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矿物.pdf
白云岩(dolomite) 2007-07-26 090219 作者admin 来源化石网 浏览次数334 文字大小【大】【中】【小】 白云岩(dolomite) 一种沉积碳酸岩。主要由白云石组成,常混入石英、长石、方解石和粘土矿物。呈灰白色,性脆,硬度小,用铁器 易划出擦痕。遇稀盐酸缓慢起泡或不起泡,外貌与石灰岩很相似。按成因可分为原生白云岩、成岩白云岩和后生白 云岩;按结构可分为结晶白云岩、残余异化粒子白云岩、碎屑白云岩、微晶白云岩等。白云岩含镁较高,风化后形 成白色石粉。较石灰岩坚韧。 石灰岩(limestone) 2007-07-26 090217 作者admin 来源化石网 浏览次数1278 文字大小【大】【中】【小】 石灰岩(limestone) 主要由方解石组成的碳酸盐岩。常简称灰岩。古代石灰岩则是由低镁方解石组成。石灰岩成分中经常混入有白云石、 石膏、菱镁矿、黄铁矿、蛋白石、玉髓、石英、海绿石、萤石、磷酸盐矿物等。此外还常含有粘土、石英碎屑、长 石碎屑和其他重矿物碎屑。现代碳酸钙沉积物由文石、高镁方解石组成。 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化学成分的分类,多被化工等部门采用;另一种是结构多级分类,多被地质、石油等部门采用。 石灰岩(limestone) 石灰岩主要以下类型 ①颗粒灰岩。由颗粒组分形成的石灰岩。大部分颗粒组分,如内碎屑、骨屑、鲕粒以及部分团粒和团块都是明显经 过水流搬运作用形成的,但是一部分团粒、团块的形成并没有水流作用。因此,有人主张用异化粒表示此类石灰岩。 通常按颗粒直径 2 毫米界限值分为细颗粒灰岩和粗颗粒灰岩。细颗粒灰岩主要由碳酸钙砂屑组成。又可按颗粒类型 分为砂屑灰岩、鲕粒灰岩、团粒灰岩、团块灰岩。砂屑灰岩和鲕粒灰岩通常由亮晶胶结,主要堆积于高能环境, 如波浪和水流作用很强的开阔滨浅海陆棚区的砂嘴、砂坝、浅滩以及潮汐通道等沉积单元。粗颗粒灰岩主要由准同 生碳酸钙砾石组成。典型的粗颗粒灰岩是砾石磨圆程度好,有氧化圈的竹叶状灰岩,产出于高能氧化的滨浅海环境。 ②泥晶灰岩。无粘结作用的极细粒泥状碳酸钙组成的石灰岩。按成因包括泥屑灰岩和钙质极细粒灰岩。前者指水流 沉积的灰泥,是一种碳酸盐颗粒磨蚀到最细的产物;后者是指从水体中化学沉淀出来的细晶泥晶沉淀物。这两种 石灰岩,在实际工作中鉴定上存在很大困难,所以泥晶灰岩一词通常泛指极细粒石灰岩,而不考虑它们的成因。它 们都属于静水和低能带环境的产物。 ③叠层灰岩。主要由分泌粘液的藻类(蓝、绿藻),通过分泌碳酸钙,沉淀和捕集、粘结碳酸盐颗粒物质形成的岩 石。因为它不是靠石化钙藻形成的,所以又称隐藻粘结灰岩。根据隐藻粘结作用的组构特征,将其分为层纹灰岩和 叠层灰岩。层纹灰岩为明显水平隐藻纹层构造的粘结石灰岩。隐藻纹层系富含藻类有机质纹层和贫藻类的碳酸盐沉 积纹层组成的双纹层构造。这种石灰岩主要产出于潮上和潮间低能环境。叠层灰岩是由向上穹起的隐藻纹层构造的 粘结石灰岩。藻类作用成因的显微结构证据有藻类丝状体、藻细胞、藻类生长物形成的扇状或放射状微晶构造束以 及藻类腐解留下的空洞(即海绵状构造、层状晶洞)。 ④凝块灰岩。无隐藻纹层的凝块状石灰岩。隐藻凝块体虽无内部纹层,但是具有叠层石的宏观外貌和类似向上生长 的构造。与叠层灰岩相比,表面粗糙而欠光滑,常呈疙瘩状皱纹状或麻点状。凝块的内部显微组构为不均匀云雾状 和海绵状,其中常含 1 厘米大小微晶方解石,并含少量碎屑颗粒和偶尔显不清楚的同心纹层。凝块之间具有亮晶方解 石、粉砂级和砂级方解石沉积物充填。有时在凝块中有少量钙藻(葛万藻、附枝藻)微细丝状体。凝块灰岩的产出 环境比较宽广,从潮间带至较深的潮下带。 ⑤障积灰岩。指海底含有原地带根茎的生物(钙藻、海百合、层孔虫、苔藓虫),通过自身的阻挡作用将携入的碳 酸钙泥晶截获堆积而成。组成障积灰岩的基本物质是灰泥-泥晶方解石。障积灰岩岩体通常呈丘状,故又称灰泥丘 或生物丘。丘体内部常见层状晶洞构造和有根茎的生物化石。 ⑥骨架灰岩,又称生物礁灰岩。这是一种造骨架的碳酸盐生物构筑体。骨架将碳酸岩沉积物粘在一起,形成固定在 海底上的坚硬的具有抗浪性的碳酸盐岩礁。造骨架的生物有珊瑚、石枝藻、层孔虫、窗格状的苔藓虫和厚壳蛤类等, 并形成不同的生物骨架灰岩。古代的骨架灰岩随着地质历史和生物演化而变化。