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表面矿物二向性反射特性实验研究.pdf
书书书 月球表面矿物二向性反射特性实验研究 路鹏1 , 2 陈圣波1 崔腾飞1 周超1 杨倩1 L UP e n g 1 , 2 ,C H E NS h e n g B o 1 ,C U I T e n g F e i 1 ,Z H O UC h a o 1a n dY A N GQ i a n1 1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长春 1 3 0 0 2 6 2 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重点实验室, 北京 1 0 0 0 0 0 1 C o l l e g e o f G e o E x p l o r a t i o n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J i l i nU n i v e r s i t y ,C h a n g c h u n 1 3 0 0 2 6 ,C h i n a 2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L u n a r a n dD e e pS p a c e E x p l o r a t i o n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S c i e n c e s ,B e i j i n g 1 0 0 0 1 2 ,C h i n a 2 0 1 5 0 6 1 4收稿, 2 0 1 5 1 0 2 0改回 L uP ,C h e nS B ,C u i T F ,Z h o uCa n dY a n gQ 2 0 1 6 E x p e r i me n t a l s t u d yo nb i d i r e c t i o n a l r e f l e c t a n c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mi n e r a l s o nl u n a rs u r f a c e A c t aP e t r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 , 3 2 ( 1 ) 1 0 7- 1 1 2 A b s t r a c t S u r f a c e m a t e r i a l c o m p o s i t i o ni s a ni m p o r t a n t p a r t o f l u n a r d e t e c t i o n T h e a b s o r p t i o nf e a t u r e s i nv i s i b l e b a n do f m i n e r a l i s a n a l y z e di no r d e r t oi d e n t i f ym i n e r a l o nl u n a r s u r f a c e A s aw e a t h e r i n gp r o d u c t o f l u n a r r o c k ,t h ec o m p o s i t i o n s o f l u n a r s o i l c o n s i s t o f d i a g e n e t i cm i n e r a l s ,s u c ha s p l a g i o c l a s e a n dv u l c a n i t e , a n ds o o n B i d i r e c t i o n a l r e f l e c t a n c e o f s i n g l e m i n e r a l s i s s t u d i e di nt h i s t h e s i s , a f f e c t e db yc o m p o s i t i o n ,s u r f a c ep h y s i c a l p o p e r t ya n ds oo n U s i n gF i l e l d s p e c 3o f A S DC o m p a n y t o m e a s u r e s p e c t r a o f a n o r t h o s e a n d c l i n o p y r o x e n er a n g i n gf r o m3 5 0t o2 5 0 0 n m ,b i d i r e c t i o n a l r e f l e c t a n c ew i t hd i f f e r e n t g r a i ns i z ea r em e a s u r e d M e a n t i m e ,t h er e s u l t s h o w s ar e m a r k a b l eb i d i r e c t i o n a lr e f l e c t a n c ec h a r a c t e r T h eh o ts p o ti so c c u r r e di na z i m u t ha n g l e0 o r1 8 0 T h er e f l e c t a n c e i n c r e a s e dw h e nt h e p a r t i c l e s i z e i s d e c r e a s e T h e s t u d y o nb i r e f l e c t a n c e m a k e i t p o s s i b l e t o s e l e c t g e o m e t r i c o b s e r v a t i o nf o r i m p r o v e t h e a c c u r a c yo f l u n a r s u r f a c ee x p l o r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A n o r t h o s e ;C l i n o p y r o x e n e ;B i d i r e c t i o n a l r e f l e c t a n c e ;S p e c t r a l f e a t u r e ;L u n a r s u r f a c e 摘 要 月表物质成分探测是月球探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矿物在光学波段的吸收特征, 可以达到识别月表矿物的目 的。