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影响下煤层吸附甲烷特性试验研究.pdf
第 42 卷第 6 期煤 炭 科 学 技 术Vol 42 No 6 2014 年6 月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June 2014 多因素影响下煤层吸附甲烷特性试验研究 李树刚ꎬ安朝峰ꎬ林海飞ꎬ赵鹏翔ꎬ丁 洋 西安科技大学 能源学院ꎬ陕西 西安 710054 摘 要为研究温度、含水量、粒径、变质程度 4 个因素对煤吸附甲烷特性的影响ꎬ应用正交试验设计ꎬ 采用吸附常数测定仪进行甲烷吸附试验ꎬ运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得到 Langmuir 吸 附常数 a、b 与各因素的关系及吸附常数 a 随多因素变化的关系式ꎮ 试验结果表明多因素影响下煤 样吸附甲烷过程满足 Langmuir 单分子层吸附理论ꎻ各因素对 Langmuir 吸附常数 a、b 的大小均有影 响ꎬ但影响程度存在差异ꎬ各因素对吸附常数 a 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变质程度、温度、粒径、含 水量ꎬ对吸附常数 b 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变质程度、含水量、温度、粒径ꎻ吸附常数 a 与变质程 度的变化呈正相关ꎬ与温度、含水量、粒径的变化呈负相关ꎬ吸附常数 b 与变质程度的变化呈正相关ꎬ 与温度变化呈负相关ꎬ随粒径、含水量变化呈阶段性变化ꎮ 通过对煤吸附甲烷多因素影响分析ꎬ为进 一步研究煤体吸附甲烷特性提供理论基础ꎬ同时为井下开采过程中实施防突措施提供了理论指导ꎮ 关键词甲烷吸附ꎻ多因素影响ꎻ吸附常数ꎻ煤变质程度 中图分类号TD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2336201406-0040-05 Research on Characteristics of Methane Adsorption in Coal Seam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Multiple Factors LI Shu ̄gangꎬAN Zhao ̄fengꎬLIN Hai ̄feiꎬZHAO Peng ̄xiangꎬDING Yang College of Energyꎬ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ꎬXi̓an 710054ꎬ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analyse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ꎬwater contentꎬparticle size and metamorphic grade of coal on methane adsorptionꎬ methane adsorptio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with orthogonal experiment design and adsorption constants detector.The relationship be ̄ tween Langmuir adsorption constant a and b and the different factorsꎬand the adsorption constant a varied with four factors were obtained by using multiple factors variance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al samples adsorption under the