每一个时期都有它特有的组合寒 武纪以古杯和钙藻为主;中-晚奥陶世以苔鲜虫、层孔虫、板状珊瑚为主;志留纪和泥盆纪以层孔虫、板状珊瑚为 主;晚三叠世和晚侏罗世以珊瑚、层孔虫为主;晚白垩世以厚壳蛤类为主;渐新世、上新世和更新世以六射珊瑚为 主。骨架灰岩通常在海底形成一个隆起,超出于同期沉积物。隆起块体有点礁、礁丘、环礁、层状礁等,其形态和 规模,决定于海水深度、温度、地形、盆地的升降速度以及海进海退变化等。 ⑦豹皮灰岩,一种具黄色、红褐色不规则斑状的石灰岩。貌似豹皮,故名。基质为隐晶或微晶方解石,斑纹主要为 白云石。一般认为它是由白云化作用而成。中国寒武、奥陶系地层中常见。 ⑧燧石灰岩。含有深灰色或黑色燧石结核或条带,这种燧石可以是成岩期的,也可以是同生期的。中国震旦亚界常 见。 ⑨白垩,是一种细粒白色疏松多孔易碎的石灰岩,质极纯,其 CaCO3 含量97%,矿物成分主要为低镁方解石,可含 少量粘土矿物及细粒石英碎屑,生物组分主要是颗石藻2~25μm和少量钙球。白垩生成于温暖海洋环境,其沉积 深度从几十米到几百米。 ⑩结晶灰岩。泛指由结晶方解石或重结晶方解石组成的石灰岩。大部分结晶灰岩都是原生石灰岩经成岩重结晶作用 改变了原生颗粒组分和生物粘结组分而形成的。因此,大部分结晶灰岩就是重结晶灰岩。重结晶灰岩可以不同程度 的保留变余的原始结构特征。结晶灰岩也有原生的,如大陆地表泉水、岩洞或河水由蒸发作用形成的石灰华和泉华。 石灰华是一种致密的带状钙质沉淀物。通常呈不规则块状构造的钟乳石和石笋,发育有从溶液中依次沉淀的方解石 或文石晶体所组成的皮壳状纹层。多产出于石灰岩洞穴表面。钙泉华专指地表上海绵状多孔疏松的方解石或文石晶 体沉淀物。多呈树枝状、放射状或半球状等构造特征,内部常保留有植物茎、叶的痕迹。产出于温泉、裂隙水出露 的地表。 ⑾钙结岩,一种发育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土壤和细砂中的富石灰质沉积物。呈同心环带的似枕状体。显微镜下观察, 可见由方解石组成的同心豆状和小结核。同心环充满收缩裂缝和溶蚀状态的碎屑石英和长石。钙结岩是沿毛细管上 升的含灰质的水,经蒸发作用沉淀形成的。溶蚀状的石英和长石颗粒代表不同程度被钙质交代作用造成的。 石灰岩(limestone) 霞石正长岩(nepheline-syenite) 2007-07-26 090216 作者admin 来源化石网 浏览次数223 文字大小【大】【中】【小】 霞石正长岩(nepheline-syenite) 一种深成碱性岩。灰、浅绿、浅黄褐色。中粗粒。具似花岗结构。主要由碱性长石(65%~70%)、霞石(15%~ 025%)和碱性暗色矿物(10%~15%)组成。碱性长石主要为正长石、歪长石、微斜长石和钠长石;碱性暗色矿物 以霓辉石、霓石、钠铁闪石、富铁钠闪石为主。辉石类矿物的环带构造发育。常见磁铁矿、钛铁矿、磷灰石、锆石、 榍石等副矿物。 主要岩石变种有①云霞正长岩。主要由钾长石、钠长石、霞石和铁黑云母组成。②流霞正长岩。主要由正长石57 %、霞石(20%~25%)、霓石、辉石、角闪石及少量黑云母、钠长石组成。③钠霞正长岩。其主要特征是其中的 长石均为钠长石。典型的钠霞正长岩由板状霞石15%~30%、长柱状钠长石(50%~70%)及少量暗色矿物组成。 在自然界,多呈岩床、岩株产出。常与碱性正长岩、碱性花岗岩、碱性辉长岩等一起组成杂岩体。 响岩(phonolite) 2007-07-26 090215 作者admin 来源化石网 浏览次数218 文字大小【大】【中】【小】 响岩(phonolite) 一种碱性喷出岩。化学成分相当于霞石正长岩。含碱质较高。主要矿物成分有碱性长石、副长石、碱性辉石和碱性 角闪石。其中的碱性长石为似透长石或隐条纹透长石、钠透长石、歪长石等。依岩石中所含副矿物的种类和结构特 点 ,分为霞石响岩、白榴石响岩、白榴斑岩和黝方石响岩。因沿节理击打,常发出清脆响声,故名。常呈小型岩 流、岩钟产出。中国山西临县、辽宁凤城、江苏江宁有少量分布。 正长岩(syenite) 2007-07-26 090212 作者admin 来源化石网 浏览次数266 文字大小【大】【中】【小】 正长岩(syenite) 一种中性深成侵入岩。浅灰色,具等粒状、斑状结构。二氧化硅含量约 60%,碱质(K,Na)含量稍高。主要由长石 角闪石和黑云母组成,不含或含极少量的石英。