作为月岩的风化产物, 月壤的成分包括了主要的月球成岩矿物 斜长石、 橄榄石、 辉石等。本课题以斜长石和单斜辉石作 为研究对象, 旨在研究单矿物的二向性反射特性。影响月壤反射率的因素包括成分、 表面物理特性等多种因素, 研究中选用 美国 A S D公司 F i l e d s p e c 3光谱仪, 测量单矿物不同颗粒粒度状态下 3 5 0~ 2 5 0 0 n m的二向性反射特征。结果表明, 观测几何角 度变化对反射率的影响较大, 有明显的二向性特征, 在方位角 1 8 0 及 0 方位热点较明显。反射率随粒径降低而增加。实验结 果可为月表矿物反演研究提供有力的证据。二向性反射方向的研究也为合理选择观测几何条件提高月表信息获取精度成为 可能。 关键词 斜长石; 单斜辉石; 二向性反射; 光谱特征; 月球表面 中图法分类号 P 6 1 9 1 月表物质成分探测是月球探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月表 物质在光学波段的光谱特征研究是月表物质成分反演的重 要手段。决定矿物光谱特征的根本因素是矿物的化学组成 及结构特征( 李泳泉等, 2 0 0 7 ) , 为月表矿物成分反演提供有 力的依据( 刘建忠等, 2 0 0 9 ;L i ue t a l , 2 0 1 3 ) 。 月表及在地表大部分物体都属于非朗伯体, 它对辐射的 反射, 散射能力不仅随波长的改变而改变, 同时也随空间方 向而变化。其波谱特征与目标物体的组成成分、 物体内部结 构和物体表面结构关系密切。为了描述物体的非朗伯特性, 遥感科学中提出了光谱二向性的概念。 1 0 0 0 0 5 6 9 / 2 0 1 6 / 0 3 2 ( 0 1 ) 0 1 0 7 1 2A c t aP e t r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 岩石学报 本文受国家 8 6 3计划课题( 2 0 1 5 A A 1 2 3 7 0 4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1 4 9 0 6 3 4 、 4 1 3 7 2 3 3 7 ) 和月球与深空探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 联合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路鹏, 女, 1 9 8 2年生, 博士, 地学信息工程专业, E m a i l l u p e n g @j l u . e d u . c n 科学家在 2 0世纪 8 0年代就开始研究地物波谱的二向 性反射特征( L i e t a l ,1 9 9 5 ;L i a n dS t r a h l e r ,1 9 8 5 ;F r a n k l i n a n dT u r n e r , 1 9 9 2 ) 。二向性反射研究在月表矿物反演中也得 到了应用。S u n s h i n ea n dP i e t e r s ( 1 9 9 8 ) 通过橄榄石的光谱特 征对其结构进行研究; P i e t e r s e t a l ( 2 0 1 1 ) 利用 M 3分析斜方 辉石、 橄榄石及尖晶石的光谱特征。张渊智等( 2 0 1 4 a ) 利用 数学模型模拟月球橄榄石不同粒径二向性特征, 发现光谱反 射率随着粒径的增加而降低, 同年, 对月球的次生矿物尖晶 石的二向性特征也进行了研究( 张渊智等,2 0 1 4 b ) 。张宗贵 等( 2 0 0 3 ) 利用矿物光谱特征进行遥感矿物识别有很好的效 果。月表不是理想的朗伯面, 平行太阳光经月表物质反射后 的光强分布不是各向同性的, 受到太阳光入射角、 反射光出 射角以及两者的夹角即相位角的影响, 具有明显的二向性反 射特性( 欧阳自远,2 0 0 5 ) 。在研究月表矿物的二向性反射 特征时, 该物质的光学属性为不变量, 重点在于研究其物理 状态和观测几何条件对二向反射特性的影响( M c C o r de t a l , 1 9 7 2 ) 。二向性反射因入射和观测的角度变化而变化, 合理 选择观测几何条件为提高月表信息获取精度成为可能。 针对月表岩性二向性反射实验研究目前较为缺乏, 在国 际上己经建立的典型地物波谱数据库( h t t p / / w w w . p l a n e t a r y . b r o w n . e d u ;h t t p / / p d s g e o s c i e n c e s . w u s t l . e d u / m i s s i o n s / l u n a r p / r e d u c e d _ s p e c i a l . h t m l ) 有美国 J P L波谱库、 R E L A B波谱库、 U S G S 波谱库和 A S T E R波谱库。其中 U S G S波谱库不含月球 样品。美国布朗大学的 R E L A B实验室按 P D S规范整理了月 球反射光谱数据, 并发布到网上。但是现有的光谱库只设定 了单一的角度信息, 没有一个光谱库包含了不同颗粒、 不同观 测角度的不同岩石矿物样本的反射光谱特征。 