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永平铜矿矽卡岩矿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pdf
书书书 江西永平铜矿矽卡岩矿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田明君1 , 2 李永刚1 万浩章3 张宇1 , 2 高婷婷1 , 2 T I A NMi n g J u n 1 , 2 ,L I Y o n g G a n g 1 ,WA NH a o Z h a n g 3 ,Z H A N GY u 1 , 2a n dG A OT i n g T i n g1 , 2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 0 0 0 2 9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 0 0 0 4 9 3 江西地矿局九一二大队, 鹰潭 3 5 0 0 0 1 I n s t i t u t e o f G e o l o g ya n dG e o p h y s i c s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o f S c i e n c e s ,B e i j i n g 1 0 0 0 2 9 ,C h i n a 2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S c i e n c e s ,B e i j i n g1 0 0 0 4 9 ,C h i n a 3 9 1 2G e o l o g i c a l P a r t yo f J B E D G M R ,Y i n t a n 3 5 0 0 0 ,C h i n a 2 0 1 4 0 2 1 3收稿, 2 0 1 4 1 0 1 7改回 T i a nMJ ,L i Y G,Wa nH Z ,Z h a n gYa n dG a oT T 2 0 1 4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s k a r nmi n e r a l si nY o n g p i n gc o p p e rd e p o s i t , J i a n g x i P r o v i n c e ,a n dg e o l o g i c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s A c t aP e t r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 , 3 0 ( 1 2 ) 3 7 4 1- 3 7 5 8 A b s t r a c t T h em a i no r es k a r ni nY o n g p i n gc o p p e r d e p o s i t i se p i d o t ed i o p s i d eg a r n e t s k a r n ,w h i c hi st y p i c a l o r e b e a r i n gs k a r n r e l a t e dt op o r p h y r yi n t r u s i o n O nt h e b a s i s o f s t u d y o nt h e m a i no r e b e a r i n g g a r n e t s k a r n s ,w e d i v i d e dt h e g a r n e t s i n t o t w o g e n e r a t i o n s ( 1 )a ne a r l yg e n e r a t i o no f g a r n e t s ,d i s t r i b u t i n ga t t h ec o r eo f g a r n e t c r y s t a l ,X A d r=1 0 ,a n dm a i n l yo f a n d r a d i t e ,i n d i c a t i n ga n o x i d i z e ds t a t e ;( 2 )a l a t e g e n e r a t i o no f g