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独山玉矿物碎裂成玉过程研究.pdf
第三十卷 第五期 地 球 学 报 Vol.30 No.5 二○○九年十月 607-615 Acta Geoscientica Sinica Oct. 2009 607-615 www.地球学报.com 收稿日期 2009-03-21; 改回日期 2009-09-30。 第一作者简介 肖启云, 女, 1975 年生。博士。主要从事宝玉石矿物学和岩石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通讯地址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 北四环中路 269 号,北京城市学院理工学部。E-mail xiaoqiyun424。 河南南阳独山玉矿物碎裂成玉过程研究 肖启云1, 蔡克勤2, 江富建3 1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 100083; 2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100083; 3南阳师范学院, 河南南阳 473081 摘 要 独山玉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发现的达到宝石工艺要求的黝帘石化斜长岩质玉种, 目前, 有关独 山玉的成玉过程研究还比较薄弱, 本文在独山玉矿的野外考察和实验室标本观察的基础上, 结合薄片的镜 下鉴定研究发现 独山玉以脉状和多期多阶段产出; 主要组成矿物有斜长石、黝帘石、角闪石,另有云母类 矿物、榍石、葡萄石、方解石、电气石等次要矿物; 独山玉常具有粒状结构、碎裂结构、残斑结构、熔蚀交 代结构, 似斑状结构, 偶见针状变晶结构和糜棱结构; 成玉的物理过程表现为辉长岩独山玉的母岩在韧性 剪切应力下破裂和糜棱化, 特别是由于剪切作用, 斜长石脆塑性变形细粒化, 并遭受黝帘石化等作用形 成玉脉。 关键词 独山玉; 岩相学; 矿物组合; 成玉过程 中图分类号 P619.283; P5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6-3021200905-607-09 Tentative Discussion on the Mineral Cataclasis Jade-ing Process of Dushan Jade in Nan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XIAO Qi-yun1, CAI Ke-qin2, JIANG Fu-jian3 1 Beijing Cit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2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3 Nanyan Normal College, Nanyan,Henan 473081 Abstract Dushan Jade is the only zoisitized plagioclase in the world which can meet jewelry technologic re- quirements, but the research on the ation process of Dushan Jade is very insufficient. Based on detailed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ore sample examination in laboratory, the authors identified optical slices of Dushan Jade. The results show that Dushan Jade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vein-like and the multi-phase and multi-stage miner- alization, with the minerals being mainly plagioclase, zoisite, hornblende, and subordinately mica, sphene, prehnite, tourmaline etc. Granular texture, cataclastic texture, porphyroid texture, corrosion texture, porphyritoid texture and, rarely, acicular texture and mylonitic texture can be seen in Dushan Jade. The jade-ing process finds expression