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0_5_50mm级入选原煤浮沉组成综合表计算中应解决好的两个问题.pdf
收稿日期2006 - 01 - 10 作者简介王建忠1970 - ,男,内蒙古丰镇人,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讲师,主要从事选煤专业教学研究。 浅谈015~50mm级入选原煤浮沉 组成综合表计算中应解决好的两个问题 王建忠,雎才小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 包头 014010 摘 要详细介绍了选煤厂设计中015~50mm级入选原煤浮沉组成综合表计算中灰分校正 和邻近密度物含量的计算 方法,指出了解决好这两个问题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灰分校正;邻近密度物含量 中图分类号TD94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8 - 0155200608 - 00100 - 03 015~50mm级入选原煤浮沉组成综合表是绘 制原煤可选性曲线的基础,也是选煤厂设计中煤质 资料综合的重要内容,在计算该表时应着重解决好 浮沉组成资料的校正和邻近密度物含量γδP011 的计算两个主要问题。下面以山东兖州矿业集团 公司柴里三上层简称A层和蒋庄三下层简称B 层原煤资料为例,就实践中如何解决好这两个问 题加以简要论述。 11 浮沉资料的校正 表1为山东兖州矿业集团公司柴里三上层简 称A层和蒋庄三下层简称B层混合煤015~ 50mm级入选浮沉组成综合表,表中第1列为浮沉 密度,第2列和第3列为A、B煤层015~50mm自 然级和破碎级混合煤浮沉试验综合数据,由A、B 煤层015~50mm自然级和破碎级混合煤浮沉试验 综合表而来,表1中第10列为计算邻近密度物含 量时选取的分选密度。第1、2、3、10列数据为计算 015~50mm级入选原煤浮沉组成综合表时的已知 数据,其他各列数据均经计算而来。 表1 A、B层混合煤015~50mm级入选浮沉组成综合表 浮沉密度 Kg/ L 浮 沉 组 成浮煤累计沉煤累计邻近密度物含量 校正前校正后 ΓAd ΓAd ΓAd ΓAd 分选密度 δ p γ δP011 1234567891011 - 1132611641612611641432611641431001002516711381171 113~114381598166381598148641756184731843312111460107 114~115910118196910118178731768130351256012711514174 001 技术与经济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06年第8期 浮沉密度 Kg/ L 浮 沉 组 成浮煤累计沉煤累计邻近密度物含量 校正前校正后 ΓAd ΓAd ΓAd ΓAd 分选密度 δ p γ δP011 115~11621673010621672918876143910526124741521165172 116~11711863914811863913078129917723157791581173155 117~118019546130019546106791241012121171831031182100 118~210116756149116756131801911111620176841721191167 2101910987139191097812110010025167191098712133 小计100100251851001002516733333 小计占总计971432518597143251673 煤泥2157311902157311903 总计10010026101100100251833 为确保原煤资料综合结果与实际原样的一致 性,考虑浮沉试验过程有误差存在,故计算时首先 必须对浮沉资料的灰分进行校正。浮沉资料的校 正,是以浮沉前筛分资料综合表中参加浮沉的各粒 级加权平均灰分除去浮沉煤泥因煤泥不参加灰分 校正灰分的灰分值为标准这是关键,这个标准值 一定要计算准确来校核浮沉后各密度级的加权平 均总灰分。一般有两种校正方法。第一种方法适 应于当浮沉前后的灰分差值的绝对值小于012 ; 第二种方法适应于当浮沉前后的灰分差值的绝对 值大于012 。入选原煤A、B层自然级和破碎级 筛分组成综合表如表2所示。 表2 入选原煤A、B层自然级和破碎级筛分组成综合表 级别mm 自然级混合K 791663 破碎级混合K′ 20. 337 综合煤K K′ 100. 00 γAd γAd γAd 1234567 50~2513125432129819324518322118637174 25~1321111722182519153819327103226135 13~613127119115119883319615125921108 6~312144616172112733119213171918113 3~01514133918148114842914715182319151 - 015512362311901745411595198125148 总计791663221072013374014410010025181 由表2可知,浮沉前015~50mm混合煤的总 灰分为25183 。