1 月表矿物二向性反射特性实验 决定矿物光谱特征的根本因素是矿物的化学组成及结 构特征, 此外观测几何条件、 矿物颗粒的表面物理特性也会 对矿物的反射光谱产生影响( S u ne t a l ,2 0 1 5 ) 。本文重点 研究后两种因素对矿物反射光谱的影响, 依据分析结果总结 月表主要造岩矿物的二向性反射特性。 研究中选用的矿物样品种类包括 斜长石、 单斜辉石, 其 中斜长石为高反照率矿物, 单斜辉石属于低反照率矿物。实 验使用的光谱仪为美国 A S D公司生产的 F i e l d S p e c 3H i R e s 便携式光谱仪, 波段范围 3 5 0~ 2 5 0 0 n m 入射角设定为 3 0 , 粒径固定为 6 0 μ m , 出射角变化由 1 5 到 6 0 , 角度间隔 1 5 ; 出射方位角变化 0 到 1 8 0 , 角度间 隔 4 5 。观察样本的二向性反射特征。 图 1和图 2显示, 斜长石与单斜辉石有明显的二向性特 征。斜长石在主平面内以前向散射为主。单斜辉石主平面 以后向反射为主。都有明显的热点效应, 非主平面反射率随 出射角的增加而减少。斜长石反射率随方位角变化呈震荡 变化。在方位角为 1 8 0 方向有明显的热点效应, 此时出射角 图 1 斜长石二向性反射极坐标图 F i g 1 T h eB R Fo f a n o r t h o s e 图 2 单斜辉石二向性反射极坐标图 F i g 2 T h eB R Fo f c l i n o p y r o x e n e 为 2 0 到 5 0 之间。单斜辉石反射率随方位角变化相对平 稳。方位角为 0 方向有明显的热点效应, 此时出射角为 3 0 到 6 0 之间。 2 观测几何条件对反射光谱的影响 首先研究几何观测条件对矿物样品二向性反射率的影 响。在一次观测中, 与观测样品反射率相关的角度有四个 入射角、 出射角、 方位角以及相位角( 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 的夹角) 。入射角变化由 3 0 到 5 0 , 角度间隔 5 ; 出射角变 化由 1 5 到 6 0 , 角度间隔 1 5 ; 出射方位角变化 0 到 1 8 0 , 角度间隔 4 5 ; 相位角通过出射角与方位角度进行计算 得来。 801A c t aP e t r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 岩石学报2 0 1 6 , 3 2 ( 1 ) 图 3 不同入射角下的斜长石反射光谱 F i g 3 T h eB R Fo f a n o r t h o s eb yd i f f e r e n t i n c i d e n t a n g l e 依次改变实验的入射角、 出射角、 方位角、 相位角的值 ( 改变一个角度的同时固定其他的观测角度) , 测量矿物样品 的反射率, 并总结矿物样品反射率的变化规律。在入射角影 响研究中, 选择斜长石样品演示测量结果, 而在出射角、 方位 角、 相位角影响研究中, 选择斜长石和单斜辉石分别作为高 反照率、 低反照率矿物的代表演示测量结果。 2 1 入射角对反射光谱的影响( 出射角和方位角都固定 为 0 ) 由图 3可知, 斜长石的光谱曲线在 2 1 5 0 n m处由一个反 射峰 B R F达到 0 7 , 1 9 5 0 n m及 2 3 5 0 n m处是斜长石的吸收谷 B R F分别为 0 6 4和 0 6 5 。随着入射角的变化, 斜长石的吸 收谷、 反射峰等特征波段没有改变。斜长石反射率随入射角 呈振荡式变化, 绝大部分波长处反射率变化程度接近, 在入 射角为 4 5 达到最小值。 2 2 出射角与方位角对反射光谱的影响 设定实验入射角度为 3 0 , 方位角 0 到 3 6 0 变化。选择 斜长石的特征吸收波段 1 8 5 0 n m为研究对象, 分析不同出射 角度( 0 至 6 0 ) 斜长石二向反射率的变化特征。 图4 显示, 斜长石反射率随出射角的变化呈现出震荡变化。 在方位角为1 8 0 方向反射率出现最高值。随着方位角的变化, 反射率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而随着出射角变化, 除前向散射 方向出射角在0 到4 0 变化时, 反射率逐渐增加, 之后逐渐降低。 其他方位, 随着出射角的增加, 反射率逐渐降低。在方位角 9 0 到1 8 0 方位及2 7 0 到1 8 0 , 反射率随出射角降低幅度显著。斜 长石随着粒径的增加, 反射率的方向性更加显著。 实验对单斜辉石的出射角及方位角变化进行了研究, 选 择波长为 6 4 0 n m处的数据。设定实验入射角度为 3 0 , 方位 角 0 到 3 6 0 变化。 图 5显示, 无论粒径如何变化, 单斜辉石反射率随方 位角变化相对平稳。粒径在 6 0 μ m到 1 0 0 μ m时在方位角 为 0 方向反射率最高。0 到 6 0 方位及 3 0 0 到 0 方位, 随着入射角的增加, 反射率逐渐增加。在方位角为 9 0 ( 2 7 0 ) 方向, 反射率随出射角的增加, 呈现降低再增加的 变化规律。 而当粒径为 1 0 0 μ m时的热点出现在方位角为 1 8 0 的位 置, 反射率随着出射角的增加逐渐增高。 2 3 相位角对反射光谱的影响 作为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之间的夹角, 相位角虽然不是 直接观测量, 同样会影响样品的反射率。 相位角的计算公式( C h a n d r a s e k h a r , 1 9 6 0 ) g = a r c c o s ( c o s i c o s e + s i n i s i n e c o s φ )( 1 ) 其中, i 、 e 、 φ分别表示入射天顶角、 出射天顶角、 入射光 与出射光方位角的差值。 由图 6和图 7可见, 斜长石反射率普遍高于单斜辉石。 