in the shattering and mylonitization of gabbro under the ductile shear stress. Brittle and plastic deation and zoisitization of plagioclase resulted in the ation of Dushan Jade veins. Key words Dushan Jjade;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mineral combination; jade-ing process 独山玉因产在河南南阳市郊独山而得名, 是迄 今为止世界上唯一发现达到宝石工艺要求的黝帘石 化斜长岩质玉种, 也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独 山玉色彩丰富, 质优罕见, 其开发利用历史源远流 长, 已有 7000 年以上的历史, 是中国应用历史最长 且最广泛的玉种之一。 独山玉玉种在国内外都是唯一的, 全面地对独 山玉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 值。前人在独山玉的玉矿普查河南省地质矿产局第 四地质调查队, 1984, 1986, 2003、 矿物组合李学清, 1936; 张建洪 1989、矿床地质特征邓燕华, 1991; 李劲松, 1994、宝石学特征赵令湖, 1998; 鲁力, 2004; 俞宁, 2004; 南阳师范学院独山玉文化研究会 内部资料, 2005、独山玉文化江富建, 2008等方面 CAGS 608 地 球 学 报 第三十卷 作了一些的研究, 但有关独山玉的成玉过程方面研 究还比较薄弱。独山玉实为岩石, 属多矿物集合体, 因此显微观察是研究独山玉的一种基础的、重要的 手段。 显微观察能基本查明组成独山玉的矿物种属、 矿物形态和矿物间的相互关系继而提供矿物的成因 信息。独山玉的显微构造还能为其变形变质的机理 提供重要的证据, 有助于理清独山玉的岩石类型和 结构构造特征与其颜色、透明度、质地以及成因之 间的关系, 提取独山玉的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 乃至矿床学方面的有用信息。 笔者通过综合独山玉矿的野外考察和实验室标 本的观察, 结合薄片的镜下鉴定, 明确独山玉的矿 物形成、矿物之间的关系及其演化过程, 并揭示独 山玉中矿物的碎裂成玉过程。 1 独山玉矿床地质背景概述独山玉矿床地质背景概述 独山矿区位于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之间的接触 地带秦岭造山带东段南支, 南阳襄樊盆地 北缘, 方城-南阳隐伏断裂西侧, 朱阳关-夏夏馆 大断裂北侧。朱夏断裂带是矿区内主要的断裂构造 带, 控制着与成矿有关的基性超基性岩体的分布, 和矿体定位相关的次级构造也与此有关见图 1。 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 褶皱次之。最主要的大 断裂有朱阳关-夏馆断裂, 由多条互相平行断裂 形成, 主体构造展布方向约 NW320SE140, 该 断裂是长期活动、多期构造叠加的大型剪切带, 基 本上是二郎坪构造地体与秦岭构造地体的分界, 带 内发育类型较多的糜棱岩带, 剪切褶皱、拉伸片理 等应变特征十分发育, 同时也是岩浆和热液活动、 多金属矿赋存的地带。此外还有西管庄-镇平大断裂 和南阳-方城断裂。在这些较大的断裂上还叠加有北 东、北北东向小褶皱和小断裂。 由于大面积第四系覆盖, 区内地层出露较零星, 主要有下元古界秦岭群, 岩性为角闪岩相变质岩。 本区岩浆活动强烈, 从酸性岩到超基性岩均有出露, 时代从元古代到燕山期。独山岩体是辉长岩构成的 孤山, 它与二龙辉长岩体同位于朱-夏断裂带北侧, 均受断裂控制, 两岩体岩性特征相似, 都受较强的 动力变质作用。根据二龙辉长岩体的同位素年龄为 321 Ma383 Ma, 推测独山岩体也应属于晚古生代。 图 1 独山玉矿区域地质图据孟宪松, 吴元全, 2004, 略改 Fig. 1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map of the Dushan jade deposits CAGS 第五期 肖启云等 河南南阳独山玉矿物碎裂成玉过程研究 609 独山玉矿距河南南阳市东北约 10 km, 行政区 划上属卧龙区七里园乡, 矿区北起小陈庄, 南抵大 山坡,东起达士营, 西到柳树桩, 工作区位于东经 11233′56″11235′32″, 北纬 3302′51″3304′28″。 独山为伏牛山脉之东延低山, 是南阳盆地九座孤山 之一。 因“一山突出, 单椒杰立”、 “怪石瘦碧”而谓之, 古代称预山、序山、谢山。海拔 367.8 m, 相对高度 约 243 m, 南北长 2.6 km, 东西宽 0.61.2 km, 矿区 面积约 2 km2, 山体呈椭圆状, 似卧牛。 