长石中碱性长石(通常为正长石,微斜长石、条纹长石)约占 70% 以上。常呈小的岩株,与基性岩、碱性岩组成杂岩体。狭义的正长岩属钙碱性正长岩类,通常石英含量小于 5%,依 所含暗色矿物种类分为黑云母正长岩、角闪石正长岩和辉石正长岩等。 英安岩(dacite) 2007-07-26 090210 作者admin 来源化石网 浏览次数267 文字大小【大】【中】【小】 英安岩(dacite) 一种中酸性喷出岩。其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与花岗闪长岩或石英闪长岩相当。灰色或灰白色。具斑状结构和流纹状 构造。斑晶多为中性斜长石,碱性长石较少,有时含少量石英。基质由细粒的长石和石英组成。常与流纹岩、粗面 岩、安山岩,以及石英斑岩等伴生,组成厚大的火山岩系。与其有关的矿产有黄铁矿、明矾石、蒙脱石、高岭石等。 中性岩(intermediaterock) 2007-07-26 090207 作者admin 来源化石网 浏览次数206 文字大小【大】【中】【小】 中性岩(intermediate rock) 火成岩的一类。 二氧化硅含量介于酸性岩和基性岩之间, 为 52%~65% 。 深灰色。 主要由中性斜长石和角闪石组成, 有时含少量石英。常见的中性深成岩有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二长岩等;浅成岩有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等;喷 出岩有安山岩、英安岩和粗面岩等。铁、铜、铅、锌等多种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矿产都与中性 岩有关,与其有关的 非金属矿产有高岭石、萤石、叶蜡石等。 中性岩(intermediate rock) 糜棱岩(mylonite) 2007-07-26 090203 作者admin 来源化石网 浏览次数386 文字大小【大】【中】【小】 糜棱岩(mylonite) 发育在韧性剪切带中的高温高剪切应变条件下产生的岩石。主要是由于原岩的韧性剪切变形、动态重结晶和新矿物 结晶作用形成的, 与原岩没有明显的界限, 一般呈逐渐过渡关系。 糜棱岩是 C.拉普沃思于 1885 年引自希腊文 (碾磨) 用来描述苏格兰莫因冲断层展布的很细粒条纹状断层岩。 糜棱岩有 3 个基本特征①粒径较原岩减小;②产生在一个相当狭窄的面状地带中;③出现强化面理(流动构造)和 线理,主要由应变集中形成。 糜棱岩由韧性基质和变形残核、残碎斑晶或变斑晶组成。韧性基质是一些细粒矿物的集合体,是动态重结晶作用、 新矿物结晶作用产生的矿物以及硬矿物脆性碎裂的细小碎粒。变形残核是经受韧性变形的矿物,呈透镜状或带状, 后者长宽比可达几十比一。残碎斑晶呈透镜状或浑圆状,是指在特定的物理环境下韧性变形过程中,某些硬矿物发 生脆性碎裂而残存的相对基质较大的碎砾。变斑晶是在韧性剪切变形过程中重结晶的或生长的较大的矿物,如石榴 子石、钾长石等。残碎斑晶和变形残核内部发育塑性变形的光学效应,如变形纹、变形带、扭折带等。残碎斑晶内 的脆性裂纹受韧性基质限制,不能蔓延导致岩石的破裂。所以,糜棱岩的形成过程中韧性变形起主导作用。残碎斑 晶和变斑晶呈不对称的眼球状嵌入韧性基质中,不对称性指示剪切带的剪切指向。 糜棱岩中发育叶理和拉伸线理,多数存在两组由矿物定向排列而产生的叶理平行剪切带边界的滑动叶理(C 面)和 平行压扁面的叶理(S 面),两者之锐夹角指示剪切带的剪切指向;在 S 面上出现的拉伸线理,指示了剪切运动的矢 量。 糜棱岩系列的岩石分两类①糜棱岩,细粒韧性剪切变形的岩石,根据其韧性基质含量划分为初糜棱岩、糜棱岩和超 糜棱岩,基质各占 10~50%、50~90%、90~100%。主要由层状硅酸盐矿物,如云母、绿泥石等组成的糜棱岩称千 枚状糜棱岩,简称千糜岩。②变余糜棱岩,以颗粒生长为特征的粗粒韧性变形的岩石,其晶粒韧性变形构造已全部 或几乎全部由重结晶的晶粒所取代,粒内应变效应因重结晶而消除。不对称的较粗大的眼球状变斑晶或残碎斑晶嵌 入呈花岗变晶结构的韧性基质之中。变余糜棱岩带常伴有交代作用、混合岩化甚至花岗岩化作用。 糜棱岩(mylonite) 伟晶岩(pegmatite) 2007-07-26 090201 作者admin 来源化石网 浏览次数352 文字大小【大】【中】【小】 伟晶岩(pegmatite) 由巨粒矿物组成的淡色结晶岩。 