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钴结壳中矿物组成对稀土元素分布的制约.pdf
第3 7卷 第5期海 洋 学 报 V o l . 3 7,N o . 5 2 0 1 5年5月H a i y a n gX u e b a oM a y2 0 1 5 张平萍, 初凤友, 李小虎.富钴结壳中矿物组成对稀土元素分布的制约[J].海洋学报,2 0 1 5,3 7(5) 1 3 6-1 4 7,d o i1 0 . 3 9 6 9/ j . i s s n . 0 2 5 3 4 1 9 3 . 2 0 1 5 . 0 5 . 0 1 3 Z h a n gP i n g p i n g,C h uF e n g y o u,L iX i a o h u .M i n e r a l o g i c a l c o n t r o l o nR E E sd i s t r i b u t i o n s i nC o r i c hc r u s t s [ J].H a i y a n gX u e b a o,2 0 1 5,3 7 ( 5) 1 3 6 - 1 4 7,d o i1 0 . 3 9 6 9/ j . i s s n . 0 2 5 3 4 1 9 3 . 2 0 1 5 . 0 5 . 0 1 3 富钴结壳中矿物组成对稀土元素分布的制约 张平萍1 ,2,3, 初凤友1,2, 李小虎1,2 (1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浙江 杭州3 1 0 0 1 2; 2 .国家海洋局 第二海洋研究所, 浙江杭州3 1 0 0 1 2;3 .浙江大 学 海洋学院, 浙江 杭州3 1 0 0 5 8) 收稿日期2 0 1 4 0 4 1 8; 修订日期2 0 1 4 1 2 1 8。 基金项目 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2 0 1 1 3 2 1) ;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专项基金(J G 1 1 0 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 1 2 7 6 0 5 5,4 1 1 7 8 0 4 5) 。 作者简介 张平萍(1 9 8 0) , 女, 江苏省大丰市人, 讲师, 主要从事海底资源与成矿研究。E m a i lm a r i n 0 1 1 @1 6 3 . c o m 摘要为探讨富钴结壳中矿物组成对稀土元素分布的制约, 对约翰斯顿岛富钴结壳中矿物组成及稀 土元素特征进行了研究。依据主要矿物组成, 富钴结壳可以分为3种类型, 分别命名为A、 B、C。由A 到C, 水羟锰矿含量逐渐降低, B类中磷灰石含量最高,C类中水钠锰矿和钙锰矿含量最高。A类结壳 中富集R E E 3+、 C e,B类结壳中富集C e和Y。A类富钴结壳中,R E E 3+、 Y以专属吸附的方式富集在 铁氧化物上, C e 3+氧化成C e4+与其他R E E分离, 吸附在锰矿物上。B类结壳中, 稀土元素主要以独立 矿物的形式存在, 另有部分C e、 L R E E 3+吸附于铁相中, 部分 Y存在于磷灰石中。C类结壳中, 稀土元 素主要赋存在锰矿物中, 部分Y存在于磷灰石中。 关键词 富钴结壳; 矿物组合; 稀土元素; 富集机制 中图分类号P 7 3 6 . 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0 2 5 3 4 1 9 3(2 0 1 5)0 5 0 1 3 6 1 2 1 引言 富钴结壳是一种呈层状、 壳状和部分砾状、 结核 状产出的铁锰沉积物, 亦称之为铁锰结壳或锰结壳, 是海洋沉积物中重要的自生组分, 它主要发育于最低 含氧带(OM Z) 以下, 碳酸盐补偿深度(C C D) 以上水深 10 0 0 ~35 0 0m之间的海山上 [13]。富钴结壳中除 铁、 锰含量高外, 还富含C o、N i、C u、 P t族及稀土等元 素, 其中稀土元素含量远高于其他深海沉积物和海水 中稀土元素总量[ 4]。富钴结壳中稀土元素含量甚至 可以接近陆地稀土矿床的稀土品位[ 5]。富钴结壳中 铁锰矿物和 碎屑矿 物是 稀 土 元 素 富 集 的 主 要 载 体[ 67]。