action of mul ̄ tiple factors met Langmuir monolayer adsorption theory.Every single factor would affect Langmuir adsorption constant a and bꎬbut influence extent was different.Metamorphic degree affected constant a was the strongest in the whole factorsꎬfollowed by the temperature and particle sizeꎬand water content was the last.Metamorphic degree affected the adsorption b was the strongestꎬfollowed by water contentꎬthe tempera ̄ ture and particle size was the weakest.Constant a was in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metamorphic degree and in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em ̄ peratureꎬwater content and the particle sizeꎬbut constant b was in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metamorphic degreeꎬin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emperature and changed periodically when particle size and water content changing.According the research of the methane adsorption un ̄ der the action of various factorsꎬ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coul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on further study on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and theoretical direction for preventing coal and gas outburst in process of mining. Key words methane adsorptionꎻmultiple impact factorsꎻadsorption constantꎻmetamorphic grade of coal 收稿日期2014-01-15ꎻ责任编辑代艳玲 DOI10.13199/ j.cnki.cst.2014.06.0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资助项目51327007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4157ꎬ51104118ꎬ51204134 作者简介李树刚1963ꎬ男ꎬ甘肃会宁人ꎬ教授ꎬ博士生导师ꎬ博士ꎮ Tel029-85587007ꎬE-maillisg@ xust edu cn 引用格式李树刚ꎬ安朝峰ꎬ林海飞ꎬ等.多因素影响下煤层吸附甲烷特性试验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ꎬ2014ꎬ42640-44. LI Shu ̄gangꎬAN Zhao ̄fengꎬLIN Hai ̄feiꎬet al.Research on Characteristics of Methane Adsorption in Coal Seam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Multiple Factors[J].