不同类型伟晶岩有不同的矿物成分。花岗伟晶岩以斜长石、微斜长石、石英、白云母、黑云母、电气石为主;碱性 伟晶岩以霞石、微斜长石、正长石、钠长石霓石、碱性角闪石、黑云母等为主;基性伟晶岩以钙质斜长石为主。此 外,花岗伟晶岩经常含大量稀有元素矿物,如绿柱石、铌铁矿、钽铁矿、铌钽锰矿、细晶石、富铪锆石、铯榴石、 锡石、褐帘石、沥青铀矿、锂辉石、锂云母、黄玉等,所含稀有元素有 Nb、Ta、Be、Li、Rb、Cs、Zr、Hf、U、REE 等及挥发分 CO2、HCl、CO、H2S、N2、SO2、H2BO3、CH4、 H2 等,其含量比母岩高数十倍。碱性伟晶岩中含有锆石、 异性石、褐硅钠钛石、斜方板晶石等,稀有元素为 Nb、Zr、Th、Ce、La 等。但是,大多数伟晶岩的矿物组合简单, 仅有一种或两种主要矿物和少量稀少的次要矿物;复杂的伟晶岩才含很多钠长石和稀有元素特别集中的几类矿物。 由于熔体-溶液在构造裂隙中进行分异交代作用,伟晶岩脉内部就形成了不同结构带。不同带可形成不同稀有元素 矿化,一般伟晶岩可由 2~3 个带组成,即文象带、块状微斜长石带和石英核。而产于一些构造活动带变质岩中的, 则分带不明显,多成混杂条带状。此外,伟晶岩在空间上还有另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越远离母岩或从深部到浅部,伟 晶岩交代作用越强、稀有元素矿化越富。 伟晶岩脉常在花岗岩、碱性岩或远离岩体的围岩中分布,形态上有层状、板状、块状、管状、透镜状及各种脉状, 常呈脉群出现。中国新疆阿尔泰伟晶岩区约有数万条伟晶岩脉,川西伟晶岩区近万条。伟晶岩脉规模大小不等,变 化较大。一般厚度由数十厘米至数十米,延伸数十至数百米。有的厚度达数百米,延伸数千米,向深部延续上千米, 个别管状伟晶岩直径近百米,延伸数十米。 关于伟晶岩的成因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争论的问题是伟晶岩形成初期阶段是否存在原始伟晶岩浆。某些学者认为是 由比母岩富含挥发组分及稀有金属化合物的残余硅酸盐熔融体伟晶岩浆充填于侵入岩体上部或围岩的各种裂缝中 结晶而成。在不同结晶阶段可以形成不同的伟晶岩,早期只能形成由长石、石英组成的简单伟晶岩,在此基础上受 到富含矿化剂的碱性溶液作用,长石被交代形成白云母、黄玉、电气石及稀有元素矿物的复杂伟晶岩。另一些学者 反对上述观点,不承认存在厚始的伟晶岩浆,认为伟晶岩是由细粒的细晶岩、花岗岩或其他岩石遭受到晚期气热液 交代和重结晶作用而成。 伟晶岩形成时代可划分为前寒武纪、加里东期、海西-印支期和燕山期,其中以后两期较为重要。中国华北地台区 伟晶岩多属前寒武纪,西北、西南区属海西-印支及燕山期,而华南多属燕山期。 片麻岩(gneiss) 2007-07-26 090200 作者admin 来源化石网 浏览次数544 文字大小【大】【中】【小】 片麻岩(gneiss) 主要由长石、石英组成,中粗粒变晶结构和片麻状或条带状构造的变质岩。关于片麻岩的含义及其与片岩的区分标 志,各国岩石学家的看法不尽一致。英国和美国主要根据岩石的构造(片状或片麻状)来区分片岩和片麻岩,北欧 一些国家主要根据长石含量来区分,长石含量高的为片麻岩,含量低的为片岩。在中国,片麻岩指矿物组成中长石 和石英含量大于 50%,其中长石大于 25%的变质岩。片麻岩的原岩类型和形成条件比较复杂。 按原岩主要有下列类型 ①富铝片麻岩。由富铝的粘土质岩石经中高级变质作用形成。主要由石英、酸性斜长石、钾长石和黑云母组成,常 含夕线石、蓝晶石、石榴子石、堇青石等富铝变质矿物当 SiO2 不足时,可出现刚玉,富碳时可出现石墨。 ②斜长片麻岩。由中基性火山岩及火山质硬砂岩经变质作用形成。主要由斜长石、石英及绿泥石、云母、角闪石等 组成,可含少量辉石、石榴子石等矿物。常见类型有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等。 ③碱性长石片麻岩。由酸性火山岩及长石砂岩经变质作用形成。主要由钾长石、酸性斜长石、石英及少量黑云母角 闪石等组成。 ④钙质片麻岩。由钙质页岩及部分中、基性火山岩、凝灰岩经变质作用形成。主要由斜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 透辉石、阳起石等矿物组成,可含方解石、白云石、方柱石、钙铝榴石等矿物。 