2 独山玉的矿物组合独山玉的矿物组合 综合独山玉矿的考察图版Ⅰ和各色独山玉手 标本可参见图版Ⅳ宏观特征的观察, 结合独山玉 薄片的镜下鉴定图版Ⅱ, 总结独山玉中的矿物生 成顺序表 1和几类主要品种的独山玉矿物组合及 结构特征表 2 和图版Ⅲ。 3 独山玉形成阶段的划分独山玉形成阶段的划分 在野外明显可见不同颜色的玉脉具有穿插关系 图版Ⅳ, 如天蓝玉和紫独玉被绿白玉或黄绿白玉 交截或包围, 说明前者比后者形成时间早。 绿白玉、干白玉、红独玉呈脉状分布于天蓝玉、 紫玉不规则的构造裂隙中, 在裂隙交汇处聚集, 说 明前者比后者形成晚。 玉脉具有条带构造, 绿、紫玉呈不连续条带状、 透镜状,透水白玉呈连续脉状, 说明该构造是早期 形成的绿, 紫玉破碎后被贯入的透水白玉改造而成。 另外, 还可见透水白玉被干白玉、红独玉玉脉 穿插。 所以, 根据玉脉脉体的穿插关系, 可将独山玉 的成矿划分为三个阶段 Ⅰ 以斜长石为主矿物的 玉天蓝玉、紫独玉、绿白玉和青独玉的成矿阶段; Ⅱ 透水白玉的成矿阶段; Ⅲ 以黝帘石-绿帘石为主 矿物的玉绿白玉、 干白玉、 红独玉和黄独玉的成矿 阶段。 在独山玉成矿的第一阶段表 1, 2, 蚀变辉长石 中的透辉石、角闪石、斜长石斑晶在剪切应力作用 下发生碎裂、细化的动态重结晶, 应力停止后局部 静态重结晶, 并生成新矿物如含 Cr 的云母、 角闪石、 针状或纤维状的透闪石-角闪石和微晶粒状的钙长 石, 形成绿、蓝、紫、绿白、青色等以斜长石为主 要矿物的玉石, 新矿物形成时同种矿物相对聚集, 因此玉脉具有对称条带或条带状构造。 在独山玉成矿的第二阶段, 早期形成的绿、蓝 表 1 独山玉中的矿物组合生成顺序 Table 1 Mineral combination-ing sequence in Dushan Jade 形成阶段 矿物名称 岩浆期 成玉期 改造期 透辉石 斑状角闪石 针柱状角闪石 斑状斜长石 微粒斜长石 黝帘石 葡萄石 榍石 磷灰石 透辉石 磁铁矿 黄铁矿 磁黄铁矿 铬铁矿 电气石 铬白云母 黑云母 绿泥石 赤铁矿 石英 方解石 注 为未定生成顺序。 CAGS 610 地 球 学 报 第三十卷 表 2 独山玉的矿物组合及其结构特征 Table 2 Mineral combinations and their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in Dushan Jade 品种 主要矿物 次要矿物 岩石名称 结构特征 一般矿物粒度 透水白玉 斜长石 97 黝帘石、透闪石斜长岩 粒柱状变晶结构 0.01 mm0.025 mm 干白玉 斜长石 2050 黝帘石 8050 透辉石、角闪石、 透闪石 斜长黝帘岩 粒柱状变晶结构 0.04 mm0.05 mm 绿白玉 斜长石 80+角闪石 10; 黝帘石 75+斜长石 25; 斜长石 60+黝帘石 25; 透辉石、云母、 榍石、铁质矿物、 阳起石 黝帘石化斜长岩; 斜长黝帘岩; 纤闪石化透辉钙长靡棱岩; 粒柱状变晶结构 斑状变晶结构 不等粒变晶结构 0.07 mm0.1 mm 天蓝玉 斜长石 9095; 白云母 105 黝帘石, 铁质矿物白云母斜长变粒岩 微粒变晶结构 0.05 mm0.075 mm 紫独玉 斜长石 80; 黝帘石 20 榍石、黑云母、角 闪石, 铁质矿物 黝帘石化斜长岩 平直镶嵌微粒变晶结构; 粒状变晶结构; 0.03 mm0.05 mm 红独玉 黝帘石 5560; 斜长石 4540 角闪石, 碳酸盐 矿物 碳酸盐化斜长黝帘岩 粒状变晶结构 0.03 mm0.1 mm 青独玉 斜长石 95 黝帘石、角闪石、 白云母 斜长岩 粒状变晶结构 0.03 mm 甚至更小 黑白花 斜长石、角闪石、黝帘石 云母、透辉石、 榍石 角闪石、黝帘石化斜长岩 镶嵌变晶结构、斑状变晶 结构和放射状结构 白色 0.02 mm0.1 mm 黑色 0.4 mm1 mm 黑独玉 角闪石 7090, 斜长石 3010 透辉石、云母、 铁质矿物 细粒斜长角闪岩 针粒状变晶结构、 针状变 晶结构、 放射状结构或变 余糜棱结构 0.5 mm1 mm 和紫色玉被错碎, 新一期富 Ca2热液沿裂隙贯入并 胶结, 受剪切应力作用, 发生动态重结晶, 形成透 水白玉和大量富 Ca 的硅酸盐矿物。 在独山玉成矿的第三阶段, 另一期富 Ca2和 CO32 -的热液沿绿、 蓝和紫色蚀变辉长岩中不规则的 构造裂隙贯入, 在剪应力作用下发生动态重结晶, 之后脉体在含钙溶液的热液作用下蚀变, 发生黝帘 石化, 形成含黝帘石矿物较多50的绿白玉、干 白玉、 红独玉和黄独玉等以黝帘石为主要成分的玉。 另外, 独山玉薄片的显微观察还发现独山玉形 成后碳酸盐化对独山玉的改造作用图版Ⅳ-7, 图 版Ⅳ-8, 实际上这种改造作用降低了独山玉质量 的。独山玉中碳酸盐化的重要原因在于基性斜长石 比酸性斜长石易溶得多, 基性斜长石特别易溶于含 碳酸根离子的水中B.H.洛多奇尼柯夫, 1956, 而独 山玉中的斜长石都是基性的, 因此易于遭受次生变 化, 玉石中出现后期的碳酸盐细脉。 