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可选性研究实验指导书.doc
矿石可选性研究 实验指导书 编 者 陈玉娥 石家庄经济学院 宝石与材料工艺学院 2010年7月 试验一 物料准备作业 一、试验目的 1.了解和熟悉颚式破碎机、对辊破碎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学会操作和调节。 2.要求将所给物料最终破碎至-2mm以下,产品将作为后序作业磨矿的原料。 3.操作时要严格注意人身及设备的安全,如发现异常情况或故障,要立即停车,待故障排除后,方可继续破碎作业。 二、基本原理 1.颚式破碎机的工作原理可简述为送入固定颚和动颚之间(破碎腔)的物料,当动颚向定颚靠拢时受到破碎;当动颚向定颚离开方向运动时,物料靠自重向下排送。 2.对辊破碎机是由两个圆柱形辊筒作为主要的工作机构,工作时两个圆辊作相向旋转,由于物料矿石和辊子之间的摩擦作用,将给人的物料卷入两辊所形成的破碎腔内而被压碎。破碎的产品在重力作用下,从两个辊子之间的间隙处排出。该间隙的大小即决定破碎产品的最大粒度。双辊式破碎机通常都用于物料的中、细碎。 3.松散物料的筛分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 (1)易于穿过筛孔的颗粒和不能穿过筛孔的颗粒所组成的物料层到达筛面; (2)易于穿过筛孔的颗粒透过筛孔。 三、试验设备及用具 颚式破碎机二台,规格100125,最大给矿粒度80mm,排矿口调整范围1~10mm; 对辊破碎机一台,规格XPC-200125; 震筛机2mm方格筛; 天平、分样布、毛刷、样铲、取样勺、样盆、矿样袋等。 四、试验步骤与操作技术 1.观察颚式破碎机,对辊破碎机的构造,分别用手盘动三台破碎机,检查有无故障; 2.分别调试1 颚式、2 颚式、对辊破碎机的排矿口,要求各段破碎产品的粒度为1 颚式12mm、2 颚式6mm,对辊破碎机2mm; 3.称取矿样5kg ; 4.破碎顺序为原矿给入l 颚式,其破碎产品给入2 颚式,2 所得破碎产品给入对辊破碎机; 5.依照破碎顺序分别依次启动各台破碎机,用样铲将物料少量均匀的给入破碎腔内; 6.将对辊的破碎产品用2mm方格筛进行筛分,筛下为合格产品,筛上产品返回对辊,重新破碎,直至产品全部通过2mm方筛; 7.将全部产品混匀、装袋,每袋500g。 五、结果处理 用平均粒度来确定破碎比 式中, 破碎前物料的平均直径mm; 破碎后物料的平均直径mm。 试验二 磨矿动力学试验 一、试验目的 通过本项试验掌握试验室小型不连续球磨机的使用,学会快速筛析磨矿产品,绘制磨矿动力学曲线,找出磨矿产品细度随磨矿时间增加而增加的规律。 二、基本原理 磨矿机粉碎矿石的原理可简述如下,当磨机以一定转速旋转,处在筒体内的磨矿介质由于旋转时产生离心力,致使它与筒体之间产生一定摩擦力,摩擦力使磨矿介质随筒体旋转,并到达一定高度。当其自身重力大于离心力时,就脱离筒体抛射下落,从而击碎矿石,同时,在磨机运转过程中,磨矿介质与筒体、介质间还有相对滑动现象,对矿石产生研磨作用。所以,矿石在磨矿介质产生的冲击力和研磨力联合作用下得到粉碎。 三、仪器设备与材料 1.实验室小型球磨机,规格Φ24090mm; 2.标准筛200目一个; 3.托盘天平一架; 4.500ml量筒一个; 5.试样盆大小各5个、洗耳球。 四、试验步骤与操作技术 1.用手盘动球磨机,检查有无故障,清洗球磨机; 2.