计算过程如下 100 10025181 - 51981251 48 100 100 - 51981 25183 由表1可知,浮沉后的总灰分为26101 。 浮沉前后的灰分差值的绝对值为/ 25183 - 26101 / / - 0118 / 0118 012 ,故利用第 一种方法进行灰分校正。 如前所述,以浮沉前筛分资料综合表中参加浮 沉的各粒级加权平均灰分即上述计算结果 25183 ,其数量为100100 除去浮沉煤泥因煤 泥不参加灰分校正灰分这里直接给出本煤质资 料中A、B煤层015~50mm自然级和破碎级混合 煤浮沉试验综合表中浮沉煤泥的数质量值,数量为 2157 ,灰分为31190 的灰分值为标准,来校核 浮沉后各密度级的加权平均总灰分,其计算结果 为 Ad筛 10010025183 - 2157311 90 100 100 - 2157 25167 这里直接给出本煤质资料中A、B煤层015~ 101 技术与经济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06年第8期 50mm自然级和破碎级混合煤浮沉试验综合表中 各密度级累计灰分,其值为Ad浮 25185 。 由此可以计算出灰分校正系数 △,△ Ad筛2 Ad浮 25167 - 25185 - 0118 012 。 故在表1中第3列各密度级灰分上加上注 煤泥不参加校正△其值为- 0118 ,即得第5列 的数值。因其数量不变,故第4列的数值与第2列 相同。至此,就完成了浮沉资料的校正。 2 邻近密度物含量γδP011的计算 将分选密度011范围内物料作为中煤,以其含 量γδP011大小来评定原煤的可选性的难易程度,是 评定原煤可选性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充分考虑了 分选过程的分选制度,比较实际的反映了煤的可选性 难易程度。因此,在A、B层混合煤015~50mm级入 选浮沉组成综合表中,γδP011的计算尤为重要,它是可 选性曲线中密度曲线绘制的主要依据。 对于γ δP011的计算,当分选密度δP小于117 时,在计算γδP011的数值时,要扣除 118矸石含 量,即以- 118的量作为百分之百进行计算。这就 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扣除矸石计算法。对于表1而 言,扣除矸石后的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扣除 118矸石含量后γδP011的计算结果 浮沉密度kg/ LΓ 未扣除矸石Γ 扣除矸石后分选密度δ P γ δP011 12345 - 113261163310111381171 113~114381594817011460107 114~11591011113711514174 115~116216731371165172 116~117118621351173155 117~118019511201182100 118~210116731191167 21019109333 小计10010010010033 表3中第3列的数据是以扣除118~210 , 210密度级含量后 100 100 - 19109 - 1167 791 24 作为百分之百计算而来。即以- 118各密 度级含量除以79124 而来。 表3中第5 列γ δP011为分密度相邻密度级物 料含量之和。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当δ P 113时,γ113011γ- 113γ113 - 114 33101 48170 81171 当δ P 114时,γ114011γ113 - 114γ114 - 115 48170 11137 60107 当δ P 115、116、117时,根据同样的计算方法 可得表3中所示的结果。 这里需要注意的有两点 1 当δ P 119时,因分选密度大117 ,故其含 量仍为未扣除矸石时的γ119011γ118~210 1167 ; 2 当δ P 118时,因原煤资料中未给出118 ~119密度级含量,故不能利用上述方法计算 γδP011的量,只能由表3中第4列和第5列数据绘 制的可选性曲线中的密度 011曲线ε曲线上查 取。利用上述资料绘制A、B层混合煤015~50mm 级入选原煤可选性曲线这里不作详细介绍 , 查得 当δ P 118时,γ118011 2100。 另外,表1A、B层混合煤015~50mm级入选 浮沉组成综合表中浮煤累计和沉煤累计的计算结 果已经给出,其计算方法在此不作介绍。 综上所述,在计算015~50mm级入选浮沉组 成综合表时,解决好浮沉资料灰分的校正和 γ δP011的计算两个关键问题,才能够利用表中的数 据绘制出精确的可选性曲线,通过可选性曲线正确 评定入选原煤的可选性,进而指导设计的正常进 行。 责任编辑梁亚奋 201 技术与经济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06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