a r n e t s ,w h i c hi s g e n e r a l l y n u c l e a t e da l o n g g a r n e t c r a c k s ,o r o nt h e s u r f a c e o f t h e e a r l y g a r n e t s n e a r t h ef l u i dc h a n n e l s ,w i t ho s c i l l a t o r y z o n a t i o n ,a n db e l o n g s t o a n d r a d i t e g r o s s u l a r i t e s e r i e s w i t hX A d r= 0 4 6~ 0 9 9 O t h e r m i n e r a l s f o r m e dd u r i n gg a r n e tr e p l a c e m e n tp r o c e s si n c l u d ee p i d o t e ,f l u o r i t e ,c a l c i t e ,q u a r t za n ds oo n P a r t i t i o n i n go fF e 3 + A l3 + a m o n g c o e x i s t i n gg a r n e t a n de p i d o t es o l i ds o l u t i o n sm a yr e f l e c t v a r i a t i o n so f o x y g e nf u g a c i t y ,c o m p o n e n t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a n d / o r a F e 3 +/ a A l 3 + M e t a l m i n e r a l s w o u l da l s op r e c i p i t a t ef r o mt h i s p e r i o d S k a r ni nt h e Y o n g p i n g d e p o s i t s h a s a g e n e r a l s p a t i a l z o n a t i o n w i t h i nt h e c o n t a c t z o n eb e t w e e ns k a r na n dm a r b l e F r o mt h ep l u t o nt o w a l l r o c k ,t h e c o n t e n t o f g a r n e t d e c r e a s e s ,a n di t s c o l o r c h a n g e s f r o mr e d b r o w n , b r o w n ,b r o w n g r e e n ,y e l l o w g r e e n ,t ol i g h t y e l l o w M o r e o v e r ,t h eo r eg r a d ed e c r e a s e s c o i n c i d e n t l yw i t ht h eA l 2O3c o n t e n t o f g a r n e t Wec o n s i d e r t h a t t h e s ec h a n g e sa r er e s u l t o f m e t a s o m a t i s mb e t w e e no r e b e a r i n gh y d r o t h e r m a l f l u i da n de a r l ys k a r n s ,r e p r e s e n t e db y F e 3 + A l3 + s u b s t i t u t i o ni ng a r n e t a n de p i d o t e T h i st r e n do fs k a r nm i n e r a l si no r ed e p o s i t sm a yb eu s e da sag u i d ef o rd e p o s i t s e x p l o r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Y o n g p i n gc o p p e r d e p o s i t ;G a r n e t ;E p i d o t ed i o p s i d eg a r n e t s k a r n ;M i n e r a l z o n a t i o n ;J i a n g x i P r o v i n c e 摘 要 永平铜矿含矿岩石主要为绿帘石透辉石石榴石矽卡岩, 这种岩石类型是与斑岩体有关的矽卡岩铜矿的典型赋矿 岩石。