取待测矿石4袋,每袋500g,按磨矿浓度50计算所需水量,将量好的水部分加入磨机,然后加入一袋试料,将剩余的水全分加入磨机,盖上端盖,封严。按预定时间进行磨矿;在磨矿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两种矿样分别磨4、6、8、10min; 3.每次磨矿完毕,将磨机内物料倒入盆中,清洗磨机壁上的矿粒; 4.用200目标准筛将盆内物料进行筛折,保留筛上产品,将筛上物料和筛子同时烘干; 5.对烘干后的物料用相对应的筛子进行检查筛分,手筛1min,筛下物的重量不超过筛上物重量的1即为筛净,筛完后称重、计算筛下产率。 五、试验数据处理 1.根据得到的筛下产率估算下一个磨矿时间,其他条件不变进行下一个试样的磨矿; 2.根据所得数据绘制-200目级别产率与磨矿时间关系曲线,根据曲线查出物料磨到指定细度所需的磨矿时间; 3.编写试验报告。 六、思考题 1.在曲线上求出一种物料磨到-200目占85时的时间t值。 2.利用获得的数据,求出磨矿动力学方程,并计算出-200目占85时的磨矿时间值与从曲线所求出的时间值比较。 3.对试验中以及和试验有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附 磨矿动力学方程的求法 磨矿动力学方程可表示为 (1) 式中, 经过时间后,物料中粗级别残留物的百分含量; 在时,物料中粗级别的百分含量,对于同一种物料,为常数; 磨矿时间 min; 与磨矿条件有关的参数; 与物料性质有关的参数; 从(1)式可看出,对同种物料来说,它的粗级别残留量的多少除了与磨矿时间有关外,还与磨矿条件和物料的性质有关。当后两者不变时,代表它们的参数和应为常数;求出了常数和,代入(1)式中,就得到了动力学方程,(1)式可表达为 (2) 对(2)式取二次对数得到 (3) , 坐标系中,方程(3)为一直线,其斜率为,截距为。我们做的四组磨矿试验所得到的四组数据(观察值),为该直线上的四个点。 我们也可将这四组和的观测值代入到方程(3),得到关于以和为未知数的四个二元一次方程,然后合并成二个方程(其中两个相加),再解这二个方程可求出参数和值,最后将和,值代入(1)式就得到了动力学方程。 试验三 浮选最适宜磨矿细度试验 一、试验目的 1.了解浮选试验装置的结构和原理,学习浮选试验的基本操作过程。观察、分析浮选过程出现的现象。 2.了解磨矿细度与浮选结果的关系,寻找浮选试验矿物最适宜的磨矿细度。 二、基本原理 1.磨矿。浮选前的磨矿作业,目的是使矿石中的矿物得到解离,并将矿石磨到适于浮选的粒度,根据矿物嵌布粒度特性的鉴定结果,可以初步确定磨矿的大致细度,但最终必须通过试验加以确定。矿石中矿物的解离,是任何选矿方法在迭别之前必需解决的最关键的问题,因此条件试验一般都从磨矿细度试验开始。磨矿细度试验的常规做法是,取三份以上试样,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在不同时间下磨矿,对黄铜矿来说磨矿时间可取、 、、,然后分别进行浮选,比较其结果。 2.浮选。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疏水性差异是矿物浮选基础,表面疏水性不同的颗粒其亲气性不同。通过适当的途径改变或强化矿浆中目的矿物与非目的矿物之间表面疏水性差异,以气泡作为分选、分离载体的分选过程即浮选。浮选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1)矿浆准备与调浆即借助某些药剂的选择性吸附,增加矿物的疏水性与非目的矿物的亲水性。