片麻岩的进一步命名,可按特征变质矿物、片柱状矿物和长石种类进行,如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夕线石榴钾长片 麻岩等。片麻岩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和显生宙的造山带中均有大量分布。 火成碎屑岩(pyroclastics) 2007-07-26 090158 作者admin 来源化石网 浏览次数280 文字大小【大】【中】【小】 火成碎屑岩(pyroclastics) 火山喷发的碎屑物质经沉积固结而成的岩石。火山碎屑物质中可混入一定数量的外生沉积物,与沉积岩之间有一系 列过渡类型。火山碎屑物质可包括由喷发岩浆固结(至少是表面固结)的碎屑和外来的碎屑。通用的火山碎屑物质 的分类和命名。 火山砾中球形或纺锤状玻璃质熔岩称为火山弹;由酸性岩浆固结的多孔状熔岩称为浮石,由基性岩浆固结的黑暗色 多孔状熔岩称为火山渣,与形态和大小无关。 火成碎屑岩是一类组分复杂的岩石,其分类方案很多,有近百个,侧重点和详细程度,各有不同。国际地质科学联 合会火成岩分类分会推荐的火成碎屑及其沉积物分类。 火成碎屑岩(pyroclastics) 泥质岩(argillaceousrocks) 2007-07-26 090157 作者admin 来源化石网 浏览次数480 文字大小【大】【中】【小】 泥质岩(argillaceous rocks) 粒径小于 0.0039 毫米的细碎屑含量大于 50%、并含有大量粘土矿物的沉积岩。又称粘土岩,疏松的称为粘土,固结 的称为页岩和泥岩。泥质岩是分布最广的一类沉积岩。地球表面大陆沉积物中的 69%是页岩,在整个地质时期所产 生的沉积物中,页岩占 80%。因此,泥质岩的系统研究,对地壳物质成分的演化,追溯地壳表层的发展史,推论古 沉积环境都是非常重要的。大多数泥质岩是母岩风化产物中的细碎屑,呈悬浮状态被搬运到水盆地中,以机械方式 沉积而成。由铝硅酸盐矿物的分解产物在原地堆积或在水盆地中通过胶体凝聚作用而形成的泥质岩是比较少见的。 因此,从形成机理来看,泥质岩应属于陆源碎屑岩。 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其次为碎屑矿物如石英、长石和少量自生非粘土矿物,包括铁、锰、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碳酸盐、硫酸盐、硫化物、硅质矿物,以及一些磷酸盐等。此外,还含有不定量的有机质。 泥质岩常见结构有①泥质结构。主要由小于 4 微米的颗粒组成,因而岩石致密均一。当含粉砂和砂时,则形成各种 过渡类型结构,如粉砂泥质结构、砂泥质结构等。②鲕粒和豆粒结构。粘土质点围绕核心凝聚而成,直径小于 2 毫 米的称鲕粒,大于 2 毫米的称豆粒,常见于胶体成因的粘土岩中。③同生砾屑结构。粘土物质沉积后,尚未完全固 结,受到流水冲刷形成砾屑,又被粘土物质胶结而成。粘土岩的构造分宏观构造和显微构造。宏观构造中最显著的 是由于粘土矿物的定向排列而呈现出的剥裂性,在页岩中最常见。常见的显微构造有由极细小的鳞片状粘土矿物 杂乱分布而成的鳞片构造,多见于泥岩中;由纤维状粘土矿物错综交织而成的毡状构造和由片状粘土矿物定向排列 而成的定向构造。常在静水环境中形成,也可以是压实作用的结果。 泥质岩的主要岩类有下列几种 ①高岭石粘土(岩),又称高岭土,因首先发现于中国江西景德镇附近的高岭村而得名。主要由高岭石组成,质纯 者其含量可达 90%以上,其次是埃洛石和伊利石,混入物有石英、长石、云母、黄铁矿、菱铁矿和有机质等。中国 晚古生代和部分中生代含煤岩系中沉积型高岭土(岩)的储量远大于风化残积型高岭土岩。 ②蒙脱石粘土(岩),主要由蒙脱石组成,常含少量白云母、绿泥石、碳酸盐矿物、石膏、有机质以及未分解的火山 凝灰物质等。岩石常呈白、粉红、淡绿、浅黄等色。蒙脱石粘土(岩)是凝灰岩或玻璃质喷出岩,在碱性介质pH7~ 8.5中,在海水或地下水的作用下的分解产物,堆积于原地或沉积于湖泊、海湾以及深海中而成。 ③伊利石粘土(岩),是以伊利石为主的分布最广的一类粘土岩,但经常含有其他粘土矿物,以及石英、长石、 云母等碎屑和有机质。岩石常呈灰、黄褐等色,水平层理发育。由于常含较多杂质,一般仅作粗陶瓷制品及制砖瓦 原料。伊利石粘土(岩)在大陆及海洋环境中均可生成。