不同的矿物组合具有不同的物质组成特征, 也代表了不同的生长环境, 因此研究富钴结壳中矿物 组成与稀土元素分布间的关系, 有利于查明富钴结壳 中稀土元素的富集机制, 同时也有利于了解生长环境 对富钴结壳中稀土元素分布的影响。目前, 研究较多 的是结壳( 核) 中矿物组成对过渡金属元素C u、 C o、N i 分布的影响[ 89]。B a t u r i n和 Y u s h i n a [1 0]分析了磷酸 化富钴结壳中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 认为结壳中的稀 土元素的分布与铁锰矿物、 磷酸盐和稀土矿物3种矿 物含量有关, 但对稀土元素在不同矿物中的分布规律 及矿物对稀土元素分布的制约机理还缺少认识。本 文通过比较富钴结壳的矿物组合与稀土元素分布间 的关系, 确定不同矿物组合富钴结壳中稀土元素的地 球化学特征, 了解富钴结壳中矿物组成对稀土元素分 布的制约,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富钴结壳中稀土元 素的富集机制。 富钴结壳是多种矿物的集合体, 包括矿石矿物和 脉石矿物两部分。矿石矿物主要是铁锰氧化物。其 中锰矿物有3种 水羟锰矿(V e r n a d i t e, δ M n O2) 、 钙 锰矿(T o d o r o k i t e) 和水钠锰矿(B i r n e s s i t e) , 水羟锰矿 是最主要的结晶质矿物[ 1 1]。富钴结壳中铁矿物结晶 程度很低, 利用X射线衍射及红外光谱分析极难判 断, 穆斯堡尔谱的研究表明结壳样品中铁矿物相为 F e O OH [1 2]。富钴结壳中的脉石矿物包括黏土类和沸 石类矿物, 以及磷灰石、 方解石、 石英、 长石等。富钴 结壳中水羟锰矿、 钙锰矿和水钠锰矿3种锰矿物 O∶M n值 分 别 是1 . 9 9、1 . 8 7~2 . 0 0和1 . 7 4~ 1 . 8 7 [1 3]。由此可见, 水羟锰矿的氧化程度最高。而钙 锰矿因有隧道结构, 可容纳如 M g 2 +、 C u 2 +、 N i 2 +、 M n 2 + 等大量的二价阳离子, 所以氧化程度最低。水钠锰矿 的氧化程度介于两者之间。锰矿物还是区分大洋铁锰 沉积物成因的重要标准[ 1 41 5]。水羟锰矿是水成型结 壳的基本矿物, 水钠锰矿是成岩型结壳的基本矿物, 钙 锰矿是水热成因结壳的基本矿物。富钴结壳中磷灰石 矿物的出现则是富钴结壳发生磷酸盐化作用的标 志[ 6]。 2 富钴结壳中的矿物组合分类特征 矿物和元素数据来自文献[ 5] 。姚德等利用X 射线衍射法对约翰斯顿岛附近海域3 5个板状和结核 状富钴结壳样品的矿物组成进行了测定( 表1) 。富 钴结壳中锰矿物有水羟锰矿、 钙锰矿和水钠锰矿, 主 要为水羟锰矿。钙锰矿和水钠锰矿基本出现在结核 状富钴结壳中。其他矿物有磷灰石、 石英、 钾长石和 斜长石。钙锰矿和水钠锰矿虽然是海底热液型和成 岩型铁锰沉积物的基本矿物, 但取样区域不具热液型 铁锰矿床的基本特征[ 5], 且矿物组成以水羟锰矿为 主, 钙锰矿和水钠锰矿含量低。因此, 所选样品中钙 锰矿和水钠锰矿并不是热液和成岩作用形成的, 而与 海水的氧化还原条件有关。 表1 约翰斯顿岛富钴结壳样品主要组成矿物(%) 犜 犪 犫. 1 犜 犺 犲犿 犪 犻 狀犿 犻 狀 犲 狉 犪 犾 犮 狅 犿 狆 狅 狊 犻 狋 犻 狅 狀(%)狅 犳犆 狅 狉 犻 犮 犺犮 狉 狌 狊 狋 狊 犳 狉 狅 犿犑 狅 犺 狀 狊 狋 狅 狀犐 狊 犾 犪 狀 犱 样品号分层水羟锰矿水钠锰矿钙锰矿磷灰石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组合类型 r d 1 10 -2 . 59 9 . 3---0 . 7--A r d 1 2 20 -4 . 0(F . B.)9 4 . 8---2 . 6-2 . 7A r d 1 2 a 20 -1 . 09 4 . 5---1 . 8-3 . 7A r d 1 3 10 -2 . 0(F . B).9 7 . 3-----2 . 7A r d 1 4 a 10 -1 . 09 5 . 3---1 . 4-3 . 3A r d 4 2 10 -2 . 79 8 . 1---0 . 9--A r d 4 2 22 . 7 - 4 . 