4 独山玉的玉化过程独山玉的玉化过程 独山玉是天然玉石的一种, 天然玉石是指由自 然界产出的, 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和工艺价值 的矿物集合体, 少数为非晶质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家标准 GB/T 16553 2003。独山玉的摩氏硬度 为 67 而具有耐久性, 又因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 发现达到宝石工艺要求的黝帘石化斜长岩质玉种而 满足稀少性并具有工艺价值。不管是什么玉种, 要 体现其美观, 就必须是细腻的, 即表现在组成玉石 的各矿物粒度要细。独山玉与一般的斜长岩、黝帘 岩或辉长岩质的区别在于它非常细腻, 独山玉玉化 的过程实际上是其原岩结构构造变化和成分变化 本文不作重点讨论的过程, 可从其显微玉化现象 图版Ⅴ得出如下信息 从结构构造上看, 独山玉北东向的韧性剪切带 中岩石的物理变化极为显著, 岩石随韧性剪切作用 的增强, 岩石的粒度逐渐变细, 定向构造及矿物的 丝缕化图版Ⅴ-1渐趋加强, 辉石破裂出现骨牌式 旋转图版Ⅴ-2; 中粒辉长岩表现为定向构造发育, 粒度显著减小; 似斑状黝帘斜长岩或斜长黝帘岩呈 现出糜棱结构, 差异剪切造成长石破裂, 黝帘石塑 性活化楔入长石剪裂中, 未变形的岩石中出现粒状 变晶结构, 弱片麻状构造, 长石呈宽板状、 白云母呈 片状或针状集合体, 偶见波状消光。糜棱岩化岩石 中定向构造渐趋明显, 岩石粒度更细; 团块状辉石 定向拉长, 碎裂和波状消光明显; 云母类矿物开始 破裂弯曲, 局部呈现带状消光; 斜长石出现破裂及 边缘粒化, 并沿裂隙发生云母化图版Ⅴ-3; 中等 变形强度的岩石中定向性更加明显, 长石粒化更加 显著, 粒化的小粒长石表面不干净, 围绕未粒化完 全的长石碎斑旋转或存在于结晶尾中。 独山玉中最重要的斜长石矿物, 可见其残余斑 晶被微粒斜长石包围图版Ⅴ-4, 微粒斜长石颗粒 大小比较均匀, 残斑与微晶之间的边界呈高度不规 则, 常常弯曲、 凸向残斑, 这些现象都说明独山玉中 的斜长石受到应力作用, 其粒间应变最强处发生亚 CAGS 第五期 肖启云等 河南南阳独山玉矿物碎裂成玉过程研究 611 颗粒化图版Ⅴ-5。显微观察还发现斜长石常呈他 形微粒状, 粒度0.05 mm, 小晶粒间的边界呈不规 则, 部分微粒边界平直, 相邻颗粒晶界交于一点, 这些特征也表明斜长石脉在成玉过程中遭受过彻底 的细化, 是脆塑性变形的产物。 在同一视域, 齿状 镶嵌变晶结构与平直镶嵌变晶结构可共存图版Ⅴ -6, 说明在动态重结晶后, 发生了静态重结晶。 通过以上研究, 独山玉的细粒化过程可以概括 为 斜长石玉脉在一定深度受剪切应力作用而发生 脆性碎裂到塑性变形, 首先在晶粒间拉力最强部位 由于位错壁划分出亚晶粒, 随着变形作用的发展, 亚颗粒累进旋转, 当亚晶粒旋转位移到一定程度时, 亚晶粒的边界成为一高角度的晶粒间界, 此变形颗 粒形成多个微晶。 在受力和变形过程中, 不断出现新的亚晶粒和 新的微晶粒的过程, 称为动态重结晶Ramsay J G, Lisle P.J., 2000, 其重结晶产物的形状一定是他形, 而且极不规则, 以弯曲边界为特征。成分单一的斜 长石脉在塑性变形中, 由于没有更软的矿物来承受 较大的应变, 所有颗粒都经受同样的应变过程, 所 以它可以彻底的细粒化, 粒径由应变强度决定。一 般来说应变强度越大, 粒径越细。各色的独山玉由 于所处的应力环境不同, 所遭受变形的强弱也不 同。但总体上说, 由斜长石为主矿物的玉石变形程度 高, 由斜黝帘石为主矿物的玉石变形相对弱一些。 在宏观变形停止后, 动态重结晶颗粒都具有不 规则形状, 弹性应变能虽然已经消失, 但矿物的表 面能却依然很高, 减小表面能的过程是通过减小表 面积来实现的, 弯曲边界自动去弯改直, 使颗粒的 截面呈现多角形, 三个晶粒边界交汇处形成三个角 都近于相等的三叉点, 这一过程称静态重结晶 Ramsay and Lisle, 2000, 如黑独玉在静态重结晶后 显示变余糜棱结构, 颗粒变粗。 从成分上看, 独山玉的矿物种类比较复杂, 大 量矿物富含 CaO、 Al2O3和 SiO2, 而且主要组成钙铝 硅酸盐矿物, 如“纯”的钙长石 Ca[Al2Si2O8]、黝帘 石 Ca2AlAl2[Si2O7][SiO4]OOH、角闪石Ca2Mg, Fe5[Si4O11]OH2 、 榍 石 CaTi[SiO4]O 和 白 云 母 K{Al2[AlSi3O10]OH2}等, 独山玉的原岩在细粒化 过程后发生水化作用和“黝帘石化”作用, 即表现 为黝帘石化等 钙 长 石Ca[Al2Si2O8] + 水H2O → 黝 帘 石 Ca2AlAl2[Si2O7][SiO4]OOH 所有独山玉中的黝帘石可能是钙长石“黝帘石 化”的产物。值得注意的是, 在黝帘石含量比较的 高的玉石中, 常见到零星分布的碳酸盐, 且碳酸盐 与黝帘石有共生边, 这说明黝帘石形成时整个环境 是富 Ca2和 CO32 -的, 钙长石在富 Ca2的溶液下可 能发生彻底的黝帘石化, 斜长石在热液作用下很容 易蚀变成白云母。 3Ca[Al2Si2O8]Ca2+2H2O→2 Ca2AlAl2[Si2O7] [SiO4]OOH+2H 此外, 独山玉脉所处的基性、超基性岩体内是 富含 Cr 的江富建, 2005, 所以组成矿物中都不同程 度含有 Cr。