地层时代越老,其相对含量也越大,这与成岩作用有关。 ④泥岩和页岩。泥岩是块状的不具纹理或页理的泥质岩,页岩是具纹理或页理的泥质岩。这两种岩石成分以伊利石 为主,此外常含其他粘土矿物和一些碎屑矿物及某些自生矿物。按混入物的化学成分,又可划为含 CaCO3 10的页岩,称为 油页岩。 碎屑岩(clasticrock) 碎屑岩(clastic rock) 由母岩经物理崩解作用形成的碎屑岩物质,通过机械搬运、沉积,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全称陆源碎屑岩。如将 泥质岩划归这类岩石,则其总量约占全部沉积岩的 65~89%。 陆源碎屑岩包括 4 种基本组成部分碎屑(颗粒)、杂基、胶结物和孔隙。杂基和胶结物又合称为填隙物。它们之间 的组合关系,反映了沉积物形成时的流体的类型、沉积物的形成过程,以及沉积环境的某些特征。本类岩石按碎屑 粒度可划分为砾岩(角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质岩。这些岩石在物质组成、结构、构造,以及岩石组合和岩体 特征诸方面均有明显差导。深入研究这些内容对恢复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碎屑岩(clastic rock) 砂岩(sandstone) 2007-07-26 090154 作者admin 来源化石网 浏览次数836 文字大小【大】【中】【小】 砂岩(sandstone) 粒径为 2~0.0625 毫米的砂占全部碎屑 50%以上的碎屑岩。砂岩由碎屑和填隙物组成。碎屑成分以石英为主,其次 是长石、岩屑、白云母、绿泥石、重矿物等。碎屑主要有三个来源陆源的、盆内的(大部分为碳酸盐砂)和火山 源的,其中以陆源的数量最多。砂岩占沉积物总体积的 1/4,仅次于泥质岩。砂岩能提供许多地质历史的重要信息。 砂岩的碎屑成分是探索物源区的线索,它们的定向构造指示古水流方向,砂体几何形态反映沉积环境。 石英是砂岩的主要矿物碎屑,它在地表条件下最稳定,是大多数砂岩的主要组分,常用作母岩的指示物。砂岩中长 石含量仅次于石英,有的超过石英。一般认为,长石碎屑的含量受气候、地壳运动的强度和母岩性质的影响。岩屑 是判断母岩的直接标志。在砂岩中多半是火山岩屑或颗粒较细、成分较为稳定的沉积岩屑和变质岩屑。砂岩中比重 大于 2.87 的一套矿物, 称为重矿物,其含量一般不及 1%。 根据重矿物的标型特征和重矿物组合 (再结合轻矿物组合) , 对恢复母岩类型、进行地层对比,以及追溯陆源区都是有意义的。砂岩中碎屑成分的丰度,可指示岩石的形成条件。 如石英在砂岩中丰度高,说明它是在准平原化时期和温暖多雨气候条件下,在稳定陆棚环境中由主要是富含石英的 中、酸性火成岩或变质岩形成的。 砂岩(sandstone) 除生物成因构造外,几乎所有构造都能在砂岩中出现。层内构造和层间构造是判断搬运沉积物的运动流体的类型和 强度的最明显标志,如交错层理是古流标志之一,不同类型的粒序层理是判断牵引流和浊流的标志之一。 砂岩(sandstone) 砂岩的主要类型有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 ①石英砂岩,石英及硅质岩屑的含量占砂级碎屑总量 95以上,仅含少量或不含长石、岩屑和重矿物。碎屑颗粒常以 单晶石英为主,磨圆度和分选性都比较好,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都是最高的。它常与碳酸盐沉积共生,组成石英 砂岩-造海碳酸盐建造,如华北地台北半部的上前寒武系。 ②长石砂岩,长石碎屑含量占砂级碎屑总量 25%以上。其中石英含量 15%时,则属长石杂砂岩。碎屑颗粒一般分选、圆度中等。长石砂岩常呈 浅黄、肉粉或绿灰等色。长石砂岩按其形成条件可分为 3 类,即构造长石砂岩、基底长石砂岩和气候长石砂岩。长石 砂岩一般是在构造运动比较强烈的地区,母岩是花岗岩或花岗片麻岩,气候干燥寒冷,以物理风化为主,在强烈侵 蚀和快速堆积条件下形成的。大多为大陆沉积,海成的较少。常堆积于山前或山间盆地中。曾发现许多长石砂岩形 成于大陆裂谷中。河北唐山震旦系产有长石砂岩,其中长石可超过 50%。 ③岩屑砂岩,岩屑含量占砂级碎屑总量 25以上。其中石英含量K2O,MgOCaO,FeOFe2O3 是硬砂岩与长石砂岩在化学成分上的区别。