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ꎬ2014ꎬ42640-44. 0 引 言 研究煤吸附甲烷的特性及机理是进行瓦斯抽采 和瓦斯治理的重要依据ꎮ 国内外学者对煤吸附甲烷 的特性进行了大量研究ꎬ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ꎮ 文献[1-2]研究了温度对煤吸附甲烷性能的影响ꎬ 04 李树刚等多因素影响下煤层吸附甲烷特性试验研究2014 年第 6 期 认为随环境温度升高ꎬ煤体吸附甲烷量减小ꎬLang ̄ muir 吸附常数 a 随温度的增大而减小ꎬ温度越高ꎬa 值变化幅度越小ꎬ最终趋于稳定ꎬ而吸附常数 b 与温 度以及煤体自身性质密切相关ꎻ文献[3-5]提出了 煤中含水量对煤吸附甲烷性能的影响机理ꎬ得到了 实际条件下煤吸附甲烷随含水量变化的校正公式及 不同含水量条件下煤吸附甲烷模型ꎬ认为含水量的 增加抑制煤吸附甲烷ꎻ文献[6-8]研究了不同粒径 对甲烷吸附特性的影响ꎬ得到了不同粒径条件下煤 样的等温吸附曲线ꎬ认为煤样吸附量随粒径增大呈 减小趋势ꎮ 上述研究集中分析了单因素对煤吸附甲 烷特性的影响ꎬ而实际地层中的煤体同时处于多因 素环境中ꎬ其中包括含水量、温度及煤体自身的变质 程度等ꎬ多因素对煤体吸附甲烷特性影响的研究目 前还鲜见报道ꎬ基于此ꎬ笔者设计了多因素影响煤体 吸附甲烷特性的正交试验方案ꎬ结合多因素方差分 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ꎬ研究多因素对煤吸附甲 烷特性影响的规律特征ꎬ旨在揭示各因素对 Lang ̄ muir 吸附常数 a、b 影响的主次关系ꎬ以期对井下工 作面回采过程中实施防突措施提供参考ꎬ并为进一 步研究煤体吸附甲烷特性提供理论基础ꎮ 1 煤吸附甲烷多因素正交试验设计 试验选取 3 种不同变质程度的原煤作为煤样ꎬ 分别记为煤样 1、煤样 2 和煤样 3ꎬ采用标准筛对煤 样进行筛分ꎬ制备出粒径为 0 18 0 25、0 25 0 38、0 380 75 mm 的 3 种煤样ꎻ采用人工加湿的 方法并通过烘干称重制备出含水量为 2%、4%、6% 的 3 种煤样ꎮ 试验采用挥发分表征煤的变质程度ꎬ 变质程度越大ꎬ煤的挥发分越低ꎮ 试验暂不考虑因 素间的交互作用ꎬ采用“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 交试验设计的方法[9-11]ꎬ正交试验设计因素及水平 见表 1ꎮ 表 1 正交试验设计因素及水平 水平 因素 A 温度/ ℃ 因素 B 含水量/ % 因素 C 粒径/ mm 因素 D 挥发分/ % 12020 180 2538 56 24040 250 3828 14 36060 380 7527 16 2 正交试验结果 运用 WY-98B 型吸附常数测定仪ꎬ对正交试验 设计中的 9 个不同方案进行甲烷吸附试验ꎬ试验吸 附压力从 0 80 MPa 逐渐增至 5 60 MPaꎬ正交试验 结果及不同设计方案的 Langmuir 吸附常数 a、b 值 计算结果见表 2ꎮ 不同设计方案煤样的等温吸附曲 线如图 1 所示ꎮ 多因素影响下ꎬ煤样吸附甲烷试验 的整个测试过程满足 Langmuir 方程ꎬ对试验结果进 行拟合得到的关系式见表 2ꎮ 拟合度越高ꎬ表明多 因素影响下ꎬ煤样吸附甲烷过程越符合 Langmuir 单 分子层吸附理论ꎮ 表 2 煤样吸附甲烷多因素正交试验结果及煤样吸附甲烷拟合关系式 方案 编号 水平 ABCD Q/ cm3g -1 a/ cm3g -1 b/ MPa -1 拟合关系式拟合度 1111124 08537 2920 301Q=11 224 9p/ 1+0 301p0 996 2122225 45638 1040 658Q=25 072 4p/ 1+0 658p0 993 3133330 96941 5480 755Q=31 