这对形成各种绿色的独山玉具有重要意 义。此外随着水化蚀变作用的发生, 玉石中暗色矿物 Fe 的含量明显变化, 形成了色彩丰富的独山玉。 5 讨论讨论 玉的结构决定了玉的质地、透明度和光泽, 从 根本上影响玉的价值, 因此一直是宝玉石学者关注 的问题; 翡翠、和田玉、岫玉等玉石是如何形成的 也是近年来各国地质学家们感兴趣的话题。本文在 总结独山玉的矿物共生序列和结构特征的基础上, 首次从矿物碎裂细化成玉的角度研究了独山玉形成 的物理过程。 外观细腻是各种玉石共有的特性, 而细腻的本 质是组成玉石矿物颗粒大小及其相互关系的体现, 矿物碎裂细化是否具有成玉作用的普遍性还需要进 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此外, 前人在对翡翠袁奎荣, 2001和软玉周 征宇, 2005的研究时都提到韧性剪切带的问题, 本 文研究发现独山玉的形成离不开韧性剪切带的存在, 韧性剪切带是否为各种玉石形成时所必须具有的地 质条件也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6 结论结论 独山玉以脉状和多期多阶段产出。独山玉及其 围岩受到了比较强烈的应力作用, 其中的矿物形成 是多期次的, 独山玉的主要组成矿物有斜长石、黝 帘石、角闪石,另有云母类矿物、榍石、葡萄石、 方解石、电气石等次要矿物, 它们在不同颜色的独 山玉中的含量变化较大。 独山玉常具有粒状结构、碎裂结构、残斑结构、 熔蚀交代结构, 似斑状结构, 偶见针状变晶结构和 糜棱结构。除黑独玉外, 组成独山玉的矿物粒度都 较小, 一般在 0.05 mm 左右。 成玉的总体过程表现为辉长岩在韧性剪切应力 下破裂和糜棱化, 特别是由于剪切作用, 斜长石脆 塑性变形细粒化, 并遭受黝帘石化等作用形成 CAGS 612 地 球 学 报 第三十卷 玉脉, 由于构造裂隙的阶段性发育和构造热液活动 的脉动性, 成玉过程表现为多阶段性。 致谢 本文的独山玉野外地质考察得到了河南省南 阳地质工程勘察院周世全高工、独山玉矿厂和南阳 师范学院同仁们的鼎力帮助, 在此特表诚挚谢意; 本文的室内工作得到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孙岱山 教授的热心指导, 在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邓燕华, 缪秉魁. 1991. 独玉成因及成岩成玉模式[J].桂林冶金地 质学院学报.增刊 8-16. 河南省地质矿产局第四地质调查队. 1984. 河南省南阳市独山玉 矿区普查地质报告内部资料. 河南省地质矿产局第四地质调查队. 1986. 河南省南阳市独山玉 矿区详细普查地质报告补充部分内部资料. 河南省地矿局地勘一院. 2003. 河南南阳市独山玉矿东矿带普查 地质报告内部资料. 孟宪松, 吴元全. 2004. 中国独山玉[M]. 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江富建, 赵树林. 2008. 独山玉文化概论[M]. 武汉 中国地质大 学出版社. 江富建, 2005. 中国南阳独山玉质量评价标准研究报告. 南阳师 范学院独山玉文化研究会内部资料. 江富建, 2005. 独山玉岩石学特征分析[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 然科学版, 183 285-289. 李劲松. 1994. 独山玉及矿床地质[J]. 河南地质. 1 23-29. 李学清. 1936. 河南南阳独山玉石[J]. 地质论评. 1 55-59. 鲁力, 边秋娟. 2004. 不同颜色品种独山玉的宝石矿物学特征[J].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62 4-7. 俞宁, 王时麒, 杨东. 2004, 独山玉透明度的控制因素及成因探 讨[J]. 珠宝科技. 101 47-51. 袁奎荣,邓燕华. 2001. 优质翡翠与显微构造的成因关系[J]. 桂林 工学院学报. 211 1-5. 赵令湖, 马宏伟. 1998. 南阳白独玉透明度的研究[J]. 地质科技 情报. 171 33-35. 苏B. H. 洛多奇尼柯夫. 1956. 最主要的造岩矿物苏联高等学 校教学用书[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张建洪, 李朝晖, 汪雪芳. 1989. 南阳独山玉的矿物学研究[J]. 岩石矿物学杂志. 71 53-64. 周征宇, 廖宗廷, 马婷婷. 2005. 青海三岔口软玉成矿类型及成 矿机制探讨[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39 1191-11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3. 