硬砂岩在地 质记录中,特别是在较老地层中是丰富的,成为复理石层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和海相页岩及板岩成互层,并与 水下熔岩流和燧石岩相共生。在碰撞造山带,它们常富含钠长石或过渡为火山硬砂岩。在张裂大陆边缘的硬砂岩以 富含岩屑为特征。硬砂岩主要是海相的,代表造山带的产物,在稳定的克拉通地区通常没有硬砂岩。但在中国中新 生代陆相地层中却存在大量硬砂岩,它们富含岩屑,特别是火山岩屑,产于中新生代的大陆裂谷湖盆中。 细碧岩(spilite) 2007-07-26 090151 作者admin 来源化石网 浏览次数282 文字大小【大】【中】【小】 细碧岩(spilite) 一种隐晶质、富钠贫钙、含钠质斜长石的基性火山岩。细碧岩一词由 A.布龙尼亚于 1827 年提出,用以描述无斑或少 斑、高钠富次生矿物的喷出岩。 细碧岩的 SiO2 含量与玄武岩的相仿,但变化范围较大,约 44~55%;富碱,并常以 Na2O 含量一般为 4~6.5%显 著高于 K2O 为特征。细碧岩的基本矿物组分是酸性斜长石(即钠长石或更长石)、绿泥石和铁钛氧化物,有时含绿 帘石、阳起石、方解石和少量石英,偶尔含辉石和橄榄石。细碧岩的结构构造与玄武岩的相仿,但以填间结构、间 粒结构和块状构造为常见。细碧岩常以海底熔岩流的形式产出。 细碧岩也可以具气孔构造、杏仁构造以及火山碎屑结构,但其数量和发育程底低于玄武岩。细碧岩还可形成小侵入 体。细碧岩一般与角斑岩、石英角斑岩以及相应成分火山碎屑岩共生,称为细碧-角斑岩系;也可以与橄榄岩、辉石 岩以及辉长质杂岩等组成蛇绿岩套。 细碧岩的成因,尚有争议,存在以下 3 种流行的观点①由细碧岩岩浆结晶形成,因为在细碧岩中见到众多的钠长 石自形斑晶和燕尾状钠长石骸晶;②海底玄武岩在其结晶晚期或结晶后不久,其中的钙质斜长石受海水中钠的置换, 转变为钠长石,多余的钙参与了富钙的绿帘石和方解石的生成,由此产生细碧岩;③玄武岩经埋藏变质作用形成细 碧岩。 辉绿岩(diabase) 2007-07-26 090149 作者admin 来源化石网 浏览次数415 文字大小【大】【中】【小】 辉绿岩(diabase) 成分相当于辉长岩的基性浅成岩。显晶质,细-中粒,暗灰-灰黑色,常具辉绿结构或次辉绿结构。 辉绿结构指辉石的平均粒径大于斜长石平均长度,呈现一颗辉石包裹许多斜长石的现象;如果辉石平均粒径小于或 近似于斜长石平均长度,则呈现辉石局部地包裹斜长石或与斜长石相间,称为次辉绿结构。对于辉绿结构和次辉绿 结构的成因的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由于浅成条件下矿物结晶顺序的早晚所形成。含较多填隙石英,或含由石英和 正长石构成的填隙文象状交生体的辉绿岩,称石英辉绿岩,或拉斑辉绿岩;含沸石、正长石、霓辉石或霓石的,称 碱性辉绿岩。易变辉石和紫苏辉石可以出现于石英辉绿岩中,橄榄石则可出现于碱性辉绿岩中。 辉绿岩常呈岩床、岩墙、岩脉和岩席,也呈岩颈或岩株充填于玄武岩火山口中,辉绿岩的上述产状,是它区别于辉 长岩和玄武岩的主要标志。大规模的辉绿岩侵入体,如众多的辉绿岩岩床或厚 300~400 米的辉绿岩板状地质体,往 往出现于上覆盖层为中等厚度(约 2000~3000 米)的条件下,其原因是岩浆易于顺层或沿裂隙贯入。 辉绿岩(diabase) 辉长岩(gabbro) 2007-07-26 090146 作者admin 来源化石网 浏览次数307 文字大小【大】【中】【小】 辉长岩(gabbro) 暗色的深成基性岩。gabbro 一词 1768 年由 T.托泽蒂用来称呼异剥石质蛇纹石及一部分现在命名的辉长岩。主要矿 物成分为辉石(普通辉石、透辉石、紫苏辉石等)和富钙斜长石,两者含量近于相等。次要矿物为橄榄石、角闪石、 黑云母、石英、正长石和铁的氧化物等。按浅色矿物斜长石和深色矿物辉石、橄榄石三者的相对百分含量,分为浅 色辉长岩(色率 10~35)、辉长岩(色率 35~60)和深色辉长岩(色率 65~90)。 按次要矿物的种属可进一步命名为橄榄辉长岩、角闪辉长岩、正长石辉长岩、石英辉长岩和铁辉长岩(富含钛铁矿、 磁铁矿)。辉长岩的化学成分与玄武岩类同。辉长岩具辉长结构、次辉绿结构、反应边结构和出溶结构。辉长岩通 常为块状构造,部分辉长岩具层状构造,反映了岩浆分离结晶过程中矿物成分或粒度的韵律性变化,层状辉长岩多 见于层状基性杂岩及蛇绿岩套堆积杂岩中。