; 1 3- 人行井; 1 4- 溜矿井 1 3 现有采矿方法评价 在宝山现有的采矿中, 各采矿方法回采矿量所占 的比例为 分层充填采矿法约占 8 6 %、 留矿法约占 1 1 %、 其它试验采矿法约占 3 %。现有采矿方法结构 及生产工艺简单、 管理方便、 采准工程量小、 损失贫化 好控制, 但对矿体变化的适应性差; 无底柱砌筑混凝 土人工假底假巷时, 施工周期长, 施工难度大, 影响正 常生产进度与生产组织; 工人作业与人工假巷假底施 工均在采空区内进行, 作业安全性差; 工人劳动强度 大, 生产效率低; 矿块生产能力小, 采矿成本高。 2 规模高效采矿方法选择 为确保提质扩能项目投产后, 井下采矿能力能 与箕斗井提升配套, 井下采矿也必须逐步规模高效 化。本次采矿方法研究主要针对宝山中厚、 急倾斜、 围岩及矿体较稳固的采场, 如西部矿区的 2号矿带、 北部矿区较大规模的矿体等。此类矿体宜研究新型 适用性强的安全高效采矿方法, 初步拟定铲运机出 矿[ 2 ]、 中深孔爆破等工艺[ 3 ]。 2 1 斜坡道中孔分段采矿方法 矿房沿矿体走向布置, 设计矿房长度为 5 0~ 1 0 0 m ; 矿房高度为 4 0m ; 矿体宽度 3~ 2 4m左右, 平均 宽度为 1 5~ 2 0m ; 矿体倾角为 7 0 左右; 回采分段高 度为 9m , 顶柱厚度为 4m ; 底部结构为配合铲运机 出矿采用“ V ” 型槽。如图 3所示。 图 3 斜坡道中孔分段采矿方法图 1- 上下中段穿脉; 2- 上下中段沿脉; 3- 铲运机出矿巷; 4-脉外 运输巷; 5- 系统溜矿井; 6-切割天井; 7-斜坡道; 8-凿岩巷; 9 - 矿体; 1 0 - 围岩; 1 1 - 措施短天井; 1 2 - 分段切割巷; 1 3 - 人行井 2 1 1 采准切割 主要采准工程有 折反式斜坡道 1条、 脉外运输 巷 1条、 铲运机出矿巷( 间隔 8m左右) 、 凿岩巷 4 条、 分段切割巷 4条、 人行天井 1条, 切割天井 4条、 措施短天井 4条和联络道。 施工顺序 底部施工一条拉底凿岩巷; 从穿脉内 在矿体里施工折返式斜坡道( 设计坡度为 1 8 ) , 斜 坡道布置在矿房一端; 每隔 9m垂高与每一分段的 脉内凿岩巷联通, 每相邻两分段施工 1条措施短溜 井贯通, 一方面可以作为人行通风及材料设备进入 凿岩巷用, 另一方面可以作为斜坡道及凿岩巷施工 时的溜井, 提高铲装机出渣的效率, 在回采阶段时还 可以提供爆破自由面。在围岩较稳固的一盘施工脉 外运输平巷, 再在脉外运输巷内每隔 8m左右, 掘进 铲运机出矿平巷, 通至采场并连通底部凿岩巷, 底部 凿岩巷同样施工“ V ” 型槽。并在采场中央近施工一 条切割天井, 每分段以切割天井为中心布置分段切 割巷。采场的另一端布置一人行通风天井, 并与每 一分段凿岩巷连通。 2 1 2 回采工作 凿岩 凿岩工作主要在分段脉内切割巷内进行, 2 第 5期舒 亮 规模高效采矿方法优化研究 采用 Y G Z- 9 0凿岩机进行凿岩, 炮孔采用上向扇形 布置, 根据每一分段切割巷及切割天井、 钻杆所控制 的矿体形态, 设计爆破范围和逐一设计炮孔参数。 采切工程施工到位后, 采场各个分段爆破的炮眼统 一一次性全部施工完成。炮孔布置以凿岩巷道中所 确定的凿岩中心为起点, 做放射状布置, 先布置角边 孔, 再按选用的孔底距均匀添布其余炮孔。炮孔布 置如图 4所示。 图 4 扇形炮孔布置示意图 爆破 分段炮孔施工完毕后, 按设计的回采顺序 及爆破顺序进行分步装药和爆破, 爆破时采用多孔 粒状铵油炸药爆破, 用非电导爆管起爆器起爆。爆 破顺序如图 5所示, 爆破设计参数见表 1 。 图 5 爆破顺序示意图 采场通风 各措施短天井→采场→回风井→上 中段回风平巷。由于采场面积较大, 一次爆破量也 很大, 为加强采场通风, 需在上中段回风平巷靠近人 行天井处安装一台抽出式的局部风机。通风示意图 如 6所示。 