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5112-1994 凿井绞车.pdf
UD C 6 2 2 . 6 7 3 D 9 1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 B / T 1 5 1 1 2 一 9 4 凿井绞车 S h a f t s i n k i n g w i n c h 1 9 9 4 一 0 7 一 1 9 发布1 9 9 5 一 0 5 一 0 1 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 发 布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 T 151 12 一 9 4 凿井绞车 S h a f t s i n k i n g wi n c h 代替 C R 4 5 7 叱r ; s h o 6 1 生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凿井绞车 以下简称绞车 的型式与基本参数、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与检验规则 和标 志、 包装、 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 金属矿及非金属矿竖井凿井时悬吊设备用的绞车 2 引用标准 G B 4 8 7 9 防锈包装 G B 8 9 2 3 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 G B 1 0 0 9 5 渐开线圆 柱齿 轮精度 G B / T 1 3 3 0 6 标牌 G B / T 1 3 3 8 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7 t 条件 3 型式与基本参数 3 . 1 绞车按其结构型式分缠绕式和摩擦式; 缠绕式分单筒和双筒。 3 . 2 型号表示方法 曰J z口一 xx/xxxx 卷筒容绳量 钢丝绳最大静张力, 1 0 k N A表示用于吊安全梯 M 表示摩擦式 L 缠绕式省略 凿井纹车 卷扬机类 - 2 表示双筒, 单筒省略 标记示例 钢丝绳最大静张力为 1 0 0 k N, 卷筒容绳量8 0 0 m. 单筒缠绕式凿井绞车 凿井纹车J Z - 1 0 / 8 0 0 G B / T 1 5 1 1 2 -9 4 3 . 3 基本参数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国家技术监督局 1 9 9 4 一 0 7 一 1 9 批准1 9 9 5 一 0 5 一 0 1实施 GB/ T 1 511 2一 94 表 1 型号 钢 丝 绳 最 大 静 张 力 卷 筒 容 绳 量 m 一 , 筒 直 径 第一层钢 丝绳速度 m/ 5 钢丝绳直径 们1】1 1 绞车重量 t I Z A , s t ;1 0 0 06 3 00 . 2 5 0 2 6 6 J Z 6 36 0 0 . 6 3 0 0 . 0 7 5 2 4 5 328 6 0 0 8 0 0 { l 8 0 0 今Ol 61 60 8 0 0 10 0 0 10 0 0 13 2 0 18 0 0 2 1 2 0 522 2 J Z、 J Z M 一 l 2 5 G 1 0 0 0 10 5 0 1 3 2 0 1 8 0 0 2 1 2 0 6 0 3 6 4 0 0 . 1 0 0 0 1 2 5 0 1 8 0 0 2 49 Z J Z 6 3 6 0 0 6 3 0 3 21 51 0 0 6 0 0 8 00 8 0 0 4 02 61 6 0 100 0 1 0 0 0 132 0 5 23 82 5 0 1 0 0 0 1 0 5 0 1 3 2 0 注 ① 钢丝绳最大静张力系指钢丝绳在第一层缠绕时的静张力。 ② 钢丝绳速度允差为士2 。 。 ③ 绞车重童不包括钢丝绳和电控设备. 4 技术要求 4 . 1 绞车应符合 本标准的要求, 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42 绞车应符合有关矿山安全规程的规定。 2 GB / T 1 511 2一 94 4 . 3 绞车适应环境温度为一2 5- 4 0 C e 4 . 4 绞车控制系统应灵活、 准确、 可靠。 4 . 5 J Z A型绞车应具有手驱动和电力 驱动的功能, 并可采用其他方式驱动。 4 . 6 绞车QZ A型除外 应设置独立的工作制动器和安全制动器。 4 . 了 绞车的工作制动器和安全制动器的制动力矩均不小于最大静力矩的两倍。 制动器工作应灵敏可 靠, 闸瓦 带 接触面积不小于 7 0 0 4 . 8 安全制动器应采用锤重力或弹簧力进行制动。 J Z A型纹车制动器在断电情况下 应能手动解除 制 动 。 4 . 9 绞车卷 筒边缘距最外缠绕层的高度应不小于2 . 5 倍钢丝绳直径。 4 . 1 0 绞车主轴材料力学性能不低于 。 , 3 7 0 N/ mm “a b 6 3 0 N/ m m0 。其内部组织致密均匀, 不应有裂 纹、 发纹及其他影响强度的缺陷。 4 . 1 1 环面蜗杆减速器的工作齿面接触斑点 蜗轮沿齿高方向不少于8 0 , 蜗杆螺旋齿工作面沿长度 方向不小于 5 0 。圆柱齿轮减速器齿轮精度应不低于GB 1 0 0 9 5 中 8 - 8 - 7 级规定。 4 . 1 2 环面蜗杆减速器和圆柱齿轮减速器在绞车以额定负荷连续运转情况下, 油温温升分别不超过 6 0 C和 5 0 C, 油池最高温度分别不超过 8 0 C和 7 0 0C, 并不得渗油。 4 . 1 3 减速器清洁度用2 0 0 网目筛过滤, 环面蜗杆减速器污物应不大于2 . 5 a m g , 圆柱齿轮减速器污 物不大于1 . 8 a m g a 为减速器中 心距, m m , 4 . 1 4 2 J Z型绞车的差速机构应保证两根钢丝绳的最大静张力允差不大于表 2 的规定。 