通过对这一主要赋矿矽卡岩的研究, 我们发现石榴石生长分为两个阶段 ( 1 ) 早期石榴石 主要分布在石榴石颗粒核 部, X A d r= 1 0 , 主要以钙铁榴石为主, 说明早期流体中可能含有较多的铁, 是在较氧化条件下形成的; ( 2 ) 晚期石榴石, 沿石榴 石裂隙重新成核或者在靠近流体通道的早期石榴石表面生长, 出现震荡环带, X A d r= 0 4 6~ 0 9 9 , 为钙铁 钙铝石榴石系列。石 榴石发生变化的期间也形成新的矿物, 如绿帘石、 萤石、 方解石和石英等。共存石榴石和绿帘石矿物中存在 F e 3 + A l3 +之间的 替代, 说明流体的氧逸度、 组分浓度或 a F e 3 +/ a A l 3 +可能发生了变化。金属矿物也可能是在这一阶段形成的。永平铜矿矽卡岩 从接触带到大理岩空间上有分带现象。从岩体到围岩的变化趋势为 石榴石含量减少, 颜色存在红棕色 棕色 棕绿色 黄绿色 浅黄色的变化趋势; 矿石品位降低, 这与石榴石中 A l 2O3含量的变化较一致。我们认为这种变化是含矿热液对早期矽卡岩进 行再交代改造的结果, 表现为石榴石和绿帘石中 F e 3 + A l3 +含量的变化, 并将 C u 等金属沉淀下来。根据矽卡岩矿物的这些特 1 0 0 0 0 5 6 9 / 2 0 1 4 / 0 3 0 ( 1 2 ) 3 7 4 1 5 8A c t aP e t r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 岩石学报 本文受大中型企业委托项目( Y 1 1 8 3 0 5 1 8 3 ) 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田明君, 女, 1 9 8 9年, 博士生, 矿物学、 岩石学、 矿床学专业, E m a i l t m j @m a i l . i g g c a s . a c . c n 通讯作者 李永刚, 男, 矿物学、 岩石学、 矿床学专业, E m a i l y g l i @m a i l . i g g c a s . a c . c n 征, 在矿床勘探时, 可依据棕色石榴石来追踪主矿体的位置。 关键词 永平铜矿; 石榴石; 绿帘透辉石榴石矽卡岩; 矿床分带; 江西 中图法分类号 P 5 7 5 1 ;P 6 1 8 4 1 矽卡岩是一种从矿物学角度命名的岩石类型, 可在区域 变质、 岩浆接触交代或者是流体渗透交代过程中形成, 流体 类型可能是岩浆流体、 变质流体、 天水或者是海水( E i n a u d i a n dB u r t , 1 9 8 2 ;M e i n e r t e t a l , 2 0 0 5 ) 。矽卡岩矿床在时间上 与空间上与矽卡岩有紧密相关, 在地壳范围内广泛分布 ( M e i n e r t e t a l , 2 0 0 5 ) , 是世界上钨矿的最主要来源以及铜、 铁、 钼、 锡的重要来源。矽卡岩是通过接触反应交代形成, 其 形成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扩散作用, 在碳酸盐岩石和铝硅酸 盐岩石接触界面, 受到高温岩浆期后热液作用, 通过双交代 形成; 另一种是渗滤作用, 也发育在碳酸盐岩石和铝硅酸盐 岩石接触带上, 是组分被溶液单方向搬运的结果( E i n a u d i a n dB u r t , 1 9 8 2 ;J a m t v e i t e t a l , 1 9 9 3 ;M e i n e r t e t a l , 2 0 0 5 ) 。 通常情况下, 这两种形成方式共存。目前, 矽卡岩矿床研究 热点在于通过 P I X E ( P r o t o n I n d u c e dX r a yE m i s s i o n ,质子探 针) 、 L A I C P M S 手段分析熔融包裹体与水盐包裹体成分变 化, 研究岩浆熔体与热液流体转换( H e i n r i c he t a l ,1 9 9 2 , 1 9 9 9 , 2 0 0 3 ;C h a n ga n dM e i n e r t ,2 0 0 4 ) 。