表 1 爆破设计参数表 炮孔排距 / m 炮孔深度 / m 边孔角 / ( ) 单排炮 孔数/ 个 炮孔直径 / m m 最小抵抗线 / m 孔间距 / m 炸药单耗 / k g m- 3 炮孔堵塞长度 / m 1 55~ 1 15~ 71 0~ 1 46 01 5~ 1 8 a 1= 1 9~ 2 4 a 2= 0 8~ 1 0 8~ 1 2 2 50 4~ 0 8 图 6 采场通风示意图 出矿 每一分段落矿后, 用 1m 3或 2m3铲运机 通过底部联通采场的“ V ” 型槽出矿。铲运机装运的 矿石直接倒入出矿运输巷里布置的系统溜矿井至下 一中段, 用振动斗放矿集中往上提升。“ V ” 型出矿 槽示意图如 7所示。 充填 “ V ” 型漏斗及采场两侧充填时采用废石胶 图 7 “ V ” 型槽出矿示意图 结充填, 两侧胶结厚度2 ~ 3 m , 中间采用废石干式充填。 顶柱回采 预留顶柱与上中段底柱同时用中深 孔一次性回采。 2 1 3 技术经济指标 斜坡道中孔分段采矿方法技术经济指标见表 2 。 表 2 斜坡道中孔分段采矿方法技术经济指标 采矿方法 采切比 / m k t - 1 凿岩效率 / m 台班 - 1 矿块生产能力 / t d - 1 贫化率 / % 回收率 / % 直接采矿成本 / 元 t - 1 斜坡道中孔分段采矿法4 8 96 0~ 8 03 0 0~ 4 0 01 5~ 2 09 3~ 9 54 7 5 2 2 中深孔分段侧翼崩矿采矿方法 矿房沿矿体走向布置, 设计矿房长度为 5 0~ 1 0 0 m ; 矿房高度为 4 0m ; 矿体宽度 3~ 2 4m左右, 平均 宽度为 1 5~ 2 0m ; 矿体倾角为 7 0 左右; 回采分段高 度为 1 2m , 顶柱厚度为 4m ; 底部结构为配合铲运机 出矿采用“ V ” 型槽。采矿方法如图 8所示。 3 湖南有色金属第 3 4卷 图 8 中深孔分段侧翼崩矿采矿方法图 1- 沿脉; 2- 顶柱; 3- 矿体; 4- 脉外运输巷; 5-出矿巷; 6-分段 凿岩巷; 7- 围岩; 8- 出矿进路; 9-脉外人行井; 1 0-脉内切割天 井; 1 1- 措施井; 1 2- “ V ” 型槽 2 2 1 采切工程布置 根据方案设计原则, 采准工程尽量节省, 结构布 置简单化, 该方案采准工程有 脉外人行井 1条、 脉 内切割井( 兼回风井) 2条、 中央措施井 1条、 2条分 段联络道、 3条脉内切割巷、 1条脉外出矿巷、 出矿进 路间隔 6~ 8m 。 2 2 2 回采设计 凿岩 采用 Y T 2 8钻机和 Y G Z 9 0型钻机。Y T 2 8 钻机主要用于巷道掘进, Y G Z 9 0钻机主要用于矿块 崩矿。 爆破 该方案矿体回采分为三个分段, 每个分段 高度 1 2m , 采用扇形中孔留矿嗣后充填法, 保留 4m 顶柱。第一分段回采时, 先以切割天井为自由面扩 槽, 形成较大自由面, 然后用中孔钻机施工上向扇形 炮孔, 以脉内切割巷和扩槽后的空间为自由面, 逐排 向侧面崩矿形成“ V ” 型槽, 崩下的矿全部落入“ V ” 型 槽内, 最后从脉外出矿进路进入“ V ” 型槽下方出矿。 为减弱爆破地震, 采用微差爆破, 导爆管雷管起爆 2 号岩石乳化炸药, , 相邻排炮孔起爆间隔时间控制在 2 5m s 以内。爆破落矿顺序如图 9所示。 图 9 爆破落矿顺序图 落矿、 出矿及提升运输 待拉槽到位后, 在脉内 凿岩巷内的炮孔内装药, 向侧翼崩矿, 逐渐后退至人 行井处, 最后回采人行井处对应的矿体, 人员从脉外 运输巷进入。根据矿堆高度及所需的补偿空间, 确 定出矿量( 未出完的矿体可用于维护采场边帮) 。每 次用铲运机从出矿进路铲装矿石到脉外运输平巷倒 入中段系统溜井, 在下一中段由电机车牵引矿车至 斜井车场, 经斜井、 竖井提升至矿仓。 2 2 3 技术经济指标 中深孔分段侧翼崩矿采矿方法技术经济指标见 表 3 。 表 3 中深孔分段侧翼崩矿采矿方法技术经济指标 采矿方法 采切比 / m k t - 1 凿岩效率 / m 台班 - 1 矿块生产能力 / t d - 1 贫化率 / % 回收率 / % 直接采矿成本 / 元 t - 1 中深孔分段侧翼崩矿采矿法4 7 76 0~ 8 03 0 0~ 4 0 01 8~ 2 29 3~ 9 54 6 3 3 采矿方法优化 各种采矿方法技术经济指标及优缺点比较见表 4和表 5 。 