表 2 绞车型号2 J Z - 6 . 32 J Z - 1 02 J Z - 1 62 J Z - 2 5 两根钢丝绳最大静张力允差, k N 1 . 53 . 05 . 07 . 5 4 . 1 5 绞车所有外露旋转零部件 除卷筒、 制动器外 应有防护罩。 4 . 1 6 绞车应运转平稳, 无周期性噪声, 整机噪声声压级不大于 8 5 d B A , 4 . 1 7 绞车涂装前钢材表面除锈质量应符合GB 8 9 2 3中S t 2 级的规定。 4 . 1 8 绞车涂漆应均匀美观 , 不允许有针孔、 气泡、 裂纹、 脱皮、 流痕及漏涂等缺陷。 4 . 1 9 纹车成套供应范围 机械部分、 电动机、 电控设备及随机技术文件。 4 . 2 0 制造保证 在用户遵守保管、 运输、 安装和使用规则条件下, 从制造厂发货之日起 2 4 个月内, 安装使用之日 起 1 8个月内, 绞车因制造质量而发生损坏或不能正常工作时, 制造厂应无偿地为用户修理或更换. 5 试验方法与检验规则 5 . 1 试验条件 5 . 1 . 1 试验用的仪器、 仪表及计量器具, 应附有合格证和周期鉴定证书。 5 . 1 . 2 试验用的主要仪器、 仪表及设备见表 3 。 表 3 名称精度 温 度 计1 ℃ 测 速 计 声 级 计2型 GB/ T 15 112 一 94 续表 3 名称精度 交 流 电 压 表 0 . 5 级 交 流 电 流 表 0 . 5 级 三 项 功 率 表0 . 5 级 转矩转速功率仪 减速器试验台 整机试验台 5 . 2 出厂检验 5 . 2 . 1 每台绞车必须经过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才能出厂, 并附有合格证明书。 5 . 2 . 2 采用超声波探伤和机械性能试验方法检验主轴是否符合 4 . 1 0 条的要求。 5 . 2 . 3 采用目 测法检验绞车的成套性、 涂漆质量及减速器渗油情况, 是否符合4 . 9 , 4 . 1 5 , 4 . 1 7 , 4 . 1 8 条 和4 . 1 9 条的要求。 5 . 2 - 4 减速器负荷试验, 在额定转速下, 按 2 5 , 5 0 , 7 5 , 1 0 0 额定负荷逐级加载, 待温度平衡 1 0 mi n 后, 检验环面蜗轮、 蜗杆和齿轮副的接触斑点及减速器温升情况是否符合 4 . 1 1 条和 4 . 1 2 条的要 求 。 5 . 2 . 5 绞车空负荷试验 纹车空运转 3 0 mi n , 检验下列各项 a . 控制系统是否符合 4 . 4 条和 4 . 5 条的要求。检查次数不少于 5 次; b . 工作制动器和安全制动器是否 符合4 . 6 条和4 . 8 条的要求. 检查次数不少于5 次; c 用声级计按A计权声压 级测 量纹车整机噪声。 测量时, 声级计放在距纹车l m处, 高度在减速 器分合面位置, 测量点在纹车前后左右四点均布.测量结果取其平均值, 其值应符合 4 . 1 6条的要求。 5 . 3 型式试验 5 . 3 . 1 绞车有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进行型式试验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试制鉴定; b . 正式生产, 如结构、 材料、 工艺有较大改变. 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正常生产时, 每三年进行一次检验, d . 停产三年后, 恢复生产时。 5 . 3 . 2 型式检验包括出厂检验全部内容。 5 . 3 . 3 空负荷试验后, 用清洗、 烘干、 称重法检验减速器清洁度是否符合4 . 1 3 条的要求. 5 . 3 . 4 用衡器测量绞车重量。 5 . 35 用测速计测量钢丝绳的速 度。 5 . 3 . 6 纹车负荷试验 纹车按2 5 0 o , 5 0 , 7 5 及1 0 0 0 o 额定负荷逐级加载, 各级运转不少于3 0 m i n , 在额定负 荷下检验下 列各项 a . 各控制系统是否符合 4 . 4条的要求; b . 制动器灵敏可靠及闸瓦 带 接触面积是否符合 4 . 7 条的要求; c . J Z A型绞车分别用电动、 手动和其他驱动, 检验是否符合4 . 5 条的要求。 5 . 3 . 7 2 J Z型绞车采用两根钢丝绳分别悬吊 重量差不大于表2 规定值的方法, 检验减速器差速机构灵 G B / T 1 5 1 1 2一9 4 敏性是否符合4 . 1 4 条的要求。 5 . 3 . 8 工作制动器和安全制动器的制动力矩分别借助吊重法 或专用 试验装置 , 检 验是否 符合4 . 7 条 的要求 。 6 标志、 包装、 运输与贮存 6 . 1 每台纹车在适当 的明显位置固定产品标牌, 其型式与尺寸应符合G B / T 1 3 3 0 6 的规定, 并标明 下 列内容 a制造厂名称、 商标 ; b . 产品型号、 名称; c . 主要技术参数, d出厂编号、 制造日期。 6 . 2 绞车外露加工表面应按G B 4 8 7 9 标准中D级的要求进行防 锈包装。 6 . 3 除电控装置装箱外, 其余机械部分采用局部包装, 并应符合G B / T 1 3 3 8 4 的要求。 6 . 4 总重量大于 1 0 t 的绞车可拆成部件发货。 6 . 5 随机技术文件包括使用说明书、 合格证明书、 装箱单、 总图和基础图。 6 . 6 绞车应存放在通风、 防雨 雪 的场所, 每存放半年检查一次油封情况。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部洛阳矿山机械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由济南重型机器厂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占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