国内矽卡岩矿床的 研究主要集中在阿尔泰地区( L i ue t a l ,2 0 1 2 ;Z h ue t a l , 2 0 1 2 ;Wa ne t a l , 2 0 1 4 ) 、 冈底斯成矿域中与斑岩系统共生 的矽卡岩( 李光明等, 2 0 0 5 ;L i e t a l ,2 0 1 4 ) , 以及长江中下 游地区( M a oe t a l , 2 0 1 1 ;X i ee t a l , 2 0 1 1 ) 。 永平铜矿地处江西上饶永平镇境内, 位于北武夷成矿带 北缘。前人针对该矿床曾进行过较多研究, 包括矿区围岩混 合岩的原岩及时代( 杨树峰等, 1 9 7 6 ) 、 围岩石炭系沉积环境 ( 徐跃通, 1 9 9 6 ; 李二恒等, 2 0 1 2 ) 、 矿化蚀变花岗质岩体地球 化学及年代学( 丁昕等, 2 0 0 5 ; 李晓峰等, 2 0 0 7 ) 、 矿田构造及 矿床地球化学( 刘讯和黄震, 1 9 9 1 ; 何江, 1 9 9 3 ) 、 成岩成矿流 体( 倪培等, 2 0 0 5 ; 吕珊等, 2 0 1 2 ) 、 矿床成因( 何江,1 9 9 3 ; 赵常胜, 2 0 0 1 ;廖宗廷和刘金水, 2 0 0 3 ;倪培等, 2 0 0 5 ;G ue t a l , 2 0 0 7 ) 和成矿前景预测( 罗平, 2 0 0 5 ; 李会欣, 2 0 0 9 ) 等。 关于矿床成因, 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是矽卡岩型或广义矽卡 岩型矿床( 何江, 1 9 8 9 , 1 9 9 3 ; 丁昕等, 2 0 0 5 ) , 另一种观点是与 海底喷流作用有关, 并经后期改造的矿床( 廖宗廷和刘金水, 2 0 0 3 ;倪培等, 2 0 0 5 ;G ue t a l ,2 0 0 7 ) 。以上研究主要为大 尺度研究, 尚缺乏对矿区岩石学和矿物学的详细研究。因 此, 本文使用扫描电镜 能谱( S E M E D S ) 及电子探针( E P M A ) 手段对永平铜矿矽卡岩矿物进行矿物微观特征、 化学成分及 岩石结构研究, 以推断矽卡岩矿床形成过程、 流体演化特征, 进而探讨矿床成因。永平铜矿型矿床在华南地区较为常见 ( G ue t a l , 2 0 0 7 ) , 如武山铜矿( 孔凡斌等, 2 0 1 2 ) 、 东乡铜矿 ( 蔡逸涛等, 2 0 1 1 ) 等。所以, 本文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为认识 该区域矿床成因提供重要参考, 而且也可以为矿区的勘探提 供理论依据。 1 区域地质背景 华南主要由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构成( 图 1 a ) , 基底岩 石为前南华纪泥砂质岩和火山岩, 多发生变质( 沈渭洲等, 1 9 9 3 ) 。绍兴 江山 萍乡 N E N E E向断裂为二者的新元古代 缝合带( 图 1 a 中①) 。华南块体在新元古代拼合后, 经历了 裂解 聚合 再裂解 再聚合的一系列过程( 舒良树, 2 0 1 2 ) 。华 南在 0 8~ 0 7 G a 时属大陆裂解期, 以发育有双峰式火山岩 及科马提质岩为特征( Z h e n ge ta l ,2 0 0 7 ;Wa n ge ta l , 2 0 0 7 ) 。自 7 0 0 M a 至 1 9 0M a , 本区为滨海 浅海 斜坡沉积环 境, 其中, 志留纪及早 中三叠纪发生两次陆内褶皱及过铝质 岩浆活动( 汪洋和邓晋福, 2 0 0 4 ; 胡艳华等, 2 0 0 9 ; 舒良树, 2 0 1 2 ) 。华南在晚古生代以广泛的伸展和浅海盆地为特征 ( G ue t a l , 2 0 0 7 ) , 发育了较多裂陷盆地( 倪培等, 2 0 0 5 ) 。多 数学者认为在石炭纪发生了海底喷流沉积成矿作用( 廖宗廷 和刘金水, 2 0 0 3 ; 侯增谦等, 2 0 1 1 ; 孔凡斌等, 2 0 1 2 ) , 主要依据 为矿区内发育块状硫化物、 喷气岩 硅质岩等( 徐跃通, 1 9 9 6 ; 李二恒等, 2 0 1 2 ) 。永平铜矿就位于此时的钱塘江 信江断裂 坳陷带南缘( 图 1 a ) , 该坳陷带在石炭纪晚期才开始接受沉 积( 廖宗廷和刘金水, 2 0 0 3 ; 舒良树, 2 0 1 2 ) 。 