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输送机密封结构改进.pdf
第3 5 卷 2 0 0 7 年第2 期 经 验 1 4 6 Mining Processing Equipment 1 4 6 1 . 前轴2 . 透盖1 3 . 轴承座4 . 单列圆锥滚子轴承 5 . 透 盖2 6 . 压盖7 . 粗制羊毛毡 图 1 改进前轴头部轴承组 1 . 前轴2 . 透盖3 . 轴承箱4 .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5 . 压盖6 . 柔 性石墨盘根7 . 充气装置8 . 端部机架 图 2 改进后轴头部轴承组 3 5 6 9 密封胶对各部端盖螺栓的密封可采用新型工业 螺纹密封材料。 4 J 5 0 7 焊条表面焊接此方法对开裂的减速箱底座可采 用此法即可。 2 . 2 治渗漏方式的选择 治渗漏的难度在动密封处,这是由许多原因造成的。根据 我们的电动挖掘机实际情况看,采用接触式、自紧性 “Y ” 型 密封圈来密封提升卷筒可行。伊敏河采用非接触式迷宫密封, 这种密封的特点是在高速条件下用于气体密封效果最好,但将 它们移植到电动挖掘机提升卷筒上一个前提是接触面必须比较 平,我们试验第一台暂不采取用这种密封,今后可做尝试。 2 . 3 治理渗漏采取的工艺 1 齿轮油油泵拆卸清洗,更换密封垫,保证不渗漏。 2 原镐润滑油铁制油管,由于接头多,接头设计不合理 易渗漏。重新测绘图纸,加工接头、三通。用 2 层钢丝线的耐 油胶管代替润滑铁管,并做好各种变径和活接。 3 将气泵泵体分解,把原来的石棉垫改成青壳纸垫,原 泵头连接的 1 . 5 英寸铜管,由于是翻头连接,密封不严,易 漏,改成 4 层钢丝线耐油胶管,这样即可解决连接头处渗漏, 又可解决由于铜管太硬不便检修的困难。 4 油流指示器,从手柄调节螺杆处渗漏,可以去掉手 柄,用同尺寸丝堵堵上,重新另设手动调节开关。 5 将行走一轴上磨床,将凹凸不平处磨去 0 . 0 2 m m ,然 后在组装现场测量尺寸,用聚氨酯橡胶,作出唇式骨架油封装 配。 6 回转立轴拆下后用 J 4 2 2 焊条补焊,恢复尺寸后上 5 0 车床精车,上磨床磨光到标准后,并在现场测量尺寸后,用聚 氨酯橡胶制作唇式骨架油封装配并将原 3 m m 粗的 O 型环除 掉,重新用聚氨酯橡胶加工更换。 7 回转减速箱和中盘连接处,原来密封环去掉,清洗干 净涂上 4 m m 高的 7 8 5 密封胶形成胶垫。 8 将提升卷筒拆下用 J 4 2 2 焊条,补焊恢复尺寸。用立车 精车到标准尺寸后,用压花刀具压光,在现场测量实际尺寸, 用聚氨酯橡胶。制做多唇 Y 型密封条。放在密封槽内 在加工 时应稍大 0 . 0 3 0 . 0 4 m m 。 用压板来调节密封与卷筒之间的 接触量。在上密封时要在卷筒上涂少许黄油,防止拉伤密封 面。在减速箱内每个卷筒上用 2 . 0 m m 铁板制做挡油板并焊上 旋槽,使喷到齿轮的油贱到挡油板后大部分被挡回,使油极少 接触在卷筒内部密封上。减速箱底座处用 2 . 5 英寸二层耐油胶 管连接到中盘底下设两个回收油桶,渗漏时回收,不致在镐上 污染。 9 各部减速箱螺栓清洗后,用螺纹密封胶 5 6 9 进行密 封。 1 0 再紧固时用公斤扳手统一紧固,防止松紧不一,造成 各部减速箱端盖由于受力不均造成渗漏。 1 1 提升卷筒底座开裂时可将减速箱打开,拆除所有齿 轮,并将齿轮油抽干,用洗油擦洗干净,用烤枪将残油烤干 净,对开裂处开 2 3 c m 深坡口,用 J 5 0 6 或 J 5 0 7 焊条多层焊 接,焊平即可。要求各项操作严格按工艺执行,认真仔细, 特别强调轴与卷筒的加工精度,每个密封都应现场测量,密封 与轴对应。 3 结语 以上是我们对治渗漏提出的对策,由于缺乏经验,在实际 治理中肯定存在很多不到之处,请专家和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多 指教。□ 收稿日期2 0 0 6 - 0 8 - 0 3 修改稿日期2 0 0 6 - 1 1 - 2 0 论文编号1 0 0 1 - 3 9 5 4 2 0 0 7 0 2 - 0 1 4 6 - 1 4 7 螺旋输送机密封结构改进 薛松富夏圣伯 江苏万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海安2 2 6 6 0 0 煤 粉输送中的密封问题一直是各厂家比较头痛的事,因煤 粉在输送过程中的泄漏不仅是环境的污染问题,更具有 很大的危险性 煤粉在空气中混合达到一定比例后易燃、易 爆 ,因此其在输送过程中的密封尤为重要。我厂结合多年的生 产经验,对原有的 L S 型螺旋输送机进行了改进,在使用中取 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1 存在问题 1 传统的 U 型机壳因机盖和机壳间密封不严而产生的漏 料问题,如图 1 所示。 2 机壳内积料后容易出现的自热自爆的危险。 2 改进措施及效果 将传统的 U 型即壳改为无缝钢管式结构,在机壳两端增 加了充入氮气装置,并将头尾轴承组的结构作了改进,如图 2 所示。 