斜长石反射率光谱曲线波形基本不变, 在波长为 1 3 0 0 n m附 近有明显的吸收, 2 3 0 0 n m附近出现较强的反射。当相位角 为 9 0 时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化, 反射率随相位角增大呈震荡 下行的趋势; 单斜辉石的反射率光谱曲线波形基本不变, 强 吸收波段出现在 1 0 0 0 n m处, 1 6 0 0 n m处为反射峰值。反射率 随相位角增加呈上升趋势。 3 矿物颗粒粒径对反射光谱的影响 依据 L S C C ( L u n a r S o i l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C o n s o r t i u m ) 对月 壤真实样品反射光谱测量结果( P i e t e r s e t a l , 2 0 0 0 ) , 样品反 射率随粒径改变而产生规律性变化。类似地, 本实验中矿物 样品被研磨至不同粒径大小, 分为 4个组别( 9 6~1 2 0 μ m 、 1 5 0~ 1 5 0 μ m 、 1 5 0~ 1 8 0 μ m 、 1 8 0~ 2 5 0 μ m ) , 分别测量其在不 同观测几何条件下的反射率。 除去观测几何条件, 颗粒粒径也是影响矿物反射率的重 要因素。固定入射角、 出射角、 方位角的值分别为 3 0 、 0 、 0 , 选用4 组颗粒粒径依次变化的矿物样品, 分别测量反射率。 图 8和图 9显示, 斜长石和单斜辉石反射率均呈现出统 一的随粒度较小而增加的特征; 单斜辉石反射率光谱曲线波 形出现明显变化, 吸收深度随粒度减小而明显增大, 吸收宽 度随粒度减小而减小, 斜长石的变化规律则与单斜辉石相 反。图 4中, 单斜辉石在粒径增加到 1 6 0 μ m时, 由较强的后 向反射特征变为强的前向反射特征。随着岩石粒径的增加, 反射光谱的方向性也越加明显。 4 结论 当观测角度变化为单一角度变化时, 矿物的反射率不是 随之单调变化, 而是呈现震荡式变化, 不同矿物的震荡幅度 901路鹏等 月球表面矿物二向性反射特性实验研究 图 4 不同出射角、 方位角和粒径下的斜长石反射光谱极坐标图 F i g 4 T h eB R Fo f a n o r t h o s eb yd i f f e r e n t e m e r g e n c ea n g l ea n da z i m u t ha n g l ew i t hd i f f e r e t p a r t i c a l s i z e( 6 0 μ m ,8 0 μ m ,1 0 0 μ m , 1 2 0 μ m , 1 6 0 μ m , 2 0 0 μ m ) 011A c t aP e t r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 岩石学报2 0 1 6 , 3 2 ( 1 ) 图 5 不同出射角与方位角的单斜辉石反射光谱极坐标图 F i g 5 T h eB R Fo f c l i n o p y r o x e n eb yv a r ye m e r g e n c ea n g l ea n da z i m u t ha n g l ew i t hd i f f e r e t p a r t i c a l s i z e( 6 0 μ m ,8 0 μ m ,1 0 0 μ m , 1 2 0 μ m ) 图 6 不同相位角下的斜长石反射光谱 F i g 6 T h eB R Fo f a n o r t h o s eb yd i f f e r e n t p h a s ea n g l e 图 7 不同相位角下的单斜辉石反射光谱 F i g 7 T h e B R Fo f c l i n o p y r o x e n e b y d i f f e r e n t p h a s e a n g l e 111路鹏等 月球表面矿物二向性反射特性实验研究 图 8 不同颗粒粒径下的斜长石反射光谱 F i g 8 T h eB R Fo f a n o r t h o s e b y d i f f e r e n t g r a i nd i a m e t e r 图 9 不同颗粒粒径下单斜辉石反射光谱 F i g 9 T h eB R Fo fc l i n o p y r o x e n eb yd i f f e r e n tg r a i n d i a m e t e r 不同, 且观测几何条件的变化不会引发矿物光谱曲线特征发 生明显的变化, 所以观测几何条件不是绝对矿物反射特性的 决定性因素。但是, 矿物粒度则会显著影响矿物的反射特 性, 不论是斜长石还是单斜辉石, 其反射率都随着矿物粒度 的减小而增加, 单斜辉石的吸收深度粒度减小而明显增大、 吸收宽度则随粒度减小而变窄, 与之对应的是斜长石呈现出 与单斜辉石截然相反的变化规律。 观测几何角度与岩石粒径的变化对岩石样本的反射率都 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无论他们如何变化, 岩石样本的二向性 反射特征没有明显变化。矿物二向性反射特征的变化规律研 究, 可以确定最能体现该矿物二向性光谱特征的观测方向。 这样可为月表矿物探测精度的提高, 提供有效的角度信息。 致谢 感谢美国航天局覃文汉教授对本文二向性反射理 论部分的指导。 