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家标准GB/T 165532003. 中国标准出版社. References В.Н.Лодочников.1956. Uppermost rock ing minerals the teaching material of college, Soviet Russia[M].Beijing geo- logic publishing company. in Chinese DENG Yan-hua, MIU Bing-kui. 1991. Genesis and mineralization mode of Du jade [J]. Guilin Metallurgy- geology transaction. Supplement 8-16.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JIANG Fu-jian, ZHAO Shu-lin.2008.Dushan jade culture conspec- tus [M]. Wuha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publishing company.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JIANG Fu-jian. 2005. The research report on the qualities ap- praisement standard of Dushan jade. The inner datum of Dushan jade culture seminar, Nanyang Normal College.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JIANG Fu-jian. 2005. Analysis of Dushan Jade petrology feature[J], Journal of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 tion.Vol.183 286-288.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LI Jin-song. 1994. Dushan Jade’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J]. Henan geology. 1 23-29 in Chinese LI Xue-qing. 1936. Dushan jade of Nangyang, Henan province[J]. Geological Review 1 55-59.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 stract LU Li, Bian Qin-juan. 2004. Gemmological mineralogical Features of Dushan jade with Different colours [J]. Journal of gems and genmology 62 4-7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MENG Xian-song, WU Yuan-quan. 2004. The Dushan Jade of China. Zhengzhou Henan People Press. in Chinese RAMSAY J G, LISLE P. J. 2000.The Techniques of Modem Struc- tural Geology, Applications of Continuum Mechanics in Structural Geology[M]. LondonAcadenfic Press The fourth geologic survey group.Administration Bureau of Geol- ogy 2. 独山玉矿的野外考察; 3. 独山玉矿的野外考察; 4. 独山玉矿的野外考察; 5. 独山玉矿的野外考察; 6. 独山玉矿 的野外考察 显微镜下独山玉中的各种矿物及其特征显微镜下独山玉中的各种矿物及其特征 7. 透水白玉中的斜长石, 2010 单偏光, 薄片号 TS1; 8. 干白玉 中黝帘石局部含量可部达 80以上, 突起高, 粒度细, 薄片号 GB, 1010 单偏光; 9. 干白玉中黝帘石的柱状晶体, 靓蓝色干涉 色, 薄片号 GB2, 4010正交; 10. 绿独玉中的少量的角闪石, 薄 片号 LD4, 510 正交; 11. 黑独玉中角闪石斑晶, 薄片号 MD2, 510 正交; 12. 红独玉中榍石的菱面体晶形, 薄片号 HD, 2010 单偏光; 13. 红独玉斜长石中的赤铁矿, 2010 单偏光, 薄片号 FH; 14. 