一般通过添加目的矿物捕受剂或非目的矿物抑制剂来实现;有时还需要调节矿浆的PH值、温度等其它性质,为后续的分选提供对象和有利条件; (2)形成气泡气泡的产生往往通过向添加有适量起泡剂的矿浆中充气来实现,形成颗粒分选所需的气液界面和分离载体; 气泡的矿化矿浆中的疏水性颗粒与气泡发生碰撞、附着,形成矿化气泡; (3)形成矿化泡末层、分离矿化气泡上升到矿浆的表面,形成矿化泡末层,并通过适当的方式刮出后即为泡末精矿,而亲水性的颗粒则保留在矿浆中成为尾矿。 三、试验设备及用具 1.实验室小型球磨机,规格Φ24090mm 2.XFD1.5L 单槽浮选机 3.托盘天平一架、500ml量筒一个、试样盆大小各5个、洗耳球、秒表、玻璃器皿、选矿药剂; 4.黄铜矿。 四、试验步骤与操作技术 1.磨矿是浮选前的准备作业,目的是使矿石中的矿物经磨细后得到充分单体解离。 1)磨矿浓度的选择通常采用的磨矿浓度有50、67和75三种,此时的液固比分别为11、12、13,因而加水量的计算较简单,如果采用其它浓度值,则可按下式计算磨矿水量 L(1/C-1)Q 式中L磨矿时所需添加的水量(ml); C要求的磨矿浓度(); Q矿石重量(g)。 2)磨矿前,开动磨机空转数分钟,以刷洗磨筒内壁和钢球表面铁锈。空转数分钟后,用操纵杆将磨机向前倾斜15~20,打开左端排矿口塞子,把筒体内污水排出;再打开右端给矿口塞子并取下,用清水冲洗筒体壁和钢球,排干筒内积水; 3)把左端排矿口塞子拧紧,按先加部分水后加矿再加入剩余水,拧紧右端给矿口塞子,搬平磨机; 4)合上磨机电源,按秒表计时。待磨到规定时间后,切断电源,打开左端排矿口塞子排放矿浆,再打开右端给矿口塞子,用清水冲洗塞子端面和磨筒内部,边冲洗边间断通电转动磨机,直至把磨筒内矿浆排干净。注意,在冲洗磨筒内部矿浆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冲洗水量,以矿浆容积不超过浮选槽容积的8085%为宜,否则,矿浆容积过多,浮选槽容纳不下,需将矿浆澄清,抽出部分清液留作浮选补加水用,而不能废弃; 5)若需继续磨矿,重复第4和第5步骤。若不需继续磨矿,一定要用清水把磨筒内部充满,以减少磨筒内壁和钢球表面氧化。 2.药剂的配制与添加 浮选前,应把要添加的药剂数量准备好。水溶性药剂配成水溶液添加。水溶液的浓度,示药剂用量多少来定,一般用量在 200g /t范围内的药剂,可配成0.51.0%的浓度,用量大于 200g /t的药剂,可配成5%的浓度。添加药剂的数量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VqQ/10C 式中V一添加药剂溶液体积m1; q一单位药剂用量g/t; Q一试验的矿石重量kg; C一所配药剂浓度%。 非水溶性药剂,如油酸,松醇油、中性油等,采用注射器直接添加,但需预先测定注射器每滴药剂的实际重量。 3.浮选 1)将磨好的矿浆从容器中移入浮选槽后,把浮选槽固紧到机架上。注意;在固紧浮选槽时,槽内的回流孔一定要与轴套上的回流管对好; 2)接通浮选机电源,搅拌矿浆。然后按药方-先调整剂,后捕收剂,最后起泡剂的顺序把药剂加入浮选槽内搅拌,记时。药剂加完并搅拌到规定时间后,准备充气、刮泡; 3)从小到大逐渐打开充气调节阀门,待槽内形成一定厚度的矿化泡沫后,打开自动刮泡器把手,使刮板自动刮泡。在刮泡过程中,由于泡沫的刮出,浮选槽内液面会下降,这时需向浮选槽内补加一定水量,一是保持槽内液面稳定,二可用补加水冲洗轴套上和槽壁上粘附的矿化泡沫; 4)浮选时间达到后,停止刮泡,断电。