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加鑫Au4-1矿体采矿方法研究.pdf
2019年 9月上 世界有色金属51 采矿工程 Mining engineering 甘肃加鑫Au4-1矿体采矿方法研究 曹 虎 (甘肃辰州矿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部, 甘肃 合作 7 4 7 0 0 0 ) 摘 要 通过对甘肃加鑫有限公司格宏道工区A u 4 - 1 矿体采矿方法的研究, 分析原有采矿方法对该矿体的影响, 优化 了该矿体的采矿方法。 根据矿体赋存条件以及进行技术经济对比分析, 最终选择了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进行矿体回采, 本文对该采矿方法的结构参数及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与总结。 关键词 浅孔留矿法 ; 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 ; 技术经济指标 中图分类号 T D 8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2 - 5 0 6 5(2 0 1 9 ) 1 7 - 0 0 5 1 - 2 Study on the mining of thick ore body in a metal mine CAO Hu P r o d u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D e p a r t me n t o f G a n s u C h e n z h o u Mi n e r a l D e v e l o p me n t C o . , L t d . , He z u o 7 4 7 0 0 0 , C h i n a Abstract T h r o u g h t h e s t u d y o n t h e mi n i n g me t h o d o f A u 4 - 1 o r e b o d y i n G e h o n g d a o w o r k a r e a o f G a n s u J i a x i n C o . , L t d . ,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t h e o r i g i n a l mi n i n g me t h o d o n t h e o r e b o d y i s a n a l y z e d , a n d t h e mi n i n g me t h o d o f t h e o r e b o d y i s o p t i mi z e d .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o r e b o d y o c c u r r e n c e c o n d i t i o n s a n d t e c h n i c a l a n d e c o n o mi c c o mp a r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 t h e u p w a r d h o r i z o n t a l s l i c i n g a n d f i l l i n g me t h o d i s f i n a l l y s e l e c t e d . T h i s p a p e r d e s c r i b e s a n d s u mma r i z e s t h e s t r u c t u r a l p a r a me t e r s a n d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t h i s mi n i n g me t h o d i n d e t a i l . Keywords S h a l l o w h o l e s h r i n k a g e me t h o d ; u p w a r d h o r i z o n t a l s l i c i n g f i l l i n g me t h o d ; t e c h n i c a l a n d e c o n o mi c i n d e x 在矿山回采过程用, 选择优化的采矿方法能显著降低矿 石损失率、贫化率,提高回收率、减少采准量、提高矿山生 产率、降低成本消耗,能从本质上改善矿山的效益。因此, 选择合适的采矿方法对保障企业产生较高的经济收益有着 积极的意义。本研究以甘肃加鑫矿业有限公司格宏道工区 Au4-1矿体为工程背景, 对该矿体的采矿方法进行分析。 1 矿山概况 格宏道工区Au4-1矿体位于德乌鲁岩体石英闪长岩及 西部和南部外接触带的砂质板岩中, 主要是赋存于近SN走 向的断裂破碎蚀变带内的石英闪长岩型金矿体, 矿体呈板状 体, 产于F4破碎蚀变带中。 