368 7p/ 1+0 755p0 987 4212329 96338 7560 632Q=24 493 7p/ 1+0 632p0 992 5223116 21627 8670 396Q=11 035 3p/ 1+0 396p0 996 6231220 13733 1780 525Q=17 418 5p/ 1+0 525p0 985 7313215 73129 8940 451Q=13 482 2p/ 1+0 451p0 989 8321326 30236 5430 695Q=25 397 3p/ 1+0 695p0 991 9332112 21824 2780 337Q=8 181 7p/ 1+0 337p0 985 注Q、p 分别表示甲烷吸附量和吸附平衡压力ꎮ 3 多因素对吸附常数 a 和 b 的影响 3 1 多因素对吸附常数 a 的影响 根据表 2 正交试验结果ꎬ各因素同水平的吸附 常数 a 之和计算结果见表 3ꎮ 根据表 3 得到各因素 指标的偏差平方和ꎬSSA= 118 16ꎬSSB= 8 03ꎬSSC= 10 12ꎬSSD= 126 10ꎬ各因素指标偏差平方和不为 零ꎬ且 SSDSSASSCSSBꎬ表明各因素对 Langmuir 吸 附常数 a 值的大小均有影响ꎬ但影响程度存在差异ꎮ 根据正交设计中因素显著性检验方法知ꎬ因 SSB最 14 2014 年第 6 期煤 炭 科 学 技 术第 42 卷 图 1 多因素影响下煤样等温吸附曲线 小ꎬ将因素 B 作为误差列ꎬ进行因素显著性检验ꎬ取 显著性水平 α=0 1ꎬ方差分析结果见表 4ꎮ 表 3 各因素同水平的吸附常数 a 之和计算结果 因素ABCD Ki1116 943105 942107 01389 436 Ki299 801102 513102 141101 175 Ki390 71499 00399 309116 847 注Ki1、Ki2、Ki3分别为因素 i 第 1 水平、第 2 水平、第 3 水平的 指标和ꎮ 表 4 吸附常数 a 方差分析结果 变异来源SSidfMSF 值F0 12ꎬ2 因素 D126 10263 0515 79 00 因素 A118 16259 0814 7 因素 C10 1225 061 26 BΔ8 0324 02 误差 e8 0324 02 总和262 41 注SSi表示 i 因素指标的偏差平方和ꎬSSi= 1 r ∑ m i=1Kij 2-∑ n t=1kt 2/ nꎬ其中r 为正交试验设计的水平数ꎬ取 3ꎻm 为各因素水平数ꎬ取 3ꎻ Kij为因素 i 的第 j 水平的指标和ꎬj=1、2、3ꎻkt为方案编号 t 对应的试 验结果指标ꎬt=1、2、、9ꎻn 为试验总次数ꎬ取 9ꎻdf 为自由度ꎬdf=m- 1ꎻMS 为均方差ꎬMS=SSi/ dfꎮ 由表 4 方差分析结果可知ꎬ FDF0 12ꎬ2ꎬFA F0 12ꎬ2ꎬFCACBꎬ 表明吸附常数 a 的各因素中ꎬ因素 D变质程度对 吸附常数 a 起主要控制作用ꎬ因素 B含水量对吸 附常数 a 的影响作用最小ꎮ 据表 3 求得各因素同水 平吸附常数 a 的均值ꎬ得到吸附常数 a 随各因素变 化的关系ꎬ如图 2 所示ꎮ 由图 2 可知ꎬ温度升高、粒 径增大、含水量增多ꎬLangmuir 吸附常数 a 减小ꎻ煤 变质程度增高ꎬ吸附常数 a 增大ꎮ 煤对甲烷吸附量 的 Langmuir 修正方程[12]为 Q = abp 1 + bp eNT-T0 1 + 0 31W + 10Vp γ 1 图 2 吸附常数 a 与多因素变化的关系 式中N 为试验系数ꎻT 为煤层温度ꎬKꎻT0为测定 a、 b 值时的实验室温度ꎬKꎻW 为煤样含水量ꎬ%ꎻV 为 煤层的孔隙体积ꎬm3ꎻγ 为甲烷压缩系数ꎮ 式1表明ꎬ吸附量 Q 与实验室温度 T0和含水 量 W 呈负相关ꎬ温度 T0和含水量 W 增大ꎬ吸附量 Q 减小ꎬ因吸附常数 a 表征煤体的极限吸附量ꎬ则吸附 量 Q 减小ꎬ吸附常数 a 减小ꎮ 因煤体吸附甲烷为放 热过程ꎬ温度升高ꎬ煤体孔隙表面吸附瓦斯的自由活 化能逐渐降低ꎬ瓦斯不能存在于孔隙表面ꎬ而是游离 到孔隙中ꎬ整个体系向脱附方向进行[6]ꎬ煤的吸附 能力下降ꎬ从而使得 Langmuir 吸附常数 a 