从机架上取下浮选槽,用水冲洗干净轴套、叶轮、矿浆循环孔等; 5)分别将泡沫产品和槽内产品过滤、烘干、称重,记入表3-1中。然后用四分法或网格法分别取泡沫产品和槽内产品化验样品作化验用。 表3-1浮选结果记录表 产品名称 重量(g) 产率γ() 品位β() 回收率ε() 精矿 尾矿 原矿 注各产品之重量和与原矿重量之差,不得超过原矿重量的1 五、数据处理 按下式分别计算出各产品的回收率 式中ε产率回收率(), γ产品产率(), β产品品位()。 试验四 捕收剂种类及用量试验设计性试验 本试验为设计性试验,试样是河北某地区的黄铜矿石,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矿石性质资料和几种可供参考的药剂制度,由学生自行设计试验方案,通过试验确定捕收剂种类及用量,并对不同试验方案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试验目的 了解捕收剂的作用、分类、性能及作用机理,并通过试验掌握浮选试验的操作技能。 二、基本原理 捕收剂是能提高矿物表面疏水性的一大类浮选药剂,也是矿物浮选中最主要的一类药剂。它们具有两种最基本的性能第一是能选择性地吸附固着在矿物表而;第二是吸附固着后能提高矿物表面的疏水化程度,使之容易在气泡上粘附提高矿物的可浮性,从而达到目的矿物与脉石矿物的分离。 捕收剂绝大多数都是异极性有机化合物,例如黄药,油酸、脂肪伯胺等,但也有一些是属于非极投的有机化合物例如煤油等。 由于研究的角度不问,对捕收剂亦存在着不同的分类方法。通常是根据药剂在水溶液中的解离性质,将捕收剂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大类别。在离子型捕收剂中,又根据起捕收作用疏水离子的电性,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以及两性捕收剂。在阴离子型捕收剂中,按极性基的化学组成又进一步分为硫代化合物类捕收剂和烃基含氧酸类捕收剂。对于非离子型捕收剂,则进一步分为非极性捕收剂与异极性捕收剂两类。氧化矿常用烃基酸类;硅酸盐类矿物常用胺类捕收剂;非极性矿物使用烃油类捕收剂。 三、试验设备及用具 1.实验室小型球磨机,规格Φ24090mm; 2.XFD1.5L 单槽浮选机; 3.托盘天平一架、500ml量筒一个、试样盆(大小各5个)、洗耳球、秒表、温度计、玻璃器皿、过滤机、烘干箱; 4.浮选药剂丁基黄药、乙基黄药、2号油、碳酸钠、水玻璃、硫酸铜等 5.黄铜矿。 四、试验步骤与操作技术 1.按试验三确定的最佳磨矿粒度,按试验三的磨矿操作磨4份矿样; 2.学生按预先设计好的浮选方案进行浮选,操作步骤同试验三。 五、试验数据处理与试验报告 按下式分别计算出各产品的回收率 式中ε产率回收率(), γ产品产率(), β产品品位()。 试验五 调整剂种类及用量试验 一、试验目的 了解调整剂的作用、分类、性能及作用机理,寻求最适宜的调整剂及其用量,使欲浮矿物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可浮性。 二、基本原理 调整剂是指除捕收剂和起泡剂之外在矿物浮选中所使用的化学药剂,其作用之一是改善捕收剂对矿物的选择性,增强或削弱捕收剂与矿物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或降低矿物的可浮性;二是对矿浆的酸碱度.离子组成及矿泥的分散和聚合状态起调节作用,以造成矿物分选的有利条件。