79 0 . 9--60 . 71 . 51A r d 4 2 34 . 7 - 5 . 96 2 . 3--2 90 . 4--B r d 5 2 10 -2 . 07 5 . 31 2 . 5-60 . 8-4 . 4A r d 5 3 14 -7 . 57 1 . 8--2 8 . 2---B r d 5 3 20 - 49 6 . 5---1-2 . 5A r d 6 4 15 . 3 -6 . 5(F . T.)5 8 . 4--4 0 . 41 . 2--B r d 6 4 22 . 5 -5 . 3(F . T.)7 1 . 6--2 8 . 4---B r d 6 4 30 . 8 -2 . 5(F . T.)9 2 . 1--2 . 50 . 7-0 . 9A r d 6 4 a 10 -1 . 5(F . B.)3 4 . 81 2 . 72 5 . 42 4 . 60 . 8-1 . 7C r d 6 4 a 20 -2 . 5(F . T).5 9 . 21 . 39 . 63 0---B r d 1 1 10 -0 . 59 4 . 2---1 . 81 . 41 . 6A r d 1 1 3 12 . 4 - 5 . 97 5 . 6--2 4 . 4---B r d 1 1 3 21 . 4 - 2 . 49 7 . 1---0 . 6-2 . 3A r d 1 1 3 30 -1 . 49 8---0 . 9-1 . 1A r d 1 1 4 30 -2 . 0(F . T).5 8--4 2---B r d 1 1 4 42 . 0 -3 . 8(F . T.)8 6 . 8--7 . 50 . 83 . 91 . 1A 7315期 张平萍等 富钴结壳中矿物组成对稀土元素分布的制约 续表1 样品号分层水羟锰矿水钠锰矿钙锰矿磷灰石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组合类型 r d 1 1 6 10 . 9 - 4 . 27 0 . 2--2 9 . 8---B r d 1 1 6 20 -0 . 99 4 . 4--1 . 22 . 7-1 . 7A r d 1 2 1 10 -1 . 2(F . T.)4 6 . 53 . 17 . 44 2 . 60 . 4--B r d 1 2 1 20 -1 . 4(F . B.)4 2 . 31 1 . 83 21 2 . 60 . 5-0 . 7C r d 1 2 2 10 -1 . 0(F . T.)7 2 . 62 . 21 6 . 15 . 12 . 8-1 . 2A r d 1 2 2 20 -1 . 5(F . B.)3 8 . 67 . 32 7 . 71 9 . 44 . 5-2 . 5C r d 1 2 4 10 -0 . 69 2 . 9--2 . 82 . 8-1 . 5A r d 1 2 5 10 -1 . 57 3 . 2--2 0 . 50 . 4--B r d 1 2 5 a 10 -0 . 59 0 . 3--5--1 . 8A r d 1 2 5 a 20 . 5 - 2 . 15 9 . 3--4 0 . 73--B r d 1 3 1 a 10 -1 . 29 7 . 2---1 . 1-1 . 8A r d 1 3 1 b 10 - 49 7 . 8--1 . 30 . 3--A r d 1 3 1 b 24 - 86 3 . 6--3 6 . 4---B 注F . T.,F . B.分别代表结核状富钴结壳样品的上层和下层;- 未检出。 表2 富钴结壳分类表 犜 犪 犫. 2 犆 犾 犪 狊 狊 犻 犳 犻 犮 犪 狋 犻 狅 狀狅 犳犆 狅 狉 犻 犮 犺犮 狉 狌 狊 狋 狊 组合类型样品数水羟锰矿 /%水钠锰矿 /%钙锰矿 /%磷灰石/% A2 07 2 . 6 ~ 9 8 . 1< 1 2 . 5<1 6 . 1<7 . 5 B1 24 6 . 5 ~ 7 5 . 6<3 . 1<9 . 62 0 . 5 ~ 4 2 . 6 C33 4 . 8 ~ 4 2 . 37 . 3 ~1 2 . 72 5 . 4 ~ 3 21 2 . 6 ~ 2 4 . 6 富钴结壳中锰矿物、 磷灰石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成 矿环境, 因此根据富钴结壳中水羟锰矿、 磷灰石、 钙锰 矿与水钠锰矿之和的含量对约翰斯顿岛3 5个样品进 行聚类分析。