矿体厚0.42m12.76m, 平均厚 度3.2m, 属厚度变化稳定型矿体。 区域内没有大的裂隙水与 地下水,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总体而言, 该矿工程地质条件 良好。 2 原有采矿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2.1 原有采矿方法 矿山现存在的开拓方式为平硐盲斜井联合开拓,中 段高50m。 依据现存在的工程条件及地质状况, 该矿现在以 Au4-1为主要开采矿体,其硬度为7级10级,围岩硬度 系数为10级12级,矿体围岩稳定,倾角约为75,平均 脉厚3.2m。前期主要以浅孔留矿法对矿体进行开采。该采 场沿走向布置, 采场长50m, 高50m。 原有采矿方法主要工程量包括矿体沿脉、 穿脉、 行人通 风天井及联络道。第一步,在脉外巷中每隔6m掘进出矿联 络道,见到主矿体后, 在1出矿联络道及8出矿联络道中 沿矿体自下而上掘进人行天井、 通风天井, 通过该天井使上 下中段联通。 在天井中, 向矿房掘进联络道, 高度间隔5m。 第二步, 在该采场底柱上方掘进电耙道, 并沿脉贯通两条天 井,形成自由面。最后,掘进放矿漏斗,进行该采场的回采 工作。 2.2 原有采矿方法存在的问题 在采用原采矿方法回采矿体时, 遇到了下述问题 ①在 回采厚度大于3.2m的矿体时,浅孔爆破形成的矿石块度较 大, 造成装岩机装岩难度较大。 ②开采中厚矿体时, 空区较 大, 并且单个采场采矿效率低, 回采时间为5个月7个月, 时间较长, 致使作业时暴露时间较长, 安全风险大, 且现场 管理及生产组织难度大。 通过上述问题, 该矿优化采矿工艺 势在必行。 3 采矿方法优化 根据该矿体条件, 生产系统已经基本成型, 所以在选择 采矿工艺时难度较大。 在对该矿体进行综合分析之后, 有以 下方法不适合开采Au4-1矿体, 一是崩落法, 二是空场法。 根据矿区条件, 在Au4-1矿层相应矿块进行实验。 (1) 矿块参数 通过分析Au4-1矿体, 适合Au4-1矿 层的回采的采矿工艺为上向水平充填法。 该矿块高度50m, 长度50m, 矿体厚3.2m。 (2) 采准工程布置 ①在穿脉中掘进拉底巷道,不留 底柱 ;②以拉底巷道为自由面回采一层矿石,回采高度为 2.5m ; ③掘进脉外充填溜井, ④掘进放矿溜井、 脉外人行天 井及联络道。 人行井联络道、 矿石溜井、 充填溜井通过回采 作业联通。 (3) 回采工作 总体是以拉底巷道为第一分层自由面, 以拉底巷道为自由面进行落矿, 落矿高度为2.5m, 之后开始 掘进脉外充填溜井, 同时, 脉外人行道及脉外斗口亦可开始 掘进。 第二层矿石耙至标志钢轨后进行采场充填, 同时在脉 外人行天井联络道及斗口位置用650mm铁桶顺路架设人行 井及放矿溜井。 出矿完毕后, 用废石及时充填采空区, 采场 收稿日期 2 0 1 9 - 0 8 作者简介 曹虎, 男, 生于1 9 9 2 年, 汉族, 甘肃临洮人, 采矿助理工程师, 本科, 研究方向 采矿工程。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 9月上52 采矿工程 Mining engineering 高度控制1.8m2m, 重复进行。 (4) 采场通风 新鲜风流通过下中段脉外巷进入采场穿 脉, 随即经采场南北两侧人行天井进入矿房, 对采场工作面 进行冲洗之后, 污风经由充填天井回风至上中段运输巷道。 (5) 地压管理和安全措施 开采过程中严格遵守采一层 立即充填一层的循环作业方式, 采场利用充填体对地压进行 管理 ;作业时加强采场内 “门框式” 及临时立柱支护措施, 严禁采场内空顶作业。 4 试验结果及技术经济指标对比 使用上向水平充填采矿法, 可以有效的降低矿山废石出 窿率, 使废石成为采场充填体, 这样就可以对采矿区围岩的 支撑力度进行有效的控制, 以往开采过后围岩出现的位移情 况就可以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开采矿 石,保证采矿质量 [4, 5]。采用上向水平充填采矿法与原有浅 孔留矿法经济技术指标对比见表1 表1 上向水平充填法与浅孔留矿法技术经济指标对比表 序号指标名称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浅孔留矿法 1采场出矿能力 (t/d)8090 2采切比 (m/kt)3.44.6 3矿石贫化率 ()8968 4矿石损失率 ()49 5 工作面工班效率 (t/ 工班) 35402530 从表1可以看出, 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的出矿能力 低于浅孔留矿法, 矿石贫化率高于浅孔留矿法, 但是采切比、 [1] 崔曙忠.某铁矿中厚及以上缓倾斜矿体采矿方法研究[J].金属矿山, 2012. [2] 曾凌方. 缓倾斜厚大矿体采矿方法优化[J]. 现代矿业, 2015. [3] 孙刚友. 