此外,调整剂对气泡的矿化过程及气泡的稳定性,亦可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调整剂的品种繁多,既有许多常见的酸、碱、盐,又有不少有机化合物如草酸、单宁、淀粉、羧甲基纤维素等。根据调整剂在矿物浮选中的作用,大体可分为如下五类 1.抑制剂,这主要是起破坏和削弱矿物与捕收剂的相互作用,增强矿物表面的亲水性的一类调整剂。当遇到捕收剂对各种矿物的选择性不够显著时,就要使用抑制剂,阻止捕收剂在非目的矿物表面上吸附,消除矿浆中对非目的矿物的活化离子,防止矿物活化;以及解吸已吸附在非目的矿物上的捕收剂,使其受到抑制。如石灰、六偏磷酸钠、淀粉、水玻璃、硫酸锌、羧甲基纤维素等。 2.活化剂,这是促进活化矿物与捕收剂相互作用的一类调整剂,当矿物与捕收剂的作用不强或不发中作用时就使用活化剂。活化剂的活化作用位 1)增加矿物的活化中心,即增加捕收剂吸附固着的地区; 2)硫化有色金属氧化矿表面,生成溶解度积很小的硫化薄膜,吸附黄药离子后,矿物表面疏水而易浮; 3)消除矿浆中有害离子,提高捕收剂的浮选活性; 4)消除亲水薄膜; 5)改善矿粒向气泡附着的状态。常用的活化剂有硫酸铜、硝酸铅、碱土金属离子的可溶盐、可溶性氟化物等。 3.pH值调整剂,调节矿浆酸碱度的药剂,常见的有硫酸、石灰、碳酸钠,氢氧化钠等。pH调整剂往往具有多重性,除调节矿浆的酸碱度从而调节选矿药剂的离解性质外,还常与抑制或活化作用交织一起,或调节矿浆中难免离子的组成、可溶性盐的浓度、分散或团聚矿泥。 4.分散剂,使矿浆中存在的矿泥呈悬浮分散状态的调整剂,主要有水玻璃或水玻璃加碳酸钠、水玻璃加氢氧化钠。使微细矿粒处于有效悬浮分散状态对于改善选择絮凝或改善目的矿物与气泡的选择性吸附均很重要。 三、试验设备及用具 1.实验室小型球磨机,规格Φ200240mm; 2.XFD1.5L 单槽浮选机; 3.托盘天平一架、500ml量筒一个、试样盆大小各5个、洗耳球、秒表、温度计、玻璃器皿、过滤机、烘干箱; 4.浮选药剂丁基黄药、乙基黄药、2号油、碳酸钠、水玻璃、硫酸铜等; 5.黄铜矿。 四、试验步骤与操作技术 1.按试验三确定的最佳磨矿粒度,按试验三的磨矿操作磨4份矿样; 2.学生按预先设计好的浮选方案进行浮选,操作步骤同试验三。 试验时,在最适宜的磨矿细度、捕收剂用量基础上,固定其它浮选条件不变,只进行调整剂的种类和用量试验。将试验结果绘制曲线图,以品位、回收率为纵坐标,调整剂用量为纵坐标,根据曲线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调整剂的最佳用量。 五、试验数据处理与试验报告 按下式分别计算出各产品的回收率 式中ε产率回收率(), γ产品产率(), β产品品位()。 试验六 最佳流程的确定 一、试验目的 综合试验三、试验四、试验五的结果,在最佳磨矿细度、最佳捕收剂用量、最佳调整剂用量的基础上进行精选试验以确定最佳分选流程。 二、基本原理 为了进一步提高精矿品位和降低尾矿品位提高有用矿物的回收率,浮选流程中的精选作业和扫选作业是必不可少的,刮取的粗精矿和尾矿需要进一步精选和扫选,在精选作业中,通常不再加捕收剂和起泡剂,但要注意控制矿浆pH值,在某些情况下需加入仰制剂、解吸剂,甚至对精选前的矿浆进行特别处理。精选时间视具体情况确定。 三、试验设备及用具 1.实验室小型球磨机,规格Φ24090mm; 2.XFDL1.5和XFDL 0.5升单槽浮选机各一台; 3.托盘天平一架、500ml量筒一个、试样盆大小各5个、洗耳球、秒表、温度计、 玻璃器皿、过滤机、烘干箱; 4.