1 将头部轴承座和端部机架组焊为一体,增加了一道外 环壳体,不仅使结构更为紧凑,外观更为流畅,而且使密闭性 能更为可靠。 2 将传统的两只圆锥滚子轴承改为一只双列圆锥滚子轴 承,在满足使用的前提下使结构更为合理,维修拆卸更为方 第3 5 卷 2 0 0 7 年第2 期 1 4 7 经验 Mining Processing Equipment 1 4 7 图1 便。 3 用柔性石墨盘根填料代替了羊毛毡密封,具有更好的 密封性,且避免了羊毛毡长期使用后的硬结漏料现象。 4 在密封处增加了氮气充入装置,进一步加强了密封效 果。□ 收稿日期2 0 0 6 - 0 7 - 2 8 修改稿日期2 0 0 6 - 1 0 - 2 0 论文编号1 0 0 1 - 3 9 5 4 2 0 0 7 0 2 - 0 1 4 7 - 1 4 8 3 8 k g / m 、5 煤矿窄轨道岔 尖轨长度设计 张超王洪涛张丽娜崔忠会 铁法煤业集团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辽宁调兵山1 1 2 7 0 0 随 着综采采煤机械现代化的不断发展,采煤机械吨位大幅 度增大,采煤量也不断增加,因而增加各矿井下铁路运 输负荷,又因有些矿井地质条件差等主要因素的影响造成井下 运输铁路发生凸起变形这样不能保证井下机车、矿车、行车的 安全运行,同时也降低了轨道运输的效率,并且大大增加了井 下铁路的维护量。 为了解决井下铁路运输难的问题,集团公司生产技术部决 定增大井下运输铁道的规格,由现在普遍使用的 2 4 k g / m 铁道 改为 3 8 k g / m 铁道,这样大大提高井下运输效率,同时也减少 井下维护量,确保了井下安全运输。集团公司决定在小康矿试 点使用。 煤炭部规定 3 8 k g / m 、6 0 0 轨距的铁路道岔在煤矿窄轨铁 路只有在特殊条件下使用,不具有普遍使用性。 目前我国对 3 8 k g / m 、 6 0 0 轨距的铁路道岔没有行业标 准要求。由此小康矿委托我公司进行开发设计与制造。 1 3 8 k g / m 、5 6 0 0 轨距单开道岔设尖轨长度 计算 1 . 1 设计的原始依据 1 道岔号码 M 5 号; 2 轨距S 6 0 0 m m ; 3 重轨类型3 8 k g / m ; 4 导曲线半径R 1 5 0 0 0 m m ; 5 道岔型式直线尖轨 6 辙叉角度α 1 1 2 5 ′1 6 ″; 1 . 2 直线尖轨转辙部件主要参数的计算 1 . 2 . 1 尖轨跟部轮缘槽宽度 t g 及尖轨跟距 U g 的计算 如图1 按照一般规定煤矿窄轨的标准车轮取 t g 值为 5 6 m m 尖轨跟距 U g t g bg 5 6 6 8 1 2 4 m m 式中b g尖轨轨头宽 6 8 m m 1 . 2 . 2 尖轨尖端摆距的计算 尖轨尖端摆距 f U g Sd- Sg 5 1 0 1 2 9 1 3 4 m m 取 f 1 3 0 m m 标准规定 S d尖轨端部轨距,6 0 5 m m S g尖轨跟部轨距,6 0 5 m m 1 . 2 . 3 尖轨长度的计算 直线尖轨长度是根据机车、矿车行走部分的结构和采用的 道岔曲线半径等因素来确定的。目前对窄轨道岔直线尖轨长度 的计算方法有两种,由于这两种方法都有假定性,故同时利 用。最后按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平均值来确定直线尖轨长 度。 1 方法一是把机车、矿车使入尖轨同沿着道岔转辙曲 线运行相比较的方法,也就是使尖轨转辙角 β 与转辙曲线内的 撞击角 ψ0 相等的原理。因此,需要首先求出转辙曲线的撞击角 ψ0 ,然后按 β=ψ0 的情况,根据公式 L ′ j Ug/ s i n β 计算尖 轨的长度。 设尖轨的长度 L ′ j Ug/ s i n β 式中U g尖轨跟距,m m β尖轨转辙角,β=ψ0 道岔设计选取较小的 β 值,这对车辆运行有好处,但过 小不但在结构上不易实现,而且也会大大增加道岔的中长,这 也不经济的。因而合理选择 β 值是我们在轨道岔设计应该解决 的问题之一。 根据设计经验, 道岔转辙角 β 应与道岔曲线上的轮缘 冲击角 ψ0 相适应。当车辆 在轨道曲线上运行时,车轮 轮缘对曲线轨产生一冲击角 ψ0 , 如图 2 ,道岔转辙角 β 与曲线冲击角 ψ0 对车辆在 道岔上运行的平稳性有较大 影响。如果角度相适应,使 车辆在进入转辙尖轨和进入 道岔曲线,其摇摆方向和幅 度始终一致,减少摆动率, 有较好的运行平稳性。如果 β 与 ψ0 不相适应势必增加 车辆的摆动率,这对行车是 不利的。因此,设计道岔时 力求使车辆进入尖轨和通过 曲线的运行条件相一致,即 转辙角β 等于或接近曲线 上的轮缘冲击角ψ0。 β=ψ0 a r c s i n [ X λw / R S / 2 ] 1 λw 为轮轴中心线到轮缘与钢轨接触点的距离,此值一般都 较小,按 F . M . 沙湖年著 铁路线路及线路业务 介绍如图 3 。 图2 图3 轮缘与钢轨接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