综上所述, 推荐的两种采矿方法在很大程度上 解决了采场安全性差的最大难题, 由于凿岩、 爆破都 在巷道内施工, 作业人员在回采过程中不需进入采 场或暴露在采场顶板下进行作业。采场采用中孔分 段崩矿及底部配合铲运机出矿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 采场采、 出矿能力, 能够适应宝山提质扩能后产量的 要求, 达到安全、 高效、 低成本、 低劳动强度的效果。 两种中孔分段采矿方法, 主要区别在于方法一 一端利用斜坡道进行采准, 提高了分段凿岩巷、 切割 巷等采切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效率, 减轻了作业人员 的劳动强度, 同时方便设备进入分段凿岩巷内。方 法二直接利用天井进行采准切割工程的施工和相关 凿岩、 爆破等设备的运输, 减少了斜坡道的工程量, 采场结构布置简单, 采准工程量较少, 但采用天井提 升设备相对采用斜坡道运输较为麻烦, 机械化程度 有所降低。在今后试验的过程中, 将重点推荐斜坡 道中孔分段落矿采矿法, 中深孔侧翼崩矿采矿法可 作为备用试验采矿法。 4 第 5期舒 亮 规模高效采矿方法优化研究 表 4 各种采矿方法技术经济指标比较表 技术指标 采矿方法 浅孔留矿嗣后充填法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斜坡道中孔分段采矿法中深孔侧翼崩矿采矿法 采场生产能力/ t d - 1 5 0~ 7 06 0~ 8 03 0 0~ 4 0 03 0 0~ 4 0 0 作业面工效/ t 工班 - 1 2 5~ 3 03 0~ 3 51 0 0~ 1 2 01 2 0 出矿效率/ t 班 - 1 4 0~ 6 05 0~ 8 02 0 0~ 2 5 02 0 0~ 2 5 0 回采率/ %9 2~ 9 59 5~ 9 79 5~ 9 79 5~ 9 7 矿石贫化率/ %8~ 1 05~ 81 5~ 2 01 8~ 2 2 采切比/ m k t - 1 7~ 91 5~ 1 74 8 94 7 7 炸药消耗量/ k g t - 1 0 4~ 0 60 4~ 0 60 3 0~ 0 3 1 50 3 1 7~ 0 4 1 8 直接采矿成本/ 元 t - 1 6 0 8 77 6 4 64 7 54 6 3 表 5 各种采矿方法优缺点比较 方法优点缺点 浅孔留矿嗣后充填采矿法 适用于围岩和矿石均稳固, 厚度较薄, 倾角较大的矿体。其结构 及生产工艺简单, 管理方便, 采准工程量小。 作业人员在较大暴露面积下作业, 安全性 较差, 平场工作繁重, 难以实现机械化, 生 产能力小, 效率低。 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 适用于一切需要充填的矿体, 矿石损失贫化率小, 对矿体产状要 求较低。 采、 出、 充循环作业, 工艺环节多, 较为繁 杂且劳动强度大, 机械化程度低。 斜坡道中孔分段采矿法 适用于矿石和围岩中等稳固以上的倾斜厚矿体, 可使用高效率的 无轨设备, 灵活性大, 回采强度高, 采、 出矿效率高, 矿石损失率 小, 安全性高, 一般不需进入采场作业。 矿石贫化率大, 矿体边界不易控制, 对部 分不稳固围岩支护要求高, 凿岩技术要 求高。 中深孔侧翼崩矿采矿法 采场结构布置简单, 采准工程量较少, 落矿效率较高, 劳动生产率 较高, 工人劳动强度相对较低, 辅助凿岩工作量较小, 安全性高。 炮孔利用率低, 孔底容易产生大块; 贫化 难以控制, 设备下放困难。 4 结束语 宝山矿业现有采矿方法经过了二十余年的使用 和完善, 虽然效率比较低, 但适用性很强, 特别是在矿 山矿体地质条件非常复杂的情况下, 通过合理调配采 场数量, 还是能够保证一定的生产能力。本次研究推 荐的规模高效采矿法主要针对矿山内部分中厚、 稳固 性较好的矿体, 该类矿体若能采用中深孔落矿、 配合 铲运机无轨出矿[ 4 ], 能极大提高井下的生产能力, 满 足公司提质扩能项目投入使用后的产量要求。 