辉长岩产于各种构造环境,常构成大小不等的岩盆、岩盖、岩床状侵入 体,与成分相近的浅成辉绿岩岩墙、岩床紧密伴生。 油页岩(oilshale) 2007-07-26 090145 作者admin 来源化石网 浏览次数361 文字大小【大】【中】【小】 油页岩(oil shale) 又称油母页岩,一种高矿物质的腐泥煤,为低热值固态化石燃料。色浅灰至深褐,含有机质和矿物质;有机质的绝 大部分不溶于溶剂,称油母。 一般认为油页岩是粉沙、淤泥和低等生物残体腐解的有机质沉积形成的。有机质在厌氧细菌的活动下,经过沥青化 作用并与掺入的粉沙、淤泥等形成含矿物杂质较多的腐泥物质──油页岩的前身。而后,富含有机质的沉积层在地 下深处,经成岩作用和散失挥发物质等物理化学作用,成为油页岩层。 油页岩主要是由藻类等低等浮游生物经腐化作用和煤化作用而生成。一些微小动物、高等水生或陆生植物的残体, 如孢子、花粉、角质等植物组织碎片,也参与油页岩的生成。 根据形成的古地理环境,油页岩矿床可划分为近海型和内陆湖泊型。①近海型,是指在湖海湾、滨海三角洲外缘以 及其他滨海环境中形成的油页岩。②内陆湖泊型,是指在内陆湖泊环境中形成的,常与煤共生,或呈互层出现。 资料表明,目前中国的 16 个省、区有油页岩分布,地质时代从石炭纪到第三纪,其中以侏罗-白垩纪和第三纪最多,有 的形成重要矿床。中生代油页岩矿床主要集中于中国的西部,而第三纪的则集中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油页岩(oil shale) 超基性岩(ultrobasicrocks) 2007-07-26 090142 作者admin 来源化石网 浏览次数246 文字大小【大】【中】【小】 超基性岩(ultrobasic rocks) 火成岩的一个大类。SiO2 含量小于 45%。常与超基性岩并用的术语是超镁铁岩,指镁铁矿物含量超过 75%的暗色岩 石。大多数超基性岩都是超镁铁岩。超基性岩在地球上的分布有限,出露面积不超过火成岩总面积的 0.5%,而且主 要是深成岩。 主要造岩矿物是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和角闪石。次要矿物为石榴子石、云母和斜长石等。副矿物有铬铁矿、 尖晶石、 钛铁矿、金属硫化物、铂族矿物和磷灰石等。蚀变矿物为各种蛇纹石、绿泥石、次生角闪石、滑石、水镁 石、伊丁石、皂石、碳酸盐矿物、玉髓和次生石英等。 可分为深成岩和喷出岩,通常包括橄榄岩、苦橄岩、科马提岩、麦美奇岩、金伯利岩、玻基橄榄岩、玻基辉石岩等。 其中橄榄岩是超基性岩中最常见的岩石。含有一定数量碱性镁铁矿物的超基性岩为碱性超基性岩,此类岩石一般与 碱性岩共生,故划入碱性岩系列。 超基性岩常见的、较典型的结构有粒状结构、镶嵌结构、包含(橄)结构、网格结构、海绵陨铁结构,有时可出现 变形、出溶和扭折结构等。 超基性岩经常发生蛇纹石化、绿泥石化、透闪石化、次闪石化、滑石化、碳酸盐化、水镁石化和硅化等次生蚀变。 其中以蛇纹石化最为常见。蛇纹石化超基性岩在地表或断层带内,经长期风化淋滤作用常形成由玉髓、蛋白石、菱 镁矿、褐铁矿、高岭石等组成的风化壳。 根据超基性岩产出的地质环境和形态可分为 ①独立的超基性岩体,其中又分层状和似层状基性-超基性侵入体,产于相对稳定的地质构造环境中、出露面积为 几平方公里至数万平方公里不等。岩体的岩性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和层状韵律构造。南非布什维尔德杂岩体是典型 的层状岩体,中国康滇地区、秦巴地区有层状岩体出现。非层状基性-超基性侵入体,出露于不同构造单元。分布 于造山带的岩体呈陡倾斜的单斜或岩墙状,分布于稳定区的岩体多具同心环状构造。岩体一般以纯橄岩、橄榄岩和辉 石岩为主,但往往伴生辉长岩。在具环状构造的岩体的中央部分多为偏基性岩相。中国燕山、龙首山等地均有分布。 ②蛇绿岩套中的超基性岩,此类岩石出露于蛇绿岩套的最底部和堆积岩相的下部,前者是板块俯冲和缝合线上的上 地幔岩局部熔融后的残余物,后者多为岩浆结晶的辉石岩、橄榄岩和橄长岩。 ③碱性玄武岩和金伯利岩中超基性岩岩石包体,在中国和世界许多碱性玄武岩和金伯利岩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