从聚类分析的树形图( 见图1) 上看出, 依据主要矿物组成, 在距离等于1 0时可以分为3类。 表2中列出了3类富钴结壳中4种矿物的含量。第 一类中水羟锰矿含量在7 2 . 6 %~ 9 8 . 1 %之间; 磷灰石 含量小于7 . 5 %; 只有两个样品中出现水钠锰矿和钙 锰矿, 总含量在1 8 . 3 %以内。第二类中水羟锰矿含量 在4 6 . 5 %~7 5 . 6 %之间; 磷 灰 石 含 量 在2 0 . 5 % ~ 4 2 . 6 %之间; 水钠锰矿和钙锰矿只在两个样品中出 现, 总含量低于1 0 . 9 %。第三类中水羟锰矿含量在 3 4 . 8 %~ 4 2 . 3 %之间; 磷灰石含量在1 2 . 6 %~ 2 4 . 6 % 之间; 水钠锰矿和钙锰矿含量较前两类都要高, 水钠 锰矿 含 量 在7 . 3 % ~1 2 . 7 %之 间, 钙 锰 矿 含 量 在 2 5 . 4 %~ 3 2 %之间, 总含量最高达4 3 . 8 %。以上3种 类型分别命名为A、 B、C。3种类型富钴结壳中, 由A 到C, 水羟锰矿含量逐渐降低,B类中磷灰石含量最 高, C类中水钠锰矿和钙锰矿含量最高。根据矿物组 合特征判断出,A类富钴结壳形成时的氧化环境最 高。B类结壳遭受过磷酸盐化作用, 早期形成的水羟 锰矿部分活化后形成稳定性更强的钙锰矿和水钠锰 矿, 同时磷酸盐化作用还使得富钴结壳中生成磷灰石 矿物。C类结壳亦遭受过磷酸盐化作用, 且形成时的 氧化环境最弱。C类结壳均为结核状, 且均位于结核 状结壳的底部。结核状结壳几乎无例外地生长于松 散的砂质沉积物之上, 位于底部的结壳生长时有孔隙 水参与反应, 孔隙水长期与下伏沉积物和基岩反应, 从而降低了其氧化性, 因此在结核状结壳底部水钠锰 矿和钙锰矿含量较高。 3 不同类型富钴结壳中稀土元素地球 化学特征 3 . 1 不同类型富钴结壳中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 富钴结壳中稀土元素数据见表3 [5]。 3种类型富 钴结壳的北美页岩标准化稀土分配曲线见图2。除 831 海洋学报 3 7卷 C e、Y以外, 同一类型富钴结壳中各个样品的标准化 曲线具有相似的图形, 彼此间接近平行, 表明富钴结 壳在沉积过程中, 三价态的R E E基本处于平衡状态, 没有发生分馏。所有富钴结壳样品中都显示明显的 正C e异常。若将Y置于 D y 和H o之间,A类结壳样 品显示明显Y负异常; B类结壳样品中除r d 5-3-1 外, 都显示明显的正Y异常;C类结壳样品中都显示 Y正异常。从三类结壳R E E和Y的平均值配分曲线 中可以看出, 由A到C, P r到H o元素的丰度逐渐降 低, L a、E r到L u元素的丰度接近。 图1 富钴结壳主要矿物聚类分析树形图 F i g . 1 C l u s t e r a n a l y s i sd e n d r o g r a mf o rm a i nm i n e r a l s i nC o r i c hc r u s t s 9315期 张平萍等 富钴结壳中矿物组成对稀土元素分布的制约 图2 不同类型富钴结壳中R E E和Y元素配分模式图 F i g . 2 R E Ea n dYd i s t r i b u t i o np a t t e r n s i nd i f f e r e n t t y p e so fC o r i c hc r u s t s 表3 约翰斯顿岛富钴结壳样品中稀土元素含量( 1 0 -6) 犜 犪 犫. 3 犚 犪 狉 犲 犲 犪 狉 狋 犺犲 犾 犲 犿 犲 狀 狋 狊(犚 犈 犈 狊)犮 狅 狀 狋 犲 狀 狋 狊 狅 犳犆 狅 狉 犻 犮 犺犮 狉 狌 狊 狋 狊 犳 狉 狅 犿犑 狅 犺 狀 狊 狋 狅 狀犐 狊 犾 犪 狀 犱 样品号 组合 类型 L aC eP rN dS mE uG dT b D y H oE rT mY bL uY r d 1 1 3 2A2 3 21 3 0 44 1 . 21 7 63 2 . 79 . 2 84 3 . 26 . 1 93 8 . 78 . 62 43 . 8 72 4 . 23 . 11 4 0 r d 1 3 1 a 1A2 1 41 1 9 63 6 . 61 5 52 8 . 28 . 2 93 8 . 55 . 5 43 5 . 