R e f e r e n c e s C h a n d r a s e k h a r S 1 9 6 0 R a d i a t i v e T r a n s f e r N e wY o r k D o v e r F r a n k l i nJ a n dT u r n e r D L 1 9 9 2 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ag e o m e t r i co p t i c a l c a n o p yr e f l e c t a n c e m o d e lt o s e m i a r i d s h r u b v e g e t a t i o n I E E E T r a n s a c t i o n s o nG e o s c i e n c e a n dR e m o t e S e n s i n g , 3 0 ( 2 ) 2 9 3- 3 0 1 L i X W a n dS t r a h l e r A H 1 9 8 5 G e o m e t r i c o p t i c a l m o d e l i n go f ac o n i f e r f o r e s tc a n o p y I E E E T r a n s a c t i o n so n G e o s c i e n c e a n d R e m o t e S e n s i n g , 2 3 ( 5 ) 7 0 5- 7 2 1 L i X W,S t r a h l e rA H a n dWo o d c o c kC E 1 9 9 5 A h y b r i dG e o m e t r i c o p t i c a l r a d i a t i v e t r a n s f e r a p p r o a c h f o r m o d e l i n g a l b e d o a n d d i r e c t i o n a l r e f l e c t a n c e o f d i s c o n t i n u o u s c a n o p i e s I E E ET r a n s a c t i o n s o nG e o s c i e n c e a n dR e m o t e S e n s i n g , 3 3 ( 2 ) 4 4 6- 4 8 0 L i Y Q ,L i uJ Z ,O u y a n gZ Ye t a l 2 0 0 7 P e t r o l o g i cd i s t r i b u t i o n s o nt h e m o o n B a s e do nt h e L u n a r P r o s p e c t o r ( L P )g a m m a r a y s p e c t r o m e t e r d a t a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A c t aP e t r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 ,2 3 ( 5 ) 1 1 6 9- 1 1 7 4 ( i nC h i n e s e w i t hE n g l i s ha b s t r a c t ) L i uB ,L i uJ Z ,Z h a n gG Le t a l 2 0 1 3 R e f l e c t a n c ec o n v e r s i o nm e t h o d s f o r t h e V I S / N I Ri m a g i n gs p e c t r o m e t e r a b o a r dt h eC h a n g ’ E 3l u n a r r o v e r B a s e do ng r o u n dv a l i d a t i o ne x p e r i m e n td a t a R e s e a r c hi n A s t r o n o m y a n dA s t r o p h y s i c s , 1 3 ( 7 ) 8 6 2- 8 7 4 L i uJ Z ,O u y a n gZ Y ,Z h a n gF Q e ta l 2 0 0 9 T e r r a n et e c t o n i c sa n d o r i g i n a l m o d e l o f t h eM o o n A c t aP e t r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 ,2 5 ( 8 ) 2 0 1 1 - 2 0 1 6( i nC h i n e s e w i t hE n g l i s ha b s t r a c t ) M c C o r dT B , C h a r e t t e M P , J o h n s o n T Ve t a l 1 9 7 2 L u n a r s p e c t r a l t y p e s J o u r n a l o f G e o p h y s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 7 7 ( 8 ) 1 3 4 9- 1 3 5 9 O u y a n gZ Y 2 0 0 5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oL u n a rS c i e n c e B e i j i n g C h i n a A s t r o n a u t i c P u b l i s h i n g H o u s e ( i nC h i n e s e ) P i e t e r s C M ,T a y l o r L A ,M c k a y D Se t a l 2 0 0 0 S p e c t r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o f l u n a rm a r es o i l s I n 3 1 t hL u n a rP l a n e tS c i e n c eo fL u n a ra n d P l a n e t a r y I n s t i t u t e .H o u s t o n ,T e x a s 1 8 6 5 P i e t e r s C