浮选药剂; 5.矿石试样。 四、试验步骤与操作技术 1.按试验三确定的最佳磨矿粒度,按试验三的磨矿操作磨4份矿样; 2.学生按预先设计好的浮选方案进行浮选,操作步骤同试验三。 为避免精选作业的矿浆浓度过分稀释,或矿浆体积超过浮选机的容积,可事先将泡抹产物静置沉淀,用医用注射器将多余的水抽出。脱出的水装入洗瓶.用作将粗精矿洗入浮选机的洗涤水和浮选补加水。影响浮选过程的其它因素,可根据又体情况,参考上述的试验方法和有关资料进行试验。 五、试验数据处理与试验报告 按下式分别计算出各产品的回收率 式中ε产率回收率(), γ产品产率(), β产品品位() 。 试验七 闭路试验 一、试验目的 掌握闭路试验的基本操作过程与操作因素,了解闭路流程的特点及与开路流程的区别,找出中矿返回对指标的影响。 二、基本原理 闭路试验是在不连续的设备上模仿连续的生产过程的分批试验,即进行一组将前一试验的中矿加到下一试验相应地点的试验室闭路试验。其目的是考查中矿返回对选矿指标的影响,调整由于中矿循环引起药剂用量的变化,考察中矿矿浆带来的矿泥,或其他有害固体,或可溶性物质是否将累积起来并妨碍浮选;检查和校核所拟定的浮选流程,确定可能达到的浮选指标等。 三、试验设备及用具 1.实验室小型球磨机,规格Φ200240mm; 2.XFDL1.5和XFDL 0.5升单槽浮选机各一台; 3.托盘天平一架、500ml量筒一个、试样盆(大小各5个)、洗耳球、秒表、温度计、玻璃器皿、过滤机、烘干箱; 4.浮选药剂; 5.矿石试样。 四、试验步骤与操作技术 闭路试验的作法是按照开路试验选定的流程和条件,接连而重复地做几个试验,但每次所得的中间产品精选尾矿、扫选精矿仿照现场连续生产过程一样,给到下一试验的相应作业,直至试验产品达到平衡为止。本试验采用闭路流程,如图7-1所示,相应的试验室浮选闭路试验流程如图7-2所示 图7-1 闭路流程 图7-2 浮选闭路试验流程 一次闭路试验需要两台或更多的浮选机,至少要4个人进行。在一般情况下,闭路试验要接连做5-6个试验,为初步判断试验产品是否已经达到平衡,最好在试验过程中将产品(至少是精矿)过滤,把滤饼称湿重或烘干称重,如能进行产品的快速化验,那就更好。试验是否达到手衡,其标志是最后几个试验的浮选产品的金属量和产率是否大致相等。如果在试验过程中发现中间产品的产率一直增加,达不到平衡,则表明中矿在浮选过程中没有得到分选,将来生产时也只能机械地分配到精矿和尾矿中,从而使精矿质量降低,尾矿中金属损失增加。 即使中矿量没有明显增加,如果根据各产品的化学分析结果看出,随着试验的依次往下进行,精矿品位不断下降,尾矿品位不断上升,一直稳定不下来,这也说明尾矿没有得到分选,只是机械地分配到精矿和尾矿中。对以上两种情况,都要查明中矿没有得到分选的原因。如果通过产品的考察查明中矿主要是连生体组成,就要对中矿进行再磨,并将再磨产品单独进行浮选试验,判断中矿是否能返回原浮选循环还是单独处理。如果是其他方面的原因,也要对中矿单独进行研究后才能确定它的处理方法。 闭路试验操作中主要应当注意下列问题 1.随着中间产品的返回,药剂用量要相应地减少。 2.中间产品会带进大量的水,因而在试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节约冲洗水和补加水,以免发生浮选槽装不下的情况,实在不得已时,把脱出的水留下来作冲洗水或补加水用。 3.闭路试验的复杂性和产品存放造成影响的可能性,要求把时间耽搁降低到最低限度。应预先详细地作好计划,规定操作程序,严格遵照执行。必须预先制定出整个试验流程,标出每个产品的号码,以避免把标签或产品弄混所产生的差错。 