减小ꎮ 甲 烷分子在煤体表面主要以正三角锥的方式吸附ꎬ而 水分子则是以 1 个氧原子向上、2 个氢原子向下的 分子结构形式吸附ꎬ因此煤表面对水分子的吸附远 大于甲烷分子[13]ꎬ同时因煤体内部的部分水分会以 水蒸气形式存在ꎬ在煤吸附甲烷过程中水蒸气会占 据煤体部分表面积ꎬ导致甲烷吸附位相对减小ꎬ另一 方面水的存在导致煤体孔隙内产生毛细现象ꎬ进而 形成毛细管阻力[14]ꎬ当孔隙内部与外部环境间的压 差小于毛细阻力时ꎬ会阻碍甲烷分子进入孔隙内部ꎬ 导致吸附常数 a 减小ꎮ 由表面能原理知ꎬ煤吸附甲烷过程ꎬ煤的表面张 力降低[1]ꎬ煤体表面张力降低值为 Δχ= RT′ V0S∫ p 0 abp 1 + bp 1 p = aRT′ V0S ln1 + bp2 式中Δχ为煤在真空条件下表面张力与吸附平衡时 煤表面张力之差ꎬJ/ m2ꎻR 为气体常数ꎬ取 8 314 J/ molKꎻT′为吸附温度ꎬKꎻV0为标准状况下气 体摩尔体积ꎬL/ molꎻS 为煤比表面积ꎬm2/ gꎮ 吸附平衡时ꎬΔχ为一定值[1]ꎬ吸附常数 b 与煤 变质程度相关ꎬ吸附常数 a 表示为 a = ΔχV0S/ kRT′3 式中k 为与煤变质程度相关的常数ꎮ 根据式3ꎬ温度恒定时ꎬ煤比表面积 S 与吸附 常数 a 呈正相关ꎬ因煤比表面积决定煤体对甲烷的 24 李树刚等多因素影响下煤层吸附甲烷特性试验研究2014 年第 6 期 吸附量大小ꎬ随煤粒径的递增ꎬ比表面积 S 减小ꎬ Langmuir 吸附常数 a 减小ꎮ 煤的微孔孔容是吸附甲 烷的主要载体ꎬ微孔孔容越大ꎬ煤的吸附能力越大ꎬ 低变质程度的煤ꎬ其含氧官能团较多ꎬ低分子化合物 的质量较大ꎬ内部结构无方向性ꎬ微孔的孔容较小ꎬ 而高变质程度的煤ꎬ煤的内部会出现规整和定向规 律ꎬ从而导致煤内部微孔孔容增大ꎬ因此煤变质程度 增高ꎬLangmuir 吸附常数 a 增大ꎬ挥发分对煤吸附瓦 斯量的校正关系式为[5] η = 1/ [1 + 0 147e0 022VrW]4 式中η 为校正系数ꎻVr为挥发分ꎬ%ꎮ 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 Langmuir 吸附常 数 a 的试验结果进行拟合ꎬ得到回归方程 a = 89 29 - 0 88x1- 57 82x2- 7 77x3- 62 65x4 5 式中 x1、x2、x3、x4分别为煤样温度、含水量、粒径、 挥发分ꎬ只表示数值ꎬ不带量纲ꎮ 对方程的回归性进行显著性检验ꎬ样本容量为 9ꎬ显著性水平 α 取 0 05ꎬ样本检验值 Ft=8 39ꎬFt F0 054ꎬ4= 6 338ꎬ表明回归方程有较高显著性ꎮ 拟合结果表明ꎬ多因素影响下ꎬLangmuir 吸附常数 a 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变化关系可按式5进行统计 分析式中 a、x 只表示数值ꎬ不带量纲ꎮ a = k0 + k 1x1 + k 2x2 + k 3x3 + k 4x4 式中k0、k1、k2、k3、k4是由煤体自身物理特性所决定 的常数项ꎮ 3 2 多因素对吸附常数 b 的影响 根据表 2 正交试验结果ꎬ各因素同水平的吸附 常数 b 之和计算结果见表 5ꎮ 表 5 吸附常数 b 试验结果分析 因素ABCD Ki11 7141 3841 5211 034 Ki2 1 5531 7491 6271 634 Ki31 4831 6171 6022 082 由表 5 得到各因素指标的偏差平方和ꎬSSA= 0 009ꎬSSB=0 023ꎬSSC=0 002ꎬSSD=0 184ꎬ各因素 指标的偏差平方和不为零ꎬ且 SSDSSBSSASSCꎬ表 明各因素对 Langmuir 吸附常数 b 均存在影响ꎬ但影 响程度相同ꎬ各因素显著性方差分析结果见表 6ꎮ 由表 6 可知ꎬFDF0 12ꎬ2ꎬFBF0 12ꎬ2ꎬFABACꎬ即因素 D变质程度对吸附常数 b 起主要控制作用ꎬ因素 C粒径对吸附常数 b 的影 响作用最小ꎮ 表 6 吸附常数 b 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 SSi dfMSF 值 F0 12ꎬ2 