57 . 9 72 2 . 73 . 5 12 2 . 63 . 0 2 1 2 1 r d 1 3 1A3 6 31 1 4 27 3 . 63 1 56 3 . 21 7 . 47 6 . 21 1 . 16 7 . 21 3 . 73 7 . 95 . 7 23 74 . 5 5 2 2 0 r d 5 3 2A2 3 71 1 3 94 2 . 81 8 03 3 . 29 . 4 64 3 . 96 . 4 34 0 . 39 . 2 32 6 . 74 . 0 72 6 . 93 . 5 9 1 8 4 r d 4 2 1A2 7 71 5 5 55 0 . 92 1 64 0 . 91 1 . 85 3 . 97 . 5 44 81 0 . 63 1 . 24 . 5 93 0 . 13 . 7 4 1 9 0 041 海洋学报 3 7卷 续表3 样品号 组合 类型 L aC eP rN dS mE uG dT b D y H oE rT mY bL uY r d 1 1 3 3A2 2 19 7 23 9 . 61 6 83 1 . 38 . 9 84 2 . 26 . 2 34 0 . 89 . 0 32 6 . 84 . 0 72 6 . 43 . 3 4 1 6 6 r d 1 3 1 b 1A2 3 11 1 3 44 2 . 61 7 53 3 . 69 . 1 44 2 . 46 . 1 83 8 . 48 . 3 42 53 . 7 12 3 . 62 . 8 8 1 5 7 r d 1 1A3 8 91 0 0 57 6 . 73 3 56 4 . 11 8 . 37 91 1 . 77 1 . 41 4 . 54 0 . 25 . 8 13 6 . 54 . 4 9 2 4 0 r d 1 2 a 2A3 7 31 0 3 37 2 . 83 2 26 1 . 91 7 . 57 5 . 41 1 . 16 8 . 51 3 . 83 8 . 85 . 6 23 6 . 44 . 3 4 2 3 4 r d 1 4 a 1A3 7 01 0 6 77 6 . 53 2 56 3 . 41 7 . 77 6 . 81 1 . 56 8 . 41 43 8 . 45 . 5 33 4 . 94 . 3 4 2 3 3 r d 1 2 2A2 9 81 0 5 85 7 . 72 4 84 6 . 61 3 . 96 2 . 68 . 8 95 6 . 61 2 . 33 44 . 9 83 3 . 44 . 4 2 2 1 4 r d 1 1 1A2 4 98 9 44 7 . 12 0 53 7 . 81 1 . 35 0 . 27 . 4 84 7 . 91 0 . 93 0 . 74 . 6 33 0 . 63 . 9 1 1 9 2 r d 1 1 6 2A1 9 51 0 2 33 4 . 41 4 52 6 . 17 . 8 23 7 . 15 . 4 53 4 . 68 . 0 32 3 . 33 . 6 22 33 . 1 3 1 5 5 r d 6 4 3A2 1 21 2 4 23 8 . 11 6 32 9 . 98 . 6 64 05 . 7 13 6 . 48 . 2 72 43 . 6 32 4 . 13 . 1 3 1 7 4 r d 1 2 4 1A2 1 51 0 1 23 9 . 31 7 23 1 . 69 . 1 64 3 . 46 . 1 73 9 . 38 . 8 42 6 . 83 . 9 72 5 . 53 . 2 3 1 7 5 r d 4 2 2A2 3 61 4 3 54 1 . 91 7 23 0 . 88 . 9 14 2 . 25 . 9 23 7 . 48 . 6 12 4 . 73 . 9 42 4 . 93 . 5 5 1 9 5 r d 1 2 5 a 1A1 9 61 0 5 03 3 . 61 4 22 6 . 47 . 5 83 8 . 35 . 3 43 47 . 8 42 3 . 63 . 52 2 . 82 . 9 9 1 8 2 r d 1 1 4 4A2 4 01 2 1 84 11 7 43 1 . 98 . 8 94 36 . 1 84 0 . 49 . 2 82 7 . 84 . 2 52 7 . 73 . 6 7 2 4 1 r d 5 2 1A2 1 57 9 13 6 . 91 6 83 0 . 49 . 0 24 1 . 