灰绿色独山玉中放射状的葡萄石及其明亮的干涉色, 薄 片号 HL, 510 正交; 15. 天蓝玉中定向排列的白云母, 薄片号 TL, 1010 正交; 16. 紫独玉中电气石球面三角形晶形, 薄片号 JD2, 1010 单偏光; 17. 绿白玉中针状白云母, 薄片号 LD2, 2010 单偏光; 18. 黑独玉中黄铁矿分布于角闪石中, 薄片号 MD1, 1010 正交 独山玉的显微结构独山玉的显微结构 19. 独山玉围岩呈剪切流变褶皱状; 20. 独山玉围岩的流变构造; 21. 独山玉的围岩呈片理化特征; 22. 天蓝玉的片状构造; 23. 干 白玉的粒状变晶结构, 薄片号 GB2, 1010 单偏光; 24. 黑独玉 的破裂结构, 薄片号 MD4, 1010 正交; 25. 红独玉的不等粒变 晶结构, 薄片号 LD1, 1010 正交; 26. 黑独玉的针粒状变晶结 构、斑状镶嵌结构, 薄片号 MD2, 1010 单偏光 1. Panorama mountain of Du; 2. The author’s field investigation of Dushan jade deposits; 3. The author’s field investigation of Dushan jade deposits; 4. The author’s field investigation of Dushan jade deposits; 5. The author’s field investigation of Dushan jade deposits; 6. The authors’ field investigation of Dushan jade deposits; Dushan jade’s minerals under microscope 7. The plagioclase of transparent white Dushan jade, 2010, plane-polarized light, slice number TS1; 8. More than 80 zoisites in opaque white Dushan jade, high relief, fine granularity, slice number GB 1010, plane-polarized light; 9. Prismatic zoisites in opaque white Dushan jade, vivid blue interference colors, slice number GB2 4010, crossed-polarized light; 10. A spot of horn- blendes in the gree Dushan jade, slice number LD4 510, crossed-polarized light; 11. Hornblendes phenocryst in the black Dushan jade, slice number MD2,510, crossed-polarized light; 12. Rhombohedron crystal of sphene in red Dushan jade, slice numberHD2 2010, plane-polarized light; 13. Hematite in the plagioclase of red Dushan jade, slice numberFH2 2010, plane-polarized light; 14. Radial prehnites and their chromatic interference colors in grayer-gree Dushan jade, slice numberHL, 510, crossed-polarized light; 15. Directional muscovite in sky-blue Dushan jade, slice number HL, 1010, crossed-polarized light; 16. Spherical triangle crystal of tourmaline cross section in dark reddish brown Dushan jade, slice number JD2, 2010, plane--polarized light; 17. Acicular muscovites in the green-white Dushan jade, slice number LD2, 2010, plane--polarized light; 18. P yrite in the hornblende of black Dushan jade, slice number MD1, 1010, crossed-polarized light Microstructures of Dushan jade 19. The shear rheolo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