因素 D0 18420 092 092 09 00 因素 B0 02320 011 511 5 因素 A0 00920 004 54 5 因素 CΔ0 00220 001 0 误差 e0 0022 总和0 218 根据表5 得到 Langmuir 吸附常数 b 随各因素变 化的关系ꎬ如图 3 所示ꎬ温度升高ꎬ吸附常数 b 减小ꎻ 煤粒径、含水量的增大ꎬ吸附常数 b 呈阶段性变化ꎻ 变质程度增高ꎬ吸附常数 b 增大ꎮ 图 3 吸附常数 b 与多因素变化的关系 由 Langmuir 单分子层吸附模型及煤体表面能 原理推导出温度影响吸附常数 b 的具体表达式[1] b = p -1 [exph/ T′ - 1]6 式中h 为煤体自身物理性能所决定的定值ꎬ与外界 温度无关ꎮ 由式6可知ꎬ温度升高ꎬLangmuir 吸附常数 b 明显下降ꎬ文献[15]也通过试验及理论推导证实吸 附常数 b 与温度呈负相关ꎮ 含水量、煤粒径增大ꎬ吸 附常数 b 呈阶段性变化与煤体自身的物理特性相 关[7]ꎻ煤变质程度增高ꎬ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煤体内 表面对甲烷的吸附能力[15]ꎬ致使 Langmuir 吸附常数 b 增大ꎮ 3 3 工程指导意义 井下采煤过程中ꎬ同一回采工作面煤体的变质 程度相差不大ꎬ但温度、含水量、粒径等因素时常会 发生较大变化ꎬ变质程度相同ꎬ则温度对煤体的甲烷 吸附量起主要控制作用ꎮ 若温度升高ꎬ打破了煤体 内部原来的吸附平衡状态ꎬ会导致煤体解吸瓦斯ꎬ瓦 斯解吸量 Qt [16]可表示为 Qt/ Q∞=1 - e -4π2D′ηt/ r20 7 34 2014 年第 6 期煤 炭 科 学 技 术第 42 卷 Q∞= abp/ 1 + bp - 0 1ab/ 1 + 0 1b 8 D′ = ZT/ 6πμr19 μ = α′E10 式中Qt为 t 时间段内煤体的瓦斯解吸量ꎬcm3/ gꎻ Q∞为煤体的极限解吸量ꎬcm3/ gꎻD′为瓦斯在煤体中 的扩散系数ꎬ m2/ minꎻη 一般取 0 96ꎻr0为煤样粒 径ꎬ mꎻZ 为波尔兹曼常数ꎬ取 1 380 650 510- 23 J/ Kꎻ T 为煤层温度ꎬ Kꎻμ 为煤的黏度ꎬ Paminꎻr1 为瓦斯半气体分子的半径ꎬ mꎻα ′为黏膜系数ꎻE 为 煤体的弹性模量ꎬ Paꎮ 联立式7式10可得 Qt= abp 1 + bp - 0 1ab 1 + 0 1b 1 - exp- 2πZTηt 3r1α′Er2 0 温度升高ꎬ煤体瓦斯的解吸量增大ꎬ由于煤吸附 甲烷存在时间效应ꎬ随温度升高ꎬ甲烷气体分子的活 性增强ꎬ分子动能增大ꎬ甲烷分子停留在孔隙表面的 时间减少ꎬ煤体表面吸附甲烷分子的覆盖率降低ꎬ另 一方面ꎬ温度升高ꎬ煤体孔隙表面吸附瓦斯的自由活 化能逐渐降低ꎬ瓦斯不能存在于孔隙表面ꎬ而是游离 到孔隙中ꎬ导致煤层中游离瓦斯集聚ꎮ 大量游离瓦斯若集聚在煤体松软处ꎬ在其某个 方向形成自由弱面ꎬ导致松软煤层瓦斯的原始压力 平衡状态受到破坏ꎬ从而在煤体孔隙中形成较大的 压力梯度及浓度梯度变化ꎬ则极易在松软煤体的自 由弱面引发煤与瓦斯突出ꎬ因此ꎬ井下采煤过程中ꎬ 温度、煤粒径等多因素变化时ꎬ首先要实时监测温度 变化ꎬ以防止温度突然变化诱发大量瓦斯解吸ꎬ导致 在松软煤体的自由弱面引发煤与瓦斯突出ꎮ 4 结 论 1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温度、含水量、粒径及变 质程度等多因素影响煤吸附甲烷的等温吸附曲线ꎬ 利用 Langmuir 吸附模型对其进行拟合ꎬ拟合度较 高ꎬ表明多因素影响下煤样吸附甲烷过程满足 Lang ̄ muir 单分子层吸附理论ꎮ 2温度、含水量、粒径及变质程度等各因素对 Langmuir 吸附常数 a 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变 质程度、温度、粒径、含水量ꎬ变质程度对吸附常数 a 值的大小起主要控制作用ꎬ含水量的影响作用最小ꎻ 根据试验结果ꎬ提出了多因素影响下吸附常数 a 值 的计算式ꎮ 3各因素对 Langmuir 吸附常数 b 的影响程度 