侏罗纪开始, 华南地区进入燕山构造期, 形成一系列的 N E 、 N N E向断裂及褶皱( 孟立丰, 2 0 1 2 ; 舒良树, 2 0 1 2 ; 李建 华, 2 0 1 3 ) 以及多期次基性、 中酸性侵入体( Z h o ue ta l , 2 0 0 6 ) , 并发育了一些与岩体有关的矿床, 如德兴铜矿、 永平 铜矿、 冷水坑银多金属矿、 西华山钨矿等( 梅勇文,1 9 8 7 ;李 晓峰等, 2 0 0 7 ;徐贻赣等, 2 0 1 3 ;H o ue t a l , 2 0 1 3 ) 。 长期的构造作用和多期的花岗质岩浆活动使华南地区 具有很好的成矿条件( 舒良树, 2 0 1 2 ) , 发育多处成矿带, 主要 有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M a oe t a l ,2 0 1 1 ;周涛发等,2 0 1 1 ) 、 钦杭成矿带( 杨明桂和梅勇文, 1 9 9 7 ; 毛景文等, 2 0 1 1 ) 、 武夷 山成矿带( 罗平, 2 0 1 0 ; 苏慧敏, 2 0 1 3 ) 和南岭成矿带( P e n ge t a l , 2 0 0 6 ) 等。其中, 永平铜矿即处于钦杭成矿带内。 在永平铜矿外围, 沿着晚古生代盆地周边, 发育了一系 列大型 中型铜多金属矿、 金铅锌多金属矿 铁砂街铜矿、 长 寿源银铅锌矿、 蔡家坪 洋锡洞 九骨牌铅锌矿、 铜山铜矿、 王 坞钼矿等, 以及应天寺等金多金属矿区( 图 1 b ; 江西地质局 九一二队, 1 9 7 0 ①) 。 2473A c t aP e t r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 岩石学报2 0 1 4 , 3 0 ( 1 2 ) ①江西地质局九一二队. 1 9 7 0 . 永平铜矿勘探报告 图 1 永平铜矿大地构造简图( a , 底图据 G ue t a l , 2 0 0 7 ;毛景文等,2 0 1 1 ) 和钱塘江 信江坳陷带西缘矿床分布( b , 据王永 庆, 2 0 1 1私人通信, 修改) 缝合带、 断裂 ①江南缝合带; ②政和 大埔缝合带; ③邵武 河源断裂; ④郯庐断裂 海西 印支期断裂坳陷带 Ⅰ长江中下游坳陷带; Ⅱ钱塘 江 信江坳陷带; Ⅲ萍乡 乐平坳陷带; Ⅳ闽西南 粤东坳陷带 F i g . 1 S c h e m a t i ct e c t o n i cm a po f Y o n g p i n gc o p p e r d e p o s i t ( a ,a f t e r G ue t a l ,2 0 0 7 ;M a oe t a l ,2 0 1 1 )a n dm i n e r a l d e p o s i t s i n t h ew e s t e r np a r t o f Q i a n g t a n g j i a n g X i n j i a n gd e p r e s s i o nb e l t ( b ) S u t u r e s a n dm a j o rf a u l t s ① J i a n g n a ns u t u r e ;② Z h e n g h e D a p us u t u r e ;③ S h a o w u H e y u a nf a u l t ;④ T a n l uf a u l t H e r c y n i a nf a u l t b o u n d e d d e p r e s s i o n s Ⅰ M i n d d l e L o w e rY a n g t z ed e p r e s s i o nb e l t ;Ⅱ Q i a n g t a n g j i a n g X i n j i a n gd e p r e s s i o nb e l t ;Ⅲ P i n g x i a n g L e p i n gd e p r e s s i o nb e l t ;Ⅳ S o u t h w e s t F u j i a n E a s t G u a n g d o n gd e p r e s s i o nb e l t 2 矿区与矿体地质特征 永平铜矿是钱塘江 信江坳陷带西南缘的一个大型铜矿 ( 图 1 b ) 。矿区内地层相对较为简单, 主要为前震旦纪周潭 群和晚古生界。周潭群为该区结晶基底岩系( 余达淦等, 1 9 9 9 ) , 岩性包括各类片岩、 片麻岩、 变粒岩及混合岩等( 赣东 北地质调查队, 1 9 8 2 ①) ,其原岩是一套浅海相类复理石建 造。