65 . 9 53 7 . 88 . 3 72 5 . 53 . 7 62 5 . 53 . 2 7 1 5 6 r d 1 2 2 1A1 5 88 8 32 7 . 71 2 42 3 . 96 . 8 13 3 . 14 . 5 83 0 . 36 . 5 41 9 . 12 . 9 71 92 . 4 7 1 4 0 r d 1 2 1 1B2 8 41 1 9 83 9 . 91 8 23 1 . 99 . 2 74 9 . 16 . 5 54 3 . 91 0 . 63 0 . 64 . 5 92 8 . 43 . 7 5 4 0 5 r d 5 3 1B2 8 71 8 4 94 8 . 31 9 23 2 . 88 . 7 74 1 . 76 . 0 23 7 . 18 . 3 22 5 . 64 . 0 62 5 . 83 . 1 7 1 5 4 r d 6 4 2B2 2 91 1 3 33 3 . 61 4 52 57 . 43 9 . 45 . 3 83 7 . 49 . 0 62 7 . 44 . 2 22 7 . 93 . 7 8 3 1 7 r d 1 1 6 1B1 7 51 3 9 22 6 . 91 0 91 8 . 45 . 3 52 8 . 83 . 8 52 5 . 16 . 0 61 8 . 72 . 9 21 7 . 82 . 3 3 2 0 2 r d 1 1 3 1B2 6 81 2 3 13 8 . 91 7 23 08 . 8 14 6 . 26 . 4 64 4 . 71 1 . 13 3 . 45 . 1 13 3 . 24 . 4 8 3 9 7 r d 1 2 5 1B2 2 01 1 0 23 4 . 91 4 92 5 . 97 . 6 24 0 . 45 . 43 6 . 28 . 9 52 6 . 83 . 9 22 4 . 73 . 33 1 5 r d 1 1 4 3B2 0 01 2 5 13 2 . 81 3 32 3 . 46 . 7 13 4 . 24 . 5 73 0 . 36 . 9 22 03 . 1 11 9 . 62 . 5 5 1 9 8 r d 1 2 5 a 2B2 4 71 4 5 93 6 . 51 5 32 6 . 17 . 5 44 1 . 55 . 4 73 6 . 48 . 92 7 . 24 . 0 62 63 . 4 9 3 3 4 r d 6 4 1B2 4 81 5 1 13 7 . 11 5 32 77 . 5 64 0 . 45 . 3 53 5 . 25 . 3 22 4 . 63 . 8 42 3 . 83 . 2 2 2 7 4 r d 4 2 3B3 0 51 7 5 05 0 . 22 0 93 7 . 51 0 . 55 0 . 56 . 6 24 1 . 49 . 2 62 7 . 24 . 2 82 6 . 93 . 5 3 2 4 4 r d 1 3 1 b 2B2 1 41 2 1 93 1 . 31 3 52 3 . 66 . 7 93 4 . 54 . 8 63 17 . 4 32 1 . 73 . 42 1 . 52 . 8 2 2 3 4 r d 6 4 a 2B1 7 89 6 82 5 . 91 0 61 8 . 45 . 32 8 . 83 . 9 82 6 . 86 . 72 0 . 33 . 1 82 0 . 42 . 82 5 2 r d 1 2 1 2C2 5 28 8 43 8 . 31 8 03 1 . 69 . 1 45 0 . 16 . 5 64 4 . 91 1 . 13 3 . 54 . 5 82 9 . 23 . 8 9 4 1 4 r d 1 2 2 2C1 6 76 8 62 6 . 41 2 52 3 . 87 . 1 13 6 . 64 . 8 83 3 . 87 . 8 82 3 . 83 . 4 42 2 . 53 . 0 1 2 6 5 r d 6 4 a 1C2 0 78 2 62 7 . 91 1 92 1 . 26 . 0 83 3 . 64 . 43 1 . 17 . 5 82 33 . 5 22 1 . 82 . 9 8 3 0 6 3 . 2 3种不同类型富钴结壳中稀土元素含量变化 X射线近边结构谱表明富钴结壳中C e为+4 价, 海水中C e 3+吸附到锰氧化物表面经氧化后转变 为C e 4+[1 6], 从而与其他 R E E 3+发生分异。