由大到小依次为变质程度、含水量、温度、粒径ꎻ变质 程度增高ꎬ吸附常数 b 增大ꎬ温度升高ꎬ吸附常数 b 减小ꎬ含水量、粒径增大ꎬ吸附常数 b 呈阶段性变化ꎮ 4井下工作面回采过程中ꎬ温度、含水量、煤粒 径等多因素变化时ꎬ首先要实时监测温度的变化ꎬ以 防止温度突然变化诱发瓦斯大量解吸ꎬ使煤体孔隙 形成较大的压力梯度及浓度梯度ꎬ导致在松软煤体 的自由弱面引发煤与瓦斯突出ꎮ 笔者仅进行了温 度、含水量、粒径及变质程度等多因素对煤吸附甲烷 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ꎬ由于样本量有限ꎬ其结论的普 适性仍需进一步研究ꎮ 参考文献 [1] 张天军ꎬ许鸿杰ꎬ李树刚ꎬ等.温度对煤吸附性能的影响[J].煤 炭学报ꎬ2009ꎬ346802-805. [2] 钟玲文ꎬ郑玉柱ꎬ吴争荣ꎬ等.煤在温度和压力综合影响下的吸 附性能及气含量预测[J].煤炭学报ꎬ2002ꎬ276581-584. [3] 谢振华ꎬ陈绍杰.水分及温度对煤吸附甲烷的影响[J].北京科 技大学学报ꎬ2007ꎬ29242-44. [4] 李树刚ꎬ赵鹏翔ꎬ潘宏宇ꎬ等.不同含水量对煤吸附甲烷的影响 [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ꎬ2011ꎬ314379-382. [5] 张占存ꎬ马丕梁.水分对不同煤种瓦斯吸附特性影响的试验研 究[J].煤炭学报ꎬ2008ꎬ332144-147. [6] Hueon NamkungꎬXu Li-huaꎬYoungshin Jeon.Fouling Deposition Characteristic by Variation of Coal Particle Size and Deposition Temperature in DTFDrop Tube Furnace[J].Cleaner Combus ̄ tion and Sustainable Worldꎬ2013ꎬ265231-232. [7] Tae-Jin KangꎬNa-Hyung JangꎬHyung-Taek Kim.The 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Upgraded Low Rank Coal Lignite - IBC by Changed Temperature and Particle Size[J].Zero-Carbon Energy Kyotoꎬ2010ꎬ356222-223. [8] 张天军ꎬ许鸿杰ꎬ李树刚.粒径大小对煤吸附甲烷的影响[J].湖 南科技大学学报ꎬ2009ꎬ2419-12. [9] 董金玉ꎬ杨继红ꎬ杨国香ꎬ等.基于正交试验的模型试验相似材 料的配比试验研究[J].煤炭学报ꎬ2012ꎬ37143-48. [10] 于怀昌ꎬ余宏明ꎬ刘汉东.基于正交试验与运动学的滚石防护 计算方法 J].煤炭学报ꎬ2010ꎬ35155-60. [11] 高富强ꎬ王兴库.岩石力学参数敏感性正交数值模拟试验[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ꎬ2008ꎬ25195-98. [12] 李树刚ꎬ赵 勇ꎬ张天军.基于低频振动的煤样吸附/ 解吸特性 测试系统[J].煤炭学报ꎬ2010ꎬ3571142-1146. [13] Levy J HꎬDay S JꎬKillIngley J S.Methane Capacities of Bowen Basin Coals Related to Coal Properties[J].Fuelꎬ1997ꎬ769 813-819. [14] 降文萍ꎬ张庆玲ꎬ崔永君.不同变质程度煤吸附二氧化碳的机 理研究[J].中国煤层气ꎬ2010ꎬ7419-22. [15] 张庆玲ꎬ崔永君ꎬ曹利戈ꎬ等.煤的等温吸附实验中各因素影响 分析[J].煤田地质与勘探ꎬ2004ꎬ32216-19. [16] 陈向军ꎬ贾东旭ꎬ王 林.煤解吸瓦斯的影响因素研究[J].煤 炭科学技术ꎬ2013ꎬ41650-53.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