参考文献 [ 1 ] 冶金工业部. 新编矿山采矿设计手册[ M] .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 出版社, 2 0 0 7 [ 2 ] 解世俊 金属矿床地下开采[ M]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2 0 1 1 7 9- 9 4 [ 3 ] 陈国山, 翁春林.金属矿地下开采[ M]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 社, 2 0 0 8 [ 4 ] 李朝栋 金属矿床开采[ M]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1 9 8 1 6 7 - 7 2 收稿日期 2 0 1 8- 0 7- 1 2 S t u d yo nO p t i mi z a t i o no f L a r g eS c a l ea n dH i g hE f f i c i e n c yMi n i n gMe t h o d S H UL i a n g ( H u n a nB a o s h a nN o n f e r r o u s &M i n e r a l s C o , L t d , C h e n z h o u4 2 4 4 0 2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I nt h i s p a p e r , t h eg e o l o g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a n dm i n i n gm e t h o do f B a o s h a nM i n i n gi s i n t r o d u c e d T w ok i n d s o f l a r g es c a l ea n dh i g he f f i c i e n c y m i n i n g m e t h o d s o f t h e r a m ps u b s e q u e n t f i l l i n g o f m e s o p o r e p i e c e w i s e o r e b r e a k i n g a n d m e d i u m l e n g t hh o l ep i e c e w i s ef l a n k i n go r eb r e a k i n gi sr e c o m m e n d e d A t t h es a m et i m e , ac o m p a r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i s m a d eb a s e do nt h ea c t u a l s i t u a t i o no f B a o s h a nm i n i n g A n di t s u g g e s t e dt h a t t h eo r eb o d i e s t h a t m e e t t h eg e o l o g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a r et e s t e dt or e a l i z el a r g es c a l ea n dh i g he f f i c i e n c yi nt h em i n em i n i n g K e yw o r d s m i n i n gm e t h o d s ; l a r g es c a l ea n dh i g he f f i c i e n c y ; m e d i u m l e n g t hh o l e ; r a m p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