矿物组合 特征发生变化, 富钴结壳中Y的正负异常也会变化。 因此对3种类型富钴结壳中C e、Y和R E E 3+分别进 行分析。表4列出了3种类型富钴结壳中稀土元素 组成和主要参数的平均值。 R E E和C e的平均含量显示为B>A>C。 R E E 3+和L R E E3+ 平均含量显示为A>B>C, HR E E平均含量为A>C>B。C e在R E E中所占 比例较高, 导致R E E与C e的变化一致。由C e和 R E E 3+不同的变化特征可以看出, 磷灰石含量高有利 于C e元素的富集, 水羟锰矿含量高有利于R E E 3+的 富集。 Y含量的变化为C>B>A,δ Y也呈现相同的变 1415期 张平萍等 富钴结壳中矿物组成对稀土元素分布的制约 化特征, 其中δ YA<1, δ YB和δ YC均大于1。说明富 钴结壳中水羟锰矿含量降低, 水钠锰矿和钙锰矿含量 增加时,Y显示出富集的特征, 当富钴结壳发生磷酸 盐化作用后,Y由负异常转为正异常。δ C e值与C e 含量变化特征相同, 为B>A>C。δ C e值一般可以用 于指示氧化还原条件, 值越高, 氧化性越强[ 1 7]。利用 这一特征, 韩杰等[ 1 8]将δ C e和 C e/L a值用于指示南 极底流的方向。由此分析A、 B、C3种组合类型中,B 类组合形成时的氧化条件最强,A类组合次之,C类 组合形成时的氧化条件最弱。而由各类型中锰矿物 种类和含量来看,A类型中水羟锰矿含量最高, 因此 形成时的氧化条件应该最强。一些学者也认为磷酸 盐化富钴结壳形成于相对较弱的氧化条件下[ 1 9-2 1]。 关于这一矛盾, 将在后面进行讨论。比较3类富钴结 壳中稀土元素含量,A类结壳中富集R E E 3+和 C e,B 类结壳中富集C e和Y, C类结壳中除Y含量高外, 其 他R E E含量均A、 B类结壳低。 表4 约翰斯顿岛不同类型富钴结壳中稀土元素含量及参数 犜 犪 犫. 4 犚 犈 犈 狊 犮 狅 狀 狋 犲 狀 狋 狊 犪 狀 犱狆 犪 狉 犪 犿 犲 狋 犲 狉 狊 犻 狀犱 犻 犳 犳 犲 狉 犲 狀 狋 狋 狔 狆 犲 狊 狅 犳犆 狅 - 狉 犻 犮 犺犮 狉 狌 狊 狋 狊 组合 类型 样品数 R E E /1 0-6 C e /1 0-6 R E E 3+ /1 0-6 L R E E 3+ /1 0-6 H R E E /1 0-6 Y /1 0-6 δ C e δ Y A2 018 4 1 . 7 411 0 7 . 6 57 3 4 . 0 95 5 6 . 9 91 7 7 . 1 01 8 5 . 4 52 . 3 30 . 8 0 B1 219 6 4 . 1 913 3 8 . 5 86 0 7 . 5 44 6 1 . 7 41 4 5 . 8 02 7 7 . 1 73 . 1 91 . 4 5 C315 4 1 . 7 47 9 8 . 6 75 6 3 . 0 84 1 3 . 8 41 4 9 . 2 43 2 8 . 3 32 . 1 91 . 6 3 4 讨论 4 . 1 矿物含量与稀土元素分布的关系 以水羟锰矿、 磷灰石、 钙锰矿与水钠锰矿之和为 端元组分, 对富钴结壳中稀土元素含量进行等值线投 影( 见图3) 。由图可以看出,L R E E 3+、 HR E E 3+都有 相似的等值线变化特征,C e、Y的变化特征与其他三 价稀土不同, 说明富钴结壳中所有R E E 3+有相同的富 集机制, 而C e、Y的富集机制与R E E 3+不同。R E E3+ 的高值集中在水羟锰矿含量高区域,C e的高值集中 在磷灰石和水羟锰矿含量高的区域,Y的低值集中水 羟锰矿含量低的区域。等值线的分布进一步说明富 钴结壳中稀土元素的富集与矿物组合特征密切相关。 表5 不同类型富钴结壳中水羟锰矿含量与稀土元素间的相关系数 犜 犪 犫. 5 犆 狅 狉 狉 犲 犾 犪 狋 犻 狅 狀犮 狅 犲 犳 犳 犻 犮 犻 犲 狀 狋 狊犫 犲 狋 狑 犲 犲 狀狏 犲 狉 狀 犪 犱 犻 狋 犲 犮 狅 狀 狋 犲 狀 狋 狊 犪 狀 犱犚 犈 犈 狊 犻 狀犱 犻 犳 犳 犲 狉 犲 狀 狋 狋 狔 狆 犲 狊 狅 犳犆 狅 狉 犻 犮 犺犮 狉 狌 狊 狋 狊 R E E C eL R E E 3+ H R E EY A类0 . 6 10 . 4 20 . 4 70 . 4 20 . 2 2 B类--- 0 . 4 1- 0 . 3 6- 0 . 4 5 C类0 . 