M ,B e s s eS ,B o a r d m a nJe t a l 2 0 1 1 M g s p i n e l l i t h o l o g y A n e wr o c kt y p eo nt h el u n a rf a r s i d e J o u r n a lo fG e o g r a p h y s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P l a n e t s , 1 1 6 ( E 6 ) E 0 0 G 0 8 S u nZ Q ,L Y Fa n dL uS 2 0 1 5 A na s s e s s m e n t o f t h eb i d i r e c t i o n a l r e f l e c t a n c em o d e l sb a s i n g o n l a b o r a t o r y e x p e r i m e n to fn a t u r a l p a r t i c u l a t e s u r f a c e s J o u r n a lo fQ u a n t i t a t i v e S p e c t r o s c o p y a n d R a d i a t i v e T r a n s f e r , 1 6 3 1 0 2- 1 1 9 S u n s h i n eJ M a n dP i e t e r sC M 1 9 9 8 D e t e r m i n i n gt h ec o m p o s i t i o no f o l i v i n e f r o m r e f l e c t a n c e s p e c t r o s c o p y J o u r n a lo fG e o p h y s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P l a n e t s , 1 0 3 ( E 6 ) 1 3 6 7 5- 1 3 6 8 8 Z h a n g Y Z ,H u a n g Z J ,Z h o uCe t a l 2 0 1 4 a B i d i r e c t i o n a l r e f l e c t a n c eo f l u n a r o l i v i n ew i t ht h e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o fg r a i ns i z e E a r t hS c i e n c e F r o n t i e r s , 2 1 ( 6 ) 1 5 0- 1 5 4( i nC h i n e s e w i t hE n g l i s ha b s t r a c t ) Z h a n gY Z ,A nLa n dH u a n gZ J 2 0 1 4 b T h es t u d yo fb i d i r e c t i o n a l r e f l e c t a n c ef e a t u r eo ft h es p i n e lb a s e do nt h es p a c ew e a t h e r i n g J o u r n a l o f D e e pS p a c eE x p l o r a t i o n ,1 ( 3 ) 2 1 0- 2 1 3( i nC h i n e s e w i t hE n g l i s ha b s t r a c t ) Z h a n gZ G , Wa n g R S , G u o X Fe t a l . 2 0 0 3 .M i n e r a l r e c o g n i t i o nm e t h o db y s p e c t r o m e t r y r e m o t e s e n s i n g b a s e do nm a t e r i a l s p e c t r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E a r t hS c i e n c eF r o n t i e r s , 1 0 ( 2 ) 4 3 7-4 4 3( 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E n g l i s ha b s t r a c t ) 附中文参考文献 李泳泉,刘建忠,欧阳自远等 2 0 0 7 月球表面岩石类型的分布特 征基于 L u n a r P r o s p e c t o r ( L P ) 伽马射线谱仪探测数据的反演 岩石学报, 2 3 ( 5 ) 1 1 6 9- 1 1 7 4 刘建忠,欧阳自远,张福勤等 2 0 0 9 月球的地体构造与起源模式 岩石学报, 2 5 ( 8 ) 2 0 1 1- 2 0 1 6 欧阳自远 2 0 0 5 月球科学概论 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 张渊智,黄朝君,周超等 2 0 1 4 a 不同粒径的月球橄榄石二向性反 射特征研究 地学前缘, 2 1 ( 6 ) 1 5 0- 1 5 4 张渊智,安璐,黄朝君 2 0 1 4 b 基于太空风化的尖晶石二向性反射 特性研究 深空探测学报, 1 ( 3 ) 2 1 0- 2 1 3 张宗贵, 王润生, 郭小方等. 2 0 0 3 . 基于地物光谱特征的成像光谱遥感 矿物识别方法. 地学前缘, 1 0 ( 2 ) 4 3 7- 4 4 3 211A c t aP e t r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 岩石学报2 0 1 6 , 3 2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