晚古生界主要为石炭系 二叠系沉积, 包括中石炭统叶 家湾组、 上石炭统船山组、 下二叠统铜茅口 栖霞组及上二叠 统李家组。矿区内晚古生界因构造作用夹在周潭群之间( 图 2 b ,c ) 。石炭系叶家湾组是矿区主要的赋矿地层, 为一套以 浅海相为主的灰岩、 泥灰岩和长英质碎屑岩沉积建造。该岩 组在矿区内多发生矽卡岩化, 以矽卡岩与灰岩、 砂页岩互层 出现( 图 3 ) 。 矿区内主要的构造是侯家 嵩山倒转背斜, 背斜轴近南 北向, 轴面东倾。背斜轴部由混合岩组成, 向北收敛; 背斜两 翼为石炭 二叠系。侯家 嵩山倒转背斜东翼在露天采场出露 部分称为天排山倒转背斜( 图 2 b ) , 与次一级打字坪倒转向 斜相接; 西翼和矿区西侧的局里向斜被乌石岗 姜坞牌逆断 3473田明君等江西永平铜矿矽卡岩矿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①赣东北地质调查队. 1 9 8 2 .上饶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图 2 永平铜矿矿区地质图( a ) 、 侯家 嵩山倒转背斜示意图( b ) 和Ⅰ Ⅰ’ 地质剖面图( c ) ( 据赣东北地质调查队, 1 9 8 2有删 改) F i g . 2 G e o l o g i c a l m a po f Y o n g p i n gc o p p e r d e p o s i t ( a ) ,s k e t c hm a po f H o u j i a S o n g s h a nr e v e r s e da n t i c l i n e( b )a n dⅠ Ⅰ’ c r o s s s e c t i o n( c ) 层破坏。矿区主要断层为应天寺 火烧岗逆掩断层( F 1, 图 2 b ) 、 天排山逆断层( F 2, 图 2 b ) 。矿体分布在两个断裂带内 及两断裂间的石炭系地层中( 图 2 b ) 。 矿区内侵入体主要为中酸性岩体。根据上饶幅区域地 质报告( 赣东北地质调查队, 1 9 8 2 ) , 矿区内的岩浆可分为两 期三阶段 燕山早期第二阶段的火烧岗 十字头花岗闪长斑 岩、 燕山早期第三阶段石英斑岩及燕山晚期第二阶段花岗斑 岩( 图 2 ) 。矿区内岩体以火烧岗 十字头花岗闪长斑岩为代 表, 其侵位形成于 ~ 1 6 0 M a , 并遭受后期(~1 3 5 M a ) 热液变 质/ 蚀变改造( 丁昕等, 2 0 0 5 ) 。该花岗岩属燕山期俯冲环境 下形成的高钾钙碱质岩石( 李晓峰等, 2 0 0 7 ) 。矿区内的还发 育有石英斑岩脉和花岗斑岩脉, 均为近南北向( 图 2 a ) 。 永平铜矿矿体以似层状为主, 透镜状次之, 产状因矿带 不同而不同, 其中主矿带倾角为 2 0 ~ 3 0 。矿石类型主要为 透辉石榴石矽卡岩, 次为矽卡岩化灰岩、 千枚状页岩、 灰岩 等。矿床品位变化较大, 上部氧化带品位可达 1 1 2 %, 其余 矿体品位在0 6 6 % ~ 0 9 5 %, 平均品位为0 7 3 %。矿床自上 而下主要分为三个带 浅部为氧化铁矿; 中部为铜硫矿带( 上 部以铜矿为主, 下部以硫矿为主) ; 下部为铅锌矿带。 区内围岩蚀变主要为矽卡岩化, 其次为硅化、 碳酸盐化、 绿泥石化等。矽卡岩化蚀变在矿区广泛分布, 其空间分布严 格受 F 1 , F 2断层及混合岩接触面、 岩性分界面等控制。 矿化强度及矿物形成的顺序与矽卡岩化规律一致。沿 走向自火烧岗向两侧, 沿倾向由中部向下, 矽卡岩化、 矿化强 度减弱; 磁铁矿、 磁黄铁矿、 黄铁矿及矽卡岩矿物减少, 闪锌 矿、 方铅矿增多。 3 矽卡岩及成矿期次 矽卡岩与矿体在空间上紧密相关, 我们将从矽卡岩分 带、 矿物生成顺序及成矿期次来探讨成矿过程。 3 1 矽卡岩分带 矿区内石炭系夹在周潭群之间组成“ 夹心层” 结构, 这一 特殊的地质构造致使后期岩浆岩沿着构造断面及灰岩层间 裂隙贯入, 对灰岩、 千枚岩等进行强烈交代, 形成矽卡岩、 角 岩等。这种特殊的构造形式及岩浆贯入形式, 致使该区矽卡 岩分带 相 对 于 B i n g h a m 矿 床 中 典 型 的 铜 矽 卡 岩 分 带 ( A t k i n s o na n dE i n a u d i , 1 9 7 8 ) 更复杂, 该区矽卡岩在岩体延 伸方向上及其垂向上均有分带现象( 图 3 ) 。