铀矿山浅孔留矿法与水平分层充填法的比较与分析[J]. 中国矿 山工程, 2015. [4] 刘庆宏. 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的安全问题探讨[J]. 现代矿业, 2010. [5] 詹明忠. 充填采矿技术实践分析[J]. 门窗, 2014. [6] 陈明辉. 甘肃省合作市以地南铜金矿勘探[R]. 2017. 矿石损失率与工作面工班效率都明显优于浅孔留矿法,另 外, 通过对采场充填体防置标志钢轨, 可以有效的降低贫化 率,通过加强生产技术管理,能有效的提高采场出矿能力, 所以上向水平充填采矿法更适合Au4-1矿体。 5 结语 (1) 采矿方法优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成果。 上向水平分 层采矿法解决了采场中大块较多难以运输的情况, 同时, 通 过充填体填充采场, 更好的维护了采场安全, 使得采场暴露 面积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较好的保证了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 安全。 (2) 使用上向水平充填法回采矿体, 提高了采场出矿能 力, 缩短了单个矿块的回采周期, 较大程度的降低了现场管 理及生产组织的难度。 (3) 矿山在今后的发展中, 将进一步考虑采场充填体的 材料, 降低回采成本, 使企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上接50页) 当前阶段,选矿厂的几个重要工艺指标 (竖炉、强磁与 弱磁磨矿工序) 都在一个具体的目标范围以内被锁定了, 只 要所有矿石能够达到目标范围的具体要求就可以。但是选 矿工程师在开展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往往会凭借个人的经 验来决定磨矿的粒度。选矿厂工艺部门根据入选矿石的典 型性质来选择强磁与弱磁的工艺指标,原则底线为金属最 高回收率,这样可以确定出在理想状态下弱磁尾矿和精矿 品位、 强磁尾矿和精矿品位的配合方式。 但这是理想状态下 的选择方式,一旦实际中因为具体入选矿石的差异就会达 不到设定的理想结果。 因此, 作为选矿工程师, 一定要借助 先进工艺系统, 动态调控4个指标的配比方式, 确保选矿工 艺顺利开展。 3 工业应用 针对A选矿厂的实际需要,对矿厂各工序工艺指标目 标值的软件系统进行开发确定,软件系统是选矿企业实施 MES的其中一个子系统,这一系统属于过渡层,处在生产 过程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中间, 能够实现过程管理系统的信 息共享和对过程控制系统设定指标的下装。 软件系统初始案例库数据主要从选矿厂2017和2018 年两年的数据记录,入选矿厂的原矿一共4种,这4种分别 是预选矿、 未预选矿、 黑沟矿和大堆粉矿。 第一步, 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并且删除精矿总品位不合格 的记录, 总共获得650条记录来组成数据挖掘的基础 ; 接下 来, 原矿分类利用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 提取每一类入选矿 石情况中具有最高金属回收率的记录,一共获取48条初始 案例。 分析软件系统的特点考虑到使用系统的用户不多, 因此 系统选择交互性强、 响应速度高的C/S模式, 这一系统主要 组成有界面前台、 数据库后台和辅助软件实现功能, 系统能 够兼顾上层管理和下层控制,能够利用Oracle客户端访问 管理层Oracle数据库服务器, 还能够通过OPC通信实现对 下层Rsview优化控制系统的数据传送。 作为选矿工程师, 通过输入当日的综合生产指标、 入选 原矿以后, 系统能够给出当天每一道工序需要获得的工艺指 标。 这一系统能够同局部控制优化系统实现相互之间的配 合, 通过一段时间连续运行以后统计数据发现金属回收率相 比原先提高了2.01,精矿品位相比原先提高了0.57,经 济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 4 结语 矿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矿 产工业中的矿产资源要实现高利用率,必须要优化选矿过 程工艺指标,作为选矿过程的各道工序一定要考虑工艺指 标的最佳配合比,这些都会对选矿厂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 的影响。 因此, 一定要确定矿石的入选情况, 对选矿工艺指 标的配比关系进行准确掌握,确保选矿系统的持续稳定发 展。 [1] 关长亮,李兴华,张雄.基于选矿过程的SABC流程专家系统研究[J]. 矿冶工程,2015,3506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