4.要将整个闭路试验连续做到底,避免中间停既使产品搁置太久。 五、试验数据处理与试验报告 相据闭路试验结果计算最终浮选指标的方法有三 1.将所有精矿合并算作总精矿,所有尾矿合并作总尾矿,中矿单独再选一次,再选精矿并入总精矿中,再选尾矿并入总尾矿中。 2.将达到平衡后的最后2-3个试验的精矿合并作总精矿,后根据 总原矿=总精矿十总尾矿 的原则反推总原矿的指标。中矿则认为进出相等,单独计算。这与选矿厂设计时计算闭路流程物料平衡方法相似。 3.取最后个试验的指标作最终指标。 我们建议采用第二个方法,现将这个方法具体说明如下 假设连续做五个试验,从第三个试验起,精矿和尾矿重量及金属量既已稳定,因而采用第三、四、五个试验的结果作为计算最终指标的原始数据。 图7-3表示已达到平衡的第三、四、五个试验的流程图,表7-3列出了表示各产品的重量、品位的符号,如果将三个试验看作一个总体,则进入这个总体的物料有 从这个总体出来的物料有 由于试验已达到平衡,即可认为 则 下面分别计算产品重量、产率、金属量、品位、回收率等指标。 图7-3 已达到平衡的第三、四、五个试验的流程图 1)重量和产率 每一个单元试验的平均精矿重量为 平均尾矿重量为 平均原矿重量为 由此分别计算出精矿和尾矿的产率为 2)金属量和品位 精矿的平均品位为 尾矿的平均品位为 原矿的的平均品位为 3 回收率 精矿中金属回收率可按下列三式中任一公式计算,其结果均相等,即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第三式复杂得多,实际上精矿和原矿的总金属量数值在前面的计算中均已算出,用此式计算反而直接方便。 尾矿中金属的损失可按差值(即100-ε)计算。为了检查计算的差错,也可再按金属量校核。 有了平均原矿的指标,必要时,也可算山中矿的指标。计算中矿指标的原始数据为中矿5的产品重量Wm5和品位βm5,要计算的是产率γm5和问收率εm5 计算中矿指标时,一定要记住中矿5只是一个试验的中矿,而不是第三、四、五个试验的“总中矿”。中矿3和中矿4还是存在的,只不过已在试验过程中用掉了。 试验八 浸出试验 一、试验目的 掌握浸出试验的基本操作过程,了解各因素对浸出率的影响,找出得到最佳浸出率的适宜条件。 二、基本原理 浸出是利用化学试剂选择性地溶解矿物原料中某些组分的工艺过程有用组分进入溶液,杂质和脉石等不需浸出的组分留在渣中,从而达到彼此分离。 三、试验设备及用具 1.实验室小型浸出搅拌机四台,规格XJTⅡ; 2.实验室小型球磨机,规格XMQΦ240*90; 3.托盘天平一架、500ml量筒一个、试样盆(大小各5个)、洗耳球、秒表、温度计、玻璃器皿、过滤机、烘干箱; 4.浸出药剂氧化钙、氰化钠; 5.矿石试样。 四、试验步骤与操作技术 1.磨矿用手盘动球磨机,检查有无故障,清洗球磨机;取待测矿石4袋,每袋400g,按磨矿浓度50计算所需水量,将量好的水部分加入磨机,然后加入一袋试料,将剩余的水全分加入磨机,盖上端盖,封严。按预定时间8分钟进行磨矿。 2.浸出确定试验固定条件,磨矿细度-0.074mm占90,矿浆液固比为41,氧化钙1000g/t,浸出时间16小时;氰化钠用量为变量300g/t,600g/t,900g/t, 1200g/t; 五、试验数据处理 1.根据得到氰化尾渣品位计算回收率,选定最适宜的浸出剂用量。; 2.编写试验报告。 浸出试验记录表 氰化钠用量 (g/t) 原矿品位 w(Au)10-6 产率 () 尾渣品位 w(Au)10-6 Au浸出率() 300 600 900 1200 18