为此我们选取 矿床中部的 0号剖面进行研究, 根据空间分布, 分三部分 内 矽卡岩( C K 0 1 1 ) 、 岩体边部矽卡岩( C K 0 0 6 、 C K 0 0 8 ) 及远离岩 4473A c t aP e t r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 岩石学报2 0 1 4 , 3 0 ( 1 2 ) 图 3 永平铜矿 0号勘探线部分钻孔柱状图( 据赣东北地质调查队, 1 9 8 2有删改) ( a ) 为 0号勘探线图( b ) 中粗线部分放大, 分别为Ⅰ、 Ⅱ、 Ⅲ、 Ⅳ; 钻孔柱状图中, 矽卡岩沿着同一岩体分带, 虚线部分为同一岩株方向上分带 F i g . 3 P r o f i l em a po f 0p r o s p e c t i n gl i n ea n db o r eh o l ec o l u m n a r s e c t i o nf r o mY o n g p i n gc o p p e r d e p o s i t B o l dl i n e s p a r t e n l a r g e di nF i g 3 af r o mp r o f i l e m a po f 0p r o s p e c t i n g l i n e ( b ) ,i n d e n t i f i e da s Ⅰ,Ⅱ,Ⅲ,Ⅳ;d r i l l h o l e c o l u m no f s k a r nd i s t r i b u t i o n a l o n gt h e g r a n i t e ;d a s h e dl i n e s p r e s e n t z o n e s o f s k a r n s a l o n gt h e s a m es t o c k 体矽卡岩( C K 0 1 3 ) ( 图 3 ) 。从岩体到围岩方向, 以岩体为中 心向两侧由石榴石矽卡岩逐渐变为透辉石矽卡岩( 图 3 , Ⅲ 两侧的虚线部分) 。 3 2 矿物生成顺序及成矿期次 永平铜矿矽卡岩矿物广泛发育, 矽卡岩矿物的生成及分 布与矿体密切相关。根据矿物组合, 该区矽卡岩可分为石榴 石矽卡岩、 透辉石榴矽卡岩、 透辉石矽卡岩、 绿帘石矽卡岩、 硅灰石矽卡岩等。根据野外矿体产状及镜下矿石观察, 矽卡 岩矿物及部分主要金属硫化物生成顺序如表 1 。综合矿物组 合、 矿物生成顺序及矿床分带可将成矿过程概略分为两个阶 段 进变质阶段和退变质阶段。 ( 1 ) 进变质阶段 主要生成石榴石、 透辉石及硅灰石等无 水矽卡岩矿物, 形成以石榴石、 透辉石、 硅灰石为主的简单矽 卡岩( 图 4 a ,b ,e ) ; ( 2 ) 退变质阶段 在进变质矽卡岩基础上, 矽卡岩被交 代、 破碎, 形成以残留石榴石、 石英、 赤铁矿、 云母、 硫化物等 矿物为组合的复杂矽卡岩; 同时在大理岩中形成碧玉( 图 4 g ) 。黄铜矿、 黄铁矿等金属硫化物主要在这一阶段中期 形成。 表 1 永平铜矿主要矿物生成顺序表 T a b l e 1 S e q u e n c e o f m a j o r m i n e r a l s i nY o n g p i n g c o p p e r d e p o s i t 5473田明君等江西永平铜矿矽卡岩矿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图 4 永平铜矿典型矽卡岩矿石 ( a ) 翠绿色透辉石榴矽卡岩; ( b ) 含矿绿帘透辉石榴矽卡岩, 浸染状萤石( F l ) 分布; ( c ) 石榴石矽卡岩矿石, 可见流体逃逸构造( 小细脉) ; ( d ) 透辉石石榴石矽卡岩, 石榴石退变质; ( e 、 f ) 矽卡岩蚀变前锋, 矽卡岩与大理岩突变接触; ( e ) 石榴石硅灰石大理岩; ( g ) 大理岩中的 矿包 铁碧玉; ( h 、 i ) 浸染状、 脉状蚀变岩矿石, 透闪石 硫化物脉, 被后期硬石膏脉切穿 G r t 石榴石; D i 透辉石; E p 绿帘石; F l 萤石; P y 黄铁 矿; C c p 黄铜矿; S p h 闪锌矿; Wo 硅灰石; H e m 赤铁矿; T r 透闪石; Q z 石英; A n h 硬石膏 F i g . 