5 90 . 2 80 . 7 50 . 9 20 . 7 0 T0 . 3 0-0 . 2 20 . 2 8- 0 . 6 2 表6 不同类型富钴结壳中磷灰石含量与稀土元素间的相关系数 犜 犪 犫. 6 犆 狅 狉 狉 犲 犾 犪 狋 犻 狅 狀犮 狅 犲 犳 犳 犻 犮 犻 犲 狀 狋 狊犫 犲 狋 狑 犲 犲 狀犪 狆 犪 狋 犻 狋 犲 犮 狅 狀 狋 犲 狀 狋 狊 犪 狀 犱犚 犈 犈 狊 犻 狀犱 犻 犳 犳 犲 狉 犲 狀 狋 狋 狔 狆 犲 狊 狅 犳犆 狅 狉 犻 犮 犺犮 狉 狌 狊 狋 狊 R E E C eL R E E 3+ H R E EY A类-0 . 4 1--0 . 4 2- 0 . 5- B类0 . 3 10 . 20 . 4 70 . 4 10 . 4 7 C类-0 . 6 5- 0 . 3 6-0 . 8 1- 0 . 3 7- 0 . 7 5 T0 . 2 20 . 4 1-- 0 . 20 . 6 3 T∶ 3种类型总和;- 未显示相关性。 241 海洋学报 3 7卷 图3 3种矿物组合中稀土元素等值线分布图 F i g . 3 R E E s c o n t o u rm a p i n t h r e e t y p e so fm i n e r a l a s s e m b l a g e s 表5、6反映了不同类型富钴结壳中水羟锰矿和 磷灰石含量与稀土元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由表中数 据看 出,A类 富 钴 结 壳 中, 水 羟 锰 矿 含 量 与C e、 R E E 3+、 Y含量呈中等正相关; 磷灰石含量与R E E 3+ 含量呈中等负相关, 与C e和Y之间无相关性。B类 结壳中, 水羟锰矿含量与R E E 3+和 Y含量呈中等负 相关, 与C e和R E E无相关性; 磷灰石含量与各稀 土元素含量均显示正相关, 其中与R E E 3+、 Y的相关 性要高于R E E和C e。C类结壳中各稀土元素含量 与水羟锰矿显示正相关, 与磷灰石含量显示负相关。 3类样品组合后比较, 水羟锰矿含量与R E E 3+呈弱正 相关, 与Y中等正相关, 与C e无相关性; 磷灰石含量 与H R E E呈弱负相关, 与C e和Y呈中等正相关。 从稀土元素与矿物含量间的相关性可以看出, A、C类富钴结壳中, 水羟锰矿对稀土元素起富集作 用, 而磷灰石则起着稀释作用。B类结壳中R E E 3+和 Y与水羟锰矿和磷灰石的相关性发生了变化, 说明与 A类结壳相比,B类结壳中R E E 3+和Y的富集机制发 生了变化。B类富钴结壳中, 水羟锰矿不再是稀土元 素富集的主体。磷灰石与稀土元素间的正相关说明, 部分稀土元素有可能由锰矿物相转移到磷灰石中; 或 者是磷灰石矿物形成过程中, 稀土元素从锰矿物相中 迁出后以另一种方式发生富集。 C e的高值集中在A类和B类结壳中, 说明C e的 含量由水羟锰矿和磷灰石共同控制, 钙锰矿和水钠锰 矿不是C e富集的主体。富钴结壳中C e为+4价。 一般认为C e 3+的氧化是发生在δ M n O 2的表面, 氧化 后生成的C e 4+吸附在氧化矿物的表面[1 6,2 2]。姜学钧 3415期 张平萍等 富钴结壳中矿物组成对稀土元素分布的制约 等[ 2 3]认为富钴结壳生长的底层流中活跃的可溶性氧 把可溶性的C e 3+氧化成不溶性的C e4+并且被无定形 F e O OH络合, 而与δ M n O2无关。相比A类富钴结 壳, B类结壳中C e含量虽然明显增加, 但磷灰石与C e 元素之间的正相关性并不能说明C e富集于磷灰石 中, 且海山磷酸盐的稀土元素页岩标准化配分模式中 C e显示强烈亏损, 磷酸盐中C e含量也远低于富钴结 壳中C e含量[ 2 4]。由此可以认为, B类富钴结壳中, 磷 灰石并不是C e的主要载体。B a t u r i n等[ 2 5]利用电子 显微镜在磷酸盐化富钴结壳中观察到有方铈矿和氟 碳钙铈石矿细小颗粒包覆在磷灰石的表面或者是分 散在磷酸盐中, 这两种矿物的出现说明, C e并没有进 入到磷灰石的晶格中。目前, 富钴结壳中这种独立稀 土矿物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楚, 但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