4 T y p i c a l s k a r no r e s i nY o n g p i n gc o p p e r d e p o s i t ( a ) e m e r a l d d i o p s i d e g a r n e t s k a r n ; ( b ) d i o p s i d e g a r n e t s k a r n , 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f l u o r i t e ; ( c ) g a r n e t o r e s k a r n , f l u i d e s c a p e s t r u c t u r e ( v e i n s )i n m i d d l e a n dl i g h t ;( d ) d i o p s i d eg a r n e t s k a r n ,g a r n e t r e t r o g r a d e ;( e ,f ) f r o n t o f s k a r n s ,s k a r na n dm a r b l e ,w i t hs h a r pc o n t a c t ;( e ) a n d a d r i t ew o l l a s t o n i t e m a r b l e ;( g ) n u d l e i nm a r b l e i r o nj a s p e r ;( h ,i ) 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a n dv e i ns t r u c t u r e i na l t e r e dr o c k ,t r e m o l i t e s u l f i d e s v e i nc u t b y l a t e a n h y d r i t e G r t g a r n e t ;D i d i o p s i d e ;E p e p i d o t e ;F l f l o u r i t e ;P y p y r i t e ;C c p c h a l c o p y r i t e ;S p h s p h a l e r i t e ;Wo w o l l a s t o n i t e ;H e m h e m a t i t e ;T r t r e m o l i t e ;Q z q u a r t z ; A n h a n h y d r i t e 4 实验样品及其思路方法 本文对矿区Ⅱ号主矿体地表及井下、 火烧岗处等等不同 层位、 不同位置的 4 8个样品, 进行了详细岩石矿物学研究。 样品岩石类型包括透辉石榴石矽卡岩、 块状矿石、 变质砂页 岩矿石、 矽卡岩化大理岩。根据岩体到围岩矽卡岩分带现 象, 结合手标本及镜下观察, 选取 8个具有代表性的矽卡岩 矿石, 对石榴石、 辉石、 绿帘石、 透闪石等进行了电子探针成 分测定; 其中 S 1 3为岩体边部矽卡岩化角岩; Y T K S 1 、 Y T K S 9为棕色含矿透辉石绿帘石榴石矽卡岩( 图 4 b ) , 矽卡岩内可 见石英 硫化物脉体叠加在早期的块状石榴石矽卡岩中, 可 代表进变质阶段及随后的退变质阶段流体特征; Y T J 1为井 下退变质透闪石矽卡岩( 图 4 h ,i ) ; S 1 4 、 S 1 5为贫矿透辉石 榴石矽卡岩( 图 4 a ) , 属于远端矽卡岩; Y T 7 、 Y T 4为前锋矽 卡岩化大理岩。镜下观察在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显微实验室完成; 电子探针分析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 源研究所电子探针实验室 J X A 8 2 3 0电子探针上完成, 工 作电压是 1 5 k V , 束斑直径为 5 μ m , 使用天然矿物样品和 P A P校正处理程序进行仪器标定和数据处理, 分析精度 优于 2 %。电子探针数据使用剑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开 发的 A X软件处理, 该软件主要用于电子探针数据处理及 6473A c t aP e t r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 岩石学报2 0 1 4 , 3 0 ( 1 2 ) 图 5 永平铜矿矽卡岩矿物镜下照片 ( a ) 石榴石生长环带明显, 无矿矽卡岩, 中部少量透辉石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